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百年來有過幾所“中山大學”?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先后有多所大學被命名或更名為“中山大學”,以表敬仰。廣州中山大學(前身廣東大學)有段時間叫做“第一中山大學”,后面跟著二、三、四、五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先后有多所大學被命名或更名為“中山大學”,以表敬仰。廣州中山大學(前身廣東大學)有段時間叫做“第一中山大學”,后面跟著二、三、四、五“中山大學”。有趣的是,上海、江蘇、蘇聯(lián)提議用“中山大學”紀念孫中山,均比廣東大學要早。

廣州文明路的中山大學原址

廣州文明路的中山大學原址

上海大學搶閘不成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寰宇同悲,均思有以紀念。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個提出將校名改為“中山大學”的是上海大學。

3月17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生安劍平,寫成《論改組上海大學為中山大學案》,稱:“竊考吾校創(chuàng)辦之初,即以發(fā)揚民治、養(yǎng)成建國人才為標幟,而環(huán)顧國中大學,與先生精神、主義之號召,亦以與吾校關系為最深?!俗h初為吾友葛軍克信所發(fā)起,葛君與我道及,我當時腦中即起異常之感覺,而一力贊成之,且更研究改組理由之種種要點,而我更提議校中建立銅像,使吾校民治教育上益收潛移默化之陶冶。然我與吾友馬君凌山商榷,亦為一力贊同。未幾,風聲所播,全校景從,于昨晚適開吾校學生會,遂有李君炳祥之提出,而得全體同學之贊成,于此可見紀念孫公發(fā)揚民治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矣。此實為正大光明莊嚴燦爛之舉動,……凡我同志,皆當奮起努力喝(喚)起輿論,陳請政府,于最短期間,克底于成,以一片血忱、一瓣心香,以奠慰我國父之靈者,以奠我中華民國之邦基焉。”(3月24日《廣州民國日報》)

上海大學的前身,是1922年在閘北創(chuàng)辦的一所弄堂大學——私立東南高等??茙煼秾W校。開學不久,校長攜款逃往日本,全校學生發(fā)起自救運動,吁請陳獨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之一人出任校長。最終,老同盟會員于右任接下了這個重任。

1922年6月16日,孫中山與合作已久的陳炯明爆發(fā)沖突,無奈之下從廣州轉戰(zhàn)上海,8月14日在滬同志舉行歡迎會,孫中山指示于右任,在上?;I辦一所新型大學,為北伐培養(yǎng)人才,這所大學在人事上要兼容并包,網羅各方面的人才。于右任剛好遇到東南高等??茙煼秾W校學生求助,接手辦理,改為上海大學,于10月23日誕生。從這個意義上講,上海大學也可以說是孫中山所創(chuàng)辦的。

孫中山一直在盡其所能扶持上海大學。1923年2月,他批準每月?lián)芸钯Y助;8月,上大特設校董會,孫中山擔任名譽校董。國民黨召開“一大”后,明確上海大學為國民黨黨立學校,經費由國民黨中央補助。

于右任贊成國共合作,認為中共“多青年,有主張,能奮斗之士”,向李大釗求助,李大釗推薦自己的學生、共產黨員鄧中夏參與上大的管理工作。1923年夏,鄧中夏到校任校務長,成為國共兩黨合作辦學的開端。于右任不常到校,校務實際由鄧中夏主持。鄧中夏創(chuàng)辦了社會學系,為加強上大的領導與教學力量,陳獨秀派瞿秋白擔任上大社會學系主任。在國共合作時期,上海大學既是國民黨黨立學校,也是共產黨人實際控制的大學。

孫中山逝世后,正式提出將上海大學改為中山大學的安劍平,江蘇無錫人,上海大學“孤星社”發(fā)起人、社長,積極擁護新三民主義,孤星社的創(chuàng)辦也得到孫中山的支持,曾為《孤星》雜志題簽。安劍平也是“五卅”運動的積極參與者,為此被英租界巡捕逮捕。(沈建中:《“激勵大俠魂的精神”——上海大學社團孤星社及〈孤星〉雜志》)“五卅”運動后期,安劍平加入了共產黨。

3月19日《申報》刊登國民黨上海市第四區(qū)分部全體黨員唁電:“北京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鑒:總理逝世,痛悼萬分,一致議決,請求將上海大學改為中山大學,并特設三民主義講座,由中央派專員講授,以示永遠紀念及繼續(xù)遺志之意,萬望準予通過,商于校長決定施行。上海市第四區(qū)第四分部全體黨員叩。刪。”

4月2日,廖仲愷代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復函上海大學學生會:“徑復者:案準胡展堂同志轉來貴會請將上海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并增沒政治、經濟、教育三系,以垂孫中山先生永久之紀念等由函一件,當即提出本會第七十五次會議,決議改名為中山大學,俟有切實改革計劃然后實行等因,準函前由,相應錄案。函復貴會,查照為荷。此復上海大學學生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廖仲愷。”

中執(zhí)會的答復留了活口,原則同意改名中山大學,但要看“切實改革計劃”實行情況如何再定。上海大學原本基礎較差,經費也不充足,學科設置“偏科”嚴重,又受到北洋政府、租界當局的迫害,動蕩不安,難當大任,雖然最早提出改名“中山大學”,卻殊難落實,此事遂不了了之。

上海大學西摩路第一院校舍

上海大學西摩路第一院校舍

第一中山大學

廣州中山大學前身為國立廣東大學。廣東大學校址位于今文明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魯迅紀念館位置,此地原是清代的廣東貢院。1905年起,兩廣總督岑春煊籌辦兩廣優(yōu)級師范學堂,拆除貢院,聘請英國工程師,仿照日本師范學校模式進行規(guī)劃設計,陸續(xù)建成課室、實驗室、操場、自修室、寄宿舍、會食堂、中小學堂等,可容師范生500多人,附屬中小學生500多人。1908年4月1日,兩廣優(yōu)級師范學堂正式開學,首任監(jiān)督(校長)為王舟瑤。1912年2月,改稱廣東高等師范學校。

1924年2月2日,孫中山簽署命令:“著將國立高等師范、廣東法科大學、廣東農業(yè)專門學校合并,改為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同時還任命老同盟會員鄒魯擔任廣東大學籌備主任。廣東大學籌備委員,除鄒魯外,有35人,其中31人是歸國留學生,包括許崇清、馬君武、蔣夢麟、李大釗、胡適等名人。6月9日,孫中山任命鄒魯為國立廣東大學校長。在生命中最后的一年里,孫中山一直關心著廣東大學的發(fā)展,主持制定《國立廣東大學規(guī)程》,為保證辦學經費充足,曾通令全省各屬將筵席捐的三分之二“撥為國立廣東大學經費”。1925年7月,廣東公醫(yī)大學也并入廣東大學。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廣東大學反應有些遲鈍,被上海大學、東南大學搶了先。3月24日,《廣州民國日報》刊登《改廣大為中山大學之提議》:“昨有國民黨員黃行致函中央黨部云: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諸君并轉汪精衛(wèi)、鄒海濱先生并諸同志鑒。噩電傳來,天下太息,惟先生雖死,主義猶存,吾儕正宜鼓其馀勇,努力三民,竟先生未竟之志,勵后死之責也。頃閱報載北京同志改中央公園為中山公園、南京為中山城等語,景仰元老,人有同情,而吾粵為革命策源地,又為先生桑梓所在,更不可以無紀念,似宜將廣東大學改為中山大學。查以黨建國,為先生之獨見;以黨建校,實宣傳之要圖。是否有當,伏候公決。中國國民黨黨員黃行叩。”廖仲愷作為掌握實權的黨國元老,促成國民政府原則上通過了這個動議。

7月,鄒魯呈請國民政府批準改校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但國民政府批示認為“該?!詰e極籌備,俾名副其實。所請擬于本年十一月十一日成立,為期過促,應從緩議?!崩闲iL鄒魯在這一年9月離穗北上,參加“西山會議派”活動,之后“廣大”人事紛更,籌備工作被拖慢。經一年多的籌備,192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發(fā)布命令,正式宣布將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到1928年2月改稱“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yè)同學合影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yè)同學合影

第二中山大學(武漢大學)

1927年6月,國民政府取消教育部,成立“中華民國大學院”,在部分省區(qū)實行“大學區(qū)制”,以蔡元培為大學院長。大學區(qū)制移植自法國學制,其核心內容是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大學區(qū),大學區(qū)內的大學擔任高等學府與教育廳的雙重功能。

隨著國民革命軍向全國進軍,“第一中山大學”之后,陸續(xù)出現(xiàn)“第二中山大學”以至“第五中山大學”。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克武漢之后,11月20日,湖北省政務委員會決定將國立武昌大學(原國立武昌師范大學)與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法科大學、醫(yī)科大學等數校合并,組成“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7年10月,武昌中山大學被南京政府命名為“第二中山大學”。隨著形勢的變化,桂系軍閥控制湖北,第二中山大學因發(fā)生所謂“嫌疑分子”問題而停辦。1928年7月,國民政府任命湖北人劉樹杞為第二中山大學校長,啟動重建,國民政府決定將原第二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校址也從武昌東廠口遷至珞珈山。

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第三中山大學(浙江大學)

1897年,浙江省創(chuàng)辦求是書院,后改為浙江大學堂,到1912年停辦。1921年浙江省議會建議籌設杭州大學,未能如愿。1927年春,國民革命軍底定浙江,擬建立浙江大學。6月,國民政府決定在浙江省試行“大學區(qū)制”,浙江省也隨之籌備成立“第三中山大學”,7月15日以蔣夢麟為第三中山大學校長。到1928年4月1日,又將第三中山大學改名浙江大學。10月,國民政府成立,改大學院為教育部,蔣夢麟出任教育部長,到11月辭去浙江大學校長職務。浙江大學扛著“第三中山大學”名字的時間不長。浙江為人文淵藪,但要等到北伐軍底定浙江后,才建立起高水平綜合大學。

1932年,政府任命程天放為浙大校長,加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呈蒸蒸日上之勢。1936年,蔣介石任命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為浙大校長,一直到1949年4月。竺可楨既是氣象專家,人文修養(yǎng)也極高,加上與蔣介石有姻親關系,有一定自由度施展抱負,浙江大學在他管理下聲譽鵲起。

浙江大學圖書館

浙江大學圖書館

第四中山大學(中央大學)

北伐以前,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是與北京大學齊名的國立大學。江蘇經濟、文化資源甲于他省,人才輩出,歷代科舉成績傲視群雄,近代又有上海的崛起,東南大學故而擁有崇高地位,簡稱“東大”。

孫中山逝世后,上海大學第一個搶閘出擊,第二個爭取“中山大學”名銜的,是江蘇省。1925年3月20日,《申報》刊出《東大改組為中山大學之建議》。報道稱:“昨聞蘇蘇社沈卓吾等,有電致段執(zhí)政及在京同志,建議將東南大學,改組中山大學,謂既徹底解決此次學潮,并紀念孫中山創(chuàng)造共和之豐功,而肅青年之趨向,以奠東南學府永久之基云。”“蘇社”是狀元張謇發(fā)起的江蘇地方自治組織。

沈卓吾(1887-1931),江蘇如皋人,清末入江南高等工業(yè)學堂讀書,留校任教時因高談革命,遭清政府通緝,亡命日本,在橫濱得以謁見孫中山,遂加入中國同盟會?;貒螅鵀楦锩h人焦達峰輸送槍械至湖南。1916年年起,在上海主辦《工商日報》、《中國晚報》,宣傳三民主義。1924年起,任孫中山廣州大本營參軍等職。長期追隨孫中山的沈卓吾,兼有江蘇人身份,他提出這個建議是出于“三贏”考慮,既可借此長期紀念孫中山,為江蘇人爭光,又可協(xié)助解決當時的“東大校潮”。“東大校潮”,因汪精衛(wèi)、楊杏佛等國民黨人發(fā)動驅逐校長郭秉文而起。1925年1月初,在楊杏佛等人的運作下,北京政府免去郭秉文校長職務,激起師生強烈抗議。沈卓吾此舉,似是希望緩和師生情緒,拉近東南大學與國民黨的距離。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集團定都南京。6月9日,以東南大學為核心,合并一些其他江蘇高校,重組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這是沈卓吾始料未及的。不過他的積極表現(xiàn)仍然得到了回報,這一年10月20日,他得到“國民政府財政部印花稅處處長”肥缺。1928年2月,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曾擬改名為“江蘇大學”,但反對者眾,最終改組為“中央大學”。民國時代,南京與北京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競爭關系,到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終于取得“勝利”,以“中央大學”的顯赫校名,壓過北大一頭。

中央大學校門

中央大學校門

第五中山大學(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前身為中州大學。1927年6月,馮玉祥任河南省主席,省政府設于開封。在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開封政治分會委員們的提議下,1927年6月開始籌設“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并委任徐謙、顧孟余、薛篤弼、凌勉之、李靜禪等5人為籌委會籌備委員。經過多次磋商,決定以中州大學為基礎,將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河南省立農業(yè)專門學校合并于內,成立“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28年,校名改為“河南中山大學”,1930年秋再改為“河南省立河南大學”。

民國時期,河南大學吸引了不少知名學者擔任教職,范文瀾、馮友蘭、董作賓、羅章龍、郭紹虞、蕭一山、姜亮夫、嵇文甫、任訪秋都曾在此任教,涌現(xiàn)出袁寶華、尹達、鄧拓、白壽彝、楊廷寶、姚雪垠、周而復、趙九章等著名校友。河南大學設在開封,1954年河南省會遷往鄭州,對河南大學的發(fā)展不太有利。

將國立大學改名“第N中山大學”這個勢頭,為何到河南省之后就戛然而止?官方的說法是國際交流不方便。筆者猜測,掌管全國教育行政大權的蔡元培可能會想到:若以國民革命軍進軍的先后排名,接下來勢必要把北京大學改稱“第六中山大學”,這讓以老大自居的北大情何以堪?蔡元培的崇高聲望,跟他出長北大的經歷無法分開。把北大改名“第六中山大學”,不僅會遇到各方反對,也顯得滑稽,蔡先生于是及時踩了剎車。

河南中山大學

河南中山大學

西北中山大學

1912年3月,陜西省政府以陜西高等學校、陜西政法學堂、三秦公學為基礎,在西安創(chuàng)辦西北大學。1915年春,陸建章入陜后,撤銷西北大學,改為公立陜西政法專門學校。1924年1月,劉鎮(zhèn)華重建西北大學,合并原陜西政法專門學校、水利工程專門學校、渭北水利局附設的水利道路工程專門學校、甲種商業(yè)學校。1927年3月,該校改為西安中山學院,不久改為西北中山大學。1931年1月,改為陜西省高級中學。

安徽中山大學(籌)

皖省人士多年夢想創(chuàng)辦安徽大學,未能如愿,直到1927年10月,陳調元出任安徽省主席,才正式啟動籌建工作。1927年12月12日,上?!渡陥蟆房鱿ⅰ锻钍〗逃崱罚骸鞍泊蠓e極籌備。安徽中山大學籌備委員已經皖省政府第十二次委員會議議決,推定吳稚暉、李石曾、石瑛、常宗會、張秋白、劉文典、劉復、湯志先、陳中孚、雷嘯岑等為籌備委員。聞劉文典已來皖,擬即進行籌備?!卑不罩猩酱髮W校址設在當時的省會安慶,到1928年2月開始招生時,定名為安徽大學,次年改稱安徽省立大學。近年出版的《安徽大學簡史》沒有提到最初校名,似乎有些不妥。

早期安徽大學校門

早期安徽大學校門

北伐軍高歌猛進之時,各省份紛紛靠攏中央,希望讓本省的大學進入“中山大學”序列。據記載,當時還有籌備設立南昌中山大學、湖南中山大學、蘭州中山大學、廣西中山大學的計劃。1925-1928年間,究竟有多少所擬議中的“中山大學”,筆者尚未找到準確統(tǒng)計。到1928年初,國民政府大學院作出決定:“將各地中山大學悉易以所在地之名,只留廣州第一中山大學,以資紀念總理?!边@場以數字命名大學的游戲到此結束。

莫斯科中山大學

蘇聯(lián)動議創(chuàng)辦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時間,也比廣東大學要早。1925年3月19日,孫中山逝世7天之后,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已有人提出這個建議。4月2日,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舉行了一個高級別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團成員。這次會議討論的一個議題,就是“關于建立中山大學問題”。這是蘇聯(lián)領導人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山大學”這個名稱。初期設想,是把大學設在西伯利亞,到5月15日,政治局在聽取報告以后,決定設在莫斯科。當年秋天“孫逸仙中國勞動者大學”成立,早年多譯為“孫文大學”“孫逸仙大學”,中共方面后來則定型為“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2月15日,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停辦莫斯科中山大學。

莫斯科中山大學主要從廣州、歐洲兩地招募中國學生,發(fā)生過很多同室操戈的故事,已有不少回憶錄和研究著作行世,此處不贅。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第七班有兩個小個子學生,他們的政治遺產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海峽兩岸:一個叫鄧小平,一個叫蔣經國。

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巡行

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生巡行

臺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1979年,蔣經國嫡系、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李煥卸任后,在臺灣高雄西子灣風景區(qū)籌辦“國立中山大學”復校,1980年秋季開學招生。這是最年輕的中山大學。該校依山傍海,風景秀麗,以“臺灣第一觀光學府”著稱于世。高雄中山大學校歌,沿用鄒魯作詞的中山大學校歌,只是把第一句“白云山高,珠江水長”改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臺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臺灣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百年以來,正式設立、更名的中山大學共有8所,籌備設立、更名的約有5所。作為談資,夸張一點說,也可以說曾經有過13所“中山大學”。

后話

1998年11月4日,廣州中山大學領導班子調整,新任黨委書記李延保來自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新校長黃達人來自浙江大學(第三中山大學)。李書記有個講話頗為有趣。他說:

中山大學是中山先生親手創(chuàng)建的,經過一大批革命前輩和著名學者、教授的熏陶培育,經過一代代中大人的奮發(fā)努力,現(xiàn)在已成為一所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大學,在我國高等學校中占據著一席特殊重要的地位……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與中山大學有許多共同之處,在1926年為紀念中山先生,曾將浙江大學更名為第三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更名為第四中山大學,南京市也有許多中山先生的歷史遺跡?,F(xiàn)在我們作為交流干部,能從一名東大人、浙大人變成中大的新成員,感到既有幸也有緣。但我們深知,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大人,還需要付出努力,要有一個磨合及認同的過程:為使自己逐步融合到中大的文化氛圍、中大的學術氛圍以及中大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之中,成為一名被大家認同的中大人。(《李延保教育文集》)

李延保先后擔任東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處長、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黃達人1981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歷任數學系副主任、教務處長、副校長。這一番講話,設詞巧妙,利用歷史上曾經同名的淵源拉近了與中山大學師生的距離,也是學界佳話。

“中山大學”這個名稱的存在,也讓廣東省中山市十分為難。眾所周知,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等,都是以城市命名的著名學府。由于“中山大學”這個名稱早被占用,如果中山市想要建立一間高水平綜合大學,無法按城市命名為“中山大學”,只能另起爐灶。據報道,中山市目前正在籌建“中山科技大學”,筆者樂聞其早日建成。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