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三十二

元和郡縣圖志 作者:唐·李吉甫


◎劍南道中▲西川下雅州眉州松州茂州翼州維州當(dāng)州悉州靜州柘州恭州真州黎州州姚州協(xié)州曲州雅州,盧山。下都督府。開元戶六千五百八十九。鄉(xiāng)二十二。元和戶一千四百五十二。鄉(xiāng)二十四。 禹貢梁州之域。秦滅蜀為郡,即嚴(yán)道縣也。李膺記曰:“自晉永嘉崩離,李雄竊據(jù),此地荒廢,將二十紀(jì),夷獠居之。”后魏廢帝二年置蒙山郡于此,隋開皇十三年置蒙山縣并鎮(zhèn),仁壽四年罷鎮(zhèn),改置雅州,因州境雅安山為名。大業(yè)三年,以雅州為臨邛郡,武德元年復(fù)為雅州。 州境:東西五百三十九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二百里?!矕|南至嘉州三百二十里。東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澄髂现晾柚荻偎氖铩N鞅敝廖魃焦瓤诤晚樻?zhèn)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賦:綿,,葛。元和貢:麩金,落雁木。 管羈縻州十一。管縣五:嚴(yán)道,百丈,名山,盧山,榮經(jīng)。 嚴(yán)道縣,中。郭下。本奏舊縣,屬蜀郡。漢遷淮南王長于嚴(yán)道邛郵,縣有蠻夷曰道。后魏于此置始陽縣,隋大業(yè)三年改始陽為嚴(yán)道縣。 蒙山,在縣南一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長墳嶺,在縣西南二十七里。道至險(xiǎn)惡。 平羌水,經(jīng)縣東二里。 多切鎮(zhèn),在縣西北三十二里。 垅越鎮(zhèn),在縣西三十六里。 百丈縣,中。西南至州八十六里。本秦嚴(yán)道縣地,貞觀八年于此置百丈縣。 今按鎮(zhèn)城東有百丈穴,故以為名。 隴西山,在縣西北三十里。 大池水,經(jīng)縣東,去縣十五步。 撫人戍,在縣西南二十里。 名山縣,中下。西南至州四十三里。本秦嚴(yán)道縣地,后魏于此置蒙山縣,屬蒙山郡。隋開皇十三年改為名山縣,因縣西北名山為名也,屬邛州,仁壽四年改屬雅州。 名山,在縣西北一十里。 弱棟坂,在縣東北八里。長二里,道至險(xiǎn)阻。 名山水,在縣東二百步,東南入平羌水。 盧山縣,中。東南至州七十里。本秦嚴(yán)道縣地,隋仁壽元年于此置盧山鎮(zhèn),三年于此置盧山縣,因山為名,屬邛州,后屬雅州?;食蛑?盧山,在縣西北九里。其山西北連延入夷獠界,正北即邛州火井縣界。浮圖水,一名軍盧水,經(jīng)縣西南五里。 羅帶水,經(jīng)縣東五十步。 靈關(guān)鎮(zhèn),在縣西北六十里,車靈山在下。山有峽口似門,闊三丈,長二百步。 關(guān)外即夷獠界。 榮經(jīng)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漢嚴(yán)道縣地,武德三年于此置經(jīng)縣。 邛來山,在縣西五十里。本名邛笮山,故笮入之界也。山巖峭峻,出竹高節(jié)實(shí)中,堪為杖,因名山也。 銅山,在縣北三里。即文帝賜鄧通鑄錢之所,后以山假與卓王孫,取布千疋。 其山今出銅礦。 九折坂,在縣西八十里。王陽為益州刺史,經(jīng)此嘆息,謝病去官。后王尊為益州刺史,至此叱馭而過。 邛來水,東流經(jīng)縣北三里。 邛來鎮(zhèn),在縣西南八十七里。 石門戍,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眉州,通義。上。開元戶四萬二千八百三十六。鄉(xiāng)六十五。元和戶五千八百四。鄉(xiāng)七十二。 禹貢梁州之域。在漢即犍為郡武陽縣之南境。梁太清二年,武陵王蕭紀(jì)開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取漢青衣縣為名也。后魏廢帝二年平蜀,改青州為眉州,因峨眉山為名也。武德元年改眉州為嘉州,二年于通義縣復(fù)置眉州。 州境:東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七十里。東南至嘉州一百四十四。東至陵州七十里。正西微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蜀州一百七十里。北至成都府二百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八兩,獠麻布,柑子。元和貢同。 管縣五:通義,彭山,丹棱,洪雅,青神。 通義縣,緊。郭下。本漢代陽縣之南境也,后魏于此置通義縣,屬齊通君。 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眉州。皇朝因之。 大江,一名汶江,經(jīng)縣東,去縣五里。出麩金。 白戰(zhàn)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西臨汶江。 彭山縣,緊。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漢武陽縣也。秦惠王時(shí),張儀、司馬錯(cuò)伐蜀,蜀之王開明拒戰(zhàn)不勝,退走武陽,獲之,即其地也。漢昭帝時(shí),犍為郡自道移理武陽。周武帝于此置隆山郡,以境內(nèi)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為名。隋開皇三年罷郡,以隆山屬益州。貞觀元年,割屬眉州。先天元年,以犯諱改為彭山縣。 鼎鼻山,亦曰打鼻山,在縣南十五里。宋譙縱據(jù)蜀,朱齡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譙縱遣將譙小茍引兵塞打鼻以御之,即此也。山形孤起,東臨江水,昔周鼎淪于此水,或見其鼻,遂以名山。 大江一名汶江,亦曰導(dǎo)江,在縣東七里。 犍為故城,在縣西北五里。漢犍為郡也,武帝建元六年分巴、蜀二郡立犍為郡。 彭亡城,亦曰平無城,彭祖家于此而死,故曰彭亡。后漢岑彭擊公孫述,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聞而惡之,欲徙,會(huì)日暮而止。是夜,蜀刺客詐為亡奴降彭,遂刺殺彭。初,岑彭至其地,改曰平無,若言巴、蜀已平,無復(fù)賊也。 馨堰,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擁江水為大堰,開六水門,用灌郡下。公孫述僭號(hào),犍為不屬,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戰(zhàn)于六水門是也。 丹棱縣,上。東北至州七十三里。本南齊之樂郡也,周明帝置齊樂縣,武帝改為洪雅縣。隋開皇十二年,因縣南有洪雅鎮(zhèn),就立洪雅縣,仍改今理為丹棱縣,屬眉州,皇朝因之。 三青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思蒙水,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洪雅故城,在縣東一百五十步。 洪雅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齊樂郡之南境也,自晉迄宋,夷獠有其地。周武帝攘獠,立洪雅鎮(zhèn)。隋開皇十三年,改洪雅為彤棱縣,更于此置洪雅縣,兼帶洪雅鎮(zhèn),屬眉州??h西有洪雅川,以名縣。 可暮山,在縣西北三十九里。山多材木,公私資之。 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經(jīng)縣南一里。 青神縣,中。北至州六十里。本漢南安縣地,李雄之后,夷獠內(nèi)侵,西魏恭帝遙于此置青衣縣,屬眉州之青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徙縣居郡理,屬眉州。 皇朝因之。 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 汶江,經(jīng)縣東三里。 青神故城,在縣南二十三里。 松州,齊川,下都督府。開元戶七百二十。鄉(xiāng)六。 禹貢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羌本出自三苗,蓋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兇,徙之三危,濱于賜支,至于河首,縣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夏桀之亂,犬夷入居岐、之間,成湯伐而攘之。及武王伐商,羌、{髟矛}會(huì)于牧野。周衰,四戎來寇,殺幽王于驪山。及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開地千里,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所居無常,依逐水草;以戰(zhàn)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婦人孕有身六月而產(chǎn)子,不避風(fēng)雪。性剛猛,得西方金行之氣。 始皇時(shí),務(wù)力并六國,兵不西行,故羌種得以繁息。漢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始置護(hù)羌校尉,列河西四郡,隔絕羌胡。后漢至于魏、晉,或降或叛。至后魏鄧至王象舒治者,并白水羌也,常為羌豪,因地自號(hào)為鄧至王,其后子孫舒彭者,遣使內(nèi)附,拜龍?bào)J將軍、益州刺史、甘松縣開國子,假以渠帥之名。后魏末,平鄧至番,始統(tǒng)有其地。后周保定五年,于此置龍涸防,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領(lǐng)龍涸郡。隋開皇三年廢龍涸郡,置嘉誠鎮(zhèn),與扶州同理焉。 大業(yè)三年,改扶州為同昌郡,領(lǐng)嘉誠縣。隋末陷于寇賊,武德元年隴、蜀平定,改置松州,貞觀三年置都督府,后但為州。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四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七百六十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扶州三百里。西南至當(dāng)州三百里。〕北至茂州三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孤尾,當(dāng)歸,犀,牛酥。 管縣二:嘉誠,交川。 嘉誠縣,中下。郭下。本周舊縣也,武帝天和元年置,屬龍涸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扶州,武德元年改屬松州。 雪山,在縣東八十里。春夏常有積雪,故名。 甘松嶺,在縣西南十五里。 寧遠(yuǎn)鎮(zhèn),在縣北一百里。 大定戍,在縣北四十里。 交川縣,下。北至州三十四里。本周舊縣,天和中置,屬龍涸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扶州,武德中改屬松州。 洛稽山,在縣西北七十五里。 江源鎮(zhèn),在縣西北三十里。 茂州,通化。下都督府。開元戶二千五百四十。鄉(xiāng)一十三。元和戶六百九十。 禹貢梁州之域。本冉ζ國,漢武帝破南越,冉ζ等皆震恐,請(qǐng)臣置吏,元鼎元年以冉ζ為汶山郡,今州即漢蜀郡汶江縣也。周保定四年立汶州,隋開皇五年改為會(huì)州,大業(yè)三年罷會(huì)州為汶山郡。武德三年,改置南會(huì)州總管府,貞觀八年改為茂州,以茂滋山為名。 州境:東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里。南至成都府三百七十里。東至綿州取松嶺關(guān)路三百七十里?!材现僚碇萑倨呤?。西至維州二百二十里?!潮敝烈碇菀话俣?。 貢、賦:開元貢:麝香,升麻。賦:麻布,元和貢:麝香,生馬牙硝。 管縣四:汶山,汶川,通化,石泉。 汶山縣,中下。郭下,本漢汶江縣地,晉改為廣陽縣,屬汶山郡。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汶山縣,屬會(huì)州,皇朝改屬茂州。按汶山,即岷山也,南去青山、石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見成都。山嶺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為之洪溢,即隴之南首也。 汶江,北自翼州南流,經(jīng)縣西二里。 石密溪,在縣東十九里。 汶江城,在縣北三里。 汶川縣,中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漢綿音夷??h地,梁于此置汶川縣,縣西汶水,因以為名,仍于縣置汶山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汶州,汶州,即茂州汶川縣理是也。六年又屬會(huì)州。武德中,改隸茂州。玉壘山,在縣東北四里。 濕坂,在縣南一百三十七里。嶺上樹木森沈,常有水滴,未嘗暫燥,故曰濕坂。 大江水,一曰汶江,至汶山故郡乃廣二百步。 廣柔故縣,在縣西七十二里。漢縣也,屬蜀郡。禹本汶山廣柔木,有石紐邑,禹所生處,今其地名刳兒畔。 故桃關(guān),在縣南八十二里。遠(yuǎn)通西域,公私經(jīng)過,唯此一路。關(guān)北當(dāng)風(fēng)穴,其一二里中,晝夜起風(fēng),飛沙揚(yáng)石。繩橋,在縣西北三里。架大江水,篾笮四條,以葛藤緯絡(luò),布板其上,雖從風(fēng)搖動(dòng),而牢固有余,夷人驅(qū)牛馬去來無懼。 今按其橋以竹為索,闊六尺,長十步。 通化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廣柔縣地,周武帝時(shí),于此置石門鎮(zhèn)。隋開皇六年,以近白狗生羌,于金川鎮(zhèn)置金川縣,十八年改為通化縣?;食蛑?。 蜀山,在縣東北六里。 縣城,累石為城,內(nèi)實(shí)外險(xiǎn),東北二百并累石,南面西面臨岸,去地百余丈。 石泉縣,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汶江縣地,貞觀八年于此置石泉縣,屬茂州。 石城山,在縣東南一里。 石密水,經(jīng)縣南一里。 翼州,臨翼。下。開元刻一千七百一十四。鄉(xiāng)七。 禹貢梁州之域。本秦、漢徼外羌也,武帝元鼎中開為縣,今州即漢蜀郡蠶陵縣之地也。梁太清中,武陵王蕭紀(jì)于蠶陵舊縣置鐵州,尋廢。周武帝天和元年討蠶陵羌,又于七頃山下置翼州,以翼針?biāo)疄槊?。隋大來三年省州,改置和山?zhèn),以翼水等三縣屬會(huì)州。武德元年重置翼州。其城西枕大江,南面臨溪。 州境:東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一百七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四百二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里。南至茂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悉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當(dāng)州二百七十里。北至松州一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賦:麻布。元和貢:散麝。 管縣三:衛(wèi)山,翼水,峨和。 衛(wèi)山縣,中下。郭下。本漢蠶陵縣地,周武帝于此置翼針縣,以翼針?biāo)疄槊?,屬翼針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翼州?;食蛑?,天寶元年改為衛(wèi)山縣。 七頃山,一名落目山,此路山巖峻阻,平地唯有七頃,因呼為七頃山。 龍涸故城,俗名防渾城,在縣北十一里。城之北境舊是吐谷渾所居,故曰防渾城。 石臼戍,在縣北六十里。 笮橋,在縣北三十七里。以竹篾為索,架北江水。 翼水縣,中下。北至州六十里。本漢蠶陵縣地,周于此置龍求縣,屬清江郡,隋開皇三年改為清江縣,尋罷郡,以縣屬翼州。十八年又改清江為翼水縣?;食蛑?。 石鏡山,在縣東南九里。山側(cè)有石,圓徑二尺,明澈如鏡,因名。 大江水,經(jīng)縣西二百步。 翼水,出縣南。 峨和縣,中下。東北至州六十里。本漢蠶陵縣地,天寶十一年分置峨和縣。 以縣有峨和山也??h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也。 維州,維川。下。開元戶七百六十五。 本徼外羌冉ζ之別種也,初蜀將姜維與忠北討汶山叛羌,此其地也,今名姜維城,即維所筑。自晉以后,羌夷或降或叛。隋開皇四年,討叛羌,以其地置薛城戍,屬會(huì)州,后又沒賊。武德七年,白狗羌首領(lǐng)內(nèi)附,于姜維城置維州以統(tǒng)之。其城甚險(xiǎn)固,乾元二年沒西戎。 州境:東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二百五十三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三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五百六十里。東至真州一百里。東至茂州二百二十里。東北至恭州三百五十里。南至當(dāng)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悉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 管縣三:薛城,定廉,鹽溪。 薛城縣,下。本隋薛城戍,武德七年改為縣,與州同置。 姜維山,在縣西一里。 定廉縣,下。本隋開皇四年置定廉戍于此。屬會(huì)州,武德七年改為縣,與州同置,因定廉水為名。 鹽溪縣,下。貞觀三年置,有鹽溪村,因?yàn)槊6邓?,在縣東一十里。 當(dāng)州,江源。下。本漢蠶陵縣地,貞觀二十一年割松州通軌縣置當(dāng)州,仍以羌首領(lǐng)為刺史。 州境:東西二百六十八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一十里。東北東都二千九百七十里。東至翼州二百七十里。東南至悉州三十里。東北至松州三百里。西南至靜州六十里。北至維州二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大黃,當(dāng)歸,牛尾,羚羊角。元和貢:當(dāng)歸,散麝香。 管縣四:通軌,利和,谷和,平康。 通軌縣,下。郭下。貞觀三年置,屬松州。二十一年,於縣置當(dāng)州。 得和縣,下。西南至州三十里。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廣平縣,尋廢。顯慶二年,于廣平舊城置得和縣。 谷和縣,下。東至州六十里,文明元年開生羌置。 平康縣,下。西南至州六十里。顯慶中因古平康城置,在平康水西,隸翼州,尋廢。垂拱元年置,以屬當(dāng)州。 悉州,歸誠。邊下。開元戶八百五十五。 顯慶元年分當(dāng)州置,在悉唐川,因以為名。其首領(lǐng)任刺史。 州境:東西一百六十里。南北八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三百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二百一十里。東至翼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靜州六十里。東南至成都府六里五十里?!矕|至維州二百五十里。〕貢、賦:開元貢:麝香,當(dāng)歸,羌活,牛酥并尾。元和貢:麝香,當(dāng)歸。 管縣三:識(shí)臼,左封,歸誠。 識(shí)臼縣,下。郭下。顯慶元年與州同置,地名識(shí)臼,因之為名。 肅蕃山,在州北八十里。肅番鎮(zhèn)在山下。 左封縣,下。燕南至州二十里。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廣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左封。天寶中,又于縣置守捉。 歸誠縣,中下。西北至州八十里。本生羌,垂拱二年從化,三年置縣以處之。 靜州,靜川。下。開元戶六百七十二。鄉(xiāng)二。 本漢蠶陵縣地,天授元年于此置靜州。其城據(jù)山,甚險(xiǎn)固。 州境:東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二百三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九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一百五十里。東北至悉州六十里。西北至柘州三十里。南至赤和縣三十五里。東北至當(dāng)州六十里。北至茹州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牛酥。 管縣三:悉唐,靜居,清道。 悉唐縣,中下。西至州二十四里。 靜居縣,中下。 清道縣,下。 右并顯慶二年與悉州同置,天授二年割屬靜州。 柘州,蓬山,下。儀鳳二年置,以山多柘木,因以為名。其城四面險(xiǎn)阻,易于固守。有安戎江、蓬婆水,在州南三十里。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二百六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一百三十里?!矕|南至靜州三十里。南至維州三百里。西至恭州一百里。〕貢、賦:開元貢,麝香,當(dāng)歸,羌活。 管縣二:柘,喬珠。 柘縣,中下。郭下。前上元年置。 大雪山,一名逢婆山,在縣西北一百里。 柏嶺,在縣北八十里。嶺北三十里至白崖驛,與吐蕃接界。 喬珠縣,中下。東至州五十里。與州同年置。 恭州,恭化。下。開元二十四年,析靜州部落于柘州西置。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一百五十里。東至柘州一百里。東南至茂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維州三百五十里。 貢、賦:管縣三:生集,博恭,烈山。 和集縣,中下。郭下。舊名廣平縣,屬靜州。開元二十四年于縣置恭州,天寶元年改名為和集。 博恭縣,中下。西至州二十五里。 烈山縣,中下。西至州五十里。 真州,昭德。下。在合江鎮(zhèn)西一百二十四里。其地本名真符,天寶三年,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以其地險(xiǎn)阻,又當(dāng)西山要路,奏置真符營,控押一州,仍置兵于其處。五年,節(jié)度使郭虛己緣羌、項(xiàng)搖動(dòng),仍奏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為真州。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四十五里。東至翼州四十里。西至維州一百里。西北至茂州通化縣一百。北至悉州界四十里。 貢、賦:元和貢:當(dāng)歸三斤半,麝香。 管縣四:真符,昭德,昭遠(yuǎn),雞川。 真符縣,中下。郭下。11111111111昭德縣,中下。 昭遠(yuǎn)縣,中下。 雞川縣,中下。 右昭德等三縣,并在州側(cè)近,以熟羌首領(lǐng)為其令長,居無常所。 黎州,洪源。中府。開元戶,鄉(xiāng)無和戶三百三十。鄉(xiāng)五。 禹貢梁州之域。漢武帝破夷于邛,置沈黎郡。周天和三年開越,于此置黎州。隋廢州,置沈黎鎮(zhèn)。武德元年罷鎮(zhèn)南登州。大足元年,巡察使殷祚奏割雅州漢源、飛越、通望三縣置黎州,神龍三年,州都督元膺奏廢。開元三年,本道使陸象先重奏置,天寶初廢飛越縣,止領(lǐng)縣二。其州城,東西南三面并臨絕澗,唯北面稍平,貞元二年節(jié)度使韋皋鑿北面,隍塹深闊,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邐迤置堡三所,為州城之援。管羈縻州五十七,并蠻夷部落大首領(lǐng)主之。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五百八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四百三十里。東至戎城無路,約七百里。東北至雅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州六百五十里。西至廊清城一百八十里。其城西臨大流河,河西生羌蠻界。 貢、賦:開元貢:椒一石。 管縣二:漢源,通望。 漢源縣,中。郭下。本漢旄??h地,隋仁壽二年平夷獠,于此置漢源鎮(zhèn),因漢川水為名。四年罷鎮(zhèn)立縣,屬雅州。貞觀三年,割屬州,開元三年分屬黎州。 飛越山,在縣西北一百里。山西北兩面并接羌戎界,儀鳳二年置飛越縣,天寶初廢。 沈黎鎮(zhèn),在縣東南六十一里。 廓清城,在州西一百八十里。 銅山城,在縣西北五十里。 定番城,在通望軍東一百八十里。 要沖城,在通望縣東一十三里。 大定城,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乾元二年改和集鎮(zhèn)置。 已上五城,并貞元中韋皋置。 通望縣,中。北至州九十里。本漢旄??h地,隋開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鎮(zhèn),大業(yè)二年改為陽山鎮(zhèn),武德元年改為陽山縣,屬州,天寶元年改名通望縣,割屬黎州。 大渡水,經(jīng)縣北二百步。 沈黎鎮(zhèn),在縣東北六十一里。 通望戍,在縣西南一十二里。 州,越。下府。開元戶三萬八千三十五。鄉(xiāng)二十六。元和戶一萬六千五百八十。鄉(xiāng)三十。 本漢南外夷獠,秦、漢為邛都國,秦嘗攻之,通五尺道,改置吏焉。至漢武帝始誅且蘭邛君,并殺笮侯,而冉ζ等皆震恐,乃以邛都之地為越郡,屬益州。按郡有越水水,出生羌界,言越者,以彰威德遠(yuǎn)也,領(lǐng)縣十五。魏、晉已還,蠻、獠恃險(xiǎn)鈔竊,乍服乍叛,周武帝天和三年,開越地,于城置嚴(yán)州。 隋開皇六年,改為西寧州,十八年改為州?;食蛑?。至德二年沒吐番,貞元十三年節(jié)度使韋皋收復(fù)。 州境:東西九百八十里。南北一千二百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三十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九十里。北至成都府一千二百九十里。東至蠻界約二百里。西至東瀘水二百里。南至瀘渡四百五十里。 東南至姚州三百五十里。(西)〔東〕北至雅州六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絲布。 管縣七:越,西滬,蘇祁,臺(tái)登,邛部,昆明,會(huì)川。 越縣,上。郭下。本漢邛都縣地,隋開皇六年分邛都置越縣?;食蛑?。 陷河,在縣東南一十里。初,成帝置邛都縣,無幾陷為澤,因名陷河。 西滬縣,下。東北至州二十七里。本漢邛都縣地,南武帝天和三年于此置本可泉縣,天寶元年改名西滬縣。 溫陽水,出縣西山下一十二里。 瀘水,在縣西一百十二里。諸葛亮征越上疏曰“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謂此水也。水峻急而多石,土人以牛皮作船而渡,一船勝七八人。 姜磨戍,在縣西南三里。 蘇祁縣,上。東南至州二十五里。本漢舊縣,屬越郡。后陷夷獠,周武帝重開越,復(fù)立蘇祁縣,屬嚴(yán)州。隋開皇初改屬州。皇朝因之。 溫水,出縣東平地二十一里。 臺(tái)登縣,下。正南微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舊縣,屬越郡。周武帝重開越,于舊理立臺(tái)登縣,后遂因之。 鐵石山,在縣東三十五里。山有石,火燒成鐵,極剛利。 念諾水,本名繩水,流入滬水,在縣西北七百里。自羌戎界流入。 長江水,本名孫水,出縣西北。 胡浪冊(cè),下有司馬相如定西南夷橋,橋?qū)O水以通邛、笮,即此水也。 諸葛亮故城,在縣東南三里。亮南征至此所筑也。 邛部縣,下。西南至州二百六十里。本漢闌縣地,屬越郡。周武帝于此邛部城置縣,仍以舊城為名,屬邛部郡。隋開皇三年改屬州?;食蛑?。 山,在縣西南九里。水出山下,州郡得名,因此水也。 清寇鎮(zhèn),在縣西北五十八里。 昆明縣,中。東北至州三百里。本漢定縣也,屬越郡。去縣三百里,出鹽鐵,夷皆用之。漢將張嶷殺其豪率,遂獲鹽鐵之利。后沒蠻夷。周武帝立定笮鎮(zhèn)。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橋謂之“笮”,其定笮、大笮皆是近水置笮橋處。武德二年,于鎮(zhèn)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以為名。 鹽井,在縣城中。今按取鹽先積柴燒之,以水灑土,即成黑鹽。 會(huì)川縣,中。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會(huì)無縣,屬越郡。蕭齊沒于夷獠,高宗上元二年,于其地置會(huì)川縣。天寶初又于縣側(cè)立會(huì)同軍,在今州南三百七十里是也。 姚州,云南。下。本漢云南縣之地,武德四年,安撫大使李英以此中人多姓姚,故置姚州,為瀘南之巨屏。天寶十三年沒蕃。貞元初蠻帥異牟尋歸國,冊(cè)拜謂之南詔。九年,南詔又以其地內(nèi)屬。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四千三百里。東北至東都四千八百九里。東南至安南二千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里。西至羊苴咩城三百里。西北至州三百五十里。北接{髟弟}州。 貢、賦:管縣三:姚城,長明,長城。 姚城縣,下。郭下。 長明縣,下。西南至州十五里。 長城縣,下。南至州五里。 右并與州同置。龍朔中于州理置都督府,尋廢人州,垂拱元年重置。 協(xié)州,下。開元戶三百二十九。 本夜郎國也,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今州即犍為郡之南廣縣也。其后蠻夷內(nèi)侵,郡因荒廢。隋開皇四年中隸附,于此置協(xié)州,大業(yè)三年廢入犍為郡,武德元年開南中復(fù)協(xié)州。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一百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九百六十里。東北至戎州四百一十里。南接曲州。 貢、賦:管縣三:東安,西安,胡津。 東安縣,下。郭下。 西安縣,下。東南至州二十七里。 胡津縣,下。南至州六十里。 右三縣,隋開皇四年并同州置。本漢南廣縣之地,大業(yè)二年廢,武德元年南夷款附重置。 曲州,朱提。下。本漢夜郎國地,武帝于此置朱提縣,屬犍為郡。后立為郡,在犍為郡南一千八百里,后漢省郡。諸葛亮南征,復(fù)置朱提郡。自梁、陳以來,不復(fù)賓服。隋開皇四年開置南中,立為恭州,武德元年改為曲州。朱提,山名,出善銀,食貨志曰“朱提銀重八兩名為一流”,因山名郡縣也。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三百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三百三十里。南接郎州。北接協(xié)州。 貢、賦:管縣二:朱提,唐興。 朱提縣,下。郭下。 唐興縣,下。西至州五里。 右二縣,并武德元年與州同置。朱提,取漢舊名也。 七曲水,在州西北三十里。 溺水,在七曲水北一百三十里。南北四百里,東西七百里,窮年密霧,未嘗睹日月輝光,樹木皆衣毛深厚,時(shí)時(shí)多水濕,晝夜沾灑。上無飛鳥,下絕走獸,唯夏月頗有蝮蛇,土人呼為漏天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