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舉辦,貝爾特·莫里索作為唯一受邀的女性參加了展覽,此后她一連參展了8屆印象派畫展中的7屆。20世紀法國著名的藝術(shù)史家亨利·福西永將貝爾特·莫里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為印象派運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
印象派繪畫的女性先驅(qū)以及追隨她們的其他知名女畫家中,雖然她們中有人英年早逝,有人被迫終止藝術(shù)生涯,也有人直至身后才迎來個人回顧展,但正如塞西莉亞·博克斯筆下的《追夢人》,她們都在有限的生命中追逐過藝術(shù)夢想。
1874年,印象派畫家們初次登臺后,批評家就迅速為他們的藝術(shù)貼上了“女性化”的標簽。他們的畫布尺寸小小,色彩輕薄如紗,筆觸松松散散。在道德教化的歷史場景中,充斥著日?,嵭肌>?、英式花園、母親和女兒們。
在19世紀的法國,大部分女性無法接受正規(guī)美術(shù)教育,學習裸體畫可是件丟人丑事。對女性的限制也不止于畫室之中。未婚女子如無監(jiān)護人陪伴不能離家,待在家中料理家務(wù)或向年長婦女學點裝飾藝術(shù)打發(fā)時間才是正道。不過,一些女性印象派畫家,她們突破了社會限制,創(chuàng)造出同樣精彩的作品。1894年,法國著名的藝術(shù)史家亨利·福西永(Henri Focillon)選出其中三位,貝爾特·莫里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她們?yōu)橛∠笈蛇\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這三位女性與當時最知名的印象派畫家都是朋友。馬奈就十分欣賞莫里索大膽的筆觸,據(jù)說在馬奈的臥室中就掛著幾幅他收藏的莫里索畫作。
以下,為大家介紹印象派繪畫的女性先驅(qū),以及追隨她們的其他知名女畫家。
貝爾特·莫里索 (Berthe Morisot, 1841–1895)
貝爾特·莫里索,《莫勒庫爾的花園》(The Garden at Maurecourt) ,約1884年,COURTESY TOLEDO MUSEUM OF ART
貝爾特·莫里索是最知名的女性印象派畫家,2018年,她的個人回顧展在歐洲和北美洲巡回展出。1841年莫里索出生,25歲時,在巴黎沙龍展覽上初露頭角。1874年,作為唯一受邀的女性,她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1874年到1886年的8屆印象派展覽,她7次參展。莫里索與馬奈過從甚密,還與他的哥哥成了親,兩位畫家彼此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使莫里索后期的作品風格更為大膽和抽象。她用松弛而大膽的筆觸畫畫,強調(diào)表現(xiàn)力勝于自然主義。當時一位批評家寫道:“她的繪畫充滿即興創(chuàng)作的坦率,是用眼睛捕捉風景、用筆忠實描繪的印象。”在1884年的《莫勒庫爾的花園》(The Garden at Maurecourt)中,她畫出一位母親正看著自己的孩子,眼中流露的感懷或許出于乏味或疲勞。對于畫中人物的心理刻畫,顯示出莫里索的藝術(shù)感悟力。1895年,54歲的莫里索因肺炎去世,留下的畫作暗藏著她的蓄勢待發(fā)。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 1844–1926)
瑪麗·卡薩特,《劃船派對》(The Boating Party),1893–1894,COURTESY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在最初的印象派畫家中,瑪麗·卡薩特是唯一的美國人。出生于匹茨堡的殷實家庭,使她從小便接受了正規(guī)藝術(shù)教育。卡薩特最初在賓夕法尼亞美術(shù)學院學習,在費城學畫裸體模特的愿望落空后,她前去歐洲。在歐洲期間,她跟隨讓·萊昂·熱羅姆(Jean-Léon Gér?me)等學院派導師,并臨摹了柯勒喬、委拉斯凱茲、魯本斯等大師經(jīng)典。1874年,卡薩特定居巴黎,并定期在沙龍中展示肖像畫。1877年,德加邀請她加入印象派畫展,卡薩特參加了8屆印象派展覽中的4屆。卡薩特聲稱自己不適合婚姻和成為母親,她依靠出眾的肖像繪畫和版畫制作自食其力。 盡管如此,母親和孩子的主題卻常常出現(xiàn)在她筆下。與莫里索大膽的表現(xiàn)性筆觸不同,卡薩特擅長刻畫面部特征,她往往精確地畫下她的朋友和家人。在《劃船派對》(The Boating Party)中,男子的表情被半藏起來,女子和孩子成了畫面的中心??ㄋ_特曾說,她的目標是把女性描繪成“主題,而非客體”。
伊娃·岡薩雷斯 (Eva Gonzalès, 1849–1883)
伊娃·岡薩雷斯,《意大利劇院的包廂》(A Box at the Theatre des Italien),1874,? MUSéE D'ORSAY
伊娃·岡薩雷斯從未參展印象派畫展,卻與莫里索在內(nèi)的一些印象派畫家交好,畫風也與他們相似。與不少19世紀法國女性藝術(shù)家一樣,岡薩雷斯也無緣巴黎美術(shù)學院,不過富足的成長環(huán)境使她有機會在私人畫室學習藝術(shù)。1869年,岡薩雷斯在巴黎結(jié)識馬奈,成為他唯一的正式學生,馬奈對她的影響充分顯示在《意大利劇院的包廂》(A Box at the Theatre des Italien)這幅畫中。兩人相識那年,馬奈為岡薩雷斯畫了一幅肖像,作為回應(yīng),岡薩雷斯也為自己畫了一組肖像,她在畫中強調(diào)了自己的畫家身份,而不僅僅是一位藝術(shù)繆斯。1883年,岡薩雷斯在誕下兒子后因為血栓逝世,年僅34歲。1885年,她的個人回顧展在巴黎舉行,展出作品90件。
瑪麗·布拉克蒙德(Marie Bracquemond, 1840–1916)
瑪麗·布拉克蒙德,《塞夫爾的露臺》(On the Terrace at Sèvres), 1880, COURTESY MUSéE DU PETIT PALAIS
不同于那些獲得家庭經(jīng)濟支持,得以施展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代女性,瑪麗·布拉克蒙德的繪畫主要依靠自學。在一次難得的機會中,她認識了畫家安格爾并跟隨他學習。雖然安格爾聲名顯赫,但布拉克蒙德最終離開了他的畫室,她曾說這位老畫家“不相信女性在繪畫領(lǐng)域的勇氣和韌性……總是布置一些花卉、水果、靜物和風俗畫的內(nèi)容?!痹诎屠?,布拉克蒙德生動的大幅風景畫吸引了印象派畫家們,她受邀與他們一同展出作品。布拉克蒙德三次參展印象派畫展,可惜由于身為法國畫家兼雕刻家的丈夫費利克西·布拉克蒙德(Félix Bracquemond)的反對,瑪麗·布拉克蒙德被迫放棄了畫家生涯。
塞西莉亞·博克斯 (Cecilia Beaux, 1855–1942)
塞西莉亞·博克斯,《新英格蘭婦女,理查茲女士肖像》(New England Woman. Portrait of Mrs. Jedidiah H. Richards), 1895,COURTESY PENNSYLVANIA ACADEMY OF FINE ARTS
出生于費城的塞西莉亞·博克斯成為了同代人中最杰出的肖像畫家之一。1880年代末,她來到巴黎,從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繪畫中汲取養(yǎng)分,用于她的肖像畫。她的肖像畫頗有薩金特的風格,在大膽施色的背景前,是準確描畫的人物形象。1895年,她成為賓夕法尼亞美術(shù)學院的第一個女教員。
塞西莉亞·博克斯,《追夢人》(The Dreamer), 1894?
莉拉·卡伯特·佩里(Lilla Cabot Perry, 1848–1933)
莉拉·卡伯特·佩里,《小安吉拉 II》(La Petite Angèle, II),1889,COURTESY WIKIMEDIA COMMONS
莉拉·卡伯特·佩里在波士頓出生和長大,家庭富足的她,之后前往巴黎定居。在巴黎,她醉心于印象派的畫風,尤其是莫奈對光線出神入化的運用。佩里收藏了莫奈的作品。在一次前往法國吉維尼小鎮(zhèn)的旅行中,她認識了莫奈,并成為了他的學生。學習了法國印象派繪畫后,佩里將這股畫風帶回了家鄉(xiāng)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