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作家李洱、評論家楊慶祥與作家笛安做客碼字人書店,就香港小說家西西的長篇新作《欽天監(jiān)》展開一場有關文學和歷史的對談。據《欽天監(jiān)》的責編劉盟赟透露,這一新的故事以十七、十八世紀康熙一朝為背景,上接四十年前西西寫乾隆時代的《哨鹿》。今年一月,《欽天監(jiān)》的簡體中文版,由活字文化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觀推出。
五六年前,西西停了報刊上的專欄,專心寫作《欽天監(jiān)》。因右手失靈,她每天只能用左手寫幾百字,字非常大,歪歪扭扭的,再由相識多年的編輯何福仁幫她打成稿子。創(chuàng)作期間,西西還患上黃斑裂孔,術后恢復的四五個月里既不能讀、也不能寫。但最終西西還是戰(zhàn)勝了眼疾和左手寫作的不便,在2019年底完成了這部近十七萬字的小說。
“西西在后記中提到,因為不精通電腦,且書中涉及大量的天文、數術等知識,所以在寫這本書時進展非常緩慢,連她自己都不確定是否能堅持。所以,我們拿到這部書稿時,西西也是充滿了期待。”劉盟赟說。
活動現場@碼字人書店
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欽天監(jiān)》把背景設定在康熙年間,剛剛經歷改朝換代劇變的中國,同時迎來新思維的挑戰(zhàn):明清幾代帝王對傳教士的開放態(tài)度,使西方知識體系第一次全面地進入中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造成強烈的刺激和沖擊。以觀天象為業(yè)的周家從南京遷居北京。周若閎子承父業(yè),進入欽天監(jiān)——這一由傳教士主導的天文觀測機構學習。
李洱想,如果是他來寫《欽天監(jiān)》,他或許會寫湯若望的故事,寫利瑪竇的故事,因為西方傳教士在明末清初來華后,他們掌管這一塊。湯若望當過欽天監(jiān)的監(jiān)正——相當于國家天文臺的臺長,這可是一個不得了的角色,因為天文臺在古代與國家的立法、皇位的選擇都有關系。當年湯若望曾向順治力薦康熙,可見監(jiān)正對中國的政治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但西西在《欽天監(jiān)》中的處理方式讓他驚訝:她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國歷史中那些百感交集的滄桑的一面過濾掉了,做了“某種松綁式的描述”,并花了很多筆墨在周若閎學習的過程——既學地上的經史子集,又學頭上的星空。
“西西的古文功底很厲害,小說中引用了大量古詩詞。”李洱舉例,比如她引用杜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李洱以前認為“參”和“商”是兩顆星,看了小說才知道“參”和“商”是同一顆星。西西在書中寫道:“其實參和商是同一顆星,就是太白金星,好像一個人分別扮演兩角,有時在清晨出現,稱為‘參’;有時在傍晚出現,就叫‘商’。早上出現,晚上就不會露面了;晚上出現,早上就不會再見?!?/p>
“當我再看杜甫這首詩,我馬上就理解了。西西對這首詩的理解是和這本書的主題有關的,它變成人和人的不相見,‘我’和早年的‘我’的難相見,這里就包含了人對自我的探索、人學習的過程其實是如此艱難。在某種意義上,西西的《欽天監(jiān)》也是寫這樣一個主題?!崩疃f。
笛安表示,她讀《欽天監(jiān)》的感受和讀《我城》完全不一樣?!爱斘魑鲗懙揭蝗盒∨笥训綒J天監(jiān)這樣一個神秘的機構,去學習大清朝只有幾個人會的一項技術——看星象,我腦子里老想的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茲學院,覺得很有意思。我喜歡看的反而是這部小說的前半部分,就是他們學習的過程,而后半部的宮廷斗爭是另一件事。前半部看起來是在講一群小朋友學習新鮮的技術,但它背后還說了很多復雜的東西,比如文明的相遇?!?/p>
今年1月,《欽天監(jiān)》的簡體中文版,由活字文化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觀推出。
一樣題材,兩種美學風貌
因為《臺港文學選刊》,李洱在1980年代就知道了西西。在他看來,港臺大多作品都帶有很強的實驗性,跟1980年代的文學氣氛很合拍?!八臄⑹龈斈甏箨懼嘧骷业男≌f差別很大。大陸小說包含了很多苦烈的、憤怒的、激烈的情緒,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港臺作品,除了陳映真之外,那種憤怒的情緒比較少。某種意義上,這些港臺作品可以看成是按著胡適和林語堂這條路走下來的,包含了非常平和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的一面,同時在藝術手法上也有所探索?!?/p>
到了《欽天監(jiān)》,李洱在閱讀中獲得了一種寧靜的心情,這和讀大陸作家作品時的緊張感差異很大。李洱還認為,以后可以討論大陸作家跟港臺作家在面對同樣題材時,為什么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美學風貌與寫作倫理。
楊慶祥也認為港臺作家的文化品位里有一種非常清雅的風格——“哀而不傷,樂而不淫”。而在中國大陸,以“50后”這一代為代表的作家,最開始的寫作基本上是模仿歐美作家,是極端美學的風格。“當然,極端美學也可以有很大成就,但不適合于文學作為一種美學或一種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就像如果在《欽天監(jiān)》和《豐乳肥臀》中給小孩做推薦,我會選《欽天監(jiān)》,等到小孩的美學培養(yǎng)到一定程度了,再推薦讀《豐乳肥臀》?!?/p>
楊慶祥現在在人大主要教中國大陸文學史,他發(fā)現很多喜歡中國當代文學的學生學了一兩個學期就不學了,并在讀研時轉而去讀中國古典文學,這群學生認為中國當代文學里寫的多是暴力、血腥、恐怖,所以回到了古典文學的譜系里,去找美的感覺。
在此前的一次作品研討會上,楊慶祥還提問為什么中國大陸作家在寫中國百年歷史時總是寫得那么緊張、那么亢奮?或許是現代化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有它殘忍的一面,所以我們感到緊張?!暗乙灿幸粋€疑問:中國史還在繼續(xù)進展,魯迅他們寫了,50后寫了,60后寫了,那90后、00后……后面的年輕人還會一茬一茬地寫這個東西,難道我們就永遠地寫這種緊張嗎?有時我想這是我們自己限制了我們對歷史的想象,或者對現實的想象。”
他說:“或許在90后、00后那里,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更加從容,更具彈性。比如現在我們經常講‘佛系’,這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我們與歷史的關系變化了,所以以后的寫作范式也可能發(fā)生變化。我最近讀到一些年輕作家的作品,感覺那種緊張感已經消失了,是一種更加從容、更有回旋余地的感覺。恰恰就是在這種從容和回旋的余地里,古典的文脈勾連起來了?!?/p>
香港小說家西西是繼王安憶、陳映真之后的“世界華文文學獎”得主,曾斬獲美國“紐曼文學獎”、瑞典“蟬文學獎”、香港書展年度作家等多項文學大獎。
“在歷史的天空放風箏”
此次對談的主題是“在歷史的天空放風箏”。劉盟赟談到該主題的由來:“西西總是像‘放著一段很長的風箏線’一樣去看問題,相對比較輕松,或者說她對于一個普遍認為很重要話題的處理,在她那里就‘舉重若輕’。那條風箏線是在西西的手上,而那條線的源頭在哪?其實是在香港?!?/p>
除了《欽天監(jiān)》,西西還創(chuàng)作了《哨鹿》《我的喬治亞》這兩部歷史題材小說。1986年,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哨鹿》聚焦在乾隆年間,寫的是乾隆去木蘭圍場出狝,被刺殺。她說這是根據郎世寧的一幅古代卷軸畫,以這種觀看方式來書寫的一本小說;而她生病前后創(chuàng)作的《我的喬治亞》,是西西想象了一個18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寫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
“無論在《欽天監(jiān)》里,還是在《哨鹿》《我的喬治亞》里,都體現了一個特點,西西關注最初的原點,她想探究香港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我’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眲⒚粟S說,比如《欽天監(jiān)》的開場有點像《山海經》的開場,傳說中有一座什么山,往這座山上去是什么,過了這座山是什么……像一種神話的開局,一種絕地天通的開局?!八?,這本小說里她提到馬戛爾尼訪華,那是中英之間某種直接的見面,而這可能就是某種草蛇灰線。小說《我的喬治亞》也是,在喬治時代誰派馬戛爾尼來訪華?就是喬治三世?!?/p>
李洱也認為,《欽天監(jiān)》在某種意義上是西西回到“文化的童年”、回到東西方文化最早接觸的那個時刻,他建議把《欽天監(jiān)》作為青少年的推薦書目,讓他們更好地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而得知《欽天監(jiān)》率先在大陸出版后,楊慶祥建議盡快出繁體版,并認為《欽天監(jiān)》更適合中國港臺地區(qū)的青少年閱讀,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文化究竟來自哪里。
笛安也提到了歷史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她說,讀者在了解歷史、閱讀歷史小說的時候,時常會把一個朝代、以及明清時期都誤認為是一個整體,因此作家和小說家都有責任告訴讀者那段時期究竟是怎樣的,“歷史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偶然,但有的時候好像還是有若隱若現的一條線,就在所有的混亂、偶然之中有那么一個軌跡,這個是觀察歷史的時候,我認為非常迷人的地方?!?/p>
《哨鹿》和《我的喬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