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壽福譯注的《古埃及<亡靈書>》新版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在導論部分,金教授對《亡靈書》的形成和發(fā)展、古代埃及人的來世觀念和西方學界對《亡靈書》的解讀和研究做了系統(tǒng)的介紹。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quán)摘發(fā)導論中的部分內(nèi)容。
在古代埃及人的想象中,通往來世的路程不僅遙遠,而且充滿了各種危險,更加讓人不寒而栗的是,死者必須在沒有其他人陪伴的情況下獨自走完這段路程。死者的親屬和朋友們可以把尸體做成木乃伊,可以給死者提供各種供品,但是對于死者如何從墓室走向來世,他們則無能為力。在一篇中王國時期描寫冥界的銘文中,作者把從現(xiàn)世到來世的距離測定為約今天的1200公里。在這1200公里的路途上,死者需要通過各種險關(guān)狹隘,還要回答許多把守關(guān)卡的“妖魔鬼怪”們提出的問題,應(yīng)對他們的各種刁難。顯而易見,成為木乃伊的死者安然地躺在棺材里并不能到達來世。在一篇描寫通往來世路上的12道關(guān)卡的宗教銘文中,活著的人祝愿死者:“愿你掙脫開木乃伊的繃帶;愿你拿掉面罩;愿你那雙像神一樣的眼睛重新看到光明;愿你擺脫困乏無力的狀態(tài),用雙手抓住生命的權(quán)利?!?/p>
《古埃及<亡靈書>》
盡管易于理解但依然需要強調(diào)的是,雖然《亡靈書》的根本目的是引導死者順利到達來世,但是這個來世具體是什么樣子且究竟位于何處,書中沒有也無法給出詳細的描述。沒有人去過這個地方,或者說即使有人死后到達這個地方,他也沒有辦法返回人世向活著的人講述,這個地方到底是一個類似“桃花源”一樣的美好地方,還是令人無法忍受的、陰森森的深淵。應(yīng)當說,這個來世實際上就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是一個生者虛擬的與死者依然會有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人們之所以要刻意制造這樣一個幻境,就是因為每一個生者都會在某個時間成為死者,而對于死亡的懼怕以及對身后的一無所知導致人們想象出這樣一條無可奈何的出路。許多篇章描寫死者通往來世的路途上關(guān)卡林立,暗流涌動,險灘、火坑等防不勝防,那里充滿了危險和恐怖。但是通過了所有這些險關(guān),死者就有可能到達奧西里斯所在的地方,那里是與今世沒有什么兩樣的地方,死者在那里像在世時一樣勞作,并且逐漸與隨他而來的家人團聚,然后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有些經(jīng)文把死者享受永生的地方與古代埃及重要的宗教中心如阿比多斯、布塞里斯等聯(lián)系在一起,如經(jīng)文第138篇;而另一些篇章所描寫的來世則是死者乘坐夜行船通過暗無天日的冥界,在第二天清晨伴隨新生的朝陽獲得再生。
可以說,《亡靈書》是古代埃及人對來世想象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既有祈盼個體的生命在太陽循環(huán)往復和尼羅河水歲歲漲落為主要標志的永恒宇宙里能夠生生不息的強烈愿望,也有懼怕短暫而美好的人世生活隨著死亡的來臨便永遠消失的無比恐慌。與之相關(guān),來世顯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一方面是物質(zhì)比今生更加豐富、起居比今世更加安逸的樂園,另一方面則是被鬼魅魑魎橫加阻攔、被水淹火炙甚至被無名怪物生吞活咽的噩夢般的結(jié)局。
《亡靈書》的編纂者構(gòu)想了一個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他們試圖跟隨著那個象征光明和生命的太陽進入那片無疑存在卻無法確定所在位置的冥界,那片土地一會兒表現(xiàn)為無法忍受的地獄,一會兒又轉(zhuǎn)化為樂園,經(jīng)文中交織著希望、恐懼、擔心,但很少表現(xiàn)出絕望。經(jīng)文第115篇說“看到太陽射出的光芒,就可以看見黑暗中的存在物”。
在《亡靈書》許多篇章中,雖然經(jīng)常提到有人擁有和掌握經(jīng)文,并告誡他們不要把經(jīng)文中的內(nèi)容泄露給任何外人,《亡靈書》卻決不是類似密宗等具有排他性組織的神秘文獻,而是一個人在渡過生死交界處必需的知識匯編,即基于今世生命經(jīng)歷構(gòu)建起來的有關(guān)如何贏得再生、如何到達來世的指南。
通往來世的路途坎坷不平,道路兩旁不僅潛伏著危害死者再生的鱷魚、毒蛇和毒蟲,許多路段還設(shè)有門、陷阱和山頭,并且由手握尖刀利器的鬼神把守,這些鬼神具有或者象征超人的力量。它們面目可憎,經(jīng)常呈集人形、動物形和鳥形為一身的混合型。作為通行的最基本條件,死者必須說出他們的名字,這些名字表明其主人的恐怖之處,如“靠吞吃蛇為生者”、“血中亂舞者”等。死者說出它們的名字意味著了解它們的本質(zhì),相當于掌握了制服它們的辦法。《亡靈書》不同的篇章對路途上的關(guān)卡數(shù)量說法不一,第147篇說一共有7道大門,而第145篇和第146篇則列出了21道門的名字。
《亡靈書》第145篇和第146篇的附圖表現(xiàn)三個守護來世入口的門衛(wèi)。他們雙手都握著鋒利的尖刀。第一個門衛(wèi)顯出孩童的樣子,第二個長著河馬的頭,而第三個顯現(xiàn)為侏儒神貝斯。這些門衛(wèi)所守護的門口里面就是充滿生機的蘆葦蕩,露出孩童面容的門衛(wèi)也向死者預示著生的希望。從某種意義上說,冥界里顯現(xiàn)出兇相的魔鬼和善面的神靈基本上都遵循同一原則,他們對有資格進入來世的人高抬貴手,而那些生前犯下罪惡的人則休想逃過他們的眼睛和手。《亡靈書》第149篇的附圖展現(xiàn)的是一個蹲坐著的神靈,他的頭表現(xiàn)為一個噴出熊熊火焰的炭盆,他手里還拿著一把扇子,頭上噴著火舌。這具有兩方面的含義,即他既擔當懲罰沒有資格進入來世的死者的責任,也具有為獲準進入來世的死者照亮路途的能力?!锻鲮`書》中的許多篇章事實上就是供死者在冥界使用的咒語,這些咒語可以化險為夷(第93篇),其中包括針對蛇(第33篇、第34篇、第35篇、第40篇等)、針對毒蟲(第36篇)甚至針對把死者引入歧途的妖女的咒語。
《亡靈書》第149篇附圖之一
古代埃及人的居住區(qū)域分布在尼羅河兩岸,這條河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橫亙在人們眼前的一條難以逾越的障礙?!锻鲮`書》中的許多篇章涉及死者在來世路途上如何渡過開闊且布滿漩渦的水域。從《棺材銘文》開始,古代埃及人想象今世與來世之間有一條類似尼羅河一樣的大河,這條必須由死者跨越的河流有時被比作難以戰(zhàn)勝的死神,渡過了河水就等于征服了死亡。加上尼羅河具有一年一度泛濫的水文特征,古代埃及人對水有著愛恨交加的復雜感情,充足的水象征了豐盛,而超過限度的水位會沖破壩堤,同時,河道里沒有水又意味著擱淺,即轉(zhuǎn)世愿望和所做的所有努力化為泡影。
因為乘坐渡船是主要的出行方式,說教文包括不許向乘客索要過高船費的勸誡,甚至要求船主免費為那些無力付費的人擺渡,以體現(xiàn)說教文向年輕人灌輸倫理道德的宗旨。很多官吏們在自傳里聲稱,他們設(shè)法讓那些沒有渡船的人到達想去的地方??梢姡瑩碛写怀蔀閷崿F(xiàn)愿望甚至夢想成真的特定表達形式。在講述伊西斯女神幫助兒子荷魯斯與賽特博弈的神話里,這位被認為充滿智慧和魔法的女神不得不把自己的金戒指送給艄公,以便讓后者把自己擺渡到兒子荷魯斯即將與賽特搏斗的地方??上攵攵蛇^橫亙在今生與來世之間的廣闊無垠的水域,其難度有多大?!锻鲮`書》中的許多篇章還講述了在這片水域擺渡的神靈如何漫不經(jīng)心甚至百般刁難,他們或者說渡船尚未準備停當,或者索要死者承當不起的費用,甚至說死者沒有權(quán)利乘坐他們的船。這時,死者必須說出能夠讓這些面目可憎和鐵石心腸的神服軟的密碼暗號,而安放在棺材或墓室里的《亡靈書》里備有所需的全部信息。來自希臘化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埃及的木乃伊,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這種法老時期的傳統(tǒng)如何傳承下來并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許多死者手里握著一枚或者多枚金幣,這些錢是活著的人為死者準備的乘船費。
通過以上各種關(guān)卡之后,死者便來到奧西里斯舉行審判的地方,也就是說進入奧西里斯審判庭的大門是通往美好來世路途上的最后一關(guān)?!锻鲮`書》中的許多篇章描寫了走近審判庭的死者受到守衛(wèi)大門的鬼神們各種盤問和刁難的情況。此外,經(jīng)文也表達了死者在接近審判庭時復雜的心情,一方面他因順利走過了冥界坎坷的路而慶幸,另一方面則擔心在審判庭被判有罪而喪失再生機會。
再生的可能性以死后通過審判為前提,這無疑是古代埃及人對生命延續(xù)這個生物學問題在社會框架內(nèi)予以解決的偉大嘗試。應(yīng)當說,早在古王國時期,古代埃及人就已經(jīng)形成了來世審判的觀念。有些活著的人感覺受到了某個死人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生者給自己死去的親人寫信,希望后者把那個同在冥界的惹是生非者告到由神主持的法庭里,從而為生者討個公道。此外,在死者生前以第一人稱撰寫的自傳里,墓主或墓碑的主人警告那些有可能破壞墓室或墓葬設(shè)施的人,只要有人膽敢不顧警告仍然加害于他,那么他就一定會在冥界的審判庭控告對方。古王國的來世審判庭與現(xiàn)世的即世俗的審判庭無二致,它只是在有訴訟者或控告者出現(xiàn)時才開庭。
到了第一中間期,隨著社會的動蕩和墓室、墓葬設(shè)施屢遭破壞,人們對純粹以物質(zhì)形式為來世做準備的方式提出了疑問。人們相信神靈會通過審判決定哪些人有資格進入來世,死者生前的品德被視為進入來世決定性標準的觀念逐漸形成。古代埃及人把一個人應(yīng)當遵守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瑪阿特”。一個人生前的優(yōu)良品德可以概述為“說了瑪阿特、做了瑪阿特”。遵守“瑪阿特”原則的人不僅在今生得到家人、親人和鄰人的喜歡和尊重,而且具備了死后進入來世的最根本條件。倫理道德構(gòu)成能否通往來世的決定因素以后,人們依然試圖使用魔法、巫術(shù)等方式防止可能因道德上的污點而被拒之門外,甚至通過這些不合乎倫理的手段繞過審判。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認古代埃及人死后受審的來世觀念在約束世人言行方面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求生畢竟是人類最原始和最強烈的本能,在對死亡的懼怕和對永生的渴望雙重作用下,即使自認為生前清白的人也會采用其他手段來增加再生的可能性并排除不確定因素。
從《亡靈書》第125篇和相關(guān)的附圖判斷,奧西里斯充當審判庭的審判長,荷魯斯、阿努比斯和圖特在審判庭擔任重要角色,他們引導死者進入審判庭,稱量他的心,記錄稱量結(jié)果并向奧西里斯匯報稱量結(jié)果。此外,稱量心臟的畫面上還可以看到命運之神沙伊,生育女神梅斯荷娜特和哺乳女神瑞內(nèi)奴泰特站在沙伊的后面。陪審團的42個成員可以在死者陳述過程中提出質(zhì)疑。死者在通往審判庭的路途上與其中的一些神已經(jīng)打過交道,比如那個在通往來世的巨大水域上充當艄公的神,他被死者稱為“向后看的家伙”。
死者以不同的身份接近審判的神,而且他掌握著不同場合所需的知識,他聲稱自己是熟知奧西里斯神話的祭司,或者說自己是眾神的隨從之一,或者說自己是替拉神沖鋒陷陣并與阿普菲斯搏斗的勇士,或者說自己是解救奧西里斯并替他報仇的荷魯斯,或者說自己是荷魯斯的信使,甚至說自己就是奧西里斯本人(如經(jīng)文第69篇)。
《亡靈書》第125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了古代埃及人試圖以法律的形式爭取再生權(quán)利的樸實和美好的念頭。死者以否定的語句聲稱自己生前沒有犯過任何過錯,這些過錯從殺人、褻瀆神靈、孌童等重罪到撒謊之類的小節(jié)不一而足,合起來大約有80項罪過。這篇經(jīng)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不讓那些審查死者身世的神找到任何阻止后者進入來世的理由甚至借口。在該經(jīng)文的中間,死者以第一人稱且以肯定的語氣敘述自己在世時所做的值得參與審判的諸神稱道的事情,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官吏自傳中的如下語句:“我給饑餓的人面包,給干渴的人清水,給裸身的人衣服,給無法過河的人渡船。我為神敬獻了供物,我給死去的人奉獻了祭品?!鄙拼鮿萑后w、敬奉神靈和祭奠死去的人,這些是一個遵守社會行為準則的人必須履行的義務(wù),它們構(gòu)成了說教文的要素。可見,《亡靈書》有其借助魔術(shù)、巫術(shù)得到以正常的手段不能獲取之物的迷信傾向,但是它對促進人們倫理觀念的形成和對他們言行舉止的約束作用不言而喻?!杜f約》里許多闡述古代以色列人行為準則的法律都是以神諭的形式頒布,《亡靈書》第125篇中的條規(guī)只是古代埃及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世俗的規(guī)范,但是一個人生前是否依據(jù)它們說話和行事,因而他有沒有資格進入來世,最終要由神靈進行裁決。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的神圣性和有效性超出了前者。
《亡靈書》中的來世審判庭常年開庭,一個人不管生前有沒有罪,不管是否有人控告他,他都必須通過審判。接受眾神的審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一旦順利通過,便能獲得第二次生命,而且像神一樣在來世永生?!稙轳R里卡瑞撰寫的說教文》用如下的話描寫來世審判庭里的神:“最可怕的是明察秋毫的神明們充當審判官,不要僥幸經(jīng)年累月使他們的記憶淡漠,在他們的眼里,人生的漫漫歲月只是一瞬間?!标P(guān)于通過審判的死者,同一篇說教文又說:“假如一個人生前沒有犯下罪過,通過了審判到達天國,他將像主宰永恒的神明那樣理直氣壯,在那里像神一樣享受永恒的生命?!?/p>
死者在眾神面前陳述生前好善樂施只是審判的次要部分,因為他空口無憑的聲明不能完全說服參與審判的神。所以,死者的心作為記憶和情感的中樞機構(gòu)必須被放在天平的一邊予以稱量,而另一邊則是象征真理和秩序的女神頭像或表示女神名字的、呈一根羽毛形狀的象形符號,即一個因為純粹和潔白而沒有任何重量的物體。假如死者無罪,他的心應(yīng)當與瑪阿特對稱,即天平會保持平衡;只要他生前犯過罪,盡管他現(xiàn)在聲稱清白,天平上放置他的心臟的那個秤盤會即刻下墜。古代埃及人在這里所強調(diào)的并不是稱量過程,而是形象地表達人的意識或者良心要直面無所不知的眾神,換句話說,任何僥幸的心理都是徒勞的。
古埃及象形文字
一個人只有可能在兩個方面為來世做準備——倫理上的積德與物質(zhì)上的支出,包括建造墳墓、準備墓葬設(shè)施等——他才有可能獲得再生。古代埃及用來教育年輕人的說教文,經(jīng)常把《亡靈書》第125篇中的行為準則稱為“法律”。無獨有偶,新王國時期一位官吏的自傳明確地提到了“來世審判庭里的法律”。這里所說的法律實際上就是來世審判庭里的神裁決死者時所遵守的原則。有一個官吏在自傳里用如下的話總結(jié)他的一生:“我生前尊重瑪阿特,努力遵循審判庭的各項規(guī)則,因為我打算順利通過來世審判。沒有任何人曾經(jīng)詛咒我的名字,沒有人暗地里指我的后背,也沒有哪個神曾經(jīng)指責我?!迸c古代以色列人不同,古代埃及人并沒有法律由神頒布或由某個圣者受神靈啟迪而制定的說法,但是這里所說的審判庭里的法律與神所制定的法律又有什么區(qū)別?與古代兩河流域不同,古代埃及沒有如《漢謨拉比法典》一樣的書面形式的法律匯集,但是古代埃及人依然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而且他們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以穩(wěn)定和持久而著稱。
心臟在古代埃及人的來世觀念中起到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被看作思維以及協(xié)調(diào)各個器官的中心。在來世審判庭上,主持審判的神決定死者能否進入來世,主要是通過稱量死者的心臟。《亡靈書》第30篇的附圖表現(xiàn)稱量死者心臟的場面,圖的上方刻畫著42個來自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神,死者在經(jīng)文里以第一人稱請求屬于自己的心臟不要向參與審判的眾神說出不利于自己的話,在審判過程中不要做任何不利于自己主人的事情。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古代埃及人經(jīng)常把《亡靈書》第30篇刻寫在一塊呈心臟形狀的石頭上,然后把這塊石頭作為護身符放在死者的木乃伊裹布夾層中間。其用意可以做兩種解釋:一是古代埃及人希望這顆刻寫著祈禱文的心臟代替真正的心臟接受稱量;其二,一旦死者的心臟有意或無意透露了死者生前的過錯,從而被等候在天平旁邊的怪獸吞吃,那么這顆備用的心臟可以代為發(fā)揮應(yīng)有的功能。有時心形的石頭被雕刻成蜣螂的樣子,因為蜣螂在古代埃及象征生命的循環(huán),死者將永遠擁有其心臟的意思可謂無以復加。在有些紙草上,與第30篇相應(yīng)的附圖顯示一顆偌大的心臟與瑪阿特女神并列,而這位女神兩邊分別是象征重生和永生的蛇和鳳凰。
經(jīng)文第26—29篇表現(xiàn)死者手里拿著一顆心,跪在地上顯出祈禱狀。事實上,他不僅祈求參與審判的諸神手下留情,同時也希望即將在秤盤上接受稱量的自己的心不要背叛自己。這些經(jīng)文描述了古代埃及人對死后無法通過審判的擔憂,死者擔心自己的心臟會把自己生前犯過的過錯全盤說出來,甚至成為控告者。也有學者認為,這個圖畫表達死者已經(jīng)順利通過了審判,作為他業(yè)已獲得進入來世之權(quán)利的憑證,他把自己的心托在手掌上。
正因為心臟在死者的來世轉(zhuǎn)生中發(fā)揮如此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保存心臟便成為制作木乃伊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木乃伊制作師把死者的心臟取出來,進行防腐處理以后再把它放回胸腔。有時,人們把死者的心臟取出來以后,用一個石頭制作的呈蜣螂形狀的心臟代替,究其原因有兩個。其一,在古代埃及人的心目中,蜣螂象征自我繁殖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其二,古代埃及人相信,當神把心臟和象征公正的羽毛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稱量時,一旦心臟揭發(fā)自己的主人生前所犯的罪孽,那么死者便永無再生的可能。一個呈蜣螂形的石制心臟不僅具有重生的功能,而且與死者生前的罪過沒有任何牽連,因此它也不會以不利于死者的方式做證。
通過了審判,死者就會被引進奧西里斯的國度。在那里,死者擁有了神性,可以像神一樣享有永恒的生命。有時,這個猶如天堂的地方被說成“蘆葦?shù)亍?,一個古代埃及人依據(jù)他們所熟悉的現(xiàn)世構(gòu)建起來的冥界里的人間,那里有河溝交錯的田地,生長著可作為死者供品的各種谷物。在這個地方,死者與其妻子一起通過犁地、播種和收割等體力勞動來自給自足,有時甚至能夠與其他家庭成員和親屬團聚,因為眾神賜福的結(jié)果,谷穗比現(xiàn)實中要大得多,而且顯得特別飽滿。
這個活靈活現(xiàn)的來世想象,顯然與死者的尸體僵臥在棺材里的現(xiàn)實相互矛盾。為了調(diào)和這一矛盾,古代埃及人設(shè)想一個人由軀體、卡和巴等要素構(gòu)成?!?!--[if supportFields]>xe "卡"卡”和“巴”是一個很難翻譯的概念,因為很少有哪個民族就來世繪制出如此復雜的景象、創(chuàng)造出如此多樣的稱謂。簡言之,“卡”指代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再生的力量,它隨著人的降生而問世,主要在其主人死后發(fā)揮作用。古代埃及人來世想象中另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概念是“巴”,它是一個人精神和靈魂的綜合體,相對于僵死的尸體,巴尤其強調(diào)每個人身上積極的和自由活動的本質(zhì)和機能。為了充分表達這個含義,在新王國時期官吏的墳墓壁畫上,巴表現(xiàn)為一只長著人頭的鳥。巴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是天空和人世,而到了夜間,它回到屬于自己主人的墓室與其實體團聚,同時享受供桌上的物品。死者之所以能夠與巴結(jié)合以后再生,至關(guān)重要的是卡這個潛在的因素。
人的精神被認為是不死的,它化為巴可以白天飛出墓室并享受陽光和空氣,夜間回到墓室與其主人團聚。但是,這不能完全消除古代埃及人擔心死后便徹底變成一具僵尸的恐懼。他們希望死后借助所有最有效和快捷的形式離開墓室,比如變成一只隼、一條蛇、一條鱷魚、一只燕子,甚至一只蝗蟲等。總之,他要隨時且盡情地活動,自由地享受活著時曾經(jīng)擁有的權(quán)利。其實,古代埃及人把尸體制成木乃伊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木乃伊產(chǎn)生于古代埃及的原因概括起來不外乎有兩點。其一,人們希望木乃伊能防止尸體的腐爛,為死者的巴提供一個棲息之處。其二,根據(jù)神話傳說,面臨尸體腐爛和生命徹底終止之厄運的奧西里斯死而再生,其原因就是伊西斯把他的尸體制作成木乃伊。古代埃及人相信,假如死者的尸體制成像奧西里斯神一樣的木乃伊,那么死者就有可能盡快戰(zhàn)勝死亡。復雜而耗時的木乃伊制作過程結(jié)束以后,古代埃及人的注意力馬上就轉(zhuǎn)移。他們試圖讓再生的人不受木乃伊的約束,真正像活著的人那樣享受生活?!锻鲮`書》第68篇描寫了死者重獲對自己軀干、肢體的支配權(quán)的過程以及之后的狀況。
在新王國時期,墓壁上還有描寫死者掙脫裹尸布,并且從死亡般的睡眠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的場面。有時為了凸顯這一過程,畫面上一系列的尸體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蜷曲狀。在拉美西斯六世和拉美西斯九世的陵墓里,一連串的圖畫表現(xiàn)呈木乃伊形狀的國王的尸體先是橫躺在棺材里,然后頭部離開棺材底面,再后來尸體呈現(xiàn)半蹲和全立的姿態(tài)。這些循序漸進的體態(tài)變化,讓視者對畫中人物產(chǎn)生一種動感,象征國王從昏睡狀態(tài)中蘇醒并重獲自由活動的能力。在古代埃及人的想象中,掙脫開木乃伊裹尸布束縛的尸體應(yīng)該像初生的嬰兒離開母體一樣。與此相關(guān),古代埃及人在呈木乃伊形狀的棺材與主司天空的努特之間進行聯(lián)系,再生后離開棺材的死者被視為天空中每日更替生命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