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國圖藏善本碑帖《神策軍碑》《廣政石經(jīng)》等概覽

碑帖,是碑與帖的合稱,俗稱“黑老虎”?!氨敝傅氖?石刻的拓本;“帖”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匯刻在木板上或石板上傳拓而成。

碑帖,是碑與帖的合稱,俗稱“黑老虎”?!氨敝傅氖?石刻的拓本;“帖”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匯刻在木板上或石板上傳拓而成。金石拓本是中國特有的紙質(zhì)文獻(xiàn),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載體之一,也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重要藏品,本文就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碑帖情況進(jìn)行了梳理介紹。 

國圖館藏善本碑帖主要集中在“善拓”類,共七百余件,以傳世碑帖善本為主,也有稀見拓本和各類小件器皿的集拓。館藏宋元拓本十余種,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是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其中北宋拓本《神策軍碑》為海內(nèi)外孤本?!稌c畫》雜志前不久推出了“書法碑帖的鑒藏”專題,本文為其中一篇。

一、中國國家圖書館金石拓本的收藏歷史和收藏概況 

1.收藏歷史 

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為1909年所創(chuàng)京師圖書館,建館之初只有總務(wù)和圖書兩個部門,分別負(fù)責(zé)行政和業(yè)務(wù)工作。1929年,京師圖書館與北海圖書館合并重組為“國立北平圖書館”,據(jù)教育部核準(zhǔn)《國立北平圖書館組織大綱》要求,設(shè)立“金石部”,執(zhí)掌金石拓本的采購、整理、編目、閱覽、保管以及裝潢、修補(bǔ)等事項,從此以后,圖書館內(nèi)有了以“金石”為名的機(jī)構(gòu),并一直延續(xù)至今。金石專門機(jī)構(gòu)的設(shè)置,對金石拓片的采編、整理和更為專業(yè)精準(zhǔn)的服務(wù)起到了極大的促進(jìn)作用。 

金石拓片的收藏自京師圖書館建館之初就有,1929年全館藏書近二十萬冊,金石拓本卻只有兩三千種。袁同禮先生主持工作期間 (1929.8—1948.12)金石拓本的館藏量大增,到1948年年底,金石類藏品館藏已達(dá)23156件,其中拓本22222件,占金石總藏量的96%。主要采訪方法有以下幾種:1)征集,由教育部通令各省區(qū)“轉(zhuǎn)飭所屬,凡當(dāng)?shù)刂偈?,各拓一份,徑送本部”,以充?shí)京館收藏。2)接受名人捐贈。3)收購。4)聘專人搜訪各地新出金石之拓本。5)建立寄存制度, 接受藏家寄存。6)自行傳拓。在前賢的努力下,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 國家圖書館的金石藏品總量有十六萬余種三十三萬余件,其中金石拓片有十二萬余種二十七萬余件,是國內(nèi)外收藏金石拓片最多的公藏單位。 

2.藏品概況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拓本,以方便為讀者服務(wù)和庫房存放為前提,進(jìn)行了不同標(biāo)準(zhǔn)的分類。首先按是否割裱分兩大類:整幅本和割裱本。割裱本除據(jù)收藏價值設(shè)置的善拓類和據(jù)功用設(shè)置的法帖類之外,還有專門的裱本類;館藏絕大多數(shù)為整幅拓片,整幅本中已經(jīng)裝裱的置于裱軸類,未裝裱的整幅拓本中,有據(jù)拓本內(nèi)容所分的甲骨、墓志、房山石經(jīng)、畫像、銅陶磚瓦等類,有據(jù)原碑所在地分的北京、各地,還有根據(jù)收藏人設(shè)置的專藏類。 

整體而言,館藏拓本具有如下幾個特點(diǎn):第一, 藏品時間跨度大,從殷商甲骨到現(xiàn)代紅旗渠碑刻,綿延 三千余載的歷史痕跡皆可從拓本中追尋。第二,涉獵地域廣泛,除國內(nèi)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金石文獻(xiàn),還有朝鮮、日本、韓國、蒙古和埃及古刻等國外石刻拓本。第三,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多,傳世石刻種類齊全,墓志、法帖、石經(jīng)等拓本都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收藏。第四,文字種 類繁多,館藏拓本以漢字為主,還有滿文、蒙文、藏 文、八思巴文等中國民族文字,古敘利亞文、埃及古文字等外國文字,為我們研究民族文字和外國文字提供了 不可多得的資料。第五,文獻(xiàn)內(nèi)容豐富,拓本涉及政 治、經(jīng)濟(jì)、歷史、文化、軍事、宗教、民族、民俗、天文、地理、科技、建筑、文學(xué)、藝術(shù)等諸方面,其中墓碑、墓志、祠廟類拓本占總數(shù)的60%以上,造像和題名也都在兩千種以上,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獻(xiàn)。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廣政石經(jīng)》局部 

石刻本身也有很多大部頭的著作,例如今存北京國子監(jiān)的元明清三代進(jìn)士題名碑,館藏早期拓本保存了 三代進(jìn)士的生平信息。歷代儒家刻經(jīng),至今石刻尚完整存世的僅有兩種,一是今存陜西西安碑林的唐《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傳世最早版本,一是今存北京國子監(jiān)博物館的清乾隆“十三經(jīng)”,這兩種儒家石經(jīng),館藏皆有完整拓本。其他石經(jīng)拓本亦有,其中原石早毀的五代后蜀《廣政石經(jīng)》,始刻于后蜀孟昶廣政(938—965)初年,又稱“蜀石 經(jīng)”“成都石經(jīng)”或“益都石經(jīng)”,立于今四 川成都,由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其事,始刻經(jīng) 時僅刻十部經(jīng)書,其中《春秋左氏傳》十七卷 之后尚未完成;北宋皇祐元年(1049)成都府尹田況補(bǔ)刻《公羊傳》《榖梁傳》和《左傳》 十八至三十卷;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蜀帥席貢又補(bǔ)刻《孟子》;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9)晁公武補(bǔ)刻《古文尚書》,并校諸經(jīng) 異同,著《石經(jīng)考異》附刻于后,這部石經(jīng)的刊刻時間長達(dá)二百三十余年?!稄V政石經(jīng)》行款類宋版古書,經(jīng)文用單行大字,注疏用雙行小字,排在經(jīng)文之下,經(jīng)注并行,相映生輝。 原石傳說毀于宋末元初之兵燹,傳世拓本極為罕見,據(jù)說宋時內(nèi)府尚有拓本96冊,明萬歷間 猶存內(nèi)閣,入清則僅剩半部《毛詩》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廣政石經(jīng)》為宋、元拓本之合 璧殘本,宋內(nèi)府、劉體乾、陳澄中遞藏,是現(xiàn)存《蜀石經(jīng)》的最佳拓本,是1965年從中國香港購回的陳氏藏書中的一種,共九冊,含墨本《左傳》《榖梁傳》《周禮》各二冊,《公羊傳》一冊,清道光間木刻印本《蜀石經(jīng)》一 冊,《題跋姓名目錄》一冊。其中《左傳》冊頁上鈐有“東宮書府”等宋代的內(nèi)府官印,存清及近代以來名家題跋及題簽、題首、觀款達(dá) 上百條,還有何維樸、金蓉鏡、林紓、吳昌碩 等十?dāng)?shù)人的繪圖,拓本藏印累累,遞藏有緒, 尤其是乾嘉以來著名學(xué)者如翁方綱、段玉裁、 錢大昕、瞿中溶、梁章鉅、何紹基、祁寯藻、 潘祖蔭、王懿榮、繆荃孫、楊守敬、王闿運(yùn)、 沈曾植等數(shù)十人的題跋,對《蜀石經(jīng)》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儒釋道三家之中,佛教刻經(jīng)最普遍,最著名的就是房山云居寺石經(jīng),自隋代起綿延刻了一千余年,山上九洞之外,塔下埋有石經(jīng)板 一萬五千余塊,保存了很多佛教經(jīng)典的珍貴版本。1956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對房山石經(jīng)進(jìn)行保護(hù)性傳拓,當(dāng)時共拓七份,國家圖書館藏有完整的一套,并且早已編目整理。 

石刻也是繪畫藝術(shù)的舞臺。漢代畫像、南北朝石刻造像,是繪畫藝術(shù)和雕刻藝術(shù)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石刻中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品,是美術(shù)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些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畫像和造像,還是考古學(xué)上據(jù)以斷代的重要物證。 

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珍品介紹 

1.善本碑帖 

館藏善本碑帖主要集中在“善拓”類,共七百余 件,以傳世碑帖善本為主,也有稀見拓本和各類小件器皿的集拓。館藏宋元拓本十余種,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是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其中北宋拓本《神策軍碑》為海內(nèi)外孤本?!渡癫哕姳啡麨椤盎实垩残易笊癫哕娂o(jì)功碑”,宰相崔鉉撰文,柳公權(quán)正書,唐武宗會昌三 年(843)立,碑原立于唐長安大明宮西,久佚。此碑系柳公權(quán)代表作,最能體現(xiàn)柳體楷書骨骼開張、平穩(wěn)勻稱的特點(diǎn),刻工精良,與真跡無異,啟功先生對此碑書法大加贊賞,認(rèn)為是“下真跡一等”的珍品。此本殘存上冊,割裱本,27開,高27厘米,寬16厘米。南宋賈似道,南宋內(nèi)府,元翰林國史院,明晉王府,清孫承澤、梁清標(biāo)、安岐、張蓉舫、陳仁濤、陳介祺、蔣祖貽、譚敬、陳清華等遞藏,有柿葉齋主人、孫承澤、姚元之題跋。鈐“秋壑圖書”“翰林國史院官書”“晉府書畫之印”“晉府圖書”“北平孫澤”“安儀周家珍藏”“陳仁濤”“金匱國寶無雙”“金匱室精鑒璽”“譚敬私印”等印章。 

《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局部 

明拓《天一池碑》《樂善堂法帖》等則是稀見拓本。 《天一池碑》元至正七年(1347)五月十五日立于江西省貴溪市西南部的龍虎山上,久佚。龍虎山是道教正一道的發(fā)源地。據(jù)載,該碑陽面刻元吳全節(jié)題“龍虎山天一池” 六大字,碑陰刻揭傒斯撰書《天一池記》,張晏篆額,碑 文詳細(xì)地記述了天一池鑿建和命名經(jīng)過。此碑拓本十分罕見,目前為止僅見我館藏本。此本為整幅拓本,立軸裝, 高133厘米,寬88厘米,最初為明范氏天一閣所藏,據(jù)傳 天一閣命名即源于此碑。1932年為邵章所得,有邵氏題簽和藏印。 

天一池碑?

天一池碑 

館藏《伊闕佛龕碑》是存世最佳拓本?!兑陵I佛龕碑》亦稱“三龕記”或“龍門三龕碑”,唐貞觀十五年(641)十一月,刻于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賓陽洞內(nèi),雖名曰“碑”,實(shí)際是摩崖。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諫議大夫褚遂良正書,碑文32行,行51字,額篆書題“伊闕佛龕之碑”。此碑是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與太子李承乾爭奪皇位、借為母親長孫皇后開窟造像做功德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而立。該碑著錄始見于歐陽修《集古錄》和趙明誠《金石錄》。館藏本是明何良俊清森閣舊藏明拓本,割裱本,1冊,墨本43開,跋4.5開,墨心29.6厘米,寬14.4厘米。此本首行“延閣”之“延”字未損,末行“皇祚于”及“年歲次辛丑”可見,“五”字可見末筆。何良俊、畢瀧、顧文彬、李鴻裔等遞藏,費(fèi)念慈、錢大昕題簽,何良俊、畢瀧、張瑋、沈志達(dá)、趙烈文題跋。鈐印累累,遞藏脈絡(luò)清晰可見。

《樂善堂帖》局部?

《樂善堂帖》局部 


《樂善堂帖》局部?

《樂善堂帖》局部 


《樂善堂帖》局部?

《樂善堂帖》局部 

善本碑帖較為集中的還有“專藏”類。專藏類拓本是國家圖書館專門為有影響力的著名學(xué)者舊藏拓本建立的。館藏有顧千里、鐵如意齋主繆繼珊、四當(dāng)齋主章鈺、 五百經(jīng)幢館主人葉昌熾、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五位的專藏, 總計6732種11201件,此外尚有李根源、周希丁、端方、 陸和九等未建立專藏的名家舊藏。專藏類拓本裝幀形式統(tǒng) 一,一般都有藏家題簽、藏印和題跋。

圖:《伊闕佛龕碑》局部?

圖:《伊闕佛龕碑》局部 


圖:《伊闕佛龕碑》局部?

圖:《伊闕佛龕碑》局部 

以上兩類藏品中,除了拓本本身年代較早外,很多拓本附有眾多的名家題跋。歷代金石學(xué)家、收藏家和鑒賞家的題跋、批語本身就是文物。這些題跋或考訂版本優(yōu)劣, 或注明石刻所在、沿革及拓本來源,或正史補(bǔ)史,或考辨 真?zhèn)危蚱肺稌?,或評論文章。據(jù)統(tǒng)計,各類拓本中有 題跋者凡八百余人三千余款,最多的是宋元合璧本《廣政石經(jīng)》,題跋和繪畫達(dá)147款之多。 

此外,大量明清拓本中亦不乏精品和稀見本,例如 清末拓《董美人墓志》是該墓志少見的幾個整幅關(guān)中本之一。 

2.法帖收藏情況 

石刻一向是書法藝術(shù)的寶藏,自秦至今,歷代書家 的精彩作品不計其數(shù),讀之美不勝收。法帖,是將歷代 名家法書摹刻在高一尺許,寬近三尺的石板或木板上, 傳拓、裝裱后供人們學(xué)習(xí)書法之用。可觀賞性、可效仿性及史料性等特征是法帖獨(dú)具的藝術(shù)魅力。國家圖書館收藏法帖數(shù)量和品種都不少,截止到2019年底有908部4276件,除去副本,有單刻帖兩百余種,叢帖三百余 種,涵蓋了法帖史的各個時期。其中宋拓法帖6種,單帖以《佛遺教經(jīng)》為最佳代表,叢帖以東庫本《絳帖》為代表?!督{帖》是北宋唯一一部民間刻叢帖,共二十卷, 北宋皇祐、嘉祐年間(1049—1063)尚書郎潘師旦摹刻于絳州(今山西新絳),該帖以《淳化閣帖》為底本,有所增刪,是《淳化閣帖》譜系中的一種?!督{帖》的摹刻 去《淳化閣帖》時間未久,無論從內(nèi)容的增刪還是刊刻, 皆足正《淳化閣帖》“肉勝”之失,故歷來為世人重視。 

《絳帖》分前十卷和后十卷,相傳潘師旦死后,其二子各分得帖石十卷,長子因負(fù)官錢,帖石被沒入公庫,絳州官署補(bǔ)刻后十卷,名“公庫本”,又稱“東庫本”,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愿上登封書”二十字為卷次之標(biāo)記;次子亦補(bǔ)刻前十卷,名“私家本”。 后世習(xí)慣上將潘氏原本、東庫本、私家本稱為“舊本絳 帖”或“真絳帖”。靖康之亂后金人入據(jù)中原,金人據(jù) “東庫本”重刻,是為“新絳帖”,新帖避金帝完顏亮諱,故“亮”字缺筆,也稱“亮字不全本”。金崇慶初年 (1212)高汝礪刻十二卷本《絳帖》,后人稱之為“偽絳帖”。及至明清,翻刻甚多,分支繁衍,不可究詰, 但與宋刻全不相干,例如“北本”“武岡新本”“福清 本”“烏鎮(zhèn)本”“彭州本”“資州本”“木本”等,明清 人所見《絳帖》,大多已是金刻十二卷本,這樣就產(chǎn)生有關(guān)《絳帖》卷數(shù)的分歧,致使謬種流傳?!督{帖》宋石早 佚,真本《絳帖》十分難得,原石拓本傳世極少,明內(nèi)府 收藏數(shù)部,皆不全。國內(nèi)幾家大型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沒有 完整本,故宮博物院所藏涿州馮銓舊藏本20卷,是以原 刻本、東庫本、私家本為主體,配補(bǔ)《淳化閣帖》泉州本 和費(fèi)刻本等拼合而成的。國家圖書館藏有宋拓《絳帖》殘本二冊,前十卷之“歷代名臣法帖”第三、第四兩卷合裝 一冊,后十卷之大宋帝王書第一和歷代帝王書第二合裝一 冊,磁青紙封面,濃墨拓,挖裱冊頁裝。開本高28厘米, 寬16.8厘米。匯集庾元亮、趙匡義、司馬炎等41人書51 帖。此拓為高士奇舊藏,第三卷歷代名臣法帖內(nèi)有“光” 字編號,第四卷歷代名臣法帖內(nèi)有“天”字編號,后卷第一卷大宋帝王書內(nèi)有“太”字編號,可證所拓原石為公庫本。與《南村帖考》對校,內(nèi)容和順序均相同。經(jīng)清代高士奇,近代蔣祖怡、張伯英遞藏,鈐印數(shù)十方。高士奇跋 稱此本得自北京書肆,紙墨古香,尚是宋時裝幀,張伯英 亦定為宋拓宋裝。 

《絳帖》局部?

《絳帖》局部 


《絳帖》局部?

《絳帖》局部 

館藏元刻元拓帖一種,即章鈺舊藏的《道德經(jīng)》, 元刻明拓叢帖一種,即《樂善堂帖》,皆趙孟頫所書稀 見本。其中《樂善堂帖》為經(jīng)折裝,一函兩冊,冊高 30厘米,寬23厘米,凡50開,黃紙,濃墨拓,張伯英題簽,尾附張寰手書跋一頁?,F(xiàn)存四卷,輯刻趙孟頫書《蘭亭序》等十帖及與顧善夫手札等,上卷卷首存趙孟頫繪“蘭竹圖”,下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前有趙孟頫繪老子坐像?!稑飞铺锰繁4媪粟w孟頫的書法和繪畫,是世存趙帖中稀見之佳本。張彥生《善本碑帖錄》 中,元代所刻叢帖僅著錄《樂善堂帖》一種。元代所刻 叢帖甚少,《樂善堂帖》傳世鮮為人知,有極高的版本珍藏價值?!稑飞铺锰烦跬乇疚匆妭魇?,這部張寰舊藏本是明代帖石出土后的初拓本,雖不能反映元初拓本的完整全貌,然此拓本留傳至今也實(shí)屬稀見。此帖后附 《名賢法帖》三卷(卷八卷九卷十),《名賢法帖》輯刻宋姜白石與盧柳南書帖,是宋人書帖中未曾多見的書法佳作。

明刻明拓單帖四十余種,其中以《黃庭經(jīng)》《文徵明小楷千字文》《玄晏齋玉版十三行》等帖為傳世珍本;叢帖55種,其中明翻明拓《淳化閣帖》和明拓《汝帖》、明金壇重摹本《淳熙秘閣續(xù)法帖》和《聚賢堂二王帖》為足本,《停云館帖》《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都是明代名帖的初拓本。清代刻帖館藏最多,單刻帖有116種,叢帖有228種,初拓本《三希堂帖》烏金 拓墨香襲人。館藏民國年間的法帖共有11種,幾乎都是 初拓本。 

《老子道德經(jīng)》局部

《老子道德經(jīng)》局部

3.銅器和甲骨拓本情況: 

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的必經(jīng)階段,這個時代留下了大量的青銅器。因?yàn)榈浼娜笔В@些青銅器及其銘文成了我們了解和回顧青銅時代的重要憑借。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青銅器拓本較多,主要集中在銅器和裱軸兩類中,此外善拓和裱本中也有相當(dāng)?shù)牟亓俊?銅器類有2003個編號3069件藏品,是銅器拓本最集中的;裱軸中有二百六十余件,多數(shù)是器形和銘文齊全的全形拓拓片;善拓中有銅器拓片的有89種近萬紙拓片, 多數(shù)與銅鏡、古陶瓦當(dāng)、古泉、璽印、造像等拓片合裝,多名家舊藏拓本,以陳介祺專藏居多;裱本類中有銅器拓本5種86件,其中初拓《毛公鼎》極其精彩。館藏銅器拓本中全形拓有一千三百余件。全形拓出現(xiàn)于清乾 隆年間,主要用于傳拓青銅器,是拓片中的藝術(shù)精品, 在沒有照相技術(shù)的時代,全形拓本為我們保存了很多傳世青銅器的器形、尺寸、銘文和花紋,是該領(lǐng)域內(nèi)十分重要的圖像資料。在館藏金石拓本中,青銅器拓本雖不多,但多出于知名拓工之手,并為名家所遞藏,諸如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盤等青銅重器,館藏均有 多件拓本。館藏青銅器拓本來源不一,其中原器屬公藏的有故宮博物院藏器拓本,寶蘊(yùn)樓藏器拓本;原器屬私藏的有濰縣陳介祺(簠齋)藏器拓本,廬江劉體智(善 齋)藏器拓本,浭陽端方(陶齋)藏器拓本,北平孫壯 (雪園)藏器拓本,閩侯陳寶琛澂秋館藏器拓本,上虞 羅振玉雪堂藏器拓本,還有徐乃昌、吳云、阮元、劉喜 海、潘祖蔭、王辰、吳式芬、陳淮生、張致和、張瑋等 人舊藏拓本。 

此外,館藏還有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殷商甲骨實(shí)物 35651片,其中善齋劉體智舊藏甲骨二萬八千余片,這個藏量接近甲骨存世總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是我 館最早也是最珍貴的歷史文獻(xiàn)。這些甲骨都有拓本,目前正在整理出版中。 

4.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藏品介紹: 

為加強(qiáng)古籍保護(hù)工作,2007年國務(wù)院批準(zhǔn)建立由文化部、發(fā)改委、財政部、教育部等十部委組成國家古籍保護(hù)中心,次年3月1日,國務(wù)院批準(zhǔn)公布首批《國家珍 貴古籍名錄》及“全國古籍重點(diǎn)保護(hù)單位”,古籍保護(hù)工作走上正軌。到2020年,一共完成了六批國家珍貴古 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diǎn)保護(hù)單位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國務(wù)院已公布的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有全國457 家單位收藏的12274部古籍入選,其中,漢文古籍11209 部,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1039部,其他文字古籍26部,其 中碑帖拓本185件。中國國家圖書館參加了四次碑帖名錄 的評審,先后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碑帖拓本共 23種,其中宋拓本12種:《神策軍碑》《隸韻》《廣政 石經(jīng)》《大智禪師碑》《干祿字書》《李思訓(xùn)碑》《九 成宮醴泉銘》《三藏圣教序》《麓山寺碑》《爭座位帖》和《絳帖》兩種;元拓本1種:《道德經(jīng)》;明拓本 6種:《嘉祐石經(jīng)》《伊闕佛龕碑》《天一池碑》《瘞 鶴銘》《樂善堂法帖》《天發(fā)神讖碑》;清拓本4種: 《五百羅漢圖》《雪浪石盆銘》《董美人墓志》《九姓回鶻可汗碑》。 

比較特殊的是宋拓本《隸韻》,今存善本組?!峨`韻》是宋代劉球纂集的一部漢隸字典,亦可視為隸書體單字集刻帖,沈亨刊刻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五月, 木刻。全書十卷,以楷書為字頭,計3275個,并依韻 排列??瑫诸^下,輯錄了兩漢以來廟碑、墓碣、遺經(jīng)殘石、鐙、鉦、盆、鏡等上的隸書字形,并分別注明出處。正文前有碑目一卷,所引261種碑刻,今已十不存一。國家圖書館藏《隸韻》九卷本,凡8冊,缺卷四, 無碑目。凡222開,墨本197開,冊頁裝,墨心高25.5 厘米,寬15.7厘米。有趙之謙題簽,明范大澈舊藏,后歸黃氏一層樓,清乾隆時入盧登棹家,后為李鴻裔珍藏。 首冊前副頁有錢大昕題記一則,帖中有吳大澂等人篆書觀 款,冊尾有盧登棹乾隆乙巳夏六月、錢維喬乾隆乙巳中秋 后一日題記兩則。鈐“范大澈印”“錢大昕印”“蘇鄰鑒 藏”“郪江李氏文房”等印。《隸韻》是研究漢字發(fā)展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語言、歷史、金石譜錄、書法篆刻的重要參考書。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皆藏宋拓本 《隸韻》,國家再造善本工程中皆獲得再造,2008年國務(wù)院頒布《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又雙雙入選。

以上是對國家圖書館所藏拓本基本情況的簡單介紹, 作為國家總書庫,我們每年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新出土石刻拓片 入藏,源源不斷地為廣大讀者和學(xué)界提供最新鮮最可靠的金石文獻(xiàn)。同時,近年來通過編目整理,網(wǎng)絡(luò)公布,提供到館和遠(yuǎn)程閱覽,以及各種渠道的咨詢,加之展覽、出版,館藏金石拓本以多種方式方法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wù)。 

(本文原文標(biāo)題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善本碑帖概覽》)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