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不平等的尸體:為什么會有人在家里凍死

聽到“法醫(yī)學”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么?《不平等的尸體:解剖臺上的“無聲之言”》是日本兵庫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講座主任教授西尾元所撰寫的一本有關法醫(yī)學的通俗讀物。

【編者按】

聽到“法醫(yī)學”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么?《不平等的尸體:解剖臺上的“無聲之言”》是日本兵庫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講座主任教授西尾元所撰寫的一本有關法醫(yī)學的通俗讀物。作者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告訴大家,法醫(yī)學所追求的并非刑偵劇、推理小說里的“事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是這些人無聲的苦痛與悲哀。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摘錄其中一章,標題為編者所擬。

難耐嚴寒之后

某年2月,由于前一天下了雪,這一天格外寒冷徹骨。和往常一樣,警察一大早就將一具遺體送到我們法醫(yī)學教室。

死者初步斷定為50多歲男性,遺體在死者公寓的廁所前被發(fā)現(xiàn),臉朝下倒地死亡。

警察的初步檢查未能查明死因,所以來拜托我們進行解剖。

在準備室換好衣服打開解剖室的門,警方負責人和法醫(yī)學教室的技術人員已經(jīng)在著手準備。解剖室沒有窗戶,四周墻壁貼滿白色瓷磚。房間正中央是泛著微光的不銹鋼制解剖臺。男性尸體已經(jīng)橫放在臺上。

眼前是一具心跳已經(jīng)停止的軀體——對于我來說,卻是這20年以來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常景象”。

進入解剖室后,我習慣先從遠處整體觀察解剖臺上的遺體。因為一旦開始解剖,很容易過于關注眼前的局部部位,而忽視對遺體的整體印象,就會有遺漏或者誤判的危險。從遠處觀察可以從感覺上有個整體把握。比如,遺體有哪些部位受傷,臉部淤血情況等。

遠觀全身以后,我開始仔細觀察遺體表面各處(即體表),正式開始工作。在法醫(yī)學解剖過程中,有無明顯的外傷或變色,若有則外傷變色的部位、大小以及數(shù)量如何,這些從體表得到的信息不少會成為確定死因的重要線索。如果有刀具刺傷的傷口,確認傷口的大小、深度與兇器是否吻合,有時也會成為逮捕嫌犯的決定性證據(jù)。

進入解剖室時,我馬上注意到這具男尸體表上留下的“印記”。肘部、膝部等大關節(jié)處可以看到多處微紅色斑狀變色。

在確認變色情況和位置的同時,我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出“凍死”兩個字。但是,現(xiàn)階段還不能“確診”。

確認完體表后,開始解剖遺體。先小心切開皮下組織(皮膚真皮以下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內含血管、神經(jīng)),然后是腦、肺、心臟、胃、肝臟、腸等,按照一定順序解剖各種內臟器官。

通過解剖能確認到的異常情況是,這名男性心臟流出的血液顏色有些異樣。取出心臟,比較心臟左側和右側流出的血液,顏色明顯不同。左側的明顯比右側的鮮紅。

這個檢查結果體現(xiàn)了凍死者的遺體共有的顯著特點。

按專業(yè)解釋來講,紅細胞里含有一種叫做血紅蛋白的物質,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會生色,所以血液才是紅色的。結合的氧氣越多就紅得越鮮艷,氧氣少的話,就會變成黑紅色。

呼吸進入肺部的氧氣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后,血液進入心臟左側(左心房),作為動脈血再從左心室流向全身。然后,在氧氣被消耗后,全身血液作為靜脈血再次流回心臟,進入心臟右側(右心房)。因此心臟左側的血液里所含氧氣濃度原本就比右側高,左側血液本應更鮮紅,但是肉眼很難清楚分辨這種色調差異。

但是,從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程度來講,這種反應具有一種化學性質,溫度越低,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度就會越高。凍死前,由于肺內吸入低溫空氣,肺內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度就會比一般情況下高。隨著體溫降低,凍死時的動脈血會更鮮紅,此時的色調差異是可以通過肉眼確定的。

解剖后,這位男性的死因確診為“凍死”。

在城市里凍死

一般提到凍死,首先想到的是在雪山之類的地方動彈不得,冷得像冰一樣的景象;或者因為沒有食物,被嚴寒奪走體溫,無法動彈,直至死亡……以前,確實有幾位身強體壯的登山家陷入這樣的困境,最終喪命。

但是,這名男子為什么會在城市里的公寓中凍死呢?

長期身處解剖現(xiàn)場的話就會切實感受到,在都市的日常生活中,凍死絕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我們法醫(yī)學教室,每年送來的約300具尸體中,凍死的尸體有10具左右。其中也有營養(yǎng)狀況差而骨瘦如柴的人。

這名男子幾年前被公司裁員,妻子離家出走,他沒了工作,又過著單身生活,便漸漸開始拖欠房租。由于他拖欠幾個月房租,人又聯(lián)系不上,房東擔心出事便報了警,尸體這才被發(fā)現(xiàn)。據(jù)說死亡時,家中的水電煤都已被停,房間里也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食物和財物。

據(jù)警方說,這名男性死者并沒有什么身體不適和既往病史。而且包括男子居住地在內,我們負責解剖工作的地區(qū)并不是下大雪的寒冷地區(qū)??赡苡腥藭耄退闶嵌兆詈涞臅r期,只要穿上足夠的衣物用被子包裹,應該不會凍死。

其實就算在家里,只要條件具備,人也是會凍死的。人體體溫一般保持在37℃左右,一旦因為一些原因體溫下降到28℃(有時甚至還未下降到如此之低),就會引發(fā)心律不齊導致死亡。

周圍的溫度比體溫低的時候,人就會消耗體內能量產(chǎn)生熱量(即人體熱平衡產(chǎn)熱),為了存活自動保持必要的體溫。但是,營養(yǎng)是能量的來源,如果攝取不充分的話,人體就不能充分產(chǎn)熱,也就不能和體內散發(fā)的熱量維持平衡,體溫就會逐漸下降。實際上,解剖后發(fā)現(xiàn),這名男性胃內和腸內都空得很徹底??紤]其家中未發(fā)現(xiàn)財物,他應該是處于不能飽腹的狀態(tài)有一段時間了。

我見過很多和這名男性一樣,因為貧窮而凍死的案例。因為貧窮買不起食物,體力和抵抗力逐漸下降。這樣的話,就算套上所有衣物,裹上棉被,也會凍死。

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凍死的遺體是在脫掉衣物的狀態(tài)下被發(fā)現(xiàn)的。這名死去的男性也是如此,雖是寒冷冬日,被發(fā)現(xiàn)時卻只穿著內衣褲。

法醫(yī)學中把這種情況稱作“奇異性脫衣”。人在凍死前,似乎會感到“炎熱”。就連在雪山發(fā)現(xiàn)的凍死的遇難者,有時也會處于衣物被脫下丟在一邊,衣著單薄的狀態(tài)。電影《八甲田山》中就有這樣的一幕。人體腦內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該區(qū)域在接近凍死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某些異常。

“體溫控制”這項生命維持裝置出現(xiàn)故障而導致失誤操作,這種現(xiàn)象叫做“反常脫衣”。原本是無法忍耐的嚴寒,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會覺得熱得不得了,因此就會親手放棄僅有的防寒手段,加快體溫下降的速度。

我曾經(jīng)解剖過一具遺體,是在公寓地板下面被發(fā)現(xiàn)的凍死者。據(jù)說是為了躲避催債,藏身于地板下面的狹窄空間屏息度日。他也是在寒冷的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死去的。

在城市里某個公寓的房間里,有的人饑寒交迫,最終凍死,卻無人知曉。這就是當代日本社會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實。

《不平等的尸體:解剖臺上的“無聲之言”》,【日】西尾元/著 馬佳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不平等的尸體:解剖臺上的“無聲之言”》,【日】西尾元/著 馬佳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