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覽“和服:從京都到時裝表演”聚焦于日本傳統(tǒng)服飾“和服(kimono)”,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同時,這也是全歐洲范圍內的首個大規(guī)模和服專題展,共呈現(xiàn)超過300件展品,除各個時代的和服外還包括油畫、版畫、影片及配飾等。和服在最前被稱作“著物”,高級的被稱作“吳服”,因其來源于中國江南地區(qū)的吳國。
超過100種和服將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舉辦的大型展覽“和服:京都到時裝表演”中展出,從歌手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最受歡迎的櫻桃粉色長袍,到日本武士所穿的金繡禮儀絲綢,都將亮相。同時,展覽還包括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的原創(chuàng)《星球大戰(zhàn)》電影服裝設計。
1977年影片《星球大戰(zhàn)IV:新希望》角色歐比旺·克諾比的戲服,由 John Mollo 設計,該片獲得第50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年輕女子的和服,1905-1920年
這些服飾起源于日本的江戶時代:日本傳統(tǒng)的商店和飯店門口掛著飄動的白暖簾(white noren),墻壁上涂有一種被稱為“綠茶色”的顏料,房間隔板上懸掛著將近400年歷史的和服。
在經(jīng)過了5個展廳之后,展覽以一部時長為1分零8秒的剪輯影響作為結尾,呈現(xiàn)了電影中出現(xiàn)的和服形象,包括《殺死伊芙(Killing Eve)》,《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片段,麥當娜的影像資料和大衛(wèi)·鮑威在舞臺形象。
歌川國貞,《御用錦緞紋樣》,1847-1852年,V&A 博物館藏
歌川國貞,《御用錦緞紋樣》(局部)
展覽以17世紀中葉的京都作為起點,探索江戶時代和服在樣式與圖案設計上的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最終確立了現(xiàn)代和服的基本模式。同樣是在這一時期,和服首次出口到歐洲,而來自歐洲的新面料也對日本國內的和服制作產生了影響,展覽以此揭示早期全球貿易網(wǎng)絡對東西方時尚文化交流的推動作用。
和服因其精湛的工藝而備受推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刺繡的鉚釘。V&A策展人安娜·杰克遜(Anna Jackson)一直努力使和服的故事吸引更多的觀眾,正如去年博物館引進了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時裝展覽那樣。
傳統(tǒng)的博物館展示風格是將服飾當做窗簾那樣,從水平的桿子上垂下來。這是展示復雜藝術的理想選擇,但卻可能會使和服的展示變得毫無生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老的和服出現(xiàn)在了定制的人體模型上,以三維方式呈現(xiàn)了和服豐富時尚的歷史進程。
女子和服,19世紀初,日本女子美術大學美術館藏
日本生產專用于出口的和服,1905-1915年,V&A 博物館藏
從展覽的第一個展廳開始,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圓形窗戶框架,看到19世紀京都茶館中的歌舞伎演員形象,她們穿著高高的木屐,綢緞絲綢和服上繡著精美的圖案,正在觀賞著橋梁。這些人體模型是經(jīng)過精心制作的。
展覽的第一個作品借鑒于從日本收藏中借來的古董和服三聯(lián)畫,由加利亞諾為迪奧設計的時裝秀作品,這款服飾采用和服風格的袖子和面料制成,并帶有迪奧傳統(tǒng)的雕花束腰夾克,而設計師斉藤上太郎(Jotaro Saito)設計的現(xiàn)代和服目前正在東京銀座六號購物中心出售。
策展人杰克遜在展覽的最終裝置中說道,“其形狀保持不變的事實意味著人們傾向于將和服視為不變的傳統(tǒng),而我們希望展示其流暢而時尚的面貌。”
勝川春扇,《站立的妓女》,版畫,1804-1818年
和服在最早以前被稱作“著物”,著物又分為多種,其中吳服是用高級紡織品制成。在南北朝時期,日本引進南朝的桑蠶業(yè),當時江南地區(qū)被日本稱作吳國,所以用蠶絹為面料制成的和服被稱作“吳服”,麻布、棉布制成的和服則稱為“太物”;到了奈良時代,受唐朝服飾的影響,和服色彩到達鼎盛期,服飾打破原先的單一色調,顏色多彩,還添加有其他紋樣,貴族以色彩劃分等級,等級自上而下服飾顏色為深紫、淺紫、緋、紺、綠、黑。室町時代,德川幕府之后,和服基本定型,在之后也沒有較大的變動。
小早川清,《樓梯》,1935年
在展廳中,一件制作于18世紀后期的日本京都和服上“刻”有大型的書法,寫的是詩中的短句,這也使得這種服飾很早就成為了標語T恤的前身。由藝術家喜多川歌麿( Kitagawa Utamaro)繪制的一幅情色作品,勾勒出了在一棵櫻花樹下的戀人,袍子滑落到腰間,裸露出女性的身體。這件作品也講述了和服的誘人歷史。而鮑威和佛萊迪·摩克瑞的和服則突顯了服飾的外觀所促進的性別“流動”。
從和服之鄉(xiāng)京都開始,這次展覽將參觀者帶到歐洲,探索這種服裝是如何走遍世界的。19世紀晚期,“日本主義”藝術在歐洲達到高峰,和服也風靡于歐洲社會。對此,日本工匠特別針對外國顧客的需求,對和服進行改造,同時積極引入西方新式紡織技術和化學染料。
《Anna Elisabeth van Reede 肖像》,1678年
荷蘭德哈爾古堡藏的《Anna Elisabeth van Reede 肖像》創(chuàng)作于1678年,展示了貴婦身披和服風格的彩色真絲禮服,上面繡有菊花和花朵。選擇這套服裝是用來展示她的身份和品味的,因為時尚的和服是通過荷蘭商船進口到歐洲的。從蘇格蘭帶到博物館的豪華和服反映了富有的歐洲人將和服風格轉變?yōu)榫碌乃坌问降男聲r尚。這些和服自1711年在詹姆士·達林普爾爵士(Sir James Dalrymple)的衣柜里居住后,就一直在那了。至20世紀初,歐洲設計師開始大量從和服中尋找靈感,在時裝中融入寬松舒適的日式風格,取代傳統(tǒng)的歐式緊身設計。
La-La-San套裝,約翰·加利亞諾為迪奧設計
森口邦彥設計的和服,2005年
展覽的最后部分是全球性的展示?!澳L亍眰兙奂谂杈按髽溥叄路鹪谟^賞性的花園中散步。國際設計師麥昆(McQueen)和奧羅武(Duro Olowu)將自身作品與日本元素混合在一起。
展覽“和服:從京都到時裝表演”于2月29日至6月21日。
(本文參考自V&A官網(wǎng)、《衛(wèi)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