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書商

我還記得同羅森巴哈博士的一次交往。那天,他桌上放的是書本,不是酒瓶。我們?nèi)チ怂绿m西街的家,如今那里已成為羅森巴哈基金會的辦公地。兩只金剛鸚鵡尖叫著引人注意,優(yōu)雅的老菲利普則為大家倒上了他鐘愛的正山小種。只見博士胖乎乎的手從一個塞滿的書架上拈出一冊小書。他…


《獵書人的假日》,A. S. W. 羅森巴哈著,顧真譯,商務(wù)印書館·草鷺文化,2020年9月出版,198頁,45.00元

《獵書人的假日》,A. S. W. 羅森巴哈著,顧真譯,商務(wù)印書館·草鷺文化,2020年9月出版,198頁,45.00元

我還記得同羅森巴哈博士的一次交往。那天,他桌上放的是書本,不是酒瓶。我們?nèi)チ怂绿m西街的家,如今那里已成為羅森巴哈基金會的辦公地。兩只金剛鸚鵡尖叫著引人注意,優(yōu)雅的老菲利普則為大家倒上了他鐘愛的正山小種。只見博士胖乎乎的手從一個塞滿的書架上拈出一冊小書。他把書遞給我,細(xì)聲道:“這難道不是你見過的最厲害的書嗎?”

什么書?那本書印刷于1635年,收有羅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最早的作品,是所知存世的唯一一冊。在那奇妙的一刻,時間靜止了,在為書籍而燃燒的高尚熱情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

A. S. W. 羅森巴哈去世約十年后,他的兩位門生沃爾夫(Edwin Wolf 2nd)和弗萊明(John F. Fleming)出版了洋洋灑灑六百多頁的《羅森巴哈傳》(Rosenbach: A Biography),加州大學(xué)圖書館資深館員、作家鮑威爾(Lawrence Clark Powell) 在《紐約時報書評》的文章里生動回憶了他與傳主的交誼。羅森巴哈晚年酗酒益發(fā)嚴(yán)重,身體大不如前,但當(dāng)他準(zhǔn)備要把一本書賣給你的時候,依然自信到不講道理:那本書永遠(yuǎn)是你這輩子“見過的最厲害的書”(the goddamndest book you ever saw)。

在鮑威爾看來,優(yōu)秀的書商有很多, 當(dāng)?shù)闷稹皞ゴ蟆倍值膮s鳳毛麟角。他要同時具備想象力(imagination)、學(xué)識(erudition)和干勁(energy),對社會產(chǎn)生經(jīng)久不衰的影響。一個偉大的書商,既仰賴天賦,亦是后天修煉而成。這位走起路來笨拙如企鵝、看到好書“跑得比追擊野兔的獵狗還快”、既傲慢又親切的羅森巴哈博士得享有史以來最偉大書商的盛名,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興趣駁雜、交游廣泛,是柯立芝總統(tǒng)的座上賓,是酒吧女郎眼里的風(fēng)流客,他常去澤西河上垂釣,他每天要喝掉一瓶威士忌,他一身癡氣,連游艇都要起名“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他是珍本書的權(quán)威,每天從世界各地收到三百封信,等待他披沙揀金。“一些人憎恨他,許多人嫉妒他,對手們懼怕他??闪_森巴哈總能對所有人施展他的魅力,不管他們身處怎樣的社會地位?!?/p>

羅森巴哈1876年生于賓夕法尼亞州費(fèi)城,1952年去世,活到七十六歲,終身未婚。少年時代他就癡迷書籍,在書商舅舅的書店里聽?wèi){興趣指引,縱情雜覽。高中擔(dān)任校報編輯,發(fā)表第一篇見報作品《書癡》(“Bibliomania”)。之后進(jìn)入賓州大學(xué),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xué)生。完成本科學(xué)業(yè)后,羅森巴哈選擇繼續(xù)深造,以“伊麗莎白一世與詹姆斯一世時代文學(xué)”為治學(xué)領(lǐng)域。其間熱心為作品編目,早早顯現(xiàn)出書志學(xué)的追求。如果沒有當(dāng)書商,構(gòu)成他人生的應(yīng)該是這些東西:書籍和研究,良伴和美酒,偶爾的放縱宴樂和頻繁的學(xué)問切磋,當(dāng)然,還有終將獲得的教授職位??墒朗码y料,一場家庭危機(jī)改變了他的命運(yùn)。

1903年,兄長菲利普文具生意失敗,加之舅舅摩西年事漸高,健康每況愈下。菲利普想憑借弟弟的能力振興家業(yè),摩西也對外甥進(jìn)入舊書行當(dāng)充滿信心。其實羅森巴哈一直好奇自己能否靠買書賣書謀得體面生計,這一番變故反倒造成了難以抵擋的誘惑。于是,Abie(家里人對他的稱呼)決定走出象牙塔,開啟書商生涯。這年6月22日,離他生日恰好還差一個月,“羅森巴哈公司”(The Rosenbach Company)宣告成立。多半是性情使然,他雖在大學(xué)里一路念到博士,卻始終對學(xué)術(shù)的見仁見智和學(xué)者的缺乏熱情頗有微詞?!霸谕苿佑⒄Z和其他語言的文學(xué)研究方面,藏書家比大學(xué)教授貢獻(xiàn)大。”他寫道。

書商而有博士學(xué)位,羅森巴哈在進(jìn)入書業(yè)伊始就受人關(guān)注。“大膽的商人” (the bold salesman)和“寡言的學(xué)者”(the silent scholar),這兩重身份為他打開了通往成功的大門。金融巨頭J. P. 摩根是他的第一個大客戶,以一冊關(guān)聯(lián)本1611年初版英王欽定《圣經(jīng)》貢獻(xiàn)了公司第一筆四位數(shù)交易。羅森巴哈自小浸淫書海,對許多版本信息爛熟于心,如今經(jīng)過正規(guī)學(xué)術(shù)訓(xùn)練的淬礪,更加如虎添翼。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時代的英國戲劇成就斐然,無奈莎翁光芒太過耀眼,遮蓋了璀璨群星。羅森巴哈對查普曼(George Chapman)、格林(Robert Greene)、黎里(John Lyly)等的熟稔貨真價實,令視他們的作品為秘寶的大藏家懷特(William A. White)刮目相看,自然將他引為知音。

羅森巴哈博士有一種能力,擅長把優(yōu)秀的顧客變成親密的朋友,讓一筆尋常的生意充滿人情味,仿佛是他的好意。他說自己首先是紳士,其次才是商人。他會先跟潛在顧客聊上幾小時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然后不經(jīng)意間冒出一句,自己剛買了一些書,不知對方可有興趣一看?他講分寸、懂火候,買家在“熱血上涌、錢袋打開”(warmed his blood and loosened his purse strings)的同時,感覺一切發(fā)生得何其自然,不禁感念書緣眷顧。書商和藏家之間從來不是純粹的買賣關(guān)系,而是可以互相砥礪的知交。

毛姆在創(chuàng)作生涯回憶錄《總結(jié)》(The Summing Up)里說,一個好作家應(yīng)該擅長“吸收故事”,用最短的時間贏得他人的信任,使其對你袒露心跡。在藏書的世界里,羅森巴哈同樣創(chuàng)造了一個磁場。愛德華·紐頓(A. Edward Newton) 以幾部書話文壇揚(yáng)名,是羅森巴哈的終身摯友,他在為博士的心血之作《早期美國童書》(Early American Children’s Books)寫的序言里說,作者具有“磁力”(magnetic qualities),能夠把一切想要得到的書吸到自己手里,每當(dāng)有人發(fā)現(xiàn)一本稀罕的書,第一反應(yīng)都會是“拿給博士看看”(take it to the Doctor)。

羅森巴哈知道,財富的形態(tài)千變?nèi)f化,他更知道,收藏家的口袋里放不住閑錢(Money put aside to spend burns holes in a collector’s pocket)。他肚子里的書林掌故說都說不完,讓他經(jīng)手的每一本書都有了溫度、有了表情、有了生命。感受到他的自信,你也會不由自主相信:他手里的書就是比市面上別家的都好。羅森巴哈有一套獨(dú)特的定價原則,說一冊珍本值多少錢完全取決于某個人愿意為它付多少錢,跟其他賣家的定價、之前的拍賣記錄,乃至別的藏家的憤憤不平都毫無關(guān)系。只有兩點(diǎn)是重要的:買家能夠給出的價格(what the buyer could pay for it),買家愿意給出的價格(what the buyer would pay for it)。

幾十年間,羅森巴哈買下了流入英美拍賣市場的大部分重要珍本書和珍稀手稿,年復(fù)一年刷新著記錄。他所向披靡,是“拍場上的拿破侖”(the Napoleon of the auction room),名字頻頻登上報紙頭條,一時間成為“出了不起的價格買了不起的書”(great books at great prices)的代名詞。他買下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買下古騰堡《圣經(jīng)》,買下美國歷史上第一本印刷書籍《海灣圣詩》,買下不為人知的獨(dú)立宣言簽署人格溫內(nèi)特(Button Gwinnett) 的簽名文件,買下家喻戶曉的《愛麗絲漫游仙境》的手稿。愛書人羨慕他的功業(yè),佩服他的眼光,嫉妒他的財力,羅森巴哈發(fā)表在《星期六晚郵報》和《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篇書話文章成了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這些文章于1927 和1936年先后結(jié)集成《書與競價者》(Books and Bidders) 和《獵書人的假日》(A Book Hunter’s Holiday)兩部作品。

A. S. W. 羅森巴哈

A. S. W. 羅森巴哈

本書收錄的《談舊書》(“Talking of Old Books”)和《本該燒掉的信件》(“Letters that We Ought to Burn”)正是分別選自《書與競價者》和《獵書人的假日》。同許多甫一成年就踏進(jìn)生意場的人相比,博士的書商生涯開始得并不早,成熟得卻很快。最大的幕后功臣是他的舅舅,即《談舊書》一文的核心人物摩西·波洛克。舅舅的舊書店是小羅森巴哈流連忘返的所在:

書店里那些僻靜、蒙塵的角落是我所有童年回憶的中心,我可以隨心所欲偷聽大人講話,流連其間。店里多了個到處亂翻故紙堆的小男孩,舅舅一開始是感到很煩的,可最后,拿給我看他從拍賣會和私人藏家那里入手的珍稀版本成了他的一大樂事。又上了點(diǎn)年紀(jì)后,他變得有點(diǎn)怪異,明明我才沒幾歲,他卻非要把我當(dāng)成愛書人和行家對待,引我為學(xué)識相當(dāng)?shù)耐馈Km活到了很大的歲數(shù),卻始終擁有我見識過的最為出色的記憶力。他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一本書出版于何時,出自哪位印刷商之手,是在哪里覓得的,有哪些物理特征,經(jīng)歷過的所有流變,又是怎樣到了最終的歸宿。

摩西舅舅沉默矜持,本分守店,一生藏書讀書,尤其欣賞愛倫·坡。羅森巴哈后來回憶說,舅舅曾從坡手里買下長詩《帖木兒》(Tamerlane)的所有滯銷存貨, 代價僅僅是一杯酒。藏書故事要寫得好看,少不了創(chuàng)作成分,羅森巴哈也承認(rèn)他的作品虛虛實實,在捉刀人德納姆(Avery Strakosch Denham)的妙筆經(jīng)營下,增添了戲劇轉(zhuǎn)折,點(diǎn)綴了浪漫想象。但有人試圖證明摩西·波洛克是羅森巴哈虛構(gòu)出來的,就有點(diǎn)多事了。舅舅的藏書滋養(yǎng)了他, 往來書店分享淘書奇遇的書癡們熏陶了他(drank in their talk)。舅舅去世后,他的重要藏品通過“洗售”傳給了他,這些都令他終身受益。

羅森巴哈的藏書之旅啟程很早,《談舊書》寫到一段趣事,讀罷令人心生暖意。十一歲時,他在拍賣會上競得了人生中第一件藏品——一部插圖版《列那狐》(Reynard the Fox),落槌價二十四美元。可當(dāng)時的他只有滿腔的熱血和空癟的錢囊,事后只好向亨克爾斯先生坦白付不出錢來。聽說他是摩西·波洛克的外甥時,亨克爾斯啞然失笑:

等笑夠了,他低頭看著我——這個一臉嚴(yán)肅的小男孩腋下夾著書,手臂在顫抖——說道:“年紀(jì)輕輕就開始藏書的人我見過,世代相傳藏書的人家我也見過,但還是頭一回碰見一個小屁孩書癡!”承認(rèn)了這點(diǎn),他寬容地延長了我賒賬的期限,允許我每星期從學(xué)校的零花錢里節(jié)省出一部分支付未來的款項。我給了他我身上所有的錢,十美元,快步流星走出拍賣廳,此生第一次感受到一個天生的書癡每覓得一冊珍本便有幸深深享受一次的那種情緒交織:昏昏沉沉卻又洋洋得意,心生倦怠的同時卻又豪情萬丈。

羅森巴哈曾問他的好友、作家本涅特(Arnold Bennett):“人類寫下的第一封信是什么信?”本涅特答曰,討債信。羅森巴哈則認(rèn)為是情書。《本該燒掉的信件》寫的便是他收藏的名人情書背后的趣事。文中引用了大量書信原文,王爾德的、拿破侖的、杰斐遜的,或殷殷切切、或凄凄楚楚,十分滿足后人的窺私欲。不過,有些信件的寫作年代已為后來的新材料重新確定,這多少影響了作者借以發(fā)揮議論的依據(jù),好在并不會動搖最終的結(jié)論:“我們一不小心就會留存/本該燒掉的信件?!?/p>

《無法出版的回憶錄》(The Unpublishable Memoirs)是羅森巴哈的第一本書,收錄十一個關(guān)于書的短篇故事,1917年由他的好友肯納利(Mitchell Kennerley)出版,面世后收獲不少佳評。英國書志學(xué)名家波拉德(Alfred W. Pollard)說這些故事引人入迷,害他手不釋卷,連夜追讀。與小說集同名的《無法出版的回憶錄》是全書的首篇,作者借主人公胡克(Robert Hooker)從窮學(xué)生到大書商的“變形記”向過往的生活告別。羅森巴哈曾說起他保持單身的理由:他不想讓任何女人對他指手畫腳, 告訴他什么時候該合上書本去睡覺。末篇《婚姻的十五種樂趣》(“The Fifteen Joys of Marriage”)正是這句話的絕妙注腳。主人公因為受不了妻子連番干涉他買書,以毀壞一部稀世珍本換得妻子同意離婚,“我終于自由了!”

近讀在密爾沃基開了大半輩子書店的施瓦茨(Harry W. Schwartz)的回憶錄《書店生涯五十載》(Fifty Years in My Bookstore),翻到一段他對書商的定義。施瓦茨說,書商是一心一意之人(a dedicated person),做事并非為金錢所驅(qū)使,那份對書籍的熱愛才是動力?!皶坛3J菍W(xué)者,更多時候是學(xué)生,但永遠(yuǎn)是愛書人。他賣掉心儀的書,有時并不賺錢,甚至虧本……他樂意同顧客分享對書的熱情。他是獨(dú)特的人,把賣書看成一種帶給他快樂的生活方式?!笔詹睾脮褪鞘詹匦腋?。

紐頓說:“光有錢當(dāng)不了書癡。”(Money alone will not make a bibliophile.)羅森巴哈青史留名,不是因為他買書比別人花了更多的錢,也不是因為他賣書比別人賣得多、比別人賣得貴。他買書、賣書,都時時透著一股赤忱的信念:他相信書籍的偉大,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別人也會堅信這一點(diǎn)。在羅森巴哈的世界里,一個真正的收藏家永遠(yuǎn)不會停止收藏,如果不收藏了,只有一種可能:他已病入膏肓。博士晚年,朋輩凋零。1943年夏天,他接連接到小摩根和凱恩(Grenville Kane)的死訊,心情十分低落。凱恩最小的女兒羅絲給他寫了一封信,表達(dá)家族的致意。信的結(jié)尾引了一段吉恩·福勒(Gene Fowler)的詩,可視作一位愛書人抄給另一位愛書人的衷腸:

因為書籍不僅是書籍,它們是生活

是過去時代的核心——

是人們工作、生與死的原因,

是他們生命的本質(zhì)與精髓。

(本文為《獵書人的假日》譯后記,此書及它所屬的“小書蟲系列”均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將于11月上市)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