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伍爾夫小說處女作《遠航》:父權(quán)社會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遠航》(The Voyage Out)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一個商人的女兒瑞秋溫瑞斯坐船來到南美洲殖民地某個虛構(gòu)的度假勝地時所發(fā)


《遠航》,黃宜思/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遠航》,黃宜思/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遠航》(The Voyage Out)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一個商人的女兒瑞秋·溫瑞斯坐船來到南美洲殖民地某個虛構(gòu)的度假勝地時所發(fā)生的故事。在船上、在南美洲,她結(jié)識了形形色色的人,逐漸擺脫了她在小說開始時所處的蒙昧狀態(tài),對廣闊的人生有了初步體驗。小說的英文標題“The Voyage Out”精妙地把握住了主題:既指一個人初識世界,又指小說所描述的這一群英國人離開英國,離開歐洲——“舊的世界”(The Old World),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源地——來到“新大陸”。伍爾夫這樣描述出航時的情境:“他們離開坐落在泥土之上的倫敦??他們不受路的束縛,不受人類的束縛,一種共同的為自由而喜悅的感覺傳遍了他們中的每個人。”“歐洲變小了,亞洲變小了??”這一段去往新大陸的航程,是在與既有的文明保持一段距離的地方,重新審視過往的生活,探索現(xiàn)代生活新的可能性。同時,作為伍爾夫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也仿佛象征著她作為為小說形式帶來極大革新的藝術(shù)家,踏上尋找自己獨特的領(lǐng)域與才能的旅程。

從文類的角度來看,《遠航》有些類似于一部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因為表面上情節(jié)的重心是瑞秋遇到的各種人給她帶來的精神成長。敘述一個年輕女孩如何步入社會的小說十分常見,但通常情況下,成長小說不會以主人公的死亡作為結(jié)尾。而在《遠航》中,瑞秋與休韋特訂婚,幾個星期后突然發(fā)起高燒,生病死去。對于此處的情節(jié)陡轉(zhuǎn),有學者根據(jù)伍爾夫的早年經(jīng)歷給出解釋:由于她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受過同母異父的哥哥們的侵犯,身體上的親密對她而言充滿矛盾,婚姻有污穢的一面,所以瑞秋充滿幸福的訂婚引向她的死亡是符合邏輯的。她擁有了愛情的親密,而免受污穢的一面。而本文試圖從文本本身出發(fā)解釋這個結(jié)尾,從而獲得對瑞秋這個人物更深刻的理解。

弗吉尼亞·伍爾夫

弗吉尼亞·伍爾夫

瑞秋是一個難以被定義的主人公,缺乏明確的性格特質(zhì)。實際上這部小說里幾個主要人物,如瑞秋的姨母海倫·安布羅斯、瑞秋遇到的愛人特倫斯·休韋特、休韋特的朋友圣約翰·赫斯特等都是如此,他們就像你在現(xiàn)實世界中遇到的復雜的人(實際上,根據(jù)伍爾夫的書信,他們在現(xiàn)實中也都有原型),雖然你大致清楚他們的脾氣性格,但你猜不透他們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或者環(huán)境會有什么想法,當你以為你很了解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心理活動卻會使你感到驚訝。《遠航》里幾乎沒有傳統(tǒng)小說中類型化的人物,在閱讀過程中,你仿佛走進這些人物組成的一個小圈子,生活在他們中間,更確切地說,是游走在“現(xiàn)實”與各個人物的意識里,觀察現(xiàn)實,也體驗他們所體察的現(xiàn)實。正因為小說對這些人物的刻畫是流動而非靜止的,所以閱讀——獲得他們的生命體驗——永遠有新的可能性。在一封寫給利頓·斯塔奇(Lytton Strachey)的信里,伍爾夫試圖解釋《遠航》:“我想做的是使人感到一種宏大的混亂,這混亂就是生活本身,盡可能多元和無序,這種生活的感覺會在某一時刻被死亡打斷,然后會再次繼續(xù)——并且這個整體會有一種規(guī)律而受到控制?!闭怯捎谶@種特殊的創(chuàng)作理念,小說充滿各種各樣的支線情節(jié),或者說,作者不惜筆墨帶讀者走進一些次要人物的意識,規(guī)律就隱藏在許多人的生活、他們各自獨特的生命體驗之中,讀者不是被動地接受某個特定人物的故事,而是努力在這許多經(jīng)驗所匯集而成的生活的海洋里,尋找到規(guī)律與價值。

讓我們從瑞秋開始。她跟隨父親搭乘他的一艘貨船前往南美洲,她父親的生意涉及歐洲與南美洲之間的貿(mào)易,此行是為了做生意。她的姨夫姨母安布羅斯夫婦也受邀搭乘這艘船,去往南美洲一個虛構(gòu)的小鎮(zhèn)圣瑪麗娜度假,在那里他們會租住一間屬于姨母海倫的兄弟的別墅。瑞秋的母親在她小時候就去世了,父親忙于工作,打造了一個擁有許多艘遠洋貨船和工廠的商業(yè)帝國,最終目標是走入政界。她與她的兩個姑姑住在里士滿,過著規(guī)律而一成不變的生活。她讀的書全部經(jīng)過父親和姑姑們的審查,沒有任何潛在顛覆保守觀念中一個淑女的“道德”的書能進入她的視野。海倫發(fā)現(xiàn),由于父親思想極為保守,瑞秋受的教育簡直荒誕可笑,以至于她24歲尚完全不知男女之事。她決定把瑞秋帶到圣瑪麗娜,自己接手瑞秋的教育,讓瑞秋知道怎么做一個有理性的人。

小說前半段的一個小高潮,也是第一件改變了瑞秋的生活與她對生活的看法的事,是一個來自中年政客達洛維先生的吻。達洛維先生失去了在議會的席位,于是帶著妻子在外游歷,尋找能夠為國家出力的機會。達洛維夫婦搭了一程瑞秋父親的船,在船上住了幾天,來去匆匆,之后這兩撥人再也不會見面。瑞秋喜歡聽達洛維先生談天說地,他也愿意跟她聊天,甚至向她推薦了愛德華·伯克的《關(guān)于法國大革命的講話》。一次偶遇,達洛維先生來到了瑞秋的房間,對瑞秋說:“做一個女人是多奇怪的事啊!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能讓整個世界臣服在她腳下。這是真的,溫瑞斯小姐。你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善良的或是邪惡的。你為什么不能——”他沒說下去。“什么?”瑞秋問道?!澳阌忻烂?。”他說。船突然往前沖了一下,瑞秋也有點往前沖,達洛維先生于是把她攬入懷中,吻了她。吻畢,達洛維先生說:“你誘惑了我?!?/p>

在海倫看來,那個吻是很自然的事,因為男人對女人有欲望是很自然的事,沒必要為一點小事大驚小怪。海倫對瑞秋說,她必須接受事情就是這樣;要想跟男人交朋友,必須承擔一定風險,不過她笑著表示,她覺得承擔風險是值得的,她并不介意被親吻,雖然達洛維先生使她感到很無聊。但對瑞秋而言,這段經(jīng)歷給她帶來了很大沖擊:她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是她不能單獨散步的原因,她第一次感到她只有一次的生命仿佛是一個躡手躡腳的、被樹籬保護起來的東西,在高墻之間謹慎地行走,在這里轉(zhuǎn)到旁邊,在那里一頭扎進黑暗中,被弄得永遠沉悶、殘缺不全。她不禁叫起來:“男人都是野蠻人!我厭惡他們!”

瑞秋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了男性欲望的對象,她雖然不反感被親吻,還曾經(jīng)覺得達洛維先生極為有趣(有必要指出,更有閱歷的海倫覺得達洛維沉悶又自命不凡),但她本能地抗拒著男性欲望給女性帶來的封閉處境。瑞秋的這個發(fā)現(xiàn),從表面上看只能說明她之前極為幼稚無知,往深處想,卻揭示了幾百年來中上層女性的生存境遇——為了躲避男性欲望,或者說因為統(tǒng)治她們的男性要將她們隔離于普遍的男性欲望之外,她們只能被封閉、隱藏起來;又因為男性為她們制定了所謂的“道德”,出于她們的“道德”考慮,對文化中有顛覆性的內(nèi)容進行控制,同樣走向封閉的還有女性自身的欲望。

這個吻和由此而來的關(guān)于兩性的討論,卻為瑞秋和海倫的溝通打開了一個契機。以此為開端,瑞秋在海倫的幫助下踏上了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旅程。海倫認為達洛維夫婦不是一流的人,但要想有識人之明,必須靠自己去找答案。她問瑞秋:“你覺得我缺少同情心嗎?”瑞秋想,海倫難以理解的點主要來源于她們之間差了將近二十歲,于是她說,海倫并不缺乏同情心,不過有些事情她不能明白,這也是當然的。海倫說:“當然。所以你現(xiàn)在可以做你自己。”這句話仿佛為瑞秋打開了一扇門。書里對瑞秋的覺醒的描寫十分動人:她對自己性格的想象——她作為一個永存的、與其他事物都不同的、不會被其他事物吞沒的東西,像海洋,像風一樣——在腦海中閃現(xiàn),使她為活著這件事而非常激動。她結(jié)巴著說:“我可以做我??.我??.我自己,不用管你,不用管達洛維夫婦,不用管我父親,我的姑姑們,不用管所有這些?”“這些都不用管?!焙悋烂C地說。接著她向瑞秋建議,她可以跟他們夫婦一起去海邊的小鎮(zhèn)住一陣。

《遠航》(牛津世界經(jīng)典系列),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版

《遠航》(牛津世界經(jīng)典系列),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版

在南美洲,瑞秋與海倫和她的丈夫住在一幢別墅里,度假小鎮(zhèn)還有一座酒店,也住了不少來自英國的旅客。于是一個小社交圈就由一座酒店和一幢別墅組成。海倫和瑞秋認識了兩個住在酒店的年輕人,特倫斯·休韋特和圣約翰·赫斯特。休韋特是個紳士的兒子,沒有固定的職業(yè),正在寫一部名叫《沉默》的小說。瑞秋和休韋特相愛并訂婚的原因,似乎是他們兩個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一旦分開就覺得談話受到了打斷。

他們都喜歡觀察人,而且這種觀察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卻有對普遍接納的事實的批評精神。他們的第一次對話,發(fā)生在一次野餐時。休韋特在觀察其他人,他的目光落在瑞秋身上,瑞秋盯著她面前的一排人,眼神有點憂傷,卻不十分專注。他感到她有可能正有和他一樣的想法。他拿著一片面包來到她身邊,問她:“你在看什么?”她有些驚訝,卻直接答道:“人類?!毙蓓f特的特殊之處,在于他能夠從女性的視角觀察世界,他說自己和其他必須強擠猛撞來掙錢養(yǎng)家的男人不一樣,他每年有六七百英鎊的收入,并且“感謝上帝,沒人把一個小說家當回事”。他對男性的世界有一種批判性的眼光——“男性對生活的概念簡直是個奇跡——法官、公務(wù)員、陸軍、海軍、議會、市長大人——我們造了一個怎樣的世界?。】纯春账固?,他每天都會跟我討論他到底應(yīng)該留在劍橋還是去成為一名律師。那是他的職業(yè)——他神圣的職業(yè)。如果我聽這個聽了二十次,我確信他的母親和姐妹總聽了有五百次。你能不能想象,他的姐妹被叫出去喂兔子,因為圣約翰必須一個人坐在書房里——‘圣約翰在用功’,‘圣約翰想要他的茶被端過去’。難怪圣約翰認為他的事至關(guān)重要。確實,他需要掙錢養(yǎng)家。但圣約翰的姐妹,沒人把她當回事,可憐的人。她喂兔子?!比鹎镎f:“是的,我喂了二十四年的兔子;現(xiàn)在想起來感覺有點奇怪?!痹谶@里,熟悉伍爾夫的讀者仿佛能瞥見《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里著名的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影子。

正如小說中另一個年輕女人說的,休韋特“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在這段對話里,他本能地采納了女性的視角,從而激發(fā)了瑞秋對自己過往生命的審視。他問瑞秋如何度過一天,于是瑞秋向她描述了自己的生活,還有她的姑姑們的生活。小說通過瑞秋之口敘述了長長一篇屬于中產(chǎn)階級老處女和未婚女孩每天規(guī)律而瑣碎的日常事項,還有她們居住的沉悶而沒有個性的屋子。難得的是,休韋特說自己從未對什么事情如此感興趣過。他說,他經(jīng)常沿街走,街上是一排住人的房子,那些房子每一間都長得一模一樣,他非常好奇女性在屋子里做些什么。“想想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二十世紀初了,直到幾年前還從沒有女人自己站出來說過話。好幾千年來,在背景里一直持續(xù)著這奇特的、沉默的、未被表現(xiàn)的生活?!薄捌嫣氐?、沉默的、未被表現(xiàn)的生活”——這個短語說出了伍爾夫作為小說家的野心。從《遠航》開始,她的作品展現(xiàn)出女性不受關(guān)注的生活,也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文學形式所難以表現(xiàn)的、人類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獨屬于個體的生命體驗。

此前,瑞秋與達洛維先生也談起過平凡女人以及她們的喜怒哀樂。達洛維先生說,他從不讓他的妻子談?wù)?,是因為人“不可能同時進行戰(zhàn)斗和保持理想”。他能保持他的理想,是因為他能夠在晚上回到家,看到他的妻子在一天中走親訪友、跟孩子們玩、處理家中瑣事,她所擁有的幻象沒有被打破。她因此給他勇氣,從而能繼續(xù)在政治生活中勞心勞力。女性,精致而富有高雅趣味,日日閑暇——達洛維夫人成為了達洛維先生腦海中象征父權(quán)社會所謂“理想”的符號。而瑞秋卻向他描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某個地方有個老寡婦呆在她的房間里,讓我們假設(shè)是在利茲的城郊。你在倫敦將生命花在講話、寫東西、使議案通過這些事情上,卻錯過了看上去很自然的事。最終的結(jié)果是,她能在櫥柜里找到更多一點兒的茶,多幾塊糖,或是少一點茶和一份報紙。我承認整個國家的寡婦都在這么做。但還有這個寡婦的思想——她的情感;這些你不去觸碰。但你卻浪費了你自己的?!比鹎镏赋隽诉_洛維對自己、對他人的情感世界徹底的忽視,達洛維卻回答說,他想象不出有比做帝國的公民更高尚的目標了,他將帝國描繪成一個龐大復雜的機器,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零件。“要將一個精瘦的黑衣寡婦朝著窗外凝望、渴望著有人說說話的形象,和一個龐大的砰砰作響的機器的形象結(jié)合起來,是不可能的?!比鹎锖瓦_洛維先生的交流失敗了。帝國機器的齒輪看不到人還有充滿情感與渴望的世界,而瑞秋和休韋特則由于共同的對普通人情感世界的關(guān)注、對現(xiàn)實的反思而走到了一起。

在一場去往叢林深處尋訪原始村落的旅程中,瑞秋和休韋特吐露心聲并訂婚了。如果伍爾夫僅僅想講述一個女孩的成長歷程、一對志同道合的戀人的愛情故事,那故事完全可以在瑞秋和休韋特訂婚時結(jié)束;但緊接著,伍爾夫描寫了這一隊歐洲人在原始村落中的情境:村民們先是盯著他們看,但很快就不再注意他們了,他們被吸收了進去。唱歌的聲音響起,調(diào)子上升了一點又下降了一點,停留在相同的低而憂郁的調(diào)子上。這情景使他們感到非常冷而且憂愁。休韋特說:“這使我們顯得無足輕重,對嗎?”瑞秋表示同意,她說,這些坐在樹下的女人、樹、河流,這情景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永遠。瑞秋和休韋特走了沒多久就開始再次向?qū)Ψ奖WC,他們彼此相愛,非常幸福而滿足,但“為什么陷入愛河是這么痛苦的事?為什么幸福中有這么多的痛苦”?海倫也暴露在對災(zāi)難的預感中,走在樹林中的人看上去很小,他們的肉體與高大的樹木和深深的水流相比顯得非常脆弱,輕易地就會破損,讓居于其中的生命逃逸出來。她將目光焦灼地集中在那對戀人身上,仿佛這樣做她就能在他們的命運面前保護他們。

除了命運無常之外,瑞秋和休韋特的感情也不是完滿的。僅僅擁有休韋特的愛,對瑞秋來說是不夠的,她還渴望很多東西——“大海,天空”。小說多次將瑞秋描述為自由的:她與休韋特講起女孩子的處境和她的感受:“沒有人在意她做什么...但這正是我喜歡的。我喜歡走在里士滿,對自己唱歌,知道這對任何人都無關(guān)緊要。我喜歡旁觀事情如何發(fā)生,就像那個晚上我們看得見你,你卻看不見我們——我愛這種自由——這就像成為風或者海洋一樣?!?/p>

瑞秋對生活的興趣本質(zhì)上不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這一點在她訂婚之后的一個瞬間也變得非常清晰:她和休韋特坐在酒店的大廳里等著即將一同喝茶的其他人,休韋特半夢半醒,她坐在休韋特身邊,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她想到:“或許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事物組成某種樣式不僅僅是為她,而是為了他們,在這個樣式里蘊含著滿足感與意義?!碑斔厥淄聲r,她能夠看到在姑姑們的生活中、達洛維夫婦短暫的拜訪中、父親的生活中,顯然有某種意義。她看大廳里來來往往的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們的確定性也讓她充滿了舒適的感覺。在那一瞬間她游離在生活之外,仿佛生活再沒有她那一份了,她想她能接受任何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事。由此,瑞秋的教育達到了完滿,她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義,也發(fā)現(xiàn)了其他人生活的意義并不依賴于她而存在,他們的完滿卻也能使她感到滿足。

圣約翰說,愛似乎能解釋這一切。不過瑞秋認為,這不是男人對女人的愛,不是休韋特對她的愛。盡管她即將嫁給他,與他共同生活好幾十年,與他爭吵,與他親近,但她依然是獨立于他之外的,獨立于一切之外?!笆菒圩屗靼走@一切,因為她在與他墜入愛河之前從未體會過這種獨立、平靜和確定性,或許這也是愛?!蔽闋柗蜷_辟出了新的一種“愛”,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愛”的主體往往是男性,因為亞當需要伴侶,所以上帝創(chuàng)造出夏娃。但這種愛的主體卻是女性,不帶占有的欲望,也不局限于她的戀人——戀愛中的瑞秋將對一個男人的愛延伸到了整個世界。

回到本文開始時的那個問題:為什么結(jié)尾時,瑞秋會連發(fā)好幾日高燒然后死去?她死前的各種幻覺象征著什么?首先需要指出,對于休韋特而言,在瑞秋臨死的時刻,他感到極大的平靜,他和瑞秋似乎在一起思考,他似乎既是瑞秋又是他自己,當死亡到來時他覺得這是幸福、完滿的幸福,“因為他們現(xiàn)在擁有了他們一直想要的,一種在他們都活著的時候不可能完成的結(jié)合?!薄八麄儞碛辛擞肋h無法被奪走的東西?!敝钡剿庾R到在這個世界上將再也見不到瑞秋時,他才痛苦地叫喊她的名字。

瑞秋死前的幻覺是非常難解的一段。在被達洛維先生親吻之后、在與海倫談?wù)撨@段經(jīng)歷之前,瑞秋做了一個夢:她夢見自己沿著一個長長的隧道走下去,隧道逐漸變窄,直到變成了一個地下室,她發(fā)現(xiàn)自己被困在了里面,無論轉(zhuǎn)向哪個方向,四周都是磚頭。與她關(guān)在一起的是一個小小的、畸形的男人,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說著話,他背后的墻上,潮氣結(jié)成水珠滑下來。這個夢之后在瑞秋重病時又重新出現(xiàn)了,這次她夢見自己走在泰晤士河底的一條隧道里,有一個小小的畸形的女人一直坐著玩牌。墻壁滲透著潮氣,那潮氣凝結(jié)成水珠沿著墻壁劃落。

如果畸形的男人的意象與達洛維所代表的父權(quán)社會和殖民體系存在某種聯(lián)系,那么我們或許可以將畸形的女人與覺醒后的女性的自我意識聯(lián)系起來。小說中的另一個年輕女性,伊芙琳,一直對過去伊麗莎白時代殖民者的生活心懷向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yè),而不僅僅被認為只是個好看的年輕女子。然而她的雄心總是伴隨著困惑與迷茫,小說對她的描寫有時甚至能讀出反諷的色彩:一旦落實到實際行動,她所能想到的就只有“發(fā)起一個俱樂部”,一個為了“做事”的俱樂部,“確確實實做事”。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比婚姻更多,可能也做不到在意一個人到愿意嫁給他的地步,并且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卻還是許多次被求婚、被失落的求婚者親吻。更令人憂慮的是,即使伊芙琳真的有非凡的行動力,能打破環(huán)境對女性的束縛,后果可能也不十分完美——她在思想上也非常接近殖民者,十分天真地想著如果她是男人,她要召集起一支軍隊,征服一片偉大的領(lǐng)地,然后使它變得十分輝煌燦爛。如果說瑞秋本質(zhì)上是生活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像作者伍爾夫一樣,那么她夢里的畸形女人很有可能代表了她和作者對女性命運的焦慮。作為旁觀者的瑞秋的一生已經(jīng)達到了完滿,作為潛在的行動者的伊芙琳該怎么辦?想要做事情的女性,是否能擺脫教育、社會環(huán)境帶來的種種限制,真的做些什么?她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是否可能淪為父權(quán)社會和殖民體系的幫兇?瑞秋死去這一幕,向讀者展開了駛向未知航程的許多可能性,不乏令人恐懼之處。尾聲,則是一場暴風雨后,勞累許久的圣約翰·赫斯特在酒店大廳里沉沉睡去,他的眼前走過一系列人影,是收拾起隨身物品、準備睡覺去的人們。不管人有怎樣的喜怒和悲歡,日常生活的河流依然流淌。

參考文獻

1.Frye, Joanne S. “The Voyage Out: Thematic Tensions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vol. 26, no. 4, 1980, pp. 402-423

2.Sellers, Susa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 Woolf. Cambridge UP, 2010

3.Woolf, Virginia. The Voyage Out, edited by Lorna Sage. Oxford UP, 2009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