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陳曼生開始,書畫家就一直參與紫砂刻壺,紫砂制品,不僅是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jié)合,還是可匯集造型、文字、書法、篆刻、雕塑等各種傳統(tǒng)文化藝術于一體的藝術載體。時至今日,紫砂已成為江南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6月14日,“紫玉春華——紫砂藝術作品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舉辦,此次展覽以紫砂藝術為主題,展現(xiàn)了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與宜興紫砂大家合作的一些紫砂壺作品,反映了上海與宜興的藝術交流成果。
展覽作品
宜興紫砂歷史悠久,明清時期以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原料性能優(yōu)異等特點聞名于世。明清以降,難以計數(shù)的文化名人和書畫名家踴躍參與,對提升紫砂藝術的整體文化品位,滿足適應人們的精神層面需求,融入時代文化并得到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今,紫砂已然成為中國的一個特殊文化符號。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是海上文化名流耆宿匯聚之所,書畫名家眾多,許多館員陸續(xù)以文史記載、文學創(chuàng)作、紫砂評論等形式,更多地則以書畫篆刻的創(chuàng)作交流形式,自覺愉悅地參與紫砂藝術創(chuàng)作,留下了許多創(chuàng)作佳話。據(jù)悉,此次展覽“紫玉春華——紫砂藝術作品展”便由宜興的國家一級美術師王東升主籌力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國強領銜,率后起之秀呂俊杰、杭杰、毛子健,并邀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海上知名書畫藝術家蕭海春等共同參展。
蕭海春、毛國強在開幕式上向上海文史館捐獻二人合作的紫砂作品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工藝美術研究社社長蕭海春館員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國強在展覽開幕式上向上海文史館捐獻了一件二人合作的紫砂作品——蕭海春書畫毛國強鐫《柳永詞意茹砂壺》,以此來豐富館藏。這是蕭海春去年率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在宜興的紫砂研習基地荊溪草堂與毛國強、杭杰等紫砂藝術家合創(chuàng)的一件作品。蕭海春說,他很喜歡宋代柳永的詞意,“這把壺,一面刻書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詞句,一面刻寫其畫意,使用的是大寫意的畫法”。
蕭海春書畫、毛國強鐫 《柳永詞意茹砂壺》
此次展覽作品以日常熟知的紫砂壺為主,間以觀賞性為主的紫砂瓶、掛盤及書齋器皿。展出作品器物造型多樣而富于變化,就紫砂壺而言,不僅在展廳中可以看見掇球壺、潘壺、仿古壺等傳統(tǒng)樣式,以植物題材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竹節(jié)提梁壺、詠梅壺和以創(chuàng)作手法凸顯的絞胎壺也讓人耳目一新。其中毛子健的《雋宏提梁》讓人印象深刻。此件作品由一壺二杯組成,壺方形鼓腹,雙耳提梁,流細而短,略微呈喇叭形銜接在一耳下方。壺身雕刻梅花以飾之,刻工細勁, 似寫盡梅花傲雪之風骨,韻高清致,彰顯出陶藝家巧妙的藝術構(gòu)思和獨道的審美品位。同時展出的還有上海書畫家朱忠民、陳志雄等的刻壺作品。
毛子健 紫砂壺作品《雋宏提梁》
據(jù)悉,宜興紫砂與海派文化的融合發(fā)展由來已久,民國時期的上海鐵畫軒就是宜興紫砂陶器通過上海向南洋和歐美輸出并擴大影響的重要門戶之一。上世紀40年代,紫砂名家顧景舟曾與上海書畫名家吳湖帆、江寒汀、唐云等進行合作,創(chuàng)作了一批石瓢壺,成為文人壺經(jīng)典之作,是紫砂和書畫界的一段佳話。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郝鐵川表示,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如江河行地,百川歸海。文史館有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所以幾年前專門成立了工藝社,上海藝術一直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各種文化都在上海交流,相信此次展覽對推動江南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協(xié)同發(fā)展,進一步推進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各項藝術活動的開展將起到積極作用,這也顯現(xiàn)出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活力。上海文史研究館在宜興設紫砂研習基地也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發(fā)展“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整合資源,激發(fā)當代工藝美術人才創(chuàng)造力。
毛子健紫砂壺作品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