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續(xù)補永平志

續(xù)補永平志 作者:清·唐敬一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一

世 紀 舊志已載,不開。

康熙六年丁未秋九月,皇上幸遷安縣,駐蹕于縣南謝留莊。永平府文武各官朝服迎至駐蹕處所,免朝。戊午,由清節(jié)祠東龐家崖渡河,駐蹕于灤河之西,免朝。己未,沿灤水而南至灤州南,駐蹕巖山,文武官朝服朝見。庚申,駐蹕錢家營。辛酉早西行,文武官朝服跪送。皇上乘馬緩行,顧問各官某某,見居何職。鴻臚寺挨次回奏。又諭知府李興元,自奏姓名。問畢喜悅,縱馬西行。

八年己酉秋七月,永平道奉文移駐通州,更為通永道。

九年庚戌冬十月,皇上幸三屯,駐蹕東寨。文武官朝見,命武臣自副將以下至七品以上,俱命較射,賜宴,賜題。面試知府蔡興周,大學土哲那庫評閱。其文命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次日行幸永平。皇上由北門入,自西門出。文武官前導,至御營,免朝仍駐蹕于灤河之西。

十年辛亥秋九月,皇上東幸謁陵,駐蹕于灤河之西。盧龍縣預備橋梁、龍坊、龍舟、帳幔如儀?;噬系侵塾^魚,見橋梁堅固,各項預備有方,嘉悅,賞銀二十兩。召見盧龍縣知縣魏師段,面詢愛民之實,又詢其籍貫,奏對稱旨,親降玉音“用心做官”。命內院宣敕一道,又命速赴鴻臚寺記名。次日由西門入,自東門出,東幸。冬十月乙巳,謁陵旋。文武官路迎皇上由北門入,自西門出。上諭隨駕官,命民人環(huán)路跪看不許進本告狀,仍駐蹕于灤河之西。文武官吉服朝見。灤河獻魚,賞銀拾兩。丙午旋京。冬十一月,詔免灤、盧、遷、撫丁地錢糧一年。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二

沿 革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三

星 野 舊志已載。

祥 異 舊志已載,不開。

康熙三年甲辰閏六月,灤河溢。十二月戊午朔日食。

四年乙巳六月,灤河溢,飄集柴木無算。

十年辛女七月庚戌朔,炎熱如熾。十一月朔戊申,嚴寒異常。

十一年壬子六月至七月大旱,禱來雨。

十二年癸丑夏五月,颶風雨雹傷禾。秋,霖雨敗稼。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四

疆 域 舊志已載。

山 川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五

里 市 舊志已載。

風 俗 舊志已載。

物 產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六

城 池 舊志已載。

公廨 舊志已載。

學 宮 舊志已載。

祀 典 舊志已載。

惠 政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七

賦役志

永平府屬六州縣,并永、山二衛(wèi)。

戶口 實在人丁,并抽出供丁上中下則不等,共折下下則通共一十一萬零二百六十丁。共征銀二萬二千五百九十三兩九錢一分九毫七絲五忽。

田畝 實在民地,并撥補地及牧馬草場地、荒田地,通共一萬六千五十四頃八十七畝七分六毫六絲七忽三緘七沙。共征銀四萬六千三百四十三兩七錢六分八厘八毫六絲三忽四微七沙一塵九渺二漠。

丁、地二項,通共征銀六萬八千九百三十七兩六錢七分九厘八毫三絲八忽四微七沙一塵九渺二漠。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八

漕 運 舊志已載。

鹽 法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九

邊 防 舊志已載。

軍 衛(wèi)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

古 跡 舊志已載。

丘 墓 舊志已載。

寺 觀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一

大寧考 舊志已載。

斥 侯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二

先 圣 舊志已載。

先 賢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三

后 妃 舊志已載。

封 爵 舊志已載。

田段二傳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四

職官志

永平道

張云龍 遼陽人,貢士,參政,康熙八年更為通永道。

錢世清 錢塘人,辛卯僉事。

龔佳胤 浙江仁和人,見任僉事。

知 府

陳 丹 山陽人。

蔡興周 遼陽人。

唐敬一 四川成都人,見任。

同 知

羅 京 會稽縣人。

鄭四國 山東樂陵縣人,見任。

管關通判

陳天植 永嘉人。

安達里 廣寧人,見任。

府學教授

謝國擢 延慶州人。

紀五典 宛平人,見任。

經 歷

俞 獻 慈溪縣人,見任。

司 獄

倪繼徐 福建福清縣人,見任。

職 官

盧龍縣

知 縣

魏師段 湖廣黃岡人,見任。

訓 導

孫 琮 河間縣人。

典 史

湯 旺 隴西縣人,見任。

遷安縣

知 縣

王永命 山西臨汾人,見任。

訓導

馮克年 臨城人,見任。

典 史

歐陽超 湖廣鐘祥縣人,見任。

撫寧縣

知 縣

譚 琳 湖廣崇陽縣人,見任。

訓 導

劉三德 順義縣人,見任。

典 史

王之彥 浙江寧波縣人,見任。

昌黎縣

知 縣

王曰翼 山西澤州陽城縣人,見任。

訓 導

李維楫 定州人,見任。

典 史

逯思仁 博平人,見任

灤 州

知 州

孫宗元 淄州人,進士,見任。

學正

劉元奎 棗強人,舉人,見任

州 同

鄧天棟 遼東人,見任。

吏 目

都廷楷 浙江錢塘縣人,見任。

樂 亭

知 縣

于成龍 鑲紅旗人,見任。

訓 導

王之造 ??h人,見任。

典 史

孟 琇 山東益都縣人,見任。

山海衛(wèi)

儒學教授

錢裕國 順天大興縣人,舉人,見任。

武 職

副 將

張應標 陜西祟信縣人。

喻三元 江南徐州人。

協(xié)標左營守備

楊 梓 吳縣人。

右營守備

李一奇 通州人。

山海路都司。

鐘 聲 淮安人。

石門路都司

趙 輝 新野人。

燕河路守備

葛天綺 京衛(wèi)人。

建昌路都司

畢世龍 靖遠衛(wèi)人。

蒲河營都司 線志錦 河南人。

南??谑貍?陳萬化 遼東人。

劉家墩守備 孫中一 商丘人。

永平衛(wèi)掌印守備 馮邦彥 宣府人。

山海衛(wèi)掌印守備 陳廷謨 京衛(wèi)人。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五

宦 跡 舊志已載。

永平道今更為通永道

康熙

錢世清 字生一,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由辛卯選貢,康熙四年任。公甫筮仕即簪筆直盧,周知朝家制度,典章沿革要務所在居官忠寬敏惠,廉靜端凝,所巡歷皆有聲。其僉臬北平也,地劇土寒,祟尚省約,維咨恤民隱為務。而遇事練達,蒞任數(shù)年間,凡屯田、駉牧、郵傳諸大政,以迨城郭、學校、倉廩、堤圩,罔不具飭。一時守令、郡悴、州佐、亭長、督郵,咸承風化焉。時有營弁訐鎮(zhèn)將者,奏付所司,營弁方窺伺,嘩聞于外,公從容持議既以伸國法,而僚屬之體不傷,釋然以解。又有以邪教摘發(fā)撫寧寺僧者,公曰:此特浮屠氏庀言耳,律無深文。而原詰僧據古證律,謂于重典且不測。司讞者言人人殊,公覆鞠之得其平,部議卒從末減。又梁同知拖欠折糧銀兩,貧不能償,以鐫級解任,尋歿于官。公矜恤之,代措銀一千五百余兩周全以歸;蓋公生平,持大體,識量過人,類如此。舊制,本道監(jiān)軍有兵環(huán)衛(wèi),后改歸營伍給役,胥隸皆按月捐錢瞻之,代理餉司,不私毫厘。所部貧士。悉周給之。士亦從公如歸市,鼓舞庶司,嘉善而矜不能,未嘗受賂遺一錢。祠廟載在祀典,有關風化者,亟修葺之。吏治民安,上下恬然,享和平之福,咸戴若父母云,尋移駐通州道,銜兼通永自公始。

崔誼之 號老山,平度州人,由壬辰科進士??滴跏晔聝热瓮ㄓ赖朗?。公初筮中州令,愛民禮士,持廉而多惠政,以卓異行,取民部操守清慎,佐理精勤,轉郎中。未幾特受通永道僉事。公賦性寬和,御下仁恕,治政明決,體恤屬僚,惠愛百姓,凡鞫理民詞,虛公執(zhí)法不阿,不徇念各屬沖繁,不輕差役,以滋煩擾,饋送悉屏絕之。時以廉靜聞。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六

科貢志

進 士 舊志已載,不開。

順治十六年己亥科

高 岡 灤州人,蓬萊知縣。

汪淑問 永平人,犍為知縣。

康熙九年庚戌科

楊振藻

舉 人 舊志已載,不開。

順治十七年庚子科

孟賚予 灤州人。

劉名遠 灤州人。

康熙五年丙午科

沈錫眉 永平衛(wèi)人。

康熙八年己酉科

周之楨 永平衛(wèi)人。

鄭惟一 ??人,清澗知縣。

宋一麟 樂亭人,副榜。

康熙十一年壬子科

翁叔元 永平衛(wèi)人。

李 沛 盧龍縣人。

自順治十六年起

鈕希正 興州衛(wèi)人

何重粹 灤州人。

劉以隆 永平衛(wèi)人

袁起鹍 永平衛(wèi)人

府學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康熙二年停止,至八年開復

姚樂堯 永平衛(wèi)人。

劉文爛 樂亭人。

張觀成 樂亭人。

張文煌 永平衛(wèi)人。

嚴應魁 東勝衛(wèi)人。

以上歲貢

馮際云 順治十八年恩貢。

董 銑 康熙十一年拔貢。

俞大知 康熙十一年拔貢。

以上恩拔貢

白培元 灤州人。

張成章 昌黎人。

張登第 昌黎人。

張應宿 昌黎人。

王遹修 灤州人。

以上例監(jiān)

盧龍縣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張克勤 縣人,侯選縣丞。

白純修 灤州人。

康熙二年停止,至八年開復。

劉炳宸

張宗孔

以上歲貢

王基文 縣人,拔貢。

李正芳 縣人,田州吏目。

黃榜中 縣人。

以上拔貢監(jiān)生

遷安縣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徐宸亮 縣人。

劉光胤 縣人。

朱 德 縣人。

劉成德 縣人。

劉王佐 縣人。

吳景隆 縣人。

任思誠 縣人。

以上歲貢

王 楫 壬子,拔貢。

撫寧縣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魯大治 縣人。

解起元 縣人。

王運恒 縣人。

以上歲貢。

張 復 縣人。恩貢。

鐘蕃胤 壬子,拔貢。

以上恩拔貢。

馮永潔 縣人。

馮永澯 縣人。

楊仲昌 縣人。

羅國璽 縣人。

唐之迪 縣人。

以上監(jiān)生。

昌黎縣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陳廷干 縣人。

孫時來 縣人。

張莊臨 縣人。

賈九苞 縣人。

周 元 縣人。

宋杰士 縣人。

齊如侖 縣人。

張 宏 縣人。

以上恩選歲貢

趙夢蘭 縣人。

張 賓 縣人。

龍日升 縣人。

李 安 縣人。

張燦宿 縣人。

以上貢監(jiān)

灤州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孫啟祚 州人。

陳蒙古 州人。

孫延祚

常執(zhí)中

馮運皞 州人,侯選知縣。

倫可久 州人。

倫可大 州人。

李 檠 壬子,拔貢。

以上恩拔制貢

樂亭縣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高啟浚 縣人。

邵胤升 縣人。

王 彪 縣人。

以上歲貢。

姚 采 壬子,拔貢。

以上拔貢。

山海衛(wèi)貢生 舊志已載,不開。

王胤祚 十年貢。

王養(yǎng)鳳 十一年貢。

以上歲貢。

趙國屏 壬子拔貢。

以上拔貢。

武 科

武進士 舊志已載,不開。

康熙六年丁未科

趙 躋 灤州人。

康熙九年庚戌科

余 煊 興州衛(wèi)人。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

盧啟賢 永平衛(wèi)人。

武舉人 舊志已載,不開。

康熙五年丙午科

董正斌

康熙八年己酉科

孫繼武 永平衛(wèi)人。

馬值樂 昌黎人。

鄭鴻儒 昌黎人。

康熙十一年壬子科

李藝苑 永平衛(wèi)人。

陳廷遇 永平衛(wèi)人。

張國華 永平衛(wèi)人。

盧啟賢 永平衛(wèi)人。見進士。

田廷賓 永平衛(wèi)人。

郭 (王亙) 山海人。

高廷翰 樂亭人。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七

武 勛 舊志已載。

封 蔭



灤 州

石 璞 以孫申貴,贈吏部左侍郎。

石 岳 以子申貴,贈吏部左侍郎。

雷 聲 以雷鳴德太醫(yī)院掌印貴,贈光祿大夫。

雷 遜 以雷鳴德太醫(yī)院掌印貴,贈光祿大夫。

雷以動 以雷鳴德太醫(yī)院掌印貴,贈光祿大夫。

倫 中 以子品卓貴,贈南康府通判。

盧 龍

陳一策 以子培基貴,贈朝議大夫,刑部郎中,加從四品。

陳效忠 以子永吉江寧縣知縣貴,贈文林郎。

遷 安

劉光裕 以子鴻儒貴,贈兵部左侍郎。



灤 州

石 章 以父由侍郎蔭官生。

王應麒 以父可就督僉蔭官生。

王應豸 以父可就督同,蔭官生。

雷?元 以父鳴德蔭官生,照三品用。

遷 安

劉 涵 以父鴻儒恩蔭人監(jiān)。

劉 沖 以父鴻儒恩蔭人監(jiān)。

永平衛(wèi)

蔡鍍秀 以父士英總漕,蔭侯選六品。

蔡敏華 以父士英總漕,蔭侯選知縣。

孟纘祖 以北城御史熊飛,蔭官生。

孟繼祖 以汀州知府熊臣,蔭官生。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八

人 物 前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十九

人 物 中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二十

人 物 后 舊志已載外,新增四傳。

【國朝】

劉光裕 戶部左侍郎鴻儒之父,以子鴻儒貴,誥贈兵部右侍郎,加一級。居鄉(xiāng)施仁尚義,慈孝謙恭,撫育孤侄,聘嫁族女,助喪殯骨。賑饑施貧,甚至不秘商人之金,不較竊禾之盜,尤人情所難,士民咸思慕焉,祀鄉(xiāng)賢。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一

烈 女 舊志已載,不開。

灤 州

馮 氏 生員孟臣極妻,庚午兵變,極被創(chuàng)死。氏伏尸飲血欲與同盡。舅姑力勸撫孤,氏長齋奉竺,終養(yǎng)二親。葬祭盡禮,貞守四十余年??滴跏?,督學胡公簡敬批候題旌。

盧 龍

陳 氏 適庠生韓景昌,庚午昌殉難身歿。氏歷百艱,扶八旬祖姑,攜三歲孤遇春,四十余年,奉姑訓子,始終不怠。姑歿代夫營葬,以成夫志,教子成立,為郡諸生。永平道張公云龍旌其門曰:“節(jié)孝范世。”永平府知府彭公士圣旌曰:“完節(jié)遺徽。”

牛 氏 盧龍縣處士馬逢時妻。夫在事姑恭謹,善遇昆弟。夫歿寒苦自甘,撫育三子俱成立。四十余年,冰操益勵。庚午兵燹自縊盡節(jié)。子玉聰,孫允興,俱食餼郡庠。永平道張公春旌其門曰:“節(jié)烈”。

遷 安

陳 氏 三屯高貴妻,秉性堅潔,鄰有逼而污之者,處???少保戚公繼光立石井旁,題曰:“全節(jié)之井”。

撫寧縣

王 氏 生員王堯相妻,夫故,氏年二十二歲。柩前跪泣,口絕飲食數(shù)日,毀容截發(fā),決意殉夫。姑勉子泣少慰存活,奉姑惟謹,撫孤王調元,中萬歷戌午科舉人。守節(jié)四十九年。巡按直隸御史劉公思誨,以錚錚一具鐵心,凜凜滿腔血性,姑無缺養(yǎng),九泉子職猶存。子賴成名,半世書香不泯。具題,奉旨給銀三十兩,立坊表之旌曰:“王氏貞節(jié)之門”。

昌 黎

尤 氏 廩生宋文耀側室,年十九而夫逝。與適張氏立志堅守,撫二孤成立,繼嗣兩門,皆氏之功。崇禎四年,知縣左應選旌其門曰“雙節(jié)”。

齊 氏 監(jiān)生魏業(yè)懋妻,夫逝乏嗣,委夫產于其族,依母家誓守。適客兵移駐昌黎,與民雜處,氏恐辱,閉門自縊。順治二年,知縣劉應錫旌其門曰“貞烈”。

樂 亭

齊 氏 生員齊君錫妻,夫故,年二十五,遺孤四歲。守志不奪,上事繼姑,下?lián)嵊字?,紡績食貧,今八十有二。順治十七年,知縣葉矯然旌其門曰:“節(jié)壽”。

流 寓 舊志已載。

方 技 舊志已載。

仙 釋 舊志已載。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二

藝 文 上

重修永平府東岳行宮

錢世清 浙江人 通永道

通都列郡之間,必有明圣顯懿之神,式憑而作之鎮(zhèn)。故巨靈崇祀,所在多有之,東岳其尤著者也。北平舊有岳廟一區(qū),其創(chuàng)造不可考,水旱疾瘥,凡有求必禱焉。因在南臺崇嶂之表,民以躋陟為艱,爰卜地于廓東三百步外,度其陰陽,而移行宮于其上,郡人參戎谷承功實締構之,故老猶傳萬歷近年事也。六十年來,捍災御患,利濟群黎,來格來歆,歷久而勿替。迨皇朝順治乙未年四月維夏,甲夜烽傳,電掣風揚,火輪飚發(fā),忽遭祝融之變。意者星周五紀,神欲別創(chuàng)雄觀,以翼維新之運乎?語有之,力詘者難舉贏,財豐者克任巨,況神明第宅尤非軒敞不為功。適木商楊大祥慨輸全木,旋有永平道護軍李謨,靖藩下守備郭自有,盧龍尉高光照等,樂勷盛舉,復承命于前觀察使王公廷賓。滌誠蠲吉,庀材鳩工,閱丙申歲季秋,而殿貌聿新,周廟列廡,旦晚且告竣。會大祥等相繼下世,豈神之靈以后起之經營,啟佑別有待歟?歲在乙巳,余膺僉臬之命,來巡是邦。吉月朔望,式謁神宮,極目形勢之盛,俯仰左右,顧而偉之,而抱廈未完,惄焉以為歉。時李謨獨健在,而郭有令子士英、概住持王常胤,引卒業(yè)為己任,具述重建所由,宣圣天子德意,上迓神麻(庥),下莫民命,固觀察之事也。爰捐百金俸為倡。而郡守僚佐縣令及紳衿商民人等,咸率從焉。國帑力役,公私兩無害。而八楹以成瓊旌絳節(jié)之來,庶幾睹暈飛而愉快矣乎,抑余厚有望者。地得神以靈,神得地以奠,二者相須以傳不朽。自今以往,得郡之在位庶執(zhí)事,與鄉(xiāng)之賢豪、長者綿遠繕葺,丹(丹蒦)而暨涂之,棟梁日益以新,埏埴日益以固,百福降康日益以集。尤余觀成之日,即愿與北平六路之人,共永神澤于無疆者也。故不辭不敏而紀之??滴跏辏瑲q次辛亥,季夏谷旦。

祈雨文

康熙十一年六月至七月大旱不雨,田苗枯槁,井澤涸竭。萬姓皇皇,呼天莫應。本府知府唐敬一念切民艱。恭詣城隍廟設壇,每日三次,步率僚屬,免冠路拜,仍三致告文以達神聽。至十三日子夜,大沛甘霖,三日方止。遍野歡呼,草木回青,山川增色,復為文以謝之。記告廟文四通:

初八日告廟文

唐敬一

維大清康熙十一年,歲在壬子,七月甲辰朔,越禱日辛女,直隸永平府知府唐敬一等,謹蠲白乃心,敢昭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旱魃之災,帝天非無因而降。凡我僚屬,奉天子命,牧養(yǎng)斯民,未能實心撫子,致此失業(yè)遺黎,類多饑寒失所。其或溢怒淫威,刑罰失中。再或吮民膏血,寄我飽溫。有一于此,皆足以上干天和,下積人怨。太守頑置不察,諸司怙遇弗悛,災及己身,固其宜也。民何罪之與有,而罹茲兇鞠耶!惟神血食北平,職司幽贊與太守表里斯民,若太守無德,不能格天尊神,猶將顯震英威,譴太守以回天怒。若太守茍可告無罪于百姓,則今茲不雨,萬(火皂)立見煙寒,當亦非神之所安坐而嘿嘿也。神其度之謹告。

初十日再告文

唐敬一

敢再告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嗚呼!惟神以帝天喉舌之司,造下土一方之命。今此下民所為,歲時伏臘,熏蒿凄愴而恐后者,凡以為今日也。北平財盡民窮,所恃以延如線之生者,惟有秋是賴。目今禾黍垂成,而驕陽不雨。萬姓攜妻挈子,頭搶地,聲震天,太守惴惴,悔過是用,率茲僚屬,匍伏禱求告廟前言,尊神亦既聞之矣。朔九午刻,仰是陰云滿布,霢霖氛霏,意微尊神響應之靈不至此,其如膚澤。未幾屯膏如昨,豈太守之呼吁,有胸無心,神不我格乎!抑亦神將吐我,而帝天之視廳果高遠而不見不聞乎!非是則天道好生,當僻不忍縱旱魃之播雪此一方民,若是其甚也。太守,父母此一方者也,尊神,御災捍患,血食此一方者也。百姓不敢呼天而呼父母。太守不能問天而問尊神。若三日不雨則苗槁,五日不雨則土膏竭,十日不雨千里其赭矣。嗟此孑遺,弱者轉壑,強者揭竿挺走,流離將不旋踵,則太守與尊神必有分任其咎者矣。神其鑒而裁之,謹告。

十二日三告文

唐敬一

謹免冠匍伏,大聲疾呼,三致告于本府隍感應之神曰:嗟呼!此方之民,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北平古稱瘠城國,其民刀耕火種,其地水立沙飛,產無百畝之遺,家無擔石之儲。所恃上天降康,時和歲穗。顧此遺黎,尚得與畿輔七郡之民,承丁負版,以上報天子者,饑饉不臻,而不忍輕去其鄉(xiāng)也。嗟乎!今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下官敬一奉天子命來守茲土,未敢登堂受事,先人廟而謁尊神。循朔望跪拜之儀,盡人神祈格之禮,豈有他哉!良以地方久遭兵燹,小民鵠面鳩形,兼之弱肉無幾,不堪強食是用,簡刑息訟,馴暴懲刀,片紙蠲供,一錢不罰,期與僅存二三赤子,休息相安,以盡太守心所欲為,力所能為之事,庶幾假此,可以告無罪于天子也。至于捍大災,御大患,人謀所絀,則太守有所不能者,而神實能之。此有皇上帝所以特簡聰明正直之仙班,敕為保障城隍之顯爵。俾尊神理幽贊陽,奠麗此一方民,以輔佑天子,于以享此一方之血食而無愧也。此其義與下官之奉天子命而撫摩茲土者,將無不同。今下民罹茲旱虐,雖或天運使然,在尊神亦有不能自主。然而天子者天之子也,所以代天而子民也。尊神則天之吏,而太守又天子之吏也,無非為此民也。譬如父母不慈,孝子未有聽其違道,而不迎幾以諫者;人主有失,忠臣未有徒畏膏斧,而不折檻以爭者。況乎帝天仁愛,養(yǎng)育萬物,是其本心。而大兵大荒不過數(shù)十年而一見。古之人主,六事自責,舍腹吞蝗,要亦一言之善,遂可回天,此又人事之彰彰者矣。若必欲盡此一方民,而饑之饉之,使之流離轉徙,而不惻然念者,斯又必無之理矣。今者陽日以驕,禾日以槁,萬姓呼天搶地,聲徹重霄。太守匍伏悔過。叩頭流血,一告不已至于再。再告不已,至于三。凡若此者非敢為瀆也,誠欲尊神大彰捍御之能,以茲下情上告天帝,亦如孝子之諫其親,忠臣之諫其君,挽回天怒,為民諸命而已。若三告而神不應,是必尊神之芻狗生靈,而虛擁天爵也。尚不能與人世之敦倫聞道者比,其亦何神之與有。語云:雖有惡人,齋成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誠為之通也。今太守之夙與跪禱,而咄咄不休,可謂至矣。而神不我聽,則旱其不可藥矣,民其無如何矣。眼見千里如焚,窮檐熄爨,折骸易子,盜賊繁興,行且震驚城社,絕滅蒸嘗,勢所必至。太守既無面目見此北平父老,即尊神亦豈能靦焉血食。對萬姓而無惴此乎!太守之死不擇音,泣盡而繼之血也,謂神不聽,當不其然。神如有靈,其疾告帝天,立驅旱魃,以造萬民之命。再三日不雨,則太守不職,尊神不靈,不職不靈,法當黜太守其囚服絏頸。遷尊神之行主于日中,以受天罰、必大雨,乃止謹告。

七月十四日謝雨降文

唐敬一

謹以牲牢魯酒,致祭于本府城隍感應之神曰;于赫唯神,至正至靈,有禱必應,理幽贊明。降此時雨,粒我蒸民,捍災御患,振古英名?;靥煊辛Γ涍^無心,于容贛服,其量于麾。魃敬其能,民其蘇矣,永奠北平。太守暗昧,陳詞失倫,譬彼育子,妄溯高深。今日之奠,悔罪負荊,神不我吐,惠然來歆。尚饗。

續(xù)補永平志卷之二十三

藝 文 下

韻 部

永平府 舊志已載,不開。

孤竹清風

陳所立 永平府

基留幫國澤遍長, 白玉瘞山骨自香。

夜宿層臺朝薦祉, 覺來魂夢亦清涼。

都山望雪

陳所立 永平府

祈連絕處總燕支, 到此回看北平低。

六月山頭猶載雪, 罡風吹落薊門西。

釣臺喜雨

范文程 內院大學士

云謝松臺映曲波,白沙翠石滿灤河。

危峰一柱芙蓉秀,小艇雙溪鷗鷺多。

孤竹長煙通蠟屐,蘇丘涼雨人漁蓑。

海濱二老堪憑吊,賓從同來散玉珂。

灤州 舊志已載,不開。

題偏涼汀

石礦 郡人

天地為爐化作工, 陶成勝概甲燕東。

一川徐沛甘棠澤, 四座輕吹孤竹風。

隱見云樓分海市,橫斜鳥道插天空。

酒余遙望磯頭石,疑是登臨問對翁。

題白云樓 五言

宋琬 萊陽人 永平道

松逕蒼無際,沙洲碧幾灣。

蟲聲秋雨外,漁笛夕陽間。

怪石相高下,輕船自往還。

白鷗渾不去,一似愛人閑。

盧 龍 舊志已載,不開。

題清節(jié)祠

范文程 內院大學士

讓國清風百世師,陰陰松檜隱空祠。

黃農事業(yè)應無異,山水蕭森自不移。

石動黿黿分大壑,城荒鳥鵲下高枝。

接口同醉花間酒,絕勝襄陽訪習池。

漆灤二水

劉景耀 河南人 永平道

溪水悠悠塞外來,藍田佳氣接河奎。

虎頭近見雙龍合,羅洞還驚匹練開。

鼓枻能無浮海意,洗兵合待濟川才。

勒盟不假黃河水,自有清流繞郭回。

恭謁清圣

魏師段 黃岡人 知縣

孝友由來莫與京,我來圣域拜先生。

同拋國事成仁志,一任天倫泯怨聲。

廟貌荒岑留古跡,松風空谷響芳名。

不知世有征誅事,故向岐周叩馬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