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多家美國媒體報道,曾執(zhí)導《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甜姐兒》(Funny Face)、《麗人行》(Two for the Road)等經(jīng)典影片的好萊塢著名導演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已于2月23日去世,享年94歲。多南成名于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尾聲,他的去世也標志著那個時代屈指可數(shù)的見證者又少了一位。
晚年的斯坦利·多南
在將近七十年的銀幕人生中,多南執(zhí)導過28部影片(包含一部電視電影),雖然始終與奧斯卡無緣,甚至連一個提名也沒有拿過,但這并不能抹殺他的創(chuàng)作成就。尤其是在職業(yè)生涯的前半段,他致力于探索歌舞元素與電影的表現(xiàn)形式的融合,將這種過去囿于娛樂效果的商業(yè)類型片推至藝術高度。英國影評人大衛(wèi)·昆蘭(David Quinlan)稱其為“好萊塢音樂劇之王”,法國電影評論家簡-皮埃爾·科爾索登(Jean-Pierre Coursodon)則認為他對好萊塢的歌舞片的革新“勝過包括文森特·明尼利在內的任何人”。而奧斯卡和威尼斯電影節(jié)也分別在1998年和2004年授予多南終身成就榮譽獎,以示認可。
斯坦利·多南于1924年生在南加州的哥倫比亞市。9歲時,他觀看了歌舞片“黃金拍檔”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金姐·羅杰斯(Ginger Rogers)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飛到里約》(Flying Down to Rio)。后來,他告訴他的傳記作者約瑟夫·卡斯帕(Joseph Casper),這部電影把他的“魂都勾走了”?!拔曳磸涂戳巳氖?。它讓我仿佛置身于一個異想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快樂、舒適、輕松、鼓舞人心。我的內心被滿滿的幸福感填滿。”受到這部電影的激勵,多南開始用8mm攝影機拍攝家庭錄像,還接受了專業(yè)的舞蹈培訓。
16歲高中畢業(yè)后,多南就離開家鄉(xiāng),前往紐約發(fā)展。他很快就在百老匯音樂劇《酒綠花紅》(Pal Joey)里謀得一個伴舞的職位,并與憑借該劇一炮而紅的演員金·凱利(Gene Kelly)成為好友。凱利還邀請年輕的多南在自己主演的下一部音樂劇《眾星拱月》(Best Foot Forward)中擔任他的編舞助理。
《雨中情》劇照
說起多南與年長他一輪的金·凱利的關系,電影內外的個中糾葛比他們創(chuàng)作過的任何一部電影都要復雜。1943年,兩人一起從紐約移居好萊塢。已經(jīng)通過音樂劇紅透半邊天的凱利自然而然成了電影的主角,他也盡自己所能為多南謀求工作機會。而多南也沒有辜負他的賞識,很快便展現(xiàn)了自己在編舞上的卓越才華。比如在凱利和麗塔·海華絲主演的《封面女郎》(Cover Girl)中,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多南力排眾議,一手打造了凱利的影子跳出商店的窗戶和真人一起跳舞的橋段;更令人叫絕的是在凱利和弗蘭克·辛納屈主演的《起錨》(Anchors Aweigh)中,他設計出了凱利和動畫角色小老鼠杰瑞一起跳舞的畫面。
在凱利和多南一同執(zhí)筆劇本并擔任編舞的影片《出場開賽》(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獲得成功后,米高梅的制片人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終于同意讓他們坐上導演的位置。1949年,凱利和多南聯(lián)手將百老匯音樂劇《錦城春色》(On the Town)搬上銀幕。影片講述“二戰(zhàn)”后期三位水手在紐約休假時的經(jīng)歷,雖然98分鐘的片長里只有七分鐘是紐約實地取景的畫面,但帝國大廈等標志性建筑、街道的出鏡以及長達三分鐘的“紐約,紐約”開場曲,令它將這座城市的魅力盡收囊中,因此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票房之外,《錦城春色》還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其在拍攝時采用的360度旋轉攝影、隱藏鏡頭、跳接剪輯、啟用非專業(yè)演員等領時代之先的做法,更是對包括法國新浪潮導演在內的后來者影響深遠。在處女作《精疲力竭》中“偷師”的讓-呂克·戈達爾就曾稱贊多南是“歌舞片的大師”。而那一年,斯坦利·多南只有25歲,比拍攝《精疲力竭》時的戈達爾還要年輕五歲。
斯坦利·多南在《皇家婚禮》片場
多南第一部獨立執(zhí)導的影片是與幼年時期的偶像弗雷德·阿斯泰爾合作的喜劇片《皇家婚禮》(Royal Wedding)。該片不僅贏得了口碑,還是1951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片中,阿斯泰爾從墻壁舞到天花板上的一幕,是其職業(yè)生涯中的最經(jīng)典的演出之一。
在《皇家婚禮》獲得成功的同時,金·凱利也憑借文森特·明尼利執(zhí)導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接下來,兩人又走到一起,共同打造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歌舞片——《雨中曲》。影片以無聲片向有聲片過度時期為背景,講述演員唐、他的足智多謀的好友科斯莫以及在幕后代唱的女孩凱西之間的故事。影片在當年就是叫好又叫座,著名影評人寶琳·凱爾(Pauline Kael)評論該片“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過癮的歌舞片,也幾乎是好萊塢最優(yōu)秀的音樂劇”。
而在多年后的今天,《雨中曲》成了史上最廣為人所知的影片之一。即便不知道它的梗概,即便沒有看過全片,一旦看到凱利手執(zhí)黑傘,在雨中的街道上一邊唱著“I’m singing in the rain, just singing in the rain”,一邊翩翩起舞的畫面,就能立刻道出片名。在2008年,美國電影學會(AFI)評選的“百大美國電影”中,它名列第5位;在2012年《視與聽》雜志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中,它名列第20位。至于多南和凱利各自在導演崗位上發(fā)揮著何種作用,外界普遍認為凱利的貢獻更多在編舞方面,而多南則在整體的把控上。
可惜的是,凱利與多南沒能將默契延續(xù)下去。在他們下一部合作的影片《好天氣》(It's Always Fair Weather)的拍攝中,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羽翼已臻豐滿的多南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張,不愿像過去那樣事事順從凱利。在兩位導演誰都不肯讓步的緊繃狀態(tài)下,電影最終的品質自然也不過爾爾,更別說復制《雨中曲》的成功了。至此,多南徹底告別曾提攜過他的老大哥凱利,同時也與米高梅分道揚鑣。
斯坦利·多南(右二)在《雨中情》片場
離開米高梅后,多南先后執(zhí)導了由阿斯泰爾和奧黛麗·赫本執(zhí)導的《甜姐兒》、多蘿西·黛主演的《睡衣仙舞》(The Pajama Game)、加里·格蘭特和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釣金龜》(Indiscreet)等影片。雖然這些作品的口碑都不壞,但多南也看到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加上選擇移居英國的關系,他與為他打開電影之門的歌舞片漸行漸遠。
在多南1960年代執(zhí)導的幾部電影中,票房最好的是由加里·格蘭特和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懸疑片《謎中謎》(Charade)。這部電影被戲稱為是“希區(qū)柯克沒拍出來的最好的希區(qū)柯克電影”。而評論最佳的則是本月剛剛去世的英國演員阿爾伯特·芬妮和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麗人行》。影片以不同的時間點,切入一對夫妻12年的情感歷程,被認為是非線性敘事的絕佳范例。
作為奧斯卡頒獎嘉賓,斯坦利·多南在臺上表演《雨中情》里的經(jīng)典舞蹈
1970年代后,多南回到好萊塢,開始嘗試不同類型的電影,包括兒童片《小王子》(Little Prince)、懷舊片《電影電影》(Movie Movie)、科幻片《土星3號》(Saturn 3)、翻拍片《半熟米飯》(Blame It on Rio)等。不過,這些電影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沒有哪部產生過較大的反響。當然,單單是《雨中曲》就足以令“斯坦利·多南”這個名字永載影史,更何況出自他之手的佳作還不止一部《雨中曲》。
還是在《雨中曲》里,唐對凱西說過一句經(jīng)典對白:“沒有什么可以拆散我們,我們的愛直到??菔癄€?!辈贿^,電影終究是電影?,F(xiàn)實生活里,多南有過五次失敗的婚姻。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珍妮·科尼(Jeanne Coyne),以及金·凱利和凱利的第一任妻子貝琪·布萊爾(Betsy Blair)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四角關系。在與多南離婚后,科尼最終還是與凱利走到了一起。不過,多南和布萊爾一直沒有承認過他們兩人之間有私情。而陪伴他走到人生終點的是身兼演員、編劇、導演多重身份的現(xiàn)年86歲的伊蓮·梅(Elaine May),兩人相守已達20年,并未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