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恒春縣志 作者:清·屠繼善


疆域

分野

古來志星分者,無慮十家,不無穿鑿附會之處。唐天文志載僧一行之論:『凡分野,不以星之南北分;地之南北也,視云漢』。貫注:『得其精氣之所至耳。牽牛去南河(星名,凡三星,在井宿東南)寖遠,故自豫章至?xí)?,南逾嶺徼,為越分野;蓋越為牛分也』。諸羅志謂:『臺灣翼九度』。馬子翊廣文云當屬牛女,此指全臺而言。恒春不及全臺十分之一,星度能有幾何?且既占牛,何以又占女?或者,半線以南屬牛、半線以北屬女。恒春僻在極南,海之對皆越地,廣文之說未為大謬。然星有度數(shù),恒春究在何度?此惟象緯家知之耳;不敢妄為臆說焉。

氣候

春溫而秋肅,夏燠而冬寒,中土之時序也。恒雖三伏,風(fēng)雨驟來,可著薄棉;長至前后,茍無大風(fēng),單袷亦可卒歲。至謂冬時衣葛者,不過貧窶子偶一遇之,非大概也。

命名取義,故曰恒春。其田園有水利者,冬日栽秧,蛙聲盈耳,如內(nèi)地三、四月景象,故一年而兩稔;無水利者,否。茄、莧、長莢豆等,冬、春皆有;惟夏、秋一經(jīng)颶風(fēng),則瓜、菜鮮有入市矣。

颶風(fēng)

南越志:『颶風(fēng)者,具四方之風(fēng)也。常以五六月發(fā)。永嘉人謂之風(fēng)癡』。嶺表錄異云:『嶺表夏、秋,雄風(fēng)曰颶』。恒邑無年不有,分大小耳。海邊占氣候者,以為『云合則風(fēng)生,雷鳴則風(fēng)止』。恒諺謂:『一月之中無論上中下旬,聞雷鳴,則此一月可無颶風(fēng)』。癸巳八月朔,大雷電,方幸八月可免風(fēng)災(zāi);不意次日颶風(fēng)大作,接連兩三日,拔木偃禾,壞及田廬;蓋占驗亦未可盡信也。然平日大風(fēng),一聞雷聲,風(fēng)力似稍殺須臾。又常年,晚霞紅則風(fēng)至,愈紅則風(fēng)愈烈;若在夏、秋,不日即有颶風(fēng)。郁燠之時,海涌聲徹數(shù)十里。如在前山蟳廣嘴等處,風(fēng)來不涌;若內(nèi)港口一帶,涌聲聞于縣城,不出十日,颶風(fēng)之來,其應(yīng)如向。又楓港一帶,嘗浮颶母;其來也,海水奔騰淜湃,作百折回波狀,若起怒蛟。鄉(xiāng)人以其水險惡,因號詴龍湫水。舟人不知戒備,恒罹其災(zāi)。

落山風(fēng)

自重陽以至清明,東北大風(fēng),俗謂之落山風(fēng)。晝夜怒號,渹渹沨沨,或三、四日一發(fā),或五、六日不止。海上行舟,視為畏途。即植物中,枝穎上銳,如木棉、桑葉、高粱、甘蔗等,均不苞蕪,多致零落。晚禾將熟,農(nóng)家每齊其根而偃之,俾不受風(fēng)。故生氣不順,收成減色,其陰害夫農(nóng)商者,實非淺鮮。安得賢長官修德回天,永免此患!然馬鞍山以南,地勢稍低,風(fēng)威稍損,冬日有雨少風(fēng);馬鞍山西北至枋山,六七十里,則多風(fēng)無雨。一邑之中,天道之不齊如是。

潮汛

海潮,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卯漲午退。夜潮,酉漲子退;初二、十八兩日,潮水最大;大潮漲至五、六尺,小潮三、四尺。其自初一、十五以后,逐日遲漲半時;退亦如之。四時如一,不分冬、夏。

騎秋雨

夏秋之間,霪雨連綿。大約五月起、八月止,溪流橫溢,道路泥濘,行人為之裹足;郡城音信,有數(shù)月不通之候。海上行舟,亦以風(fēng)險,不敢高舵,以致百貨昂貴。故諺有云:「騎秋雨,一來不肯止」。蓋苦其多也。



陰陽氣沴,乃生虹霓。其色艷盛者為雄,曰虹;闇者為雌,曰霓?;蛞娪跂|,或見于西;或名螮蝀,或名挈貳。要之,五采斑爛,環(huán)轉(zhuǎn)如弓,生于朝、暮者居多。他如白虹貫日,史載荊聶等事,多朕兵象。亦皆見于白晝,未嘗見于昏夜。癸巳八月下旬,颶風(fēng)過后,一夕初更,恒邑西方白虹一道,其色黯淡。維時四無人聲,陰雨凄凄,望之令人骨竦。詢諸吏,以為夏、秋雨中,嘗時有之;無他應(yīng)驗,無足怪。豈外海之風(fēng)、氣、物、云,誠與內(nèi)地不同乎?祥驗集云:『夫虹霓天使也,降于邪則為沴、降于正則為祥』。是沴與祥,仍惟人自召耳。



元命苞云:『陰氣凝而為雪』,蓋陰者寒也;必寒然后作雪。恒邑四時皆春,童稚不知有雪。光緒壬辰冬十月丙子初更,始而微風(fēng)細雨,繼聞有錯落之聲,視之則雪子也。邵康節(jié)在洛陽,聞杜鵑啼,曰:『天下將治,地勢自北而南』。茲由暖而寒,則北方之地氣至矣。設(shè)縣幾二十年,始得一見?;蛘咔廪D(zhuǎn),沴厲青消,可為恒人額手焉。



尚書武城篇:『厥四月,哉生明』。注: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也。又古樂府:『新月似蛾眉,又是初三夜』;又諺云:『初三、初四蛾眉月』。是古今新月必初三夜始見之也。茲恒邑于初二黃昏,已一彎西出矣;其殆海天寥廓,無纖微之翳耳。


案恒春居臺灣極南,為全臺收局之處。三面環(huán)海,惟北與鳳山通道,稍東則與臺東州分界;未設(shè)縣以前,尚置甌脫。今區(qū)為十三里,西南沿海六里,曰:宜化、曰:德和、曰:仁壽、曰興文、曰:善余、曰:嘉禾,皆系民莊,為郡城往來大道,處處險要。??谥钪?,曰:鵝鑾鼻、曰:大板埒、曰:后壁湖、曰:蟳廣嘴、曰:后海口、曰:車城、曰:楓港,皆可停輪登岸。陸行則自率芒溪以至縣城,溪流橫亙,大小不一,中以枋山、楓港、保力、統(tǒng)埔并率芒為五大溪。夏、秋洪水暴漲,往往臨流而嘆;今夏、秋每溪設(shè)有竹筏焉。東面四里,皆屬番社,曰:安定、曰:長樂、曰:洽平、曰:泰慶。居?xùn)|西之間者,曰:咸昌、曰:至厚、曰:永靖,三里民番錯雜。山后兇番時出殺人,飛崖越嶺,隨處可來。故于恒春營汛之外,又有屯軍、隘勇,沿途分駐巡防。地遠兵單,易于疏虞。其平時出入,則惟以楓港、四重溪兩處為要道。西南沿海一帶以及縣東之射麻里、萬里得、牧丹灣等處,先為埤南商民通衢;旋以昆侖坳、諸也葛一路拔木通道,則恒春遂成偏僻矣。又民居曰莊,番居曰社。有所謂客莊;客人者,皆粵人也。莊如西門外之保力、統(tǒng)埔、四重溪、內(nèi)埔等及城內(nèi)之客人街是。又有客番雜居者,如東門外之射麻里、文率、吶林、八磘、太古公、萬里得、八姑角、牡丹灣、羅佛山等,南門外之大坂埒、潭仔、墾丁等莊是。其閩籍者,則不系以客,亦不與番同處云。

縣治在府南二百四十里(作六站)。

東:二十五里,豬勝束社。屆海。海之中,距岸八十里為紅頭嶼。

案紅頭嶼孤懸海中,番俗情形,夏說言之詳矣。今更有采訪者,為補志之。其嶼大、小兩峰,大者居?xùn)|、小者居南,天氣星明,登鵝鑾鼻望之可見。有至其地者,曰:大嶼周圍可二十里,小者稍弱。上多雜樹,蔚然深秀;扶桑日出,無樹不紅,此其名之所由昉也。其人披發(fā)穴居,不衣履,言語與臺番不同。頭人出入乘牛,牛大如象。其妻善為蠱,有商船往:交易不平,輒以蠱食之,不可救。其地無船,以老樹之中朽者,鑿為艇;又多漆,或以漆膠木為舟。產(chǎn)海參、紫菜、珠螺、鱔、鰻等物。海參大者四、五斤。鰻丈余,粗如碗;不畏人,人亦不捕。昔謂其地多金、銀,實則無之。恒春未設(shè)縣以前,有十余番遭風(fēng)至恒;適龜仔角滋事之秋,為亂兵所殺。逃者一任車城某家操作;居數(shù)月,夜竊竹筏浮海而去。余悉與舊說同。火燒嶼為埤南對,略焉可也。

西:一十二里,后灣港,屆海;

南:三十里鵝鑾鼻,屆海;

北:九十里,觀音石前加爾侖溪,與臺東之埤南交界。

右四至,東西廣三十七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番山不計)。

東北:三十二里,萬里得,屆海;

西北:七十五里,率芒溪,與鳳山縣枋寮汛交界;

東南:二十里,大港口,屆海;

西南:一十三里,蟳廣嘴,屆海;

右八到,東北距西南四十六里,西北距東南九十五里。


宣化里,為縣城及附近村莊。東南以馬鞍山與至厚里分界;西北以網(wǎng)沙溪與仁壽里分界;東北以三臺山、出火溪一帶與至厚、永靖等里分界;西南以龍鑾潭連大溝與德和里分界。里內(nèi)東南至西北十四里,東北距西南七里,積方九十八里。其中:田六千六百二十二畝三分五厘九絲;園三千七百一畝二厘七毫九絲;埔……。

縣城、林投尾莊、鼻仔頭莊、馬鞍山莊、山腳莊、湖內(nèi)莊、大埔莊、網(wǎng)紗莊。


德和里,在縣西南方。東南以后壁湖、貓鼻山一帶臨海;西北以射藔港、龍鑾大溝與仁壽里分界;東北以龍鑾潭連大溝與宣化里分界;西南沿海。里內(nèi)東南距西北十五里,東北距西南五里,積方七十五里。其中:田二千一百七畝九分九厘六毫;園九千六百九十一畝六分五厘四毛五絲;埔……。

大樹房莊、龍宣水莊、(上下)水泉莊、白沙莊、大乳乳莊、大加冬莊、沙尾堀莊、草潭莊、樹林莊、坎下莊、檳榔坑莊、紅柴坑莊、蟳廣嘴莊、萬里桐莊、排仔路頭莊、槺榔林莊、溝槽莊、四溝莊、三溝莊、頭溝莊、麥子園莊、加冬湖莊、(上下)大坪頂莊、后壁湖莊、后灣仔莊、埔干莊、射藔莊。


至厚里,在縣南方。東以鵝鑾鼻到海;西以馬鞍山與宣化里分界;南沿海;北以龜仔角大山,越山至海。里內(nèi)東西距二十四里,南北距四里,積方九十六里。其中:田一百畝二分一厘;園五百二十六畝五厘三毛;埔……。

鵝鑾鼻莊、照海燈樓、船蓬石莊、員山子莊、墾丁莊、龜仔角莊、潭仔莊、大坂埒莊。


仁壽里,在縣西北方。東南以網(wǎng)紗溪與宣化里分界;西北以保力溪與興文里分界;東北以虎頭山、越麻仔大山與永靖、治平等里分界;西南以龍鑾大溝與德和里分界。里內(nèi)東南距西北八里,東北距西南五里,積方七十二里。其中:田三千二百九十畝九分四厘九毫;園二千零八十九畝六分二厘七毫九絲八忽;埔……。

麻仔坑莊、虎頭山莊、新街莊、湛湛莊。


興文里,在縣西北方。東南以保力溪與仁壽里分界;西北以水坑與善余里分界;東北以統(tǒng)埔頂、車城陂與咸昌里分界;西南沿海。里內(nèi)東南距西北五里,東北距西南三里,積方一十五里。其中:田三千一百一十五畝七厘二絲;園二千三十四畝八分四厘二毫七絲;埔……。

車城莊、保力莊、統(tǒng)埔莊(即統(tǒng)領(lǐng)埔)、田中央莊、海口莊。


咸昌里,在縣北方。東以哪仔窟大山,越山逾竹社與治平里分界;西以大美莊向山,越山逾加芝來、上下快、射不力(改善化社)各番社與善余里分界;南以車城陂與興文里分界;北以雙溪口大山,越山逾牡丹、高仕佛各番社與泰慶里分界。里內(nèi)山足平埔,東西距十里,南北距十里,積方一百里(番山在外)。其中:田一百八十九畝一分三厘四毫;園一百三十五畝五厘九絲六忽;埔……。

四重溪莊、小南四湖莊、本務(wù)莊、哪仔窟莊、雙溪口莊、大美莊、率毋莊、加芝來莊。


善余里,在縣北方。東以女靈山、連山、下快大山、下獅頭山一帶入各番社;西沿海岸;南以水坑與興文里分界;北以刺桐腳溪與嘉禾里分界。里內(nèi)東西距五里,南北距三十一里,積方一百零五里。其中:田八百五十一畝二分八厘四毫九絲三忽;園五畝九分八厘六毫九忽;埔……。

(上下)楓港莊、刺桐腳莊、射不力社(光緒十八年改名善化社)、(上下)快仔社。


嘉禾里,在縣北方。東以上獅頭山分界入番社;西沿海岸;南以刺桐腳溪與善余里分界;北以率芒溪與鳳山縣屬之枋藔分界。里內(nèi)東西距二里,南北距十六里,積方七十二里。其中:田八百一十五畝三分八厘六毫;園一千五百五畝三分六毫九絲九忽;埔……。

枋山莊、南勢湖屯隘營盤、平埔厝、嘉祿堂莊。


治平里,在縣北方。東以魚磷濫大山,越山到海;西以四林格山,越山逾番山至哪仔窟大山與咸昌里分界;南以羅佛、茶山、大魯公溪與永靖、長樂等里分界;北以大崎嶺與泰慶里分界。里內(nèi)上下平埔,東西距十二里,南北距十二里,積方一百四十里(番山在外)。其中:田六百三十三畝四分七厘四毫二絲七忽;園一百一畝六分一厘二毫六絲;埔……。

大魯公莊、九間厝莊、四林路莊、阿眉社、大加冬莊。


永靖里,在縣東北方。東北以大溪與安定、長樂二里分界;西南以出火溪、三臺山與至厚、宣化二里分界;東南以射麻里溪越港口與至厚里分界;西北以羅佛茶山與平治里分界。里內(nèi)東北距西南八里,東南距西北十六里,積方一百二十八里。其中:田一千九百三十九畝三分九厘四毫七絲;園一千一百六十八畝三分六厘五毫九絲九忽;埔……。

射麻里莊、文率莊、達公古莊、加都魯莊、阿眉番大社。


安定里,在縣東方。東以豬朥束大山,越山到海;西以大溪越港口與永靖里分界;南至大港口海岸;北以響林溪與長樂里分界。里內(nèi)東西距七里,南北距十五里,積方一百零五里。其中:田五百三十八畝三分八厘四毫;園二百四十九畝四分二厘一毫七絲;埔……。

大港口莊、八姑角莊、豬朥束社、阿眉番社。


泰慶里,在縣北方。東沿海岸;西以八磘灣、麻美望、高仕佛、牡丹一帶大山分界,均系番社;南以大崎嶺與治平里分界;北以觀音石、加爾侖溪與臺東州屬之卑南社分界。里內(nèi)東西自山至海二里,南北距四十七里,積方九十四里。其中:田七百五十四畝八分五厘七毫九絲五忽;園二百八十八畝八分七厘四毫九絲六忽;埔……。

八磘灣,九棚莊、麻里望、阿眉番社、八磘番社、高仕佛社、牡丹、大中禮乃社、高仕佛港仔莊。

前后山道里紀

東門外釣橋起,一里山腳莊、十二里射麻里莊、七里吧姑角莊、一里大港口(沿海自東門起合二十里)。又自射麻里小路北行,十里羅佛山、五里九間厝、一里萬里得莊(自東門起合二十九里)。又射麻里東北行,七里豬朥束、五里文率莊、三里響林莊、五里萬里得。又縣城三十五里大魯公、九里大崎嶺、九里八磘灣九棚莊、七里高仕佛港仔莊、十五里牡丹灣汛、十五里觀音石前加爾侖溪(與臺東埤南交界)、二十七里阿郎壹溪。

西門外釣橋起,三里大埔莊、二里麻仔坑莊、二里虎頭山、五里新街、三里車城(有防汛)、三里田中央莊(自西門起合一十八里)。又自西門起,西北行,十九里??诶瞎攀?、一里水坑;北行,五里尖山、十里涼傘兜、十里楓港、七里獅子頭、八里刺桐腳、二里枋山頭、三里南勢湖(有屯隘營盤)、四里平埔厝、二里嘉鹿堂、四里率芒溪,與鳳山縣交界(自西門起,沿海合七十五里,為進郡大道)。又自楓港東北方,十里善化社(舊名射不力社,光緒十八年改)、十里圓山下、五里雙溪口;北行十里武吉山、十里大云頂嶺、十五里英華嶺、十里嘉木鹿山、十里阿郎壹溪,與臺東州埤南交界(自西門起,共一百二十五里。內(nèi)西門至車城十五里,平地;車城至楓港三十里,沿海;楓

港至阿郎壹溪八十里,番山)。西門西北行,十里保力莊(山邊小路)、三里統(tǒng)埔莊。又自統(tǒng)埔東北行,九里四重溪(有恒春營防汛及隘勇分防,為番社出入要路);北行,三里石門山榖、七里雙溪口,入牡丹、高仕佛、加芝來等番社(自西門起,合三十二里)。又西門西行,各五里麥仔園、四溝、三溝等莊、一里頭溝莊、二里加冬湖莊、二里大坪頂莊、二里埔墘莊、二里射藔龜山(沿海自西門起,合一十四里)。

南門外釣橋起,二里林投尾莊、四里鼻仔頭莊、一里馬鞍山、三里大坂埒、二里潭仔莊、二里大沙灣墾丁寮(有防汛)、七里船帆石、八里鵝鑾鼻(恒春營守備分駐)、一里燈樓(沿海自南門起,合三十一里);渡海三十里七星石。又西南行,十里大樹房(有防汛)、三里貓鼻山(沿海)。又西南行,十二里又水泉莊、三里白沙莊(沿海);又西南行十一里沙尾堀莊(沿海)。又西南行十三里樹林莊、二里坎下莊(沿海)。又西南行,五里排仔路、一里龍鑾潭;左右行各二里龍宣水、草潭莊、萬里桐、二里檳榔坑、三里紅柴坑、二里蟳廣嘴(沿海。自南門起,合一十五里)。

北門外釣橋起,五里網(wǎng)紗莊(山腳小路)、三里保力莊(又北皆番山)。

案計里之法,向以營造尺一百八十丈為一里。恒邑設(shè)縣以來,所計里數(shù),祗有大略,未經(jīng)丈量。今南門外,一望平疇,所至各莊皆田塍小路,四通八達,故不能遵行一路也。余如率芒溪至縣城、由縣城至鵝鑾鼻,共一百十五里,系屬驛路,不至大謬;其番山曲徑,鄉(xiāng)僻小路,祗能約計大略。又臺南郡城至埤南覓,向由鳳山之東港沿海南行,越楓港車城,入恒春縣城西門;出東門,過射麻里、高仕佛、牡丹灣等處,而至埤南覓。自三條侖通路以后,往來皆由東港分路北行,而恒春縣城至牡丹灣一帶遂成僻境。光緒十八年,恒春營縣請以高仕佛汛弁兵十五名,并抽牡丹灣汛兵五名,移駐四重溪,以扼社番出入咽喉云。

橋梁

新街橋:在射藔港尾。

大樹房大橋:士民捐建。光緒十九年,知縣陳文緯撥款三十元重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