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六十人物志【仙釋】

晉江縣志道光本 作者:清·周學(xué)曾


仙釋,儒者弗道。但其來已久,今仍存之。其一切幻妄不經(jīng)之語,概行刪汰。





大道



陳寨



蔡尊師鄭文叔

蔡明濬吳崇岳

五代

譚峭



林道者裴道人

王志洪某

蘇紹成趙永嘉

陳以文碧桃道人



有杰道者



董伯華林廣齊

李鼎孔希島



大道不知何許人。修真清源左峰,后人供奉之,名大道巖。



陳寨善禁咒術(shù),為人治病多愈。



蔡尊師名如金。以蔭入仕。守太原,有惠政。晚?xiàng)夢⒓?,歸隱紫極宮精思院。辟谷御炁,以方技濟(jì)人。后煉丹北山清源紫澤洞,卒葬寧壽寺。留從効筑羅城,徙之松灣。啟棺,惟劍鑑在焉。后陳洪進(jìn)以其地建崇福寺,遷葬于北山下。宋崇寧中封虛應(yīng)先生。其后累加善利、靈濟(jì)。嘉定十三年,守真德秀禱雨疊應(yīng),聞于朝,詔加號昭博真人。

鄭文叔有道術(shù),號元德真人。修煉于晉江紫帽山。有羽士寄以書,文叔握粟犒使。歸視,精金也。洞因以名。

蔡明濬居靈源山,與虹巖逸人羅山甫往來潘湖間,有合煉之雅。歐陽行周與王公范書:自詫宿志勤懇,獲與靈源虹巖同居者三年。

吳崇岳入元妙觀為道士。收精煉氣,休糧輕身。轉(zhuǎn)運(yùn)使周謂行部,聞其名,謁而叩之。后召赴闕,賜號通元先生。年七十余卒。

五代

譚峭向嗜黃老,游終南、華、岱諳名山,師嵩山道士,得辟谷御炁之術(shù)。嘗醉游,夏著烏裘,冬衣葛衫,或臥霜雪中。南唐主召至建康,賜號紫霄真人。歸,修煉于清源紫澤洞。



林道者元祐中居清源天柱峰。夜夢神人使鐫釋迦像于石,且示工名魏周。周夢如焉。鐫成,端麗甲于諸峰,名瑞像巖道人,終隱于此。

裴道人不知何許人,語音似江東人。紹興中來泉。頭戴通草花,行歌于市曰:“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枝。思量今古事,安樂是便宜?!焙髷?shù)載,坐化于清源洞石嵌中,而通草花在前。郡人泥軀以祀,號蛻巖。

王志潮陽人,嘉定庚辰正月顯化于青陽山石鼓廟,里人塑像祀之。辛巳,勅封殿前太尉。德祐時,封護(hù)國上將軍。永樂中,勅封順正王。其座右太尉吳姓,座前紅舍人康姓,白舍人阮姓,咸著靈異。

洪某青陽人,修真得道。當(dāng)里人塑王太尉像時,洪往觀之,遂植杖立化。眾異之,亦泥其真軀,祀于石鼓廟西偏,號洪總管。

蘇紹成德化人,委業(yè)于泉郡天慶觀,即今元妙觀也。后隱泉山。朱文公嘗造其廬,書“廉靜”二字與之,且銘其琴曰:“養(yǎng)君中和之正性,禁爾忿欲之邪心。乾坤無言物有則,我獨(dú)與子鉤其深?!?br />
趙永嘉隱晉江金鞍山。有道術(shù),嘗喚虎守室。土人餉之,酬草一植。怪棄之,飼牛羊,酣睡連日。復(fù)遺草解之始醒。再求不得,乃祥芝也。今有祥芝澳以此。永嘉少為同安簿,從事朱文公,后行山下,遇同人致意文公,文公就訪之,與游覽勝,曰:“此地二百年后,當(dāng)為車馬之區(qū)?!苯裼缹幮l(wèi)是也。

陳以文清修道學(xué),居天慶觀三十余年。守倪文節(jié)公雅敬之。慶元間賜號守素沖虛大師。

碧桃道人隱于法石院。既沒,南外宗正趙必曄作詩懷之,有“氣概吞宇宙,忘形混樵蘇”之句。詞極悲壯。



有杰道者性頗清狂,出言無度,后皆有驗(yàn)。一日澣所垢衣,曰:“明日行矣?!敝疗?,危坐而化。



董伯華性至孝,母嗜膏豚,因習(xí)屠。后得道術(shù)于吳云靖,遂棄去。談?wù)鲬?yīng)輒驗(yàn)。兒童與一錢,為畫雷掌中,拳而伸之,其聲霹靂。日得錢自給,以其余施貧人。后尸解北山紫極宮,人即其真身塑像祀焉。祈雨輒應(yīng)。伯華嘗書“勤儉”二字匾其宅。贈所善郭姓風(fēng)雷云雨諸畫像,及雷石一塊,磨水可以愈疾,今皆存。

林廣齊復(fù)姓李,晉江人,遷南安。性剛直不撓,為執(zhí)權(quán)所齮龁,從容畢命于福州。人覘其魁梧豐下,而罹奇禍,憐而葬之。居亡何,五顯廟塑舍人神見夢于其人曰:“帝憫無辜,錄予剛正,命為五王,輔廟之左,紅袍金甲狼裘而胄者,我也?!毕窦瘸?,其人具牲醴往酬,遂著靈響,祈禱輒應(yīng)。

李鼎江右人,客于泉城,能導(dǎo)引辟谷。每晨東向吸一杯水,端坐凝神,有延與語者,作行草書于幾上答之。旋即拭去,不令存也。一日忽辭所知,登龜山坐化。眾因遺骨塑像祀之。

孔希島不知何許人。善鼓琴,遨游海上,問其家不答,問其年不知也。夏裘冬葛,與之錢不受,受則以與人。時輒慷慨,取琴鼓數(shù)行,遇富貴客即避去,強(qiáng)之終不肯鼓。正嘉間往來泉中四十余年,身不加老,有知者曰,與顏頭陀各百三十歲也。后卒安溪,詹仰庇為葬于南安九日山下。

女仙



萬氏



蘇六娘



萬氏居?xùn)|湖之滸,生能療病,歿能為國捍患。乾符六年,黃巢作亂,寇閩,至惠安,郡城戒嚴(yán)。神往御之,曰:“未說泉州境,且說東湖一萬家?!背脖婑敹荩竦妹飧文X涂地。守臣王潮請封護(hù)國英烈萬氏仙妃,建廟東湖畔祀之。廟額曰“廣靈”。后復(fù)祀于邑學(xué)官之東。明嘉靖間移蔡巷。俗呼為萬氏媽。至今禱者輒應(yīng),崇奉不衰。



蘇六娘蘇啟能女,以洪熙乙巳臘朔誕生而神異,稍長端淑孝敬。料禍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騽裰?,曰:“對山可移,我志不移?!币蝗眨輨e父母兄弟,曰:“夜神人見召,明晨寅刻將辭世矣?!奔捌冢樵瓶澙@,天樂遙聞。六娘素不知書,時輒索筆留吟曰:“溶溶月色浸清秋,鶴御翩翩此日游。一點(diǎn)靈光何處寄?萬年煙火紫山邱?!币蜃o(hù)柩至紫帽山麓,忽索絕墜地,雷電風(fēng)雨驟至,眾散歸。詰朝往視,則蟻泥已封矣。自后累顯神光。里老建廟于墓前,塑像祀焉。正統(tǒng)十四年,鄧茂七作亂,侵泉州。太守熊尚初戰(zhàn)死古陵坡。賊乘勢長驅(qū),軍民鳥散。俄東南風(fēng)急,白晝晦冥,有神兵從空而下,素旗飄揚(yáng),書“對山蘇六娘”五字。賊氣大沮,走去。已而延平告警,授軍有與前役者,乘風(fēng)沙樹六娘旗幟,遽蹂之,賊望旗潰,茂七殲焉。事聞于朝,成化六年,勅封護(hù)國衛(wèi)生夫人,謚貞烈。萬歷中,太守邱浙大修墳廟,建亭豎碑,復(fù)奏請加封“衍圣崇福”四字,勒石祀之。國初遭兵燹,里民鳩工重建。





匡護(hù)懷暉

令言文偁

無了常笈

五代

文矩文超

叔端義英

行修神僧

知琀文展

宏則省權(quán)

道昭從允

省僜挺贊

棲霞禪師朝悟大師

守息知亮



行通道岑

清豁元應(yīng)

谷泉至聰

戒環(huán)禪師禹昌

道養(yǎng)定諸

法周惟慎

法超禪師宗巳

壽長法輝

本觀禪歸招慶禪師

可遵慶老禪師

子琦守卓禪師

有朋禪師繼松

祖珍了性禪師

道潛宗達(dá)禪師

太初守凈

招慶雪徑

史公祖師



如照廣漩

伯福用平

大圭



清源上人正映

本源本然

法果真空禪師

正森正派

廣輪

國朝

德林機(jī)銳

太積德萃

圓實(shí)宗標(biāo)

明光元飛

海印



匡護(hù)開元寺世祖,律行良謹(jǐn)。

懷暉元和三年至京師,啟章敬寺,示寂謚大覺禪師。

令言居開元寺,苦行,習(xí)內(nèi)典,俗呼化身和尚。

文偁募化造塔于開元寺東,凡工值使匠自取之,多取則迷方不知所如。六年塔成,賜名鎮(zhèn)國。乾符三年化,年七十九。

無了泉州沈氏子,龜洋峰舊翳。無了一日策杖披榛,遇六眸巨龜,斯須而失,因結(jié)庵龜洋。有虎逐鹿入庵,無了以杖格虎存鹿。其示化偈云:“八十年來辨西東,如今不要白頭翁。非長非短非大小,還與諸人性相同?!备婕牛u真寂大師。

常笈南安延福寺無等弟子。吳栻贈詩云:“炎蒸庭柏外,杖履雨花間;林鄂迎入郡城,以開元舊法華延笈主之。

五代

文矩字湼槃。出言成讖,歷歷如券。嘗詣西院法堂,輪竹杖而入。會有五百許僧染時疫,文矩以杖次第點(diǎn)之,各隨點(diǎn)而起。王審知甚加禮重,創(chuàng)崇福寺于泉州以居之。號慧日禪師。

文超策經(jīng)為僧,博洽內(nèi)外,學(xué)號宏教大師,擢僧正。唐天祐中,刺史王延彬以超能詩,構(gòu)清吟院于開元殿東居之。壽七十九。

叔端蚤颕敏,嘗游錢塘蘇臺,參叩四方。乾符中以黃巢亂,歸隱十年。州牧王延彬虔禮之,因置深涼精舍處端。號明教大師。

義英出家開元浴寶院。閩王審知造金銀二藏經(jīng),聞英善筆札,征之繕寫,厚施以獎勞。英買田三十畝,歸粥院。

行修祝發(fā)瓦棺寺。同光二年,移錫湖西法相寺,依石為室,禪定其中,跏趺而化。寺僧為泥塑封之。宋咸寧三年,賜號慧大師。

神僧不知其名氏。梁貞明元年,王審知夢坐廳事,有泉人告之曰,“聞王于大都督府造塔,乞移之鎮(zhèn)泉。”怒斬之,首墜而身涌高數(shù)尺。及覺,駭之。使求之泉,云:“果有狂僧者,不見已久?!睂徶蚱錇樯裆病K煲云洳哪靖〗D(zhuǎn)海至泉,為無量壽塔。

知琀梁貞明中為開元寺泗州院開山。預(yù)言休咎屢征,王延彬命署左街大德。年八十一卒。

文展居開元寺法興院。秉戒高潔,閉門而坐。日常枵腹,不就王延彬之招。

宏則文偁弟子。簡素不求贏余,稍食亡有,雖王公予膏腴卻不納。王延彬贈句有“莫怪我來偏禮足,蕭宮無個似吾師”之語。

省權(quán)年二十二,能講律,延彬?yàn)閯?chuàng)院開元寺,優(yōu)禮之。

道昭號惟識大師,居開元寺羅漢閣。南唐保大八年,詔征不赴。

從允居開元寺,偽閩通文一年,取筆書伽陀,遂告寂。

省僜仙游人,王延彬創(chuàng)千佛院于開元寺居之。十年足不逾闑后,留從効復(fù)延主承天寺,宋初賜號真覺禪師。

挺贊居開元寺,王延彬?yàn)榻鹕碓悍钪j惡檫M(jìn)治州,益嚴(yán)其道,而贊高年矣。宋開寶五年寂。

棲霞禪師同安人,居開元寺,以道自高。州牧王繼勛將為廣居植糧,辭不受。嘗有客來止庵中,顧其寒色滿屋,解囊金以施,霞置諸床下。七年,客復(fù)至,將更施,霞笑曰:“前惠尚存?!背鲆?,塵封厚矣??湍藝@曰:“如此道人,誰能垢之?”俛取舊金而去。

朝悟大師西域人,來居開元寺,數(shù)有異征。既去,寺僧刻木為像奉之,號木頭陀,亦號挑燈道者。

守息安禪晉江五臺峰右。有馴虎之異,后因名虎巖。宋僧法超亦嘗居于此。

知亮南唐時居開元東律巷。恒袒一膊,行乞于市,祁寒雪霜中亦然。后移居德化戴云山,不火累一月。堆豗獨(dú)坐,虎馴其側(cè)。有詩曰:“戴云山頂白云齊,登頂方知世界低。異草奇花人不識,一池分作九條溪。“宋大中十二年逝。



行通博洽經(jīng)論。州剠史陳洪進(jìn)以旱請雨,通期三日,果如所言。洪進(jìn)奏賜命服,名法慧大師。

道岑齓年為開元藥師僧,蘊(yùn)藉能下人。宋建隆三年,歸從效,以威明王廟改上生院居岑,為第一世。陳洪進(jìn)繼治,予岑僧統(tǒng)印,賜號法濟(jì)大師。

清豁居開元上方院,后居貴湖。刺史陳洪選奏賜紫方袍,號性空禪師。

元應(yīng)依兄從允為僧,后卜庵貴湖,與清豁鄰居。開寶三年,漳刺史陳文灝創(chuàng)寺泉南曰■〈旬攵〉報(bào),致應(yīng)主之,奏賜紫衣,定號惠禪師。

谷泉號大道禪師,為僧南岳芭焦庵。嘗至湖湘,參慈明禪師,還而作偈曰:“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扶我自眠?!?br />
至聰居開元寺,說經(jīng)妙乎空有。

戒環(huán)禪師居開元寺,空寂自怡,深造道妙。

禹昌博聞強(qiáng)識,苦節(jié)自勵,孑立寡與,后隱陽原山,賦山居十章,有“饑食無名草,寒燒落葉薪”之句。門人迎歸,卒。

道善祥符中居伏虎巖,與虎同寢,時抱虎子示人。元景泰〔一〕間,邑人連應(yīng)元刻其事于巖石。

定諸精心內(nèi)典,兼通儒書,棲身岑寂。有客則啜茶清坐,去則面壁。嘗造塔筍江石盤之上,因置院以石塔名。

法周住開元寺,號慧大師。咸平中,郡守宿翰至寺訪之,行殿墀,見其下數(shù)莖草,指問曰:“舊謂紫云蓋地,凡草不生,因甚今卻有此?”周應(yīng)聲曰:“地因培客土,凡草有時生?!焙采顕@服。天圣元年,趺坐而化。

惟慎戒行潔清。天圣中,游京師,歸。會魯公問曰:“闕下無禪侶,如何住得君?”惟慎應(yīng)聲曰:“敢言知己少,性本類孤云?!碧睾喴灾魑魃綇V福辭歸,居羅山禪院。

法超禪師俗姓施,以親老歸養(yǎng),建塔其鄉(xiāng),名鎮(zhèn)海塔,且庵居之二十余年,朝夕親側(cè),鄉(xiāng)人化之,皆致孝其親。鄉(xiāng)有水為海支港,寒月潮汐,行人出沒泥涂間。超憫之,募造石橋,長八百尺,凡一百三十間,中為亭,以休來往,名曰悲濟(jì)橋,行人德之。

宗巳智能過人,初主資圣。太守湯夏貽詩有“凈瓶常帶水,破衲任生塵”之句。及移主承天寺何退庵,資圣中,劉忠順名其居曰“嘉遁”。

壽長風(fēng)度凝遠(yuǎn),嘗游京師,及還,郡守蔡襄選居僧正。熙寧中,少卿丁竦延之尊勝,未幾去。年七十七終。

法輝居廣福院。禪余以詩自娛,嘗寄吳山人詩曰:“夜召山翁酌,花間聊撫琴。酒香來竹外,古意入云深。月色臨諸水,溪光射遠(yuǎn)岑。擬教塵土客,對此滌煩襟?!庇诸}憲師壁:“遠(yuǎn)浸溪光碧,寒生松檜陰。漁舟驚暮雨,高唱入秋林?!?br />
本觀禪師熙寧間,太守陳樞延主粥院,參政呂吉父復(fù)延主法華院。連奏賜錦衣及圓覺師號。后復(fù)連主大中、崇福水陸諸寺。他如尊勝閣像、石筍橋亭,皆觀所造云。年六十二卒。

招慶禪師少所弛任氣,皇佑中入漳州開元寺祝發(fā),輿孫覺、秦觀、僧道潛相善。及歿,觀為作塔銘。

可遵胡髭碧眼,狀如胡僧。居清源遵巖,得施利則鏤金繕橋,構(gòu)筑殿藏,建三石塔于巖之百丈坪。元豐間,太守王祖道延主開元尊勝。

慶老禪師能文而禪,與李文肅邴結(jié)庵于舟峰之麓,匾曰“無塵”。文肅叩之,曰:“塵塵剎剎,皆是道場,何用諱卻?若易為石航,與舟峰相應(yīng)矣。”因贈之詩,落句云:“峰頭大舸誰能楫,我欲看君使石航?!?br />
子琦講貫群經(jīng),歷居名山,皆成藂席。后居廬山,泉守陳偁延歸,使主羅山。后主承天。崇寧中,以太守潘玨奏賜紫衣,號昭覺大師。

守卓禪師開堂東京,宣和五年臘七示寂。

有朋禪師元豐二年,泉守陳樞致朋主教開元寺。宣和六年甲辰九月,忽筆偈云:“張公喫酒李公醉,歸去來兮何所泥。打破虛空笑一場,金剛腳拄帝釋鼻。”跏趺坐化。

繼松出家開元寺天佑院,清修自厲,未嘗惰容。夏則取水以飲行道,如是有年,時人名之曰“施水道者”。

祖珍興化林氏子,生有異相,后主承天寺。一日,謂漕使傅自得云:“近造七佛石塔于三門之外,今已竣工,法緣盡矣?!彼焐脛e眾去,居夾嶺之白水巖。未幾,索筆大書云:“生本無生,死本無死,生死二途,了無彼此。”趺坐而逝。

了性禪師弟子守凈。紹興中,開元東西兩塔災(zāi),至淳熙而性兩建之。紹熙間,凈建資圣僧寺塔、嘉泰塔、繼新塔、廟、巖、堂、庵、橋凡十有七;其與性之建彌陀殿,創(chuàng)安溪龍津橋、晉江安濟(jì)橋,蓋功力相等云。

道潛南安黃氏子。參諸名山,適其兄教授饒州,奉母之官。潛至饒省侍,遇巨盜破城,潛負(fù)母逃歸。游五峰龜巖,翦棘屏翳,十七年不出。老而退居承天,作放生池,大旱不涸。卒年八十。

宗達(dá)禪師字無外,有詩名。居開元之普賢院。真德秀延以主崇福寺。

太初嚴(yán)律行,兼能詩、古文。住開元尊勝。南劍守陳宓招主報(bào)恩寺。后真德秀延之大溈溫寺。嘗出《孟子夜氣章》以授學(xué)者,名《牛山經(jīng)》。作文簡嚴(yán)有體,而雌黃蔡端明《洛陽橋記》多三字者,至今傳言云。

守凈有道術(shù),安平朝天門樓、興化軍安利橋,延平可渡橋、武榮金雞橋,皆其所建。嘉定中又嘗鐫石佛于安平岱峰山,刻“泉南佛國”四大字于旁。

招慶開元寺僧。僧眾問:“如何是法意?”答曰:“擾擾匆匆,晨雞暮鐘。”又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答曰:“一瓶兼一缽,到處是生涯。”

雪徑居晉江承天寺,奉詔至京說法,稱旨,有金襕袈裟御扇之賜。

史公祖師經(jīng)領(lǐng)薦,棄之,隱于德化九仙山,示寂。數(shù)日,其體如生,異香不散。里人塑像建巖祀之。凡逐疫驅(qū)蝗,受命如響。



如照從開元袒膊院道符出家,嘗典客雪峰,后出主泰山巖。大德八年,還領(lǐng)開元后堂,十年移前堂。朝命賜號“佛果宏覺大師”。

廣漩禮開元寺如照為師。嘗詠鼠有“尋光來佛后,竊食犯僧殘”之句。知寺藏鑰,尋遷首眾。一日,縱筆大書曰:“百年大醉,今日方醒。”遂隱幾而化。

伯福為僧于積善院,后居開元寺為知事。嘗甃殿前大庭石井,泉之東西南北市鑿井若干口,眾人甘之。承天寺作龍藏及屋,皆求福為之,其后承天以堤董水田,福復(fù)助之金百。南安之蒙溪,其下可田,福墾筑之,田成,歸之常住。

用平有詩名,與陳旅、阮恂、王潛游,號行明道禪師。

大圭廖姓,資性敏慧,博究群書,兼精青烏學(xué),入開元寺為僧。嘗賦詩曰:“不讀東魯書,不知西來意?!弊蕴枆粲^。為文章簡嚴(yán)高古,無山林枯槁氣。所著有《夢觀集》、《紫云開士傳》。



清源上人洪武間自南京天界寺歸泉州省親。學(xué)士宋濂送之文,稱其歷抵大方,期于深諧,雖嘗絕學(xué),不廢明倫契經(jīng)最神之訓(xùn),如來孝親之戒,服行不悖。

正映幼入三峰寺為僧。洪武中,選泉州開元寺住持。到寺,監(jiān)法堂,建甘露戒壇,不二年,百廢俱修。

本源幼不茹腥葷。嘗游漳浦,坐道旁大石上,后石輒放光。漳人異之,為立靈嶺巖以居。還主開元。永樂間,敕征入京,奏對稱旨,屢受獎赍。

本然居金粟洞。夜夢一羽衣訴厄,晨經(jīng)妙峰,乃彌陀像幾廢,隱隱如夢中所見。隨白衛(wèi)帥王某,令吳淵復(fù)興之。

法果居?xùn)|禪寺,遇清明,率其徒沿途拾露骸葬漏澤園。年九十后坐化。郡守熊尚初匾曰“義僧”。

真空禪師六歲出家,后入羅浮永福寺寄食?;蝓米鴱浫?,人莫知也。時歸善葉尚書夢熊讀書寺中,大加敬禮。真空知夢熊非常人,令自識念顯晦休咎,且曰:“數(shù)十年后當(dāng)驗(yàn)。”其后果如所言。

正森苦行勤修,頗通詩書。住法石、泰嘉、獅巖、樂山、清源、南臺、承天諸寺,所至躬治場圃,不畜徒屬。一缽一衲,久輒徙去。曰:“身非吾有,又何為之罣礙?”年八十余,一日遽然坐化。詹仰庇為作“一如和尚傳”。

正派住東塔院,有詩名。司寇詹仰庇以言事謫歸,緒屋北山巢云巖,延派居之。每有題詠,膾炙人口。嘗題東塔殿柱云:“最上一層,也要諸人共造;現(xiàn)前五級,還從平地增修。”臨終示偈曰:“勿毀勿贊,本無涯畔。云渡長空,月浮碧漢?!眽燮呤拧?br />
廣輪為僧開元寺羼提庵,嘗董建開元大殿廊無露臺。三至江南,拜請藏經(jīng)數(shù)萬本貯之。戒壇寺有藏經(jīng)由此始也。閉關(guān)三年。壽五十九卒。

國朝

德林剃發(fā)于德化戴云山寺。又入黃檗為記室,歷居安溪太山吾巖。風(fēng)度端凝,言笑終日,而體貌不失。有雄略,知兵法。順治間,大寇林某動劫李文貞光地家,林畫策,使其徒晦潭為響導(dǎo),出之。耿、鄭之亂,料成敗多奇中。生平茶弈燕談,微文隱要,語有前知。年八十五,端坐而化。

機(jī)銳開元寺出家。鼓山道霈和尚登戒壇,出拂子付囑。旋開山崇福。既而瓊?cè)搜又鲌A通院。越歲歸崇福,建萬佛道場。滿期,沐浴結(jié)伽,登座留偈,擲筆而逝。

太積落發(fā)紫云寺。會鼓山道霈和尚來寺說法,即從稟戒。霈歸,隨往參叩。數(shù)載歸,建一葉庵以居,二十余年逝。

德萃為僧開元寺??滴跞缮?,鼓山道霈和尚來寺開堂結(jié)制,眾推德萃入堂。逾年,從霈登鼓山,住八載。庚戌,至贛州崆峒山。癸丑春,至云間青龍寺。丁巳,游浙江諸叢林。戊午回閩,后仍歸開元寺,主戒壇。

圓實(shí)幼不茹葷,年十五投毫光巖為僧,石山和尚以巖事委之,云游江湘。屬香燈不繼,實(shí)躬自負(fù)薪,鬻于大盈,市油供佛。有黃氏在廣得,觀音像高尺余,其妻夢大士說偈曰:“問我是誰?妙名無跡,久厭塵中,愿歸圓實(shí)。”遍訪得之,遂送其像。年五十五坐化。

宗標(biāo)年十七入開元寺為僧。往福清黃檗寺,受戒于廣超禪師,歸隱本寺之清居寮。康熙戊子,再往福清繼檗山。祖席期滿。吿歸,年八十三入寂。

明光為僧開元寺涌幢庵,勤于參究,為詩清靈幽靜,迷離俗塵。尤工草書,求者無虛日。時有同寺僧如壽,精于楷書,輿光齊名,時人稱曰:“明光草,如壽真?!?br />
元飛字石龍,十四入資福寺為僧,師事哲老和尚。一日聞霹靂聲,信口誦云:“個事不從字與文,歸何處說紛紛?而今劈破虛空后,卸卻肩挑二百斤?!闭芾掀嬷诜餮?。辛巳,威略將軍吳英迎住同安虎溪巖。時巖中僅敝屋三間,元飛竭力募建,不三十年次第成巨觀。山下暴櫬累累,元飛勸葬于其子孫,而代葬其無主者。后建報(bào)恩堂于南偏,迎母就養(yǎng),奉父主祀焉。母歿,與父合葬寺側(cè)。干隆壬戌圓寂,年七十一,是為虎溪寺開山祖云。

海印開元寺為僧,受戒于鼓山道霈和尚。雪峰照拙和尚病篤,趣到山,俾主法席。改六和樓為庫堡,募修大樓,下層筑堂基,改山樓,易門徑,蓋方丈,塑佛像,百凡更新。修葺性天寺,改造虎頭巖。年八十一坐化。

尼僧



洪氏女無著



洪氏女名圣保,居將軍巖巖。年五十,于惠安龍泉出家,布衣,一食或絕粒。逾年,皇佑間,鄉(xiāng)人夜聞音樂聲,次早結(jié)發(fā)更衣而卒。

無著丞相蘇頌女,居平江府資壽寺,即今蘇州。蘇頌寓居平江,其女乃閩產(chǎn)也。年三十許,厭世浮囂,脫去緣飾,號妙聰禪師。

〔校注〕

〔一〕景泰為明代宗年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