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層級》是一部關于真實的作品嗎?在我看來,英國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文字幾乎都不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的——更多的是源于閱讀,或者說來自人文知識。正因為這是巴恩斯獻給亡妻帕特·凱伐納的一本書。所以在各種碎片拼接,對各種歷史、文學作品的談論中,我也努力尋找著一種“情感真實”。
雖然,我同意“悲痛是一種狀態(tài),而哀悼是一個過程”。但這個理解的過程,有時會被三段關于“氣球飛行史”的夾敘夾議打亂,引向另一個地方,如文中所寫“悲傷只是去了別處”。
朱利安·巴恩斯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巴恩斯,也是一個冷靜的哀悼者形象。他的寫作向來以“睿智”著稱,這個形容詞與我們熟悉的那種生活是存在距離的?;蛘哒f,這個詞在我個人的概念中不完全是夸獎。可能在西方文化語境中,這代表某種高度、某種深刻。但我在這本書里,更希望看到一個平凡的男人,一個沒名聲,沒才華,一點也不睿智的——帕特·凱伐納的丈夫。
“愛情是真實和魔幻的交匯點。真實,如攝影般真實;魔幻,如乘坐熱氣球般魔幻?!卑投魉拱褠矍椴徽鎸嵞遣糠?,分配給“乘坐熱氣球”。因為“氣球飛行代表自由——一種受制于風力和天氣的自由。飛行員常常弄不清楚他們到底是在運動還是靜止的,在上升還是下降?!?/p>
當生活被比作“氣球飛行”,一次愛情經歷顯然就成了一場冒險。
接下來,巴恩斯把他對愛情的理解分為三層,分別寫下三段文字,每段文字以“你把以前從未放在一起的兩樣東西放在一起”這句話為開頭。兩個之前不認識的人產生愛情并結婚,也許就是這樣吧。
書的第一部分叫《高度之罪》,主要寫氣球隊員歷史上的成功飛行和那些驚人飛行創(chuàng)舉。預示他和妻子帕特愛情的初始。1783年12月,物理學家查爾斯博士完成首次輕氣球的升空的感受是:“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快樂,而是幸福?!彼麄兊母惺軕撘彩侨绱?。隨后,巴恩斯繼續(xù)在開頭那句“……兩樣東西放在一起”后寫“于是世界隨之一變。也許,當時人們沒有注意到,但那沒關系。世界總歸是改變了?!睂Ρ人诖隧摵蠓摰哪嵌巍帮w行員為……發(fā)現了尚未被人們理解的和平,高度事關道義,高度事關精神”。
我發(fā)現巴恩斯對幸福的定義,一如以前,知識分子得有點冷酷。而他們夫妻對自由的追求也是精神性的。
在我看來,還是第一次有人把愛情與熱氣球放在一起,“有時行得通,有時卻行不通……有時世界為之一變,有時則一切如常?!痹谌珪诙糠帧端矫嫔稀罚投魉挂允讉€乘坐熱氣球飛行的人為完成飛躍英吉利海峽的夢想,信心十足地制造一個新型飛行器,并最終著火喪命的歷史,寫成功之中蘊含著失敗。愛情會有波折、離散,但也無妨,一切還會繼續(xù),這也就是巴恩斯所說的“每個愛情故事都是一出潛在的悲劇”的寫照。
到了第三部分《深度之失》,巴恩斯正式談到自己的故事。那么多關于其他作家妻子死去后的作品、歷史上那些飛行家對高度的迷戀等等都是敘事鋪墊、情緒渲染。在略顯漫長的引子之后,巴恩斯寫兩個人在一起,“有時候,這就像你首次將一個氫氣球綁到熱氣球上:你是想要先墜毀后焚燒,還是先焚燒后墜毀?”
——巴恩斯再次悲觀地強調“每一個愛情的故事,都是一曲潛在的悲傷戀歌?!?/p>
當然,我還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愛賦予我們一種相似的情感:信念和所向披靡。”我猜測,可能就是這個認識,讓巴恩斯選擇將“愛情”與“坐熱氣球”兩種以前從未放在一起的東西放在一起進行寫書,出來的效果并未像別人跟我介紹這部作品時所說有什么“私密之作”的味道。我讀后倒是覺得這本書面向所有與愛有關的人——
“我不相信我在有生之年還會見到她。不再相見,不再傾訴,不再撫摸,不再相擁,不再傾聽,不再歡笑。也不再等待她的腳步聲,在敞開的門后微笑著,將她擁入懷抱。我也不相信待我死后還會與她相遇?!?/p>
巴恩斯不回避絕望,也不喜歡在葬禮上強作悲傷,并認為那是虛假的?!安⒎鞘悄闼A想的那樣浩渺的孤寂,也不是喪妻后耐人尋味的悲慟,就只是孤獨而已。”
他關于“孤獨”的提法,顯得輕描淡寫,像在說起了未來——最好像2008年10月的某一天,白雪覆蓋大地時的景象,那天是妻子的葬禮日。而自己終會死去,死了就是死了。關于自由,關于毀滅,關于兩個人對理想的向往,也關于對愛的詮釋。他就是這么覺得,妻子不僅現在消失了,也是從他對過去的想象中消失了,未來也不會再遇見……
這段文字的情緒到位,以至于讓我漸漸接近了一個事實——
“你需要搞清楚你身在何處,需要明白腳下大地的情形。但是,從氣球上勘察是絕對不可能的做到的?!?/p>
巴恩斯通過三年時間努力想搞清楚的,也許就是這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