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歲末的臨近,HBO和BBC聯(lián)袂打造的奇幻大劇《黑暗物質(zhì)》(His Dark Materials)第一季也接近了尾聲。這部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菲利普·普爾曼的同名小說,其中有兩個主要的設(shè)定:平行宇宙以及精靈。平行宇宙的話題早已是各種科幻片中的濫觴,無需贅言,至于精靈,倒值得說道說道。
《黑暗物質(zhì)》海報
要了解劇中精靈的設(shè)定,首先必須了解薩滿文化?!八_滿”(Shaman)一詞源于阿爾泰-通古斯語,中文古時亦寫作“珊蠻”、“沙曼”、“薩瑪”等等,現(xiàn)今統(tǒng)一為“薩滿”。其最初的意思為“知道”、“明白”,后引申用于指代滿族、蒙古族、突厥各族等阿爾泰語系的民族中的巫師。薩滿文化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和中亞一帶,不過后來有人在北歐、北美、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等地區(qū)都發(fā)現(xiàn)了與薩滿文化相近的文化。
薩滿
印第安人的圖騰柱
薩滿是能夠和神靈溝通的人,這里的神靈包括了神、祖先的靈魂以及惡魔。當一個人成為薩滿時,首先就是神靈在夢中告訴他的。每個薩滿都有一些和他關(guān)系比較親密的神靈,這些神靈能夠帶領(lǐng)薩滿遨游世界,幫助他施展法術(shù)。薩滿將它們稱為“密友”、“輔助神靈”、“守護神靈”等。薩滿擁有的守護神靈的數(shù)量并不固定,瓦休甘薩滿的守護神靈一般為7個左右,格陵蘭北部地區(qū)的薩滿最多可擁有15個守護神靈。
薩滿的守護神靈往往以動物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熊、狼、雄鹿、野兔,各種鳥類等。在降神儀式中,薩滿會故意模仿動物的叫聲和行為,以表明守護神靈降臨到了現(xiàn)場,或進入了他們的身體,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施法的條件了。
《哈利·波特》中的呼神護衛(wèi)
在某些民族中,特定的動物代表特定的功能,比如:瓦休甘人認為熊能帶領(lǐng)薩滿進入地下,灰色的馬能載著薩滿飛上天空。不同民族對于守護神靈的形態(tài)也有不同的偏好,因紐特人相信狐貍、貓頭鷹、熊、狗、鯊魚是最強大而有效的守護神靈,雅庫特人則更加青睞公牛、小馬、老鷹、棕熊、麋鹿等。這種動物守護神靈讓人聯(lián)想到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呼神護衛(wèi),J.K.羅琳的靈感顯然正是來源于此。
《黑暗物質(zhì)》中的披甲熊
從上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熊在很多民族中都被視為理想的守護神靈的化身。《黑暗物質(zhì)》中也出現(xiàn)一頭名叫“埃歐雷克·伯爾尼松”的披甲熊,它雖然不是萊拉的精靈,但無疑在萊拉的旅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為什么古代薩滿會將守護神靈視為動物呢?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古時候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自然界里的許多動物力量都勝過人類,此外,人類要生存,也離不開動物的奉獻,故而人類自然而然的就對動物形成了敬畏之心。古代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會選擇某種動物來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這種習(xí)俗與薩滿敬仰動物守護神靈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我們在很多神話和童話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動物幫助人類主人公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這些都是古人對于動物的崇拜之情的反映。
除了協(xié)助薩滿施展法術(shù)以外,守護神靈還與薩滿的生命息息相關(guān)。薩滿有時候會派遣自己的守護神靈去向另一個薩滿的守護神靈挑戰(zhàn)。如果一個薩滿的守護神靈在決斗中不幸被殺死了,那么這個薩滿也會死去。
這其中涉及到了另外一種巫術(shù)思想——寄魂。古代有一些民族相信人類的靈魂不僅可以儲存在體內(nèi),也可以儲存在體外。當一個人把他的靈魂儲存到體外的某件東西里以后,只要這件東西不被毀壞,那么不管這個人遭受到何等致命的打擊,都不會死亡;相反,一旦儲存靈魂的物件遭到破壞,靈魂的主人就會失去生命,至少要受重傷。這種用于儲存靈魂的容器就叫做“寄魂物”。某些民族相信人擁有多個靈魂,如:古代中國人相信人有三魂七魄,因而一個人也就可以具有多個寄魂物。無生命之物也好,有生命的植物和動物也好,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作為寄魂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里說:
格薩爾王的妻子梅薩被魔王魯贊抓走,格薩爾王前去營救。二人相見以后,梅薩告訴格薩爾王:魯贊有3個寄魂物,第一個是藏在寶庫中的一碗血,第二個是一棵用金斧頭才能砍斷的大樹,第三個是一頭用金箭才能殺死的牛。格薩爾王找到了這些寄魂物,一一摧毀,從而殺死了魯贊。
關(guān)于寄魂物,另外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7個魂器。
《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魂器之一拉文克勞的王冠
在《黑暗物質(zhì)》中我們看到:精靈和主人的命運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精靈一旦被制服,主人也會失去抵抗的能力,精靈一旦死亡,主人也會跟著死亡,正如魂器與魂器的主人的關(guān)系一樣。劇中,萊拉的母親還進行了一場殘忍的實驗,將孩子和精靈分離。由于精靈是人類的寄魂物,所以當二者的聯(lián)系一切斷,作為實驗對象的孩子也就會失去心智。
《黑暗物質(zhì)》中的萊拉和精靈
值得注意的是,神話中描述的人與寄魂物的關(guān)系都是單向的,當寄魂物遭到毀壞,人就會死亡,卻沒有提到人若是死了,寄魂物是否會毀壞。而《黑暗物質(zhì)》中,人與精靈之間的聯(lián)系是雙向的,精靈死去了,人也會跟著死去;反過來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精靈也無法獨活。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差別,是因為寄魂巫術(shù)是以人為中心的,寄魂物不過是一件道具,人如果死去了,道具的命運也就無人關(guān)心了。而在《黑暗物質(zhì)》中,普爾曼顯然不只是將精靈當成一件道具,更將它們當成人類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當人類毀滅了,精靈也會煙消云散。這雖然非常的悲傷,卻也不失為一種浪漫的幻想。
本文參考文獻:
米爾恰·伊利亞德:薩滿教——古老的入迷術(shù)
富育光:薩滿教與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