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亦貧亦病與坡宜——吳愙齋石銚墨景圖背后的故事

在一幅《紫砂壺拓片清供圖》立軸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梁壺,還有蘇東坡畫像,畫幅周圍有大段的題跋及古樸畫作。紫砂壺原來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先生(1835-1902),根據(jù)近現(xiàn)代學者王獻唐先生

在一幅《紫砂壺拓片清供圖》立軸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梁壺,還有蘇東坡畫像,畫幅周圍有大段的題跋及古樸畫作。

紫砂壺原來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先生(1835-1902),根據(jù)近現(xiàn)代學者王獻唐先生的題跋可以看出,該紫砂壺上的畫像是依據(jù)宋本東坡畫像的模寫紙本而作,該紙本當時藏于吳湖帆處。王獻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這把紫砂壺后非常喜愛,后請人將此壺拓片,并題了大段題跋送與蒲松齡研究專家路大荒先生。1960年,在王獻唐先生病情加重,昏迷不醒之際,路大荒在這幅拓片上畫出一枝蒼勁的白梅,給他的摯友送去了祝福。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

2020年的春天,注定與往年迥然不同,一場新冠疫情,將人們隔離在家。雖然驟然清閑起來有點不適應,但也終于有大段的時間整理文獻,探尋一些古董字畫背后的故事了。前不久瀏覽字畫時,整理了一幅《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在這幅立軸上,中間用全形拓完美地拓了一把紫砂提梁壺,圍繞著這件紫砂壺拓片,有局部的拓片、大段的題跋及古樸的畫作。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軸,圍繞著這些拓片、題跋和畫作,又有著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這把紫砂壺拓片居于立軸中央,在壺的左上下方分別拓出了紫砂壺前后兩面的圖案及題銘。左上方的圖案是一高雅的人像,線條清晰流利,人像右側(cè)刻有“東坡先生像 宜興蜀山書院石刻宋本”,左方偏下腳處刻有“瑞廷撫東溪刻”。左下方拓出提梁壺的銘文,上面清晰地刻有“石銚”二字,落款為“愙齋為子康孝亷做”,并有“吳”、“大澂”兩枚印章。

在立軸的上方,有大段的題跋,上面寫道:“吳愙齋石銚墨景

東坡試院煎茶詩:我今貧病??囵嚕u爐石銚行相隨。尤水村有石銚圖詩本,此囊見水村圖。遠遜愙齋此壺,壺今歸我,適在病中感賦二十八字。方子才為大荒道兄搨圖漫錄于左:曼翁妙意舊無匹,越世吳匋突過之。老我一銚隨去住,亦貧亦病與坡宜。三十六年十月王獻唐并記。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在提梁壺拓片的右側(cè),仍有王獻唐先生題跋:壺后有宜興蜀山書院宋本東坡畫像,撫刻甚精,愙齋別有模寫紙本,現(xiàn)藏吳湖帆處。越日又記。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王獻唐先生題跋

在提梁壺拓片的左側(cè),一枝古意蒼勁的梅枝向右側(cè)伸展而去,枝頭上綻開了數(shù)點白梅,將畫面裝點得古樸典雅。緊依梅枝左側(cè),題有“庚子重九大荒補梅一枝”。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這真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軸。

紫砂壺上鐫刻著蘇東坡先生的畫像。蘇東坡先生(1037- 1101)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在“試院煎茶”詩中寫道:“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峨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痹撟仙皦厣咸K東坡先生畫像就是依據(jù)宜興蜀山書院宋本東坡畫像鐫刻而成。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紫砂壺上鐫刻的蘇東坡先生的畫像

王獻唐先生(1896-1960)是我國近現(xiàn)代著名學者,1920-1960年代在中國學術(shù)文化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的人物。他是我國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金石學家及考古學家,亦在音律、書畫等領域有著驕人的貢獻。他是我祖父路大荒先生(1895-1972)的密友,他們之間的友誼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直持續(xù)終生,并將這友誼在兩個家族幾代人中持續(xù)發(fā)揚、連綿不斷。

年輕時的王獻唐(1896-1960)

王獻唐日記(局部)

我將這幅立軸圖片發(fā)給了王獻唐先生長孫王福來大哥。當福來哥哥看到這幅七十多年前的作品時,也是激動不已。經(jīng)過福來哥哥識別其祖父的題跋,一個動人的故事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這是一把不同尋常的紫砂壺,它原來的主人是清代官員、著名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先生(1835-1902)。吳大澂,字清卿,晚號愙齋,為清同治七年進士,精于書畫與金石鑒賞,亦喜歡紫砂壺,曾請制壺名家來自己家造壺。這把東坡紫砂壺應該是吳大澂先生請制壺名家為“子康孝亷”精心制做,并且他也是非常中意這把紫砂壺的。根據(jù)王獻唐先生的題跋可以看出,該紫砂壺上的畫像是依據(jù)宋本東坡畫像的模寫紙本而作,該紙本仍藏于吳湖帆處。

王獻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這把紫砂壺后亦非常喜愛,此時先生因患有腦疾,身體較為虛弱,聯(lián)想到紫砂壺上鐫刻的東坡先生試院煎茶詩:“我今貧病??囵嚕u爐石銚行相隨”,亦有同感。浮想聯(lián)翩,感賦二十八字:“曼翁妙意舊無匹,越世吳匋突過之。老我一銚隨去住,亦貧亦病與坡宜。”,將彼時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作為路大荒先生的好朋友,王獻唐先生請人將此壺拓片,并題了大段題跋后送與路大荒先生。

時間流逝而過,轉(zhuǎn)眼間邁入六十年代。在飽受了疾病的折磨后,王獻唐先生在庚子年(1960年)秋季病情加重,昏迷不醒。我想,路大荒先生是心如刀絞的,那種欲挽救好友生命但又無能為力的絕望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路大荒先生是蒲松齡著作研究專家,但他亦善繪畫,尤善畫梅。此時他找出王獻唐先生送與他的這幅“吳愙齋石銚墨景”,欣然提筆。他在這幅拓片上畫出一枝蒼勁的白梅。這枝白梅畫出了王獻唐先生的高潔品格,也寄希望傲雪的梅花能夠抵御凌厲的寒冬,給他的摯友送去誠摯的祈福。在我祖父畫梅之后的十八天,王獻唐先生與世長辭。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兩位先生早已先后走進了歷史,但他們在那個年代里嚴謹細致的治學精神,相互之間至純至真的友誼,還是深深地打動著我們這些晚輩。

(作者路方紅系近現(xiàn)代蒲松齡著作研究學者路大荒先生的孫女,曾任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心血管病專業(yè)研究員,近年來整理其祖父資料及撰寫《路大荒傳》)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