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故宮六百年鑒賞:歷代名跡里的桃花源與文人隱逸

正當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寫就伊始,桃花源就和文人隱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文中避世隱居的仙境成為歷代文人隱士的向往,桃源也隨之成為詩詞書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題材。據(jù)畫史記載,李昭道、荊浩、關(guān)仝

正當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寫就伊始,桃花源就和文人隱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文中避世隱居的仙境成為歷代文人隱士的向往,桃源也隨之成為詩詞書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題材。據(jù)畫史記載,李昭道、荊浩、關(guān)仝、郭熙、李唐、趙伯駒、趙孟頫、錢選、王蒙等歷代名家都曾以《桃花源記》為創(chuàng)作題材。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shù)”推出的“600年故宮鑒賞”系列本期關(guān)注的是兩岸故宮所藏的以“桃花源”為主題的歷代書畫。其中王蒙《桃源春曉圖》以漫山盛開的桃花與徜徉在溪流中的河舟構(gòu)成桃源意象;仇英《桃村草堂圖》以桃林筑亭,桃花燦燦,呈現(xiàn)出一派濃濃春意;八大山人《行草書桃花源記》則表達了不與清廷合作而追求世外桃源生活之意。

《桃花漁隱圖》(局部),明,藍瑛繪,絹本,設(shè)色,故宮博物院藏。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寫就伊始,桃源就和文人隱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文中避世隱居的仙境成為歷代文人隱士的向往,桃源也隨之成為詩詞書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題材。唐代韓愈所作七古《桃源圖》,已經(jīng)提到根據(jù)《桃花源記》繪圖的情況:“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流水盤回山百轉(zhuǎn),生綃數(shù)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qū)文辭。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怳惚移于斯?!庇纱丝芍?,這幅畫是在生綃所繪,是武陵太守某人寄給南宮(禮部)某郎官的,南宮先生在畫上題了詩,韓愈這首詩也許就是賡和之作。至于繪圖的人已不可考其姓名了。明楊慎《丹鉛續(xù)錄》卷六“桃源圖”條曰:“唐人畫桃源圖,極為工妙。舒元輿作記云:‘煙嵐草木,如帶香氣。熟視詳玩,自覺骨戛青玉,身入鏡中?!n退之亦有《桃源圖詩》,蓋題此畫也。予及見元人臨本?!?/p>

據(jù)畫史記載,自唐以降,李昭道、荊浩、關(guān)仝、郭熙、李唐、馬和之、趙伯駒、趙伯骕、劉松年、趙孟頫、錢選、王蒙等歷代名家都曾以《桃花源記》為創(chuàng)作題材,只是大部分作品已經(jīng)遺失。明清以來,桃源仙境成為最重要的繪畫題材之一,“吳門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以及“清初四家”之一的王翚等無不有以桃源、隱逸為主題的畫作傳世。

在兩岸故宮現(xiàn)藏“桃源”題材的書畫中,有以漫山盛開的桃花與徜徉在溪流中的河舟構(gòu)成桃源意象的王蒙《桃源春曉圖》;有以桃林筑亭,桃花燦燦,呈現(xiàn)出一派濃濃春意的仇英《桃村草堂圖》;有筆墨潑辣而不野,設(shè)色妍麗而不俗,樹木景物充滿生機,巧得江南野趣的《桃花漁隱圖》;也有再現(xiàn)陶淵明“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的王翚《桃花漁艇圖》;還有以表達誓不與清廷合作而追求世外桃源生活之意的八大山人《行草書桃花源記》等。

《桃源春曉圖》,元,王蒙繪,紙本設(shè)色,縱157.3厘米,橫58.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白云洞口千峰碧,流水桃花非世間?!薄霸募摇敝煌趺伤鞯摹短以创簳詧D》春光明媚,漁郎撐棹,徐行于江水之上。兩岸桃花齊綻吐英,遠山疊嶂,山頭苔點繁密,為一煥發(fā)回春的景象。此作山石、樹木層疊,構(gòu)圖繁復(fù),無迫塞之感。皴山畫樹,層層點染,筆墨蒼潤,有古雅之趣。王蒙(1308~1385),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 。字叔明,號黃鶴山樵,一號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早年與黃公望、倪瓚等名家交往甚密,曾得到黃公望指點。對繼承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并且?guī)煼ㄔ旎毦呙婷?,是元代末年富有?chuàng)造性的山水畫家。王蒙的繪畫在《石渠寶笈》中著錄的還有《坐聽松風(fēng)圖》、《雙松漁隱圖》、《秋林萬壑圖》、《秋山讀書圖》、《花溪漁隱圖》、《谷口春耕圖》等,都讓人仿佛可以想像陶淵明的世界。王蒙《閑適》詩曰:“綠楊堪系五湖舟,袖拂東風(fēng)上小樓。晴樹遠浮青嶂出,春江曉帶白云流。古今我愛陶元亮,鄉(xiāng)里人稱馬少游。不負平生一杯酒,相逢花下醉時休?!泵靼椎卣f出他對陶淵明的向往之情。

明以來,吳中文士諸如沈周、文徵明、唐寅、陸治、王寵等人在經(jīng)歷或?qū)以嚥恢?、或官場失意后,便“不?fù)于世事,以翰墨自娛”。在此背景下,體現(xiàn)避世隱居、返璞歸真等隱逸思想的《桃花源記》成為他們熱衷表現(xiàn)的詩詞繪畫題材。據(jù)現(xiàn)存書畫及相關(guān)文獻記載,僅“吳門四家”的之一的文徵明,在五十五歲之后的晚年里,不僅圖繪了至少5幅《桃花源》題材的山水長卷及扇面,還書寫了多幅《桃花源記》及陶淵明的其他詩文。據(jù)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記載,在文徵明所作《桃源圖》上,除有文徵明自題“偶然避世住深山,不道移家遂不還。卻怪漁郎太多事,又傳圖畫到人間”外,還有多位友人的題跋,如陸治“萬樹桃花春雨香,武陵何處問漁郎。湖山表里如圖畫,洞口煙霞天一方?!辈逃鸬摹板氘嬏以绰犯?,神仙從此隔溪云。笑他秦帝空求術(shù),誰信塵凡已自分?!蓖跏亍奥啡胩以瓷罡?,溪中流水洞中云。巖居別有堯天在,只許漁郎占席分?!蓖鯇櫟摹疤一ê问赂羧巳?,一半青山一半云。世上成蹊都浪說,仙凡回首路頭分?!睆倪@些詩文提及的“漁郎”、“湖山”、“洞口”、“桃花”等字詞,可看出他們共同的價值取向及相近的文人意趣。

《桃村草堂圖》軸,明,仇英繪,絹本,設(shè)色,縱150厘米,橫53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與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稱為“吳門四家”的仇英亦描繪過多幅桃源圖?,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桃村草堂圖》以山水為背景,景物十分繁復(fù),遠處,高山疊幛,山峰林立,山巔屹立,高峰兩側(cè)山勢相應(yīng)較矮小,形成“山”字形,山巒間白云繚繞,更遠處的山頭隱約可見山澗飛瀑高懸,奔騰直瀉,疊泉涌流,水花四濺,匯集下部溪水中,溪水湍流,潺潺流淌:中部為山石嶙峋,有的豎立,有的橫臥,錯落有致,山石間松柏挺拔,與雜樹并茂,山腰、山坳處桃花綻開,幾乎染紅半山腰,呈現(xiàn)出一派濃濃的春意。在蒼松翠柏叢中,在半山腰的平坡處,座落草堂屋宇數(shù)間,半掩于山坡奇石之間,在桃林中筑孤亭,亭中幾席書籍清晰可見,草堂四周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涼亭潔凈,正是讀書吟詩的好場所,宛如人間仙境。小溪從亭旁緩緩流過,溪流小橋上有一童子捧著書卷而來,一人從林蔭深處向溪邊緩步前來。另有二童子,一在溪邊洗硯,一攜包屋前。裱邊有董其昌、昆虔、徐宗浩題跋。經(jīng)清內(nèi)府收藏,后為徐石雪所得。

《桃村草堂圖》(局部)

據(jù)徐石雪題跋考證,畫中老者即為項元淇。項元淇,寧子瞻,丁詩文草書。這所桃村草堂是項元淇的居處所,仇英在40歲左右被大鑒賞家、收藏家項元汴請至家中,在項家住了十年之久,為項氏繪畫和臨摹了大量作品,此《桃村草堂圖》便是其中之一幅。整幅畫意境如詩入仙,畫法精細工瑾,細致入微。通幅大青綠著色,色彩艷麗深重。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說:“設(shè)色不以深淺為難,難于色彩相合,合則神氣生動。”此圖將滴翠的石綠、秀雅的淡赭、溫潤的墨色自然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具有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效果。

遠山偉立,近處山石巍峨,桃花燦燦。在明末浙派后期代表畫家藍瑛的筆下,《桃花漁隱圖》溪水明凈,篷船上紅袍官員與高士相對而談。全圖布局穩(wěn)重,用筆蒼勁,點染別致,筆墨潑辣而不野,設(shè)色妍麗而不俗,樹木景物充滿生機,巧得江南野趣。藍瑛一生勤奮耕耘,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其實多具自己面目,本幅亦如此。藍瑛的畫具有職業(yè)畫家嫻熟的筆墨技巧和文人畫家的筆墨情趣,二者結(jié)合而產(chǎn)生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代表了明末職業(yè)畫家向文人繪畫靠攏的發(fā)展趨勢。此圖為藍瑛晚年青綠設(shè)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時山水畫中富有新意的一幅上乘之作。

《桃花漁隱圖》軸,明,藍瑛繪,絹本,設(shè)色,縱189.6厘米,橫67.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王翚《桃花漁艇圖》則再現(xiàn)了《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之景。畫家自題臨元代趙孟頫《桃花漁艇圖》,全圖以青綠設(shè)色,布墨施綠,古雅妍麗。用筆精工,構(gòu)景得疏密動靜之妙,畫面明凈雅逸。溪岸夾桃,落英繽紛,一漁舟沿溪行來,山巒層疊,綠樹蒼翠,白云涌起,水際空靈。

《桃花漁艇圖》,清,王翚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清代宮廷畫師王炳的筆下,《仿趙伯駒桃源圖》設(shè)色濃艷,以青綠為主。小洞外停一小舟,洞中一漁人,洞外遠處重巖迭嶂,桃花遍開,近處則屋舍儼然,良田美池,男女往來種作,是描寫桃花源比較逼真的一幅。南宋趙伯駒(1120-1183)《桃源圖》,著錄見《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十八歷代鑒藏八,又見《石渠寶笈》卷六:“宋趙伯駒《桃源圖》一卷,素絹本,著色畫,款署伯駒。幅前有秋碧、吳新宇珍藏印二印。”以此圖與現(xiàn)藏美國圣路易斯藝術(shù)博物館仇英所繪《桃源圖卷》對比,可見其布局很相似,應(yīng)當都是趙伯駒《桃源圖》的摹本。

《仿趙伯駒桃源圖》(局部),清,王炳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仿趙伯駒桃源圖》(局部),清,王炳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為前明宗室,面對家國之悲,民族之恨,卻無力抗爭,只得出家為僧。他習(xí)靜修真,參研書畫,以此撫慰內(nèi)心的亡國之痛。朱耷深愛《桃花源記》,時常書之,以表達其誓不與清廷合作而追求世外桃源生活之意?,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行草書桃花源記》即為朱耷書錄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之作,下鈐“可得神仙”、“八大山人”、“遙屬”等4印。書前配有清無名氏山水畫一段,尾紙有近代陳師曾、齊白石題跋二則。據(jù)署款,此書寫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作者時年71歲。該書學(xué)東晉王獻之,兼融小篆之體,筆法純樸圓潤,筆勢流暢,意盡筆止,有傲岸之情態(tài)和奇妙之格調(diào),為朱氏晚年佳作。

朱耷《行草書桃花源記》卷(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朱耷《行草書桃花源記》卷(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桃花源記》釋文:

晉武陵人漁,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林,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盡水源,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遂不復(fù)出焉,既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舟,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欣然規(guī)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丙子六月既望,納涼在芙山房書,八大山人。

(本文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故宮博物院及臺北故宮博物院)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