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月23日起,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已進入下半場,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米友仁《瀟湘圖卷》、董其昌《仿趙孟頫秋山圖軸》等31件(套)書畫精品先后換上并陳列,其中包括19件(套)董其昌的書畫作品。而在1月30日下午5點,上海博物館閉館后,“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進行了最后一次換展。
1月30日下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shù)”記者在現(xiàn)場了解到,最后一次換展撤下的是展廳入口處的唐代《草書法華玄贊卷六》與五代董源《夏山圖卷》,換上的則是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而在展廳最后部分,則是撤下了明代韓希孟的顧繡作品,換上的則是明代《顧繡東山圖卷》。
更換展品現(xiàn)場
在展廳內(nèi),上博書畫部的工作人員走進展柜,兩人為一組,小心翼翼地卷起了位于展廳入口唐代《草書法華玄贊卷六》與五代董源《夏山圖卷》。隨后,細心的拿出了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在經(jīng)過約半小時的擺放、調(diào)整后,董其昌大展的最后的一件展品也終于被擺在了展柜內(nèi),并將于次日與觀眾見面。
《夏山圖卷》與《夏景山口待渡圖》
這次“董其昌大展”前前后后共換了5次展品,可謂史無前例。而最后一次換展的展品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距離上一次在上海與書畫愛好者見面已相隔17年。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告訴澎湃新聞,最后一次換展的展品,“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上一次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是2002年的事了,已相隔17年?!?/p>
據(jù)了解,遼寧省博物館館藏《夏景山口待渡圖》曾于2018年在遼博第一期書畫展中展出。此后,該卷休息了3個月后,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館,趕上了“董其昌大展”的“末班車”,成為最后一卷到達的展品。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董源,又作董元,五代時南唐畫家,官至南唐北苑副使。他的作品多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幽曠平和,率真高古。此卷山巒清潤,林木秀密,漁翁游客出沒其中,技法上以披麻皴為主,多用苔點,色彩淡雅,為典型的江南山水。
此圖經(jīng)明代董其昌鑒定,認為是董源的真跡。作者以江南的平緩山巒為題材,取平遠之景,江上有一輕舟漂來,江邊的迎候者紛紛向前。中景坡腳畫有大片密林,掩映著幾家農(nóng)舍;坡腳至江水間有數(shù)人拉網(wǎng)捕魚,生機盎然。
全卷以點線交織而成,汀渚的橫向線條顯得舒展自如,披麻皴和點子皴構(gòu)成了山巒的橫脈和蓬松起伏的峰巒,墨點由濃化淡,以淡點代染,在晴嵐間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煙云,潮濕溫潤的江南氣候油然而出。點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紅諸色,凸出絹面,明朗而和諧。
《夏景山口待渡圖》引首 董其昌題跋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首有董其昌大字行書。董源是董其昌“南北宗論”中的南宗大家,也是這一脈絡(luò)中實際可追溯的對象,對董氏畫風(fēng)起到了關(guān)鍵性作用。
《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在談及董源的作品對于董其昌的影響時,上博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對澎湃新聞表示,“董源對于董其昌的影響是至深的,他一共收藏了5張董源作品,最早一張得于37歲時。上博的《疏樹遙岑圖》就是仿董源的《溪山行旅圖》,之后,他陸陸續(xù)續(xù)又收藏了4張董源作品,當他收藏到其第四張作品時,特起齋名為‘四源堂’。同時,董其昌將董源視為‘南宗’首領(lǐng),江南畫派到開創(chuàng)者。所以,畫中的水墨,畫江南所用的皴、點等、點線面、遠看是景物燦然。董其昌曾對學(xué)生沈灝說,董源有五種墨法,渾墨、積墨、焦墨、飛墨與破墨。這五種墨法雖在其《容臺集》里寫得略為簡單,但在故宮所藏的沈灝題陳繼儒《山川出云圖》中有所記載?!?/p>
明 董其昌《煙江疊嶂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凌利中還表示,董其昌對于董源的學(xué)習(xí),尤其是墨法的學(xué)習(xí),可以在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燕吳八景》圖冊中得以體現(xiàn)?!稛熃B嶂圖》畫中煙、巒感覺,就是通過點線面的墨色層次表達出來的。“其總結(jié)的五種墨法,上博本《煙江疊嶂圖》中都用上了。”因此,董源對于董其昌的影響,就如王羲之、顏真卿對董其昌的影響一樣之深。
展覽現(xiàn)場
而從觀展角度來說,此幅《夏景山口待渡圖》也是進入展廳后,觀眾所見最震撼的一件作品,也是展廳中年紀最大的繪畫作品,與展柜對面北宗代表郭熙的《樹色平遠圖卷》相呼應(yīng)。
當天下午,在“董其昌大展”展廳的尾端,工作人員則將明代韓希孟的顧繡替換成了明代《顧繡東山圖卷》。
明代《顧繡東山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據(jù)《晉書·謝安傳》記載:此作描繪東晉名士謝安在指揮與前秦皇帝苻堅的淝水之戰(zhàn)中運籌帷幄的故事。圖中山體巍峨溪水潺潺,古松蒼郁,一亭峙立水中,亭內(nèi)謝安與人悠閑對弈,兩仕女憑欄眺望石橋邊一人手托捷報騎馬飛奔而來。
明代《顧繡東山圖卷》,董其昌題跋
此卷以畫為主,僅以繡線勾勒輪廓和一些重點部位。山水、亭子、樹木、人物等用斜纏、接針、滾針和釘線繡出輪廓;冰紋針、錦紋繡、松針等繡出石紋、鞍毯、松葉的質(zhì)感和紋理。繡卷后有董其昌題跋(崇禎五年)。此卷為迄今所見傳世顧繡中紀年最早之作品。
展覽“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將展至3月10日。
附: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