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7月人文社科聯(lián)合書單-找工作:關系人與職業(yè)生涯的研究

《1789:三城記》[美]邁克拉波特著,夏天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8世紀下半葉,巴黎、紐約和倫敦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它們都處在政治混亂和革命風暴的中心。從美國革命時期英國人占領紐約,到倫敦爭奪民

《1789:三城記》

[美]邁克·拉波特著,夏天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8世紀下半葉,巴黎、紐約和倫敦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它們都處在政治混亂和革命風暴的中心。從美國革命時期英國人占領紐約,到倫敦爭奪民主的騷動和民眾起義,再到巴黎的弒君事件,邁克·拉波特從多重角度生動描繪了一幅當年的城市全景,看城市中的男女如何在其間生活,歷史又如何在其間展開。

《病患悖論:為什么“過度”醫(yī)療不利于你的健康?》

[英]瑪格麗特·麥卡特尼著,潘驛煒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當醫(yī)學打著“良醫(yī)治未病”的旗幟進軍時,卻把越來越多的健康人變成了“病人”,“病”與“非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清。一個悖論產(chǎn)生了:身體健康、境遇良好的人得到了最多的照護;身患疾病、境遇較差的人實際上又沒有得到。瑪格麗特·麥卡特尼基于具體案例和邏輯素養(yǎng),揭示了被過度包裝的醫(yī)療背后的真相。

《城市的語言》

[英]迪耶·薩迪奇著,張孝鐸譯,東方出版社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以城市為主導的世界。該如何定義城市這件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品?本書通過聚焦倫敦、上海、莫斯科等都市,揭示城市在經(jīng)歷了個人意志、政治期待、精心的考量與規(guī)劃,以及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獲后,今后又將如何演進。迪耶·薩迪奇為我們解讀,建筑、空間等有意識的設計元素的理念如何成為塑造城市的潛在力量。

《次終極追問:科學與宗教的糾葛》

[英]羅杰·瓦格納、安德魯·布利格斯著,楊春景譯,格致出版社

當孩子第一次問起“為什么”的時候,他便已經(jīng)走上了一條永無盡頭的探索之路。對世界本質(zhì)獲得總體性認知的探索,即“次終極追問”。本書的兩位作者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畫卷的一端是昏暗的洞穴壁畫,另一端是瑰麗的量子物理科學,宗教與科學糾葛的故事。

《從疾病到人心——中古醫(yī)療社會史再探》

于賡哲著,中華書局

本書通過對海內(nèi)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實際案例,探索疾病與人心、醫(yī)療與社會、中醫(yī)與西醫(yī)之間的關系,嘗試發(fā)掘文字背后隱藏的史實,并提供一種思路,試圖將傳統(tǒng)醫(yī)學從“科學還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來,還原中國古代醫(yī)學本來面貌。

《大宋之變,1063—1086》

趙冬梅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司馬光的后半生為線索,聚焦北宋關鍵二十四年,深入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yè)等歷史細節(jié),以人物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充分展現(xiàn)韓琦、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文人政治家在歷史大變局中的抗爭與博弈,再現(xiàn)共治時代末期知識分子的榮光與屈辱。探究大宋之變的錯綜因果和歷史真相,揭示帝國興衰的深層根源。

《哥白尼問題:占星預言、懷疑主義與天體秩序》

[美]羅伯特·S.韋斯特曼著,霍文利、蔡玉斌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詳盡闡述了15—17世紀,以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為代表的近代天文學家如何從舊式的古希臘天文學、占星學轉向“日心說”為代表的近代天文學,如何在“文藝復興”這一變革時期的復雜背景下,發(fā)動具有顛覆性意義的科學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學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進程。

《故土的陌生人:美國保守派的憤怒與哀痛》

[美]阿莉·拉塞爾·霍赫希爾德著,夏凡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年,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tǒng)大選之際,困惑不已的美國國民翻開《故土的陌生人》,試圖了解保守派的階級、種族、宗教環(huán)境,以及社交領域對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產(chǎn)生的影響?;艉障柕略诖筮x五年前深入茶黨大本營,以環(huán)境污染為核心,探索保守派人士的深層故事,尋找攀越美國保守派與自由派間“同理心之墻”的可能性。

《光之城:巴黎重建與現(xiàn)代大都會的誕生》

[英]魯伯特·克里斯琴著,黃華青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1853年,法國國王路易·拿破侖指派塞納河省長喬治-歐仁·奧斯曼開啟了一項龐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這項改造計劃——盡管其間夾雜著戰(zhàn)爭、革命、腐敗和破產(chǎn)——不但讓巴黎的面貌煥然一新,還為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城市規(guī)劃樹立了一個典范,并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巴黎經(jīng)久不衰的城市布局。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王明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什么是中國人?華夏認同如何發(fā)軔演變?以邊緣視角理解族群,在歷史記憶中反思認同。此次再版新增代序《如何觀看與了解邊疆》一篇,是王明珂近年來對“華夏邊緣”問題的研究反思和方法提煉。

《基本收入》

[英]蓋伊·斯坦丁著,陳儀譯,上海文藝出版社

“基本收入”,是定期無條件付給個人一筆適當數(shù)額的錢,給人最基本的經(jīng)濟安全感,讓他在所屬社會中即使碰到極端狀況也能夠生存。本書是基本收入研究推廣組織“基本收入地球網(wǎng)絡”(BIEN)創(chuàng)辦人,從事基本收入研究超過三十年的蓋伊·斯坦丁,匯集研究精華寫成的,引導我們深思基本收入問題的指南。

《科舉史》

[日]宮崎市定著,馬云超譯,大象出版社

本書是宮崎市定關于科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國的選拔人才制度,從東漢的孝廉科到魏晉的九品官人法,最終發(fā)展為科舉制。作者以清代科舉為例,詳細介紹了科舉的程序和細節(jié),以及科舉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闡述了科舉制度對明清以來的中國社會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你耳朵里有魚嗎?——翻譯及萬物的意義》

[英]大衛(wèi)·貝洛斯著,韓陽譯,商務印書館

耳朵里的魚,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著名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中的一種神奇的巴別魚,只要把它放進耳朵,你就可以聽懂包括外星語言在內(nèi)的任何語言??苹眯≌f描述的巴別魚,在現(xiàn)實中就是譯者。本書用上百個有趣例子,大量實時數(shù)據(jù),為你破除了三十余種對于翻譯的迷思。關于翻譯,你在此之前了解到的一切,可能都是誤解。

《日暮乾清門:近代世運與人物》

李文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代的制度、人物與史事,是世運盛衰的直接表征。本書從制度視角,重新解釋了影響近代史走向的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變、皇族內(nèi)閣、清帝退位等,也勾勒了奕譞、陳蘭彬、康有為、陸徵祥等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xiàn),揭示我們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線索,可以給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發(fā)。

《三島由紀夫傳》

[美]約翰·內(nèi)森著,常永利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三島由紀夫傳》出版于1974年,是西方最早的三島傳記之一,也是研究三島的重要參考文獻,中文版的翻譯出版尚屬首次。

三島由紀夫的死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個不可解的謎題?!八麨樽詺蕚淞艘荒?,卻沒一個人有絲毫察覺”,這本書試圖為讀者提供更多線索,稍稍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

《新語往還:中日近代語言交涉史》

[日]沈國威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是一本近代語言史著作,總體論述了近代中日語言交流的過程、特點,指出日語進入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典型的事例。作者介紹了從17世紀傳教士的漢譯西書工作,到20世紀初中國人漢譯日書的歷史經(jīng)過。以《時務報》《日本國志》《辭源》《官話》等文本為例,討論中日之間語詞環(huán)流的情況。

《匈人王阿提拉與羅馬帝國的覆滅》

[英]克里斯托夫·凱利著,李寒冰譯,重慶出版社

令西方人畏懼的“上帝之鞭”阿提拉,是嗜血的野蠻之徒,還是危險而精明的國際政治玩家?在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循著阿提拉及匈人的足跡,通過一個未遂的暗殺計劃、一樁荒唐的婚約、一段與奸詐的羅馬將軍的友誼,看他如何巧妙地利用羅馬帝國的弱點,創(chuàng)建了橫跨歐亞的匈人帝國,重構了歐洲格局,進而影響了世界。

《敘事的勝利:在大眾文化時代講故事》

[加]羅伯特·弗爾福德著,李磊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敘事是我們生活中基本而不可替代的需求之一。本書穿越由都市傳說、杰克·尼科爾森、《艾凡赫》、納博科夫、性丑聞與閑談,以及《羅馬帝國衰亡史》構成的奇妙圖景,巧妙地將文學和電影評論結合起來。弗爾福德將半個世紀以來作為記者和批評家的經(jīng)驗濃縮成了一部論述人類生活與故事之間相互塑造過程的著作。

《找工作:關系人與職業(yè)生涯的研究》

[美]馬克·格蘭諾維特著,張文宏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找工作是一項關系社會結構和社會政策的關鍵問題。作者通過對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城市的282位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員所做的職業(y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人際網(wǎng)絡在勞動力流動中的關鍵性作用。本書為讀者揭開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奧秘,我們在哪里和如何度過工作時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nèi)绾吻度肷鐣P系網(wǎng)絡中。

《肇造區(qū)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瑞士]譚凱著,殷守甫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緣政治遺產(chǎn)所賜,宋代的政治精英擁有空前的國際化視野。本書通過分析宋、遼、西夏的文獻與考古證據(jù),闡述了一種常態(tài)化的國家間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遼分治華北的現(xiàn)狀又如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邊疆意識與族群觀念,這些發(fā)生在國際關系領域的“唐宋變革”將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們對“中國”的認知。

《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jīng)驗》

馮慶著,中信出版集團

在中國游民社會文化史語境里,“江湖”一詞意義深遠。在諸多由“廟堂”下滲到“江湖”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傳統(tǒng)又具有權變意味的“義氣”倫理,于江湖中應運而生。從古老的舍生取義到今天大眾文化表征中俯拾即是的情義閃光,“演義”的藝術手法時刻浮現(xiàn)于詩化江湖的圖景當中,塑造著大多數(shù)中國民眾的日常感性經(jīng)驗。

《資本主義的未來》

[英]保羅·科利爾著,劉波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從世界政治局勢出發(fā),診斷資本主義面臨的困境。地區(qū)、階層和國家間的鴻溝造成嚴重的撕裂。這些鴻溝分化了人們的歸屬感,弱化了共同的道德觀念,打破了不同群體間的互惠義務關系,摧毀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作者主張政府應當為社會、企業(yè)、家庭和個人提供支持,承擔道德責任,以包容性非對抗性的敘事方式,重塑互惠義務關系。

《醉鋼琴與地下藍調(diào):湯姆·威茲談湯姆·威茲》

[美]小保羅·馬赫著,業(yè)之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以威茲發(fā)行過的十八張唱片為先后順序,收入其四十多年來接受電臺、報紙和雜志的逾五十篇采訪,以對歷史現(xiàn)場的真實還原,向我們?nèi)嬲故玖诉@位傳奇音樂家如何從夜總會的門童進入搖滾名人堂,在坦露性情的同時制造謎團,用智慧來繞開問題。這是一部關于湯姆·威茲人格和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進化史。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