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始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是清高宗弘歷敕命梁詩(shī)正、蔣溥等人,歷時(shí)七年,從內(nèi)府著錄于《石渠寶笈》里的歷代書法名跡中甄編、摹刻而成。其中收錄了珍藏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三希堂”中的三件乾隆皇帝的“最愛”——王羲之《快雪時(shí)晴帖》、王獻(xiàn)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yuǎn)帖》,因而得名。帖刻成后,乾隆于北海公園中特建“閱古樓”以儲(chǔ)帖石,又題“煙云盡態(tài)”四字榜書及七言詩(shī)以附之,還刊刻《御制墨妙軒法帖》四卷續(xù)之,足見珍視程度。
湖南省博物館書畫碑帖藏品豐富,不乏珍品。澎湃新聞獲悉,1月22日,“煙云盡態(tài)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呈現(xiàn)館藏《三希堂法帖》系列善本。
《三希堂法帖》所收之帖,上起魏晉,下至晚明,幾乎囊括了《停云館帖》《郁岡齋帖》等明代叢帖內(nèi)的所有墨跡珍品。一些原跡或毀或失,今天已無法見到,如鐘繇《薦季直表》、王獻(xiàn)之《送梨帖》、趙孟頫《紈扇賦》等,幸賴此刻“勾魂攝魄”之術(shù),留存“下真跡一等”之貌。
此套法帖卷帙浩繁、鑒選嚴(yán)格、摹刻精良、規(guī)模宏大,匯集名家135位、法書340件、題跋200多段、印章1600多枚,分編32卷,刻石495塊,鐫字9萬余個(gè),堪稱刻帖之翹楚,乃“藝苑之鉅觀、墨林之極軌”,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學(xué)術(shù)價(jià)值。據(jù)悉,本次展覽分“晉唐”“兩宋”“元明”三個(gè)單元。
展覽現(xiàn)場(chǎng)
展覽現(xiàn)場(chǎng)
第一單元 晉唐
晉唐書法涵蓋了楷、行、草書的過渡、發(fā)展和興盛期,奠定了后世各種書體的基本局面。這一時(shí)期名家墨跡存于世者鳳毛麟角、無比珍貴,是歷代公私收藏中的重中之重。清內(nèi)府除繼承明王室的遺產(chǎn)之外,又成批地吸納了梁清標(biāo)、孫承澤、安岐和高士奇等重量級(jí)私人藏家的藏品,造就了晉唐名家法書云集內(nèi)府的盛況,從而為《石渠寶笈》《三希堂法帖》的編撰、刊刻打下了基礎(chǔ)。
《三希堂法帖》的編排,一改以往官家刻帖多置“帝王書法”于帖首之舊制,尊崇書藝,遵循時(shí)代順序,以鐘繇《薦季直表》冠諸帖首。其所選書跡,絕大多數(shù)著錄于《石渠寶笈》,并位列“上等”。如所選王珣《伯遠(yuǎn)帖》為現(xiàn)存最為可信的晉代名家法書,是風(fēng)流“王謝”存世的唯一真跡,在中國(guó)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孫過庭《書譜》、唐摹《萬歲通天帖》等也無一不是書史上的璀璨明珠。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一冊(cè) 晉·王羲之 書《快雪時(shí)晴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cè) 晉·王獻(xiàn)之 書《中秋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cè) 晉·王珣 書《伯遠(yuǎn)帖》
第二單元 兩宋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jìn),造極于趙宋之世”,《三希堂法帖》為此做了詳明的注解。兩宋享國(guó)320年,而該帖所收兩宋法書達(dá)11卷,占全書篇幅的1/3以上。
該帖所選北宋法書,從名臣韓琦、范仲淹、富弼、文彥博、歐陽修、司馬光到書法大家李建中、蔡襄、蘇軾、黃庭堅(jiān)、米芾的手跡無一遺漏,名帖坌集,基本勾勒了北宋書法的全貌。所選南宋諸家力求全面而略傾復(fù)古書風(fēng),其中以趙構(gòu)、薛紹彭、吳說、吳琚為重,也不乏范成大、陸游、張即之和朱熹等詩(shī)人、名臣、大儒的書法手澤。而在兩宋帝王書法的選擇上,重高宗而輕徽宗,這應(yīng)與乾隆皇帝的一貫審美旨趣甚或特殊政治訴求密切相關(guān)。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一冊(cè) 宋·蘇軾 書《黃州寒食詩(shī)帖》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三冊(cè) 宋·黃庭堅(jiān) 書《花氣詩(shī)》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四冊(cè) 宋·米芾 書《烝徒帖》
第三單元 元明
《三希堂法帖》編纂者意圖通過法帖的編刻,呈現(xiàn)出他們所梳理和想展示的中國(guó)書法史及其發(fā)展脈絡(luò)。元、明兩朝去清不遠(yuǎn),法書遺存豐富,也為他們的表述帶來了便利。
因帝王喜好,清代早中期趙(孟頫)、董(其昌)書風(fēng)盛行,“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競(jìng)講子昂”,這在帖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全帖所收135位書家中,趙孟頫法書的數(shù)量最多、篇幅最大,董其昌緊隨其后。由此,足見二人書法對(duì)康熙、乾隆及法帖刊刻者的影響,乃至對(duì)整個(gè)時(shí)代廣大而深遠(yuǎn)的影響。不僅如此,趙氏書風(fēng)群體的其他書家——趙氏一門及其追隨者選刻亦多,如趙夫人管道升、兒子趙雍、外孫王蒙、友人及學(xué)生鮮于樞、康里巎、鄧文原、張雨、陸繼善、俞和等人都受到重點(diǎn)關(guān)注。同樣,在選擇明代文徵明、文彭、文嘉、周天球、張鳳翼等“吳中”書家群的法書時(shí),亦復(fù)如是。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五冊(cè) 元·鮮于樞 書《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七冊(cè) 明·桂彥良 書《答彥充書帖》(又稱《比到京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七冊(cè) 明·宋璲 書《復(fù)岳翁書帖》
為使觀眾有更加良好的參觀體驗(yàn),策展團(tuán)隊(duì)挑選了特別重要或普通觀眾釋讀難度最高的草書類展品進(jìn)行釋文,以最不干擾觀眾欣賞展品原件為原則,將釋文一一斷行排版與展品對(duì)應(yīng),便于觀眾印證。同時(shí)為方便觀眾自助觀展,策展團(tuán)隊(duì)設(shè)計(jì)制作了展品說明二維碼,觀眾掃描二維碼,即可進(jìn)入微信導(dǎo)覽頁面,獲取相關(guān)展品的介紹、釋文和原跡圖片。
展覽現(xiàn)場(chǎng)
此外,為解決碑帖展品形制顏色單一、觀賞性不夠的問題,主辦方還增添了碑匾、書房帖架、多媒體以及現(xiàn)場(chǎng)傳拓等立體化展示方式和體驗(yàn)活動(dòng)。為了說明書法和文字的變遷問題,特意制作體現(xiàn)“風(fēng)”字的變遷的裝置展品《風(fēng)從哪里來》,以豐富展覽形式,向觀眾展示歷代字形、書體的變化。
展覽現(xiàn)場(chǎng)
展覽現(xiàn)場(chǎng)
煙云盡態(tài)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地點(diǎn):湖南省博物館
展期:2021年1月22日至4月22日
附:展品目錄
第一單元 晉唐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一冊(cè) 紙本墨拓
三國(guó)·魏·鐘繇 書《薦季直表》
【清·弘歷 題跋】
【元·陸行直 題跋】
【明·吳寬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快雪時(shí)晴帖》
【清·弘歷 題簽】
【清·弘歷 題跋】
【元·趙孟頫 題跋】
【明·劉承禧 題跋】
【明·王稚登 題跋】
【明·汪道會(huì) 題跋】
【明·文震亨 題跋】
【明·吳廷 題跋】
【明·王稚登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臨 鐘繇 千字文》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行穰帖》
【明·董其昌 簽題】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游目帖》
【明·鄭柏 重錄 方孝孺 題跋】
【明·鄭柏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羲之 書《瞻近帖》
【清·弘歷 題跋】
【元·歐陽玄 題跋】
【明·孫蕡(fén)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二冊(cè) 紙本墨拓
晉·王獻(xiàn)之 書《中秋帖》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xiàn)之 書《送梨帖》
【(傳)唐·柳公權(quán) 題跋】
【宋·文同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xiàn)之 書《新埭帖》(又稱《東山松帖》)
【清·弘歷 題跋】
晉·王獻(xiàn)之 書《保母帖》
【明·徐守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元·趙孟頫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郭天錫 題跋】
【元·陳從龍 題跋】
【明·徐守和 題跋】
晉·王珣 書《伯遠(yuǎn)帖》
【清·弘歷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王肯堂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四冊(cè) 紙本墨拓
唐·孫過庭 書《書譜》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五冊(cè) 紙本墨拓
唐·懷素 書《論書帖》
【元·趙孟頫 題跋】
唐·柳公權(quán) 書《蒙詔帖》
【清·弘歷 題跋】
唐·無名氏 書《臨右軍東方先生畫贊》
【傳·宋·米芾 題跋】
【明·宋濂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明·汪道會(huì) 題跋】
【明·陳子壯 題跋】
第二單元 兩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六冊(cè) 紙本墨拓
宋·趙構(gòu) 書《洛神賦》
【明·宋獻(xiàn)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一冊(cè) 紙本墨拓
宋·蘇軾 書《黃州寒食詩(shī)帖》
【宋·黃庭堅(jiān)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弘歷 題跋】
宋·蘇軾 書《洞庭春色賦》
宋·蘇軾 書《中山松醪賦》
【清·弘歷 題跋】
宋·蘇軾 書《赤壁賦》
【明·文征明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三冊(cè) 紙本墨拓
宋·黃庭堅(jiān) 書《詩(shī)送四十九侄》
宋·黃庭堅(jiān) 書《與無咎書帖》
宋·黃庭堅(jiān) 書《報(bào)云夫帖》
宋·黃庭堅(jiān) 書《苦筍賦》
宋·黃庭堅(jiān) 書《花氣詩(shī)》
宋·黃庭堅(jiān) 書《糟姜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四冊(cè) 紙本墨拓
宋·米芾 書《烝徒帖》
宋·米芾 書《與知府帖》
宋·米芾 書《德行帖》
宋·米芾 書《將之苕溪詩(shī)帖》
宋·米芾 書《拜中岳命作》
【元·倪瓚 題跋】
宋·米芾 書《昨日帖》
宋·米芾 書《元日帖》
宋·米芾 書《吾友帖》
宋·米芾 書《海岱樓詩(shī)帖》
宋·米芾 書《海岱帖》
宋·米芾 書《淡墨詩(shī)帖》
宋·米芾 書《砂步詩(shī)帖》
宋·米芾 書《秋暑憩多景樓帖》
宋·米芾 書《穰侯詩(shī)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五冊(cè) 紙本墨拓
宋·米芾 書《臨右軍帖》
【明·陸修正 題跋】
【明·王世貞 題跋】
【明·莫是龍 題跋】
宋·米芾 書《與通判帖》
宋·米芾 書《跋殷令名碑后》
宋·米芾 書《與提刑帖》
【清·弘歷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六冊(cè) 紙本墨拓
宋·錢勰 書《跋先代書帖》
宋·劉燾 書《與伯父書帖》
宋·王鞏 書《冷淘帖》
宋·王巖叟 書《秋暑帖》
宋·米友仁 書《文字帖》
宋·薛紹彭 書《得米老書帖》
宋·薛紹彭 書《與伯充書帖》
宋·薛紹彭 書《召飯?zhí)?/p>
宋·劉正夫 書《佳履帖》
宋·邵篪 書《與存道帖》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七冊(cè) 紙本墨拓
宋·張即之 書《七律詩(shī)三首》
宋·杜良臣 書《與忠吾帖》
宋·朱熹 書《與彥修帖》
宋·朱熹 書《與承務(wù)帖》
宋·趙孟堅(jiān) 書《與嚴(yán)郎中帖》
宋·沈復(fù) 書《題十六應(yīng)真記》
宋·王升 書《杜門帖》
金·王庭筠 書《法華臺(tái)帖》(舊傳 王庭筠,實(shí)為米芾)
金·王庭筠 書《道林帖》(舊傳 王庭筠,實(shí)為米芾)
第三單元 元明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八冊(cè) 紙本墨拓
元·趙孟頫 書《尚書·無逸篇》
元·趙孟頫 書《急就章》
【元·鮮于樞 題跋】
【明·俞和 題跋】
元·趙孟頫 書《撫州永安院僧堂記》
【明·詹景鳳 題跋】
元·趙孟頫 書《太平興國(guó)禪寺碑》
元·趙孟頫 書《衛(wèi)淑媛墓志》
【清·彭元瑞 題跋】
元·趙孟頫 書《歸去來辭并序》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九冊(cè) 紙本墨拓
元·趙孟頫 書《蘭亭序并跋》
【元·趙孟頫 題跋一】
【元·趙孟頫 題跋二】
【元·趙孟頫 題跋三】
【元·趙孟頫 題跋四】
【元·趙孟頫 題跋五】
【元·趙孟頫 題跋六】
【元·趙孟頫 題跋七】
【元·趙孟頫 題跋八】
【元·趙孟頫 題跋九】
【元·趙孟頫 題跋十】
【元·趙孟頫 題跋十一】
【元·錢惟善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五冊(cè) 紙本墨拓
元?鮮于樞 書《唐·李白〈襄陽歌〉及宋· 蘇軾〈煙江疊嶂詩(shī)〉》
元·鮮于樞 書《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
元·鮮于樞 書《七律詩(shī)》(《唐·佚名 水簾洞詩(shī)》)
元·鮮于樞 書《醉時(shí)歌》《唐人絕句》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六冊(cè) 紙本墨拓
元·陸繼善 雙鉤《蘭亭序帖》
【元·陸繼善 題跋】
【元·柯九思 題跋】
【元·揭傒斯 題跋】
【元·陳方 題跋】
【元·黃溍 題跋】
【元·倪瓚 題跋】
【明·董其昌 題跋】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七冊(cè) 紙本墨拓
明·俞和 書《急就章》
【明·周鼎 題跋】
明·俞和 書《前有樽酒行》
明·張羽 書《懷友詩(shī)》
明·桂彥良 書《答彥充書帖》(又稱《比到京帖》)
明·宋璲 書《復(fù)岳翁書帖》
明·周砥 書《送叔方詩(shī)帖》
明·林佑 書《跋·唐·李隆基·<鹡鸰頌>》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八冊(cè) 紙本墨拓
明·祝允明 書《赤壁賦》
明·祝允明 書《劉基詩(shī)》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二十九冊(cè)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仿三種書》
明·董其昌 書《龍神感應(yīng)記并碑陰》
明·董其昌 書《曹娥碑》
清末民初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第三十一冊(cè)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漢書倪寬傳贊》(上)
清晚期拓翻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三十一冊(cè)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漢書倪寬傳贊》(上)
清晚期拓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三十二冊(cè) 紙本墨拓
明·董其昌 書《漢書倪寬傳贊》(下)
清末民初拓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清·梁詩(shī)正、蔣溥、汪由敦、嵇璜題跋及編刻成員 紙本墨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