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看古代敦煌的清明民俗活動:踏青、方風箏、斗雞、蹴鞠等

清明節(jié)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外,還有蕩秋千、放風箏、踏青、斗雞、拔河、蹴鞠、踢餅、擊壤、馬球、斗禽、射箭等一系列民俗體育活動。在敦煌壁畫與文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這些民俗活動的記錄。踏青時候花新,春

清明節(jié)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外,還有蕩秋千、放風箏、踏青、斗雞、拔河、蹴鞠、踢餅、擊壤、馬球、斗禽、射箭等一系列民俗體育活動。在敦煌壁畫與文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這些民俗活動的記錄。

踏青

時候花新,春陽滿路。

踏青也是遠在西北邊陲地區(qū)民間的傳統(tǒng)風俗之一。如敦煌文獻S.2200、S.5636、P.2646等卷的書儀《寒食相迎書》載:“時候花新,春陽滿路。節(jié)名寒食,冷飯三展。為古人之絕煙,除盛夏之溫氣。空赍淥醽,野外散煩。伏惟同饗先靈,狀至垂降處,謹狀?!?/p>

寒食篇 敦煌文獻P.3608

元明清時期,清明的踏青之俗呈現(xiàn)出更為全民性的特點。元曲以濃艷的筆墨構畫出一幅幅在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清明時節(jié),人們結群祭祖掃墓和踏青嬉游的畫面,將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熱烈奔放的娛樂氣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彰顯了古人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和惜春的心態(tài)。

放風箏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方堪聽,又被風吹別調(diào)中。

風箏,古時稱“紙鳶”“鷂紙”“鷹紙鶴”。風箏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料,制成空中飛行的“木鳶”。

風箏 《降魔變文》 敦煌文獻S.5511

從古代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風箏與風琴及天樂密切相關。如敦煌遺書S.5511《降魔變文》載:“琴箏懸在四隅頭?!倍鼗捅诋嬛械摹疤鞓贰眻D像,自翔空中,不鼓自鳴,就是受風箏的影響。

放風箏的娛樂性極強,放飛時迎天順氣,拉線凝神,明目強體。人們在野外、廣場,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拉線奔走,有張有弛,因此放風箏具有提神練形、相得益彰之效。尤其是在很多傳統(tǒng)游戲失傳的今天,風箏從歷史中和著春風一路“飛”來,大放異彩,在今天已然成為一項“陽光運動”而受到不少人的青睞,成為人們健身娛樂、休閑交友的方式。

斗禽

花坊共斗汝南雞,春游遍在東郊道。

斗雞是一種通過訓練動物來進行競技的活動,它也是一項世界性的游戲娛樂項目。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流行。

斗雞圖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畫 南壁 西魏

敦煌文獻P.3608《寒食篇》載:“花坊共斗汝南雞,春游遍(偏)在東郊道?!盨.6171《宮詞叢鈔》載:“移卻御樓東畔屋,少陽宮里斗雞場?!背墨I記載之外,在考古挖掘的漢墓中,發(fā)現(xiàn)有斗雞畫面的畫像石。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南壁繪有一幅形象生動的斗雞圖。

斗雞有著漫長的歷史進程,從先秦經(jīng)漢唐到宋元明清,歷時二千五百余年,演變成一種全民性的習俗。人們不僅創(chuàng)造了獨到的馴養(yǎng)技術,健全了斗雞規(guī)則,發(fā)明了一些特殊的斗雞“戰(zhàn)術”“戰(zhàn)法”,修建了專門的“斗雞場”,而且依據(jù)斗雞時要分“曹”、分“朋”以決勝負的要求,出現(xiàn)了斗雞的行會組織和師承派系,以及大量詩文作品。

蹴鞠

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絲綢之路上的蹴鞠自秦漢時期就得以風行,并成為漢代重要的軍事訓練和提高將士身體素質(zhì)及愉悅身心的重要手段。漢將霍去病駐守河西時,曾親自率領將士們練習蹴鞠。

蹴鞠 敦煌文獻P.2619 現(xiàn)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三尺龍泉劍 敦煌文獻P.3821-1

敦煌民間也流行蹴鞠,如敦煌遺書P.2619、3637《召蹴鞠書》:“陰沉氣涼,可以蹴鞠釋悶,時哉!時哉!垂情幸降趾?!薄洞饡罚骸坝旰笪?,纖塵不起,欲為打戲,能無從乎!苑勒咨迎,枉駕為幸?!边@些詩詞使人們能真切地了解到蹴鞠在當時的盛行。此外,蹴鞠對宗教也曾產(chǎn)生了相當?shù)挠绊?,敦煌遺書《涅槃經(jīng)》《瑜伽師地論》等佛教經(jīng)卷中也提到“鞠”的游戲。

絲綢之路上的寒食蹴鞠活動歷經(jīng)幾千,年的發(fā)展,其形式、方法、規(guī)則等都有所變化。如在兩漢時期的蹴鞠主要是用于軍事習武的手段。隋唐時期的蹴鞠技藝有了較大提高,并出現(xiàn)了充氣的皮質(zhì)球。從春秋戰(zhàn)國到漢代還遺存了不少蹴鞠文物,如畫像石刻、銅鏡、帛書、絹畫、雕刻、陶瓷、壁畫等。

馬球

試交騎馬捻毬杖,忽然擊拂便過人。

馬球自漢唐一直傳衍到明末清初,其名稱也種種不一。又稱:蹴鞠、擊鞠、球戲、打球等,但大致離不開競技的屬性。

打馬球(書儀) 敦煌文獻S.5636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

馬球 敦煌文獻P.2544 現(xiàn)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從漢唐經(jīng)宋元而至明清的中國城市,物質(zhì)文化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在漢唐宮廷或都市內(nèi)街坊的馬球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文化生活。尤其在唐代,馬球已成為宮廷皇帝與權貴們?nèi)粘I畹闹匾獌?nèi)容,也是軍隊訓練士兵的主要手段之一。馬球有運動的特征,更有審美的功用。馬球開始一步步向質(zhì)變邁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

敦煌文獻中也有大量有關唐代寒食、清明節(jié)打馬球的記載。S.2049V和P.2544《杖前飛·馬球》則對馬球活動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述,此詩中所記錄的馬球活動時在仲春,前云寒食在仲春之末,可知此次活動應在寒食、清明前后,并且詩人敘述了敦煌馬球比賽的地點為“林間球場”、賽馬“紫騮馬”、比賽雙方“青一隊,紅一隊”、比賽服飾“脫緋紫,著錦衣,銀鐙金鞍”,以及比賽時“球似星,杖如月”的激烈精彩場面和“人衣濕,馬汗流”的高強度運動量。

步打球

舞衣四色,窄羅繡襦,銀帶簇花,折之中,順風腳,執(zhí)球杖。

步打球,又稱“步打”或“步擊”,是一種徒步擊鞠的體育活動。它是由馬球遷移而來,似乎在唐初就開始流行于宮廷和民間。據(jù)《新唐書·百官志三》載,按唐代習俗,每年寒食節(jié),由少府監(jiān)在宮中組織獻球的娛樂活動,包括各種球戲,如蹴鞠、擊鞠、驢鞠、步鞠等。

步打球圖 榆林窟第15窟壁畫 南壁 唐

步打球是由馬球演變而來的,其打法和規(guī)則都類似馬球。比賽分兩隊進行,比賽者手持球杖,在場上奔跑、追逐和拼搶,以將球擊入門者為勝。步打球在唐代得到了廣泛的流行,始終沿著自己的發(fā)展軌跡前行,最終為現(xiàn)代曲棍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本文轉(zhuǎn)載自敦煌書坊公眾號,原文摘編自《絲綢之路歲時節(jié)日民俗體育圖錄》)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