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馮象序《先知書》:從我放牧的羊群后面,我被忽然舉起

《先知書》,馮象譯注,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672頁,180.00港元這幾年,常有讀者來信詢問《先知書》何時出版?!断戎獣返淖g注,二零一二年春就開始了,但暑假完成《以賽亞書》初稿后,擱

《先知書》,馮象譯注,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672頁,180.00港元

《先知書》,馮象譯注,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672頁,180.00港元

這幾年,常有讀者來信詢問《先知書》何時出版?!断戎獣返淖g注,二零一二年春就開始了,但暑假完成《以賽亞書》初稿后,擱了一陣子,轉向了理論研究。其間還有別的興趣和任務,如人工智能與人機倫理——物聯(lián)網智能社會帶來的挑戰(zhàn),頗像希伯來先知所翹盼的“終了之日”(賽2:2,耶23:20,何3:5,彌4:1),既是對人的咎責的總追究,也是人人成圣,一場“催來”世界大同的“最后的斗爭”(參《我是阿爾法》,177頁以下)。

《我是阿爾法》,馮象著,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272頁,100.00港元

《我是阿爾法》,馮象著,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272頁,100.00港元

眾先知聆受而傳世的啟示,多數(shù)為詩體;義理深奧,富于哲思,風格極“樸素、圣潔、雄健而熱烈”(《政法筆記》,230頁)??墒恰都s拿書》除外,圣者施教故事性不強,其“靈中所見”異象紛呈,諷喻連著詛咒、牽著哀歌。若想弄明白預言的歷史背景同寓意象征,往往須查閱對照《摩西五經》《歷史書》等經書的相關內容。故而《先知書》的文字,若無注釋,對于普通讀者或初學者,確實不太好懂。我零九年回國服務,講課論說古以色列的先知傳統(tǒng)及其對西方宗教、文藝和思想史的巨大影響,立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以賽亞書》譯出初稿,是探索性質,即拿《先知書》里篇幅最長、思想最崇高的一部做試點,開展課堂討論。接著,基于教學反饋,又寫了一組解經文章,并研讀《以賽亞書》的札記,供學生參考,效果不錯。遂添上三五篇評論跟故事,收在《以賽亞之歌》(北京三聯(lián),2017年)。同年,與之配合,還出了一本《圣詩擷英》(北京三聯(lián),2017年),是圣詩的選本,取希伯來《圣經》四十一篇,《新約》十二篇,各具導讀和尾注。其中《歷史書》與《先知書》部分是新譯。這樣,對眾先知的宗教思想、語匯特征及文本的歷史脈絡有了探索得來的真切體會,才繼續(xù)《先知書》的譯注。經兩年奮斗,心無旁騖,至去年十二月終于竣工。

《以賽亞之歌》,馮象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4月出版,355頁,48.00元

《以賽亞之歌》,馮象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4月出版,355頁,48.00元


《圣詩擷英》,馮象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7月出版,313頁,48.00元

《圣詩擷英》,馮象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7月出版,313頁,48.00元

《先知書》按希伯來傳統(tǒng),共計十五篇(詳見本書導讀)。作者之間,思想觀念、用語和修辭均有明顯的差異;加之諸多文本片斷屬于后人托名的續(xù)作或補綴,所載神諭來自不同歷史時期,情況就更復雜了。例如《以賽亞書》中篇和下篇的各個片斷,據(jù)考證,要比以賽亞本人(活躍于公元前八世紀下半葉)晚了一到兩個世紀。故此卷譯成,便沒有像前三卷(《摩西五經》《智慧書》《新約》)那樣冠以譯序,而是作了一篇導讀,依十五位大小先知的經書順序,逐一解說。不過限于頁數(shù),無法面面俱到地介紹,深入分析教義學說;那得寫一厚本專著才行。我的辦法,是借鑒《圣詩擷英》的導讀,就若干有代表性的章節(jié)串講,拈出問題,略作申論。各篇的角度與側重點不一,恰好相互發(fā)明,也許對讀者閱讀和理解經文較有裨益。

《摩西五經》,馮象譯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7月出版,431頁,69.00元

《摩西五經》,馮象譯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7月出版,431頁,69.00元


《智慧書》,馮象譯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年2月出版,512頁,72.00元

《智慧書》,馮象譯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年2月出版,512頁,72.00元


《新約》,馮象譯注,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599頁,168.00港元

《新約》,馮象譯注,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599頁,168.00港元

譯經于我,原本只是學術興趣,教書育人,則可歸于韋伯所謂“志業(yè)”(Beruf)。但在今天的高度官僚化管理、急功近利、形式主義泛濫的大學,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這是因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屬,照我們“國際一流”的評價標準,是不算科研成果,不記“工分”的(套用一個從前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的術語)。即便可以記作成果,工分值也不高,得不著那只唯有一幫經濟學家跟“市場教”信徒才“看不見的手”的青睞。因而少有人愿意去做,或者有愛好也做不起,沒法子養(yǎng)家糊口。結果在這“滿血復活”的雇傭制下,基礎性研究,長期的投入,凡需要坐冷板凳、寧靜以致遠的一切,都已“被荊棘包圍”“爬滿蒺藜”(賽34:13,結2:6)——譯經反倒成了上年紀的人的一種豁免,特許不受記工分之累;如一些老教師說的,幸虧早生了三十年,還能安心做點學問!

于是,從我放牧的羊群后面,我被忽然舉起(摩7:15),竟去到了兩千五百年前的先知身畔,走在“靈中破碎”的卑微者中間,沐浴著圣者的榮耀:看哪(賽57:15, 60:8)——

這些飛云一般,像白鴿

旋繞鴿棚的,是誰?……

直至全書脫稿之日,正逢春節(jié),一早起來,滿屏溢出學子賀年的微信。

然而“新冠”肆虐,各地疫情一級響應,航路阻絕,一時不能返校授課了。改完導讀,首先想到,要謝謝三年來選修“法律與宗教”“法律與倫理”的同學們,尤其是先后擔任助教的五位:海敏、信寧、凱業(yè)、吳琦和玉璇。他們熱情高效、腳踏實地的工作,一如他們不囿于法律而豐富多彩的事業(yè)追求,是教書育人最大的回報。

同往常一樣,內子通讀了書稿,畫杠杠打鉤鉤提修改意見,又做了一回圣書的“守望者”——這一次,是為了眾先知而“警醒著,守望他們的興建與種植”(耶31:28)。

這本書獻給我的導師班生(Larry Benson)先生。先生是二零一五年二月辭世的,享年八十六歲。當時收集了一些資料,包括我的副導師皮爾索(Derek Pearsall)等十來位教授和同學的回憶文字,準備作一篇紀念文章。可是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又轉了念頭。在哈佛從先生受教六年,考訂抄本,辯駁成說,“從《貝奧武甫》到喬叟”(先生一部論文集的副標題),從亞瑟王傳奇到北歐薩迦,從普羅旺斯歌謠到中古拉丁語戲劇,學海泛舟悉憑先生指引——我得多做些成績出來,才不負他的殷殷期望。

先生是南方人,亞利桑那州的兒子,海軍陸戰(zhàn)隊的老兵,一顆幽默、灑脫又不失虔敬的靈魂:星期天常上教堂做義工,幫助拉美難民。我大考過后,學習希伯來先知的智慧,也是得了他的推薦和贊賞的。于是決定,還是埋頭苦干,待把圣書五卷全部譯出,再寫先生的故事。

二零二零年春節(jié)過后于鐵盆齋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