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在西安去世,今年為五周年。為紀念陳忠實,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都圖書館等主辦的“到《白鹿原》中找我去”——紀念陳忠實先生逝世五周年活動在首都圖書館舉行。
陳忠實先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鹿原》集家族史、民族史于一體,以厚重的歷史感、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復雜的人物形象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自《當代》1992年第6期、1993年第1期發(fā)表,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單行本后,獲得了讀書界、評論界及廣大讀者的高度贊譽,被稱為一部“民族的秘史”“當代中國文學的里程碑”,并于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最高成就茅盾文學獎,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jīng)典,成為一座記錄時代發(fā)展的文學高峰。
《白鹿原》首發(fā)《當代》1992年6期—1993年1期
陳忠實先生與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當代》雜志的淵源也非常久遠,從他的老朋友、《當代》原主編何啟治,到親自到西安取《白鹿原》手稿的洪清波,到后來的年輕人,友情延續(xù)了幾代人。這些編輯們也介紹:陳忠實最重要的作品幾乎都發(fā)表在《當代》上,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初夏》,發(fā)表于1984年的《當代》,第一部長篇小說《白鹿原》,發(fā)表于1992年第六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當代》。1999年陳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在<當代>,完成了一個過程》,對《當代》給予了認可,“《初夏》的反復修改和《白鹿原》的順利出版,正好構成一個合理的過程……《當代》在我從事寫作的階段性探索中成就了我。”
多年來,陳忠實也毫無保留地感念著推動他的創(chuàng)作、讀懂他的內(nèi)心的人文社的編輯們。2012年,陳忠實先生在人文社出資、設立了“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兩年一選,獎勵社內(nèi)從事當代文學工作的編輯,這是國內(nèi)首個由個人出資設立的編輯獎。白鹿文學編輯獎至今評選兩屆,分別是2013年和2015年,獎勵在當代文學出版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編輯。
2016年4月29日陳忠實先生在西安去世,為表達雜志對作家的敬重與哀思,《當代》雜志第一時間向文壇內(nèi)外的諸位作家、編輯約稿,于當年第四期上刊登“紀念陳忠實專輯”,成為陳先生去世后文壇第一本紀念專輯。之后,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編輯部又擴大作者范圍,約請更多與陳先生有過交往的作家撰寫文章,結集出版了《陳忠實紀念文集》。
至今陳忠實已經(jīng)故去五年。他曾留下一句話:“到《白鹿原》中找我去”。斯人已逝,風范長存。讀者對于《白鹿原》的閱讀和理解仍在持續(xù),其影響力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削減,相反卻呈與時俱增之勢。
紀念會現(xiàn)場
最近,由北京出版集團與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平凡的世界 輝煌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新書發(fā)布會暨路遙系列作品海外分享會”,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在中馬兩地同步舉行。
《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新書發(fā)布會暨路遙系列作品海外分享會
路遙《平凡的世界》1988年時已在中國出版,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銷售最多、影響最廣的作品,出版30余年,加印超過200次,銷量超過2000萬冊,近年來,《平凡的世界》的年銷量一直保持在300萬冊以上。今年為路遙先生逝世29周年,北京出版集團也正式推出《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新書。
《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
目前,北京出版集團已輸出了《平凡的世界》塞爾維亞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日語、越南語等多個語種,產(chǎn)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此次《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問世以來,受到了馬來西亞教育部、財政部、企業(yè)界等政商人士、華僑朋友的推薦,馬方友好單位已向馬來西亞全國200所中學捐贈了該書,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將通過舉辦社區(qū)講座、推進大學館配等方式,實現(xiàn)該書更廣泛地傳播。
《平凡的世界》馬來文版譯者之一李浩杰分享道:“翻譯的過程中也并非順遂,但也不缺發(fā)生有趣的事。好比馬來文版的書名,是使用了馬來文諺語 Di mana ranting dipatah, di situ air disauk中的前半段??此婆c《平凡的世界》沒有直接的關系,但這句代表著‘入鄉(xiāng)隨俗’的半截諺語,正是孫少安和孫少平與他們身邊的無名農(nóng)民、礦工在面對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這時代洪流中所做的事情與命運,不管是少安順應政府的政策創(chuàng)業(yè)或是少平?jīng)Q定到外頭闖蕩,是一次次的入鄉(xiāng)隨俗。路遙先生用最平凡的字句完整地描繪了那一代中國人民遭遇的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nóng)民生活和感情糾葛。有人說這是譯本苦難之書,里面沒有英雄,只有不放棄的精神。雖然這本書在1988年時已經(jīng)在中國出版,但今天,這個時候,出版馬來文譯本,相信路遙先生在書里描繪人性的堅韌,一定能夠給馬來西亞人民莫大的鼓勵和慰藉。”
《平凡的世界》中文版責任編輯王淑紅分享道,路遙在一篇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真誠地講述了《平凡的世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從這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到,路遙寫起東西來,真是個拼命三郎?!镀椒驳氖澜纭返膭?chuàng)作前后一共用了6年,前3年是準備工作,主要有三項,一是大量閱讀,主要是長篇小說,也包括理論、政治、哲學、經(jīng)濟、歷史、宗教等,還有一些專門著作,農(nóng)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科技以及許多知識性小冊子,諸如養(yǎng)魚、養(yǎng)蜂、土壤改造、風俗、民俗等。二是準備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遙認為生活可以故事化,但歷史不能編造,只有徹底弄清了社會歷史背景,才有可能在藝術中準確描繪這些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形態(tài)和精神形態(tài)。因為書的內(nèi)容涉及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十年間中國城鄉(xiāng)廣泛的社會生活,為了完全掌握這十年間究竟發(fā)生過什么,路遙讀了十年間最有代表性的三種報紙的全部合訂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p>
做完這兩項準備后,路遙又投入另一個更大規(guī)模的“基礎工程”,那就是到實際生活中去。他對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興趣,鄉(xiāng)村城鎮(zhèn)、工礦企業(yè)、學校機關、集貿(mào)市場,只要能觸及的就竭力去觸及。面對一切常識性的、技術性的東西不敢有絲毫馬虎,一枝一葉都要考察清楚。“比如詳細記錄作品涉及的特定地域中的所有農(nóng)作物和野生植物,從播種出土到結籽收獲的全過程。當什么植物開花的時候,另外的植物又處于什么狀態(tài),這種作物播種的時候,另一種作物已經(jīng)長成什么樣子等。在占有生活方面,路遙是十分貪婪的,因為他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現(xiàn)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越大。作為一幕大劇的導演,不僅要在舞臺上調(diào)度眾多的演員,而且要看清全局中每一個末端小節(jié),甚至背景上的一棵草一朵花也應力求完美準確地統(tǒng)一在整體之中。”王淑紅說。
《平凡的世界》中文版
為了絕對地專注,路遙總是為自己尋找相對偏僻而又獨立的空間。第一部的第一稿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上的小屋里完成的,從秋如冬,數(shù)月間,生命里除了睡覺、抽煙,幾乎就只剩了寫作,到第二部初稿完成的時候,路遙就蒼老了許多,走路力不從心,飯量也減少了很多。而最后路遙的過世也跟寫作《平凡的世界》時過度的消耗有直接的關系。
譯者李浩杰認為,翻譯《平凡的世界》,除了是將中國作家、故事介紹給馬來西亞主流社群讀者,更多的其實是讓讀者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自從互聯(lián)網(wǎng)盛行,在馬來西亞幾乎每個人都有臉書;在中國,幾乎人人都搜微博。在疫情肆虐期間,雖然我們飽受病毒的侵襲,這個時候也讓我們在多年來飛快的腳步中尋覓那些被遺忘的小事、沒說出口的話、沒看過的書?!斑@不禁讓我想起書里的角色孫少平,在黃原和煤礦攬工期間這樣一個不合時宜的時候,他卻依然想盡辦法讀了《艱難世事》、《苦難的歷程》、《歐也妮·葛朗臺》、《白輪船》等多國作品。我們的編輯她說過,一個好的故事就是從中會引領你到另一個或很多個更好的故事去?!?/p>
新書發(fā)布會上,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康偉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文化走出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出版集團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出版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且與馬來西亞出版機構一直保持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吳恒燦表示,“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多年來以書為媒,致力于中馬兩國在文學、翻譯、出版、印刷及書展等領域合作,此次將中國暢銷文學作品《平凡的世界》翻譯成馬來文,是中馬雙方通力合作的階段性成果?!?/p>
另外,雙方將進一步加深合作,翻譯出版另一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馬來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