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經(jīng)過短期準備,組成了古樓蘭遺址地區(qū)文物普查隊。普查隊于4月11日從米蘭深入羅布荒漠至5月2日返回,在羅布泊荒漠調(diào)查22天,完成了文物普查和開辟由米蘭通往樓蘭古城的交通任務。
本組照片是對考古隊員完成古樓蘭遺址文物普查工作的全紀實攝影,榮獲2020年第一屆“考古人和他們眼中的世界”攝影大賽特等獎,作者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攝影師劉玉生?!傲_布泊綿延千里,無人區(qū)背后向死而生的許多故事,被不同時期的鏡頭剪裁拼接出那個火紅年代的輪廓,我本人有幸親歷,見證新疆考古篳路藍縷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歷程,難忘困境之下隊員們同甘共苦的手足之情,卻也在青年歲月里烙入了敬畏荒原的心底印記……”劉玉生在獲獎感言時如此說道。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攝影師劉玉生
1988年3月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根據(jù)國家文物局的指示精神,經(jīng)過短期準備,組成了古樓蘭遺址地區(qū)文物普查隊。普查隊在蘭州軍區(qū)第二測繪大隊和新疆通訊團的配合下,于4月11日從米蘭深入羅布荒漠至5月2日返回,在羅布泊荒漠調(diào)查22天,完成了預定任務。期間正值羅布泊地區(qū)的大風季節(jié),平均每隔3-5日就刮一場大風,有時要持續(xù)兩、三天。
每遇刮風,天空沙塵彌漫,加之飲水短缺,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在此困難條件下,普查隊全體同志團結一心,經(jīng)過艱苦努力,完成了文物普查和開辟由米蘭通往樓蘭古城的交通任務。
其中在樓蘭古城西南,考古隊員找到了“斯坦因編號”的LK(海頭古城)、LL等兩座古城。同時測繪了國內(nèi)第一張兩座古城的地形圖,采集了一批珍貴文物的標本,填補了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樓蘭考古中的一項空白,為這次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
請感受這來自1988.4.6-5.2日,為期22天的樓蘭古遺址區(qū)文物普查的考古往事。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每隔一兩小時就要停車降溫,行進時速僅為2——3公里。
過鹽水河
過鹽殼地被損壞的車輛
過鹽殼地被損壞的車輛
樓蘭遺址區(qū)文物普查隊
樓蘭遺址區(qū)文物普查隊 近景人像為樓蘭遺址區(qū)文物普查隊隊長伊第里斯·阿布都熱蘇勒(原全國人大代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
小憩
這種稍大的“雅丹”是隊員們難得的避暑午休場地
沙漠上的“惡鬼熱風“,有”遇者則皆死 ”的威名
沙漠上的“惡鬼熱風“,有”遇者則皆死 ”的威名
“荒漠情”:一晚上的大風過后,早晨才入睡不久的隊員
省水絕招:荒沙洗碗既干凈,又節(jié)水。
在荒漠22天不洗不漱,只用限量的飲用水
在荒漠22天不洗不漱,只用限量的飲用水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采集文物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采集文物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采集文物
考察途中采集的玉斧(在博物館展出期間被盜)
與大本營保持通訊聯(lián)系
“彈盡糧絕”——伊第里斯隊長分配最后一壺水(水裝在裝汽油的那種大鐵桶里,最后倒出來時已成咖啡色)
看到勝利:“海頭”古城遺址
“32載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回望1988年尋找樓蘭古城的那段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22天,卻成為很多隊員共有的珍貴記憶?!?/p>
作者在獲獎感言時說道,“當年由于大部分年輕隊員沒有野外生存經(jīng)驗,不僅過早消耗完補給品,而且長途跋涉中體能下降無法完成預定行程。探險后期文物普查隊伍深處沙漠腹地,陷入缺水缺糧也沒有后勤支援的極度危險境地,危急關頭文物普查隊成立臨時黨支部,集中全部口糧和飲用水,按照極限分配原則盡量把消耗降到最低,帶領大家互為支援,晝夜不停行軍,憑借頑強意志闖出了生命禁區(qū)?!?/p>
“羅布泊綿延千里,無人區(qū)背后向死而生的許多故事,被不同時期的鏡頭剪裁拼接出那個火紅年代的輪廓,我本人有幸親歷,見證新疆考古篳路藍縷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歷程,難忘困境之下隊員們同甘共苦的手足之情,卻也在青年歲月里烙入了敬畏荒原的心底印記……”
(本文轉刊自“文博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