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臺北故宮新展“話畫”:倪瓚《容膝齋》與書畫展簽的變遷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展“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今天起對外展出,與往常以文物為主體的展覽不同,該展意在探索臺北故宮博物院數(shù)十年來為書畫作品準備的說明卡片及其跟隨時代的變化。展覽精選出倪瓚(1301-13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展“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今天起對外展出,與往常以文物為主體的展覽不同,該展意在探索臺北故宮博物院數(shù)十年來為書畫作品準備的說明卡片及其跟隨時代的變化。展覽精選出倪瓚(1301-1374)和文征明、沈周、王鑒、王原祁等仿倪瓚風格繪畫七件,來搭配展示不同年份所使用的卡片,直觀呈現(xiàn)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組合的效果和差異。

應(yīng)該如何向觀眾介紹一幅畫,是博物館策展人一直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展品旁邊擺放說明文字,是替繪畫“代言”最常選擇的方式。假如,根本沒有說明卡片,觀眾是否會更專心地欣賞作品?觀眾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樣的說明文字呢?

臺北故宮博物院數(shù)十年來,為書畫作品準備的說明卡片,無論在尺寸、材質(zhì)、顏色、位置、用詞、內(nèi)容、翻譯等方面,都曾經(jīng)隨著不同時期和展覽,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改變。

本次展覽,特別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精選出七件倪瓚(1301-1374)和具有倪瓚風格的繪畫,用這些跨越元、明、清三代,乍看之下相似度很高的作品,來搭配展示不同年份所使用的卡片。包括只標示名稱,到長達數(shù)百字中英文介紹的版本,還有用毛筆書寫的直書款,以及用印刷字型排列的橫書款。觀眾一方面可以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組合的效果和差異,另方面也可重溫過去站在展柜前的觀賞體驗。

元 倪瓚 《容膝齋》

倪瓚(1301-1374),號云林,原本家境富裕,因元代末年的動亂,離家漂泊于太湖一帶。此圖原為倪瓚72歲時送給朋友檗軒的畫作。兩年之后,檗軒想將此圖轉(zhuǎn)贈他們共同的朋友潘仁仲醫(yī)生,于是再請倪瓚于畫上題詩。由于倪瓚的題跋中提到潘仁仲的居所為“容膝齋”,后來反而成為這幅畫的題名了。

《容膝齋》為倪瓚晚年代表作,構(gòu)圖為倪瓚經(jīng)常采用的“一河兩岸”式構(gòu)圖,不強調(diào)設(shè)計奇?zhèn)サ纳绞煨?,或是營造空間幻覺。墨色層次的斟酌、皴擦勾染筆劃的搭配、虛實物象的呼應(yīng)與平衡,才是倪瓚審美意趣貫注之處,創(chuàng)造出靜謐清雅的畫境,成為后世尊崇仿效的典型。

1960年代中期由傅申墨書之說明卡。

1990年代中期,龍紋邊框說明卡的作品題名仍為墨書。此說明卡為江兆申書跡。

卡片上方飾以龍文的品名卡,為1983年左右發(fā)展的新樣式。這種樣式亦有作釋文卡使用的例子。

傳 元 倪瓚 《疏林遠岫圖》

《疏林遠岫圖》水墨畫河岸、疏樹、竹林與房舍,對岸則山巒起伏。用筆多中鋒,山石皴法以披麻為主,略有折帶筆意。幅上有壬子(一三七二)年款,時七十二歲。然本幅題款,實摹自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倪氏真本《容膝齊圖》。用筆亦無倪氏一代大家之健勁,系后代摹品。

明 沈周《 策杖圖》

沈石田,筆性渾樸,與倪云林高逸雅澹之趣略有不同。相傳石田每效倪畫,其師輒以為過。董其昌題沈冊云:沈啟南畫以學元季四大家者為佳絕,就中學倪高士尤擅出藍之能。蓋以澹逸言,沈固不能肖倪,以渾樸言,則沈之所固有。故沈?qū)W倪畫,雅澹中別有一種蒼莽之氣。本幅滿紙荒寒,是仿倪畫之佳者。

1960年以后出現(xiàn)的墨書說明卡。

199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龍紋邊框說明卡內(nèi)容已多采用照相打字印制。

2000年前后使用的說明卡,中英文的字級均放大的版本。

明 文征明 《疏林茆屋》

此幀學云林,構(gòu)景甚簡而筆甚老練,較丁卯(1507)之雨余春樹圖軸截然不同。書亦較癸酉(1513)之題歐陽修帖遠為進步。此老用功之甘勤,自不可及。是年甲戌,文征明四十五歲。

明 董其昌 《仿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 仿倪瓚林堂詩思圖》

這套冊頁引首有董其昌題寫的“小中現(xiàn)大”四字。原本標為董其昌的作品。但根據(jù)近年研究認為,此冊頁的作者應(yīng)為王時敏。

此開冊頁模仿倪瓚晚期的畫作《林堂詩思》圖,原作藏于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中心,為這開冊頁的四倍大。王時敏將作品縮小成冊頁,所以稱為“縮本畫”。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這些縮本畫保存了原作面貌,是非常精致的復制品。

196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的墨書說明卡。視需要有時必須謄抄數(shù)張內(nèi)容相同的說明卡。

清 王鑒 《仿倪瓚山水》

王鑒(1609-1677),太倉人,是清初的正統(tǒng)派畫家。此畫為王鑒1663年模仿朋友所藏的倪瓚《綠水園圖》?!耙缓觾砂丁钡臉?gòu)圖,以及“折帶皴”,都是倪瓚的典型風格。不過,王鑒利用傾斜的樹木,接續(xù)對岸下滑的山勢;前景坡岸向下的長線條,也打破了倪瓚原本前后景平行的穩(wěn)定感,呈現(xiàn)出更明顯的動勢,可以說是對倪瓚風格的重新詮釋。

196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的墨書說明卡。撰文書寫者為傅申。

清 王原祁 仿倪瓚山水

王原祁(1642-1715),號麓臺,清初正統(tǒng)派山水名家“四王”之一。此畫雖仿倪瓚風格,但山石造型更為多元,組合更加復雜,加入了他尊崇的另一位元代大師黃公望(1269-1354)的風格,一洗倪瓚風格空疏蕭瑟之感,顯露出盎然生機。

196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的墨書說明卡。撰文書寫者為江兆申。

跟著時代變化的說明卡

大風閣與蘭千閣

臺北故宮博物院于1970年特辟兩閣樓為“大風閣”及“蘭千閣”,感念張大千、林伯壽二位先生寄贈收藏,逐期展示寄贈精品。民國張大千摹《莫高窟一百五十二窟晚唐畫瓔珞大士像五十八號》與清潘公壽《臨趙孟頫中峰和尚像》曾于1971年4月份展出。這兩張說明卡很可能是當時搭配展出的版本。

推測應(yīng)為1970年使用的墨書說明卡。

這個時期出現(xiàn)印有格線的卡片,不需要再一張一張用紅原子筆打格子。每行首尾均以和緩的弧形收合?;蛟S是想營造寫在竹簡上的情調(diào)。

推測應(yīng)為1970年使用的墨書說明卡。

書法家寫成的說明卡

以毛筆書寫的早期說明卡,結(jié)構(gòu)清晰、筆畫雋挺。當年是誰書寫這些卡片呢?根據(jù)書風與相關(guān)資料,早期書畫處的研究人員江兆申、傅申、佘城、張光賓等前輩,不乏書藝精湛的書畫家。他們在展覽籌備期間除了準備說明內(nèi)容,還必須花時間謄繕書寫。這些卡片紀念著過去的歲月,沉淀成深富時代意義的另類藏品。

江兆申先生墨書卡片,可能書于1981年“吳門畫派九十年展”時。

傅申先生墨書卡片,書于1965年至1968年之間。

佘城先生墨書卡片,書于1968年至1973年間。

龍紋說明卡—從手寫到印制

還有一批約1980——1990年代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看起來雖然相似,但最能展現(xiàn)這個時期文書處理方式的改變,對說明卡制作產(chǎn)生的劇烈影響。龍紋說明卡的書寫區(qū)域,較前期縮小不少,即使仍有少數(shù)毛筆書寫的卡片,但字跡較小。后來除了作品題名以隸書手寫外,其他說明內(nèi)容則改以中文打字機繕打,更晚期又改換成照相打字印刷的版本。

1980年代已開始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式樣,早期仍有墨書的版本。此說明卡即為江兆申先生書跡。

1980年代已開始使用的龍紋邊框說明卡式樣。江兆申先生、吳平先生、許郭璜先生均曾為此種卡片墨書題名。

1995年10月“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橘紅底燙金龍紋說明卡。

追求與觀眾更親近的說明卡

1980年代,為了方便觀眾閱覽與理解,說明卡片取消了龍紋裝飾,改用簡單的方框,以求盡量放大說明卡的字級,用詞也更趨白話。利用分為上下兩層的壓克力框,來安插展件的中英文說明。近年來,數(shù)位輸出非常方便迅速,可以針對不同展覽主題,進行特殊的版面設(shè)計。因此,書畫說明卡將中英文整合,希望在不搶去展件風采的前提下,悅目地提供給觀眾與展件相關(guān)的重要資訊。

2017推出的“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說明卡。

展期持續(xù)至2020年7月5日

(本文圖文資料來自臺北故宮博物館官網(wǎng))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