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18位推薦人,18本書,給還宅在家的人的閱讀推薦

【編者按】張武宜是武漢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看吶文化藝術總監(jiān),雖然平時也會宅家看書、寫文章、做學問,但是在疫情期間(他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入院治療了一段時間),他更加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于是,他邀請了

【編者按】

張武宜是武漢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看吶文化藝術總監(jiān),雖然平時也會宅家看書、寫文章、做學問,但是在疫情期間(他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入院治療了一段時間),他更加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于是,他邀請了18位好友,每人推薦一本書給還宅在家中的人們,希望他們通過閱讀帶給自己更多的內心安寧與力量。令張武宜感動的是,好友們都非常支持他的這一想法,立刻回復了他,有些好友還寫了兩千多字的推薦語,情真意切。

這18位推薦人,來自各行各業(yè),推薦的18本書,我們大致按照書目類別,城市、科學、傳記、政治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等七個部分,排列如下。

《城市的勝利:城市如何讓我們變得更加富有、智慧、綠色、健康和幸?!?/strong>

【美】愛德華·格萊澤/著 劉潤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推薦人:茹國烈,資深藝術行政管理人,曾任香港西九文化區(qū)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jiān)、香港藝術發(fā)展局行政總裁、香港藝術中心總干事。

推薦語:說Edward Glaeser是城市主義(Urbanism)的傳教士絕不過分。幾千年來的人類歷史中,城市和鄉(xiāng)村兩種生活一直分庭抗禮、各有千秋,是人類生活的兩個選擇,但這個平衡已在二十世紀被打破,在二十一世紀剛來臨時,全球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2030年,更會達到七成。這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在這本洋溢著熱情,但又有理有據的暢銷書里告訴我們,人類涌入城市生活,不單單是因為城市里有工作和致富的機會,城市給予我們的,還有智慧、綠色、健康和快樂。當然,讀書的目的在于啟發(fā)思考,而非照單全收。在城市被疫癥沖擊的今天,讀這書就更有意思了。

《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

【美】麥高登/著 楊旸/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薄荷實驗2015年11月版

推薦人:張文昭,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博士候選人

推薦語:也許屏幕前正在進行人文研究的你正苦于專業(yè)應用的狹隘與無力。我們的研究所長雖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與模糊的邊界,卻常在社會重大議題中顯得蒼白虛無,欠缺濟世救人的真切力度。誠然如此:我也與你一樣。我所推薦的這本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人文“無用”的焦慮。作為城市人類學的范本,麥高登教授探訪了令港人望而卻步的危險邊緣——重慶大廈,從外來商販、性工作者、非法難民、游客等鮮活個體的角度切入現代城市的繁雜文化動脈?!爸貞c大廈位于香港,但不屬于香港。它仿佛是一座來自發(fā)展中地區(qū)的外星孤島,降落在香港的中心地帶,這才是令大家畏懼的地方,而并非什么犯罪問題所導致?!痹谒磥?,主動參與或被動卷入這場“低端全球化”風暴的每個小人物雖是香港主流社會的他者,但同樣是城市的主人。這是本別致好讀的都市民族志,也是本頗具理論洞見的學術專著。更令我感動的,是一位美國中產高知懷揣怎樣的好奇心與平常心踏入這片神秘、危險的城市飛地,通過與第三世界異鄉(xiāng)人的對話、碰撞重新審視自身,重新想象與認識熟悉的都市。在重新與世界創(chuàng)建勾連的途中,我們再次加深了我者與他者的理解,并間接參與、影響了整個社群的文化生態(tài)。也許通向“世界”的路從不單一,只要我們踏出腳步。

《唐人街:鍍金的避難所、民族城邦和全球文化流散地》

王保華、陳志明/編 張倍瑜/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推薦人:馬秋晨,民族學專業(yè)碩士,致力于影視人類學方向的學習與研究,現工作于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

推薦語:無論大眾還是學者,對“唐人街”這一現象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在各種電影和通俗小說中,唐人街經常被塑造成具有東方異域色彩的神秘街區(qū),它的形象復雜多變,有時是黑幫橫行的貧民窟,有時是精英華人居住的模范社區(qū),有時又是體驗中華美食和文化的旅游勝地……在《唐人街》中,學者們通過大量實證材料,深入探究唐人街的結構和本質,考察了世界各地唐人街在功能和性質上的歷史變遷,尤其是,當地社會在塑造唐人街的過程中,究竟發(fā)揮了什么作用。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人口跨國流動的增多,唐人街與當地社會的互動模式,也產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近兩個月以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從早期身處國外的華人華僑通過各種方法,紛紛向國內援助防疫物資,為防疫提供很大的幫助,到近一周以來疫情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地區(qū)逐漸蔓延,某些國家的華人華僑又紛紛回國,讓中國的防疫面臨國外輸入性病例的風險,通過這本書可以對中國人在外國的居住史和生活史有一定了解和認知。

《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

【美】大衛(wèi)·奎曼/著 劉穎/譯,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推薦人:鄭劍,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候選人、原廣州新東方學校副校長

推薦語:最后一部分關于“艾滋病的傳播”剛讀完,有兩點感慨,一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還是挺幸運的,雖然有這么多“作死”的人圍繞在周遭,但是會不會一直這么幸運下去,不可知;二是對于公共衛(wèi)生方面的基礎知識之社會普及、深度廣度治理與綜合管控水平、政府+民間機構的科學有序的合作與協同等等,我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若不承認,未來則只會更慘烈。這次的武漢疫情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是否該多多想想,人均1萬美金后的社會發(fā)展指數如何全方位提升?那棟棟高樓、霓虹閃爍的城市,這次為何突然就失去了絢麗?!

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How Jim Simons Launched the Quant Revolution

【美】格里高利·祖克曼/著,Portfolio2019年11月版

推薦人:高大礎,劍橋大學神經計算科學博士候選人

推薦語:Gregory Zuckerman的這本書講述Jim Simons(詹姆斯·西蒙斯)傳奇的一生。Simons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出色的數學家(他博士班指導教授是幾何宗師陳省身),三十歲就成為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數學系系主任。四十歲那年,Simons在朋友同事的反對下,投入金融業(yè)。他深信他可以用數學方法,預測金融市場的走勢。幾番波折后他成功了。過去四十年,Simons帶領一批頂尖的科學家,創(chuàng)立歷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公司。

《成為:米歇爾·奧巴馬自傳》

【美】米歇爾·奧巴馬/著 胡曉凱、閆潔/譯,天地出版社·企鵝圖書2019年1月版

推薦人:阮嘉嘉,執(zhí)業(yè)律師(倫敦)

推薦語:“成為”不光是為了女性而寫的,而是為所有有夢想的年輕人而寫的。從她的童年到成年,Michelle把她每克服的一個逆境、一個難關都直白地寫下來,非常值得一讀。

《丁玲傳》

李向東、王增如/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推薦人:張泠,紐約州立大學Purchase分校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學電影學博士,以“黃小邪”筆名撰寫多篇影評文章,著有《留影海德園》一書。

推薦語:丁玲一生都在努力做“新人”,從行動到寫作。北大荒與山西二十載從未磨蝕她的信念,在最基層勞動、與勞動者打成一片,都融入她的生命與文字。無論宗派斗爭多么嚴酷,她寫下四個字:依然故我。她寫信給聶華苓說:我沒有變,只是他們左時,說我右,他們右時,又說我左。她的成就與煎熬,都與我們二十世紀的風云糾結在一起。堅韌生命歷程在革命史中的沉浮,以兩位作者平實之筆剖析,有溫情,不偏袒,呈現歷史與人的復雜性,是赤子之心的厚道筆法,又如此嚴謹敏銳。兩位作者之溫厚誠摯,令我閱讀時似在聽他們娓娓道來。

《誰愿永生:弗雷迪·莫庫里傳》

【英】彼得·弗里斯通、大衛(wèi)·埃文斯/著 陳震/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版

推薦人:張武宜,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看吶文化藝術總監(jiān),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博士

推薦語:這個禁足的日子里,其實并沒有特別的憋悶,可能作為一名教員、研究者和藝術制作人,手邊的活兒太多。即使沒有疫情,這個春節(jié)絕大多數時間,我也會在家度過:要完成一本書稿,還希望2020策劃幾個藝文活動,前期策劃案要盡快完成。家里的書還算蠻多,買書的速度比讀書快。要推薦一本書,我第一時間,還是想到了這本《誰愿永生》,曾經精讀過,做了細致的讀書筆記。而這本書,我在不同學校講授《藝術家管理》、《文化經紀人概論》等課程或相關議題討論時,常常作為推薦閱讀材料。豆瓣上關于這本書的介紹是:本書是關于“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里(Freddie Mercury)最私密、真實的一部傳記,由他生命中最親密的朋友、擔任過他十二年私人助理的彼得·弗里斯通撰寫,英文版原書副標題為“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寫的私密回憶錄”,它在西方被公認為是了解弗雷迪的最佳讀本,一枚通往費雷迪·莫庫里的最佳介質。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在書頁的最后,手寫了這樣一些話:

能夠感受到,作者是帶著一絲溫暖在寫作;

Peter終歸是一個助理,一個不恰當的中文詞“下人”,愿意為Freddie服務。但再親密,依然是一種“仰視”的姿態(tài),他是否真正走“近”“進”過?

Peter對于離Freddie而去的人描寫不多,但對于Freddie的朋友、同事,卻是不吝贊美之詞;

Peter對于皇后樂隊著墨不多,這是一個人的傳記,也映照著作者Peter人生,由此也可看出,Peter的善良和忠誠。

前年上映的電影《Bohemian Rhapsody》(中文名《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國內地于2019年3月上映),即是記錄Freddie Mercury的音樂人生。扮演Freddie的Rami Malek更是憑借此角斬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個人對這部電影印象不深,導演手法保守,也許因為顧及粉絲的情緒,遠遠不及Peter筆下的Freddie,那么的豐滿、香艷、生動。

我的讀書筆記最后寫道:是的,Freddie是一個GAY,他不停地找男人上床,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英年早逝??僧斠磺卸颊f了出來,It is NOT a big deal。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美】邁克爾·桑德爾/著 朱慧玲/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推薦人:張西子,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推薦語:面對兩難的境地我們該如何選擇?什么是真正的公正?枯燥難懂的哲學在桑德爾教授的講述下變得深入淺出、趣味無窮。他用一個個假想的案例和現實的問題引領我們去思考,去審視那些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固定的思維模式,尋求自己對于公平與正義的理解。讓我印象頗深的是經典的電車難題,假如你是一輛失控電車的駕駛員,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鐵路工人正在修路,車子無法停下來,但是你注意到,右邊還有一條軌道,這條軌道上只有一個鐵路工人,你可以選擇拉桿轉到右邊的這條軌道上,犧牲一個工人的生命來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那么你會怎么做呢?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選擇拉桿,這樣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但是,對于右邊軌道上的那個工人來說,這是公平的嗎?

桑德爾在書中說很多道德困境都源自于相互沖突的道德原則。在電車失控這個例子中,大多數人的原則是盡可能多的挽救生命,但是另一種道德原則同樣存在:即使有很好的理由,我們也不應該殺害一個無辜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究竟該怎么做?類似的困境還有很多,比如說是不是該對一個恐怖分子進行刑訊逼供讓他說出炸彈的位置。書中沒有給你這些問題的答案,甚至會讓你對此越來越困惑。但正如劉瑜所說:“《公正》這本書教給讀者的與其說是真理,不如說是困惑;與其說是信念,不如說是遲疑。但困惑和遲疑并不一定是壞事?!痹谖铱磥恚拇_,你的困惑、你的遲疑都是你在跳脫那些理所當然的東西之后所得到的思考。很多困境都是無解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感謝桑德爾教授給了讀者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

(P.S.網上有桑德爾教授的“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的哈佛公開課,課程視頻和書中內容基本一致,但非常鼓勵大家去聽聽教授和學生們的課堂討論。)

《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zhàn)爭》

【韓】白善燁/著 金勇/譯,重慶出版社2013年2月版

推薦人:張帆,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校長、迷笛音樂節(jié)創(chuàng)辦人

推薦語:最近看完一本很“血性”的書,《最寒冷的冬天Ⅱ》,作者是親歷朝鮮戰(zhàn)爭全過程的韓國上將白善燁。戰(zhàn)爭期間他是韓軍第一師的師長。故事跌宕起伏,北進、后撤、重返三八線、停戰(zhàn)談判……每每看完一個章節(jié)(尤其是前五章)都要掩書長嘆:民族的脊梁就是這血性男兒啊!

《拉格泰姆時代》

【美】E.L.多克托羅/著 常濤、劉奚/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推薦人:唐小兵,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冼為堅中國人文學教授,曾任教于美國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南加州大學,著作包括《流動的圖像:當代中國視覺文化再解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該書英文版Visu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2015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推薦語:如果我們只能讀一部關于二十世紀美國的小說,選項自然不少,講的故事也會很不一樣,但我會推薦多克托羅(E.L.Doctorow)這部氣勢恢宏、情節(jié)跌宕起伏、充滿愛恨情仇的史詩式長篇?!袄裉┠贰敝傅氖鞘攀兰o末出現的早期爵士音樂,但在多克托羅那里,這個詞指代了一個令人目眩的時代,即二十世紀初,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高速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之后,美國社會的日新月異和千奇百怪(其實標題譯成《爵士樂時代》可能更醒目)。故事發(fā)生在正以世界都會的姿勢出現,但仍然還需要適應這個身份的紐約,虛構的小說角色與歷史人物在這里一起登場,嶄新的福特汽車和舊歐洲的情感方式相映成趣,從暴發(fā)戶的夸張消費到自我崇高的現代政治思潮,從置人于死地的種族歧視到令人唏噓不已的家庭解體,小說家領著我們穿過紐約的大街小巷,走進普通百姓和名媛富豪的生活場景,用鮮活的筆觸和細膩而又奔放的想像,把一個逝去的時代像電影畫面那樣一幀幀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相較于1920年代一出現就被視作經典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覺得多克托羅完成于1970年代的這部小說更好讀,場面更宏大,時代氣息也更濃。一個讓人特別震撼的場景,是弗洛伊德作為典型的歐洲人來到紐約,乘船離開之際,看著退遠的城市和眼前滔滔的海水,失聲浩嘆:“亞美利加是個巨大的錯誤!”《拉格泰姆時代》曾被《時代周刊》選為100部不朽的英文小說之一,還有評論家認為其體現了后現代主義的敘事方式。

注:唐小兵老師發(fā)來他的推薦語后說:“我沒看過中譯本,英文的實在太漂亮太好讀了。英文很流暢,但不是那種簡單的句子,確實像爵士樂那樣起伏連綿”!

《飄》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 傅東華/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推薦人:萬菁,廣州正想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推薦語:每個人的人生信條不同,我的人生信條源自年少時讀的一本書《飄》,英文名字很美,Gone with the Wind,根據此書改編電影是非常經典的《亂世佳人》。這本書里面的男女關系法則,還有社會適者生存法則,我覺得自己是從這本書里得到很多營養(yǎng)才生存下來的,我的人生圣經就是這本書了。

這本世界名著,講的是一個很通俗的愛情故事,一個勵志女性郝思嘉的奮斗史。郝思嘉遇到的生存問題,都是用一次二次三次的婚姻來解決的,但是在南北戰(zhàn)爭年代,她在戰(zhàn)亂后的兩次婚姻里并沒有像其他女子一樣在家做女紅,而是獨當一面地經商,并做得比大多數男性更成功。這種女性獨立自主的覺醒在剛從蓄奴制度走出來的美國南方已經是很先鋒了。這本書中我得到的三條經驗到今天還是很受益,也許是因為不分人種和時代,人性是最難改變的吧!

1.愛情關系中,愛而不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恃靚行兇,恃寵而驕。

2.男女關系中,在某種層面上一旦覺醒,女性是更為強壯的生物。

3.大部分女性在外界條件改變的情況下,模仿和學習能力更強,這源于一生不斷的學習改善成長。而大部分男性仿佛在壯年階段的快速積累之后,就停止了自我成長。

這部名著,有幾個翻譯版本,也許是先入為主,我先看的是傅東華的版本(特別推薦此譯本)。書中人名都很中國化,中國名中國姓,比如男一號白瑞德,男二號叫衛(wèi)希禮;還用上了一些土語,比如黑奴說“俺”,白人說“我”,譯本言語輕松活潑,絲毫沒有譯制片的腔調。后來再看另外的翻譯版,從人名到具體字句的翻譯,感覺沉悶嚴肅看不進去。我想這也許是珠玉在前吧!

這本書的結尾,對執(zhí)念多年的男神衛(wèi)希禮幻想破滅后,回到家又被深愛自己的白瑞德拋棄,郝思嘉對自己說:我現在不要想它,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I'll think of it all tomorrow,I can stand it then.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這句話呈現了郝思嘉性格中最大的優(yōu)點,不論多大的挫折,總是充滿勇氣去戰(zhàn)斗。這句名言于我是一個解藥,生活工作中大多數的困擾都可以過濾掉,想把這句送給家鄉(xiāng)湖北武漢禁足在家抗疫的家人朋友們共勉,平凡而充滿樂觀和勇氣的你們,是最了不起的人。

彩蛋:后面再長大一點才看到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鼎鼎有名的《亂世佳人》,看電影時不免覺得衛(wèi)希禮的外表和風度均不符合白馬王子的想象,令人失望,但郝思嘉和白瑞德的扮演者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完全符合我對原著的想象。音樂很美,場面宏大,電影去掉了郝思嘉第一段婚姻的遺腹子有點遺憾,其它也算是很忠于原著了。

《宋門:長河三部曲之三》

王少華/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3月版

推薦人:葛陽,資深媒體人,現為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黨委書記、臺長

推薦語:這本書要推薦給能聽懂河南話的學生朋友。我不認識王老師,朋友推薦說,這個作家有個性,作品絕對厲害,我就先買了王老師的《寺門》,看過之后,學會了更多的開封話,得到了很多自己怎么也編不出來的好故事。接下來我開始讀《宋門》,這部小說描述一幫外鄉(xiāng)人在開封的苦辣酸甜、愛恨情仇。故事開篇是1971年,一直寫到改革開放,直到今天我們更加熟悉的當下生活。河南有很多作家,很多是寫鄉(xiāng)村的,寫城市的不多,特別是開封這樣一座歷史古城的還不多。王少華很會講故事,文字簡練,沒有辭藻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大量口語化的人物對話,讓讀者直入畫面,鏡頭感很強,極具感染力。作家標準的開封方言寫作,聽不懂開封話的人,要想讀是需要勇氣的。

《桃花燦爛》

方方/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推薦人:黃孔葵,自由職業(yè)者,旅居英國。

推薦語:讀完《桃花燦爛》的感覺就是:哀婉壓抑,暢快淋漓。故事的主人公粞和陸星深情真誠的愛和依戀著對方,由于自尊卻總是謹慎地守著這種感覺,一再的錯過,直至一切不可追回。他們都曾有過各自的婚姻,卻都不約而同地在與伴侶歡愛時呼喚彼此的名字。小說的結尾,從新婚旅行中跑回來的陸星在粞臨死之前的那個晚上終于敞開心懷,靈肉交融,為他倆這么多年的情債做了一個了結。臨別時,粞說:“星子謝謝你。你沒有使我空手而歸?!毙亲右虼藨焉狭唆训墓侨?,由粞的母親取了名字——旸(粞的母親本來要留給粞的名字)。

《所有我親愛的人》

【美】安妮·塞克斯頓/著 張逸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2018年8月版

推薦人:張逸旻,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教師,文學博士,從事批評、翻譯、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方向為美國現當代詩歌,作品見于《外國文學評論》、《讀書》、《書城》、《上海文化》等。

推薦語:她會歡迎這種幻象式的造訪。在春天或初夏,波士頓城郊的清亮小路上,引擎聲把你送到她的門牌號下。她總是這樣那樣地生著病。認為死亡親密無間。她日日刪改詩稿,糾正韻律,害怕外出。也無法外出。有一次她穿越大西洋來到歐洲游歷,帶去的書有半打被盜去,她失魂落魄,逃之夭夭。她于是決心守在她的美利堅,家是她的劇場,要不就去往,更為閉鎖的心理醫(yī)生的診療室。但我毫不懷疑,她看到你時,會怎樣的熱情洋溢。她像一面高大古雅的穿衣鏡,會借著你敲開的門外、穿透而來的淺金色的陽光,把自己丁零當啷地投落在你身上:胸前的骨質串珠項鏈、手腕上的幾縷色彩鮮明的線條、凸起在手指間的雄辯的寶石。她的發(fā)色已有些駁雜,但卷紋起伏有致。她常年服用鎮(zhèn)靜劑,因而皮膚不那么靈動,但眼睛和笑嘴充滿悍然的生命力。無論你叫什么名字,她像每個美國人一樣,耐心辨聽。她對你抱了三抱,使你對壁爐架上的一列照片擺框、門內躍躍欲試的斑點狗的叫聲,等等,有了浮光掠影的印象。然后,她首先把寫作的“暗房”介紹給你,書桌上,打字機下壓著一首詩,那頁紙哀嘆著、把它的時間對你拱手相讓。墻上貼著蘭波的詩行“安妮,安妮,騎你的驢逃吧”——安妮是她的名字。

安妮?——安妮·塞克斯頓。她立志像卡夫卡說的那樣,寫出來的詩要像冰鎬,劈開人們心中冰封的大海。20世紀后半葉的美國詩壇,她和搖滾樂明星一道,試驗聲音的能量。當她走上詩歌表演的舞臺,她的美貌和身體魅力提供了慷慨的允諾。她成了彼時最吸金的詩人。同時,普利策文學獎、國家圖書獎,數個高校的榮譽博士學位,等等,對她投懷送抱。當然,你今天打算和她談談疾病和獨處的問題。無論如何,這是她詩歌的前提之一。

于是,你讀到了這本詩集。(翻譯時,我得到了多少難以言喻的體己話。)你赤身裸體,在荊棘刺叢中邁步,詞語像驚雷一樣劈過來,使你獲得特別的快感。它教你勘探自我的泉井,在原生家庭的泥沼中尋覓恰切的字眼;它描出女性的生理和情愛圖譜,為其后的詩人(你?)攻下從前屬于禁區(qū)的領地。她說起性、死亡、信仰、藥癮、抑郁癥,拌著數不勝數的新英格蘭冬天的故事。這些,她有時候是躲在波德萊爾昏朦的碎片后、有時候是拿捏著惠特曼布道者的氣量寫就的……

她立于一個又一個浪尖,被越送越高,終成一粒彩珠,含進了蚌殼。你何時同她作別、如何作別,我不得而知。但我想象你有所動容,孑孑而立,宛若一個“無法命名的夜晚”。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嚴明/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14年7月版

推薦人:魚子,攝影師,迷笛音樂節(jié)、草莓音樂節(jié)等國內大型音樂節(jié)主舞臺官方攝影師,東方IC圖庫、美國corbis圖庫、法國sipa圖片社簽約攝影師,《文藝生活周刊》攝影主編。

推薦語:國內著名攝影師嚴明的一本攝影散文集,這本書也是最近兩三年來,我特別喜歡在各種分享會上推薦給朋友們的一本書。這完全不是一本販賣“漂亮”照片的攝影集,你在書里看不到鮮艷的花,看不到西藏雪山,看不到非洲土著,也看不到搔首弄姿的美女。嚴明老師用自己真誠的文字和詩意的圖像,直接和內心對話,書寫出自己對影像、對人生的種種迷茫以及思考,娓娓道來,潸然淚下。

《神秘列車:搖滾樂中的美國形象》

【美】格雷爾·馬庫斯/著 姚向輝/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推薦人:劍燒,復旦大學化學博士,搖滾樂評論者、唱片收藏者、微信公眾號“滾石樂隊”(鏈接:致你我)主理人,書寫搖滾樂文字若干。

推薦語:《滾石》雜志對《神秘列車》的評價是“或許是有史以來關于搖滾樂的最佳著作”,而作者格雷爾·馬庫斯(Greil Marcus)在本書的序言也表明了自己寫作的野心:要把搖滾樂當做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寫,而不僅僅只是一種青年人的文化。寫作本書的時候,馬庫斯面對的是一個急躁的美國、一個分裂的美國,他用寫作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出口,以他的激情、洞察力和睿智,輔以極佳的文學功底和政治學修為,寫成本書。從這些文字中,可以一窺大洋彼岸這片土地的神秘和這個國度的遼闊文化。作為一個文字書寫者,我非常清楚,有些書一放到書架上便死掉了,甚至在寫作過程中就已經失去了生命,但《神秘列車》是那種永遠年輕的書,因為所書寫的文字和音樂同樣精彩,屢讀屢新,總是能給我不斷的寫作靈感。所以,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各位!

《行走的劉索拉:兼與田青對話及其他》

劉索拉/著,昆侖出版社2001年1月版

推薦人:徐霞,女高音歌唱家、音樂評論家,曾任深圳音樂廳藝術總監(jiān)、深圳大劇院藝術總監(jiān),深圳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召集人(深圳)

推薦語:劉索拉是中國文化圈如雷貫耳的傳奇名字,作為一個音樂學院畢業(yè)生,我比其他文藝青年更早耳聞劉索拉,與之并列的還有譚盾、郭文景等。重讀《行走的劉索拉》,這是一部關于音樂藝術和人生的對話隨筆集,是劉索拉在世界音樂舞臺上行走十幾年的成長經歷。讀書的過程中常常被劉索拉身上那種洞悉藝術真諦后所顯示的虛懷若谷和睿智所感染。

索拉對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和中國民族戲曲皆有著深厚的研究,在美國和英國學習各種不同聲樂家的演唱方法與特點(包括瓦格納女高音)。她的作品絕大多數由她本人主唱,許多橋段在技術上難度頗高,大段的花腔和八度大跳準確無誤。當然她并不是傳統審美意義上的歌唱家,但她自己的作品也鮮有他人能勝任,只好非她莫屬了,樂逢知己如春宵一刻,三小時的時間瞬間流過。從中央音樂學院出發(fā),跋涉前行,直抵世界音樂高處,再回歸中國音樂本初——這個意義上,劉索拉和譚盾殊途同歸:譚盾將中國民族之魂融匯于西方交響,劉索拉則采集東西方天地之精華,給予中國民族音樂獨特的光芒。劉索拉的文學成就更令國內音樂家難以望其項背:《藍天綠?!?、《女貞湯》、《迷戀咒》等一大批小說和散文集令其位居中國先鋒作家行列,成為國內文學和歐美大學東方文學教材。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