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侖、貢彥嶺 之水南流十五里,經(jīng)西園區(qū)而入于井關(guān)外之官浦。
澗田山 在縣治之北十五里。
崎 山 在縣治之東十里。
玄壇嶺 在縣治之東北十里。
鳳 山 在縣治之東北九里,前有官浦。
富村區(qū)
蓮花峰 在縣治之西北十五里,下有澗水,向東南流。
升 山 旁有飛來山,俗呼貓頭山。在縣治之西北十六里,旁有澗水東南流。
浮倉山 即富村。在縣北十里。
品石巖、臥龍山、共一山 在縣治西北七里。
大鵬山、五鳳山 相連,在縣治西北六里。
拜郊山 即今北壇。在縣治西北三里。
大北嶺區(qū)
鶯哥、獨(dú)屏二山 在縣治東北四十余里。其水南流入連江縣界。
大帽峰 連亙八九里,在縣治北四十里。其水南流,下分溪橋入連江界。
芙 蓉 在縣治正北六十里地,與桂湖之桃源相近。其水西北流入連江縣界。
小北嶺區(qū)
壽 山 在縣治北六十余里,南距九峰十里,東南距芙蓉八九里。其水東北流入連江縣界。
九 峰 在縣治北五十余里,北距壽山十里,東北距芙蓉十余里。其水山前與山后,均東北流入連江界。
長(zhǎng)箕嶺 在縣治西北四十余里,距小北嶺頭二十余里,地與上樓相近,其水東南流入桂湖。
見天嶺 道里方向與上節(jié)參看。北為點(diǎn)洋鄉(xiāng),南為長(zhǎng)箕嶺鄉(xiāng)。向北之水經(jīng)社坑橋西北入羅源縣界,向南之水合上樓之水,東南入桂湖。
文山區(qū)
鳳池山 在縣治西北八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銅盤山 在縣治西北五六里,其水東入西湖。
貴安山 在縣治西三里,其水東入西湖。
文 山 在縣治西北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西湖區(qū)
大夢(mèng)山 在縣治西三里許,與保福山,梅亭山、清泉山、五鳳山、高安山、祭酒嶺斷續(xù)相間,脈絡(luò)牽連。直走洪山橋,臨江而止。前后左右相去,各五六里。
浦東西區(qū)
高峰山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又南里許有大凰山,地與西河相近。
怡 山 即今西禪寺之山阜耳。在縣治西南五里。
吉祥山、太平山 地勢(shì)駢聯(lián),在縣治南四里,屬閩轄。
洪塘區(qū)
洪塘山 居縣治之西十里,其分支有東岐、云嶺、程山俯臨江渚者為西山,東為妙峰山。其稍南者為佛樓山,為瓦埕山,皆濱江滸。其峙江中若印浮水面者,為小金山。
鳳岡區(qū)
鳳岡山 在縣治西南二十里,東瞻臺(tái)江,西愿金鎖江,南對(duì)臺(tái)嶼山。其山分五支,甚在區(qū)內(nèi)。惟楊桃?guī)X、白鷺嶺二山,地連鳳嶺,為其支麓,界入上渡區(qū)。
上渡區(qū)
倉前山 即天寧山,在縣治南十里。東為閩縣界,其西脈絡(luò),牽連蜿蜒甚遠(yuǎn)。有巍然回顧者為鰲頭山,風(fēng)嶺屬焉。俗稱為鰲頭鳳嶺。其下為望北臺(tái)嶺,西為白泉山、登平山、虞塘山,皆此山之支麓也。
斗門山 即雞籠山。在縣治南十八里地,近虞塘山。
柯 嶼 又名臺(tái)嶼、瓜嶼。惟三小阜鼎立田間,西與風(fēng)冠山相近,距縣治西南二十余里。
陽崎山 距縣治三十里,一名龍安山。
高蓋山 東屬閩縣,西屬侯官,距縣治十五里。其山之西南,曰齊安山。
柑蔗區(qū)
葛岐嶺 俗稱蟛蜞嶺。在縣治北稍西三十余里。
錢 嶺 俗呼嶺頭。在縣治北稍西四十余里。
官園區(qū)
龍 嶺 距縣治北稍西三十余里,地與陳塘橋?yàn)榻?。其水西南流?br />
鷂 山 距縣治北稍西六十里,南距龍嶺二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白沙區(qū)
云頭嶺 距縣治西北七十里,其水西南流入白沙溪。
大穆區(qū) 大湖區(qū)附
雙髻峰 為小箬溪水源所出,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四十里,其水西南流。
鰲峰嶺 居小箬溪之右,相去四五里,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四十余里,其水入小箬溪。
雪 峰 根蟠四邑。侯官、羅源、古田、閩清。其一隅南向者,今屬大湖分縣所轄。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八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梅埔山 東負(fù)大湖分縣,西向閩清口,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十里。其水南入閩江。按梅埔山與閩清縣交界,產(chǎn)梨甚佳。
竹崎區(qū)
五谷巖 居小穆溪之右畔,在縣治西稍北五十五里。其水東北流入竹崎江。
唐舉山 居小穆溪之左畔,相去里許,在縣治西稍北五十六里。
都巡區(qū)
石門山 北近都巡鄉(xiāng),南接過墻鄉(xiāng),在縣治西二十余里。
龍溪山 一名西山,溪源之水出焉,在縣治西三十余里。
龍臺(tái)山 在侯官市山上,有塔,在縣治西二十里。
赤塘山 東近晉山,南接上街鄉(xiāng),在縣治西二十里。
十甘園山 東北近石門峽,東南近塍岸,在縣治西二十余里。
南嶼區(qū)
旗 山 有五侖,土人稱為五面旗。在縣治西稍南五十余里。其南麓有二嶼,俗呼為北嶼、南嶼。
峴 山 東北去旗山二三里。其水東流下趨白嶼橋,名為水西,在縣治西稍南五十余里。
白鶴山 北去旗山三四里,在縣治西南六十里。其水東流。
筆架山 東北距旗山五六里,在縣治西南六十余里。其水東北流。
龍湖山 俗呼鄉(xiāng)名為土牛。與古靈隔江對(duì)峙,永??h大樟之水經(jīng)其山下,而東趨大江。
仙阪區(qū)
陰崎山 位陽崎之西南,大江經(jīng)其右以出。西峽在縣治之西南三十里。
芒 山 土人名為大文山。北去陰崎二里許,在縣治南稍西二十余里。
御袍山 其下其虎、豹、獅、象四山,駢聯(lián)相屬。前對(duì)旗山,右接大文山,在縣治南稍西二十五里。
方 山 在御袍山之左,山峽中南望,略見其邊障,地與閩縣交界。在縣治南四十里。其水東南流入閩縣界。
瓜 山 三巒直下,分派如瓜,在縣治西南五十余里。其水東北流。
古靈山 一名大帽山,一名席帽山。千峰奇峻,前有文筆峰,俗呼奇峰尖。特見峭拔,在縣治西南六十里。
地形略下之二(流域)
流 域
城內(nèi)區(qū)河道溝道詳《閩縣志》。
西園區(qū)
有二水,一為鵝鼻嶺、粗蘆澗之水,行三里許,經(jīng)埔黨而入西園,始名為溪,又行四里而入于水頭之官浦。其浦可通潮汐者,在井湯門外。
一為貢彥嶺之澗水及近山之水,行四五里,至橋頭、下店,有北嶺及虎爬嶺水行三里許來會(huì)。平行三里許,過磐石之原厝尾,二里許至思兒亭,有富村之龍?zhí)独锼?,由七橋行十二里,出橫壩來會(huì)。是此水源在富村區(qū)之龍?zhí)独?,而委在西園區(qū)之思兒亭也。至是又分東西兩支,東之一支東行半里,入于斗門之小浦,其西之一支南行里許,過□兜即樹兜。而入于湖堘之官浦。在井湯門外。即淤廢之古東湖舊址。井湯門外之官浦,受西園、盤石兩處之山水,其委分為兩支,一由湯關(guān)閘入城,為閩縣界,一由湯門城濠入,為閩縣界之東城濠。
富村區(qū)
一水源自龍?zhí)独锒缕邩?,行三里許,經(jīng)溪墩、新店、文斗店二里許,過湖前、堘魁、爐頭出橫壩,約行五里,而會(huì)于西園區(qū)之思兒亭。
大北嶺區(qū)
重巒疊嶂,溪澗極多。茲舉其大者言之,得有二水。
一東嶺鵝鼻嶺以內(nèi),有諸澗水,與牛汶諸澗之水群流會(huì)合,而出分溪橋。其委過連江轄之梅洋,以入于江南洋。
一源出柯嶺長(zhǎng)長(zhǎng)垅八里許,經(jīng)上樓、下樓,東行十余里,而東入于桂湖。而桂湖受諸山溪澗之水,難于一一指名。水勢(shì)汪洋,不通舟楫。北行十里余。其委由桃源,俗稱長(zhǎng)洋。經(jīng)湯嶺而出于連江轄之江南洋。
小北嶺區(qū)
區(qū)內(nèi)高峰峻嶺、溪、澗難名。其東北行者有二,水東行者有一水。
一源自柯嶺長(zhǎng)長(zhǎng)垅東行八里許,經(jīng)上樓、下樓,東行十余里,又合近山之水,由過東溪三里許,而會(huì)于桂湖。
一源出文石社坑,東北行六七里,至湖里,有北來之官洋水來會(huì)。又曲折五六里,過飛坑橋,行四五里,有日溪、小滄溪之水來會(huì)。遇多橋亭、分膠山,閩謂腳為膠。入于羅源之歧峰里。
西湖區(qū)
水分東西二向。其西向者,凡諸山澗谷之水,多系細(xì)流,不能成溪,注于洪山江。其東向者,近山雨后之水,悉注于西湖。城內(nèi)北關(guān)閘之水,亦灌注于西湖。由西湖南出橋頭閘,繞城為濠,而出于南門之浮橋者,則屬城外之浦東區(qū)。入于西關(guān)閘者,則為城內(nèi)之善化坊。
文山區(qū)
無大溪浦。其山多雨后澗泉,乍流乍止,未聞以溪名者。今姑從略。浦東西區(qū)受西河西湖之委。其一為洪山江之水,從西河分為西支。其三支紆曲東流,鄉(xiāng)人悉指為浦,均橫出于南門外。一為洗馬橋,一為六柱橋,一為福德橋。其一支南行屈曲,約四五里趨白馬橋,南行里許,由幫洲、三縣以入于臺(tái)江。其源委均不在本境。其一為西湖之水,東繞城濠約七八里,而出南門外之浮橋,則為閩縣界。
洪塘區(qū)
之水,當(dāng)上四府沖流,其大江即閩江。分兩派,在東者為洪山江,俗稱為西港,在西者為洪塘江,俗稱為南港。而西南鄉(xiāng)人居于南港以下,地近五通港者,則又呼洪塘為北港,大樟溪為南港,亦易地使然也。區(qū)內(nèi)上半段有一二浦道以通潮汐,下半段有三四浦道以通潮汐。居民于浦道侵占甚易,開通亦易。惟所異者,區(qū)之上半懷安,橫亙中流,下多沙石,有自固之勢(shì),少崩壞之虞。區(qū)之下半地系沙洲,易于崩裂。光緒丙寅、丁丑年,兩經(jīng)水患,居民遷徙一空,或村莊化為澤國(guó),或戶口僅留數(shù)家。嗣經(jīng)新開港道,以減南港洪流,而桔園洲、潘厝衕、申厝浦三鄉(xiāng),遂上棄洪塘,而下附鳳岡。雖下向尚有浦道橫隔,弗顧也。
鳳岡區(qū)
地與洪塘相接,上隔橫瀧,藉減南港之水,以達(dá)于臺(tái)江。其水勢(shì)與水患,亦與洪塘區(qū)相似。中有分支浦道,可通潮汐。東之港口曰半道,曰下徑,西之港口曰周宅,曰透浦。其水之東西可通者,惟周宅與半道而已。
柑蔗區(qū)
上承四府之水,東經(jīng)柑蔗鄉(xiāng)村,沖沒洲田兩三千畝。方今流沙已聚,漸欲成洲矣。
官源區(qū)
溪之源有二,上分而下合。其一北出鷂山下,南流十五里,有黃大坑之水,自東北十里來會(huì)。又南行七八里,又得有關(guān)防之水,自東北七八里來會(huì)。又南行十五里,有沙溪之水,自東北十余里來會(huì)。而下注于龍嶺下,一為溪源里想即陳塘溪,俗稱稍異耳。之水,南行二十里,經(jīng)陳厝里,白大鄉(xiāng),有山兜溪坪之水,自西北十余里來會(huì)。又南行十七八里,有石龜溪瀧,自西北八九里來會(huì)。又東南行十六七里,而下注于龍嶺下,遂與東北之水合。出陳塘橋,南行十余里,東經(jīng)流洋、西經(jīng)官口,直趨于桐口屬東。中房屬西。之間。地踞懷安之上流,或名為岊江。
白沙區(qū)
蒙溪之水地近官源里。西南行十余里,由葉洋入行崎江。黃溪之水,西南行經(jīng)林土人讀為蘭。柄下宅二十余里,由溪頭巷而出于江,其地名白沙。其一為大湖區(qū)之遠(yuǎn)水,西南行三十里,而至林柄合流,以入于閩江。
大穆區(qū) 由大穆上行十五里為祥溪,而溪源無聞,今從略。
大湖區(qū)附
大穆溪之源為大湖區(qū)。雪峰之遠(yuǎn)水自南亭、雙溪,而下經(jīng)大坪,丁山。屬大湖轄,自溪口入者稱丁山。大坪自雙溪出者先至大坪,后至丁山。西南行約三十里,出大坑橋,而過龍峰、俗稱靈峰。程頭店、鐵打橋頭、潘安厝,約行二十里,而至溪口,乃達(dá)閩江。側(cè)對(duì)西北穆源溪。安仁溪在閩江東岸之最上流,上去謝灣十里。其源自大湖之下洋西南行五十里,而至安仁溪。
穆源區(qū)
穆源有長(zhǎng)溪。其源自閩清縣界之拱橋出,南北皆有澗水湊合,春夏可行小舟。秋冬瀨淺,則絕無片艇。約行百二十余里,始達(dá)閩江。
竹崎區(qū)
小穆溪在竹崎江西岸。源自峰連出,其地與永福交界,東行十六里,其委始達(dá)竹崎江。
樟溪在閩江西岸,地與小箬相望,距縣治百四十里。溪流甚小,故名不著,俗稱北溪。
石鄭溪口在閩江西岸,地與謝灣相對(duì)。距縣治百六十里。其源自水井堡東北,流十七八里,達(dá)于閩江。
閩清口距縣治百三十里。其源自閩清縣出,莫測(cè)其遠(yuǎn)近,地屬閩清界。
都巡區(qū)
溪源宮之水其源由燕秀嶺中出,東行三十里,下趨十四門橋、侯官市。鄉(xiāng)復(fù)有水,西過沙堤、沙墩、豐埕、路腰,之前約行二十里,至十四門橋,與溪源宮之水合。乃西南下,過鯉尾之前、袁崎頭之后,約八九里至澳崎,而會(huì)于五通港。
南嶼區(qū)
旗山、五侖之水,下注成溪,自繞山麓,曰錦溪。東南行五六里,而貫?zāi)蠋Z、北嶼,出白嶼橋之間,而下接江水。地多產(chǎn)蜆,居人呼為蜆江。東行四五里,匯為五通港。梅溪之源在旗山后,屬永福界。東南行三十里,而會(huì)于蜆江。
浯溪之水,其源來從永福縣之大樟,東南行二十里至倉下。其水東北行,名為浯江,而東趨白嶼橋,以五通港為歸匯。
仙阪區(qū)上渡區(qū)附
其江水之源,由永福之大樟、觀獵出東北岸,經(jīng)龍湖、黃岸、倉下、蘇岐、堯沙、江口等鄉(xiāng),約三十里。西南岸經(jīng)保豐、渡灣、訪亭、方村、芹洲、陳厝約三四十里,而會(huì)五通港為潮汐。
瓜山之水行十余里,經(jīng)潘厝邊、蘇阪,即仙阪。以入澤苗江。
黃溪之水,東北行六七里,經(jīng)上半洋、小文山入于澤苗江。遂分為二,其東北行五六里者,橫出于蘇岐江,其東南行十里者,經(jīng)盛漢、馬騰、仙岐,而與五通港會(huì)。上渡區(qū)少水,惟臺(tái)嶼、陽嶼、蟠嶼、浯山、浯嶼有數(shù)支浦道,通潮汐、備旱潦而已。不足以言水也,故附此。
各區(qū)水道總說
閩江之源,遠(yuǎn)承建、邵、汀、延之水,近受古田、閩清、永福、及大湖、水口兩分縣之水。自水口下只一大派中,至懷安,分為兩支。左為洪山江,至南臺(tái)江,出萬壽橋下,即交閩縣界。右為洪塘江,逾鳳岡區(qū),為金鎖江,旁受永??h大樟之水,為陽崎江,俗呼五通港。東南經(jīng)仙崎為侯官界,歷義嶼即交閩縣界。
地形略(道路)
道 路
城內(nèi)街道
縣治之中,以街為干路,巷為支路。若支路之中,復(fù)有支路,四通八達(dá),不能悉見正文者,則用旁注以詳之。至地名仍從俗稱焉。
總督口為肅政鋪。上接宣政鋪,即鼓樓前,屬閩縣轄。迤西之支路四,東屬閩縣。曰香巷、總督前、直達(dá)總督后、其北畔之支路,二,曰馬房巷,曰西牙巷,可達(dá)府前街?;⒐?jié)河。沿小龍湫出獅子樓,直抵南門,為南街西畔之支路十有一,曰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此謂七巷、均在安泰橋上。牛育巷河沿、侯官縣前、南畔之支路,一可達(dá)來里巷,及鄉(xiāng)約所。又侯官縣前之北,有萬壽巷,割屬閩縣。來里巷、城邊街、南傍城北、有兩支路、一曰鄉(xiāng)約所、一曰上殿、直上則烏石山麓。西通南后街。后街之東,即七巷。西支路九,曰楊橋頭河沿、小花巷、巷尾交楊橋頭河沿。水流灣、北支路,一左折即楊橋頭河沿,右折即文藻山河沿,過小橋直行即虎婆庵河沿。南支路一曰雅道巷,可通衣錦坊。小水流灣、巷尾轉(zhuǎn)灣,即雅道巷。衣錦坊、北支路二,一即雅道巷,一為潘安巷。河沿中間有柏林坊,無出路。南支路一曰閩山巷,通文儒坊,巷西復(fù)有一支路,曰洗銀營(yíng),通本坊尾。由本坊逕進(jìn)過驛前橋,折左循河沿,過觀音橋北畔。有富橫巷、保定巷各支路。折右曰小園巷,曰驛里。驛里轉(zhuǎn)車弩境,可達(dá)倉前河沿、小園巷、直出交金斗橋、亦達(dá)倉前河沿。文儒坊、北支路二,一即閩山巷,一打線營(yíng)河沿,亦通衣錦坊、驛前,橋兜。其南支路二,曰三官堂,曰后巷,通光祿坊。本坊直抵金斗橋,過橋即倉前河沿。豐井營(yíng)、無出路。光祿坊、北支路一,曰早題巷,通三官堂。南支路一,出小弄,通玉山澗。本坊直入抵后巷,一折過河,亦交倉前河沿。已上衣錦,文儒,光祿,謂之三坊。玉山澗河沿。北支路,一過老佛橋,通光祿坊。南支路一,通營(yíng)房里,直前又分兩叉,左交倉前河沿,右接倉角頭。再下分三義路,東為侯官巷,侯官縣前,西為懷德坊,達(dá)山兜尾、大營(yíng),其支路亦多,南曰花封別徑,左折上烏石山,右折上第一山,直上為天皇嶺,由天皇嶺東下,即上殿,通于城邊街。隆普營(yíng)、永祚社,白水井,北曰營(yíng)房里、水玉巷、官園里、二營(yíng)、三營(yíng)、橫頭街。由橫頭街越靈響境,出倉角頭,右折倉前河沿,復(fù)有察院莊、倉王廟、春育亭各支路。此南區(qū)一帶路徑之大略也。
西區(qū)之干路自府西鋪即府前街,東屬閩轄。起,越定遠(yuǎn)橋,經(jīng)西門大街而終于西門兜。北支路七,曰舊米倉,中又有兩支路,折左可通渡雞口,折右可通后曹河沿。后曹河沿、東有支路,一通擇日街及營(yíng)尾,西折為后曹。后曹北支路,一通城邊曹,南支路二,一通西峰里,一通余府巷。小錦巷、西峰里、余府巷、謝婆巷、官廳后。南支路八,曰馬房巷,西牙巷,達(dá)明河沿,虎婆庵河沿,孫老營(yíng),小排營(yíng),麻竹巷,善化坊。北區(qū)之干路自北門南下,分兩干,一東南折,曰北大街,曰下土埕,曰北珠媽廟,曰夾道坊,曰正一行宮,曰涂街里,曰渡雞口,一西南折,曰三山館,曰北后街。其東畔之支路悉屬閩轄。西有元翰巷,擇日街,營(yíng)尾,桅桿后等。支路則屬本境,至如北泰山巷者實(shí)二干相通之小路。又有府東廊、在府署之左。府西廊、在府署之右、由此繞皇華館而出,即涂街里。及府巷、由府署照墻畔而入,可通渡雞口。亦皆本區(qū)之支路也。
城外道里
縣治城外有五門,曰湯門,曰井樓門,曰北門,曰西門,曰南門。而五門交界之處,湯門外與閩縣接,井樓門外與連江縣接,北門外與羅源縣接,西門外與大湖分縣、水口分縣、閩清縣接。南門外與永福縣接。其大路有五,而五路之中,尤以井樓門、西門、南門為沖要,是官府商賈行旅所必由也。茲就其道路遠(yuǎn)近交接之處為約計(jì)其里數(shù),條列如左。
湯門外道路
出湯門外東北二里許,至前歧頭,閩縣分轄,支路迤西半里許為洋下,閩人讀“原”作“洋”,今姑從俗。北行里許為水頭合上兩鄉(xiāng),倚山結(jié)廬。,山屬閩縣,田屬侯官,迤西半里為湖塍。支路。東北行五六里為崎山,逾山峽東下為閩縣轄苔井鄉(xiāng)。迤西為厚山,地屬西園區(qū),距湯門十里。
由水頭北行溪堘,地在西園鄉(xiāng)前。六七里為澗田。迤東北一里為埔黨,迤正北二里許為泉頭。上下兩湖在鵝鼻嶺下。
由澗田之照北嶺西北三里許為揚(yáng)坂,迤北為廷坑,在觀音山下。西北行里許,為龍坑尾。象福寺在其西,地屬西園區(qū),距縣治二十里,此為湯門外之一路。
東嶺又名大坑嶺,為閩縣交界處。其往來多由閩縣東門外之上埔鄉(xiāng)。距縣治二十里,東北行十里為陳洋。與連江交界。東北行五里為捷坂。與連江交界。設(shè)有界牌。迤東十里為關(guān)田。折北行八里為分溪橋。折西北行十里為牛汶。東向梅洋,為連江轄。由捷坂迤西,有兩徑。下徑西北行七八里為土貓垅,又西北行四五里為洲洋尾,為水雞口,與鵝鼻后之中元境接。上徑西北行三里為后房,為隔下,地屬大北嶺區(qū),距縣治六十余里。此為湯門外東嶺內(nèi)之支路。鵝鼻嶺左接?xùn)|嶺,右接觀音侖。其往來或由東門外,或由湯門外。其上為嶺頭鄉(xiāng)。迤左里許為竹園,又里許為恩頂。迤右為觀音侖,又里許為貢產(chǎn)嶺,與大北嶺內(nèi)之貓椆相接。
由嶺頭北行二三里為后坪,在后為大帽峰。有山最高,鵝峰寺在其地。北行四里為雷厝坪。又北行里許為中元境。左鄰洲洋尾并水雞江。又北行十里為增樓,逾山即為連江界。距縣治六十余里,此為湯門外鵝鼻嶺內(nèi)之正路。
井樓門外道路
井樓門外繞城東行半里許為河尾。迤北行里許為湯邊東西兩鄉(xiāng)。繞城西行半里為營(yíng)房里、為營(yíng)跡。又半里為紅墻,為山頭角。折東北行半里為樵兜。北行里許為思兒亭。折東北行里許為茶園。沿山北行半里為西園。中有杭頭、中亭二鄉(xiāng)。迤東南半里為鳳山。迤東南二里為斗門。
由思兒亭北行半里為岑亭。中附墓亭一鄉(xiāng)。又北行半里為磐石。俗呼彭石,中附四井、原厝尾二鄉(xiāng)。沿溪堘北行二里,分支路。西北入秀山鄉(xiāng),后有秀山后一鄉(xiāng)。北行半里為溪里。迤西北行半里為滿洋。又西北行半里為篁墩。折北行半里為陽畬。在虎爬嶺下。
正路又北行里許為橋頭,為下店。迤東北行百余武為下井。北行半里為東埔園。又半里為下樓。又半里為東埔頂,與揚(yáng)坂接。
由磐石東北沿山行里許為錢厝谷。沿山行半里為郭前,西向與下井接。
由橋頭北行百余武為嶺下,再上為嶺下塘,在大北嶺下,地屬西園區(qū),距縣治二十里。此為井樓門外之大路。大北嶺左接貢彥嶺,右接北嶺。上有嶺頭鄉(xiāng),北行二里為官溪。折東行二里為茶山。東連貓頭鄉(xiāng),又東北行里許,為牛角垅。地與鵝鼻嶺后之后坪接。
由官溪行半里為梅嶺。折東行四里為硋窯。北行逾嶺三里為大山。又北行三里為彌高。俗呼彌陀。折西北行四五里為弓竹山。沿嶺西北而下十里為湯嶺,與連江縣交界。
由梅嶺北入三里許為板橋。北行五里許為降虎。又四里許為洪水橋。設(shè)有界牌,其路直趨湯嶺,距縣治六十余里。
由宦溪折西行二里許為陳坑園。迤西支路行三里許為柴里。逾嶺北行三里為黃田。此為桂湖十三墩之大路。過一溪至連白洋。北行三里為黃土岡。俗讀岡為去聲,山脊也。循嶺西趨直下二十里為桂湖。分兩路,其一西行二里許為湖墩,其一北行二三里為后垅。北行里許為羅漢。又分兩路,其一路西行里許為大洋,西南下四里許為垅頭。折西行五里許為山洋坑。又三里許為溪灣。此地有寨,其一由羅漢上嶺十里為月洋。北三里為峨嵋。西與南邊之山宅相連。里許至半嶺,西北行十里為院前、為芙蓉,此為名山之一。折北行二里許為中樓、山宅。凡山宅皆畬民所居。此處與連江交界,距縣治七十余里,是為井樓門外大北嶺之大路。
小北嶺左接大北嶺、右接虎爬嶺。西北行三里為井囝。又里許為七星坪。又西北行三里為牛汶,此別是一牛汶,與東嶺不同。南折行六七里為紅廟。折西行三里許為白土。俗呼土字,作平聲。其上為火燒闌,其下為溪尾,三鄉(xiāng)如鼎峙之勢(shì),均在蓮花峰后。東南下可達(dá)虎爬嶺,距縣二十余里,是為井樓門外之支路。
北門外道路兼由井樓門出入。
北門外折東繞城行半里為龍腰。東行里許折北為魁爐頭。北行百余武為湖前亭。又上行里許為文斗店。其前為大路,上達(dá)新店。折東百余武為富村。其鄉(xiāng)有三,東向者為前面,北向者為后面,西向者為墻頭。北行里許為新店,亦小北嶺往來之市集也。
由新店東折,過馬嘶橋,分兩路,東行百余武為廈坊,又東連下張,北行百余武為后塘,北連土頭里。又北上百余武為戰(zhàn)坂。八墩中為坂墩,東為許厝里、為橋下柳、為石厝里。其上為塞兜、為斗頂、為洪厝里、其西為西垅邊,皆在蓮花峰下,距縣治十八九里。
由新店迤西北上百余武為官路,左為古城,右為后坂。折西北行四五里為七橋。沿山行里許為龍?zhí)独?。其山谷頗長(zhǎng),距縣治二十里有奇。
由新店迤西僅半里為溪墩。又西連山頭墩,迤西北行三四里為貓頭山。其地在升山下,距縣治十七八里。
居北門兜者為橋頭亭,迤北行僅半里為崎上,為畸下。又西折北壇,折東北行半里許為梅柳。其山后為王墓。迤北行僅半里為義井。此二鄉(xiāng)均在五鳳山下,距縣治六里。
小北嶺左對(duì)蓮花峰,右接升山。其上為嶺頭,約分三路,左右皆支路,中為官路。
其一東行三里為前洋。又東行二里為石牌墩。朱文公曾經(jīng)此地,黃勉齊之墓在焉,在蓮花峰后。北行里許至溪下,折西北行七八里為左嶺。北行三四里為大橫。北行逾橋二里許為過東坑。北行三里為九峰。此為名山之一。折西四里許為南洋。其東為洋坑,東北為賴婆里。此處與大北嶺之桂湖交界。又北五里許為芹石鄉(xiāng)。東向與芙蓉近。距縣治六十余里。
其一由嶺頭北行三里,至聚齊亭。又四里許為青石溪,過橋登嶺六里為蔡嶺。由山兜轉(zhuǎn)入西北行十里為下樓。是為羅源、大湖必由之路。設(shè)有五縣寨汛地。此處又分兩路,一由北行二里許,至長(zhǎng)彎里登嶺,三里為翠微院。有亭,有寺,北行五里為黃坑。地與芹石相鄰。折東過石橋十里許至壽山。為名山之一,產(chǎn)圖章石。距縣治六十余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黃坑西北行五六里為文洋。折東北行五里為楄□坑。折東二里為黨洋。山宅。又東五里為南峰。折東南五里東坪,路接磉下,為連江界,距縣治約八十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文洋下嶺有石磴一千八百三十五級(jí),至飛坑橋、旁有飛坑鄉(xiāng)山宅,迤西二里為杉洋。過橋、折西二里、為湖里鄉(xiāng)。北行為日溪鄉(xiāng)。有渡船,北通羅源大路。折東十里至小滄溪,與連江交界。由日溪上嶺五里為古樓。折東五里為梓山。西北行十里為西樓。折東五里為張洋亭。內(nèi)有客寓。又東行五里至多橋亭。初名倒橋,俗嫌不美,改名多橋。又東行五里至分膠山,與羅源交界。直入四里為歧峰,則屬羅轄。距縣治約百里有奇。此又大路之分支也。
由文洋之西北上嶺十里為點(diǎn)洋。與長(zhǎng)箕,只隔見天嶺。折東五里為梅坑。山宅。自點(diǎn)洋十里過溪為路口。折南行三里為上萬洋。又折而東北行二里為下萬洋。上嶺六里為石竹山。與永福石竹山同名。北行里許為官洋。折西行三里為坂頭。其西皆屬大湖轄,距縣治八十余里。由下樓折西二里為中樓。又西五里為上樓。上嶺半里為長(zhǎng)箕。一名桃枝,又名長(zhǎng)機(jī)。折東二里為鵝洋。又東五里為西洋。此又大路之分支。此小北嶺內(nèi)之支路也。
由上樓西北行十里至長(zhǎng)長(zhǎng)垅,兩川夾溪,內(nèi)無人居。又西北六里為柯嶺。西為岡洋,屬大湖分縣。過溪六里為文石。俗呼“石”字作“蜀”音,西有左拔屬大湖轄。折西五里為社坑。迤西三里為河洋。距縣治七十余里。
其一由嶺頭折西行十里為葉洋。分為內(nèi)、外兩鄉(xiāng)。折西北行七里為桃田。北行六七里為半洋。北行四里折東為貴洋。折西二里過松葊寺,又西二里為沙溪。此水經(jīng)官源出桐口鄉(xiāng)。又折東北行五里為上侖。其山脈北與上下樓相接。其地勢(shì)南與官源里相連,距縣治五十余里。此小北嶺內(nèi)右畔之支路也。
北門外由橋頭亭西北行半里為白水塘。過北岳境里許為臺(tái)后。其西為銅盤。又西鄰竹柄鄉(xiāng),循山迤北半里許,是為丞相坑。迤西里許為粗蘆店。又名溪頭店。又循山西北,入半里許為內(nèi)馬鞍。迤西僅半里為雷峰。距縣治約八九里。
西門外
出西門后可分三路,一由西湖邊西出文山里,一由中路直趨洪山橋,一由城邊過西澗,南行可達(dá)南臺(tái),茲就其序列之。
由城邊折北百余武為西湖頭,迤邐荷亭,西北行里許為馬廠亭。折西百余武為后縣。過橋入西湖,中有褒忠祠、開化寺,隔湖相望者為窯角鄉(xiāng)。
由馬廠亭西北行僅半里為井邊亭。折北半里為湖尾鄉(xiāng)。迤西里許為外馬坑。迤北半里為白龍、有厲壇、地藏寺、寶福寺在焉。西行半里許為梅亭。迤西里許,可達(dá)黃店。迤北里許可達(dá)文山里,距縣治十里。
出西門外直行,迤邐過果子牙,至榕西第一亭。又至接官亭,相連大園里。其北沿山而居者為坑里,為西院。西行百余武為打鐵橋。此處有支路,南行者入西禪寺,西行者經(jīng)柳橋、福嶼洋,會(huì)于洪山橋。相連有坊下鄉(xiāng)。北峙者為將軍山,其下為捷報(bào)里。西行半里許為鳳凰池,西上祭酒嶺。匾曰浴鳳亭。又西經(jīng)張都墓湖。俗呼狀元湖。直行里許為洪山橋街。地分兩路,赴上游者由船、由陸皆北行,赴洪塘過江者,循橋皆西行,距縣治十里。
由洪山橋沿江東岸北行二里許,經(jīng)梁厝壑,里許經(jīng)原厝壑,半里許至黃店。分兩路,一由沿江北入二里許為文山里。又北行二里許,過鹽船岸之后,折入東北半里許,為外浦里,北連內(nèi)浦里。折北行復(fù)轉(zhuǎn)西三里許為大夫嶺。西北上里許為程田。又北連鵓鴿垅,北行逾嶺里許為下鳳池,北鄰上鳳池。又逾西北嶺半里許為后壑。折西南下半里為南宰坪。俗呼拉屎坪。西行二里許為牛遠(yuǎn)亭。循山西出半里為轉(zhuǎn)官。又西出為杜塢。又西行平原為湖頭。又西南行半里,經(jīng)桐口而出為下嶼。以上十三鄉(xiāng)皆山徑螺旋,忽左忽右。初從鹽船岸江邊西北入,后從桐口、下嶼西南出鹽船岸,不過三里,而山行約二十余里矣。距縣治十八九里。
下嶼鄉(xiāng)約分兩路,一沿閩江東岸沙洲上溯,隔山內(nèi)數(shù)鄉(xiāng),西北亦可達(dá)柑蔗??蛇_(dá)柑蔗。一由桐口沿溪西北上,從官源里可達(dá)大湖分縣。茲先列官源里之路,而柑蔗次之。
下嶼鄉(xiāng)北鄰?fù)┛?、沙溪陳塘溪之水,皆由此出江。過垾塍,二里至中房,北行半里為雙廟,北行里許至溪下亭。北行二里,至葛岐畬。西鄰劉洋。里許至牛頭、崎亭。西與溪尾鐵嶺,隔溪對(duì)峙。西北行里許,過陳塘橋。里許至龍嶺頭。分兩路,一迤東三里為東面山,迤東北二里為下垅。又里許為下廷坑。又折東里許為曲馬。又東北行四里為小北嶺之沙溪。此數(shù)鄉(xiāng)在龍嶺左。接一迤西過溪里許為師公殿。迤西北里許為下村。又西有大坪鄉(xiāng)屬焉。此數(shù)鄉(xiāng)在龍嶺右。
由龍嶺而上有東西兩溪,而兩溪又有支流來會(huì),而居人或遠(yuǎn)或近,均可就溪以計(jì)其里數(shù)。越東溪支流里許為上宅。北行平野半里為浦前。其西相連為坂尾。又越支流半里為浦后。北行里許為藶里。北過小溪為白石洋。東北行半里許為里店。又里許為大巖下。又里許為古。又三里許為有關(guān)防。
由白石洋北越小溪為下洋。北行三里為云坑。折東北行里許為白箬坑。又行二里許為龍巖。又北行里許為南浦樓。又四里許為黃大坑。
由下洋過橋?yàn)樯狡眼?。分兩徑,東向者三里為洲滿。北行四里為羅坪。北行五六里,上達(dá)鷂山下。西向者北行三里為瀛洲。又北行六里為洲洋。又四里為深垅。亦上達(dá)鷂山下,此為東溪水之所自出也。距縣治三十余里。越西溪而上北行里許為西境。東峙者為東境,西峙者為新境。西北行二里許為增灣。折東北行半里許為仁山。折東行里許為安邦。又北行二里許為黃坑。其地近東溪之下洋。
由增灣過溪為牛豆,折西過澗為侯官厝。又折回過澗為深垅。
由牛豆北行里許為扁坪。下折西行里許,經(jīng)石龜堡古跡,過澗里許為唐田。其西相連為院里,折西過二里為石龜。北行二里為廷坑,直上半里為溪尾。
由廷坑過東澗八里為溪坪。其上六七里為烏石鄉(xiāng)。北行五里為龍骨。又五里為山兜。由唐田北過小澗為白大。是為前朝驛站。又北行十里為金厝里。折東行里許為虎仔。北上三里為梁山院。其東為溪源里,下經(jīng)白大,是為西溪水之所自出也。距縣治三十余里。
由桐口赴柑蔗,中分兩路,自北至南十余里,間有一山隔之。山之內(nèi)從桐口沿江上行,經(jīng)垾堘二里中房。折北行半里為桐溪。北行二里為溪頭港。又二里許為徐厝墩。又里許為官口。循山行五里為西山。有內(nèi)、外二鄉(xiāng)。循山北行四里為洽浦。始自山出里許為曇石。西北沿江行五里許為達(dá)柑蔗。
由下嶼在桐口下,一名厚嶼。沿東岸沙洲北行,為鼓山洲。二里為檀山。里許為橫崎。半里許為港邊。里許為聯(lián)頭。半里許為唐頭。半里許為嶺頭。一名鐵嶺。又三里許為白石頭。再上為洽浦,為曇石。與行內(nèi)山者路合,即達(dá)柑蔗矣。距縣治四十余里。
柑蔗之上為青崎。與竹崎對(duì)峙。沿江上行六七里為葉洋。又三里許為小穆港。與西岸之小穆溪相對(duì)。又沿東岸行三四里為白沙。自外入內(nèi)有四徑,由下之第一徑先入者為可河。東南行二里許為溪頭巷。又里許為厚義。折東行里許為始物,又二里為寶鏡。其后有山隔之,不能通他境也。第二徑由大橋過仙山邊,折東而下里許為南山。又南下三里為里樓,東連源格。東行二里為東溪。又四里為秦洋。東北行五里為鋤頭。又里許為澎湖。二里為德毛,相連為碎米石。東北行里許為角洋。與大湖之岡洋交界。距縣治約八十里。
第三徑由南山東行里許為孔洋頭。又二里為井下。二里許為溪坪。三里為漈上,又連及青坑半嶺,與大湖之箬洋交界。
第四徑由大橋東行三里為化云。六里為下宅。五里為林柄,土人讀。林字作“蘭”音。又五里為黃溪,與大湖之靈峰交界。一名龍峰。距縣治八十里有奇。
由大橋沿東岸上行里許為云頭嶺。又五里為馬坑。又五里經(jīng)小寨、大寨,七里為大穆溪。
大穆溪之外為溪口。東北行三里為潘安厝。又三里為鐵打橋頭。隔溪南望者為院埕。東北沿溪入三里為牛場(chǎng)、下東連、程頭店,再入與大湖之靈峰交界。距縣治百一十里。
由大穆溪沿江東岸北上三里為大穆埕。又三里為象鼻山。三里為下洋。五里為湯院。又五里為石人浦。其地為祥溪,西望馬埕屬侯官界。又沿江北上經(jīng)三官塘、梅埔、乾鵲浦、白芒,皆閩清界。出界為雷坑口,為閩清、侯官交界之地。北行五里為水磨。又五里為湖柄。地興漳洋相望。又十余里經(jīng)小箬、大箬、安仁溪,均屬大湖分縣。北行五里為羅漢。又五里為謝灣。過此則為牛頭塘、大盈瀨,均屬水口分縣界矣。謝灣距縣治百六十五里。
過洪山橋而入洪塘,分上、中、下三路。上行者由郭厝里迤北百余武為下店。又百余武為上店。逾山可至西邊。沿山北上三里許為觀音亭。又沿山北行三四里折西為懷安。沿江西下為高沙。三里為西邊,其南連科塢。南行里許為橫頭街,轉(zhuǎn)入洪塘街。從中行者,由郭厝里西行里許為洪塘里。又里許為狀元街。即洪塘街。西過瓦埕街,西向江中,有金山寺,又一塔。從下行者,自郭厝里西南行四里許為陣阪。又分為東南、西南兩路。向東南行二里為林厝墩。又里許為莫厝墩。又里許為柯厝墩。二里為李厝坡。隔江東與西門外之西河相對(duì)。隔橫港南與鳳岡之亭頭相對(duì),距縣治陸行十八九里,用渡則水陸僅十二三里。其向西南行者,自陣坂行里許為樓下,三里為麥浦。西渡可至桔園洲,潘厝衕申厝浦。折而南行里許為梅花樓。即洲仔。又折而東北入里許為瀛洲。折而東行里許為塘下。又東連東陵洲與李厝坡接,其里數(shù)同上。
由金山寺渡江里許,西至浦口,分上下兩路。其上為北,其下為南。南行沿江而下二里為后山,里許為董嶼。其西連郭嶼,又里許為葛岐嶼。又二里為蔗洲。其后為馬寶。南行里許向東者為下陳黨。向西者為東頭關(guān)。又三里許為缸窯。南行三里為元豐。折東行二里許為澳崎,有江山黨一鄉(xiāng)屬焉。與隔港南嶼區(qū)之溪阪相望。左與陸續(xù)、份洲隔港相望。距縣治三十余里。
北行沿江而上半里許為余剩。西行一里為金橋。其后為晉山。沿垾堘北行三里為后美。北過垾堘二里為侯官市。距縣治三十里有奇。
由侯官市沿內(nèi)港東岸南下三里為都巡。東連赤塘山,南連坵廚。五里為石門街。四里為過洋。五里為橋頭街。即十四門橋。又沿內(nèi)港東岸南下二里為崎頭。里許為袁崎頭。與西岸之尾黨、鯉尾相對(duì),為鼎立之勢(shì)。又里許為陳宅。三里許為洋中厝。又二里許為青仔黨,與江窯馬寶相接,距縣治三十余里。
由都巡以下平野南行二里許為上街。三里為攀埔。二里許為油線。四里許為青洲。地與袁崎頭相近。距縣治二十余里。
由侯官市內(nèi)港西岸南下者五里為沙堤。俗呼沙岫。三里為沙墩。三里許為豐埕。俗呼空埕。四里為路腰。其后有莊前、藍(lán)柄二鄉(xiāng)。三里許為超山。過十四門橋,沿溪折西南下五里為羅漢洋。沿小溪南行五里為溪埕。又五六里為尾寮。在旗山下之前麓。距縣治四十余里。
自十四門橋西入溪源宮,路分五支。左之一支在溪源宮旁,西北行五里為下南壩。又五里許為上南壩。折西行五六里為陳坑園地,與竹崎區(qū)之山洋頂接。距縣治六十余里。
右之二支,自溪源宮旁之溪坪里,西南行十余里為溫原頂。西北有南樓頂,相去四里許。沿小溪西行八九里為上溪。五十余里為山洋頂。與竹崎之山洋頂?shù)孛嗤S治餍邪死镌S為上峰。與永福交界。距縣治約八十余里。
自溪源宮行二里許為可河。折北五里為深巷。又里許為洋中。沿溪盤嶺而上五里為苦竹。俗呼富竹。又五六里為金鉤環(huán)。折西稍南十里許為粗蘆坑,屬右為第三支。西行十余里為炎山。又八九里為燕秀。又行十里為陶洋,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
自金鉤環(huán),折西北行五里為葉坂。西鄰有石壁鄉(xiāng)。屬左為第四支。西行稍北六里許為石儂。又二三里為大水坑。又十里為坑口。又九里為大坵田,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自金鉤環(huán)西行六里為地宅。折西稍南三里為水企。屬中為第五支。折北而西行四里許為螺頭。又十里為清飯盤。又六里為橫樓,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有奇。
自侯官市沿江北上,東望江中有斗米崎。北行里許過山麓為塍岸。鄉(xiāng)后有十甘園山。山邊為蒙稿洲,半里許過石門峽。里許為荷洋。三里許為白龍洲。三里許為高荷。里許為榕岸,半里為汶洲。汶洲有溪自西來,沿北岸里許,竹橋西三里,中埕十五里。山洋頂與溪源宮之陳坑園接,距縣治六十余里。自汶洲北行五里為竹崎。沿江西岸行三里為小穆溪。外則為下溪口,內(nèi)分南北岸。北岸為支路。西岸為正路。沿溪北岸西入里許為蕭厝里。里許為潘頭。三里為圓厝前。又二里為文山。下距縣治六十里。
沿溪南岸西入三里為中樓。四里為東島。其鄉(xiāng)有五谷巖,可以登眺,五里為羊角山。鄉(xiāng)中有上段,曠土數(shù)千畝。又有三四小鄉(xiāng),散處其地。沿小溪行十里為爐里。西入二十里為峰連。沿溪折轉(zhuǎn)北岸稍西十里為南陽。又十余里為外洋,與永福之白云鄉(xiāng)交界。距縣治八十余里。由小穆溪沿江西岸北上五里為唐舉。里許為金鐘閣。又里許為上崎。里許為程灣。半里為源口。即黿溪口,其地為穆源。距縣治九十五里。
自源口入溪,分南北兩岸。南為正路,北為支路。沿溪南岸西入四里為金沙。二里為奎石。二里許為超墘。三里為格里。折西南行三里為北山。里許為官路。二里為淡蘆。五里為大謨。其后有二鄉(xiāng),南行里許為漢頭。西南行半里為過山。七里為院嵐。其后一鄉(xiāng),西南行五里為圓坂。二里為橫藶。此處略有平原。二里為橋頭,此穆源之市鎮(zhèn)也。二里為新厝坵。十余里為源溪。以下皆山行,七里為安樟。十余里為舉口。六里為箬洋。五里許為里頭垅。一名南源。六里為侖中。十余里為黃義坑,與永福之拱橋交界。距縣治一百八十余里。
沿溪北岸西入四里為洋后。五里為格里。七里為鴻尾。其支路折西北四里為南洋。六里為古洋。五里為石門山。七里為古沙里。其后路可達(dá)下崎。距縣治一百二十余里。
自鴻尾越小溪三為里柏溪。以下十一鄉(xiāng)皆地僻人稀,樵多農(nóng)少,其里數(shù)不可勝舉。若千里洋、湖邊、榜上、南坑、石圳,瑣碎畸零,不成村落。至若俥竹旗、長(zhǎng)山、新田、官田、下寮坪等鄉(xiāng),悉同此類。與閩清交界。距縣治一百四十余里。
自源口沿江西岸北行十里為下崎。十七里為觀音亭。與東岸湯院相對(duì)。五里為埕頭。與東岸石人浦相對(duì)。五里為青坑。與東岸祥溪對(duì)。五里為西園與東岸三官塘對(duì)。五里為馬坪。與三官塘側(cè)對(duì)。五里為閩清口。屬閩清界。距縣治一百三十余里。
自閩清沿江西岸北上十里為北溪。五里為水井堡。五里為樟洋,五里為石鄭。又五里為石鄭溪口,與謝灣對(duì)峙。再入為閩清縣界。距縣治一百七十里。
自西門往南臺(tái),其路多歧,直行斜行,皆可貫通。須自外及內(nèi),乃可條舉而不紊。茲先就其濱江一帶言之,以次漸及其余。由西門外西南行半里許為西澗。下連較場(chǎng)里,南行半里為小柳。小鳳村在其西,此處有支路。又半里為興化園。半里許為大凰山。半里為小凰山。西禪在西鄉(xiāng)之西。南行半里為西河。半里為后洋。半里為上浦。半里為新道村。前一帶皆沙坡,約二三里,其鄉(xiāng)為坡尾,迤邐南下里許為幫洲。洲之相連最后處為三縣地。在臺(tái)江中,距西門外十五里,距南門外十二里。
由小柳折東行半里為斗池。東南行里許為涵頭。此處有支路。南下半里為荷澤橋亭。荷澤橋鄉(xiāng)在其東。又半里為院后。里許為上坂,折東行半里為下坂。南行百余武為凈土庵。又南半里為陳骷髏。下與坂尾接,距西門外十里。由涵頭折東行半里為西洋。向東南斜行十八洋路,二里為埔西,其東為浦東。折南行一里為長(zhǎng)汀,下與凈土庵接。距西門外九里。
由涵頭東北行半里為西營(yíng)。又半里為教場(chǎng)坂。東行半里為洋柄。山仔里、上浦頭在其東。折而南下半里為河上。直下十八洋路。里許為浦東。西與浦西接。東南行百余武為船廠后。洋中亭在其東,自南出者多由此路,約長(zhǎng)二里許。南連南禪寺。折西半里為白馬橋,與外洲平列。其界可接長(zhǎng)汀,距西門外九里。
過倉前橋西南行有兩路,西連鳳岡,南連陽崎,南之支路可達(dá)吳嶼,惟赴陽歧之路,須經(jīng)鳳岡,別分一支路為南行之路,乃可達(dá)也。茲將約舉鳳岡、陽崎、吳嶼,而次第言之。
過倉前橋折西行,經(jīng)倉前街、望北臺(tái)里許為上渡,可入鳳岡之下道,此一路也。西行半里為新亭,又半里為洋甲,又半里為白鷺嶺,相連山頭道,可入鳳岡之下逕,又一路也。沿山南折半里許為楊桃?guī)X,可入鳳岡之鳳冠鄉(xiāng),又一路也。
由下路入者西行二里為下道,折北行里許為港頭。大坪尾在其西。里許為亭頭。其半里可入和尚洲、沙坡,行里許過渡,可達(dá)臺(tái)江之幫洲,有曾厝灣在其西南。又北行里許為廬濱洲。半里外有橫港,與洪塘區(qū)之塘下,東陵洲對(duì)望。西折里許為后曹洲。又里許為石邊頭。北向有稅館,并設(shè)官渡。過內(nèi)港僅半里為潘厝衕,申厝浦兩鄉(xiāng),在洪塘區(qū)。麥浦、梅花樓新開港道之下陸行。仍須過渡。距西門十五里,距南門二十八里。水行用渡,東達(dá)西河,距西門十里有奇。南達(dá)幫洲,距南門十五六里。
由山頭道入者,西北行里許為下徑。又半里許為楊宅。向西行一里為后巷。又一里為十字亭。浦上鄉(xiāng)居亭之東北。西北行二里為亭橋。朱宅在其東,相去半里。迤西一里為張宅。西行半里,有路可通劉宅,相去一里。又行一里為馮宅。迤西北行半里為高宅。厝柄在其東,相去百余武。折北行半里為庵后。北鄰路頭,有路東通院前、上元、韋陀橋三鄉(xiāng),成鼎立之勢(shì)。迤北行半里為葛嶼上下二鄉(xiāng)。東北與洋中厝接,西北與南邊接,其相去各半里。又北一里為葉宅。東與稅館接,北與隔港之申厝浦相對(duì)。距南門二十七里。
由楊桃?guī)X入者,度橋過赤竹洋,迤西北行四里許為鳳冠。此處有一水,縱三里,橫二里余,首東而尾西,左三鄉(xiāng),右三鄉(xiāng)皆背山為廬。循山左麓西行里許為高螺頭。又一里為嶺后。自鳳冠循山右麓迤西行,折而北入里許為山東嶺。迤西循山麓而出,百余武為玉蘭谷。其鄉(xiāng)相銜為西浦頭。望南行半里為透浦。南行里許,為灣邊角。折而北上里許為天前。西望隔江二里為九仙觀洲。長(zhǎng)僅二里。又北接江邊宅,又半里許過橋?yàn)橹苷?。東望隔浦一里為鏡浦。北行半里與馮宅接。距南門二十五里。在西有三洲,浮著江中。其上為新洲,長(zhǎng)僅二里。東望隔水,葉宅,葛嶼相去各一里。其中為竹欖黨、柴排樓、馬洲三鄉(xiāng),長(zhǎng)僅二里余,東望庵后、高宅,相去各半里許,其上銜新洲尾。其下為九仙觀洲,長(zhǎng)一里有半。上距馬洲三里,東與天前,隔水相望。距南門各二十余里。
由山頭道循山南行僅半里為坊兜。又山行半里為塘池。虞塘頭在其后,相去半里。南行平野,歷斗門之西鄉(xiāng),過臺(tái)嶼之前,約六里而至灣邊角。此處為過客問津處?;蛴啥烽T亭行五里許,不入灣邊,逾山南行三里許,可至陽岐。此為土人問渡處。距縣治二十余里有奇。
欲往吳嶼者,南登倉前山,望西南行,經(jīng)洋頭邊,循鼇頭鳳嶺,約三里許南至白泉庵。南下半里為上湖。此處有支路,一西一南,西行者半里為湖邊。湖膠在鄉(xiāng)之西北,相去僅半里。又半里為蛟邊,循山行半里為斗門鄉(xiāng)。東、西二鄉(xiāng)。北與臺(tái)嶼接。距縣治十五里。
南行者由上湖行二里許為齊安。吳厝頭在鄉(xiāng)之首。過高蓋山四里許為潘嶼。東南行四里許為吳山。又東行三里為吳嶼。南與閩縣之義嶼交界。距縣治三十里。
由倉前山之正南,其山甚長(zhǎng),東半屬閩縣,西半屬侯官。逾山為嶺后,經(jīng)洋樓民居,曲折行半里為程浦頭,為張坑,為對(duì)湖。前后相連,東向者皆閩縣界。由嶺后折西,經(jīng)鼇頭鳳嶺南麓,行里許為陳坑井。鄉(xiāng)在山谷中。循山麓東南一里為吳厝頂。迤邐過下湖,南行平野一里,為小山,歷下田半里為北園。其鄉(xiāng)在高蓋山之北首。距縣治十五六里。小山、北園,閩轄。
灣邊角與陽崎兩處,遠(yuǎn)為興、泉、永之通途,近為福清,永福之水道。故行客舟人多集于此。俗稱此處為五通港。以其上承洪江之水,旁受溪源、蜆江之水,中納永福大樟之水,下集瓜山、黃溪之水。舟楫縱橫,行人乘便,處處可通也。茲為就上遞下,為次第歷數(shù)之。
自灣邊角登舟,西行里許,至陸續(xù)份。此洲地也,沙土崩積不常,多陸續(xù)得之。東西與九仙觀側(cè)接,西北與澳崎接,洲地廣三四里。再行半里,達(dá)柳浪洲。登岸半里許,為浦口,西連黃坵。溪坂在其北,與隔港之澳岐相望。西南行三里為南嶼。鄉(xiāng)有山境堂勝跡,其后為后山鄉(xiāng)。逾山半里許,為犬頭鄉(xiāng)。前有一溪,沿溪行二里許,為龍骨。過溪為北嶼。地近后山。后為五都里三十六小鄉(xiāng),而以樓前為大,均旗山之山麓,與南嶼相去僅五六里。自南嶼沿山,西行六七里為官塘亭,折西南行四五里為官塘,隔溪為溪田。距縣治六十余里。
自灣邊舟行五道港,三里許登陸為江口。西行四里為堯沙。與南嶼隔水相望。折西南行里許為蘇崎。有水過其前,自永福來者直行,自澤苗來者橫行,于此一會(huì),而橫跨蘇崎之上為浯江,乃下趨,合嶼橋?yàn)橥樈?,仍匯于五通港。自堯沙西行六七里過渡為玉仕。下嶼在其北,相去三四里嶺兜在其西北,相去六七里。再上為后尾,為千山兜,屬永福界。距縣治六十余里。
自蘇崎過渡一里為倉下。窩梨、下嶼二小鄉(xiāng)在其北,相去均四五里。西南一里許為黃岸。迤西一鄉(xiāng)為薛嶼。又七八里為龍湖。俗稱土牛,山兜鄉(xiāng)在其旁。又二里為浦口,以外為永福界。距縣治七十余里。
自陽崎用渡與灣邊同。之西南,舟行六里許為陳厝。東與隔江之江口,西與隔江之仙崎相望,均近五通港。迤邐蟬聯(lián)者先芹洲,一名洲頭。次方村,前后八九里。由方村過渡為鏡江。二里許過小渡為訪亭。南行半里為渡灣。四里為保豐。又南行五里為永福之觀獵界。距縣治八十里。
自陽崎之南,舟行五里為仙崎。登陸南行半里為馬騰。折東南行半里為大文山。俗呼芒山。循山麓南行半里為淇源。南達(dá)盛漢,折東南循山麓行半里為湖劉。登山盤行,十里可達(dá)方山,但險(xiǎn)僻耳。循山麓折西,行里許為塔兜。折西南行里許為黃溪。山在白額虎山下。
由盛漢西行,僅半里許為下半洋。里許為小文山。上半洋在其南半里。西南行過橋半里為澤苗。俗呼白苗,陳厝鄉(xiāng)在其內(nèi)。又里許為幫道。半里許為東厝街。此為鄰近二十余鄉(xiāng)之市集。過橋西連仙坂俗呼蘇坂。半里許為潘厝邊。折南行三里許為瓜山。而以背后之峻嶺為界。距縣治七十里。
由潘厝邊迤西里許為直廳。西南與洋亭接。循山麓西南入五六里,有一山隔之。其內(nèi)有溪東、溪西、庵頭、旗富灣、墨斗山、曲尺山等鄉(xiāng),土人統(tǒng)稱為古城。志稱古靈。三十六墩。地遠(yuǎn)且僻,內(nèi)有數(shù)鄉(xiāng),其音格磔鉤辀,與鄰近言語不通。談?wù)吣斊涞?,故人少至焉。距縣治八十余里。
物產(chǎn)瑣記(天然品)
天然品
動(dòng) 物五部
毛 屬
大 宗
黃 牛
水 牛水行可數(shù)十里。
馬
黑 羊其皮能療杖瘡,其肝能愈目疾。
豬
犬
鼠
田 鼠產(chǎn)田間,農(nóng)人多張機(jī)取之,剝其皮炙食。
猴
兔其毫可制筆,值廉而通于用。
?!‘a(chǎn)
山 羊生深山,纖毛短角,肉瘦無脂。
羱山羊之一種,其革可制靴,其血沖酒服,可愈產(chǎn)后傷風(fēng)。
綿 羊北種南來,現(xiàn)福清各處多有。
野 豬腹大腳長(zhǎng),牙利如鐮,常居山穴中。
獅 犬頭尾絕似獅。
獵 犬性比眾犬較靈,亦較猛,舌尖多黑。
豺 犬形似犬,稍高大,其爪最利,能抵牛腹。見虎則緣樹而上避之。虎伺于下,因溲溺其腹部,虎癢不可止,則恕而自爪其肉,多有爛死者。
狼褐色,形略似豺。北門外赤橋、新店等處均有。
虎
金錢豹色黑,滿身作黃點(diǎn)。
狐
九節(jié)貍尾九節(jié)、黑白相間。其性最靈,愚民相傳,能作禍祟。
果子貍狀類貓,果熟,多夜出竊食。
玉面貍喙尖、面部毛皆白。
鹿
麂
麞
玃類猴而色倉⑴。
猢 鼠尾大色灰、食果實(shí)。
鼠 狼色黃黑類貂,而尾大,其毫亦可制筆。
竹 產(chǎn)竹叢中,能食竹,亦名育蟲。人或竹刺入肉不可出,此物,其毒立消。
刺 猬似鼠多刺,不可向邇。
特 產(chǎn)
駁 馬獨(dú)角,牙長(zhǎng)二寸,蒼黝色,隱斑文,形類狗熊。
豪 豬毛黑有刺,尖利如簪,能射人。夜則走山園中,以其毛刺捲薯芋而去。又有土豬一種,豕形熊足,爪甲長(zhǎng)寸余,在山穴不鳴,縛至人家輙吼。又有涓豬一種,性好食蜂。
山 犬色赤黑,喜食果實(shí)。又有一種羊犬,其狀類羊。
貉色赤而斑,其狀似貍。獵者偵其睡而捕之。
香 貍過處草木皆香,故得名。
熊似豕,爪心有白脂,味甚美。福州諸山素少,此物惟萬歷間,嘗見于屏山。
毫 鼠肥而多脂,可食。
羽 屬
大 宗
雞有一種鳴能應(yīng)潮者謂之水漲雞,亦曰伺潮雞。
鵝
雉
白 鷴狀類山雞,色白而有文采。
鴨分四種、一全番,一半番,一菜鴨,一野鴨。全番最大,錦毛紅鼻,以全番雄者與菜鴨雌者交,生卵煨之,其雛即成半番。野鴨性最喜水,亦名水鴨,能終日浮行水面。福州下江飼此者頗多。聞每年獲利亦頗厚云。
鸕 鶿鄉(xiāng)人多畜之,以繩系頸,使之捕魚。
雁
鴛 鴦
鵁 鶄水鳥,似鶩。
鷂似鷹,蒼黑色。其羽可用夾箭干。有一種鼻根黃如蠟者,名曰蠟鼻。
鳶鷹屬,似鴟。
信 鳥似鵲而小,能作百禽聲,又名進(jìn)鳥。
鵲
鴉
烏似鴉,色純黑。知反哺,又名孝鳥。
鳩有斑鳩,鵓鳩二種,又青色者日青鳩。
燕有越燕、胡燕二種。胸紫身小者為越燕,胸斑黑身大者為胡燕。
雀色黃者為黃雀。
花 鷝性靈巧,卜者系之籠中,攜至人家,飼以米,使啄卦以占休咎。
鷦 鷯俗呼魯鷝。
鴿善認(rèn)主人之居,攜以外出,有故,可使之傳書還家。
鷓 鴣形似家雞,炙其肉食之,味絕美。酒樓菜館,多以此為珍品。
鶬
鹥水鳥,俗呼水葫蘆。
畫 眉白眉、褐質(zhì)善鳴。其聲青圓悅耳。
蠟 嘴喙黃。
翡 翠即鷸,善捕魚,俗呼魚狗。
鷺 鷥即白鷺,項(xiàng)有長(zhǎng)翰如絲,見魚則餌而取之。
啄 木喙利如錐,善啄木食蟲。
鸜 鵒剪其舌,則能言。
鶉身有斑點(diǎn),雄者尤善斗。
?!‘a(chǎn)
竹 雞白蟻聞聲盡化為水,或有停柩不葬,柩被蟻蝕者,多取此物置權(quán)屋下,以治之。
絨 雞多白色,性近暖。病虛者食之,能壯陽氣。
鷗 鸛似鶴,鳴以翼。
鷹曲喙,善搏鳥,其色灰。
鶖禿頭。
天 鵝大于雁,又名野鵝。
練 雀又名長(zhǎng)尾三娘。
白頭翁大于雀,頭白點(diǎn)。
信天翁恒集石上,伺魚過則取之。
郭 公身赤,頭尾黑。
鶗 鳩俗呼孤雞,鳴則草衰。
布 谷鸤鳩也,鳴當(dāng)耕時(shí),故名。
百 舌能作百囀音。
鶪俗呼伯勞。
鵜 鶘大如蒼鵝,好食魚,俗名淘沙。
杜 鵑一名謝豹。
鸮即鵂鷯,小者曰孤猿。
□ □產(chǎn)溪中,尾五色,小于鴨。
特 產(chǎn)
吐 綬即錦雞,有美毛,自愛其采,終日照水,多溺死者。
雞一名文鷺,金頂朱味,春來夏去,舞飛聲如雷。
杉 雞恒居杉木頭,有黃毛,長(zhǎng)如垂縷。
鵠身白,微紅似鶴。
隼一名鸇,鷙鳥也。
山鵲即山鷓,形似鵲。
鴇似雁,一名獨(dú)豹。
金 暉色如黃金,能作數(shù)般聲,又名黃楠鳥。
獨(dú)足鳥或呼山魈鳥。
藍(lán)袍鳥青藍(lán)色,來當(dāng)布谷時(shí)。鳴聲嘉嘉,然此鳥多則年豐,故又名嘉多鳥。
紅 娘丹喙赤身,頗似鸚鵡。
雷 舞色蒼赤,聞雷則舞。
山 呼蒼色,身大如鳲,聲清如鶯。
雪姑兒毛雜黑白,即鹡鸰。
綵 囊似雞而小,頂有五色囊,故名。
呼 潮潮至則鳴。
鷁色蒼,似鷺而大,俗呼盧鷁。
吉 弔略似百舌。
鱗 屬
大 宗
鯉一種鱗赤者,或言有毒不可食。
鰣多骨,春夏之交,上下江各處皆有,味極肥美。
青 鯪厚鱗,不甚大,俗呼青鱗仔。
魚 舌多肉少骨,味頗濃厚。
鰱有紅白二種,有江鰱、溪鰱、池鰱之別,又一種名黃鰱,較短小,而肥腴亦不及。
草 魚有烏鰡草黃鰡草之別。福州城外各鄉(xiāng)多穿池畜,鰱、草二種出產(chǎn)頗旺。
金 魚畜之盆中,以供游覽,故又名盆魚。
鰻分池鰻、溪鰻、湖鰻、、浦鰻四種,通稱淡水。又有一種名蘆鰻,為下江尚干各鄉(xiāng)之特別產(chǎn)。膏脂極厚,和酒燉服,能壯筋骨,補(bǔ)元?dú)狻?br />
鱔
鱱白質(zhì)黑章,大者不過五六寸。
玉 魚色白如銀,故又名銀魚,洪塘江多產(chǎn)此物。
田 瑟俗呼彈瑟,產(chǎn)田塍間,無鱗有刺。
?!‘a(chǎn)
鱸肉白色似鰡,而有黑子。
鱖口巨鱗細(xì),或稱水脈。有一種名貍腳,最美。
鳊身似板,味極美。
白 刀其形如刀,江河皆有。
鲇即鲿,俗稱池魚,能登竹。
鯽似鯉,一名鮒,色灰。
江 鰶味美多刺,產(chǎn)洪塘江。
□似鰻鱺而細(xì),分青、黃二色。
白 魚產(chǎn)江中,板身多鯁,大者六七盡。
特 產(chǎn)
梅 魚產(chǎn)洪塘江。
鰈 沙形扁,性溫,又名鞋底魚。
國(guó)公魚味美,又名方頭魚,以頭方故也。
魚戔骨柔無鱗,唐李柔呼為銀羹。
琵 琶身似琵琶,無鱗。
大姑魚似鯉無鯁,生湖塘間。
黃 穡尾淡黃色,身小而薄。
田 魚耨形似鰍而大。
棘 鬣似鯽而大,其鬣如棘。
黑 頰似棘鬣,而形稍黑。
黃 彡色黃,赤細(xì)鱗。
過 臘鯽頭,身似鱖,又鰱夏來春去,故名。
斗 魚身有花,又善斗。又名錢片魚。
白 鰾即金錢鰾,其形圓薄似錢,故名。
松 魚氣味如松。
竹 魚狀如竹筒。
雪 魚似鯉,白唇。
石 斑虎旺文,長(zhǎng)數(shù)寸。
介 屬
大 宗
鱟青黑色,眼在嘴上,口在腹下。尾尖銳,能刺人。其殼如半瓠,可以為瓢。
蟚 蜞似蟹而小,閩人多以鹽糟和而醢之,曰蟚蜞醬。
土 鼈似蚌而色黑,俗呼土批,燉食之,極補(bǔ)陰分。
蜆即蟟、臨江插竹霸,購種貯其中以養(yǎng)之。生涯極蕃,謂之蜆埕。
白 鰕產(chǎn)江浦中。
池 螺似穌螺而大,色黑產(chǎn)池中。又一種產(chǎn)田中,謂之田螺。
泥 螺軟彀有膏。
常 產(chǎn)
黿本境有黿溪,舊產(chǎn)黿。
龜有陸產(chǎn)、水產(chǎn)二種。
鱉
蟹洲港浦皆有之,俗呼毛蟹。西湖所產(chǎn)較大,團(tuán)臍膏厚,味極美。每屆菊花時(shí),閩人多載酒游湖,購食之。
蓑 螺形似蓑故名。
對(duì) 蝦土人臘之,兩兩對(duì)插,便于寄遠(yuǎn),故名。
特 產(chǎn)
醋 鰕去殼淹之,味極佳,產(chǎn)洪塘江。
蟲 屬
大 宗
蛙背深綠色,即蝦蟆。
黽即水雞,土人以此為殊味。
蟋 蟀女、昭蟟、促織、寒螀通名蟋蟀。以名之應(yīng)時(shí)而分也。
蜂有一種能釀蜜者為蜜蜂。人家或作木椆,高懸以貯之,其中自推大者為王。螢、俗呼囊尾星。
蝶
蚱 蜢生稻間,不害稻,即阜螽,俗呼蚱蜢。
蚊
蠅
蟻
蚯 蚓俗呼地龍。
蝸一種無彀者為蛞蝓。
蚤嚙人跳蟲。
虱又有一種,曰壁虱,俗呼木虱,即臭蟲。
蚋
?!‘a(chǎn)
蛇有蝮蛇、青竹蛇、花蛇、烏蛇、蚺蛇諸種,蝮蛇最毒。蚺蛇膽則可以和藥。
蠶
蜻 蜓俗呼貓蝴。
蝙 蝠類鼠有翼,晝伏夜飛,俗呼枇杷豆莢。
蜥 蜴
蜈 蚣
蛛
蛣 蜣即蜣螂。
螳 螂
蚊能吮牛馬血。
螻 蛄頭部胸部,受箭鏃者擣螻蛄汁,滴傷處,箭頭自出。
飛 蛾一名慕光。
蝎 虎即守宮。
蚑即蛭,又名水蜞,水氣所結(jié)。
蟢 子即牡帶蟲喜,七足者有毒。八足者能醫(yī)小兒傷風(fēng)。
水 螋似促織,隱墻壁中,溺水,人飲,令生瘡。
金剛鉆即沒子,細(xì)如微塵,刺人比蛟蚋為尤甚。
家 獵即蟑螂。
伊 蝛或呼委黍,濕蟲。
特 產(chǎn)
石 鱗似蛙,味美,俗呼各凍。
龍 虱飛水田中,極似灶蟲。
夜 燕其飛蹻捷如風(fēng)。龍眼熟時(shí),緣枝接樹,瞬息皆為漁獵。
石 背狀如荔核,生荔支葉下。
七步緊似壁虎,性最毒,能咬人立斃。
杜 塍似晰蜴。
龍親家即蛇醫(yī)。
蔗 蛄即蔗蟲。
龍眼雞紅首,五色翅,生龍眼枚中。
金 龜即金輝,吃桃、李、楊梅。
劉 蜞洲田稻根上生。五色多足,可食,味頗佳。
簸箕蟲生墻壁下,形如鼈。大徑寸,以刀劃之,頃刻復(fù)合。
校 注
?、旁淖鳌皠t恕而自爪其肉”,“恕”字誤,應(yīng)為“怒”?! ≈病∥锪?br />
谷 屬
大 宗
稻三種曰秫,即糯米。曰粳,即禾亢米。曰占,即來自占城者。又分赤,白二種,早晚兩熟。
麥有大麥,有小麥,又有豆一種,似麥,而殼稍異者為米麥。
菽即豆總名。分黃、白、綠、黑、赤諸色。又有藿豆、褐豆、豌豆、豇豆、水豆、菜豆、扁豆、金豆、御豆、葛豆、刀豆、蠶豆、五色豆、皂莢豆、虎爪豆、蛾眉豆各種。另有一種土豆,可榨油者則謂之落花生。
番 薯本來自外番,故名。有紅、白二種,熟食可以充饑。紅者甘如蜜,尤適口。土人或以之搗粉,或以之釀酒,或刨絲曝干,長(zhǎng)不及寸,號(hào)薯米。
?!‘a(chǎn)
粱
稷即穄米,似黍而粒大者曰膏梁,浙曰蘆穄。
黍有馬尾黍、釣勾黍、番黍三種,番黍則呼玉米。
粟粱之細(xì)者,即北人所稱小米也。
胡 麻有黑、白二種,以其可壓油,故又呼油麻。
特 屬
晏 棱畬民所種,俗呼畬稻。
蔬 屬
大 宗
菘類蕪菁,即白菜。
芥有青、紫、白三種。
油 菜子可壓油。
蕹 菜能解百毒。
芥 藍(lán)色深碧,又一種洋芥藍(lán),味尤勝。
菠 薐有竹菠薐、石菠薐二種。
蔥
韭
蒜又一種曰獨(dú)腳蒜。
芋形長(zhǎng)而大,小者如卵,生于魁之旁。俗呼芋蛋,食之尤美。
芹有赤芹、荻芹兩種,生池澤中,亦名水芹。
莧有白莧、赤莧、花莧、人莧又一種馬齒莧,性最涼,血解毒。
番 莧本外國(guó)種、早午食行血,晚食則破血。
艾 菜
菌亦名蕈、俗呼為菰。有香蕈、木耳、胭脂菰二種。香蕈味極美。
瓜有菜瓜、冬瓜、西瓜、木瓜、絲瓜、甜瓜、南瓜各種。
芋 瓠色淺綠,長(zhǎng)而曲,味清甘。
匏短頭大腹,味苦。
筍
葁
?!‘a(chǎn)
蓼 蕎即薤,用糖醋浸成,味頗適口。
雪里葓淹食,味佳。
薯 蕷又名山藥。
落 蘇即茄,有紫、黃、白、清水各種。
蔊 菜梗柔,葉細(xì),味辛辣。
壺俗稱葫蘆。
胡 荽即香荽。
倭 菜春、冬二種。
薺可作菹及羹,味甘。
薇即野豌豆。
蕨
蒟子可作醬。
特 產(chǎn)
莙 達(dá)莖灰,淋汁浣衣,白玉色。
草 屬藥附
青 蒿
蕢江生者皆淡蕢,可以綑屨織席,兼可為纜。
菅似茅、可為索。
燈 心莖圓細(xì)直長(zhǎng),兼可織席。
蘆
通 草制草花多用之。
龍舌草色青,有脂,婦女用以澤發(fā)。
巖 條亦名巖蔞,其香可避暑邪。
葛可織薺布。
菸即煙,可避瘴氣。
萍俗呼為。
萱即宜男草。
茅
葦
荻龍須草即石龍,芻可以為席。
薏 苡
菅 菁
藤
香 附即莎根。
土紅花能治勞瘴。
薄 荷
黃 柏即黃蘗。
澤 瀉
?!?br />
括 蔞
黃 岑
?!‘a(chǎn)
鵝 郎即兔草,長(zhǎng)不滿二尺,管空多液。嗜鴉片者煎服之,其癮立斷。
蕓 草即避煙草。
瓦 松
鈴兒草
小 青搗其葉,能治瘤瘡。
蕕即臭草,可避瘴氣。
茨
薯 榔染皂草。
茭形似蒲帶。
蓼有一種生水澤者為水蓼,味辛,可代粬作酒。
零陵香即蕙,又名薰草。
芙 蓉色淺碧,氣芳,卉屬。
木 蓮即薜荔。
蒟 蔞治頭痛。
石 益采子焙乾,搗為丸治蟲毒。
益母草葉如艾,花淡紅,一名蓷。
羅勒草 即蘭草。
菠色深綠,清明取其汁作粿。
馬 藍(lán)似苦益菜,能治婦人敗血。又一種葉小者曰槐藍(lán),圓如蓼者曰蓼藍(lán)。
金燈花即天蒜。
仙人糧即黃精,根如葁,黃色,焙乾服之,補(bǔ)中益氣。
石 韋一名石皮,煎湯浴之,能去產(chǎn)風(fēng)。又一種生古瓦上者曰瓦韋。
骨碎補(bǔ)俗呼猴葁,能堅(jiān)骨固身。
牛 膝治血塊。
醉魚草又名鬧魚花,取魚用之。
何首烏雄赤雌白,根大如拳。
石蠶草出山石上,根類蠶。
商 陸一名章柳,能療水腫。
鹽麩子以豆子,酸咸止渴。
桔 梗
柴 胡
半 夏皮黃、肉白,產(chǎn)丁戊山。
沙 參
杜 仲
括 蔞一名天瓜。
百 合搗粉,服之補(bǔ)土。
石 斛生石上者佳。
木鼈子俗呼馬錢。
天生術(shù)
藿 香本海國(guó)種,形如都梁。
菴 閭似蓬艾,能避蛇。
地 黃
天門冬一名宜冬。
細(xì) 辛根細(xì),味辛。
茴 香即蘹香子。
茱 萸深柴色。
決 明子似菉豆。
連 翹
天南星
蓖麻子仁白有油,似火麻。
鼓子花即牽牛子。
覆盆花莖葉皆有刺。
紫 蘇能行氣和血。
葛 根
木 瓜花似海棠。
茵 陳又有一種大葉者名山茵陳。
蒼 耳又名蘋負(fù)來,即卷耳。
土三七即金不換,種本出廣西,能止血生肌。
特 產(chǎn)
使君子略似梔子,產(chǎn)將軍山。
獨(dú) 帚即馬帚,可為帚彗。
仙人掌形似人掌。
雞 腸以中虛似雞腸,故名。
虎 杖似紅草而大,可染赤。
赤孫施即菉施。葉如浮萍,治婦人血結(jié)。
廣 角產(chǎn)婦燉酒服,不傷風(fēng)。
羊 蹄葉長(zhǎng)色紫,赤禿菜也。
龍牙草神于治痢?!侗静荨吩?,即馬鞭草。誤。
馬鞭草穗似馬鞭。
還魂草治狗咬刀傷。
白地栗即剪刀草,一名慈菰,能治癰腫。
蒴 藋一名接骨方,主續(xù)筋骨。
紫金牛葉如茶、味幸,治時(shí)疾,膈氣,風(fēng)痰。
苦 參味苦,止瀉。
香 蔴煎湯浴,去風(fēng)。
天青地白痘入眼者,搗敷之可去。
山石榴即金罌。
虎耳草生水石旁,治聤、聾、痔瘡。
白 麴可釀酒。
乳 草能通乳。
七步緊草治蜥蜴毒。
書帶草
犁頭草
醉西施
燈籠草治疔瘡。
獨(dú)腳仙治血塊。
箬下珠治小兒疳疾。
雞母刺治火傷。
鯉魚橄欖剖之,中有鯉魚形,產(chǎn)烏石山。
天芥菜治疥瘡。
越王馀算治水腫浮氣,結(jié)聚,宿滯不消,腹中虛嗚。
石蘿卜產(chǎn)后圣藥。
瓊田草治風(fēng)疾。
紫 貝解一切蛇毒。
雞項(xiàng)草一名千針草,采根焙干,碾為散,治下血。
旱蓮草即腸草,治下血。
鼠 粬雜米粉作糗,味最甜美。
佛 甲略似馬齒莧。
候潮草潮至則開,退則合。
鳳尾草以形似名。
長(zhǎng) 生無根而生。
吉 祥四時(shí)一色,家有喜慶,先自開花。
麒麟尾如玉簪,可敷瘡。
半邊蓮夏開花,花偏一邊,無圓者。
知風(fēng)草以節(jié)可占風(fēng),故名。
鉤 吻即野葛,俗呼梭葛,誤服中毒者,以生羊血、鴨血、綠豆?jié){、饔菜葉灌之均可解,或雞抱不成卵,調(diào)香油灌之,亦可。
花 屬
大 宗
桂月開者為月桂,四時(shí)開而色深紅者為丹桂。
木 樨八九月盛開,閩中最多,清香撲鼻。
梅有紅梅、白梅、臘梅。素心者為上品。
玉 蘭色碧白,氣味香馥。
山 茶有紅茶、番茶二種,番茶種出日本。
玫 瑰有白素二色,俗呼蕾苤。
?!√牧杏幸环N垂絲海棠,色淡紅,多葉。
梔子花花六出,色香殊絕。
蓮分紅、白兩種,又有風(fēng)車蓮、午時(shí)蓮,皆碧色。
蘭以素心為第一品。有一種吊蘭,裹而懸之,不土而榮。
朱 橦一名佛桑,即扶桑。
樹 蘭分碎米、真珠、雞爪三種,統(tǒng)名樹蘭,亦呼木蘭。
薔 薇有紅、紫色、黃色、金色之別。
罌 粟花有五色,即士鴉片。
末 麗即茉莉。
夜來香藤本。
秋海棠花似海棠,草本。
雞 冠
夜 合一名合歡。
水 仙
百子蓮
金 鳳一名鳳仙。
菊品最多,獨(dú)有一種深黃色,花如滴滴金者,夏間開。
丁 香花小不甚香,有黃、白二種。
?!‘a(chǎn)
桃 花有綘桃、碧桃二種。
芍 藥
辛 夷即木筆。
瑞 香狀如繡球,深紅色。
山 礬一名七里香。
紫 薇俗呼不耐癢花,又名百日紅。
含 笑
夾竹桃葉如竹,花如桃,俗呼俱那異。
木芙蓉又有一種名醉芙蓉,朝開色白,午后漸紅。
指甲花花白而細(xì)似米粒,一名散沫花。
野悉密即素馨。
雪 球
凌 霄花黃、有毒。
酴 醿又一種莖葉相似,而花差小者曰木香。
迎 春俗呼金腰帶。
半丈紅即海棠。
漢宮燈春開,花秋結(jié)盞。
雁來紅又名老少年,即秋紅。
葵有向日葵,秋葵之別,又一種小花者名錦葵,俗呼胡月燕脂。
玉 簪又名白鶴。
鳳 尾又一種名七里香,置書帙中,可辟蠹。
虞美人一名滿園春,罌粟別種。
美人焦
剪金紅花圓無香。
剪春羅又一種八九月開者,名剪秋紗。
紫 燕色紫,花似燕子,另一種白者為白燕。
金 錢色深紅,圓如錢。
繡 球
杜鵑花有紅、紫、黃、白各色。
金銀花 服之能解毒。
特 產(chǎn)
麝 茶即阇提,俗呼斜。本南海種,由商舶傳入閩中。
金 沙玖瑰類⑵,香不及。
密 ?□?花紅,干葉。
雪 瓣
貝多羅
奇楠花
鬧羊花一名曼陀羅。
碧 雪
錦 竹一名石竹,花如纈錦。
紅豆蔻俗名孽花。
鳶 尾俗呼紫羅傘,花紫碧色,根可入藥。
鶴 蘭
度年紅花自冬涉春不變,故名。
滿堂紅香聞百步,開即為瑞。
聚八仙類瓊花。
水麗春
曇花蕉
玉籠松似醉?xiàng)铄?br />
鶴頂紅類百合。
滿天星又作雪柳、可作盆中之玩。
喜相逢一花兩色,紅白相間。
滴滴星
十樣錦
玉 屑色白,狀如碎玉。
鷹 爪色淡黃,末銳似鷹爪。
果 屬
大 宗
荔 枝
龍 眼一名益智,又名荔枝奴。
橄 欖一名青果。
枹即柚,今懷安鳳岡最多。
桔
石 榴有青、白、黃三色。
棗閩中多白者。
黃檀子即黃彈、俗呼黃皮果,又名王彈子。
拱 斗即金斗,色紅、味甘酸。
梨本境過山洲所產(chǎn)最佳。
梅 子
楊 梅
桃
盧 桔即枇杷。
柿有花柿、卵柿、烏柿、米柿之別,爛熟者為柿。凍焙熟者為柿餅。食之最為潤(rùn)肺。
猴 柿即椑 ,不可食。
栗山楂取其汁亦可榨油。
榅 桲似橙子而大,味酸甘。
蔗土人多搗取其汁以制糖。
鳧 茨一名荸薺,其味清甘。
藕
菱兩角,又有一種四角,或三角者曰芰。
番石榴種本出番地。
茶有紅、白各品,種類不一。
?!‘a(chǎn)
柑有一種芬芳異常,垂指如人手。亦有似拳者,曰佛手柑。
香 櫞
余 甘其味先苦后甘,又名敢諫子。
金 桔小于諸,結(jié)實(shí)如彈子,色黃如金,故名。
橙有佛頭橙、香棉橙、青橙、雛橙、欒橙諸種。
來 禽一名花紅,即密林檎。
核 桃種本出羌胡,故又名胡桃。
楊 桃一名羊桃,味似橄欖,酸澀,嚼久微甘。亦有用蜜漬者,曰蜜浸楊桃。
杏有金杏、銀杏、木杏三種。
椎似栗而小,生山谷間。
榛小者為茅榛。
蓮 子
酸 棗味酸,土人以之制糕。名曰酸棗糕,亦名千重糕。
頻 婆似林檎而大。
葡 萄其根號(hào)木通,可入藥者。黃白而細(xì),實(shí)如馬乳。
雞 頭即芡實(shí)。
特 產(chǎn)
柰類林檎。
肥皂果
菩提果味香甘而脆,以種出西域,故名。
多南子色紫,味甘,似梅子。
無花果一名木饅頭。
箇摩子肉如蓮,可煮食。
多羅蜜亦名波羅蜜。
孩兒果狀類櫻桃。
木 屬
大 宗
松另有一種水松。
榕此樹福州獨(dú)多,故郡城名榕城。
杉
豫 章即樟,氣辛烈,近多設(shè)廠,熬腦以備軍火之用。
?!¤戏N與桑異,亦可飼蠶。
烏 桕葉可染色,子可榨油。
槐
樗
御 柳
栟 櫚即棱櫚,皮可索綯,干可作扛。葉條可作拂蠅。燉其肉服,可瀉心火。
榆有一種,葉對(duì)出者為枌。
漆
山 梨有紅、白、紫心之別,以紫心者為貴,制器用廣。
桄 榔紫黑色有文理者可制器。
楝
竹種類甚多。
金 荊質(zhì)堅(jiān)有文彩,可制器用。又有紫荊、白荊二種。
梧 桐又有一種,子可榨油者,曰油桐。
?!‘a(chǎn)
桕有一種,葉側(cè)生者為側(cè)桕。
檜桕葉,松身。
女 貞似冬青,俗呼長(zhǎng)生樹。
冬 青其葉四時(shí)常青。
椿其葉香,可入蔬。
檉或呼西河柳,葉細(xì)枝柔,有黃、白二色,黃者又名黃杉。
樺皮可作燭,亦可貼弓。
楓鋸之,可為墊板。
楮其皮可搗為紙,亦可織為布。
檀其葉類槐。
枸 枳能解酒毒。
木 槵其子可為念珠,亦名無患子。
樸即厚樸。
柳
黃 楊木理細(xì)膩,質(zhì)極堅(jiān)緻。
特 產(chǎn)
楠另有石楠一種,生石上。葉彷佛枇杷,有刺。
梓閩人多伐之為炭。
沙棠木似梧桐,中空。又一種花梨,質(zhì)堅(jiān)可制器用。
杜 松似杉而小。
羅漢松
茶 樹有兩種,一種葉可制茗,一種子可榨油。
水 棉類杉,多植濱水處。
白 牙可為器玩。
雞 籌可植盆中,或呼瓜子松。
鹿 目質(zhì)堅(jiān)韌致,如鹿目,故名。
金 青木直出而堅(jiān),重可制為杖。
櫧有石櫧、苦櫧、甜櫧三種。
椒即胡椒。
欏可制器,極耐久。
鳳尾蕉即鐵樹,葉如鳳尾,花黃色,治脾疾。
牳 筍葉似批杷,可煎為南草。
青 剛?cè)~似石楠,質(zhì)堅(jiān)可作鞍鞽。
木黨 子似茱萸,而香味極辛。
南 柷搗葉漬米,飯熟成泔青色,相傳食之可延年。
白布沙取其葉,燉糖霜服可治咯血。
檺焚為硬炭。
柯質(zhì)堅(jiān)韌,可為船及斧柄。
木余質(zhì)堅(jiān),可供鎸刻。
加 條其葉可摩犀角象牙。
橡殼可染皂。
礦 物四部
金 屬
大 宗
鐵按《三山志》,鐵品有三,初煉去礦,用鑄錫器物為生鐵,再三銷拍,作鍱為鑐鐵。亦云,熟鐵生柔,相雜用作刀劍,鋒刃為鋼鐵。
?!‘a(chǎn)
金
錫
銅
五金各礦苗均未開采。
特 產(chǎn)
銀鉛礦前十余年,有丁君集股開西北郊銀鉛礦,折閱。
石 屬
大 宗
白 石
?!‘a(chǎn)
燧 石以鐵片小徑寸,敲之以取火。
石 膏
石 英
石鐘乳
特 產(chǎn)
壽山石珉屬,品類甚多,以田石為第一。有黃、白、紅、黑各色,隆寒不泐。其雕為圖章者,猶多下品之石。
青 石
礪 石。
土 屬
大 宗
白煉土亦作白墡,烏石山多有之。今被人開挖,有塌陷至數(shù)丈者。
?!‘a(chǎn)
天生硝
天生磺
天生
硃 砂
煤多未開采
特 產(chǎn)
碗 土又名碗藥。
釉用飾磁器,較有光彩。
水 屬
大 宗
筧 泉水由竹筩中通。
水力硙磨碓米磨粉,以水運(yùn)動(dòng),洵天然機(jī)。
常 產(chǎn)
甘 泉烏石山浴鴉壑最佳,大僅如孟,雖久旱不竭。
特 產(chǎn)
溫 泉帶磺質(zhì)計(jì)六處,一在八都及九都,曰天湯泉,一大廿四都小箬,曰圣湯,一在六都湯嶺,舊名湯泉,一在井關(guān)外湯邊,過浦曰三座,又曰雙槽,一亦在井關(guān)外石壁,為村婦之浴池。
?!∽?br />
?、旁淖鳌吧珎}”,“倉”字誤,應(yīng)為“蒼”。
?、圃淖鳌熬凉濉?,“玖”字誤,應(yīng)為“玫”。
物產(chǎn)瑣記下(制造品)
制造品
動(dòng)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牛皮箱
牛骨梳
牛骨簪
水 膠叩牛皮膠。
雞毛帚
牛筋弦
狼毫筆
兔毫筆
羊毫筆
虎皮褥
牛皮靴
牛皮鞋
鞋底皮
蜂 蜜
特 產(chǎn)
明骨燈
明骨盒
馬蹄燈
豪豬簪
土 綢
骨 丹
?!‘a(chǎn)
羽 箭
羽 扇
豬鬃針
魚 膠
牛乳膏
蜂 鼠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貂紫毫
燈 紗
川蠟燭
羅底紗
鱟殼瓢
殼 灰以蠣殼及蟶、蜆、蛤、螺殼入火爐制之。
特 產(chǎn)
蠡殼窗、螺鈿五色,其光射人,多用以鑲嵌椅棹及床背。
鸚鵡螺杯
芙蓉布
織絨布
仿制花毯
?!‘a(chǎn)
絲 布
絲 線
象牙器
駝骨器
珠翠首飾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雞鴨毛
牛羊皮骨
常 產(chǎn)
土 繭
植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竹 器
木 器
桄榔器
樟 腦
靛
油分生油、茶油、菜油、豆油、麻油、桐油、芝麻油各種。
糖有赤糖、白糖、板糖、冰糖之別。
楠 草
紫 草造燭用。
粬分紅白二種,造酒用。
紅花餅
竹 紙
油紙傘
薯 粉
篦 梳
米粉條俗呼粉干。
草 席
箬 笠
梭 蓑
梭 墊
草 花
油 ?木匝叩茶粕餅。
竹 篾
木 皮
花香茶
香 料
特 產(chǎn)
炒 煙俗呼朋兄煙,莆人王朋兄所造。
兒 茶
草 菰
油 墨陳幼騰專造。
蕉 布閩轄蕉嶺出蕉,土人制以為布。
樹根骨董
核雕玩器
竹 兜
筤 筅曬衣架也,舊作兵器用。
紙 簫品在好竹上。
?!‘a(chǎn)
蔓 菁
乾 筍
菸 絲
竹 簟
夏 布
蒲 扇
船 筏
松脂膠
麻苧絲
紅 酒
燒 刀
豆 腐有干,有腐。
蕨 粉
墨
罐頭果品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豆 餅
藤 器
漆 髹
洋面粉
各種扇
特 產(chǎn)
骨董古玩
脫胎漆器
?!‘a(chǎn)
棉 紗
葛
薯 茛
過篩蘭州煙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木 料
竹 片
通 草
箬
特 產(chǎn)
水松子
櫻桃皮可飾弓矢,多運(yùn)出口。
?!‘a(chǎn)
白 棗
烏 梅
鼻煙料
礦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料 器
石 器
磚 瓦
鍋 爐
砧
礪
燧
錯(cuò)
特 產(chǎn)
料絲燈
圖書石粉
?!‘a(chǎn)
硝故墻藏土熬成,或取糞土煅之。
磁 器
銀 硃水銀制,其渣為丹底。
石 灰
白 鹽。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洋鐵器
鉛制茶箱裝茶出洋用。
銀 器
錫 器
西 漆
錫 箔上品錫錠由外入口,匠手錘成楮葉,曰錫青,裱紙上成錫箔,多運(yùn)出口。
特 產(chǎn)
銅燭臺(tái)
?!‘a(chǎn)
金 葉
銅 鑼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生 鐵
特 產(chǎn)
田 石
假山石
?!‘a(chǎn)
各色晶胚
商務(wù)雜述
居今日,非商戰(zhàn)劇烈之世哉?白人洞明計(jì)學(xué),多財(cái)善賈,吾亞東之市利,幾盡為其所壟斷。國(guó)安得不弱?民安得不貧?頃歲以來,睡獅漸醒,百度更始,朝野上下,咸知商務(wù)之於富強(qiáng),有絕大之關(guān)系,而銳意振興。於是團(tuán)商會(huì)以通商情,集公司以厚商力,開工藝局以練習(xí)制造,設(shè)陳列所以比較拙工,而於京師,則立農(nóng)工商部,以為之總機(jī)關(guān),而商務(wù)因稍有起色矣。侯官為福州首縣,疆土廣袤,其出產(chǎn)物頗稱繁殖,語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币灾畱?yīng)本境日用飲食之需,當(dāng)無不足也。然洋貨轉(zhuǎn)輸,源源不絕。五都之市技巧雜陳,雖有巧歷,莫能名數(shù)。茍不亟籌抵制,則洋貨皆不翼而飛,而土貨浸無人過問。有輸入而無輸出,不幾北行入囊中哉!夫欲籌抵制,必須實(shí)力振興,振興奈何,仍不外伙立公司,廣開工藝局,規(guī)設(shè)陳列所,而商會(huì)則實(shí)行其聯(lián)絡(luò)商情,調(diào)查商業(yè),勸導(dǎo)改良之政策。而官於商務(wù)一途力加提倡保護(hù),掖而升之於商戰(zhàn)之大舞臺(tái),道盡于此矣,豈有他哉?
商 會(huì)已詳閩縣志。
公 司亦已詳閩縣志。
本境自售貨同閩縣。
輸出輸入貨亦均同閩縣。
以上諸見《閩縣鄉(xiāng)土志》,故本志無庸復(fù)列。
澗田山 在縣治之北十五里。
崎 山 在縣治之東十里。
玄壇嶺 在縣治之東北十里。
鳳 山 在縣治之東北九里,前有官浦。
富村區(qū)
蓮花峰 在縣治之西北十五里,下有澗水,向東南流。
升 山 旁有飛來山,俗呼貓頭山。在縣治之西北十六里,旁有澗水東南流。
浮倉山 即富村。在縣北十里。
品石巖、臥龍山、共一山 在縣治西北七里。
大鵬山、五鳳山 相連,在縣治西北六里。
拜郊山 即今北壇。在縣治西北三里。
大北嶺區(qū)
鶯哥、獨(dú)屏二山 在縣治東北四十余里。其水南流入連江縣界。
大帽峰 連亙八九里,在縣治北四十里。其水南流,下分溪橋入連江界。
芙 蓉 在縣治正北六十里地,與桂湖之桃源相近。其水西北流入連江縣界。
小北嶺區(qū)
壽 山 在縣治北六十余里,南距九峰十里,東南距芙蓉八九里。其水東北流入連江縣界。
九 峰 在縣治北五十余里,北距壽山十里,東北距芙蓉十余里。其水山前與山后,均東北流入連江界。
長(zhǎng)箕嶺 在縣治西北四十余里,距小北嶺頭二十余里,地與上樓相近,其水東南流入桂湖。
見天嶺 道里方向與上節(jié)參看。北為點(diǎn)洋鄉(xiāng),南為長(zhǎng)箕嶺鄉(xiāng)。向北之水經(jīng)社坑橋西北入羅源縣界,向南之水合上樓之水,東南入桂湖。
文山區(qū)
鳳池山 在縣治西北八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銅盤山 在縣治西北五六里,其水東入西湖。
貴安山 在縣治西三里,其水東入西湖。
文 山 在縣治西北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西湖區(qū)
大夢(mèng)山 在縣治西三里許,與保福山,梅亭山、清泉山、五鳳山、高安山、祭酒嶺斷續(xù)相間,脈絡(luò)牽連。直走洪山橋,臨江而止。前后左右相去,各五六里。
浦東西區(qū)
高峰山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又南里許有大凰山,地與西河相近。
怡 山 即今西禪寺之山阜耳。在縣治西南五里。
吉祥山、太平山 地勢(shì)駢聯(lián),在縣治南四里,屬閩轄。
洪塘區(qū)
洪塘山 居縣治之西十里,其分支有東岐、云嶺、程山俯臨江渚者為西山,東為妙峰山。其稍南者為佛樓山,為瓦埕山,皆濱江滸。其峙江中若印浮水面者,為小金山。
鳳岡區(qū)
鳳岡山 在縣治西南二十里,東瞻臺(tái)江,西愿金鎖江,南對(duì)臺(tái)嶼山。其山分五支,甚在區(qū)內(nèi)。惟楊桃?guī)X、白鷺嶺二山,地連鳳嶺,為其支麓,界入上渡區(qū)。
上渡區(qū)
倉前山 即天寧山,在縣治南十里。東為閩縣界,其西脈絡(luò),牽連蜿蜒甚遠(yuǎn)。有巍然回顧者為鰲頭山,風(fēng)嶺屬焉。俗稱為鰲頭鳳嶺。其下為望北臺(tái)嶺,西為白泉山、登平山、虞塘山,皆此山之支麓也。
斗門山 即雞籠山。在縣治南十八里地,近虞塘山。
柯 嶼 又名臺(tái)嶼、瓜嶼。惟三小阜鼎立田間,西與風(fēng)冠山相近,距縣治西南二十余里。
陽崎山 距縣治三十里,一名龍安山。
高蓋山 東屬閩縣,西屬侯官,距縣治十五里。其山之西南,曰齊安山。
柑蔗區(qū)
葛岐嶺 俗稱蟛蜞嶺。在縣治北稍西三十余里。
錢 嶺 俗呼嶺頭。在縣治北稍西四十余里。
官園區(qū)
龍 嶺 距縣治北稍西三十余里,地與陳塘橋?yàn)榻?。其水西南流?br />
鷂 山 距縣治北稍西六十里,南距龍嶺二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白沙區(qū)
云頭嶺 距縣治西北七十里,其水西南流入白沙溪。
大穆區(qū) 大湖區(qū)附
雙髻峰 為小箬溪水源所出,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四十里,其水西南流。
鰲峰嶺 居小箬溪之右,相去四五里,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四十余里,其水入小箬溪。
雪 峰 根蟠四邑。侯官、羅源、古田、閩清。其一隅南向者,今屬大湖分縣所轄。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八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梅埔山 東負(fù)大湖分縣,西向閩清口,在縣治北稍西一百十里。其水南入閩江。按梅埔山與閩清縣交界,產(chǎn)梨甚佳。
竹崎區(qū)
五谷巖 居小穆溪之右畔,在縣治西稍北五十五里。其水東北流入竹崎江。
唐舉山 居小穆溪之左畔,相去里許,在縣治西稍北五十六里。
都巡區(qū)
石門山 北近都巡鄉(xiāng),南接過墻鄉(xiāng),在縣治西二十余里。
龍溪山 一名西山,溪源之水出焉,在縣治西三十余里。
龍臺(tái)山 在侯官市山上,有塔,在縣治西二十里。
赤塘山 東近晉山,南接上街鄉(xiāng),在縣治西二十里。
十甘園山 東北近石門峽,東南近塍岸,在縣治西二十余里。
南嶼區(qū)
旗 山 有五侖,土人稱為五面旗。在縣治西稍南五十余里。其南麓有二嶼,俗呼為北嶼、南嶼。
峴 山 東北去旗山二三里。其水東流下趨白嶼橋,名為水西,在縣治西稍南五十余里。
白鶴山 北去旗山三四里,在縣治西南六十里。其水東流。
筆架山 東北距旗山五六里,在縣治西南六十余里。其水東北流。
龍湖山 俗呼鄉(xiāng)名為土牛。與古靈隔江對(duì)峙,永??h大樟之水經(jīng)其山下,而東趨大江。
仙阪區(qū)
陰崎山 位陽崎之西南,大江經(jīng)其右以出。西峽在縣治之西南三十里。
芒 山 土人名為大文山。北去陰崎二里許,在縣治南稍西二十余里。
御袍山 其下其虎、豹、獅、象四山,駢聯(lián)相屬。前對(duì)旗山,右接大文山,在縣治南稍西二十五里。
方 山 在御袍山之左,山峽中南望,略見其邊障,地與閩縣交界。在縣治南四十里。其水東南流入閩縣界。
瓜 山 三巒直下,分派如瓜,在縣治西南五十余里。其水東北流。
古靈山 一名大帽山,一名席帽山。千峰奇峻,前有文筆峰,俗呼奇峰尖。特見峭拔,在縣治西南六十里。
地形略下之二(流域)
流 域
城內(nèi)區(qū)河道溝道詳《閩縣志》。
西園區(qū)
有二水,一為鵝鼻嶺、粗蘆澗之水,行三里許,經(jīng)埔黨而入西園,始名為溪,又行四里而入于水頭之官浦。其浦可通潮汐者,在井湯門外。
一為貢彥嶺之澗水及近山之水,行四五里,至橋頭、下店,有北嶺及虎爬嶺水行三里許來會(huì)。平行三里許,過磐石之原厝尾,二里許至思兒亭,有富村之龍?zhí)独锼?,由七橋行十二里,出橫壩來會(huì)。是此水源在富村區(qū)之龍?zhí)独?,而委在西園區(qū)之思兒亭也。至是又分東西兩支,東之一支東行半里,入于斗門之小浦,其西之一支南行里許,過□兜即樹兜。而入于湖堘之官浦。在井湯門外。即淤廢之古東湖舊址。井湯門外之官浦,受西園、盤石兩處之山水,其委分為兩支,一由湯關(guān)閘入城,為閩縣界,一由湯門城濠入,為閩縣界之東城濠。
富村區(qū)
一水源自龍?zhí)独锒缕邩?,行三里許,經(jīng)溪墩、新店、文斗店二里許,過湖前、堘魁、爐頭出橫壩,約行五里,而會(huì)于西園區(qū)之思兒亭。
大北嶺區(qū)
重巒疊嶂,溪澗極多。茲舉其大者言之,得有二水。
一東嶺鵝鼻嶺以內(nèi),有諸澗水,與牛汶諸澗之水群流會(huì)合,而出分溪橋。其委過連江轄之梅洋,以入于江南洋。
一源出柯嶺長(zhǎng)長(zhǎng)垅八里許,經(jīng)上樓、下樓,東行十余里,而東入于桂湖。而桂湖受諸山溪澗之水,難于一一指名。水勢(shì)汪洋,不通舟楫。北行十里余。其委由桃源,俗稱長(zhǎng)洋。經(jīng)湯嶺而出于連江轄之江南洋。
小北嶺區(qū)
區(qū)內(nèi)高峰峻嶺、溪、澗難名。其東北行者有二,水東行者有一水。
一源自柯嶺長(zhǎng)長(zhǎng)垅東行八里許,經(jīng)上樓、下樓,東行十余里,又合近山之水,由過東溪三里許,而會(huì)于桂湖。
一源出文石社坑,東北行六七里,至湖里,有北來之官洋水來會(huì)。又曲折五六里,過飛坑橋,行四五里,有日溪、小滄溪之水來會(huì)。遇多橋亭、分膠山,閩謂腳為膠。入于羅源之歧峰里。
西湖區(qū)
水分東西二向。其西向者,凡諸山澗谷之水,多系細(xì)流,不能成溪,注于洪山江。其東向者,近山雨后之水,悉注于西湖。城內(nèi)北關(guān)閘之水,亦灌注于西湖。由西湖南出橋頭閘,繞城為濠,而出于南門之浮橋者,則屬城外之浦東區(qū)。入于西關(guān)閘者,則為城內(nèi)之善化坊。
文山區(qū)
無大溪浦。其山多雨后澗泉,乍流乍止,未聞以溪名者。今姑從略。浦東西區(qū)受西河西湖之委。其一為洪山江之水,從西河分為西支。其三支紆曲東流,鄉(xiāng)人悉指為浦,均橫出于南門外。一為洗馬橋,一為六柱橋,一為福德橋。其一支南行屈曲,約四五里趨白馬橋,南行里許,由幫洲、三縣以入于臺(tái)江。其源委均不在本境。其一為西湖之水,東繞城濠約七八里,而出南門外之浮橋,則為閩縣界。
洪塘區(qū)
之水,當(dāng)上四府沖流,其大江即閩江。分兩派,在東者為洪山江,俗稱為西港,在西者為洪塘江,俗稱為南港。而西南鄉(xiāng)人居于南港以下,地近五通港者,則又呼洪塘為北港,大樟溪為南港,亦易地使然也。區(qū)內(nèi)上半段有一二浦道以通潮汐,下半段有三四浦道以通潮汐。居民于浦道侵占甚易,開通亦易。惟所異者,區(qū)之上半懷安,橫亙中流,下多沙石,有自固之勢(shì),少崩壞之虞。區(qū)之下半地系沙洲,易于崩裂。光緒丙寅、丁丑年,兩經(jīng)水患,居民遷徙一空,或村莊化為澤國(guó),或戶口僅留數(shù)家。嗣經(jīng)新開港道,以減南港洪流,而桔園洲、潘厝衕、申厝浦三鄉(xiāng),遂上棄洪塘,而下附鳳岡。雖下向尚有浦道橫隔,弗顧也。
鳳岡區(qū)
地與洪塘相接,上隔橫瀧,藉減南港之水,以達(dá)于臺(tái)江。其水勢(shì)與水患,亦與洪塘區(qū)相似。中有分支浦道,可通潮汐。東之港口曰半道,曰下徑,西之港口曰周宅,曰透浦。其水之東西可通者,惟周宅與半道而已。
柑蔗區(qū)
上承四府之水,東經(jīng)柑蔗鄉(xiāng)村,沖沒洲田兩三千畝。方今流沙已聚,漸欲成洲矣。
官源區(qū)
溪之源有二,上分而下合。其一北出鷂山下,南流十五里,有黃大坑之水,自東北十里來會(huì)。又南行七八里,又得有關(guān)防之水,自東北七八里來會(huì)。又南行十五里,有沙溪之水,自東北十余里來會(huì)。而下注于龍嶺下,一為溪源里想即陳塘溪,俗稱稍異耳。之水,南行二十里,經(jīng)陳厝里,白大鄉(xiāng),有山兜溪坪之水,自西北十余里來會(huì)。又南行十七八里,有石龜溪瀧,自西北八九里來會(huì)。又東南行十六七里,而下注于龍嶺下,遂與東北之水合。出陳塘橋,南行十余里,東經(jīng)流洋、西經(jīng)官口,直趨于桐口屬東。中房屬西。之間。地踞懷安之上流,或名為岊江。
白沙區(qū)
蒙溪之水地近官源里。西南行十余里,由葉洋入行崎江。黃溪之水,西南行經(jīng)林土人讀為蘭。柄下宅二十余里,由溪頭巷而出于江,其地名白沙。其一為大湖區(qū)之遠(yuǎn)水,西南行三十里,而至林柄合流,以入于閩江。
大穆區(qū) 由大穆上行十五里為祥溪,而溪源無聞,今從略。
大湖區(qū)附
大穆溪之源為大湖區(qū)。雪峰之遠(yuǎn)水自南亭、雙溪,而下經(jīng)大坪,丁山。屬大湖轄,自溪口入者稱丁山。大坪自雙溪出者先至大坪,后至丁山。西南行約三十里,出大坑橋,而過龍峰、俗稱靈峰。程頭店、鐵打橋頭、潘安厝,約行二十里,而至溪口,乃達(dá)閩江。側(cè)對(duì)西北穆源溪。安仁溪在閩江東岸之最上流,上去謝灣十里。其源自大湖之下洋西南行五十里,而至安仁溪。
穆源區(qū)
穆源有長(zhǎng)溪。其源自閩清縣界之拱橋出,南北皆有澗水湊合,春夏可行小舟。秋冬瀨淺,則絕無片艇。約行百二十余里,始達(dá)閩江。
竹崎區(qū)
小穆溪在竹崎江西岸。源自峰連出,其地與永福交界,東行十六里,其委始達(dá)竹崎江。
樟溪在閩江西岸,地與小箬相望,距縣治百四十里。溪流甚小,故名不著,俗稱北溪。
石鄭溪口在閩江西岸,地與謝灣相對(duì)。距縣治百六十里。其源自水井堡東北,流十七八里,達(dá)于閩江。
閩清口距縣治百三十里。其源自閩清縣出,莫測(cè)其遠(yuǎn)近,地屬閩清界。
都巡區(qū)
溪源宮之水其源由燕秀嶺中出,東行三十里,下趨十四門橋、侯官市。鄉(xiāng)復(fù)有水,西過沙堤、沙墩、豐埕、路腰,之前約行二十里,至十四門橋,與溪源宮之水合。乃西南下,過鯉尾之前、袁崎頭之后,約八九里至澳崎,而會(huì)于五通港。
南嶼區(qū)
旗山、五侖之水,下注成溪,自繞山麓,曰錦溪。東南行五六里,而貫?zāi)蠋Z、北嶼,出白嶼橋之間,而下接江水。地多產(chǎn)蜆,居人呼為蜆江。東行四五里,匯為五通港。梅溪之源在旗山后,屬永福界。東南行三十里,而會(huì)于蜆江。
浯溪之水,其源來從永福縣之大樟,東南行二十里至倉下。其水東北行,名為浯江,而東趨白嶼橋,以五通港為歸匯。
仙阪區(qū)上渡區(qū)附
其江水之源,由永福之大樟、觀獵出東北岸,經(jīng)龍湖、黃岸、倉下、蘇岐、堯沙、江口等鄉(xiāng),約三十里。西南岸經(jīng)保豐、渡灣、訪亭、方村、芹洲、陳厝約三四十里,而會(huì)五通港為潮汐。
瓜山之水行十余里,經(jīng)潘厝邊、蘇阪,即仙阪。以入澤苗江。
黃溪之水,東北行六七里,經(jīng)上半洋、小文山入于澤苗江。遂分為二,其東北行五六里者,橫出于蘇岐江,其東南行十里者,經(jīng)盛漢、馬騰、仙岐,而與五通港會(huì)。上渡區(qū)少水,惟臺(tái)嶼、陽嶼、蟠嶼、浯山、浯嶼有數(shù)支浦道,通潮汐、備旱潦而已。不足以言水也,故附此。
各區(qū)水道總說
閩江之源,遠(yuǎn)承建、邵、汀、延之水,近受古田、閩清、永福、及大湖、水口兩分縣之水。自水口下只一大派中,至懷安,分為兩支。左為洪山江,至南臺(tái)江,出萬壽橋下,即交閩縣界。右為洪塘江,逾鳳岡區(qū),為金鎖江,旁受永??h大樟之水,為陽崎江,俗呼五通港。東南經(jīng)仙崎為侯官界,歷義嶼即交閩縣界。
地形略(道路)
道 路
城內(nèi)街道
縣治之中,以街為干路,巷為支路。若支路之中,復(fù)有支路,四通八達(dá),不能悉見正文者,則用旁注以詳之。至地名仍從俗稱焉。
總督口為肅政鋪。上接宣政鋪,即鼓樓前,屬閩縣轄。迤西之支路四,東屬閩縣。曰香巷、總督前、直達(dá)總督后、其北畔之支路,二,曰馬房巷,曰西牙巷,可達(dá)府前街?;⒐?jié)河。沿小龍湫出獅子樓,直抵南門,為南街西畔之支路十有一,曰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此謂七巷、均在安泰橋上。牛育巷河沿、侯官縣前、南畔之支路,一可達(dá)來里巷,及鄉(xiāng)約所。又侯官縣前之北,有萬壽巷,割屬閩縣。來里巷、城邊街、南傍城北、有兩支路、一曰鄉(xiāng)約所、一曰上殿、直上則烏石山麓。西通南后街。后街之東,即七巷。西支路九,曰楊橋頭河沿、小花巷、巷尾交楊橋頭河沿。水流灣、北支路,一左折即楊橋頭河沿,右折即文藻山河沿,過小橋直行即虎婆庵河沿。南支路一曰雅道巷,可通衣錦坊。小水流灣、巷尾轉(zhuǎn)灣,即雅道巷。衣錦坊、北支路二,一即雅道巷,一為潘安巷。河沿中間有柏林坊,無出路。南支路一曰閩山巷,通文儒坊,巷西復(fù)有一支路,曰洗銀營(yíng),通本坊尾。由本坊逕進(jìn)過驛前橋,折左循河沿,過觀音橋北畔。有富橫巷、保定巷各支路。折右曰小園巷,曰驛里。驛里轉(zhuǎn)車弩境,可達(dá)倉前河沿、小園巷、直出交金斗橋、亦達(dá)倉前河沿。文儒坊、北支路二,一即閩山巷,一打線營(yíng)河沿,亦通衣錦坊、驛前,橋兜。其南支路二,曰三官堂,曰后巷,通光祿坊。本坊直抵金斗橋,過橋即倉前河沿。豐井營(yíng)、無出路。光祿坊、北支路一,曰早題巷,通三官堂。南支路一,出小弄,通玉山澗。本坊直入抵后巷,一折過河,亦交倉前河沿。已上衣錦,文儒,光祿,謂之三坊。玉山澗河沿。北支路,一過老佛橋,通光祿坊。南支路一,通營(yíng)房里,直前又分兩叉,左交倉前河沿,右接倉角頭。再下分三義路,東為侯官巷,侯官縣前,西為懷德坊,達(dá)山兜尾、大營(yíng),其支路亦多,南曰花封別徑,左折上烏石山,右折上第一山,直上為天皇嶺,由天皇嶺東下,即上殿,通于城邊街。隆普營(yíng)、永祚社,白水井,北曰營(yíng)房里、水玉巷、官園里、二營(yíng)、三營(yíng)、橫頭街。由橫頭街越靈響境,出倉角頭,右折倉前河沿,復(fù)有察院莊、倉王廟、春育亭各支路。此南區(qū)一帶路徑之大略也。
西區(qū)之干路自府西鋪即府前街,東屬閩轄。起,越定遠(yuǎn)橋,經(jīng)西門大街而終于西門兜。北支路七,曰舊米倉,中又有兩支路,折左可通渡雞口,折右可通后曹河沿。后曹河沿、東有支路,一通擇日街及營(yíng)尾,西折為后曹。后曹北支路,一通城邊曹,南支路二,一通西峰里,一通余府巷。小錦巷、西峰里、余府巷、謝婆巷、官廳后。南支路八,曰馬房巷,西牙巷,達(dá)明河沿,虎婆庵河沿,孫老營(yíng),小排營(yíng),麻竹巷,善化坊。北區(qū)之干路自北門南下,分兩干,一東南折,曰北大街,曰下土埕,曰北珠媽廟,曰夾道坊,曰正一行宮,曰涂街里,曰渡雞口,一西南折,曰三山館,曰北后街。其東畔之支路悉屬閩轄。西有元翰巷,擇日街,營(yíng)尾,桅桿后等。支路則屬本境,至如北泰山巷者實(shí)二干相通之小路。又有府東廊、在府署之左。府西廊、在府署之右、由此繞皇華館而出,即涂街里。及府巷、由府署照墻畔而入,可通渡雞口。亦皆本區(qū)之支路也。
城外道里
縣治城外有五門,曰湯門,曰井樓門,曰北門,曰西門,曰南門。而五門交界之處,湯門外與閩縣接,井樓門外與連江縣接,北門外與羅源縣接,西門外與大湖分縣、水口分縣、閩清縣接。南門外與永福縣接。其大路有五,而五路之中,尤以井樓門、西門、南門為沖要,是官府商賈行旅所必由也。茲就其道路遠(yuǎn)近交接之處為約計(jì)其里數(shù),條列如左。
湯門外道路
出湯門外東北二里許,至前歧頭,閩縣分轄,支路迤西半里許為洋下,閩人讀“原”作“洋”,今姑從俗。北行里許為水頭合上兩鄉(xiāng),倚山結(jié)廬。,山屬閩縣,田屬侯官,迤西半里為湖塍。支路。東北行五六里為崎山,逾山峽東下為閩縣轄苔井鄉(xiāng)。迤西為厚山,地屬西園區(qū),距湯門十里。
由水頭北行溪堘,地在西園鄉(xiāng)前。六七里為澗田。迤東北一里為埔黨,迤正北二里許為泉頭。上下兩湖在鵝鼻嶺下。
由澗田之照北嶺西北三里許為揚(yáng)坂,迤北為廷坑,在觀音山下。西北行里許,為龍坑尾。象福寺在其西,地屬西園區(qū),距縣治二十里,此為湯門外之一路。
東嶺又名大坑嶺,為閩縣交界處。其往來多由閩縣東門外之上埔鄉(xiāng)。距縣治二十里,東北行十里為陳洋。與連江交界。東北行五里為捷坂。與連江交界。設(shè)有界牌。迤東十里為關(guān)田。折北行八里為分溪橋。折西北行十里為牛汶。東向梅洋,為連江轄。由捷坂迤西,有兩徑。下徑西北行七八里為土貓垅,又西北行四五里為洲洋尾,為水雞口,與鵝鼻后之中元境接。上徑西北行三里為后房,為隔下,地屬大北嶺區(qū),距縣治六十余里。此為湯門外東嶺內(nèi)之支路。鵝鼻嶺左接?xùn)|嶺,右接觀音侖。其往來或由東門外,或由湯門外。其上為嶺頭鄉(xiāng)。迤左里許為竹園,又里許為恩頂。迤右為觀音侖,又里許為貢產(chǎn)嶺,與大北嶺內(nèi)之貓椆相接。
由嶺頭北行二三里為后坪,在后為大帽峰。有山最高,鵝峰寺在其地。北行四里為雷厝坪。又北行里許為中元境。左鄰洲洋尾并水雞江。又北行十里為增樓,逾山即為連江界。距縣治六十余里,此為湯門外鵝鼻嶺內(nèi)之正路。
井樓門外道路
井樓門外繞城東行半里許為河尾。迤北行里許為湯邊東西兩鄉(xiāng)。繞城西行半里為營(yíng)房里、為營(yíng)跡。又半里為紅墻,為山頭角。折東北行半里為樵兜。北行里許為思兒亭。折東北行里許為茶園。沿山北行半里為西園。中有杭頭、中亭二鄉(xiāng)。迤東南半里為鳳山。迤東南二里為斗門。
由思兒亭北行半里為岑亭。中附墓亭一鄉(xiāng)。又北行半里為磐石。俗呼彭石,中附四井、原厝尾二鄉(xiāng)。沿溪堘北行二里,分支路。西北入秀山鄉(xiāng),后有秀山后一鄉(xiāng)。北行半里為溪里。迤西北行半里為滿洋。又西北行半里為篁墩。折北行半里為陽畬。在虎爬嶺下。
正路又北行里許為橋頭,為下店。迤東北行百余武為下井。北行半里為東埔園。又半里為下樓。又半里為東埔頂,與揚(yáng)坂接。
由磐石東北沿山行里許為錢厝谷。沿山行半里為郭前,西向與下井接。
由橋頭北行百余武為嶺下,再上為嶺下塘,在大北嶺下,地屬西園區(qū),距縣治二十里。此為井樓門外之大路。大北嶺左接貢彥嶺,右接北嶺。上有嶺頭鄉(xiāng),北行二里為官溪。折東行二里為茶山。東連貓頭鄉(xiāng),又東北行里許,為牛角垅。地與鵝鼻嶺后之后坪接。
由官溪行半里為梅嶺。折東行四里為硋窯。北行逾嶺三里為大山。又北行三里為彌高。俗呼彌陀。折西北行四五里為弓竹山。沿嶺西北而下十里為湯嶺,與連江縣交界。
由梅嶺北入三里許為板橋。北行五里許為降虎。又四里許為洪水橋。設(shè)有界牌,其路直趨湯嶺,距縣治六十余里。
由宦溪折西行二里許為陳坑園。迤西支路行三里許為柴里。逾嶺北行三里為黃田。此為桂湖十三墩之大路。過一溪至連白洋。北行三里為黃土岡。俗讀岡為去聲,山脊也。循嶺西趨直下二十里為桂湖。分兩路,其一西行二里許為湖墩,其一北行二三里為后垅。北行里許為羅漢。又分兩路,其一路西行里許為大洋,西南下四里許為垅頭。折西行五里許為山洋坑。又三里許為溪灣。此地有寨,其一由羅漢上嶺十里為月洋。北三里為峨嵋。西與南邊之山宅相連。里許至半嶺,西北行十里為院前、為芙蓉,此為名山之一。折北行二里許為中樓、山宅。凡山宅皆畬民所居。此處與連江交界,距縣治七十余里,是為井樓門外大北嶺之大路。
小北嶺左接大北嶺、右接虎爬嶺。西北行三里為井囝。又里許為七星坪。又西北行三里為牛汶,此別是一牛汶,與東嶺不同。南折行六七里為紅廟。折西行三里許為白土。俗呼土字,作平聲。其上為火燒闌,其下為溪尾,三鄉(xiāng)如鼎峙之勢(shì),均在蓮花峰后。東南下可達(dá)虎爬嶺,距縣二十余里,是為井樓門外之支路。
北門外道路兼由井樓門出入。
北門外折東繞城行半里為龍腰。東行里許折北為魁爐頭。北行百余武為湖前亭。又上行里許為文斗店。其前為大路,上達(dá)新店。折東百余武為富村。其鄉(xiāng)有三,東向者為前面,北向者為后面,西向者為墻頭。北行里許為新店,亦小北嶺往來之市集也。
由新店東折,過馬嘶橋,分兩路,東行百余武為廈坊,又東連下張,北行百余武為后塘,北連土頭里。又北上百余武為戰(zhàn)坂。八墩中為坂墩,東為許厝里、為橋下柳、為石厝里。其上為塞兜、為斗頂、為洪厝里、其西為西垅邊,皆在蓮花峰下,距縣治十八九里。
由新店迤西北上百余武為官路,左為古城,右為后坂。折西北行四五里為七橋。沿山行里許為龍?zhí)独?。其山谷頗長(zhǎng),距縣治二十里有奇。
由新店迤西僅半里為溪墩。又西連山頭墩,迤西北行三四里為貓頭山。其地在升山下,距縣治十七八里。
居北門兜者為橋頭亭,迤北行僅半里為崎上,為畸下。又西折北壇,折東北行半里許為梅柳。其山后為王墓。迤北行僅半里為義井。此二鄉(xiāng)均在五鳳山下,距縣治六里。
小北嶺左對(duì)蓮花峰,右接升山。其上為嶺頭,約分三路,左右皆支路,中為官路。
其一東行三里為前洋。又東行二里為石牌墩。朱文公曾經(jīng)此地,黃勉齊之墓在焉,在蓮花峰后。北行里許至溪下,折西北行七八里為左嶺。北行三四里為大橫。北行逾橋二里許為過東坑。北行三里為九峰。此為名山之一。折西四里許為南洋。其東為洋坑,東北為賴婆里。此處與大北嶺之桂湖交界。又北五里許為芹石鄉(xiāng)。東向與芙蓉近。距縣治六十余里。
其一由嶺頭北行三里,至聚齊亭。又四里許為青石溪,過橋登嶺六里為蔡嶺。由山兜轉(zhuǎn)入西北行十里為下樓。是為羅源、大湖必由之路。設(shè)有五縣寨汛地。此處又分兩路,一由北行二里許,至長(zhǎng)彎里登嶺,三里為翠微院。有亭,有寺,北行五里為黃坑。地與芹石相鄰。折東過石橋十里許至壽山。為名山之一,產(chǎn)圖章石。距縣治六十余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黃坑西北行五六里為文洋。折東北行五里為楄□坑。折東二里為黨洋。山宅。又東五里為南峰。折東南五里東坪,路接磉下,為連江界,距縣治約八十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文洋下嶺有石磴一千八百三十五級(jí),至飛坑橋、旁有飛坑鄉(xiāng)山宅,迤西二里為杉洋。過橋、折西二里、為湖里鄉(xiāng)。北行為日溪鄉(xiāng)。有渡船,北通羅源大路。折東十里至小滄溪,與連江交界。由日溪上嶺五里為古樓。折東五里為梓山。西北行十里為西樓。折東五里為張洋亭。內(nèi)有客寓。又東行五里至多橋亭。初名倒橋,俗嫌不美,改名多橋。又東行五里至分膠山,與羅源交界。直入四里為歧峰,則屬羅轄。距縣治約百里有奇。此又大路之分支也。
由文洋之西北上嶺十里為點(diǎn)洋。與長(zhǎng)箕,只隔見天嶺。折東五里為梅坑。山宅。自點(diǎn)洋十里過溪為路口。折南行三里為上萬洋。又折而東北行二里為下萬洋。上嶺六里為石竹山。與永福石竹山同名。北行里許為官洋。折西行三里為坂頭。其西皆屬大湖轄,距縣治八十余里。由下樓折西二里為中樓。又西五里為上樓。上嶺半里為長(zhǎng)箕。一名桃枝,又名長(zhǎng)機(jī)。折東二里為鵝洋。又東五里為西洋。此又大路之分支。此小北嶺內(nèi)之支路也。
由上樓西北行十里至長(zhǎng)長(zhǎng)垅,兩川夾溪,內(nèi)無人居。又西北六里為柯嶺。西為岡洋,屬大湖分縣。過溪六里為文石。俗呼“石”字作“蜀”音,西有左拔屬大湖轄。折西五里為社坑。迤西三里為河洋。距縣治七十余里。
其一由嶺頭折西行十里為葉洋。分為內(nèi)、外兩鄉(xiāng)。折西北行七里為桃田。北行六七里為半洋。北行四里折東為貴洋。折西二里過松葊寺,又西二里為沙溪。此水經(jīng)官源出桐口鄉(xiāng)。又折東北行五里為上侖。其山脈北與上下樓相接。其地勢(shì)南與官源里相連,距縣治五十余里。此小北嶺內(nèi)右畔之支路也。
北門外由橋頭亭西北行半里為白水塘。過北岳境里許為臺(tái)后。其西為銅盤。又西鄰竹柄鄉(xiāng),循山迤北半里許,是為丞相坑。迤西里許為粗蘆店。又名溪頭店。又循山西北,入半里許為內(nèi)馬鞍。迤西僅半里為雷峰。距縣治約八九里。
西門外
出西門后可分三路,一由西湖邊西出文山里,一由中路直趨洪山橋,一由城邊過西澗,南行可達(dá)南臺(tái),茲就其序列之。
由城邊折北百余武為西湖頭,迤邐荷亭,西北行里許為馬廠亭。折西百余武為后縣。過橋入西湖,中有褒忠祠、開化寺,隔湖相望者為窯角鄉(xiāng)。
由馬廠亭西北行僅半里為井邊亭。折北半里為湖尾鄉(xiāng)。迤西里許為外馬坑。迤北半里為白龍、有厲壇、地藏寺、寶福寺在焉。西行半里許為梅亭。迤西里許,可達(dá)黃店。迤北里許可達(dá)文山里,距縣治十里。
出西門外直行,迤邐過果子牙,至榕西第一亭。又至接官亭,相連大園里。其北沿山而居者為坑里,為西院。西行百余武為打鐵橋。此處有支路,南行者入西禪寺,西行者經(jīng)柳橋、福嶼洋,會(huì)于洪山橋。相連有坊下鄉(xiāng)。北峙者為將軍山,其下為捷報(bào)里。西行半里許為鳳凰池,西上祭酒嶺。匾曰浴鳳亭。又西經(jīng)張都墓湖。俗呼狀元湖。直行里許為洪山橋街。地分兩路,赴上游者由船、由陸皆北行,赴洪塘過江者,循橋皆西行,距縣治十里。
由洪山橋沿江東岸北行二里許,經(jīng)梁厝壑,里許經(jīng)原厝壑,半里許至黃店。分兩路,一由沿江北入二里許為文山里。又北行二里許,過鹽船岸之后,折入東北半里許,為外浦里,北連內(nèi)浦里。折北行復(fù)轉(zhuǎn)西三里許為大夫嶺。西北上里許為程田。又北連鵓鴿垅,北行逾嶺里許為下鳳池,北鄰上鳳池。又逾西北嶺半里許為后壑。折西南下半里為南宰坪。俗呼拉屎坪。西行二里許為牛遠(yuǎn)亭。循山西出半里為轉(zhuǎn)官。又西出為杜塢。又西行平原為湖頭。又西南行半里,經(jīng)桐口而出為下嶼。以上十三鄉(xiāng)皆山徑螺旋,忽左忽右。初從鹽船岸江邊西北入,后從桐口、下嶼西南出鹽船岸,不過三里,而山行約二十余里矣。距縣治十八九里。
下嶼鄉(xiāng)約分兩路,一沿閩江東岸沙洲上溯,隔山內(nèi)數(shù)鄉(xiāng),西北亦可達(dá)柑蔗??蛇_(dá)柑蔗。一由桐口沿溪西北上,從官源里可達(dá)大湖分縣。茲先列官源里之路,而柑蔗次之。
下嶼鄉(xiāng)北鄰?fù)┛?、沙溪陳塘溪之水,皆由此出江。過垾塍,二里至中房,北行半里為雙廟,北行里許至溪下亭。北行二里,至葛岐畬。西鄰劉洋。里許至牛頭、崎亭。西與溪尾鐵嶺,隔溪對(duì)峙。西北行里許,過陳塘橋。里許至龍嶺頭。分兩路,一迤東三里為東面山,迤東北二里為下垅。又里許為下廷坑。又折東里許為曲馬。又東北行四里為小北嶺之沙溪。此數(shù)鄉(xiāng)在龍嶺左。接一迤西過溪里許為師公殿。迤西北里許為下村。又西有大坪鄉(xiāng)屬焉。此數(shù)鄉(xiāng)在龍嶺右。
由龍嶺而上有東西兩溪,而兩溪又有支流來會(huì),而居人或遠(yuǎn)或近,均可就溪以計(jì)其里數(shù)。越東溪支流里許為上宅。北行平野半里為浦前。其西相連為坂尾。又越支流半里為浦后。北行里許為藶里。北過小溪為白石洋。東北行半里許為里店。又里許為大巖下。又里許為古。又三里許為有關(guān)防。
由白石洋北越小溪為下洋。北行三里為云坑。折東北行里許為白箬坑。又行二里許為龍巖。又北行里許為南浦樓。又四里許為黃大坑。
由下洋過橋?yàn)樯狡眼?。分兩徑,東向者三里為洲滿。北行四里為羅坪。北行五六里,上達(dá)鷂山下。西向者北行三里為瀛洲。又北行六里為洲洋。又四里為深垅。亦上達(dá)鷂山下,此為東溪水之所自出也。距縣治三十余里。越西溪而上北行里許為西境。東峙者為東境,西峙者為新境。西北行二里許為增灣。折東北行半里許為仁山。折東行里許為安邦。又北行二里許為黃坑。其地近東溪之下洋。
由增灣過溪為牛豆,折西過澗為侯官厝。又折回過澗為深垅。
由牛豆北行里許為扁坪。下折西行里許,經(jīng)石龜堡古跡,過澗里許為唐田。其西相連為院里,折西過二里為石龜。北行二里為廷坑,直上半里為溪尾。
由廷坑過東澗八里為溪坪。其上六七里為烏石鄉(xiāng)。北行五里為龍骨。又五里為山兜。由唐田北過小澗為白大。是為前朝驛站。又北行十里為金厝里。折東行里許為虎仔。北上三里為梁山院。其東為溪源里,下經(jīng)白大,是為西溪水之所自出也。距縣治三十余里。
由桐口赴柑蔗,中分兩路,自北至南十余里,間有一山隔之。山之內(nèi)從桐口沿江上行,經(jīng)垾堘二里中房。折北行半里為桐溪。北行二里為溪頭港。又二里許為徐厝墩。又里許為官口。循山行五里為西山。有內(nèi)、外二鄉(xiāng)。循山北行四里為洽浦。始自山出里許為曇石。西北沿江行五里許為達(dá)柑蔗。
由下嶼在桐口下,一名厚嶼。沿東岸沙洲北行,為鼓山洲。二里為檀山。里許為橫崎。半里許為港邊。里許為聯(lián)頭。半里許為唐頭。半里許為嶺頭。一名鐵嶺。又三里許為白石頭。再上為洽浦,為曇石。與行內(nèi)山者路合,即達(dá)柑蔗矣。距縣治四十余里。
柑蔗之上為青崎。與竹崎對(duì)峙。沿江上行六七里為葉洋。又三里許為小穆港。與西岸之小穆溪相對(duì)。又沿東岸行三四里為白沙。自外入內(nèi)有四徑,由下之第一徑先入者為可河。東南行二里許為溪頭巷。又里許為厚義。折東行里許為始物,又二里為寶鏡。其后有山隔之,不能通他境也。第二徑由大橋過仙山邊,折東而下里許為南山。又南下三里為里樓,東連源格。東行二里為東溪。又四里為秦洋。東北行五里為鋤頭。又里許為澎湖。二里為德毛,相連為碎米石。東北行里許為角洋。與大湖之岡洋交界。距縣治約八十里。
第三徑由南山東行里許為孔洋頭。又二里為井下。二里許為溪坪。三里為漈上,又連及青坑半嶺,與大湖之箬洋交界。
第四徑由大橋東行三里為化云。六里為下宅。五里為林柄,土人讀。林字作“蘭”音。又五里為黃溪,與大湖之靈峰交界。一名龍峰。距縣治八十里有奇。
由大橋沿東岸上行里許為云頭嶺。又五里為馬坑。又五里經(jīng)小寨、大寨,七里為大穆溪。
大穆溪之外為溪口。東北行三里為潘安厝。又三里為鐵打橋頭。隔溪南望者為院埕。東北沿溪入三里為牛場(chǎng)、下東連、程頭店,再入與大湖之靈峰交界。距縣治百一十里。
由大穆溪沿江東岸北上三里為大穆埕。又三里為象鼻山。三里為下洋。五里為湯院。又五里為石人浦。其地為祥溪,西望馬埕屬侯官界。又沿江北上經(jīng)三官塘、梅埔、乾鵲浦、白芒,皆閩清界。出界為雷坑口,為閩清、侯官交界之地。北行五里為水磨。又五里為湖柄。地興漳洋相望。又十余里經(jīng)小箬、大箬、安仁溪,均屬大湖分縣。北行五里為羅漢。又五里為謝灣。過此則為牛頭塘、大盈瀨,均屬水口分縣界矣。謝灣距縣治百六十五里。
過洪山橋而入洪塘,分上、中、下三路。上行者由郭厝里迤北百余武為下店。又百余武為上店。逾山可至西邊。沿山北上三里許為觀音亭。又沿山北行三四里折西為懷安。沿江西下為高沙。三里為西邊,其南連科塢。南行里許為橫頭街,轉(zhuǎn)入洪塘街。從中行者,由郭厝里西行里許為洪塘里。又里許為狀元街。即洪塘街。西過瓦埕街,西向江中,有金山寺,又一塔。從下行者,自郭厝里西南行四里許為陣阪。又分為東南、西南兩路。向東南行二里為林厝墩。又里許為莫厝墩。又里許為柯厝墩。二里為李厝坡。隔江東與西門外之西河相對(duì)。隔橫港南與鳳岡之亭頭相對(duì),距縣治陸行十八九里,用渡則水陸僅十二三里。其向西南行者,自陣坂行里許為樓下,三里為麥浦。西渡可至桔園洲,潘厝衕申厝浦。折而南行里許為梅花樓。即洲仔。又折而東北入里許為瀛洲。折而東行里許為塘下。又東連東陵洲與李厝坡接,其里數(shù)同上。
由金山寺渡江里許,西至浦口,分上下兩路。其上為北,其下為南。南行沿江而下二里為后山,里許為董嶼。其西連郭嶼,又里許為葛岐嶼。又二里為蔗洲。其后為馬寶。南行里許向東者為下陳黨。向西者為東頭關(guān)。又三里許為缸窯。南行三里為元豐。折東行二里許為澳崎,有江山黨一鄉(xiāng)屬焉。與隔港南嶼區(qū)之溪阪相望。左與陸續(xù)、份洲隔港相望。距縣治三十余里。
北行沿江而上半里許為余剩。西行一里為金橋。其后為晉山。沿垾堘北行三里為后美。北過垾堘二里為侯官市。距縣治三十里有奇。
由侯官市沿內(nèi)港東岸南下三里為都巡。東連赤塘山,南連坵廚。五里為石門街。四里為過洋。五里為橋頭街。即十四門橋。又沿內(nèi)港東岸南下二里為崎頭。里許為袁崎頭。與西岸之尾黨、鯉尾相對(duì),為鼎立之勢(shì)。又里許為陳宅。三里許為洋中厝。又二里許為青仔黨,與江窯馬寶相接,距縣治三十余里。
由都巡以下平野南行二里許為上街。三里為攀埔。二里許為油線。四里許為青洲。地與袁崎頭相近。距縣治二十余里。
由侯官市內(nèi)港西岸南下者五里為沙堤。俗呼沙岫。三里為沙墩。三里許為豐埕。俗呼空埕。四里為路腰。其后有莊前、藍(lán)柄二鄉(xiāng)。三里許為超山。過十四門橋,沿溪折西南下五里為羅漢洋。沿小溪南行五里為溪埕。又五六里為尾寮。在旗山下之前麓。距縣治四十余里。
自十四門橋西入溪源宮,路分五支。左之一支在溪源宮旁,西北行五里為下南壩。又五里許為上南壩。折西行五六里為陳坑園地,與竹崎區(qū)之山洋頂接。距縣治六十余里。
右之二支,自溪源宮旁之溪坪里,西南行十余里為溫原頂。西北有南樓頂,相去四里許。沿小溪西行八九里為上溪。五十余里為山洋頂。與竹崎之山洋頂?shù)孛嗤S治餍邪死镌S為上峰。與永福交界。距縣治約八十余里。
自溪源宮行二里許為可河。折北五里為深巷。又里許為洋中。沿溪盤嶺而上五里為苦竹。俗呼富竹。又五六里為金鉤環(huán)。折西稍南十里許為粗蘆坑,屬右為第三支。西行十余里為炎山。又八九里為燕秀。又行十里為陶洋,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
自金鉤環(huán),折西北行五里為葉坂。西鄰有石壁鄉(xiāng)。屬左為第四支。西行稍北六里許為石儂。又二三里為大水坑。又十里為坑口。又九里為大坵田,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自金鉤環(huán)西行六里為地宅。折西稍南三里為水企。屬中為第五支。折北而西行四里許為螺頭。又十里為清飯盤。又六里為橫樓,與永福交界。距縣治九十里有奇。
自侯官市沿江北上,東望江中有斗米崎。北行里許過山麓為塍岸。鄉(xiāng)后有十甘園山。山邊為蒙稿洲,半里許過石門峽。里許為荷洋。三里許為白龍洲。三里許為高荷。里許為榕岸,半里為汶洲。汶洲有溪自西來,沿北岸里許,竹橋西三里,中埕十五里。山洋頂與溪源宮之陳坑園接,距縣治六十余里。自汶洲北行五里為竹崎。沿江西岸行三里為小穆溪。外則為下溪口,內(nèi)分南北岸。北岸為支路。西岸為正路。沿溪北岸西入里許為蕭厝里。里許為潘頭。三里為圓厝前。又二里為文山。下距縣治六十里。
沿溪南岸西入三里為中樓。四里為東島。其鄉(xiāng)有五谷巖,可以登眺,五里為羊角山。鄉(xiāng)中有上段,曠土數(shù)千畝。又有三四小鄉(xiāng),散處其地。沿小溪行十里為爐里。西入二十里為峰連。沿溪折轉(zhuǎn)北岸稍西十里為南陽。又十余里為外洋,與永福之白云鄉(xiāng)交界。距縣治八十余里。由小穆溪沿江西岸北上五里為唐舉。里許為金鐘閣。又里許為上崎。里許為程灣。半里為源口。即黿溪口,其地為穆源。距縣治九十五里。
自源口入溪,分南北兩岸。南為正路,北為支路。沿溪南岸西入四里為金沙。二里為奎石。二里許為超墘。三里為格里。折西南行三里為北山。里許為官路。二里為淡蘆。五里為大謨。其后有二鄉(xiāng),南行里許為漢頭。西南行半里為過山。七里為院嵐。其后一鄉(xiāng),西南行五里為圓坂。二里為橫藶。此處略有平原。二里為橋頭,此穆源之市鎮(zhèn)也。二里為新厝坵。十余里為源溪。以下皆山行,七里為安樟。十余里為舉口。六里為箬洋。五里許為里頭垅。一名南源。六里為侖中。十余里為黃義坑,與永福之拱橋交界。距縣治一百八十余里。
沿溪北岸西入四里為洋后。五里為格里。七里為鴻尾。其支路折西北四里為南洋。六里為古洋。五里為石門山。七里為古沙里。其后路可達(dá)下崎。距縣治一百二十余里。
自鴻尾越小溪三為里柏溪。以下十一鄉(xiāng)皆地僻人稀,樵多農(nóng)少,其里數(shù)不可勝舉。若千里洋、湖邊、榜上、南坑、石圳,瑣碎畸零,不成村落。至若俥竹旗、長(zhǎng)山、新田、官田、下寮坪等鄉(xiāng),悉同此類。與閩清交界。距縣治一百四十余里。
自源口沿江西岸北行十里為下崎。十七里為觀音亭。與東岸湯院相對(duì)。五里為埕頭。與東岸石人浦相對(duì)。五里為青坑。與東岸祥溪對(duì)。五里為西園與東岸三官塘對(duì)。五里為馬坪。與三官塘側(cè)對(duì)。五里為閩清口。屬閩清界。距縣治一百三十余里。
自閩清沿江西岸北上十里為北溪。五里為水井堡。五里為樟洋,五里為石鄭。又五里為石鄭溪口,與謝灣對(duì)峙。再入為閩清縣界。距縣治一百七十里。
自西門往南臺(tái),其路多歧,直行斜行,皆可貫通。須自外及內(nèi),乃可條舉而不紊。茲先就其濱江一帶言之,以次漸及其余。由西門外西南行半里許為西澗。下連較場(chǎng)里,南行半里為小柳。小鳳村在其西,此處有支路。又半里為興化園。半里許為大凰山。半里為小凰山。西禪在西鄉(xiāng)之西。南行半里為西河。半里為后洋。半里為上浦。半里為新道村。前一帶皆沙坡,約二三里,其鄉(xiāng)為坡尾,迤邐南下里許為幫洲。洲之相連最后處為三縣地。在臺(tái)江中,距西門外十五里,距南門外十二里。
由小柳折東行半里為斗池。東南行里許為涵頭。此處有支路。南下半里為荷澤橋亭。荷澤橋鄉(xiāng)在其東。又半里為院后。里許為上坂,折東行半里為下坂。南行百余武為凈土庵。又南半里為陳骷髏。下與坂尾接,距西門外十里。由涵頭折東行半里為西洋。向東南斜行十八洋路,二里為埔西,其東為浦東。折南行一里為長(zhǎng)汀,下與凈土庵接。距西門外九里。
由涵頭東北行半里為西營(yíng)。又半里為教場(chǎng)坂。東行半里為洋柄。山仔里、上浦頭在其東。折而南下半里為河上。直下十八洋路。里許為浦東。西與浦西接。東南行百余武為船廠后。洋中亭在其東,自南出者多由此路,約長(zhǎng)二里許。南連南禪寺。折西半里為白馬橋,與外洲平列。其界可接長(zhǎng)汀,距西門外九里。
過倉前橋西南行有兩路,西連鳳岡,南連陽崎,南之支路可達(dá)吳嶼,惟赴陽歧之路,須經(jīng)鳳岡,別分一支路為南行之路,乃可達(dá)也。茲將約舉鳳岡、陽崎、吳嶼,而次第言之。
過倉前橋折西行,經(jīng)倉前街、望北臺(tái)里許為上渡,可入鳳岡之下道,此一路也。西行半里為新亭,又半里為洋甲,又半里為白鷺嶺,相連山頭道,可入鳳岡之下逕,又一路也。沿山南折半里許為楊桃?guī)X,可入鳳岡之鳳冠鄉(xiāng),又一路也。
由下路入者西行二里為下道,折北行里許為港頭。大坪尾在其西。里許為亭頭。其半里可入和尚洲、沙坡,行里許過渡,可達(dá)臺(tái)江之幫洲,有曾厝灣在其西南。又北行里許為廬濱洲。半里外有橫港,與洪塘區(qū)之塘下,東陵洲對(duì)望。西折里許為后曹洲。又里許為石邊頭。北向有稅館,并設(shè)官渡。過內(nèi)港僅半里為潘厝衕,申厝浦兩鄉(xiāng),在洪塘區(qū)。麥浦、梅花樓新開港道之下陸行。仍須過渡。距西門十五里,距南門二十八里。水行用渡,東達(dá)西河,距西門十里有奇。南達(dá)幫洲,距南門十五六里。
由山頭道入者,西北行里許為下徑。又半里許為楊宅。向西行一里為后巷。又一里為十字亭。浦上鄉(xiāng)居亭之東北。西北行二里為亭橋。朱宅在其東,相去半里。迤西一里為張宅。西行半里,有路可通劉宅,相去一里。又行一里為馮宅。迤西北行半里為高宅。厝柄在其東,相去百余武。折北行半里為庵后。北鄰路頭,有路東通院前、上元、韋陀橋三鄉(xiāng),成鼎立之勢(shì)。迤北行半里為葛嶼上下二鄉(xiāng)。東北與洋中厝接,西北與南邊接,其相去各半里。又北一里為葉宅。東與稅館接,北與隔港之申厝浦相對(duì)。距南門二十七里。
由楊桃?guī)X入者,度橋過赤竹洋,迤西北行四里許為鳳冠。此處有一水,縱三里,橫二里余,首東而尾西,左三鄉(xiāng),右三鄉(xiāng)皆背山為廬。循山左麓西行里許為高螺頭。又一里為嶺后。自鳳冠循山右麓迤西行,折而北入里許為山東嶺。迤西循山麓而出,百余武為玉蘭谷。其鄉(xiāng)相銜為西浦頭。望南行半里為透浦。南行里許,為灣邊角。折而北上里許為天前。西望隔江二里為九仙觀洲。長(zhǎng)僅二里。又北接江邊宅,又半里許過橋?yàn)橹苷?。東望隔浦一里為鏡浦。北行半里與馮宅接。距南門二十五里。在西有三洲,浮著江中。其上為新洲,長(zhǎng)僅二里。東望隔水,葉宅,葛嶼相去各一里。其中為竹欖黨、柴排樓、馬洲三鄉(xiāng),長(zhǎng)僅二里余,東望庵后、高宅,相去各半里許,其上銜新洲尾。其下為九仙觀洲,長(zhǎng)一里有半。上距馬洲三里,東與天前,隔水相望。距南門各二十余里。
由山頭道循山南行僅半里為坊兜。又山行半里為塘池。虞塘頭在其后,相去半里。南行平野,歷斗門之西鄉(xiāng),過臺(tái)嶼之前,約六里而至灣邊角。此處為過客問津處?;蛴啥烽T亭行五里許,不入灣邊,逾山南行三里許,可至陽岐。此為土人問渡處。距縣治二十余里有奇。
欲往吳嶼者,南登倉前山,望西南行,經(jīng)洋頭邊,循鼇頭鳳嶺,約三里許南至白泉庵。南下半里為上湖。此處有支路,一西一南,西行者半里為湖邊。湖膠在鄉(xiāng)之西北,相去僅半里。又半里為蛟邊,循山行半里為斗門鄉(xiāng)。東、西二鄉(xiāng)。北與臺(tái)嶼接。距縣治十五里。
南行者由上湖行二里許為齊安。吳厝頭在鄉(xiāng)之首。過高蓋山四里許為潘嶼。東南行四里許為吳山。又東行三里為吳嶼。南與閩縣之義嶼交界。距縣治三十里。
由倉前山之正南,其山甚長(zhǎng),東半屬閩縣,西半屬侯官。逾山為嶺后,經(jīng)洋樓民居,曲折行半里為程浦頭,為張坑,為對(duì)湖。前后相連,東向者皆閩縣界。由嶺后折西,經(jīng)鼇頭鳳嶺南麓,行里許為陳坑井。鄉(xiāng)在山谷中。循山麓東南一里為吳厝頂。迤邐過下湖,南行平野一里,為小山,歷下田半里為北園。其鄉(xiāng)在高蓋山之北首。距縣治十五六里。小山、北園,閩轄。
灣邊角與陽崎兩處,遠(yuǎn)為興、泉、永之通途,近為福清,永福之水道。故行客舟人多集于此。俗稱此處為五通港。以其上承洪江之水,旁受溪源、蜆江之水,中納永福大樟之水,下集瓜山、黃溪之水。舟楫縱橫,行人乘便,處處可通也。茲為就上遞下,為次第歷數(shù)之。
自灣邊角登舟,西行里許,至陸續(xù)份。此洲地也,沙土崩積不常,多陸續(xù)得之。東西與九仙觀側(cè)接,西北與澳崎接,洲地廣三四里。再行半里,達(dá)柳浪洲。登岸半里許,為浦口,西連黃坵。溪坂在其北,與隔港之澳岐相望。西南行三里為南嶼。鄉(xiāng)有山境堂勝跡,其后為后山鄉(xiāng)。逾山半里許,為犬頭鄉(xiāng)。前有一溪,沿溪行二里許,為龍骨。過溪為北嶼。地近后山。后為五都里三十六小鄉(xiāng),而以樓前為大,均旗山之山麓,與南嶼相去僅五六里。自南嶼沿山,西行六七里為官塘亭,折西南行四五里為官塘,隔溪為溪田。距縣治六十余里。
自灣邊舟行五道港,三里許登陸為江口。西行四里為堯沙。與南嶼隔水相望。折西南行里許為蘇崎。有水過其前,自永福來者直行,自澤苗來者橫行,于此一會(huì),而橫跨蘇崎之上為浯江,乃下趨,合嶼橋?yàn)橥樈?,仍匯于五通港。自堯沙西行六七里過渡為玉仕。下嶼在其北,相去三四里嶺兜在其西北,相去六七里。再上為后尾,為千山兜,屬永福界。距縣治六十余里。
自蘇崎過渡一里為倉下。窩梨、下嶼二小鄉(xiāng)在其北,相去均四五里。西南一里許為黃岸。迤西一鄉(xiāng)為薛嶼。又七八里為龍湖。俗稱土牛,山兜鄉(xiāng)在其旁。又二里為浦口,以外為永福界。距縣治七十余里。
自陽崎用渡與灣邊同。之西南,舟行六里許為陳厝。東與隔江之江口,西與隔江之仙崎相望,均近五通港。迤邐蟬聯(lián)者先芹洲,一名洲頭。次方村,前后八九里。由方村過渡為鏡江。二里許過小渡為訪亭。南行半里為渡灣。四里為保豐。又南行五里為永福之觀獵界。距縣治八十里。
自陽崎之南,舟行五里為仙崎。登陸南行半里為馬騰。折東南行半里為大文山。俗呼芒山。循山麓南行半里為淇源。南達(dá)盛漢,折東南循山麓行半里為湖劉。登山盤行,十里可達(dá)方山,但險(xiǎn)僻耳。循山麓折西,行里許為塔兜。折西南行里許為黃溪。山在白額虎山下。
由盛漢西行,僅半里許為下半洋。里許為小文山。上半洋在其南半里。西南行過橋半里為澤苗。俗呼白苗,陳厝鄉(xiāng)在其內(nèi)。又里許為幫道。半里許為東厝街。此為鄰近二十余鄉(xiāng)之市集。過橋西連仙坂俗呼蘇坂。半里許為潘厝邊。折南行三里許為瓜山。而以背后之峻嶺為界。距縣治七十里。
由潘厝邊迤西里許為直廳。西南與洋亭接。循山麓西南入五六里,有一山隔之。其內(nèi)有溪東、溪西、庵頭、旗富灣、墨斗山、曲尺山等鄉(xiāng),土人統(tǒng)稱為古城。志稱古靈。三十六墩。地遠(yuǎn)且僻,內(nèi)有數(shù)鄉(xiāng),其音格磔鉤辀,與鄰近言語不通。談?wù)吣斊涞?,故人少至焉。距縣治八十余里。
物產(chǎn)瑣記(天然品)
天然品
動(dòng) 物五部
毛 屬
大 宗
黃 牛
水 牛水行可數(shù)十里。
馬
黑 羊其皮能療杖瘡,其肝能愈目疾。
豬
犬
鼠
田 鼠產(chǎn)田間,農(nóng)人多張機(jī)取之,剝其皮炙食。
猴
兔其毫可制筆,值廉而通于用。
?!‘a(chǎn)
山 羊生深山,纖毛短角,肉瘦無脂。
羱山羊之一種,其革可制靴,其血沖酒服,可愈產(chǎn)后傷風(fēng)。
綿 羊北種南來,現(xiàn)福清各處多有。
野 豬腹大腳長(zhǎng),牙利如鐮,常居山穴中。
獅 犬頭尾絕似獅。
獵 犬性比眾犬較靈,亦較猛,舌尖多黑。
豺 犬形似犬,稍高大,其爪最利,能抵牛腹。見虎則緣樹而上避之。虎伺于下,因溲溺其腹部,虎癢不可止,則恕而自爪其肉,多有爛死者。
狼褐色,形略似豺。北門外赤橋、新店等處均有。
虎
金錢豹色黑,滿身作黃點(diǎn)。
狐
九節(jié)貍尾九節(jié)、黑白相間。其性最靈,愚民相傳,能作禍祟。
果子貍狀類貓,果熟,多夜出竊食。
玉面貍喙尖、面部毛皆白。
鹿
麂
麞
玃類猴而色倉⑴。
猢 鼠尾大色灰、食果實(shí)。
鼠 狼色黃黑類貂,而尾大,其毫亦可制筆。
竹 產(chǎn)竹叢中,能食竹,亦名育蟲。人或竹刺入肉不可出,此物,其毒立消。
刺 猬似鼠多刺,不可向邇。
特 產(chǎn)
駁 馬獨(dú)角,牙長(zhǎng)二寸,蒼黝色,隱斑文,形類狗熊。
豪 豬毛黑有刺,尖利如簪,能射人。夜則走山園中,以其毛刺捲薯芋而去。又有土豬一種,豕形熊足,爪甲長(zhǎng)寸余,在山穴不鳴,縛至人家輙吼。又有涓豬一種,性好食蜂。
山 犬色赤黑,喜食果實(shí)。又有一種羊犬,其狀類羊。
貉色赤而斑,其狀似貍。獵者偵其睡而捕之。
香 貍過處草木皆香,故得名。
熊似豕,爪心有白脂,味甚美。福州諸山素少,此物惟萬歷間,嘗見于屏山。
毫 鼠肥而多脂,可食。
羽 屬
大 宗
雞有一種鳴能應(yīng)潮者謂之水漲雞,亦曰伺潮雞。
鵝
雉
白 鷴狀類山雞,色白而有文采。
鴨分四種、一全番,一半番,一菜鴨,一野鴨。全番最大,錦毛紅鼻,以全番雄者與菜鴨雌者交,生卵煨之,其雛即成半番。野鴨性最喜水,亦名水鴨,能終日浮行水面。福州下江飼此者頗多。聞每年獲利亦頗厚云。
鸕 鶿鄉(xiāng)人多畜之,以繩系頸,使之捕魚。
雁
鴛 鴦
鵁 鶄水鳥,似鶩。
鷂似鷹,蒼黑色。其羽可用夾箭干。有一種鼻根黃如蠟者,名曰蠟鼻。
鳶鷹屬,似鴟。
信 鳥似鵲而小,能作百禽聲,又名進(jìn)鳥。
鵲
鴉
烏似鴉,色純黑。知反哺,又名孝鳥。
鳩有斑鳩,鵓鳩二種,又青色者日青鳩。
燕有越燕、胡燕二種。胸紫身小者為越燕,胸斑黑身大者為胡燕。
雀色黃者為黃雀。
花 鷝性靈巧,卜者系之籠中,攜至人家,飼以米,使啄卦以占休咎。
鷦 鷯俗呼魯鷝。
鴿善認(rèn)主人之居,攜以外出,有故,可使之傳書還家。
鷓 鴣形似家雞,炙其肉食之,味絕美。酒樓菜館,多以此為珍品。
鶬
鹥水鳥,俗呼水葫蘆。
畫 眉白眉、褐質(zhì)善鳴。其聲青圓悅耳。
蠟 嘴喙黃。
翡 翠即鷸,善捕魚,俗呼魚狗。
鷺 鷥即白鷺,項(xiàng)有長(zhǎng)翰如絲,見魚則餌而取之。
啄 木喙利如錐,善啄木食蟲。
鸜 鵒剪其舌,則能言。
鶉身有斑點(diǎn),雄者尤善斗。
?!‘a(chǎn)
竹 雞白蟻聞聲盡化為水,或有停柩不葬,柩被蟻蝕者,多取此物置權(quán)屋下,以治之。
絨 雞多白色,性近暖。病虛者食之,能壯陽氣。
鷗 鸛似鶴,鳴以翼。
鷹曲喙,善搏鳥,其色灰。
鶖禿頭。
天 鵝大于雁,又名野鵝。
練 雀又名長(zhǎng)尾三娘。
白頭翁大于雀,頭白點(diǎn)。
信天翁恒集石上,伺魚過則取之。
郭 公身赤,頭尾黑。
鶗 鳩俗呼孤雞,鳴則草衰。
布 谷鸤鳩也,鳴當(dāng)耕時(shí),故名。
百 舌能作百囀音。
鶪俗呼伯勞。
鵜 鶘大如蒼鵝,好食魚,俗名淘沙。
杜 鵑一名謝豹。
鸮即鵂鷯,小者曰孤猿。
□ □產(chǎn)溪中,尾五色,小于鴨。
特 產(chǎn)
吐 綬即錦雞,有美毛,自愛其采,終日照水,多溺死者。
雞一名文鷺,金頂朱味,春來夏去,舞飛聲如雷。
杉 雞恒居杉木頭,有黃毛,長(zhǎng)如垂縷。
鵠身白,微紅似鶴。
隼一名鸇,鷙鳥也。
山鵲即山鷓,形似鵲。
鴇似雁,一名獨(dú)豹。
金 暉色如黃金,能作數(shù)般聲,又名黃楠鳥。
獨(dú)足鳥或呼山魈鳥。
藍(lán)袍鳥青藍(lán)色,來當(dāng)布谷時(shí)。鳴聲嘉嘉,然此鳥多則年豐,故又名嘉多鳥。
紅 娘丹喙赤身,頗似鸚鵡。
雷 舞色蒼赤,聞雷則舞。
山 呼蒼色,身大如鳲,聲清如鶯。
雪姑兒毛雜黑白,即鹡鸰。
綵 囊似雞而小,頂有五色囊,故名。
呼 潮潮至則鳴。
鷁色蒼,似鷺而大,俗呼盧鷁。
吉 弔略似百舌。
鱗 屬
大 宗
鯉一種鱗赤者,或言有毒不可食。
鰣多骨,春夏之交,上下江各處皆有,味極肥美。
青 鯪厚鱗,不甚大,俗呼青鱗仔。
魚 舌多肉少骨,味頗濃厚。
鰱有紅白二種,有江鰱、溪鰱、池鰱之別,又一種名黃鰱,較短小,而肥腴亦不及。
草 魚有烏鰡草黃鰡草之別。福州城外各鄉(xiāng)多穿池畜,鰱、草二種出產(chǎn)頗旺。
金 魚畜之盆中,以供游覽,故又名盆魚。
鰻分池鰻、溪鰻、湖鰻、、浦鰻四種,通稱淡水。又有一種名蘆鰻,為下江尚干各鄉(xiāng)之特別產(chǎn)。膏脂極厚,和酒燉服,能壯筋骨,補(bǔ)元?dú)狻?br />
鱔
鱱白質(zhì)黑章,大者不過五六寸。
玉 魚色白如銀,故又名銀魚,洪塘江多產(chǎn)此物。
田 瑟俗呼彈瑟,產(chǎn)田塍間,無鱗有刺。
?!‘a(chǎn)
鱸肉白色似鰡,而有黑子。
鱖口巨鱗細(xì),或稱水脈。有一種名貍腳,最美。
鳊身似板,味極美。
白 刀其形如刀,江河皆有。
鲇即鲿,俗稱池魚,能登竹。
鯽似鯉,一名鮒,色灰。
江 鰶味美多刺,產(chǎn)洪塘江。
□似鰻鱺而細(xì),分青、黃二色。
白 魚產(chǎn)江中,板身多鯁,大者六七盡。
特 產(chǎn)
梅 魚產(chǎn)洪塘江。
鰈 沙形扁,性溫,又名鞋底魚。
國(guó)公魚味美,又名方頭魚,以頭方故也。
魚戔骨柔無鱗,唐李柔呼為銀羹。
琵 琶身似琵琶,無鱗。
大姑魚似鯉無鯁,生湖塘間。
黃 穡尾淡黃色,身小而薄。
田 魚耨形似鰍而大。
棘 鬣似鯽而大,其鬣如棘。
黑 頰似棘鬣,而形稍黑。
黃 彡色黃,赤細(xì)鱗。
過 臘鯽頭,身似鱖,又鰱夏來春去,故名。
斗 魚身有花,又善斗。又名錢片魚。
白 鰾即金錢鰾,其形圓薄似錢,故名。
松 魚氣味如松。
竹 魚狀如竹筒。
雪 魚似鯉,白唇。
石 斑虎旺文,長(zhǎng)數(shù)寸。
介 屬
大 宗
鱟青黑色,眼在嘴上,口在腹下。尾尖銳,能刺人。其殼如半瓠,可以為瓢。
蟚 蜞似蟹而小,閩人多以鹽糟和而醢之,曰蟚蜞醬。
土 鼈似蚌而色黑,俗呼土批,燉食之,極補(bǔ)陰分。
蜆即蟟、臨江插竹霸,購種貯其中以養(yǎng)之。生涯極蕃,謂之蜆埕。
白 鰕產(chǎn)江浦中。
池 螺似穌螺而大,色黑產(chǎn)池中。又一種產(chǎn)田中,謂之田螺。
泥 螺軟彀有膏。
常 產(chǎn)
黿本境有黿溪,舊產(chǎn)黿。
龜有陸產(chǎn)、水產(chǎn)二種。
鱉
蟹洲港浦皆有之,俗呼毛蟹。西湖所產(chǎn)較大,團(tuán)臍膏厚,味極美。每屆菊花時(shí),閩人多載酒游湖,購食之。
蓑 螺形似蓑故名。
對(duì) 蝦土人臘之,兩兩對(duì)插,便于寄遠(yuǎn),故名。
特 產(chǎn)
醋 鰕去殼淹之,味極佳,產(chǎn)洪塘江。
蟲 屬
大 宗
蛙背深綠色,即蝦蟆。
黽即水雞,土人以此為殊味。
蟋 蟀女、昭蟟、促織、寒螀通名蟋蟀。以名之應(yīng)時(shí)而分也。
蜂有一種能釀蜜者為蜜蜂。人家或作木椆,高懸以貯之,其中自推大者為王。螢、俗呼囊尾星。
蝶
蚱 蜢生稻間,不害稻,即阜螽,俗呼蚱蜢。
蚊
蠅
蟻
蚯 蚓俗呼地龍。
蝸一種無彀者為蛞蝓。
蚤嚙人跳蟲。
虱又有一種,曰壁虱,俗呼木虱,即臭蟲。
蚋
?!‘a(chǎn)
蛇有蝮蛇、青竹蛇、花蛇、烏蛇、蚺蛇諸種,蝮蛇最毒。蚺蛇膽則可以和藥。
蠶
蜻 蜓俗呼貓蝴。
蝙 蝠類鼠有翼,晝伏夜飛,俗呼枇杷豆莢。
蜥 蜴
蜈 蚣
蛛
蛣 蜣即蜣螂。
螳 螂
蚊能吮牛馬血。
螻 蛄頭部胸部,受箭鏃者擣螻蛄汁,滴傷處,箭頭自出。
飛 蛾一名慕光。
蝎 虎即守宮。
蚑即蛭,又名水蜞,水氣所結(jié)。
蟢 子即牡帶蟲喜,七足者有毒。八足者能醫(yī)小兒傷風(fēng)。
水 螋似促織,隱墻壁中,溺水,人飲,令生瘡。
金剛鉆即沒子,細(xì)如微塵,刺人比蛟蚋為尤甚。
家 獵即蟑螂。
伊 蝛或呼委黍,濕蟲。
特 產(chǎn)
石 鱗似蛙,味美,俗呼各凍。
龍 虱飛水田中,極似灶蟲。
夜 燕其飛蹻捷如風(fēng)。龍眼熟時(shí),緣枝接樹,瞬息皆為漁獵。
石 背狀如荔核,生荔支葉下。
七步緊似壁虎,性最毒,能咬人立斃。
杜 塍似晰蜴。
龍親家即蛇醫(yī)。
蔗 蛄即蔗蟲。
龍眼雞紅首,五色翅,生龍眼枚中。
金 龜即金輝,吃桃、李、楊梅。
劉 蜞洲田稻根上生。五色多足,可食,味頗佳。
簸箕蟲生墻壁下,形如鼈。大徑寸,以刀劃之,頃刻復(fù)合。
校 注
?、旁淖鳌皠t恕而自爪其肉”,“恕”字誤,應(yīng)為“怒”?! ≈病∥锪?br />
谷 屬
大 宗
稻三種曰秫,即糯米。曰粳,即禾亢米。曰占,即來自占城者。又分赤,白二種,早晚兩熟。
麥有大麥,有小麥,又有豆一種,似麥,而殼稍異者為米麥。
菽即豆總名。分黃、白、綠、黑、赤諸色。又有藿豆、褐豆、豌豆、豇豆、水豆、菜豆、扁豆、金豆、御豆、葛豆、刀豆、蠶豆、五色豆、皂莢豆、虎爪豆、蛾眉豆各種。另有一種土豆,可榨油者則謂之落花生。
番 薯本來自外番,故名。有紅、白二種,熟食可以充饑。紅者甘如蜜,尤適口。土人或以之搗粉,或以之釀酒,或刨絲曝干,長(zhǎng)不及寸,號(hào)薯米。
?!‘a(chǎn)
粱
稷即穄米,似黍而粒大者曰膏梁,浙曰蘆穄。
黍有馬尾黍、釣勾黍、番黍三種,番黍則呼玉米。
粟粱之細(xì)者,即北人所稱小米也。
胡 麻有黑、白二種,以其可壓油,故又呼油麻。
特 屬
晏 棱畬民所種,俗呼畬稻。
蔬 屬
大 宗
菘類蕪菁,即白菜。
芥有青、紫、白三種。
油 菜子可壓油。
蕹 菜能解百毒。
芥 藍(lán)色深碧,又一種洋芥藍(lán),味尤勝。
菠 薐有竹菠薐、石菠薐二種。
蔥
韭
蒜又一種曰獨(dú)腳蒜。
芋形長(zhǎng)而大,小者如卵,生于魁之旁。俗呼芋蛋,食之尤美。
芹有赤芹、荻芹兩種,生池澤中,亦名水芹。
莧有白莧、赤莧、花莧、人莧又一種馬齒莧,性最涼,血解毒。
番 莧本外國(guó)種、早午食行血,晚食則破血。
艾 菜
菌亦名蕈、俗呼為菰。有香蕈、木耳、胭脂菰二種。香蕈味極美。
瓜有菜瓜、冬瓜、西瓜、木瓜、絲瓜、甜瓜、南瓜各種。
芋 瓠色淺綠,長(zhǎng)而曲,味清甘。
匏短頭大腹,味苦。
筍
葁
?!‘a(chǎn)
蓼 蕎即薤,用糖醋浸成,味頗適口。
雪里葓淹食,味佳。
薯 蕷又名山藥。
落 蘇即茄,有紫、黃、白、清水各種。
蔊 菜梗柔,葉細(xì),味辛辣。
壺俗稱葫蘆。
胡 荽即香荽。
倭 菜春、冬二種。
薺可作菹及羹,味甘。
薇即野豌豆。
蕨
蒟子可作醬。
特 產(chǎn)
莙 達(dá)莖灰,淋汁浣衣,白玉色。
草 屬藥附
青 蒿
蕢江生者皆淡蕢,可以綑屨織席,兼可為纜。
菅似茅、可為索。
燈 心莖圓細(xì)直長(zhǎng),兼可織席。
蘆
通 草制草花多用之。
龍舌草色青,有脂,婦女用以澤發(fā)。
巖 條亦名巖蔞,其香可避暑邪。
葛可織薺布。
菸即煙,可避瘴氣。
萍俗呼為。
萱即宜男草。
茅
葦
荻龍須草即石龍,芻可以為席。
薏 苡
菅 菁
藤
香 附即莎根。
土紅花能治勞瘴。
薄 荷
黃 柏即黃蘗。
澤 瀉
?!?br />
括 蔞
黃 岑
?!‘a(chǎn)
鵝 郎即兔草,長(zhǎng)不滿二尺,管空多液。嗜鴉片者煎服之,其癮立斷。
蕓 草即避煙草。
瓦 松
鈴兒草
小 青搗其葉,能治瘤瘡。
蕕即臭草,可避瘴氣。
茨
薯 榔染皂草。
茭形似蒲帶。
蓼有一種生水澤者為水蓼,味辛,可代粬作酒。
零陵香即蕙,又名薰草。
芙 蓉色淺碧,氣芳,卉屬。
木 蓮即薜荔。
蒟 蔞治頭痛。
石 益采子焙乾,搗為丸治蟲毒。
益母草葉如艾,花淡紅,一名蓷。
羅勒草 即蘭草。
菠色深綠,清明取其汁作粿。
馬 藍(lán)似苦益菜,能治婦人敗血。又一種葉小者曰槐藍(lán),圓如蓼者曰蓼藍(lán)。
金燈花即天蒜。
仙人糧即黃精,根如葁,黃色,焙乾服之,補(bǔ)中益氣。
石 韋一名石皮,煎湯浴之,能去產(chǎn)風(fēng)。又一種生古瓦上者曰瓦韋。
骨碎補(bǔ)俗呼猴葁,能堅(jiān)骨固身。
牛 膝治血塊。
醉魚草又名鬧魚花,取魚用之。
何首烏雄赤雌白,根大如拳。
石蠶草出山石上,根類蠶。
商 陸一名章柳,能療水腫。
鹽麩子以豆子,酸咸止渴。
桔 梗
柴 胡
半 夏皮黃、肉白,產(chǎn)丁戊山。
沙 參
杜 仲
括 蔞一名天瓜。
百 合搗粉,服之補(bǔ)土。
石 斛生石上者佳。
木鼈子俗呼馬錢。
天生術(shù)
藿 香本海國(guó)種,形如都梁。
菴 閭似蓬艾,能避蛇。
地 黃
天門冬一名宜冬。
細(xì) 辛根細(xì),味辛。
茴 香即蘹香子。
茱 萸深柴色。
決 明子似菉豆。
連 翹
天南星
蓖麻子仁白有油,似火麻。
鼓子花即牽牛子。
覆盆花莖葉皆有刺。
紫 蘇能行氣和血。
葛 根
木 瓜花似海棠。
茵 陳又有一種大葉者名山茵陳。
蒼 耳又名蘋負(fù)來,即卷耳。
土三七即金不換,種本出廣西,能止血生肌。
特 產(chǎn)
使君子略似梔子,產(chǎn)將軍山。
獨(dú) 帚即馬帚,可為帚彗。
仙人掌形似人掌。
雞 腸以中虛似雞腸,故名。
虎 杖似紅草而大,可染赤。
赤孫施即菉施。葉如浮萍,治婦人血結(jié)。
廣 角產(chǎn)婦燉酒服,不傷風(fēng)。
羊 蹄葉長(zhǎng)色紫,赤禿菜也。
龍牙草神于治痢?!侗静荨吩?,即馬鞭草。誤。
馬鞭草穗似馬鞭。
還魂草治狗咬刀傷。
白地栗即剪刀草,一名慈菰,能治癰腫。
蒴 藋一名接骨方,主續(xù)筋骨。
紫金牛葉如茶、味幸,治時(shí)疾,膈氣,風(fēng)痰。
苦 參味苦,止瀉。
香 蔴煎湯浴,去風(fēng)。
天青地白痘入眼者,搗敷之可去。
山石榴即金罌。
虎耳草生水石旁,治聤、聾、痔瘡。
白 麴可釀酒。
乳 草能通乳。
七步緊草治蜥蜴毒。
書帶草
犁頭草
醉西施
燈籠草治疔瘡。
獨(dú)腳仙治血塊。
箬下珠治小兒疳疾。
雞母刺治火傷。
鯉魚橄欖剖之,中有鯉魚形,產(chǎn)烏石山。
天芥菜治疥瘡。
越王馀算治水腫浮氣,結(jié)聚,宿滯不消,腹中虛嗚。
石蘿卜產(chǎn)后圣藥。
瓊田草治風(fēng)疾。
紫 貝解一切蛇毒。
雞項(xiàng)草一名千針草,采根焙干,碾為散,治下血。
旱蓮草即腸草,治下血。
鼠 粬雜米粉作糗,味最甜美。
佛 甲略似馬齒莧。
候潮草潮至則開,退則合。
鳳尾草以形似名。
長(zhǎng) 生無根而生。
吉 祥四時(shí)一色,家有喜慶,先自開花。
麒麟尾如玉簪,可敷瘡。
半邊蓮夏開花,花偏一邊,無圓者。
知風(fēng)草以節(jié)可占風(fēng),故名。
鉤 吻即野葛,俗呼梭葛,誤服中毒者,以生羊血、鴨血、綠豆?jié){、饔菜葉灌之均可解,或雞抱不成卵,調(diào)香油灌之,亦可。
花 屬
大 宗
桂月開者為月桂,四時(shí)開而色深紅者為丹桂。
木 樨八九月盛開,閩中最多,清香撲鼻。
梅有紅梅、白梅、臘梅。素心者為上品。
玉 蘭色碧白,氣味香馥。
山 茶有紅茶、番茶二種,番茶種出日本。
玫 瑰有白素二色,俗呼蕾苤。
?!√牧杏幸环N垂絲海棠,色淡紅,多葉。
梔子花花六出,色香殊絕。
蓮分紅、白兩種,又有風(fēng)車蓮、午時(shí)蓮,皆碧色。
蘭以素心為第一品。有一種吊蘭,裹而懸之,不土而榮。
朱 橦一名佛桑,即扶桑。
樹 蘭分碎米、真珠、雞爪三種,統(tǒng)名樹蘭,亦呼木蘭。
薔 薇有紅、紫色、黃色、金色之別。
罌 粟花有五色,即士鴉片。
末 麗即茉莉。
夜來香藤本。
秋海棠花似海棠,草本。
雞 冠
夜 合一名合歡。
水 仙
百子蓮
金 鳳一名鳳仙。
菊品最多,獨(dú)有一種深黃色,花如滴滴金者,夏間開。
丁 香花小不甚香,有黃、白二種。
?!‘a(chǎn)
桃 花有綘桃、碧桃二種。
芍 藥
辛 夷即木筆。
瑞 香狀如繡球,深紅色。
山 礬一名七里香。
紫 薇俗呼不耐癢花,又名百日紅。
含 笑
夾竹桃葉如竹,花如桃,俗呼俱那異。
木芙蓉又有一種名醉芙蓉,朝開色白,午后漸紅。
指甲花花白而細(xì)似米粒,一名散沫花。
野悉密即素馨。
雪 球
凌 霄花黃、有毒。
酴 醿又一種莖葉相似,而花差小者曰木香。
迎 春俗呼金腰帶。
半丈紅即海棠。
漢宮燈春開,花秋結(jié)盞。
雁來紅又名老少年,即秋紅。
葵有向日葵,秋葵之別,又一種小花者名錦葵,俗呼胡月燕脂。
玉 簪又名白鶴。
鳳 尾又一種名七里香,置書帙中,可辟蠹。
虞美人一名滿園春,罌粟別種。
美人焦
剪金紅花圓無香。
剪春羅又一種八九月開者,名剪秋紗。
紫 燕色紫,花似燕子,另一種白者為白燕。
金 錢色深紅,圓如錢。
繡 球
杜鵑花有紅、紫、黃、白各色。
金銀花 服之能解毒。
特 產(chǎn)
麝 茶即阇提,俗呼斜。本南海種,由商舶傳入閩中。
金 沙玖瑰類⑵,香不及。
密 ?□?花紅,干葉。
雪 瓣
貝多羅
奇楠花
鬧羊花一名曼陀羅。
碧 雪
錦 竹一名石竹,花如纈錦。
紅豆蔻俗名孽花。
鳶 尾俗呼紫羅傘,花紫碧色,根可入藥。
鶴 蘭
度年紅花自冬涉春不變,故名。
滿堂紅香聞百步,開即為瑞。
聚八仙類瓊花。
水麗春
曇花蕉
玉籠松似醉?xiàng)铄?br />
鶴頂紅類百合。
滿天星又作雪柳、可作盆中之玩。
喜相逢一花兩色,紅白相間。
滴滴星
十樣錦
玉 屑色白,狀如碎玉。
鷹 爪色淡黃,末銳似鷹爪。
果 屬
大 宗
荔 枝
龍 眼一名益智,又名荔枝奴。
橄 欖一名青果。
枹即柚,今懷安鳳岡最多。
桔
石 榴有青、白、黃三色。
棗閩中多白者。
黃檀子即黃彈、俗呼黃皮果,又名王彈子。
拱 斗即金斗,色紅、味甘酸。
梨本境過山洲所產(chǎn)最佳。
梅 子
楊 梅
桃
盧 桔即枇杷。
柿有花柿、卵柿、烏柿、米柿之別,爛熟者為柿。凍焙熟者為柿餅。食之最為潤(rùn)肺。
猴 柿即椑 ,不可食。
栗山楂取其汁亦可榨油。
榅 桲似橙子而大,味酸甘。
蔗土人多搗取其汁以制糖。
鳧 茨一名荸薺,其味清甘。
藕
菱兩角,又有一種四角,或三角者曰芰。
番石榴種本出番地。
茶有紅、白各品,種類不一。
?!‘a(chǎn)
柑有一種芬芳異常,垂指如人手。亦有似拳者,曰佛手柑。
香 櫞
余 甘其味先苦后甘,又名敢諫子。
金 桔小于諸,結(jié)實(shí)如彈子,色黃如金,故名。
橙有佛頭橙、香棉橙、青橙、雛橙、欒橙諸種。
來 禽一名花紅,即密林檎。
核 桃種本出羌胡,故又名胡桃。
楊 桃一名羊桃,味似橄欖,酸澀,嚼久微甘。亦有用蜜漬者,曰蜜浸楊桃。
杏有金杏、銀杏、木杏三種。
椎似栗而小,生山谷間。
榛小者為茅榛。
蓮 子
酸 棗味酸,土人以之制糕。名曰酸棗糕,亦名千重糕。
頻 婆似林檎而大。
葡 萄其根號(hào)木通,可入藥者。黃白而細(xì),實(shí)如馬乳。
雞 頭即芡實(shí)。
特 產(chǎn)
柰類林檎。
肥皂果
菩提果味香甘而脆,以種出西域,故名。
多南子色紫,味甘,似梅子。
無花果一名木饅頭。
箇摩子肉如蓮,可煮食。
多羅蜜亦名波羅蜜。
孩兒果狀類櫻桃。
木 屬
大 宗
松另有一種水松。
榕此樹福州獨(dú)多,故郡城名榕城。
杉
豫 章即樟,氣辛烈,近多設(shè)廠,熬腦以備軍火之用。
?!¤戏N與桑異,亦可飼蠶。
烏 桕葉可染色,子可榨油。
槐
樗
御 柳
栟 櫚即棱櫚,皮可索綯,干可作扛。葉條可作拂蠅。燉其肉服,可瀉心火。
榆有一種,葉對(duì)出者為枌。
漆
山 梨有紅、白、紫心之別,以紫心者為貴,制器用廣。
桄 榔紫黑色有文理者可制器。
楝
竹種類甚多。
金 荊質(zhì)堅(jiān)有文彩,可制器用。又有紫荊、白荊二種。
梧 桐又有一種,子可榨油者,曰油桐。
?!‘a(chǎn)
桕有一種,葉側(cè)生者為側(cè)桕。
檜桕葉,松身。
女 貞似冬青,俗呼長(zhǎng)生樹。
冬 青其葉四時(shí)常青。
椿其葉香,可入蔬。
檉或呼西河柳,葉細(xì)枝柔,有黃、白二色,黃者又名黃杉。
樺皮可作燭,亦可貼弓。
楓鋸之,可為墊板。
楮其皮可搗為紙,亦可織為布。
檀其葉類槐。
枸 枳能解酒毒。
木 槵其子可為念珠,亦名無患子。
樸即厚樸。
柳
黃 楊木理細(xì)膩,質(zhì)極堅(jiān)緻。
特 產(chǎn)
楠另有石楠一種,生石上。葉彷佛枇杷,有刺。
梓閩人多伐之為炭。
沙棠木似梧桐,中空。又一種花梨,質(zhì)堅(jiān)可制器用。
杜 松似杉而小。
羅漢松
茶 樹有兩種,一種葉可制茗,一種子可榨油。
水 棉類杉,多植濱水處。
白 牙可為器玩。
雞 籌可植盆中,或呼瓜子松。
鹿 目質(zhì)堅(jiān)韌致,如鹿目,故名。
金 青木直出而堅(jiān),重可制為杖。
櫧有石櫧、苦櫧、甜櫧三種。
椒即胡椒。
欏可制器,極耐久。
鳳尾蕉即鐵樹,葉如鳳尾,花黃色,治脾疾。
牳 筍葉似批杷,可煎為南草。
青 剛?cè)~似石楠,質(zhì)堅(jiān)可作鞍鞽。
木黨 子似茱萸,而香味極辛。
南 柷搗葉漬米,飯熟成泔青色,相傳食之可延年。
白布沙取其葉,燉糖霜服可治咯血。
檺焚為硬炭。
柯質(zhì)堅(jiān)韌,可為船及斧柄。
木余質(zhì)堅(jiān),可供鎸刻。
加 條其葉可摩犀角象牙。
橡殼可染皂。
礦 物四部
金 屬
大 宗
鐵按《三山志》,鐵品有三,初煉去礦,用鑄錫器物為生鐵,再三銷拍,作鍱為鑐鐵。亦云,熟鐵生柔,相雜用作刀劍,鋒刃為鋼鐵。
?!‘a(chǎn)
金
錫
銅
五金各礦苗均未開采。
特 產(chǎn)
銀鉛礦前十余年,有丁君集股開西北郊銀鉛礦,折閱。
石 屬
大 宗
白 石
?!‘a(chǎn)
燧 石以鐵片小徑寸,敲之以取火。
石 膏
石 英
石鐘乳
特 產(chǎn)
壽山石珉屬,品類甚多,以田石為第一。有黃、白、紅、黑各色,隆寒不泐。其雕為圖章者,猶多下品之石。
青 石
礪 石。
土 屬
大 宗
白煉土亦作白墡,烏石山多有之。今被人開挖,有塌陷至數(shù)丈者。
?!‘a(chǎn)
天生硝
天生磺
天生
硃 砂
煤多未開采
特 產(chǎn)
碗 土又名碗藥。
釉用飾磁器,較有光彩。
水 屬
大 宗
筧 泉水由竹筩中通。
水力硙磨碓米磨粉,以水運(yùn)動(dòng),洵天然機(jī)。
常 產(chǎn)
甘 泉烏石山浴鴉壑最佳,大僅如孟,雖久旱不竭。
特 產(chǎn)
溫 泉帶磺質(zhì)計(jì)六處,一在八都及九都,曰天湯泉,一大廿四都小箬,曰圣湯,一在六都湯嶺,舊名湯泉,一在井關(guān)外湯邊,過浦曰三座,又曰雙槽,一亦在井關(guān)外石壁,為村婦之浴池。
?!∽?br />
?、旁淖鳌吧珎}”,“倉”字誤,應(yīng)為“蒼”。
?、圃淖鳌熬凉濉?,“玖”字誤,應(yīng)為“玫”。
物產(chǎn)瑣記下(制造品)
制造品
動(dòng)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牛皮箱
牛骨梳
牛骨簪
水 膠叩牛皮膠。
雞毛帚
牛筋弦
狼毫筆
兔毫筆
羊毫筆
虎皮褥
牛皮靴
牛皮鞋
鞋底皮
蜂 蜜
特 產(chǎn)
明骨燈
明骨盒
馬蹄燈
豪豬簪
土 綢
骨 丹
?!‘a(chǎn)
羽 箭
羽 扇
豬鬃針
魚 膠
牛乳膏
蜂 鼠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貂紫毫
燈 紗
川蠟燭
羅底紗
鱟殼瓢
殼 灰以蠣殼及蟶、蜆、蛤、螺殼入火爐制之。
特 產(chǎn)
蠡殼窗、螺鈿五色,其光射人,多用以鑲嵌椅棹及床背。
鸚鵡螺杯
芙蓉布
織絨布
仿制花毯
?!‘a(chǎn)
絲 布
絲 線
象牙器
駝骨器
珠翠首飾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雞鴨毛
牛羊皮骨
常 產(chǎn)
土 繭
植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竹 器
木 器
桄榔器
樟 腦
靛
油分生油、茶油、菜油、豆油、麻油、桐油、芝麻油各種。
糖有赤糖、白糖、板糖、冰糖之別。
楠 草
紫 草造燭用。
粬分紅白二種,造酒用。
紅花餅
竹 紙
油紙傘
薯 粉
篦 梳
米粉條俗呼粉干。
草 席
箬 笠
梭 蓑
梭 墊
草 花
油 ?木匝叩茶粕餅。
竹 篾
木 皮
花香茶
香 料
特 產(chǎn)
炒 煙俗呼朋兄煙,莆人王朋兄所造。
兒 茶
草 菰
油 墨陳幼騰專造。
蕉 布閩轄蕉嶺出蕉,土人制以為布。
樹根骨董
核雕玩器
竹 兜
筤 筅曬衣架也,舊作兵器用。
紙 簫品在好竹上。
?!‘a(chǎn)
蔓 菁
乾 筍
菸 絲
竹 簟
夏 布
蒲 扇
船 筏
松脂膠
麻苧絲
紅 酒
燒 刀
豆 腐有干,有腐。
蕨 粉
墨
罐頭果品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豆 餅
藤 器
漆 髹
洋面粉
各種扇
特 產(chǎn)
骨董古玩
脫胎漆器
?!‘a(chǎn)
棉 紗
葛
薯 茛
過篩蘭州煙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木 料
竹 片
通 草
箬
特 產(chǎn)
水松子
櫻桃皮可飾弓矢,多運(yùn)出口。
?!‘a(chǎn)
白 棗
烏 梅
鼻煙料
礦 物
在境自制類
大 宗
料 器
石 器
磚 瓦
鍋 爐
砧
礪
燧
錯(cuò)
特 產(chǎn)
料絲燈
圖書石粉
?!‘a(chǎn)
硝故墻藏土熬成,或取糞土煅之。
磁 器
銀 硃水銀制,其渣為丹底。
石 灰
白 鹽。
入境加制類
大 宗
洋鐵器
鉛制茶箱裝茶出洋用。
銀 器
錫 器
西 漆
錫 箔上品錫錠由外入口,匠手錘成楮葉,曰錫青,裱紙上成錫箔,多運(yùn)出口。
特 產(chǎn)
銅燭臺(tái)
?!‘a(chǎn)
金 葉
銅 鑼
出境加制類
大 宗
生 鐵
特 產(chǎn)
田 石
假山石
?!‘a(chǎn)
各色晶胚
商務(wù)雜述
居今日,非商戰(zhàn)劇烈之世哉?白人洞明計(jì)學(xué),多財(cái)善賈,吾亞東之市利,幾盡為其所壟斷。國(guó)安得不弱?民安得不貧?頃歲以來,睡獅漸醒,百度更始,朝野上下,咸知商務(wù)之於富強(qiáng),有絕大之關(guān)系,而銳意振興。於是團(tuán)商會(huì)以通商情,集公司以厚商力,開工藝局以練習(xí)制造,設(shè)陳列所以比較拙工,而於京師,則立農(nóng)工商部,以為之總機(jī)關(guān),而商務(wù)因稍有起色矣。侯官為福州首縣,疆土廣袤,其出產(chǎn)物頗稱繁殖,語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币灾畱?yīng)本境日用飲食之需,當(dāng)無不足也。然洋貨轉(zhuǎn)輸,源源不絕。五都之市技巧雜陳,雖有巧歷,莫能名數(shù)。茍不亟籌抵制,則洋貨皆不翼而飛,而土貨浸無人過問。有輸入而無輸出,不幾北行入囊中哉!夫欲籌抵制,必須實(shí)力振興,振興奈何,仍不外伙立公司,廣開工藝局,規(guī)設(shè)陳列所,而商會(huì)則實(shí)行其聯(lián)絡(luò)商情,調(diào)查商業(yè),勸導(dǎo)改良之政策。而官於商務(wù)一途力加提倡保護(hù),掖而升之於商戰(zhàn)之大舞臺(tái),道盡于此矣,豈有他哉?
商 會(huì)已詳閩縣志。
公 司亦已詳閩縣志。
本境自售貨同閩縣。
輸出輸入貨亦均同閩縣。
以上諸見《閩縣鄉(xiāng)土志》,故本志無庸復(f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