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歷代名跡里的大暑清涼:槐蔭,高臥與山居

今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jié)氣?!叭f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惫湃嗽谶@一節(jié)氣前后,不僅民間有飲伏茶、燒伏香等消暑良方,在歷代書畫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們或長夏掩關(guān)、澄懷靜坐,或槐蔭高

今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jié)氣?!叭f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惫湃嗽谶@一節(jié)氣前后,不僅民間有飲伏茶、燒伏香等消暑良方,在歷代書畫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們或長夏掩關(guān)、澄懷靜坐,或槐蔭高臥,或取前賢法書名畫、碑帖尺牘,時一展觀,怡然終日而不知倦。

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聞·古代藝術(shù)”推出的“故宮六百年鑒賞”系列本期特別呈現(xiàn)兩岸故宮所藏歷代名家筆下的“消夏”圖。他們中大多是尋幽獨行的高士,或放浪形骸之外,醺醺然不勝杯勺;或隱于重山之中,凝視潺湲,若有所思。在宋人《柳蔭高士圖》中,乾隆題詩有:“柳蔭高士若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設(shè)問伊人何姓氏,于唐為李晉為陶?!?/p>

宋 《柳蔭高士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柳蔭高士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柳蔭高士圖》

宋人 《柳蔭高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柳蔭高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為一棵古柳樹,樹干虬曲剛勁,枝葉繁茂。樹下一翁,美髯飄忽,袒胸露腹,頭戴葛巾,赤足席地而坐。坐前有一幅展開的手卷,酒樽滿盈,淺斟輕酌。表面上看此翁雙目聚神,凝視手卷,實則已是眼餳耳熱,醺醺然不勝杯勺。據(jù)《石渠寶笈》記載,該作品為素絹本著色畫,左方下有孫承澤印,右方下有北平孫氏印,左邊幅有棠村審定、蕉林二印。只知為宋人之作,相關(guān)的背景則無從查考。清乾隆皇帝對《柳蔭高士圖》十分喜愛欣賞,在畫上御筆題詩云:“柳蔭高士若為高,放浪形骸意自豪。設(shè)問伊人何姓氏,于唐為李晉為陶?!鼻〉壅f,這位高士如是唐人就是李白,如是晉人便是陶淵明。但是從葛巾、柳樹、酒樽等服飾和環(huán)境看,應(yīng)是五柳先生陶潛也。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杰出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炎炎夏日里,一處槐蔭下,一高士平臥榻上,上衣半解,袒胸露乳,閉目酣睡;榻邊一條案上擺著香爐、蠟臺、書卷等物品,可能高士睡醒后在此讀書賞畫。本幅無款,標(biāo)簽題王齊翰作,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第一冊。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槐蔭消夏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人物、床榻、條案、文房清玩刻畫人微,極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在筆墨上,行筆飄逸柔美、氣韻清新優(yōu)雅,人物和背景勾勒細致,烘染細膩,體現(xiàn)了畫家細致的觀察力和深厚的繪畫功底。

宋 《納涼觀瀑圖頁》

宋? 《納涼觀瀑圖》頁 ? 故宮博物院藏

宋? 《納涼觀瀑圖》頁 ?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印。對幅清朝乾隆皇帝題七言律詩一首。鈐乾隆內(nèi)府諸收藏印。《石渠寶笈續(xù)編·干清宮》著錄。

宋? 《納涼觀瀑圖》頁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宋? 《納涼觀瀑圖》頁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頁繪清溪一灣,溪畔水閣掩映在蓊郁的翠樹秀竹之中,背景峭壁堅崚,飛瀑如練,溪流急湍擊石,清波拂岸,充滿著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水閣之中一高士白衣袒胸踞席而坐,凝視潺湲,若有所思。整幅不用界尺,粗筆徒手繪水榭,人物、樹石、建筑頗有生拙之趣,極具文人畫氣息,是“意筆樓閣”的早期作品。

南宋 《九成避暑圖》頁

南宋? 《九成避暑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九成避暑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為清宮舊藏,是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幾幅時代較早、傳為唐人的繪畫作品之一。乾隆題詩中有“九成瓊殿疊,百道玉泉翻”句,認為此圖寫九成宮。事實上,畫面描繪的是貴族出行和游樂的場面,繁密富麗,充滿亭臺殿閣,其間人物、鞍馬、舟車往來。畫法雖具大小李將軍“金碧山水”傳派的特點,實為南宋畫家所作。

南宋? 《九成避暑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九成避暑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九成避暑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九成避暑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識。對幅清代乾隆皇帝題詩。鈐乾隆內(nèi)府諸收藏印?!妒汅拧分?。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軸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識:“夏日山居。戊申二月黃鶴山人王叔明為同玄高士畫于青村陶氏之嘉樹軒?!蔽焐隇樵琳四辏?368年)。另有清乾隆帝詩題并鈐印及清安岐、乾隆內(nèi)府等鑒藏印共17方。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長松高嶺,山塢人家。半敞的房舍中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似正在來回踱步,哄兒入睡,極富生活情趣。王蒙的作品雖多描寫高士隱居生活,但其中往往蘊含俗世的生活情趣,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畫家入世情結(jié)的一種流露。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山體施以細密而短促的牛毛皴,凸處和邊緣處筆少而墨淡,凹處及深暗處則筆多而墨濃,借以表現(xiàn)出山巒的層次和體積感。松樹以淡墨勾形,偶爾施以重墨,樹身以干筆圈皴,松針先以淡墨寫出,復(fù)施以濃重的焦墨,使之層次分明,愈顯清峭挺拔之勢。山間叢樹用焦墨側(cè)鋒點染而成,與山體皴染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更增夏日青山渾厚華滋的質(zhì)感。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石渠寶笈續(xù)編·淳化軒》、《大觀錄》卷十七、《圖畫精意識》卷十二、《墨緣匯觀》卷五、《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二十著錄。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重山峻嶺,瀑布孤懸。下方房舍兩區(qū),右側(cè)屋內(nèi)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盤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調(diào)鶴,庭前草樹叢密,山溪流淌,橫臥溪上的小橋?qū)商幬萆徇B接。左側(cè)屋內(nèi)一婦人正在勞作,庭中小犬靜臥,呈現(xiàn)出一派靜謐清幽的意境。林間小路上,一著官服之人捧敕而來,似征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員。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觀舍隱現(xiàn)于松蔭林木之間。上部山巒疊起,瀑布飛瀉。右上自題:“夏山高隱,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黃鶴山人王蒙為彥明征士畫于吳門之寓舍?!卑粗琳迥隇?365年,王蒙時年57歲。此時正是其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這一時期他畫有大量以隱居為題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彥明征士而作。元代以“彥明”為字者甚多,經(jīng)考察推測,唯至正年間為華亭縣尹的張德昭有較大可能是此圖的受畫人。此圖作于吳門之寓舍,或為二人同游蘇州而有是作。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夏山高隱圖》代表了王蒙畫風(fēng)成熟時期的典型風(fēng)格,既模仿五代董源、巨然的山水畫風(fēng)格,又自出新意。王蒙的山水畫是在吸收前代畫家筆法的基礎(chǔ)上,以自然為師,融匯貫通而成。他于早年就曾對前代名家作品進行臨摹,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一套冊頁,其中有董巨一派風(fēng)格的作品,也有學(xué)習(xí)北宋李成、郭熙風(fēng)格的作品,充分說明了王蒙的繪畫風(fēng)格是綜合了多種藝術(shù)風(fēng)格而形成的具有獨創(chuàng)意義的山水畫新風(fēng)格?!断纳礁唠[圖》采用兼工帶寫的筆法,山巒用解索皴,濃墨點苔,秀潤明凈;樹木鉤染得當(dāng),葉用積墨法與勾葉法相結(jié)合畫葉,刻劃精細,墨氣淳厚;構(gòu)圖繁密,層疊相加,但安排的有條不紊,進退揖讓極有法度,望之郁然深秀。全幅氣勢恢宏,秀潤可愛,畫家通過對墨色的把握,對水份的控制,使畫面層次分明,突出了南方山水所特有的明秀清潤的韻致??b密的構(gòu)圖,高遠與深遠相結(jié)合的畫面布置,營造出一個清謐靜寂、可居可游的氛圍。此圖為中國繪畫藝術(shù)史上的杰出作品。

元 盛懋 《溪山清夏圖》

元 盛懋 《溪山清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盛懋 《溪山清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懋(約活動于14世紀(jì)),字子昭,浙江杭州人。其生平不詳,早年可能跟身為職業(yè)畫家的父親盛洪學(xué)畫,后來師事陳琳,技巧精熟,有明顯的個人風(fēng)格。沿溪兩岸,松林掩映,枝葉條暢,水閣亭榭間,文人雅士悠閑的倚坐休憩,或駐足交談。遠山蒼潤,苔點茂密,山際白云縈回繚繞,烘托出一幅清朗怡人的夏日山景,然用筆稍弱,恐屬盛懋一系畫家之作。

明  沈周《江亭避暑圖》扇頁

明? 沈周 《江亭避暑圖》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 《江亭避暑圖》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


扇頁有自題:“池上一亭好,夕陽松影中。正無避暑地,認是水晶宮。沈周?!扁j“啟南”朱文印。

此圖是幅筆筆緊貼詩意的畫作。圖繪夕陽下,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的小景。扇面構(gòu)圖為左右開合式,設(shè)色以綠色為主,其青翠明潔的色調(diào)與簡約的景致相呼應(yīng)。清爽、平淡的審美意趣與消除煩燥求得清涼的避暑主題相契合,烘托出遠離市俗尋幽獨行高士其清逸雅淡的心境。

明  仇英  《蕉陰結(jié)夏圖》

明? 仇英? 《蕉陰結(jié)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蕉陰結(jié)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蕉陰結(jié)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蕉陰結(jié)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蕉石成蔭,兩名高士席地對坐。一人專注于撥弄阮咸,另一人則停琴傾聽。通幅筆致潑辣,賦彩雅淡,堪稱仇英畫中之格外清勁者。 因畫上鈐有項元汴(1525—1590)收藏印多方,可知是仇英應(yīng)項氏所請而作。最初應(yīng)為四屏,故宮收藏其二,即“蕉陰結(jié)夏”與“桐陰清話”。另一為“右軍書扇”,今藏上海博物館。第四幅據(jù)傳在吳興龐氏家,畫名失載。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以一漁父為開端,越過岸邊的山脈巨石后,進入一個安和的聚落。聚落中各種野花盛開,文士們或讀書,或飲茶對談,或倚榻乘涼等,其余則漁夫捕魚,童仆灑掃、備茶,兒童們下棋,小狗跳躍等,全幅充滿各種生活細節(jié)的描繪。此種對于細節(jié)多樣性的活潑呈現(xiàn)確為仇英風(fēng)格,然筆法稍弱,應(yīng)為后人仿作。

明  陸治  《竹林長夏圖》軸

明? 陸治? 《竹林長夏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 《竹林長夏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竹林長夏。嘉靖庚子五月既望,包山子陸治制?!扁j“包山子”白文印、“有竹居” 白文印。嘉靖庚子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陸治時年45歲。

《竹林長夏圖》是陸治中年作品,圖繪江南夏景。高松竹林之下,一高士正襟臨溪而坐,一童相侍,境界清曠幽靜。作者借松、竹、石等清高脫俗之物,來頌揚文人士大夫孤高堅貞的情懷和倨傲不群的氣度。圖中峰巒崖石皴法多用渴、澀之筆,使山石奇峭,棱角分明,用筆簡中見工,色彩清麗,是陸治青綠設(shè)色畫的代表作之一。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圖》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旭(約1525-1605),浙江嘉興人。字石門,后出家為僧,法名祖玄,又號天池發(fā)僧、景西居士。善畫山水與人物,山水師法沈周,蒼勁古拙,甚有氣勢。野水釣舟,遠山遙岑,輕煙彌漫山間,明月高懸隱約其上,下有水田房舍。林屋外五人憩飲聚談,時聞蛙鳴。此圖蓋寫鄉(xiāng)間清夏夜色。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宋旭 《清吟消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圖文資料來自兩岸故宮官網(wǎng))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