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伯遠帖五牛圖等六百國寶今展出,新中國文物回歸的全景式呈現(xiàn)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今天起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澎湃新聞從現(xiàn)場獲悉,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來自13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今天起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澎湃新聞從現(xiàn)場獲悉,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回歸文物參展,展品不僅包括世人耳熟能詳?shù)摹恫h帖》、《五牛圖》、秦公晉侯青銅器、龍門石窟佛像等珍貴文物,也包括我國近期成功追索回來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此次展覽呈現(xiàn)在國家博物館北二展廳,整個展映布置以紅色為主,展柜以淺黃色展臺襯托文物。

“從1949年至今,通過執(zhí)法合作、司法訴訟、協(xié)商捐贈、搶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近幾年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fā)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文物返還‘中國聲音’顯著增強,文物追索‘中國實踐’備受矚目,文物回歸取得突破性成就。”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今天于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現(xiàn)場說。

晉代王珣《伯遠帖》卷,晉代,故宮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為復(fù)制品展出)

國家博物館《五牛圖》展出現(xiàn)場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序章“圓明夢歸”,以圓明園獸首銅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對照為引線,第一單元“革故鼎新昔往今歸”,通過前蘇聯(lián)和前民主德國返還《永樂大典》與義和團團旗、從香港搶救征集珍貴文物、華人華僑捐贈文物等代表案例,展現(xiàn)新中國成立伊始珍貴文物的回歸之路;第二單元“多措并舉殊途同歸”,通過從英國追索三千件文物、從美國追索王處直墓浮雕、頤和園文物回歸、龍門石窟石刻佛像回歸等典型案例;第三單元“協(xié)和萬邦四海歸心”,展示從法國追索秦公墓地金飾片、從英國追索圓明園青銅虎鎣、美國返還文物、意大利返還文物、從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重要案例。

國家博物館圓明園獸首展出現(xiàn)場

國家博物館展出現(xiàn)場

展覽空間為半回形,左邊展廳、也是展覽的伊始以六件圓明園青銅獸首拉開展覽帷幕,青銅獸首的背景為圓明園場景,再現(xiàn)了這些文物在故國的面貌。左邊展廳也以中央展柜呈現(xiàn)了本次展覽較為重要的《五牛圖》與《伯遠帖》。右邊以回歸的青銅器為主,大型的青銅器單設(shè)一個展柜,所展覽的文物包括近期備受關(guān)注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之前回歸的“方罍之王”皿方罍、青銅虎鎣等,青銅器均雄渾莊重,雖歷經(jīng)跌宕,但最終得以完璧歸趙。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流失海外中國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fā)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文物返還‘中國聲音’顯著增強,文物追索‘中國實踐’備受矚目,文物回歸取得突破性成就。此次展覽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回歸典型案例為呈現(xiàn)重點,以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建設(shè)為串聯(lián)主線,通過回歸文物和文獻影像等輔助展品的展示呼應(yīng)?!?/p>

部分展品與展覽背景故事

香港征集的《五牛圖》《伯遠帖》等知名書畫作品現(xiàn)身展覽

民國以來,由于連年戰(zhàn)亂,大量珍貴文物流至香港,吸引眾多中外藏家、文物商販霧合云集,大量珍貴文物面臨著進一步流失的危險。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guān)心下,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成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專門在香港從事珍貴文物搶救工作。文物小組克服艱難困苦,保護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又以《中秋帖》《伯遠帖》的回歸最為后人所樂道。

韓滉《五牛圖》卷,唐代,故宮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為復(fù)制品展出)

《中秋帖》《伯遠帖》和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統(tǒng)稱為“三?!薄V星?、伯遠二帖曾被溥儀攜出紫禁城,其后幾易其手,輾轉(zhuǎn)至港。1951年10月,鄭振鐸得悉“二?!奔磳⒃儍r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在徐森玉、胡惠春、徐伯郊等人的協(xié)助下,啟動文物搶救工作。周總理高度重視“二?!钡膿尵日骷?,專門作出批示。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會主任徐森玉、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兼程南下談判,最終成功購回“二希”,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結(jié)束了兩件國寶長達數(shù)十年的顛沛流離。

此后幾年間,“文物小組”有計劃的征集了唐韓滉《五牛圖》、五代董源《瀟湘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等重要文物,這些文物的回歸,成為新中國保護文物的一段佳話。

同時展出的書畫展品還有故宮博物院藏藏五代董源《瀟湘圖》卷(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為復(fù)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為原件展出)和宋徽宗趙佶的《祥龍石圖》卷(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為復(fù)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為原件展出),此外王獻之《中秋帖》(卷)和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將以復(fù)制品形式展出。

從丹麥追索文物

2006年2月5日,丹麥警方在哥本哈根查扣了一批疑似走私入境的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根據(jù)圖片信息初步判定這批文物應(yīng)為中國出土文物,并要求丹麥政府返還文物。2006年8月,文物返還案件進入民事審判程序,國家文物局正式以中國政府的名義向法院提出返還文物要求。為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收集和準備好證據(jù),國家文物局建立了專門工作小組,派出專家赴丹麥對查扣文物進行現(xiàn)場鑒定,確認了這批中國文物共計156件,并深入開展國內(nèi)調(diào)查取證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文物的被盜和非法出境屬性,為司法審判提供有力支撐。2008年2月,丹麥哥本哈根地方法院正式宣判中國國家文物局對這批文物享有所有權(quán),文物應(yīng)當返還中國。同年4月,文物順利回到故鄉(xiāng)。這些文物主要來自于我國陜西、山西、四川等地,時間跨度大,主體是出自被盜墓葬的陶瓷類隨葬品,為研究古代喪葬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流失至丹麥文物的回歸,是我國通過國際司法訴訟途徑成功實施的文物追索代表案例,充分彰顯了中國政府追索流失文物的決心與魄力,為通過司法訴訟途徑開展文物追索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

丹麥追索回的唐代陶俑

丹麥追索回的魂瓶

范季融捐贈古代青銅器

20世紀90年代初,甘肅秦公墓和山西晉侯墓遭到盜掘,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其中有一批青銅器流失至美國,被華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所收藏。國家文物局獲悉相關(guān)情況后,通過多方渠道與范季融夫婦接洽,希望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祖國,范氏伉儷隨即明確表達了愿將收藏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全部捐贈給中國。2009年11月,9件青銅器捐贈儀式在北京國子監(jiān)的彝倫堂舉行。

這9件青銅器鑄造精美,風格鮮明,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秦公青銅器中多數(shù)有“秦公”或“秦子”銘文,是研究秦國早期歷史乃至中華文明史的珍貴資料。晉侯青銅器對歷史學(xué)、考古學(xué)特別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

范氏伉儷的捐贈義舉,不僅使這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流失文物重歸故土,更樹立了榜樣,推動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祖國。

秦公銅鼎

曹其鏞捐贈漆器文物

曹其鏞是香港著名企業(yè)家,祖籍浙江省寧波市。曹其鏞熱愛中國藝術(shù)文化,尤其鐘情于古代漆器的收藏與研究。2012年和2014年,曹其鏞與曹羅碧珍夫婦將珍藏的168件(套)中國古代漆器無償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

這批古代漆器年代跨度從宋元至明清,數(shù)量眾多、品質(zhì)精良,既有曾經(jīng)珍藏于宮廷的官作漆器,也有民間制漆匠人制作的漆器小品。這批文物不僅從數(shù)量上增加了浙江省博物館的漆器藏品,更完善了館藏中國古代漆器的藏品結(jié)構(gòu),擴展了宋元一色漆器的收藏品種,填補了元代及明早期雕漆,元代及明代螺鈿漆器,明代嘉靖萬歷戧金填彩漆器的空白,豐富了清代乾隆雕漆漆器的種類。浙江省博物館因此改善了漆器文物收藏的格局與面貌。

古代漆器

圓明夢歸,圓明園獸首銅像重聚

19世紀中葉,列強的堅船利炮,震破了晚清朝廷天朝上國的迷夢。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萬園之園付之一炬,珍貴文物被掠西去。此后中國,江山蕭瑟、生靈涂炭。禮器、典籍、雕塑、壁畫……大量文物由于戰(zhàn)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mào)易而漂泊異鄉(xiāng)。一件件失去了尊嚴與榮光的珍寶,在顛沛流離中記錄著令人唏噓的往事,在百轉(zhuǎn)千回里顧盼著魂牽夢繞的家園,也牽動著萬千國人的心弦。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nèi)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xù)現(xiàn)身海外,國際拍賣企業(yè)屢屢高價漁利,國人強烈憤慨譴責,國際輿論廣泛關(guān)注,文物回歸面臨重重障礙。一念在茲,萬山無阻,克艱克難,榮歸故土。中國政府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輾轉(zhuǎn)走過的,正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

圓明園獸首銅像展品包括圓明園牛首銅像(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藏)、圓明園虎首銅像(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藏)、圓明園猴首銅像(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藏)、圓明園豬首銅像(何鴻燊先生捐贈,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藏)、圓明園鼠首銅像(弗朗索瓦-皮諾先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圓明園兔首銅像(弗朗索瓦-皮諾先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王處直墓彩繪浮雕兩武士合璧展出

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右),五代十國,美國政府返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左),五代十國,安思遠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陽縣的王處直墓遭盜掘,被盜文物幾經(jīng)轉(zhuǎn)賣,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國學(xué)者在美國偶然發(fā)現(xiàn)某拍賣行即將拍賣疑似王處直墓被盜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線索,隨即將消息傳回國內(nèi)。經(jīng)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確認,相關(guān)拍品確系王處直墓甬道處兩塊浮雕之一,國家文物局立即啟動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國家文物局照會美國駐華使館,要求美方中止拍賣并返還流失文物,美國政府也對此表達了積極的合作態(tài)度。3月21日,美國紐約州南區(qū)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關(guān)機構(gòu)中止拍賣的決定,并下達民事沒收令,授權(quán)海關(guān)部門將文物扣押沒收。2001年3月,在經(jīng)歷一年的審判后,該法院做出返還文物的最終裁決。2001年5月26日,這塊浮雕武士石刻回歸中國。2011年,美國著名收藏家安思遠通過媒體報道了解相關(guān)情況后,主動將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無償返還中國。

王處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歸,是我國首次成功叫停國際流失文物商業(yè)拍賣,開辟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合作的先河。而富有傳奇性的浮雕武士合璧歸來,顯示著國際社會對中國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日益深入的理解與支持。

“方罍之王”皿方罍身首合璧現(xiàn)身展覽


青銅皿方罍,商代,湖南省博物館藏

1919年,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出土了一件器型碩大,雄渾莊重,做工精美的青銅方罍,因其上的銘文而被稱為“皿方罍”。該罍是中國晚商、西周早期青銅器的代表之作。

當時中華大地災(zāi)難深重,文明不昌,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輾轉(zhuǎn)流傳于數(shù)國古董商人之手,顛沛流離于亞洲、美洲和歐洲的異國他鄉(xiāng)。器蓋一直留在國內(nèi)私人之手,1952年收歸國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收藏至今。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藏家與省博物館數(shù)度互動,雙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終未成功。

2013年,皿方罍再現(xiàn)國際拍賣市場,并將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國進行拍賣。為使文物不再流離海外,在國家文物局協(xié)調(diào)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團赴紐約洽談文物回歸事宜。最終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賣計劃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國懷抱。2014年6月28日,皿天全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館,終于走完了這條歷時百年的回歸之路。

青銅虎鎣再次與公眾見面


青銅虎鎣,西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圖/范立)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原為圓明園舊藏。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其中青銅虎鎣被英國一海軍軍官哈利-埃文斯掠走帶回英國。

2018年3月,圓明園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引發(fā)我國各界強烈反響,深深牽動著國內(nèi)民眾和愛國華僑華人的心弦。獲知虎鎣下落后,國家文物局在第一時間開展信息收集、協(xié)商談判、協(xié)調(diào)聯(lián)動、宣傳引導(dǎo)等多方面工作,綜合運用外交、商業(yè)、輿論等多種途徑,積極推動青銅虎鎣返還。

2018年4月底,青銅虎鎣境外買家表示愿將文物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辦虎鎣捐贈接收儀式。2018年12月,青銅虎鎣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銅虎鎣的回歸,根源于中國人民對祖國文化遺產(chǎn)始終不渝的熱愛、百折不撓的守護,凝結(jié)著政府、收藏機構(gòu)、行業(yè)組織、媒體與各界友好人士共同不懈的努力;既說明了流失文物歸還原屬國的觀點已深入人心、不可逆轉(zhuǎn),也同時反映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的艱巨性與復(fù)雜性。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現(xiàn)身展覽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2019年3月初,國家文物局獲悉,日本某拍賣行擬拍賣疑似我國流失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立即組織專家團隊對青銅組器進行研究,確認其為近期湖北曾國墓葬被盜掘后非法出境的文物,并隨即會同公安部門通過刑事與外交渠道共同開展追索。

3月9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照會日本駐華使館,要求日本政府依據(jù)相關(guān)國際公約規(guī)定,返還我國流失文物。同日,日本拍賣企業(yè)公開聲明撤拍青銅組器。隨后,中日兩國政府代表共同約見拍賣企業(yè)代表,公安機關(guān)緊鑼密鼓推動文物盜掘走私犯罪調(diào)查,最終促成青銅組器拍賣委托人將文物無償上交國家。

2019年8月,國家文物局、公安部組成聯(lián)合工作組赴日,完成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接收工作。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為春秋時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克父所鑄,包括鼎、簋、壺、甗、霝、盨等6大類共8件,品類豐富,鑄造精致、保存完整,每件青銅器均有銘文,共計330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霸烁浮逼魑锶簽槟壳翱脊虐l(fā)現(xiàn)所未見,對于研究春秋時期歷史文化、曾國宗法世系以及青銅器斷代與鑄造工藝具有重要的學(xué)術(shù)價值。

此次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成功追索,是在習(xí)近平總書記和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的關(guān)心下,我國依據(jù)相關(guān)國際公約,在日本政府的配合協(xié)助下,實現(xiàn)的流失日本文物的回歸,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意義。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