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

90后有一種危機意識,我覺得很好。00后還沒有這個危機意識,因為年輕。年輕人要早一點覺醒,要有危機意識,越早地覺醒,你的人生就越燦爛。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曾以“《詩》以達意”道出《詩經(jīng)》乃是古代圣賢思想情感的表達。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中國人心中天生就有著“詩一般的情懷”。在我們的成長歲月中,必定都住著一個 “愛詩詞的自我”,在那一段青春歲月里,洋灑熱情,以詩寄情。 而古詩詞中,“詩意人生”的種種描繪,其永恒的魅力來源于哪里?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著名的“人生三境論”所對應(yīng)的“詩詞三境”又是什么?透過詩詞與人生的境界,我們又能如何看到華夏文明所具有的深刻內(nèi)涵?

5月14日下午,值同濟大學(xué)建校110周年之際,百家講壇主講,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jié)目文化嘉賓酈波老師,為大家解讀詩詞與人生,分享“寄情詩詞”的美好時光,參透“詩詞與人生”的詩詞三境。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中國人的信仰又是什么?酈波的觀點值得一看。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他的觀點值得一看

酈波

以下為講座內(nèi)容:

讀詩是否有用?

有很多人質(zhì)疑讀詩有什么用,古典詩詞對現(xiàn)在社會的精神文明是否真正有所影響?莊子有句話叫:“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庇泻芏鄸|西在你初次相遇的時候你覺得它無足輕重,但在日后不經(jīng)意的時候,或是對某些事情苦苦追尋而不解的時候卻突然體悟到當初那樣?xùn)|西的有用。正所謂“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辈粌H是人,知識也是如此,讀詩亦是如此。

中國的古詩與西方的古典詩詞有很多差異,比如莎士比亞寫的詩都是十四行詩,但中國的古詩絕大多數(shù)只有四行。有很多詩我們都非常熟悉,朗朗上口,但越是熟悉卻越陌生,我們往往不能讀透看似簡單的詞句背后蘊含的深意。

我拿柳宗元的《江雪》為例,這首詩大家從小學(xué)起就會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一首五言絕句,五言絕句通常押“平”聲韻,而這首詩卻押“仄”聲韻。有人說這種逼“仄”透露出他的困境和凄苦。還有人說這是一首藏頭詩——“千萬孤獨”。不是一點點孤獨,是千萬孤獨,可見那種孤寂有多深重。由這首詩還誕生了很多江天雪景圖,這首詩的意境與山水畫空靈飄逸的氣質(zhì)非常吻合。所以第二種解讀是這首詩表達了一種禪意,暗含一種超然灑脫的情緒。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他的觀點值得一看

柳宗元

第三種解讀說這首詩寄寓了他的政治批判,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lián)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quán)而受地方官員監(jiān)視的“罪犯”。官署里沒有他的住處,不得不在和尚廟——龍興寺的西廂里安身。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還有人說,不是政治批判,而是政治希望。你看他釣的不是魚,而是江雪。就像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他也許表達了一種對能人志士的期盼。

所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jīng)典作品往往有千萬種解讀,能不斷引發(fā)討論和思考。

我們應(yīng)該怎么讀詩?

這也牽扯出第二個問題,我們應(yīng)該怎么讀詩?我是研究訓(xùn)詁學(xué)出身。一般認為,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xùn)”,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訓(xùn)詁學(xué)與文字學(xué)、語言學(xué)均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學(xué)——小學(xué)的分支。有人說“訓(xùn)詁乃治學(xué)之本”。因為我們的漢字是比較少有的分析型語言,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可以多重解讀。你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庇梢粋€一個實詞組成,卻有無窮的意境。

所以我們讀詩可以從字義解讀,也可以從意象解讀。但有的時候這些拆解開的東西讀懂了,整首詩未必讀懂。比如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說法”。因為漢字意義的組合1+1不等于2,還有可能等于負。所以訓(xùn)詁學(xué)值得研究,漢語思維值得研究。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知人論詩、知人論事。要回到作者的時代,重溫其內(nèi)心。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于胸,時而耳提面命。我們再回到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中一定有痛苦,因為那是在他貶官期間創(chuàng)作的,而且他處在一個極其封閉的環(huán)境。但是其中有幾分寫實幾分寫意呢?我為此調(diào)查了永州這個地方,永州這個地方地處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其實不大可能下雪。那柳宗元何以寫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樣肅殺寒冷的環(huán)境呢?事實上被貶官的人不在少數(shù),為何偏偏他如此凄涼,而有不少人豁達樂觀,怡然自樂呢?比如劉禹錫一直曠達自如,就算被貶到只有一間小破屋也依然作下《陋室銘》留存千古。

為此我們要說柳宗元的生世。唐朝時門閥制度十分鮮明(編者按:門閥制度主要特征在于按門第高下選拔官員),而河?xùn)|柳氏是當時唐朝三大名門望族之一。柳宗元祖上世代為官,幼年時就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危機有所見聞和感受,21歲進士及第,青年時期就養(yǎng)成了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和剛正不阿的品格。而且他不以文學(xué)家自居,以政治家自居。對政治黑暗腐敗有深入了解的他早已萌發(fā)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是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所以在被貶永州這個節(jié)點之后,他苦于抱負不得施展,創(chuàng)作了四百多首詩,占到他一生詩歌總量的五分之四。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永州八記”,它們奠定了山水散文的基礎(chǔ)。

帶上靈魂去生活

為何他能寫得這么美,而現(xiàn)代人旅游的時候都覺得很麻木?旅游的真諦是什么?跟著旅游團走,你只是個傀儡,你根本來不及欣賞,來不及思考,所以只能留下一個標記證明我來過。山水都有靈魂,為何有的人只看到物,看不到魂?因為你沒有先帶上自己的靈魂。當下人很容易失去靈魂,因為人的社會屬性是矛盾的,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帶來多重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在擠壓和切割個體。

人們很容易養(yǎng)成碎片化情緒、碎片化思維,手機更是加劇了這種現(xiàn)象。手機和人變成了“主仆關(guān)系”,手機變成了“主人”,人們和自己相處變得很難。在《江雪》中,當一切生機逝去以后,那個獨釣寒江雪的漁翁形象煢煢孑立,那就是柳宗元的精神自喻。當你擯除了紛擾的環(huán)境,屏蔽感官刺激,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所以《江雪》這首詩有二重作用——第一重:與自我達成和解,找到自己的靈魂;第二重:與他人、與社會達成和解。與自己相處是最難的相處,有人說“與我和解”比“與世和解”包含更多智慧。

杜牧真的沒酒喝嗎?

杜牧的《清明》足見漢語的博大精深: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沒有一個典故,沒有一個生僻字,淺白如話。這首詩不改一個字,就可以把它改成一首詞。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他的觀點值得一看

但是這首詩給后人留下難題,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緒?有人說是“欲斷魂”的情緒,但是杜牧本人也欲斷魂嗎?不見得,如果杜牧也欲斷魂,他為什么去找杏花村喝酒呢?早前很多史料都說,杜牧愁緒難以消解,所以借酒消愁。

其實不然,中國文化中祭祀祖先、祭祀天地時,都有專門的酒和肉,而酒肉是不能浪費的,祭祀結(jié)束之后要分給活著的人吃,所以杜牧如果想喝酒,一定不會沒酒喝。

“你永遠成為不了神” 卻可以成為你的偶像

中國社會講究和而不同,“和”是什么意思呢?甲骨文中,“和”字是一堆禾管排在一起,每個禾管都能吹出自己的聲音,和在一起就像排簫一樣,形成音樂上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聲”。這就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包容和可持續(xù),每個人都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但是我們有共同的追求,人有獨立性但是也有共同的價值追求,所以中國文化的本質(zhì)是與自我達成和解,與他人和社會達成和解,與命運和天地自然達成和解。這是通過詩詞反映出來的,但是它的本質(zhì)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本質(zhì)是先賢崇拜。

西方的宗教崇拜就是鬼神崇拜,但是鬼神崇拜有一個問題,我經(jīng)常說:“你崇拜神,但是你能成為神嗎?” 你永遠成為不了神,但是中國文化中我學(xué)習(xí)先賢,我也有可能成為他。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詩詞做什么?他的觀點值得一看

于謙

憑一己之力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謙,從小就喜歡和他爹背《正氣歌》,于謙對文天祥的崇拜源于他父親于仁的一個夢,他夢到文天祥轉(zhuǎn)世投胎到于謙家里。17歲的于謙去山里求學(xué),有一個魁星閣鬧鬼,于謙每次晚上經(jīng)過那里就住在那里,結(jié)果自從于謙去住過之后,那里就再也沒鬧過鬼。于謙早上出了魁星閣之后,就看到山口有一個工人正在煅燒石灰,17歲的于謙脫口而出: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于謙)

可見他少年的豪情,他崇拜文天祥也成為他。

王陽明的偶像就是于謙,來到于謙的雕像前,就大喊“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從何處哭?!蔽鞣綉?zhàn)爭史上,武將是武將,文才是文才,唯獨中國有一批儒將,放下筆桿子,但是國破家亡之際,拿起槍桿子,誰都打不過他們,王陽明就是其中一員,平生未曾一敗,他臨時召集一些烏合之眾就可以把人家打得落花流水。

中國人信仰的缺失是因為文化斷層,中國人原來是有信仰的。

“我不做老大很多年”

談到宗教,當耶穌碰到佛祖,當佛祖碰到真主,誰可以退一步?不能,能退一步就不是神了,所以西方戰(zhàn)爭史80%都是宗教戰(zhàn)爭,直到今天的伊斯蘭恐怖事件,“伊斯蘭國”的首領(lǐng)都是博士和教授,他們知識不豐富嗎?但是宗教是排他的。

有一個外國學(xué)者問我:“儒釋道三教合一,宗教怎么能合一呢?”我回答說:“儒家是哲學(xué),但是這個平臺使得中國包容?!盩PP協(xié)議延續(xù)的是北約對抗原則,美國的姿態(tài)“拿捏世界”。中國文化是擁抱世界,通俗來講,大家一起玩,你強大了以后,老大我就讓給你,所以中國江湖老大有一句話——“我不做老大很多年?!?/p>

“中國文化的兩個本質(zhì),一個是自我成長,另一個是兼收并蓄的包容,我以為這將是最終拯救人類危機最根源的?!?/p>

布萊梅大學(xué)的副校長是漢學(xué)家,喜歡東方文化。我去德國講學(xué),有人問我:“在你眼里,東西方文化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什么?”我沉思了整整7分鐘,說:“西方文化的本質(zhì)是他救,東方文化的本質(zhì)是自救?!?/p>

孔子的夢想是通過學(xué)習(xí)自我成長,當自我成長之后,用共同的志向引領(lǐng)人生,形成社會的中堅力量——士大夫,也就是今天的知識分子。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在遙遠的將來,人類必將走向滅亡,如果有一種文化可以在人類危難之際挽救人類的話,我的直覺告訴我應(yīng)該是東方的儒家文化?!?/p>

當別人都能看到我們文化的本質(zhì)、華夏文化的優(yōu)點時,最悲哀的是我們自己卻迷失了、文化卻斷層了,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我們經(jīng)歷了近代史的屈辱沉重,我們西學(xué)東漸,這都沒錯。我們回到了曾國藩、張之洞當年的本末之爭,到底是中學(xué)為體,西學(xué)為用,還是西學(xué)為體,中學(xué)為用。一個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何況是我們這棵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的文明體,它生病了,你可以給它治病、折斷它的枝丫,甚至請西方的啄木鳥來治病,但是你不能砍斷他的根。只有你知道你從哪里來,你才會知道你往哪里去。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么?

我一直認為,一代有一代之幸福,一代有一代之悲哀。我是70后的,我們的時代物質(zhì)特別匱乏,但是因為物質(zhì)的逼迫,打開了精神的世界,所以我很感謝自己童年的那個時代,它更容易保持住我們赤誠的心。反過來到了90后、00后,技術(shù)革新了,了解世界的眼光格局完全不一樣了,獲得知識的手段,都遠遠超過我們,但是太多的物質(zhì)、信息蜂擁而來的時候,又產(chǎn)生一個問題,就是信息太多會擠壓一個人精神的空間。從哲學(xué)上狹義的來說,只有宗教才有信仰,何為“信仰”?首先要信之,仰之。仰之彌高,終身追尋,那叫做信仰。信仰是幫你確定人生的原點和歸宿,中間風(fēng)雨兼程。

王陽明的心學(xué)講的就是這三件事,心外無物是原點,致良知是歸宿,中間是知行合一。這就是信仰,所以華夏文明是最有信仰的。華夏文明的原點是最清晰的。人類產(chǎn)生過將近20個原生文明,只有華夏文明延續(xù)至今,從未斷層,因為有信仰。

現(xiàn)在的問題是5000年的文明被深深截斷了,因為我們在近代遭受了空前的危機。西方文明體現(xiàn)在力量和空間的擴張上,華夏文明體現(xiàn)在時間的延續(xù)上,我們的方塊字,是向內(nèi)凝聚的。全世界列強分割一個國家,這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果這個事情發(fā)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身上,99.9%一定被分割成十幾個以上的小國家。唯獨這個事情發(fā)生在華夏神州大地上,即使已成定局,無數(shù)仁人志士聚集到一起,極痛苦地把凝聚力一點一點縫合起來,然后終于迎來今天的偉大復(fù)興,只有華夏文明可以做到。

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出自己的光,生命終將要歸去,但是不朽的方式有很多種。華夏文明正是因為有信仰,才持續(xù)到今天。

90后有一種危機意識,我覺得很好。00后還沒有這個危機意識,因為年輕。年輕人要早一點覺醒,要有危機意識,越早地覺醒,你的人生就越燦爛。(文/洪燕華 )

(本文根據(jù)演講錄音整理,標題小標題為編者所加,未經(jīng)主講人審閱)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