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十場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落下帷幕,早前因在“飛花令”環(huán)節(jié)中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眾望所歸奪得了該節(jié)目的年度總冠軍,幾天之內,這位高中女生也引發(fā)了文化界與教育界的現(xiàn)象級討論。武亦姝奪冠后,母校復旦附中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頻頻被問到的問題是“背這么多詩詞有用嗎?”,可見按照普羅大眾的觀點,依然將古詩詞的作用與意義放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考量其價值。這不僅讓筆者聯(lián)想起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
筆者澳洲留學時,學的是“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寫詩在我們當時的課程設置中,屬于整個課程大綱里,從初級過度到高級的中級必修課程,如果不通過詩歌寫作課,是無法繼續(xù)修讀寫作方面的高級課程的;而在我校文學院校友設立的獎學金中,也有一部分是專門獎勵詩歌寫作的。另一段小插曲是,筆者當時修讀這門課時,常常引發(fā)了在商學院就讀的室友們此起彼伏的羨慕聲:“你們真輕松,沒考試沒論文,只要寫寫詩就行了,不像我們還得做那么多題目?!?/p>
曾經(jīng)因為搜腸刮肚、只為了幫詩作末句找一個押韻單詞的筆者,當然知道絕非如此。詩是文字的提煉,其文學性是極具張力的,寥寥數(shù)字所蘊含的,可能是具有借代意義的意象,可能是含有深長意味的典故。通過對詩歌的學習,不但能掌握文字的視覺美,還能掌握詩句韻律的音樂美。無論是學習母語還是外語,學習詩歌都是接近這門語言的美好捷徑。
擇業(yè)時,面試官需評估求職者的簡歷,因為面試官需要通過其對于自身過往最基本的事實陳述來了解這位素不相識的應聘者。詩詞儲備量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文學造詣的“簡歷”,想必筆者母校將寫詩課設置成中級必修課程的意義也在于此。同為寫詩者,投機取巧者隨意截取流行歌曲歌詞幾個關鍵詞重新生成自己的新作,讀來雖朗朗上口卻內容淺薄猶如過眼云煙;博聞強識者閱讀量雖大卻注重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推敲用典、字斟句酌。有多少寫作的真功夫,全都體現(xiàn)在寫出來的詩作上。
《中國詩詞大會》中,“飛花令”環(huán)節(jié)是一種直觀而量化的詩詞儲備考察方式,但個人挑戰(zhàn)賽中的答題環(huán)節(jié),除了詩詞本身之外,還考察了相關的文史知識,以及“擂主挑戰(zhàn)賽”中,考察聯(lián)想能力的“看畫猜詩句”和邏輯能力的“逆向思維題”,都反應了這檔節(jié)目雖需要詩詞儲備量作為基本素質,考察的卻遠遠不只記憶能力。
復旦大學英語系講師朱績崧在武亦姝奪冠后,曾撰文闡述教授詩詞的重要性:“詩詞之美,超越文窠辭臼,直指世境人心?!辈⒃唬骸拔幕槐M等于詩詞,詩詞不盡等于記憶。舍本逐末的教師,一定會簡單粗暴地把記憶量化?!惫P者對此深以為然。盡管我國的升學制度目前仍以應試為主,但詩詞在課堂上的推廣卻很有必要,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文化的認同,還是母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課堂上的母語教學,這并非中國所獨有,英語國家的中學也常常通過戲劇教育的方式來推廣本國的母語教育。坊間“高考又不考古詩詞,背那么多有什么用”的質疑,放在英語國家的戲劇教育中同樣成立——“又不是每個中學生都想當演員,背那么多莎士比亞有用嗎”?但每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會在日常生活中脫口而出《仲夏夜之夢》中的“真愛無坦途”,或者脫口而出《哈姆雷特》中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就如同我們脫口而出的詩句或成語,那都早已是凝結于我們血液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雖然留學時期,我們的詩作寫作課不考察記憶和背誦的部分,但是過往的閱讀量與詩詞儲備量,卻深刻的體現(xiàn)在我們的作品中。記得俳句的寫作課中,一位日本女生直抒胸臆地緬懷了櫻花稍縱即逝的美,而在詠物詩的寫作中,我則選取了書法作為歌詠對象,這大概是東方人的文化身份使然,在導師課上有限的時間里,只能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中搜尋意象,很難跨領域跨文化去沾染并不了解的異域風情。
反觀《中國詩詞大會》一檔以“詩詞”為特色的節(jié)目,并無明星名人撐腰站臺,由普通素人完成了全部的內容生產(chǎn),卻意外成了“爆款”的熱點節(jié)目。這也體現(xiàn)了詩詞作為我國母語教學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其實迎合了許多人的復古情結和求知欲望。詩詞是中國人文化身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哪怕是土生土長的海外華人,也不會對古詩詞一無所知。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百人團選手不乏海外華人與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其中曾經(jīng)當過一期擂主的李宜幸,就是新加坡籍華人,并且因為太熱愛中文,她回到中國,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畢竟,母語帶來的歸屬感,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