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終南捷徑,古人所譏。彼蓋以隱為市,非真隱也。晉邑枕山襟海,懷奇不仕之英,往往而有。或時事所激,有托而逃,或遭逢不偶,甘心自晦。夫豈盡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而逃之深山窮谷哉?即結(jié)廬人境而蕭然自得者,亦無非隱逸也。清風(fēng)峻節(jié),千載而下,猶令人慨想之,安得以仕隱分途而忽諸?
宋
崔唐臣黃登
蘇隨林知
陳好趙庚
劉志學(xué)趙必曄
趙文孫鄭曾子
陳與桂莊彌邵
莊思齊
元
莊圭復(fù)莊逢辰
趙士亨
明
蔡惠郭彥貴
陳瓛趙復(fù)
郭環(huán)進吳權(quán)
歐陽秋陳洪璧
丁衍夏王萬
高寧洪天馨
蘇文昌諸葛昺
王恒京林高駿
黃賢京黃道昶
楊必祐陳顯謨
國朝
洪承畯許鶴振
王傳黃增偉
宋
崔唐臣與蘇頌、呂濬同家交好,蘇、呂登第,崔憮然罷舉。其后,蘇、呂入三館,乘馬偕出,循汴岸見一士艤舟坐蓬窗下,蓋崔也。亟就謁之,問其別后況味。蘇、呂邀其歸,不可。明日再訪舟次,則莫可蹤跡矣。歸家視崔所,置留刺,末有細字絕句云:“集仙仙客問生涯,買得漁舟度歲華。案有黃庭樽有酒,少風(fēng)波處便為家?!?br />
黃登由南安徙晉江。少游上庠,與陳覺民有研席之好且三十年。及陳守泉,涉兩歲,登未嘗干以私。既卒。陳以文誄之,謂:“其窮經(jīng)恥受命,學(xué)道深造大方。蔬茹如享太牢,燕處若奉五戒?!睆堊x不茍許可,亦以隱君子目之。
蘇隨嘉佑二年進士,任博羅令,棄官歸。號紫云先生,隱洋嶼棲霞洞,葆神煉氣,不與俗接。一夕夢游異境,覺而賦詩曰:“夢乘鸞鳳到仙家,侍女風(fēng)流魏月華。琥珀盞斟千歲酒,琉璃瓶種四時花。金函藏錄文刊玉,石壁題名篆點砂。一枕北窗初睡覺,日移門外柳陰斜?!焙髷?shù)年,端坐而逝。
林知隱居篤學(xué),有志尚。筑室靈源山之巔,人鮮見之。熙寧間,嘗諧闕上書論時政,久不報?;莅膊玖皱脑L其書室,題壁間曰:“先生平昔命何非,黃卷詩書一布衣,回首長安成底事,吳山蒼翠幾時歸?”知遂歸隱不出。縣南有煙浦埭,沖決久廢,知修以利民。里人德之,為立祠。孫外。
陳好本名豪,曾受學(xué)于楊時。后在太學(xué),與陳東上書留李綱。及東被誅,遂變名游瓊州,因家于蒼原,子孫繁衍。
趙庚淳熙八年進士,歷廣西常平干官,久不調(diào)。相臣將薦之,韓侂胄用事,庚引疾力辭,親舊交勸不答。帥蔡戡除次對,庚以詩賀之,曰:“腰金不足為公事,懷寶無瑕乃席珍。”戡感其言,乞祠歸。后客五羊,廖槎溪為帥,尤加敬焉。及卒,貧甚,門人黃以寧裒金葬之。
劉志學(xué)。字師孔。咸淳七年進士,教授臺州,以親老歸省。元兵滅宋,杜門不仕。蒲壽庚欲羅致門下,固避之。設(shè)帷講誦,從學(xué)如云,或縱飲劇談,以泄幽憤。種菊數(shù)十本,號秋圃,以陶潛、韓偓自方。
趙必曄字伯暐,太宗十世孫。補承務(wù)郎,從益王至永嘉,轉(zhuǎn)承議郎,貳趙吉甫南外宗正。益王即位福州,泉蒲壽庚叛,與州司馬田真子謀降元。必曄逃磁灶村,真子遣兵勒還草降表。必嘩持匕首自刺,吉甫抱哭曰:“我愧死,萬萬不能復(fù)見子矣?!睆埵澜芑乇鴩?,壽庚盡殺宗室,將斬必曄,參軍吳伯厚計出之。后隱居泉之東陵,日與漁樵方外士班荊燕坐,不復(fù)問人間事。諸生請講解經(jīng)傳,亹亹不倦,尤長于典禮,以壽卒。有《茹芝東陵集》傳世。
趙文孫初名必■〈音夅〉。宗室商王九世孫。自紹興移蹕,屬籍南外宗正寺,遂為晉江人。咸淳三年丁卯,以登極恩賜出身,除福州長樂主簿。宋亡,遂不出仕,專以訓(xùn)誨講解為事。同縣有趙伯暐,亦宗室,與傅定保為友,其文章議論,淵懿浩博,為閩南碩儒。
鄭曾子咸淳十年游太學(xué)。景炎丙子,以迪功郎為潮州司法。未行,蒲壽庚以泉州降元,薦授梅州路治中不受,閑居終身。平生倜儻急義,是非曲直、正言無諱。郡縣大夫有疑難事,必造廬咨焉。
陳與桂年少博學(xué),咸淳中領(lǐng)鄉(xiāng)薦第一,入元不仕,隱于安溪水竹村,足跡不復(fù)及城府。文行高古,后學(xué)矜式,號水竹先生。
莊彌邵夏孫。以蔭補承務(wù)郎,監(jiān)福州水口鎮(zhèn),擢臨安通判。討平天目寇,以功權(quán)知安吉州。除軍器監(jiān)丞。立朝多所論諫,與弟刑部郎中彌大咸有聲。宋亡,棄官歸里。時蒲壽庚附元為中書左丞,辟宋故臣之在泉者,復(fù)其官,彌邵改肇慶路治中,彌大改廣州路治中,并不赴。
莊思齊與弟公茂,俱祐孫之子。祐孫家青陽。有子五人,宋幼主南奔,五人者與潮州司戶參軍蔡若濟倡義迎幼主駕。語張世杰,欲効鉛刀一割之用。張壯之。會蒲壽庚閉城拒駕,遂不果。后三人懼壽庚之殺,散處四方,獨思齊、公茂歸隱青陽故山以奉父老,終身不出。子圭復(fù)。
元
莊圭復(fù)青陽人。篤志勵行,以文學(xué)名,少從游于丘葵。值宋季流亂,手未嘗釋卷,誠信孝友,建祠宇,立祭田。入元,隱于青陽,吟詠自如。至順間,閩海道知事清江范槨以圭復(fù)學(xué)行聞于朝,詔書累下,終不起。年九十一卒于家。
莊逢辰元季躬勤種藝養(yǎng)母,手不釋卷。母卒,喪葬一據(jù)朱子《家禮》。洪武初,或勸其仕,笑不答。日惟教子讀書,后進多師事之,號靜齋先生。子琛。
趙士亨元季杜門讀書,隱于九峯山。父喪明,母患癱,奉養(yǎng)周至,湯藥必親,累歲不少懈。父母相繼歿,居喪盡禮,廬于墓,終喪乃歸,教授于鄉(xiāng)。時山寇呂光甫剽掠焚毀,獨戒勿犯趙先生閣舍。洪武初,由人材薦授繁昌縣仲窪河泊官,強赴焉,尋引疾告歸。
明
蔡惠虛齋先生祖父。性沉靜,好讀書,有高行。尤精地理之學(xué),自擇地于桃花山。晚歲委家于子,游神物外,窮年山居,不問世事。沒后,進士周太初輓以詩曰:“處士素樂善,晚年長蔬食,大兒能克家,小兒鄉(xiāng)進士。”次子輝,舉人。元孫清,理學(xué)名臣,從祀文廟。
郭彥貴潛心為學(xué),手不釋卷??な赜谝怨趲?,謝以詩曰:“縱然軒冕終身樂,怎似琴書一日閑?”構(gòu)圃筑小屋其中,置琴書,集徒談史。題其門曰:“門無車馬跡,座有琴書聲?!鄙叫⒂H敬兄,篤有至性。年六十一卒。門人哭之曰:“不貪軒冕臥煙霞,爭奈西風(fēng)促歲華。半世琴書空佇恨,一生孝友竟成嗟。月明滿院無過客,雨暗空庭有落花。最是脊令心獨悴,幾回涕泣灑天涯?!?br />
陳瓛字微仲,性孝友,不求聞達,工詩詞。宣德間,累召不起,號為征君。
趙復(fù)隱于邑之孤山。博通經(jīng)史,不求仕進。冠婚喪葬以古禮為泉俗倡,人多化之。卒年九十五。門人私謚曰“莊節(jié)先生”。
郭環(huán)進彥貴次子,少聰敏,經(jīng)書一覽,終身不忘。性躭林泉,不樂仕進。正統(tǒng)間,郡守欲授以冠帶,上書辭免,其略云:“山野之性,布衣之行,守拙自晦,與物無競。有時筍江之濱,有時紫帽之徑。我樵我漁,我觴我詠。天豈絕人?我遺我性。”隱于泉山之云臺室,沐其教者多從之。
吳權(quán)正德癸酉副榜。隱居不求仕進,筑室行春門外丸石之右,讀書講學(xué)以終身。太守周道光題其石曰“碧玉毯”,為文記之。
歐陽秋隱居南安天豐山獨善山房,讀書以終身。蔡文莊清為記,稱其孝友善教,推余賑乏,大為士論所歸。
陳洪璧隱居涵江之濱??炭鄬W(xué)《易》,而于《太極圖》、《參同契》鉆研入奧。所為詩文多以理勝。族中游庠者于繭絲牛毛未易解悟之處,必進質(zhì)諸洪璧,為之條分縷析,退各充然有得,學(xué)者稱曰“微庵先生”。
丁衍夏萬歷間人,始居城西隅,已遷于北,名其所居曰“泰清隱君云廬”。晚益落寞,縱心浩然。預(yù)為誄,若銘,時歌以自適。其言橫放超軼,蓋達人之觀,方外之士也。
王萬為學(xué)先務(wù)志行。萬歷癸酉舉人。居龍?zhí)林?,有石如鏡,天然鉤磯,時游息其間,遂取以自號,終身不仕。
高寧博稽典籍,潛心精研,足跡不下樓者三年。俯誦仰思有所得,即志于壁。著有《止定錄》若干卷,多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嘗詣闕陳時事,時珰炎方熾,泉紳懼其以言賈禍,乃群懇奪而焚,勸其歸。自是杜門不出,老于牖下。
洪天馨稍長受《易》,攻舉業(yè),旁及群書,靡不洞徹。為詩出以夷易,塵視緣垢。每春旭秋月,行阡陌,自吟自和。靈源草庵、金粟、清源、天心、梅山諸景,踏詠殆盡。入錢塘、登吳山,訪紫陽洞、上下天竺、六橋,歷金陵報恩寺,灰心世路,游情方外。年六十二卒。
蘇文昌茂相長子。崇禎壬午舉人。甲申后無意當(dāng)世,徜徉江淮間十余年。歸家,息機空門,飄然世外。時有著作,儒生家不能道一字。篤友于,好施濟。配潘氏,方伯潘洙女,號冰壺,著有《玉蘭館詩草》行世。
諸葛昺長史應(yīng)科子。應(yīng)科磊落嗜酒,喜與客吟詠,賦罷必盡醉。昺竭力順適其意。人謂父有點之狂,而子有參之養(yǎng),父病膈噎,八閱月乃殆。昺侍疾床頭,諸事必躬必親,蓬垢累月,居喪毀瘠。崇禎戊辰,以子義封戶部主事。甲申之變,入海居島上。年八十四卒。著有《后雕賦》、《大武山賦》,詩文累篇。
王恒京崇禎丁丑進士,由南城令遷至廣西按察使。歸家,題齋壁,有“詩書債重售仍負(fù),藜藿情多去復(fù)來”之句。三子俱諸生,偕隱躬耕,人莫知其為總憲之子也。
林高駿崇禎乙卯舉人。學(xué)以沈潛為宗,人莫測其涯際。胸中岸異,不可一世,峭性孤衷。蕭然四壁,圖書之外無長物,卒守窮巷以死。
黃賢京崇禎壬午舉人,與同年沉佺期相契好,結(jié)為婚姻,隱處海濱,終身不仕。
黃道昶崇禎壬午癸未聯(lián)捷進士。甲申闖賊陷京師,歸隱南城不仕。慕田子真之為人,嘗引錐自刺。又嘗自投于百源川池,行道人救之,得不死。年七十九卒。
楊必祐為諸生,有聲,立品端莊。絕意進取,以詩文自娛,時或憤郁不平。偶為友人招游伊洛,因得遍觀古跡名勝,題詠寫懷。
陳顯謨字龍見。為諸生,慷慨負(fù)氣節(jié)。甲申,聞李自成陷京師,思以身殉,具衣冠謁文廟,解所系絳自縊于府學(xué)明倫堂鐘架,郡學(xué)博急解其絳,移時息始續(xù)。裂眥言曰:“吾之為此者以大義,莫可逃于天地間耳。今救某,是不欲成某之志也。”遂杜門不出,終其身。
國朝
洪承畯字彥灝,南安人,移居晉江,大學(xué)士承疇之弟。為諸生,工詩文,尤善行草書,婉蜒遒縱如龍蛇??滴醭跄辏瑢艺鞴剔o,承疇方貴盛,畯獨偃蹇巖壑,夷然物外,自號業(yè)農(nóng)山人,以書翰篇什為娛,其兄不能強焉。
許鶴振先世宋侍御璋由莆來晉,居蓬山溥濟庵,其舍宅地也。家藏有豹山《孝經(jīng)析義、訓(xùn)詞》諸書。振幼孤,行傭養(yǎng)母身無完衣,而母極滋味。有兄仲友為諸生,早歿,嫂李氏自經(jīng)以殉。振歲遇斯,日流涕嗚咽。當(dāng)海氛播遷,族居奔竄,獨奉侍御及累世神主豹主遺書以遁。祀不斬而書存,此其以孝逸者也。太史龔必第為之傳。
王傳不知何許人,康熙間僦居晉江黃氏宅。年老無妻子,賣草為食。人呼賣草翁。日從市歸,便閉門焚香吟哦。時阮旻錫結(jié)泉山詩社,傳竊其社題之作,錫見大驚,詢其履歷,終不肯言。后題詩南安不老亭和丁一中韻,邑令某繼游誦詩,急使人物色之,傳遂避去,不知所終。
黃增偉以隨征臺灣授左都督。屏去不仕,遨游吳、越、豫、楚間。所至觸景陶詠。中年歸家,詩酒自娛,力行孝友。敦睦諸善事,著有《傲湖詩集》。
宋
崔唐臣黃登
蘇隨林知
陳好趙庚
劉志學(xué)趙必曄
趙文孫鄭曾子
陳與桂莊彌邵
莊思齊
元
莊圭復(fù)莊逢辰
趙士亨
明
蔡惠郭彥貴
陳瓛趙復(fù)
郭環(huán)進吳權(quán)
歐陽秋陳洪璧
丁衍夏王萬
高寧洪天馨
蘇文昌諸葛昺
王恒京林高駿
黃賢京黃道昶
楊必祐陳顯謨
國朝
洪承畯許鶴振
王傳黃增偉
宋
崔唐臣與蘇頌、呂濬同家交好,蘇、呂登第,崔憮然罷舉。其后,蘇、呂入三館,乘馬偕出,循汴岸見一士艤舟坐蓬窗下,蓋崔也。亟就謁之,問其別后況味。蘇、呂邀其歸,不可。明日再訪舟次,則莫可蹤跡矣。歸家視崔所,置留刺,末有細字絕句云:“集仙仙客問生涯,買得漁舟度歲華。案有黃庭樽有酒,少風(fēng)波處便為家?!?br />
黃登由南安徙晉江。少游上庠,與陳覺民有研席之好且三十年。及陳守泉,涉兩歲,登未嘗干以私。既卒。陳以文誄之,謂:“其窮經(jīng)恥受命,學(xué)道深造大方。蔬茹如享太牢,燕處若奉五戒?!睆堊x不茍許可,亦以隱君子目之。
蘇隨嘉佑二年進士,任博羅令,棄官歸。號紫云先生,隱洋嶼棲霞洞,葆神煉氣,不與俗接。一夕夢游異境,覺而賦詩曰:“夢乘鸞鳳到仙家,侍女風(fēng)流魏月華。琥珀盞斟千歲酒,琉璃瓶種四時花。金函藏錄文刊玉,石壁題名篆點砂。一枕北窗初睡覺,日移門外柳陰斜?!焙髷?shù)年,端坐而逝。
林知隱居篤學(xué),有志尚。筑室靈源山之巔,人鮮見之。熙寧間,嘗諧闕上書論時政,久不報?;莅膊玖皱脑L其書室,題壁間曰:“先生平昔命何非,黃卷詩書一布衣,回首長安成底事,吳山蒼翠幾時歸?”知遂歸隱不出。縣南有煙浦埭,沖決久廢,知修以利民。里人德之,為立祠。孫外。
陳好本名豪,曾受學(xué)于楊時。后在太學(xué),與陳東上書留李綱。及東被誅,遂變名游瓊州,因家于蒼原,子孫繁衍。
趙庚淳熙八年進士,歷廣西常平干官,久不調(diào)。相臣將薦之,韓侂胄用事,庚引疾力辭,親舊交勸不答。帥蔡戡除次對,庚以詩賀之,曰:“腰金不足為公事,懷寶無瑕乃席珍。”戡感其言,乞祠歸。后客五羊,廖槎溪為帥,尤加敬焉。及卒,貧甚,門人黃以寧裒金葬之。
劉志學(xué)。字師孔。咸淳七年進士,教授臺州,以親老歸省。元兵滅宋,杜門不仕。蒲壽庚欲羅致門下,固避之。設(shè)帷講誦,從學(xué)如云,或縱飲劇談,以泄幽憤。種菊數(shù)十本,號秋圃,以陶潛、韓偓自方。
趙必曄字伯暐,太宗十世孫。補承務(wù)郎,從益王至永嘉,轉(zhuǎn)承議郎,貳趙吉甫南外宗正。益王即位福州,泉蒲壽庚叛,與州司馬田真子謀降元。必曄逃磁灶村,真子遣兵勒還草降表。必嘩持匕首自刺,吉甫抱哭曰:“我愧死,萬萬不能復(fù)見子矣?!睆埵澜芑乇鴩?,壽庚盡殺宗室,將斬必曄,參軍吳伯厚計出之。后隱居泉之東陵,日與漁樵方外士班荊燕坐,不復(fù)問人間事。諸生請講解經(jīng)傳,亹亹不倦,尤長于典禮,以壽卒。有《茹芝東陵集》傳世。
趙文孫初名必■〈音夅〉。宗室商王九世孫。自紹興移蹕,屬籍南外宗正寺,遂為晉江人。咸淳三年丁卯,以登極恩賜出身,除福州長樂主簿。宋亡,遂不出仕,專以訓(xùn)誨講解為事。同縣有趙伯暐,亦宗室,與傅定保為友,其文章議論,淵懿浩博,為閩南碩儒。
鄭曾子咸淳十年游太學(xué)。景炎丙子,以迪功郎為潮州司法。未行,蒲壽庚以泉州降元,薦授梅州路治中不受,閑居終身。平生倜儻急義,是非曲直、正言無諱。郡縣大夫有疑難事,必造廬咨焉。
陳與桂年少博學(xué),咸淳中領(lǐng)鄉(xiāng)薦第一,入元不仕,隱于安溪水竹村,足跡不復(fù)及城府。文行高古,后學(xué)矜式,號水竹先生。
莊彌邵夏孫。以蔭補承務(wù)郎,監(jiān)福州水口鎮(zhèn),擢臨安通判。討平天目寇,以功權(quán)知安吉州。除軍器監(jiān)丞。立朝多所論諫,與弟刑部郎中彌大咸有聲。宋亡,棄官歸里。時蒲壽庚附元為中書左丞,辟宋故臣之在泉者,復(fù)其官,彌邵改肇慶路治中,彌大改廣州路治中,并不赴。
莊思齊與弟公茂,俱祐孫之子。祐孫家青陽。有子五人,宋幼主南奔,五人者與潮州司戶參軍蔡若濟倡義迎幼主駕。語張世杰,欲効鉛刀一割之用。張壯之。會蒲壽庚閉城拒駕,遂不果。后三人懼壽庚之殺,散處四方,獨思齊、公茂歸隱青陽故山以奉父老,終身不出。子圭復(fù)。
元
莊圭復(fù)青陽人。篤志勵行,以文學(xué)名,少從游于丘葵。值宋季流亂,手未嘗釋卷,誠信孝友,建祠宇,立祭田。入元,隱于青陽,吟詠自如。至順間,閩海道知事清江范槨以圭復(fù)學(xué)行聞于朝,詔書累下,終不起。年九十一卒于家。
莊逢辰元季躬勤種藝養(yǎng)母,手不釋卷。母卒,喪葬一據(jù)朱子《家禮》。洪武初,或勸其仕,笑不答。日惟教子讀書,后進多師事之,號靜齋先生。子琛。
趙士亨元季杜門讀書,隱于九峯山。父喪明,母患癱,奉養(yǎng)周至,湯藥必親,累歲不少懈。父母相繼歿,居喪盡禮,廬于墓,終喪乃歸,教授于鄉(xiāng)。時山寇呂光甫剽掠焚毀,獨戒勿犯趙先生閣舍。洪武初,由人材薦授繁昌縣仲窪河泊官,強赴焉,尋引疾告歸。
明
蔡惠虛齋先生祖父。性沉靜,好讀書,有高行。尤精地理之學(xué),自擇地于桃花山。晚歲委家于子,游神物外,窮年山居,不問世事。沒后,進士周太初輓以詩曰:“處士素樂善,晚年長蔬食,大兒能克家,小兒鄉(xiāng)進士。”次子輝,舉人。元孫清,理學(xué)名臣,從祀文廟。
郭彥貴潛心為學(xué),手不釋卷??な赜谝怨趲?,謝以詩曰:“縱然軒冕終身樂,怎似琴書一日閑?”構(gòu)圃筑小屋其中,置琴書,集徒談史。題其門曰:“門無車馬跡,座有琴書聲?!鄙叫⒂H敬兄,篤有至性。年六十一卒。門人哭之曰:“不貪軒冕臥煙霞,爭奈西風(fēng)促歲華。半世琴書空佇恨,一生孝友竟成嗟。月明滿院無過客,雨暗空庭有落花。最是脊令心獨悴,幾回涕泣灑天涯?!?br />
陳瓛字微仲,性孝友,不求聞達,工詩詞。宣德間,累召不起,號為征君。
趙復(fù)隱于邑之孤山。博通經(jīng)史,不求仕進。冠婚喪葬以古禮為泉俗倡,人多化之。卒年九十五。門人私謚曰“莊節(jié)先生”。
郭環(huán)進彥貴次子,少聰敏,經(jīng)書一覽,終身不忘。性躭林泉,不樂仕進。正統(tǒng)間,郡守欲授以冠帶,上書辭免,其略云:“山野之性,布衣之行,守拙自晦,與物無競。有時筍江之濱,有時紫帽之徑。我樵我漁,我觴我詠。天豈絕人?我遺我性。”隱于泉山之云臺室,沐其教者多從之。
吳權(quán)正德癸酉副榜。隱居不求仕進,筑室行春門外丸石之右,讀書講學(xué)以終身。太守周道光題其石曰“碧玉毯”,為文記之。
歐陽秋隱居南安天豐山獨善山房,讀書以終身。蔡文莊清為記,稱其孝友善教,推余賑乏,大為士論所歸。
陳洪璧隱居涵江之濱??炭鄬W(xué)《易》,而于《太極圖》、《參同契》鉆研入奧。所為詩文多以理勝。族中游庠者于繭絲牛毛未易解悟之處,必進質(zhì)諸洪璧,為之條分縷析,退各充然有得,學(xué)者稱曰“微庵先生”。
丁衍夏萬歷間人,始居城西隅,已遷于北,名其所居曰“泰清隱君云廬”。晚益落寞,縱心浩然。預(yù)為誄,若銘,時歌以自適。其言橫放超軼,蓋達人之觀,方外之士也。
王萬為學(xué)先務(wù)志行。萬歷癸酉舉人。居龍?zhí)林?,有石如鏡,天然鉤磯,時游息其間,遂取以自號,終身不仕。
高寧博稽典籍,潛心精研,足跡不下樓者三年。俯誦仰思有所得,即志于壁。著有《止定錄》若干卷,多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嘗詣闕陳時事,時珰炎方熾,泉紳懼其以言賈禍,乃群懇奪而焚,勸其歸。自是杜門不出,老于牖下。
洪天馨稍長受《易》,攻舉業(yè),旁及群書,靡不洞徹。為詩出以夷易,塵視緣垢。每春旭秋月,行阡陌,自吟自和。靈源草庵、金粟、清源、天心、梅山諸景,踏詠殆盡。入錢塘、登吳山,訪紫陽洞、上下天竺、六橋,歷金陵報恩寺,灰心世路,游情方外。年六十二卒。
蘇文昌茂相長子。崇禎壬午舉人。甲申后無意當(dāng)世,徜徉江淮間十余年。歸家,息機空門,飄然世外。時有著作,儒生家不能道一字。篤友于,好施濟。配潘氏,方伯潘洙女,號冰壺,著有《玉蘭館詩草》行世。
諸葛昺長史應(yīng)科子。應(yīng)科磊落嗜酒,喜與客吟詠,賦罷必盡醉。昺竭力順適其意。人謂父有點之狂,而子有參之養(yǎng),父病膈噎,八閱月乃殆。昺侍疾床頭,諸事必躬必親,蓬垢累月,居喪毀瘠。崇禎戊辰,以子義封戶部主事。甲申之變,入海居島上。年八十四卒。著有《后雕賦》、《大武山賦》,詩文累篇。
王恒京崇禎丁丑進士,由南城令遷至廣西按察使。歸家,題齋壁,有“詩書債重售仍負(fù),藜藿情多去復(fù)來”之句。三子俱諸生,偕隱躬耕,人莫知其為總憲之子也。
林高駿崇禎乙卯舉人。學(xué)以沈潛為宗,人莫測其涯際。胸中岸異,不可一世,峭性孤衷。蕭然四壁,圖書之外無長物,卒守窮巷以死。
黃賢京崇禎壬午舉人,與同年沉佺期相契好,結(jié)為婚姻,隱處海濱,終身不仕。
黃道昶崇禎壬午癸未聯(lián)捷進士。甲申闖賊陷京師,歸隱南城不仕。慕田子真之為人,嘗引錐自刺。又嘗自投于百源川池,行道人救之,得不死。年七十九卒。
楊必祐為諸生,有聲,立品端莊。絕意進取,以詩文自娛,時或憤郁不平。偶為友人招游伊洛,因得遍觀古跡名勝,題詠寫懷。
陳顯謨字龍見。為諸生,慷慨負(fù)氣節(jié)。甲申,聞李自成陷京師,思以身殉,具衣冠謁文廟,解所系絳自縊于府學(xué)明倫堂鐘架,郡學(xué)博急解其絳,移時息始續(xù)。裂眥言曰:“吾之為此者以大義,莫可逃于天地間耳。今救某,是不欲成某之志也。”遂杜門不出,終其身。
國朝
洪承畯字彥灝,南安人,移居晉江,大學(xué)士承疇之弟。為諸生,工詩文,尤善行草書,婉蜒遒縱如龍蛇??滴醭跄辏瑢艺鞴剔o,承疇方貴盛,畯獨偃蹇巖壑,夷然物外,自號業(yè)農(nóng)山人,以書翰篇什為娛,其兄不能強焉。
許鶴振先世宋侍御璋由莆來晉,居蓬山溥濟庵,其舍宅地也。家藏有豹山《孝經(jīng)析義、訓(xùn)詞》諸書。振幼孤,行傭養(yǎng)母身無完衣,而母極滋味。有兄仲友為諸生,早歿,嫂李氏自經(jīng)以殉。振歲遇斯,日流涕嗚咽。當(dāng)海氛播遷,族居奔竄,獨奉侍御及累世神主豹主遺書以遁。祀不斬而書存,此其以孝逸者也。太史龔必第為之傳。
王傳不知何許人,康熙間僦居晉江黃氏宅。年老無妻子,賣草為食。人呼賣草翁。日從市歸,便閉門焚香吟哦。時阮旻錫結(jié)泉山詩社,傳竊其社題之作,錫見大驚,詢其履歷,終不肯言。后題詩南安不老亭和丁一中韻,邑令某繼游誦詩,急使人物色之,傳遂避去,不知所終。
黃增偉以隨征臺灣授左都督。屏去不仕,遨游吳、越、豫、楚間。所至觸景陶詠。中年歸家,詩酒自娛,力行孝友。敦睦諸善事,著有《傲湖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