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商代婦好方斝等領(lǐng)銜,“鼎立中原 豫地瑰寶”巡展到河北

澎湃新聞獲悉,“鼎立中原 豫地瑰寶”近日在河北博物院對外展出,展覽以夏代至宋金大約3100年歷史為背景,遴選自河南博物院等7家文博單位的146件(組)文物精品,其中一級品29件(組),器物類別主要有青

澎湃新聞獲悉,“鼎立中原 豫地瑰寶”近日在河北博物院對外展出,展覽以夏代至宋金大約3100年歷史為背景,遴選自河南博物院等7家文博單位的146件(組)文物精品,其中一級品29件(組),器物類別主要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以及玉器等,偃師二里頭夏代遺址出土青銅器及陶器、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婦好”方斝等重要藏品也在展陳之列。

據(jù)了解,該展覽也是繼2018年在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shù)博物館舉行的“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的基礎(chǔ)上,對部分展品進行調(diào)整補充后在國內(nèi)首次巡展。

春秋 青銅神獸

河北歷史悠久,自古至今一直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從稚拙純樸的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神秘詭異的商周青銅器,到精致美觀的中山古國美玉、氣韻生動的漢墓彩陶,再到精雕細鑿的曲陽佛造像、名滿天下的三大窯瓷器、雍容華貴的唐代金銀器、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名人字畫以及大量反映中國人民堅強不屈抵抗外侵的革命文物上,都可以尋找到歷代以來人類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的印記。

而提到河南更是文物大省,自夏代至宋代3000余年間,河南一直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多個王朝定都或遷都河南,幾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巔峰。漫長的文明進程給河南留下了豐厚的文物資源。河南與河北一衣帶水,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二省自古以來交流頻繁,互為融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下,又恰值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可以說此次展覽的舉辦是水到渠成的。據(jù)了解,這也是繼2018年在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shù)博物館舉行的“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的基礎(chǔ)上,對部分展品進行調(diào)整補充后在國內(nèi)首次巡展。

西周 玉覆面

據(jù)河北省博物院提供的資料,此次展覽以夏代至宋金大約3100年歷史為背景,遴選自河南博物院等7家文博單位的146件(組)文物精品組成,其中一級品29件(組),器物類別主要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以及玉器等。重要的展品有偃師二里頭夏代遺址出土青銅器及陶器、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婦好”方斝、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西周時期的玉器、新鄭鄭國祭祀遺址出土春秋時期青銅禮器——九鼎八簋九鬲以及淅川下寺出土的垂鱗紋青銅升鼎及青銅神獸、上蔡楚墓出土的大銅鼎、永城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出土的金鏤玉衣及車馬器、河南各地出土的漢代建筑明器、陶俑以及南北朝至宋金時期的金銀器、三彩器及陶瓷器等。

夏 銅爵

戰(zhàn)國 青銅圓蓋大鼎

東漢 彩繪五層陶倉樓

唐 花口金盞

據(jù)《燕趙晚報》報道,步入展廳,在一個獨立展柜中,一件通高67.6厘米的青銅器備受矚目,它頂部開口呈長方形,口上有對稱的方塔形立柱,深腹平底,下有四足,足呈四棱錐尖形。它就是婦好銅方斝(音同甲),從享譽世界的安陽殷墟出土,主人是商代傳奇王后婦好。

安陽殷墟位列“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首。殷墟出土的13萬片甲骨文中,有近200片甲骨文記載了有關(guān)婦好的事跡。1976年在殷墟發(fā)現(xiàn)的婦好墓是目前已發(fā)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1928件隨葬器物。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國歷史上有據(jù)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家、政治家、巾幗英雄?!斑@件銅方斝是酒器,腹底鑄有銘文‘婦好’?!焙幽喜┪镌罕9懿繌埧∪褰榻B道。

商代 “婦好”銅方斝

此次展覽還有各式各樣的鼎,其中一件通高88厘米,帶耳寬103厘米的戰(zhàn)國青銅圓蓋大鼎挺搶眼。河南博物院研究員譚淑琴對此說道,去年該展覽在盧森堡展出時沒有它,“這是特地為河北參觀者增加的一件珍貴文物?!?/p>

展出的金縷玉衣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碭山僖山1號漢墓,后確認是西漢晚期某位梁王的金縷玉衣。古人尚玉,以玉殮葬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到漢代最為鼎盛。這件玉衣分頭部、上衣、褲筒、手和腳五大部分,由2008塊青玉組成。提起這件金縷玉衣,也許有人會問它跟河北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有何關(guān)系。對此譚淑琴解釋道:“第一代定都永城的梁王是漢文帝之子,漢景帝劉啟的弟弟。滿城漢墓金縷玉衣的主人中山靖王劉勝,則是漢景帝劉啟之子。也就是說這兩件金縷玉衣的主人沾親帶故。”“參觀者可以把本次展覽的文物與河北博物院的館藏文物對照著看,一定收獲更多?!?/p>

展廳現(xiàn)場

此外,在展陳方面,本次展覽以實物展示和圖版輔助的形式,從“帝國形成”和“匠作技藝”兩部分講述中國歷史上以中原為正統(tǒng)王朝統(tǒng)治核心時期的歷史故事,并以此為脈絡(luò),從政治、禮制、技藝等方面多方位再現(xiàn)華夏文明誕生、演變、發(fā)展的歷程,彰顯我們祖先在中原這塊大地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展覽內(nèi)部

為給此次展覽助力添彩,9月2日晚,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還為觀者演出了神秘凝重的古樂《玄鳥》《牛斗虎》,長袖交橫的樂舞《七盤舞》《胡騰舞》以及意蘊悠長的配樂朗誦《高山流水》,在一張一弛中詮釋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據(jù)了解,此次展覽由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聯(lián)合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博物館、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濟源市博物館、永城市博物館協(xié)辦。展出時間為2019年9月2日至10月31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