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敦煌遺書等古書在流傳和保存的過程中經受了時間怎樣的摧殘?在古籍修復師的手中它們又是怎樣被一點點拼貼、粘合、修復起來,成為今天整飭的樣子?古畫在修復的過程中是否更加有難度?我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位古籍修復師?
9月1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全國各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共同舉辦的“妙手補書書可春——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暨成果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
此次活動是對我國古籍修復成果的具體呈現,也是對我國古籍修復人員水平的實際檢驗。展覽展出了修復競賽作品和珍貴古籍修復成果共103冊件,涵蓋敦煌遺書、早期佛經、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數民族古籍等。同時,展出了古籍修復工具設備以及古籍修復用紙等實物,通過修復專家視頻講解、修復師現場演示等展示古籍修復技藝。
圖書館里等待修復的古籍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指出,此次競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全國范圍的古籍修復技藝競賽,匯集了全國21個省43家單位推選的百余冊件參賽作品。目前,評審工作已經完成,結果將擇日向大眾公布。此次展覽在匯集參賽作品的同時,還將展出《趙城金藏》、敦煌遺書、《永樂大典》等珍貴古籍修復作品,是目前以古籍修復成果為主題的最大規(guī)模的展覽。
古籍經歷了什么?又該怎樣被修復?
古籍的破損主要有以下的幾種類型:蟲蛀、燼毀、霉蝕、鼠嚙、絮化、缺損、粘連、線斷等,有的古籍是經受了大的人為傷害,而更多的古籍則是存放過程中的自然酸化、老化和使用中的磨損等。
蟲蛀與絮化嚴重的古籍
對于那些剛出庫等待修復的古籍,首先需要建立修復檔案,拍攝每一頁的破損情況,建立圖像和文字檔案,記錄其原貌。然后開始拆書,揭頁。很多古籍碳化嚴重,拆書中要使用“干揭”“濕揭”“蒸揭”等各種手法。揭好頁后,需要為每一頁書籍編號。
古籍修復主要采用全手工修復。在開始修補之前,需要先為古籍配紙。古籍修復手工紙可以分為麻紙、竹紙、皮紙、混料紙等。修復古籍需要選用古法造紙的紙,即仿造古時候的原材料、簾紋、工藝生產的紙張。修書不是選擇最貴的紙,而是要選擇最恰當的紙。有些制紙工藝現在已經失傳,為古籍修復帶來很多不便。選配的紙張通常要與待修的古籍材質、簾紋相同、顏色相仿。如遇材質特殊或帶有顏色的紙張,還需要自行調配紙漿或為紙張染色。
古籍修復過程中所使用的常常是最簡單的工具:一張紙、一支毛筆、一碗漿糊。具體步驟為用沾上漿糊的毛筆在破洞處涂刷,將補紙快速粘在破洞上填補破洞。修補過程中所選用的漿糊必須是去筋的小麥淀粉所調制,這樣的漿糊一則漿性溫和、穩(wěn)定性好,而且具有操作的可逆性,一則因為所用修復材料需要天然不含化學成分。
古籍修復現場
所有修補完的書頁,需要進行壓平處理。在書頁上噴上水,放在吸水紙內壓平,等書頁干燥、壓平整之后,再拿出來折頁,修剪書頁上多余的補紙。修剪完后,在裝訂前還需將所有書頁放入壓書機進行壓平處理。經過壓平處理后的書頁將被復原裝訂成冊。裝訂過程包括搓紙捻釘、理齊、打眼、穿紙捻釘。
用最簡單的工具修復古籍
“最小干預性”“可逆性”和“可識別性”
現場,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了《趙城金藏》的修復,她介紹:“被發(fā)現時,《趙城金藏》儲存在一個廢棄的煤窯里而且環(huán)境非常潮濕,可能會有蟲子或是重物的擠壓,在這種情況下古籍就會有發(fā)黃、變脆,包括絮化的情況,還會有一些鼠嚙等不同的情況。有一些古籍上可能需要碎片的拼接,如果無法拼接就需要對這些碎片進行保留,后續(xù)會進行其他活動?!惫偶迯陀小白钚「深A性”“可逆性”和“可識別性”等原則,一定要讓后人能夠看出來哪里是后期修補的。
圖中幾乎已經成為碳棒的就是《趙城金藏》發(fā)現時的情況
修復展出的《趙城金藏》修舊如舊
下面的這件為西夏文獻。該包文獻發(fā)現時共23葉,依據開包時狀態(tài)初步判斷類似經折裝。書葉展開后,發(fā)現書葉間多已斷裂,相連最多為四葉相連,并且折口位于字跡正中。此外,書衣已與書葉斷裂,目前不足以斷定該包文獻為經折裝,不排除原為卷軸或其他裝幀形式,后人為攜帶保存便利而按經折裝幀后加裝書衣。
書衣托紙也印有字跡,推測因西夏紙張匱乏,書葉、書衣托紙來自“價值較低”文獻。撕裂、磨損較嚴重,部分書葉下半部缺損。折口處多已斷裂,原加固用紙條因漿糊失效已近脫落,書葉局部也有漿糊失效引起的空殼狀。各葉均有不同程度污損,以白色霉斑居多,另有褐色污漬、塵土、谷物等。部分書葉輕度褶皺。
西夏文獻
下圖為修復后的敦煌遺書,其中泛白的部分為后期修補上去的痕跡。敦煌遺書的修復從1991年開始,國家圖書館收藏了1.6萬余號敦煌文書,約占全部存世數量的四分之一。
修復后的敦煌遺書
展覽現場展出了一件祠堂畫像,為國家圖書館館藏捐贈祖先像女像。接受捐贈時,此幅祖先像僅剩畫芯及舊色紙質隔水立柱,畫芯無破損,僅表面有霉斑及污物。修復步驟為清理畫芯,檢驗畫芯是否跑色,固色,染托紙,揭畫花,托畫花,打膠礬水,刷清膠,封正,全色,準備鑲料、鎮(zhèn)畫芯,托覆褙、上覆、研活和裝桿等。
祖先像
全國古籍修復人員近千,最開始還不足百人
近些年,國家一直推出新的政策鼓勵從事古籍保護修復工作。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來,我國歷史上首個由政府主持開展的古籍保護領域國家級重要文化工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由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目前全國性的古籍保護工作機制已經建立并日趨完善,中央和地方古籍保護工作經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中華古籍得到系統(tǒng)性保護,在普查、修復、整理、出版、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均取得成果。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十分重視古籍修復工作和修復人才培養(yǎng),建立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依托“培訓基地、高等院校、傳習所”,通過舉辦短期培訓班、招收古籍保護專業(yè)碩士、師帶徒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古籍修復人才,使修復人員從不足百人發(fā)展壯大至千人。
國家博物館方面介紹,目前,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全國附設傳習所已達32家,傳習導師28位,收徒241人,先后開展了《天祿琳瑯》、西夏文獻、唐宋佛經、《古今圖書集成》、納格拉洞藏文佛經等修復專項工作。全國古籍修復室面積超過2.7萬平方米,搶救修復古籍總量達到360萬葉。
“全國古籍修復人才大概有近千人,聽起來可能比較少,但是要知道最開始還不足百人?,F在古籍修復的職業(yè)傳承也是比較難的,需要耐心,沉下心來做事。一位修復師傅必須能夠充分學習古籍修復方面的知識,而且手要穩(wěn),對紙張、對板子的濕潤程度都比較敏感才可以?!眹也┪镳^工作人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