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哀經(jīng)

大哀經(jīng) 作者:西晉·竺法護



大哀經(jīng)

  西晉 竺法護譯

    大哀經(jīng)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諸菩薩所生莊嚴大會法典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古昔諸佛之所游居。如來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場。諸菩薩眾所共咨嗟。無極法座。天龍鬼神揵沓和等。咸俱歸命稽首為禮。而于佛土宣暢德本。如來威光。慕樂法門菩薩神明等。入無量無限功德如來所行。成等正覺轉(zhuǎn)妙法輪。為極元首善宣開化。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度無極。明曉眾生志性所趣。睹其諸根。便度彼岸曉了一切。蠲除掛礙。諸所止處為作佛事而無俗業(yè)。堅住于行莫能當者。大比丘眾六百萬人。一切人民。滅除塵欲無眾蔽礙。則為如來法王之子。行深妙法。其所由生不從顛倒。柔軟和雅威儀禮節(jié)而皆備悉。為大眾祐如來之道。而得親近。諸菩薩眾不可稱計。行無掛礙。決了普智諸通敏慧。又諸大菩薩大慈大哀。興布法云而演電明。為雨甘露滿飽眾生諸久饑渴。等心一切執(zhí)志如地。諸所妄想倚著結(jié)縛皆已除棄。熙降弘恩。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猶如日殿圣慧之宮。明智光曜靡所不照。滅大幽冥顯示世間。指其道路宣其德本。若如蓮華開[[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菩薩。如是等類無數(shù)菩薩。

  于是世尊班宣法門。名曰生諸菩薩。佛成正覺時十六年。見諸梵行普皆興盛。睹諸菩薩咸來集會。欲演如來諸持法藏。而眾開士皆悉云至。佛自念言。吾寧重增諸菩薩行。使得將護興立道行。曾有經(jīng)典講無蓋門。如來所為無極變化。為諸菩薩大士之眾。當令進入如來境界。于時世尊以佛境界。變現(xiàn)如來三昧正受。佛適以此佛境。變現(xiàn)定意正受眾祐圣旨。上虛空中自然高座。如三千大千佛土。廣大高遠。上至欲界及無色界。悉佛正行如來功德之所興化。諸菩薩眾性行清凈。照于十方諸佛世界。悅可無量眾生意行。一切諸天龍神宮殿靡不蒙曜。請召十方諸菩薩等。咨嗟無量名德之稱。悉坐無數(shù)重閣交露?;蛴凶辖鹨詾閴Ρ?。吉祥藏寶以為軒窗。以瑪瑙寶而作戶牖。明月藏寶以為欄楯。離垢光寶以為戶扇。以普明寶而為重閣。一切眾寶而為垣障。垂諸貫珠豎眾幢幡。而然錠鐐。懸諸繒蓋。上好栴檀而用堊涂。異妙栴檀可意眾香。懷來越度。海中名香而用然之。龍所出寶若干種華。而散其上。眾寶之樹羅列而行。諸寶香爐巍巍微妙。其所光飾。普周十方諸佛世界。清凈奇妙歡悅?cè)诵?。普悉現(xiàn)于高座之中。其師子座不可稱數(shù)。億百千垓而自然現(xiàn)。高座粲麗廣長而峻。眾所欽樂莫不忻慶。此四大域所有部界。則自然生四萬宮殿而甚高大。又其欄楯高四丈九廣二十里。以夜光珠離穢寶珠梵英寶珠。懸在幡蓋。而以紫金莊飾交露。出自然音。從地以上乃至高座。又既崇妙自然化成無有作者。如是此四域所興變化。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諸有四域悉等無異。皆自然生無極宮殿。于時世尊安隱寂然從三昧起。應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靡所不照。佛與菩薩諸弟子眾眷屬圍繞。諸天在上歌詠功德。而雨眾華散諸天衣覆蓋虛空。燒眾名香。空集樂器而自然鳴。十方佛國皆自然動。光照無量諸佛國已。佛大神足無極變化。境界無限威神無際。圣光無邊感動無底。于靈鷲山忽然不現(xiàn)。與大眾俱。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侍從世尊欲聽經(jīng)法。又四天王與諸天俱。見佛世尊欲詣講經(jīng)。于上叉手雨諸天華。供養(yǎng)大圣以偈贊曰。

  日月之威曜  明珠天然暉

  佛光悉蔽之  消滅三惡趣

  其明遍佛土  越須彌鐵圍

  悉歸命最勝  咸各懷踴躍

  時四天王從諸天人。各以此偈贊世尊已。忻戴無量。時天帝釋與忉利天。見于大圣欲詣大殿。至高座所則施供養(yǎng)。雨諸天香散于佛上。叉手以偈而嘆頌曰。

  神足度無極  顯變化無等

  現(xiàn)乎億佛土  最勝日以出

  降伏諸魔界  普德凈莊嚴

  其神足自在  稽首無等倫

  忉利諸天偈贊佛已。侍從世尊。

  時須深天王。見佛欲詣宮殿高座。雨于天衣叉手贊佛。

  安住慧無量  普知眾生性

  無著如虛空  皆遠三世事

  一心入諸行  悉曉群生性

  是故可奉敬  三世悉戴仰

  時炎天王偈贊佛已。侍從世尊。

  兜率天王與諸天俱。見于世尊欲詣宮殿大高座所。雨天珍寶而供養(yǎng)佛。叉手贊曰。

  宜暢于經(jīng)誼  觀如幻野馬

  彼則無文字  何有意心像

  興愍哀眾生  故佛贊尊法

  歸知法自然  勝曉無吾我

  時兜率天王偈贊佛已。侍從世尊。

  無憍樂天王與諸天俱。見于世尊欲詣宮殿大高座所。雨寶瓔珞供養(yǎng)佛上。叉手贊曰。

  顯示乎法身  十方如虛空

  最勝現(xiàn)色像  愍哀而開化

  宣法無有色  最勝行普平

  禮法自然慧  明識一切誼

  無憍樂天以偈嘆佛。侍從世尊。

  化自在天與諸天人。見于世尊欲詣宮殿講堂高座。雨天寶珠而供養(yǎng)佛。叉手贊曰。

  禁戒離諸垢  則立于清凈

  勸化其高尊  定意不可動

  智慧無等倫  如海無嗔恨

  已度于終始  稽首得自在

  神圣之足底  自然立相輪

  顯修乎慈哀  從本此為先

  解脫三逕跡  稽首佛德行

  則以悲哀故  增加以平等

  以寂然為華  解脫成其實

  猶如蜂之王  勸化諸眷屬

  安住如蓮華  以頭腦稽首

  善建立禁戒  住于安諦地

  精進之勢力  超殊無能逮

  稽首正品類  甚尊不可動

  愍哀為清凈  道場成光曜

  智慧離垢穢  威明消闇冥

  無數(shù)百眾生  咸共歸稽首

  則為無極覺  頭面禮大圣

  其脫門之跡  音暢于虛空

  智慧馳懸遠  光明照十方

  眾生華百千  令得解開彼

  覺了離垢穢  稽首無所著

  察之無等倫  何能有逾者

  求之于十方  導師不可逮

  功勛甚眾多  一切德備悉

  吾今而咨嗟  其志無飽滿

  阿須倫諸龍  帝主所歸禮

  無數(shù)諸天人  僉共嘆其德

  其所贊名稱  眾多難思議

  舉譽禮世尊  功勛皆流布

  化自在天偈贊佛已。侍從世尊。

  于時世尊則以無量佛之境界。感動變化。為百千天人所共咨嗟。詣寶高座。時佛世尊適升高座。四域?qū)m殿悉知見之。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在四域皆復如是。悉知見之。于時大圣坐于三千寶護高座師子之床。諸菩薩眾及大弟子亦復次坐。于是大圣有三昧名無蓋法門娛樂。以此定意正受。佛適三昧。圣體諸毛一一毛孔。各出江河沙等光明。威曜盡照東方諸佛世界。靡不周至。南西北方四隅上下。亦復如是。盡照諸界遍無遺漏。所照十方諸佛國土。應時諸土一切地獄。勤苦拷掠悉為休息。畜生解脫。餓鬼得安。時諸眾生諸患消除。不為淫怒愚癡所惑。而無瑕穢苦勞之難。慈心相向共相瞻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無異。如來光明照諸菩薩諸菩薩眾承佛威神。光曜之中說此頌曰。

  精進力無量  廣普無所住

  又以精勤力  越度億載劫

  十力功流布  普達于十方

  釋迦文威光  廣照于一切

  其欲求法誼  故往百千土

  禮佛聽尊法  而至忍世界

  其在兜率天  十方諸菩薩

  斯等察此光  佛演安眾生

  魔塵異學眾  降以精進力

  如蓮華出日  須彌照十方

  其身曜無底  暉普于一切

  詣彼聽尊法  最勝轉(zhuǎn)法輪

  今日無等倫  班宣無比經(jīng)

  十力愍眾生  故轉(zhuǎn)尊法輪

  今日眾集會  廣普難可遇

  篤信欲見佛  今當詣忍土

  爾時光明普告十方諸佛國土。說斯頌已。動諸佛國安于眾生。耀諸法界凈除一切塵勞之境。滅眾幽冥蔽魔宮殿。與諸菩薩無數(shù)眷屬。還回忍土。在佛頭上忽然不現(xiàn)。

  于時東方無量功德寶福普辭世界。其佛號離垢凈光海華無斷光言王如來。佛土有菩薩。名首藏華諸法自在。彼光所請。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眾會眷屬圍繞。忽沒彼土。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世尊前?;鬃阆吕@佛萬匝。雨夜光珠眾寶瓔珞供養(yǎng)散佛。以頌贊曰。

  十力功勛發(fā)  皆達于十方

  嗟嘆無等倫  德祚度彼岸

  我等所詣土  欲聽經(jīng)法故

  一切聞名稱  釋師子之號

  世尊為平等  離垢光普曜

  如諸法無本  亦無有嗔恨

  見危懼眾生  輒令得解脫

  為諸法之王  如幻師善學

  時諸菩薩無央數(shù)眾。嗟嘆佛已。各神足力悉化作座而坐其上。

  南方佛辯世界。無量德寶辯如來佛土。有菩薩名寶柱。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見。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以白珠交露覆蓋佛上?;鬃阆吕@佛萬匝。以頌贊曰。

  世尊悉周匝  愍雨于眾生

  開[[email protected]]光明焰  以空無吾我

  以八平正路  消竭塵欲淵

  寂秘諸樹王  長育清白林

  則以智慧光  化滅陰冥母

  悟久夢眾生  溺沒終始流

  為顯示正路  消竭恩愛池

  令逮清凈眼  使度如前勝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于時西方照耀世界。普明如來至真佛土。彼有菩薩名顯音契王。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雨瑛真珠供養(yǎng)世尊?;鬃阆吕@佛萬匝。以贊頌曰。

  其圣體之行  猶如虛空界

  所愿悉清凈  劫數(shù)無有量

  其身凈無垢  永無有眾漏

  能周于十方  無思議佛土

  所講如時雨  雷震梵妙音

  悅可群萌類  應如志所慕

  其心無所行  亦無有不行

  所演暢諸音  出應眾生心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北方眾寶錦界。無量德寶光如來佛土。彼有菩薩號曰海覺。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稽首足下繞佛萬匝。以頌贊曰。

  體色紫磨金  覺施以寂然

  善照于十方  快普現(xiàn)其身

  其體無儔匹  眾人若觀察

  則滅諸欲塵  忻豫長安隱

  最勝諸學子  瞻戴世光明

  其志咸忻仰  如須彌頂王

  皆諸神足力  若干種變化

  不能見最勝  頂上之威相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各神足變作其座皆自處其上。

  于時東南方無憂世界。除眾戚冥如來佛土。有菩薩名普曜。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鬃阆吕@佛萬匝。以寶交露供養(yǎng)上佛。以頌贊曰。

  于一毛孔里  懷無限佛土

  眾生不以患  國土不迫迮

  最勝救濟行  為諸無眼目

  諸佛為最妙  識勝之光明

  以一之剎土  暢無數(shù)佛國

  其諸所顯現(xiàn)  剎土不增減

  隨如應方便  大稱隨時入

  普入一切變  神足所感動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變化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西南方善觀世界。大哀觀眾生如來佛土。有菩薩名思于大哀。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雨妙衣服供養(yǎng)覆佛?;鬃阆吕@百千匝。以頌贊曰。

  禁戒甚清凈  人尊如寶珠

  長夜自將護  如牦牛愛尾

  見于毀禁者  加之以愍哀

  不自嘆己身  不呰毀他人

  住如須彌山  意定不可動

  智慧如江海  尊超于神靈

  已度一切有  有為縛刑獄

  化億載眾生  療其塵勞病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西北方離暗冥世界。光凈王如來佛土。有菩薩名光曜網(wǎng)。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以寶瓔珞之具用覆佛上?;鬃阆吕@百千匝。以頌贊曰。

  身覺了生死  猶如幻師化

  示現(xiàn)所感動  如幻無所有

  假如師幻化  眾生皆如茲

  其界不可動  眾生無自然

  如人臥寐夢  睹見若干形

  寤則無所見  諸色想無為

  圣說法如夢  有為從念生

  見有所退轉(zhuǎn)  不退不回還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東北方住凈離垢世界??粘请x垢心如來佛土。有菩薩名覺無底離垢。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以常鼓音交露覆蓋佛上?;鬃阆吕@百千匝。以頌贊曰。

  明識深妙法  等解指自然

  省察諸空相  一切諸所法

  普知一切世  眾生心所趣

  其心如虛空  清凈慧無底

  群黎之所行  三世諸馳逸

  一心一時行  悉知諸所有

  無有眾生想  其心諦離念

  已除眾妄想  善權(quán)普平等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下方照明世界。深青蓮首如來佛土。有菩薩名曰辯嚴。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以明珠交露共覆佛上?;鬃阆吕@百千匝。以頌贊曰。

  如億載佛土  其中所有塵

  安住諸子孫  來詣于最勝

  各欲自啟問  無數(shù)億千劫

  則以一文字  意化于一切

  圣慧不可喻  權(quán)智無等倫

  總持定無量  功德無崖底

  洪勛無能限  斑宣無數(shù)劫

  毛孔所咨嗟  不可盡究竟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于時上方莊嚴世界。名稱如來佛土。有菩薩名諸法變王。與十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眷屬圍繞在于彼土忽然不現(xiàn)。須臾之頃至此忍界。詣寶高座住于佛前。一切莊嚴眾寶紫金交露之帳覆蓋佛上?;鬃阆吕@百千匝。以頌贊曰。

  一切安住業(yè)  今顯無崖底

  于心得自在  導師行亦然

  獨諸佛所知  非眾生所行

  如空無邊際  群庶本如此

  其行無儔匹  今日顯無底

  成佛轉(zhuǎn)法輪  導師滅度如

  猶若有所種  法不失果實

  十方諸最勝  不可稱限量

  時無數(shù)菩薩頌贊佛已。于佛空中。各神足化變作其座皆自處上。

    大哀經(jīng)嘆會品第二

  彼時須臾之間。十方菩薩悉會面現(xiàn)。其菩薩眾不可稱限無能計會。億百千數(shù)莫能稱載。光明所勸集于忍界。詣寶高座住世尊前。時佛[宴-女+安]然從定意興。其明晃照自然音出。其自然音。普告于三千大千世界。令聞其教。于時佛土信不信者。已為應器比丘比丘尼。童男童女人與非人。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聞佛音詔身心坦然。加敬悚息。承佛威神。自然而有妙寶宮殿。悉共趣之。須臾之間至寶高座?;追鹱憷@圣三匝。各就床榻。又此光音告敕梵天。梵忍天王。梵身天王。梵滿天王。梵度著天王。大梵天王。光曜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凈嚴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難還天。凈身天。用果天。無揵天。于是天善施天。善所施天。一善天如眴之頃集寶高座。稽首足下繞佛七匝。不處地上自處其座。于時世尊睹見大眾僉然來會。有神光曜名曰顯現(xiàn)。諸菩薩力眉間演出于此光明。繞諸菩薩七匝竟已。于諸菩薩頂上而沒。時有菩薩名首藏華諸法自在。遇此光曜。應時逮得一切莊嚴定意適三昧已。其寶高座自然為佛。有師子座。高八十億垓百千之尋。妙寶為足眾珍欄楯。妙衣敷上。一切諸華以散其上。悅意諸寶以為嚴飾。一切菩薩睹此緣變斷絕所慕。皆令眾會自睹其明??蓯傄磺斜娚,F(xiàn)其心意所欲求愿。尋時皆了無可猶豫。時首藏華諸法自在菩薩。復以劫嘆施諸惡趣三昧正受。別化如來大師子座。庠序安隱。從三昧起恭恪欽敬。叉其十指以頌贊佛。

  其日光明者  但照世俗耳

  天帝威神德  營從樂忉利

  其梵天尊王  慕戀梵天上

  佛之圣威化  變動界若此

  觀察法自由  自然如虛空

  若幻野馬比  亦如水中月

  諸所作所造  悉為無有主

  曉了如誑詐  見眾生清凈

  其心慕于色  斯色何所在

  其心為自然  所由皆不實

  一切雖清凈  此亦如幻化

  其于自然者  虛偽何有處

  能分別本凈  執(zhí)御心鮮潔

  其境從容來  彼無有塵欲

  思想念諸念  其心已脫此

  則見若干種  幻化之所為

  虛空無所有  從地而出生

  顯示國土地  若干明珠寶

  向者為法王  建立師子座

  當處于此座  開化億眾生

  跱立繒幡蓋  大幢諸嚴飾

  此無所從來  亦無所越至

  若能曉諸法  無所從來者

  便能為眾生  現(xiàn)諸勝變化

  大圣梵音聲  所演善哉快

  為世巨錠燎  威神德無極

  愍傷吾之故  當升處高座

  講說于經(jīng)典  斷生老病死

  其清凈眾生  十方來會此

  各各次第坐  欲聽愍法誼

  本所因發(fā)舉  愿解于此慧

  圣在師子座  安詳頒宣法

  于是世尊見首藏華諸法自在菩薩志性清凈。即便處于大清凈法師子之座。尋時講說諸菩薩行。當所立趣。又有經(jīng)典名無蓋門。凈菩薩道諸佛法力。成就寶身圣明屋宅。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入總持中分別解說。剖判入門大神通慧。入于微妙不退轉(zhuǎn)輪。無能回還。導御一切諸定意乘。入于一乘無毀法界。說眾生性根原所趣。為之唱導解發(fā)諸法。毀壞諸魔入應順法。去諸塵勞六十二見。開化當入柔順之法。令諸愛欲邪見亂律入無礙慧。勸眾德本普無不接。頒宣權(quán)慧。皆入一切佛平等圣。悉無陰蔽無處所門。所宣諸法分別如誼。入于諸法。無念不念無應不應覺了深妙十二緣起。圣慧功德乃達魔天。佛身口意皆令莊嚴。所念志趣智慧明達而不可蓋。入乎圣諦開化聲聞。曉心所歸緣覺之律。普得一切諸慧境界諸菩薩律。一切所入于法自在。頒宣如來功勛名稱。

  時佛講說如是比像無極法典。說是語時。教化告敕諸菩薩德。所愿至誠悉已具足。示現(xiàn)如來變化感動。解諸眾會狐疑結(jié)網(wǎng)。降攝一切諸魔之場。光顯如來訓誨之誼。備佛本業(yè)欲使具足。是故世尊。處師子座宣無蓋門。于時寶幢菩薩承佛圣旨用佛莊嚴三昧正受。令普眾會致佛莊嚴。建立威神。

  時名聞力菩薩承佛圣旨用紅蓮華三昧正受建立眾會。一切諸華令成法華。以此眾華散于世尊一切菩薩。三昧時海覺菩薩承佛圣旨以眾香定三昧正受。使諸毛孔建立演出妙味栴檀。四明網(wǎng)菩薩承佛圣旨以光明定三昧正受。令一切光建立眾會。靡不蒙安。五大哀念菩薩承佛圣旨以無眴定三昧正受建立眾會。瞻戴如來目不敢眴。六離垢察無底菩薩承佛圣旨以法悅定三昧正受建立眾會。慕樂正法好法志法樂以法樂。七辯嚴菩薩承佛圣旨以愿跡定三昧正受建立眾會。皆令蠲除五蓋之患。八變諸法王菩薩承佛圣旨以無忽忘三昧正受建立眾會。志在佛道慕如來行。九心勇菩薩承佛圣旨建立眾會。使伏諸魔及外怨害。靡不從化。十降諸魔菩薩承佛圣旨以毀魔場三昧正受。適三昧已。應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魔其數(shù)百億及諸魔兵。速疾速疾。各從宮殿忽然不現(xiàn)。詣寶高座住于佛前?;鬃阆吕@于世尊。無央數(shù)匝不可稱計。奇異妙物供養(yǎng)大圣。恭敬悚息一心叉手。勸助天師頒宣經(jīng)典。唯愿以時開化說教。吾身今日降魔菩薩威神所建。故來勸助。唯天中天。吾當放舍所作魔事不亂眾生。今以法故來至于斯。由是大圣當察吾身志操所趣。于時世尊察魔心念贊曰。善哉善哉。諸仁者等。汝黨乃能放舍魔事。勸助如來令說經(jīng)法。緣是之故。汝等之身因此獲報皆當越度一切魔業(yè)。所以者何。猶百千歲屋室闇冥一燈入中尋即消昧。如是諸人于百千劫興發(fā)塵勞闇冥之欲。一善本心力之所變。消滅眾患令無有余。譬如諸人一日之宮一月之殿。一大寶珠。一一各出光明之曜消除眾冥。如是諸人一心善本觀其修行。而念應順。皆除一切無明眾冥六十二見九十六逕眾患之難。以是之故。今日諸仁來覲如來加復勸助。因此德本。稍漸蠲除一切無慧愚癡之冥。當獲無極導法之門。

    大哀經(jīng)卷第一

    大哀經(jīng)卷第二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無蓋法門品第三

  于是法[敖/力]王菩薩在于彼會。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示現(xiàn)建立大圣威光。令諸菩薩永無狐疑。各各修行。唯當宣說無蓋之門大會法品。所以者何。其大會者今悉集此。皆為菩薩。一被大德鎧不可思議。二以大神通圣慧娛樂。三皆有功勛通于十方。四所修清白心離垢穢。五以明解脫多所照耀。六皆為諸佛所見咨嗟宣揚功勛。七于一切法得尊自在。八諸度無極越終始岸。九一切皆從權(quán)方便生。十而悉消化魔業(yè)欲塵。十一降伏一切諸外邪道。十二皆能分別方便講說章句誼理。十三慧無掛礙智度無極超于彼岸。十四其意自由勇步無難逮圣總持。十五建立無蓋辯才無斷。十六曉了眾生根原所趣。具足缺漏備不備者。十七察諸眾生從應所解而為說法。十八所宣經(jīng)道除眾罪殃而無遺漏。十九其音隨時柔軟和雅。如哀鸞鳴。猶龍海吼。亦如梵聲。二十慈愍眾生而示滅度。亦以慈愍令眾得濟。二十一心常懷執(zhí)無極之慈。二十二志性抱念無蓋之哀。二十三所住堅固而不可動。言行相應。二十四修立法幢顯示十方。二十五其志堅強猶如金剛。不可破壞如鐵圍山。二十六盡建所愿不失本誓。二十七暢入深妙分別玄奧十二緣起。二十八蠲除兩際斷滅常見一切諸見六十二疑所習連著。二十九亦如大乘群庶法王。誘進牽致使入于道。三十眾庶大導將致無難。三十一從無央數(shù)劫好樂法寶合集智慧。三十二為大醫(yī)王療眾人病。滅除眾生無色塵勞蓄滯之病(第三十三法經(jīng)本闕)。三十四此諸菩薩大師子王所撫育子。三十五一切諸行若聽異音。聞說如來秘密之誼。亦不恐懼。三十六而以相好莊嚴其身。三十七皆以大哀具足祠祀。三十八其心勇猛不懷怯弱。三十九降伏四魔愛欲境界。四十善施橋梁開寤眠寐。四十一如是根力覺意禪思解脫定意正受。以善修成所當為業(yè)。四十二常以殷勤欲度眾生。四十三逮得總持攬制一切。四十四若利無利。嘆譽誹謗。有譽失名。若苦若樂。于世八事而無所著。四十五其心得入歡喜悅豫樂愛經(jīng)典。四十六頒宣流布道法之寶。四十七充滿智慧備悉道空。四十八其行鮮明猶如蓮華。四十九蠲除一切諸有為法。五十其光清凈覆蔽日月釋梵暉曜。五十一悉已逮得海中三昧。五十二道御一切諸法之寶。五十三而于三寶由得自在無能斷截。五十四明識解說一切諸界。五十五執(zhí)持諸佛經(jīng)典之要五十六積累合集無量功德咨嗟之稱。五十七造立無限功祚智業(yè)。五十八而得親近具足佛慧。五十九達了當來無央數(shù)劫本末之際。六十(第六十法本內(nèi)少)。法[敖/力]王菩薩白佛言。如是世尊。此諸菩薩大士之會功勛若茲。我意大圣。心自念言。當令世尊為諸菩薩宣無蓋門大會法品。諸菩薩眾所可由生。至未曾有天中之天。諸佛興出多所饒益。則能悅可菩薩大士。使得成具。當來菩薩德本明哲。其初發(fā)意菩薩清凈行欲成者令入一乘使不退轉(zhuǎn)。諸菩薩眾具足佛法。至阿惟顏一生補處。令其果報無所遺失。若有眾生所識分明志存決定。懷來因緣化使入道。其不決定當令仰入于無極哀其有眾生永在邪見。為說處所使決其網(wǎng)。樂三乘者因故佛興而自嚴飾。諸天龍神犍沓和人與非人世人阿須輪。皆得蒙濟。所以者何。佛興出世實為善哉。如是比像。至未曾有難及希有。經(jīng)典之要?,F(xiàn)出于世得共睹知。唯愿大圣。斯等正士發(fā)意之頃。建立化變此法高座。一切聲聞及諸緣覺。于百千劫所不能逮。吾以是故心自念言。難及難及至未曾有。此人之等。乃能施設(shè)如是色像神足變化。誰以見此。當復興發(fā)聲聞之行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有初發(fā)菩薩心者。過諸聲聞緣覺之眾。今欲引喻。譬如世尊。愚癡之子從生騃冥。舍夜光大寶珠。取水精珠。所見顛倒自以為是。眾人所行亦復如是。舍乎大乘。轉(zhuǎn)求聲聞緣覺之乘。若復有人至性真實。發(fā)無上正真道意。若已發(fā)意甫發(fā)意者。亦當不久具足成就如是法要。法[敖/力]王菩薩說是語時。彼眾會中三億百千垓天人。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

    大哀經(jīng)莊嚴法本品第四

  爾時世尊睹諸菩薩皆來大會。此諸菩薩皆以法故。而來集此。悉以執(zhí)持如來妙藏。宣暢菩薩諸所行住無蓋法門所由品奧。修御法典。復有光明名無畏辯。應時眉間大人之相放斯光曜。繞諸菩薩七匝已竟。因復繞于總[敖/力]王菩薩身百千匝。尋入總[敖/力]王菩薩之頂。適蒙此光承佛威神。繞諸菩薩百千匝。其光悉照師子之座。其身威儀轉(zhuǎn)復光曜光明巍巍。益甚加倍逾諸菩薩??俒敖/力]王菩薩。時見如來無極威變。即從座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于世尊上虛空之中?;扇鐏砬f嚴寶蓋。佛所建立。琉璃為幢上至炎天。瑰異琦珍帝青琉璃寶藏殊妙而以嚴飾。垂貫真珠繒彩旗幡而為莊校。紫金交露周匝繚繞。覆諸菩薩大會之眾。其蓋廣長大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比像建立寶蓋奉獻如來。雨于天華。威變伎樂而自然鳴。尋時以頌而贊世尊。

  光明普遍靡不見  目所周悉為顯誼

  諸法自在權(quán)自由  不可思議趣諸德

  大圣正士演光明  其口清凈宣辯才

  道光繞我百千匝  在吾頂上沒不現(xiàn)

  如本意志所懷念  辯才照明持亦然

  所知百千勝于前  用蒙人雄道師恩

  其身巍巍心清凈  踴躍以時獲如愿

  乃知正覺慧無量  其大辯才入我身

  佛實難及威無極  其羸劣者不所樂

  承佛圣旨今悉見  當復啟問愍眾生

  諸菩薩眾行所入  等趣世間而御眾

  所生光明所變處  當復咨啟阿惟顏

  魔眾無量悉來會  而獨游步上道乘

  及余志求微妙法  為是等故問最勝

  當善執(zhí)持此魔場  而常諦受斯佛慧

  今適是時世尊說  為眾生故開法藏

  鄙身明智無不及  人中之尊慧無量

  能了最勝無限智  今當啟問無極權(quán)

  世尊圣慧由自在  本于長夜所修學

  善遵[敖/力]尊為法王  惟為頒宣道師行

  總[敖/力]王菩薩以頌贊佛已。白世尊曰。如來境界不可思議。諸菩薩行莫能稱限。吾及眾會聽察如來至真等正覺所說經(jīng)法。未曾厭倦睹于眾生。最勝世尊行乎大哀。故問此誼何謂世尊。菩薩莊嚴而自校飾。以菩薩行而為應誼。何謂菩薩不可思議逮法光明離于闇冥蔽礙之患。以大法門而為清凈。何謂菩薩在眾生尊。第一大哀修行慈愍。成就所行不舍眾生。何謂菩薩逮佛菩薩所行諸業(yè)。所尊正法不懷惱法善哉世尊。愿分別說諸佛菩薩之所行住等趣法門。猶如菩薩降伏魔眾。蠲除疑網(wǎng)入如來界游菩薩境。曉了一切眾生志操。心行清凈攝取佛土執(zhí)持魔場。從如來教而于諸法速得自在無所蔽礙。

  佛告總[敖/力]王菩薩。善哉善哉。正士。乃能問于如來。欲善決了諸佛菩薩。仁能逮得無量如來所行了了。族姓子。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菩薩行及余菩薩功勛具足。疾逮一切諸法自在??俒敖/力]王菩薩及諸大眾受教而聽。佛言。菩薩有四事莊嚴。何謂四。一曰戒莊嚴未曾毀禁。二曰定意莊嚴至未曾亂。三曰智慧莊嚴心無蔽礙。四曰總持莊嚴所聞不忘。是為菩薩四事莊嚴。于彼何謂以戒莊嚴。族姓子。知則用一事以戒莊嚴。何謂一。常愍眾生心不懷害。矜哀群黎一切有命。亦敬愛之莫不悅可。復有二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二。一曰杜塞惡趣。二曰開善趣門。復有三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三。一曰身行清凈而無沾污。二曰口言清凈辭不粗獷。三曰其心清凈未嘗壞亂。復有四事以戒莊嚴。何謂為四。一曰如所志愿必果無異。二曰如所約誓則得成就。三曰如所慕樂必成無違。四曰如所圖畫則得超至。是為四。復有五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五。一曰與禁戒士俱共精修。二曰習學智慧未曾懈廢。三曰勤志解脫不懷慢恣。四曰修度見品未嘗休懈。五曰益加精進尊于無上無極滅度。是為五。復有六事以戒莊嚴。何謂為六。一曰無所毀犯亦不懷恨。二曰無所缺漏亦不捐棄。三曰不有沾污無所損落。四曰不為瑕疵修一清凈行。五曰而博聽受不從欲穢。六曰若有所聽不載仰人。是為六。復有七事以戒莊嚴。何謂七。一曰戒品清凈。二曰布施清凈。三曰忍辱清凈。四曰精進清凈。五曰禪思清凈。六曰智慧清凈。七曰善權(quán)清凈而無放逸。是為七。復有八事以戒莊嚴。何謂八。一曰所處具足。二曰其地究竟。三曰所御備悉。四曰性戒周密。五曰不被燒害得至成就。六曰佛興出世得無所著。七曰無蓋普達。八曰得從善師所問具足。是為八。復有九事以戒莊嚴。何謂九。一曰而于圣慧無所恐懼。二曰有所睹見而不怯弱。三曰曉了空慧。四曰分別善權(quán)。五曰習于清涼而無惱熱。六曰將護禁戒如蜂采華。七曰修治其心令無情欲。八曰其心調(diào)和不懷粗獷。九曰逮得調(diào)定中和之地。是為九。復有十事以戒莊嚴。何謂十。一曰莊嚴其身具足諸相。二曰其口莊嚴言行相副。三曰其心莊嚴而無瑕疵。四曰國土莊嚴具足所愿。五曰開化眾生莊嚴志性清凈。六曰所生莊嚴一切眾惡而無所犯。七曰菩薩行莊嚴學如來行。八曰圣慧莊嚴不懷自大。九曰道場莊嚴勸助眾德。十曰力無所畏不共法莊嚴。立戒為本未曾舍禁。是為總[敖/力]王菩薩十事莊嚴。

  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定意莊嚴。定有一事。何謂一。常懷慈心愍哀眾生。復有二事定意莊嚴。何謂二。一曰修行威儀禮節(jié)。二曰性行質(zhì)直而無諂飾。復有三事定意莊嚴。何謂三。一曰無有諛諂。二曰志性清和。三曰無有虛偽。復有四事定意莊嚴。何謂四。一曰為人仁調(diào)而不佷戾。二曰不懷毒害見他瑕疵。三曰不犯禁忌致諸患難。四曰不從愚戇以趣闇蔽。是為四。復有五事定意莊嚴。謂去五蓋。何謂五。一曰貪欲。二曰嗔恚。三曰睡眠。四曰調(diào)戲。五曰狐疑。復有六事定意莊嚴。謂六思念。何謂六。一曰常念于佛。二曰常念經(jīng)法。三曰常念圣眾。四曰常念禁戒。五曰常念布施。六曰常念諸天。復有七事定意莊嚴。謂不舍道心修七覺意。何謂七。一曰意念覺意。二曰法覺意。三曰歡悅覺意。四曰精進覺意。五曰信覺意。六曰定覺意。七曰護覺意。復有八事定意莊嚴。謂八正由路。何謂八。一曰正見。二曰正命。三曰正語。四曰正業(yè)。五曰正念。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復有九事定意莊嚴。謂菩薩不舍道心常立大哀亦無所住。其心不舍一切眾生。何謂九一曰蠲除愛欲寂滅眾惡不善之業(yè)。憺怕悅安。此念俱行修第一禪。二曰其人寂除思念所行。其內(nèi)庠序而為專一。無思無行憺怕悅安修第二禪。三曰永觀歡悅離欲之行而常安詳。其身適安猶如圣賢所說所觀。其意行安修第三禪。四曰斷除苦樂究盡往古憂戚歡悅。觀察于斯無苦無樂修第四禪。五曰皆度一切諸色之想。究暢盡竟性之如地。不復思念若干諸想。游于無量虛空之慧而為修行。六曰過于一切虛空諸想。游無量識諸識之慧而為修行。七曰皆越一切諸識智慧。不計有身不用識慧而為修行。八曰皆超一切不用識慧。于有想無想之處而為修行。九曰皆出一切有想無想之處。悉入一切思想所愚。定意思惟以為正受。以權(quán)方便不于本際而取證也。住于本愿開化眾生。復有十事定意莊嚴。何謂十。一曰心無所生不懷嗔恚。二曰具足寂然之行。三曰不舍所愿。四曰寂在閑居。五曰不失德本。六曰其心憺怕。七曰身心休息圖度計校。八曰度安諸法。九曰心得自在。十曰得賢圣性。是為十事定意莊嚴。

  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智慧莊嚴。計有一事智慧莊嚴。何謂一。于一切法而不卒暴。復有二事智慧莊嚴。一曰舍于狐疑。二曰離諸愛處。復有三事智慧莊嚴。一曰斷除愚戇。二曰燒盡無明壞諸陰界。三曰永滅闇冥幽昧之事。復有四事智慧莊嚴。一曰曉斷諸苦。二曰了絕諸習。三曰明于造證。四曰不住由路。復有五事智慧莊嚴。一曰戒禁清凈而無所獲。二曰定意清凈精度智慧。三曰解品清凈游于眾生。四曰度知見品而為清凈。皆于三世無所掛礙。五曰法品清凈以用成行。復有六事智慧莊嚴。謂凈三場施度無極。凈于己場身如野馬。人場清凈猶等如夢。道場清凈無望報故。戒度無極凈乎三場。身場清凈等如影故。言場清凈如浮響故。心場清凈等如幻故。忍度無極亦凈三場。棄捐粗辭所言清凈。除去冤結(jié)常喜咨嗟。若有段段支解其身。觀察法身清凈無穢。進度無極亦凈三場。清凈無厭好游生死睹之如夢。堅強清凈志如金剛故。無應不應。清凈行者度想著故。寂度無極清乎三場。愚冥清凈退入慧故。棄捐清凈入于諸法。無所著故。勤心清凈發(fā)神通故。智度無極亦凈三場。四思清凈化眾生故??偝智鍍魯z正法故。所愿清凈嚴佛土故。復有七事智慧莊嚴將護其意。一曰于四意止不起不滅。二曰于四意斷身意憺怕。三曰其神足者曉了諸根。四曰其五根者。降棄一切諸魔塵勞。五曰其五力者明曉諸法自然之故。六曰其覺意者無所不達致未曾有。七曰其由路者無往無來無往來故。復有八事智慧莊嚴。謂不失圣慧行權(quán)方便。一曰寂然觀慧而為憺怕。二曰觀察見于諸法為憺然故。三曰慧品曉法品故。四曰界品其性本行等境之故。五曰曉于諸入本無欲故。六曰明十二緣曉無我故。七曰達于誠信永無嗔故。八曰一切諸法無所破壞如實觀故。復有九事智慧莊嚴。一曰知過去事。本清凈故。二曰知于當來未然清凈故。三曰知于現(xiàn)在究竟凈故。四曰知定了了。報應之誼無所失故。五曰知于未定。導因緣故。六曰曉處于邪為開化故。七曰知佛平等達法身故。八曰等于諸法法無欲故。九曰諸圣平等修無為故。復有十事智慧莊嚴。一曰所有如夢為惑相故。二曰了如所夢思想相故。三曰了如野馬分別相故。四曰了如實見因緣相故。五曰了如影見形用事合故。六曰了如呼響用雜會故。七曰了于法界無壞相故。八曰了于無本不住相故。九曰了于本際無動相故。十曰曉于無為。其無為者自然相故。是族姓子。菩薩所行十事智慧莊嚴。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總持莊嚴。以有一事而為莊嚴。其意常達未曾忽忘。復有二事總持莊嚴。一曰懷來道誼。二曰總攝無違。復有三事總持莊嚴。一曰曉了諸誼二曰分別嚴飾美辭。三曰明誡所歸隨其方便。復有四事總持莊嚴。一曰言無所著。二曰無剛[革*卯]辭。三曰所言柔和。四曰無刺譏辭。復有五事總持莊嚴。一曰諸所聞聲唯歸于誼。二曰曉諸身識唯歸于慧。三曰一切經(jīng)典唯歸經(jīng)理。四曰了諸人響唯歸于法。五曰在于方俗歸度世行。復有六事總持莊嚴。一曰言行相應。二曰順從至誠所言清凈。三曰不懷自大行無所著。四曰無有諛諂言無所失。五曰修于大哀如應說法。六曰方便隨品而為宣說等講俗智。復有七事。一曰其辯才智適發(fā)尋對。二曰辯才應機。三曰小辯才捷疾。四曰辯才無礙。五曰辯才無滯。六曰辯才無缺。七曰辯才應誼。復有八事總持莊嚴。一曰曉了諸天所言。二曰解識諸龍音聲。三曰明察鬼神言響。四曰分別揵沓和語。五曰解阿須倫所詠。六曰達加留羅辭。七曰暢真陀羅所言。八曰識摩睺勒及諸眾生口之所宣。復有九事總持莊嚴。一曰不猗無為。二曰諸所修行而不怯弱。三曰勇猛說法。四曰其智慧圣不為虛偽。五曰曉了所說廣普具足。六曰其貢高者順為說法。七曰得平正者為說質(zhì)直而開化之。八曰見有處者為現(xiàn)劫燒。九曰得境界者隨其學乘而為斑宣。復有十事總持莊嚴。一曰從其志操不為眾生宣粗獷辭。二曰聞佛說法修習慧明。不復志慕世俗之智。三曰言不可盡假一文辭耳。四曰其無所住為說無處。五曰說于諸佛咨嗟無量。六曰棄除惡趣塵勞粗辭。七曰說于滅度不可稱限。八曰忍于眾生無礙根本。九曰從佛之教。十曰忍于分別超異辯才。是族姓子。菩薩十事總持莊嚴。于是世尊欲重宣此誼令人重解。即說頌曰。

  諸大圣人  有四莊嚴  以此應誼

  尊之上乘  戒禁定意  及最智慧

  總持如是  明解分別  為諸眾生

  所見欽敬  其身口意  常以清凈

  悉斷狐疑  諸所句跡  其奉戒者

  以此莊嚴  生天世間  功勛流布

  其所志愿  輒得成就  常修正行

  以行為上  其奉凈戒  以此莊嚴

  其人得近  速逮定意  智慧解脫

  圣慧若茲  親近無為  歸此行者

  戒禁清凈  斯為莊嚴  戒無所犯

  禁不缺漏  不弄戒法  性無卒暴

  名響暢溢  靡不宣持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其戒清凈  布施鮮潔

  忍辱清凈  精進亦然  一心清凈

  智慧無異  善權(quán)清凈  亦無放逸

  所住堅固  強不可動  逮明諦地

  行不懷恨  性不舒緩  志常謹敕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其戒茂盛

  未常退轉(zhuǎn)  其心不生  眾惱煩熱

  秉意興行  未曾悔變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不恐不懅  未曾慷慨

  其意寂靜  無能毀稱  其犯禁者

  常被系閉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其心修禁  功勛無極  志性仁和

  斯意安調(diào)  則為己身  莊嚴相好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如口所言

  身行若茲  莊嚴其口  所護莊嚴

  不以欲塵  嚴飾其心  戒清凈者

  斯為莊嚴  斯人則為  莊嚴佛土

  開化眾生  使入大道  此明哲者

  莊挍生處  以是之故  不犯眾惡

  所謂莊嚴  常奉佛道  修治最勝

  于佛道場  莊嚴諸力  四無所畏

  以為莊嚴  圣慧無慢  普加慈愍

  一切眾生  其明智者  所見正真

  無有諛諂  不懷細碎  不隨貪欲

  嗔恚愚癡  志性猛毅  無有五蓋

  修六思念  而無放逸  為七覺意

  奉道若茲  稍漸皆惟  一切定意

  親近所行  修乎寂然  善順隨時

  不失眾德  住樂靜思  所察入亂

  于道自在  為賢圣種  未曾猶豫

  不達經(jīng)典  無有狐疑  亦無沉吟

  除去無明  無有愚冥  常處至誠

  明識圣慧  戒清凈者  無所逮得

  智慧最上  定意清凈  順從二事

  解脫清凈  不懷慢者  圣慧清凈

  睹見三世  度眾為惠  曉了離欲

  則法清凈  斯清凈者  不懷自大

  其智慧者  此為莊嚴  智慧行施

  以為莊嚴  若能清凈  于三品場

  己身眾生  及修道教  如夢幻化

  而無所著  以戒智慧  而為莊嚴

  又復凈治  于三品行  身行口言

  心念亦然  影像幻化  亦如浮響

  是為智慧  而成莊嚴  則能清凈

  于三品事  無能屈者  亦不動搖

  普觀一切  常察法身  智慧精進

  而自莊嚴  亦復清凈  于三品事

  未曾懈惓  志性堅強  未常懷應

  亦無不應  所以智慧  一心莊嚴

  亦以三事  修行清凈  其所觀察

  無有闇昧  斯明哲者  興立五通

  善權(quán)智慧  以莊嚴者  亦復清凈

  于三品事  善受總持  了平等誼

  示眾生法  亦凈佛土  于四意止

  志不退轉(zhuǎn)  于四意斷  不行二事

  身心憺怕  斯為神足  曉了一切

  眾生根原  于魔塵欲  永無所有

  諸法自在  隨順決了  無所從來

  及致來道  是為威儀  智慧莊嚴

  永致湛然  為寂禪定  所觀察者

  行無崖底  曉諸陰衰  修乎法品

  明識諸界  猶如虛空  分別情入

  空無所有  法無吾我  從緣而起

  曉了真諦  慧無懷恨  無恐懼慧

  因緣隨念  于三世慧  無所掛礙

  明了三聚  之所歸趣  曉識三寶

  則為一相  其智慧者  以此莊嚴

  明曉幻化  為悉惑相  恨從惑相

  譬如若夢  等如芭蕉  為悉惑相

  諸法無會  猶如影相  從緣合生

  如水中月  亦如呼響  因?qū)Χ?br />
  其法界者  慧常無壞  明了無本

  智無所住  法動無動  本際常然

  有為無為  此無有二  深要智慧

  清凈為道  是為莊嚴  諸佛之法

  其人未?! ∫鈶鸦髞y  懷來遭遇

  總持經(jīng)典  而常解說  誼理微妙

  而恒游步  滅度之惠  言不卒暴

  亦無粗獷  口所宣傳  無有不可

  諸所說音  眾當察誼  所仰圣慧

  常以了了  識經(jīng)誼理  靡不聞達

  以歸于法  不計有人  一切諸法

  度世為要  以此總持  而自莊嚴

  口所頒宣  常說至誠  口之所言

  恒趣平等  有所為者  常講經(jīng)典

  隨時不虛  無有為事  欺人興此

  說其辯才  速及正慧  常無掛礙

  而無所住  隨順無失  善自莊嚴

  如好華鬘  聞知天龍  所說言辭

  鬼神揵沓  及阿修倫  迦留真陀

  及摩睺勒  亦復曉了  眾生所說

  此等不來  在于眾會  亦復不住

  而就見之  此勇猛者  為頒宣法

  則以智慧  而達知之  其自大者

  見懷亂意  睹斯所說  順從應時

  自大貢高  睹其所說  其懷慢者

  無有嗔?! 榉謩e說  三乘之教

  斷諸狐疑  令無結(jié)網(wǎng)  則得親見

  佛法正真  不依仰人  智慧如是

  于一切字  常曉滅盡  所分別曉

  誼無質(zhì)礙  咨嗟諸佛  無量功德

  其逮總持  以此莊嚴  毀咨塵欲

  所知無限  善權(quán)方便  隨時開化

  曉了一切  眾生根本  諸佛所知

  逮分別辯  其以總持  而莊嚴者

  斯人用此  稱名普聞  吾住一劫

  歌嘆其行  不能究竟  斯功德勛

    大哀經(jīng)八光品第五

  世尊復告總[敖/力]王菩薩。菩薩有八光明。以此光明。離不可思議諸闇昧。修清凈行。何謂為八。一曰念光明。二曰志光明。三曰游光明。四曰法光明。五曰慧光明。六曰至誠光明。七曰神通光明。八曰奉行光明。是為菩薩八大光明。于彼何謂念光明。有八事為念光明。何謂八。往古所造眾德之本未曾忘失。所未立德日日積功。如所聞法未曾忘失。逮知誼理分別所趣。不從六界成就念門。斷諸非法具足善德睹有強心。諸佛世尊所為建立。護持法城志懷于源。逮一切法德諸光明。是故菩薩八事光明。曰所志光明復有八事。何謂八。志解誼理不懷嚴飾。志在圣慧不懷識著。志在于法不懷塵欲。志在精進不懷諍訟。志在佛道不懷聲聞緣覺。志在微妙不懷小乘。志在于佛不懷魔事。志在大慈大哀。未曾懷害加于眾生。是為八事所志光明。游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所可游行常頒宣法。游知眾生志操所念。所游之處分別辯慧。所游之處常解深妙十二緣起。所游之處有所宣暢亙無不通。所游之處曉了清凈前后增損。所游之處普備一切諸佛之法。是為八。法光明復有八事。何謂八。其明照世而為解說。入于善本。又為眾生演度世法。為暢圣慧。詔使令除諸罪之法。無漏法光善宣道教。不住無明及于眾漏。見于生死罪福所趣。睹已塵欲光明。不墮滅盡而取證也。其光明法善察所趣客塵之源。無為法光心本清凈。自然鮮潔諸法永寂。是為八事?;酃饷鲝陀邪耸隆:沃^為八。一曰八等光諸道。二曰諸道跡光慧。三曰往來光照。四曰放不還明。五曰演無著曜。六曰緣覺威曜。七曰菩薩慧明。八曰如來至真正覺光明。是為八。至誠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其墮滅盡以至誠行照曜于彼。其行誠諦第一道跡慧光照彼。其行誠諦致第二果則以照彼。其行誠諦得第三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第四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緣覺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菩薩忍亦復照彼。其行誠諦成佛正覺亦復照彼。是為八。神通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所謂光明靡所不曜。其天眼者睹諸色像。永寂諸響則以天耳普聞諸音。所念光明識念無央數(shù)劫往古行事。本凈光明察睹一切眾生心行如虛空。無礙光明又其神足游步無限諸佛國土?;酃饷髡叱蔁o漏圣。積德光明開化眾生使修善業(yè)?;蹣I(yè)光明決斷一切眾生疑結(jié)。是為八事。奉行光明復有八事。所謂奉行。一曰遵修圣慧。二曰志智慧明。三曰行正見明。四曰奉觀察光。五曰照眾生性曜。六曰修其脫心。七曰無嗔恚心。八曰遵修其明令永究竟。是為八。佛時頌曰。

  以往古凈業(yè)  心初不忽忘

  意習無所習  善勸無懈廢

  所聞未曾忘  速得解法誼

  寂然界憺怕  志強棄非法

  曉了于念門  選擇所造業(yè)

  懷勇者睹之  建立勝自在

  守護于法城  等一眾生法

  智者離諸冥  利益于群萌

  逮得光明曜  無疑決猶豫

  志強慧自在  速成至佛道

  志在于誼理  不逸存嚴飾

  慧士不著想  不猗于文字

  其志于法者  善調(diào)欲離癡

  有志凈善權(quán)  不諍安住道

  意常存于道  不念聲緣覺

  常懷微妙業(yè)  不念于小乘

  思惟于佛道  不從諸魔教

  常懷于大哀  不嬈于眾生

  假使所頒宣  所游無狐疑

  隨時化眾生  所在群萌行

  所游分別辯  彼慧無掛礙

  明于因緣法  無有緣起事

  曉了方便慧  安住所步頂

  一切能普入  諸佛所興法

  世間法光明  悉知人民業(yè)

  及度世圣慧  雄為智慧光

  所生無罪釁  大慧修本凈

  善遵于道路  常宣無罪業(yè)

  于漏無有漏  法光明照曜

  斷一切諸漏  利潤于眾生

  于有數(shù)無數(shù)  法常游于慧

  是無垢離冥  游入滅盡行

  塵勞諸諍訟  其慧無蔽礙

  明識眾塵欲  其心本清凈

  其智得滅度  曉不起寂然

  如是類無限  大乘光明業(yè)

  彼于八等慧  游達于道跡

  亦曉了往來  分別于不逮

  無著及緣覺  菩薩世吼護

  慧皆能達此  所游解圣賢

  至誠明無量  勇猛善修行

  其逮得果證  無恚議第一

  其行至誠者  入寂第一果

  第二三第四  逮緣覺之果

  設(shè)有能加精  逮法忍平等

  如最勝得道  至誠皆照彼

  又其天眼者  普見十方佛

  成就于天耳  聞十方音聲

  識念那術(shù)劫  前世慧光明

  隨順知他心  清凈慧悉照

  游億垓佛土  神足照十方

  輕舉如虛空  逮無為之慧

  功德光無底  神通益眾生

  慧界無掛礙  決群黎狐疑

  奉行所應誼  志強法慧光

  至成明無限  則為神通光

  修行圣智慧  意廣辯無底

  等觀于正見  究竟無結(jié)恨

  其凈于此八  斯光威無極

  雖未成佛道  常行作佛事

    大哀經(jīng)卷第二

    大哀經(jīng)卷第三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大哀品第六

  佛復告總[敖/力]王菩薩。菩薩有十六事。常以大哀加于眾生。何謂十六。于是菩薩除見貪身。眾生處在若干邪見。則為斷去迷惑疑業(yè)。為說經(jīng)法。是為菩薩興發(fā)大哀愍于眾生。眾生處在虛偽顛倒。非常想常??嘞霝闃?。無身想身??沼袃粝?。當為蠲除此顛倒行。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典。眾生處在計有吾我。一切無形而想有形。當為除去吾我之事。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頒宣經(jīng)道。于此眾生處在五蓋而自覆蔽。墮在欲瘡多所危害。睡寐無明虛偽狐疑。因緣所覆不了深法。吾當為彼除諸陰蓋。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法。眾生處在六情掛礙。眼見色而想著為文飾。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而懷想著猗受文飾。當為此等滅除六情。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貢高自大。憍慢求敬。是我自由咄吾志邪。懷害虛偽。余人卑賤我為尊貴。自說我所行正于尊復尊經(jīng)道。又勝加復[敖/力]。乃強綺于容色。自計有識而自放恣。永無所獲自謂成就。不賢嫉賢不圣嫉圣。處于邪見想住正道。吾當為此說除憍慢貢高自大。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迷惑邪逕離于圣路。當為除邪顯示圣道。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虛偽恩愛之著。貪于妻息男女家居產(chǎn)業(yè)。夙夜汲汲無有懈廢。當為除此令脫恩愛。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各共諍訟恚恨不和。懷結(jié)嗔怒多所訟理。當為除此斗諍嗔恚。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惡友所攝。離于善友興造惡業(yè)。當為除此諸惡知識使從善友。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諸天處于慳惜貪餮。不知懈倦離于圣慧。當為除此慳惜貪餮興隆圣慧。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非誼之業(yè)。存有常計斷滅之見。當令入于深奧緣起之業(yè)。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無明愚冥。猗著我人壽命。當為除去一切邪見。令逮賢圣清凈之眼。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娛樂生死。設(shè)受五陰五體之賊。當為除去一切三界之所猗著。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于魔見系縛。處于思想計是我所應與不應。當令解脫魔網(wǎng)系縛依猗所著。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眾生處在塞無為門開惡趣戶故。當為闡泥洹之門。菩薩于彼興發(fā)大哀為說經(jīng)道。佛言總[敖/力]王菩薩。是為十六事菩薩大士興發(fā)大哀愍加眾生也。

    大哀經(jīng)開化品第七

  爾時佛告總[敖/力]王菩薩。復有三十二事所修善業(yè)。除不順教罪惡之業(yè)。何謂三十二。眾生在于自大睡寐立見己身。則以智慧而化導之使入道義。是為菩薩第一之業(yè)。志樂于小卑劣之乘。計吾我人。則開化之入于微妙無極大乘。眾生若處非法邪見計有身者。則開化之以己所樂正法之義勸助誘之。睹于眾生戒不清凈。身業(yè)鮮潔本性和調(diào)。則以此業(yè)開化眾生。見諸眾生墮于邪見六十二疑。則以正見賢圣之業(yè)?;瘜豪瓒⒅?。見于眾生存在無明所念顛倒。則開化之顯示道明。思惟柔順亦復自立于清和義。見于眾生遠離法行身自修法。亦開化人住于正法。而復隨時為演經(jīng)義。見于眾生慳吝所蓋。身心不貪一切所有皆能惠施。亦能化人惠諸所有。見諸眾生犯于諸惡住不謹慎。身奉凈戒亦化于人立于凈業(yè)。見于眾生多所諍訟嗔恚茂盛。身修忍辱行慈心力。亦復化人奉于慈愍。見于眾生處在懈怠多所廢落。身不厭倦勤行精進。亦復化人夙夜勤力。見于眾生其心憒亂而志放逸。身自攝意一心禪思。令不馳逸其意安詳。亦開化人立于庠序。見于眾生處于邪點憍慢自大。身修智慧離于愚冥。則以大智而開化之令除闇昧。眾生處于非時之行身則自壞。善權(quán)方便修平等行。亦化于人權(quán)謀隨時奉平等業(yè)。眾生處于塵欲所危思想。多不凈行應在不應。身已永除恩愛之源。亦以化人除諸瑕穢。見于眾生而處貪身來致刑獄系縛之患。身除貪己眾結(jié)之難。亦化眾人舍于貪身一切顛倒。見于眾生不調(diào)無寂不順律教亦未得解。身寂調(diào)定解隨律教。亦化眾人調(diào)定順律。見于眾生不奉孝順而無反復壞諸德本。身承孝道亦修恩義將護善原。勸立眾人使修孝事。常念反復不失德本。眾生處于掛礙。諸蔽順從惡教。身度蔽礙。亦化眾人使離掛礙。眾生處于非惡之教。不歸先圣不順眾祐。身奉善命從明智教。亦化眾人順從舊德咨受先達。眾生處于多為無義虛偽之行汲汲匆匆。身順義理務眾德本。亦復化人令勤修行立諸善源。眾人處于貧匱之行離賢圣財。身修無窮遵于七財。信戒慚愧聞施智慧。亦勸立人圣賢七業(yè)。眾生處于常遭疹疾。攝載四蚖身修無患安隱無欲。亦化眾人使除諸病永令無難。眾生處于若干闇冥離慧光明。身修明曜。化立眾人無極大光眾生處于三界掛礙生死五趣輪轉(zhuǎn)無際。身自斷除三界之著。而化眾人隨時拔去三界之結(jié)。眾人處于左道之業(yè)。離于右路。身修正道。亦立眾人住于右路。眾生處于貪身壽命不睹患難。身不惜命見患所由。亦化眾人不猗身命察知眾難。眾生處于離佛法眾。身自修德不斷三寶?;⒈娙穗S三寶教。見于眾生舍于正法。身護經(jīng)典。亦化眾人將護大典。宣傳佛教立乎正法。見于眾生住遠世尊。六思念教身隨六念。亦化眾人奉六思念。見于眾生從于塵勞罪福之業(yè)。身離罪塵。亦化眾人使舍殃穢。見于眾生而從一切不善之法普離眾善。身修善法舍于非法。亦化眾人住于正真柔順之法。是族姓子。菩薩所行平等之業(yè)。當可所立能順如此。則奉正真無上大業(yè)。

    大哀經(jīng)道慧品第八

  佛告總[敖/力]王菩薩言。又族姓子。菩薩之業(yè)不可稱載。所以者何。計如眾生貪欲諍門。菩薩修業(yè)積功累德。合集眾行至初法門。正使族姓子。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滿中眾生。皆令成立聲聞緣覺。悉令此等一切眾生所立善業(yè)。不如發(fā)意菩薩功勛。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不任為喻。所以者何。自斷本性所習塵欲。聲聞緣覺住于緣合。菩薩大士蠲除一切眾生塵勞所住緣合故。族姓子。一切眾生所可造業(yè)。聲聞緣覺所立德本。比菩薩業(yè)為尊為最。無有儔匹。所以者何。凡夫愚人習從顛倒不順之業(yè)。聲聞緣覺亦隨緣習。菩薩業(yè)者。有顛倒功勛無量。以是之故。菩薩大士過于眾生。越于聲聞緣覺之上。于時總[敖/力]王菩薩聞佛所說。歡喜踴躍善心生焉。勸助贊善世尊所演。至未曾有難及難及。如來乃宣菩薩莊嚴菩薩光明菩薩大哀菩薩化業(yè)。唯愿世尊如來至真。垂恩廣覆重復解說。何因諸佛而于眾生興立大哀。大哀何所比像。其事云何以比之瑞應。云何住在何所。諸佛世尊造業(yè)云何。善哉世尊。如來皆知亦能普見。于諸所造業(yè)而睹悉達。惟為我等而分別說。

  佛告總[敖/力]王菩薩。諦聽善思。如來當說。如來大哀。如來造業(yè)。所可斑宣。族姓子知。諸佛世尊不興大哀亦不奉行也。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常加大哀不舍眾生。從無數(shù)功積累已成。猶是之故。不行退轉(zhuǎn)不舍眾生。是則名曰如來大哀。其哀無量不可稱計。難不可當。無可容處。從始至終無能稱載。所以者何。如來得道常懷大哀愍于眾生。如其佛道大哀亦如是。何謂如來得至佛道。無本無住乃致大道。于彼何謂而住于本。已計身本。立在不誠思想之源。以是之故。如來隨時合成于道。名曰無本。亦無所住。以是如來成最正覺。因此達知一切眾生無住無本。解其所處。當為宣傳如此之誼令其曉了。以故如來于諸眾生常懷大哀。又族姓子。道者寂然亦復澹泊。何謂寂然。云何澹泊。于內(nèi)寂然于外澹泊。所以者何。其眼者空。察無吾我。亦無所受。眼耳鼻口身心亦復空耳。亦無吾我亦無所受。是為眼空。識別除此不為色逸。是謂寂然。耳鼻口身意亦復空耳。識別除此。不為諸法所見驅(qū)使。是謂憺怕。眾生之類不能曉了。此寂憺怕使明識斯。以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本凈亦復顯曜。所謂凈者。心本清凈。何謂言曰其本清凈亦復顯曜。所謂凈者。無所著故亦無所犯。等如虛空。空本凈故與空合同。等如虛空故曰空等聚。究竟本凈又極顯曜。以故名曰本凈顯曜。愚癡凡夫不覺其實。反為客塵而見染污。吾當解彼本凈顯曜。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無精進亦無不精進。何謂無精進亦無不精進。攝一切法是則名曰為無精進。已能受習一切法者。如來于彼亦無精進。亦無不進。則度諸瀆。又如來者。于流諸彼不見此跡彼岸。以故名曰離此彼中。如來至真皆解諸法故成正覺。由是名曰為如來也。是無精進亦無不精進。愚戇凡夫亦不曉了。吾當斑宣令解其意。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又族姓子。道者無想亦無因緣。何謂無想亦無因緣。其眼于識而無所得。其無想者。不見諸色則無因緣。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亦無所得亦無思想。不見諸法則無因緣。是無想無緣為賢圣行。何謂圣行。其于三界而無所行是賢圣行。其此無行為賢圣行。愚戇凡夫不能曉了此賢圣行。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無往無來現(xiàn)在。等于三世斷于三場。何謂三場。其心不退游于過去亦不馳騁。于當來慧亦不退念。于現(xiàn)在事于心意識而無所住。不想過去不念當來不戲現(xiàn)在。等于此三則凈三場。愚癡凡夫不能曉了此賢圣行。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無身亦復無數(shù)。亦無明識。亦無耳鼻口身意識。所識者。無為無數(shù)。所謂無為不起不壞亦無處所。是則名曰離于三相。是以無為。如其無為解了有為亦復俱然。所以者何。一切所有皆為自然。悉無所有。其無所有彼則無二。以故無身亦復無為。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又族姓子。道者無所壞跡。何謂為跡。何謂無壞。無本為跡。其無所住曰無所壞。界則為跡無我無壞。本際為跡無動無壞??談t為跡無獲無壞。無想為跡無念無壞。無愿為跡無處無壞。泥洹為跡無毀無壞。是無壞跡。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不從身而成正覺。亦不從心。所以者何。身者愚騃。如草木墻壁瓦石影譬。心者如幻。其以身心覺了如此。是名曰道。假有言辭而言興盛。又其道者無有言辭。亦無身心法與非法。無道不道。無誠無欺。所以者何。道者無言。于一切法而無有道。何所是處。其于言辭而無所說。猶如虛空無有處所。亦無所住無有言辭。道亦如茲則無所住亦無文辭。如是其于諸法審實求道。則無文辭法亦無言。若能曉了諸法無言。是為諸法之所生也。愚戇凡夫未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無取亦無所依。何謂無取而無所依。斷于眼識而不受色。亦無所得。不依耳鼻身口意。斷無識者亦無所受亦無所得。諸法無獲是謂無依。如來以此無受無依。懷來于道致最正覺。眼于受色不以為依。識不退從。耳聲鼻香口味身。更意法亦無所依。識不退從。已不住識。則能分別此一切眾生心之所處。何謂眾生心之所處。眾生心處則有四事。何謂為四。一曰色心之處。二曰痛癢。三曰思想。四曰生死之處所。彼于處所而無所住如來明此于無住際。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則空。謂空者。道則為空。所以空者諸法皆空。如來于彼達無本空。解一切法而致正覺??找鄰涂展食烧X。以此一慧則別空事。彼則無二。其無二者。空與道慧則無有二。已無有二法則無二。已無有二。則無有名無想無底無行。無所流布所可謂言。所依受者是為歸趣。非真諦誼。何所有法而逮色者??照咴豢摘q如虛空。所言虛空。虛空無言故曰空??諢o言亦空。諸法處所為若此也。至于無名不言有名。如是無慢無言。處所亦無處所。已無慢說無處所。已名亦若茲。所說法者。又計彼法無有言教。亦無不教。一切諸法亦復如斯。生亦復然無正無邪。如來無生曉了無本。如來所知所解脫者。不解不縛是謂平等。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起大哀。

  又族姓子。道等如空。其虛空者無等無邪。道亦如茲無等無邪。計于諸等無成道者。彼無有等亦無有邪。如來以此無等無邪。解一切法而悉無本成最正覺。又于諸法。而不受正亦不受邪。如其法數(shù)慧數(shù)亦如。承佛圣旨。何謂佛圣法有所受者故曰為有。是則歸趣無所受者。斯無所有則無有主。以是自然而得逮成。離于自然后無游行。亦無有進亦復無退。是謂進行。有所除斷。如來說法斷如是行。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如真跡。何謂真跡。計如道者色復亦如。無本不退。又如道者。痛想行識亦復無本而不退轉(zhuǎn)。又如道者。地水火風其種亦如而不退轉(zhuǎn)。又如道者。眼種色種及眼識種。耳鼻身口意法雜種。亦復無本而不退轉(zhuǎn)。諸法所絕。使了三際種諸入。如來于彼覺了真諦而成正覺。所曉了者不從顛倒。又如去本中后亦如。其無本者而不退轉(zhuǎn)。其本種者則無所生。其他種者亦復無為。中種澹泊。是則名曰如真諦跡。又如一事一切亦如。如一切事一事亦如。如一事者眾多亦然而不可得。是為真諦。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入室則入無室。何謂為室何謂無室。修行一切諸德善法。是曰為室。于一切法而無所獲。是曰無室。所以無室。心無所住無有處所。故曰無室。無想三昧至解脫門。故曰無室。觀察想念稱量計校越度稱量。故曰有室。其無識業(yè)是曰無室。觀察有為故曰有室。觀察無為此則無室。察于無為是則無室。得入無室則為道矣。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無穿漏亦無所受。何謂無漏。何謂無受。離于四漏名曰無漏。一曰欲漏。二曰有漏。三曰癡漏。四曰見漏。離此四漏。所謂無受。離四事受。一曰受欲。二曰受有。三曰受見。四曰猗戒離此四受。彼此四受。悉歸無明恩愛所纏。依猗于內(nèi)從內(nèi)發(fā)起。如來至真除于內(nèi)受。所生根本于內(nèi)清凈。歸趣一切眾生清凈。其內(nèi)凈者彼無想念已。無想念除于顛倒。唯念柔順不住無明。已不住無明。則不復住十二有數(shù)。已能不住十二有數(shù)。則無所生。其無所生彼則寂然。其寂然者彼則無誼。其無誼者乃第一誼。其第一誼乃為究盡其究盡者彼無人誼。其無人誼無所獲誼。其無獲誼則如來道。是十二緣。已了十二則曰法誼。其法誼者是則名曰睹見緣起。其睹緣起則見于法其見法者則見如來。如是觀者則無有本。性極本末有見想乎。何曰所有。于諸所想不興因緣。此謂于想而無因緣。如是察者。乃為正覺如來所解。如是像法普行平等。其所等者亦無偏邪。如是平等無有諸漏。亦無所受。愚戇凡夫不能曉了。吾當開悟使分別此。是故如來于諸眾生而懷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清凈無垢無染。何謂清凈無垢無染??談t清凈。無想離垢。無愿無染。無生清凈。無污離垢。無起無染。本性清凈。解脫無染。無游逸則清凈。亦無輕戲為離垢。寂調(diào)則無染。無本為凈法界顯曜。本際無染虛空清凈。虛無無垢慌惚不染。除內(nèi)為凈于外無逸。則曰無垢。無內(nèi)外行則曰無垢。不習諸入則曰無染?;郾M過凈了。凈于當來不起無垢。分別現(xiàn)在住于法界。則無所染是謂清凈無垢無染。而平等御于一法矣。至寂然跡。其寂然者則為憺怕。寂然憺怕是謂仁和。是族姓子。猶如虛空道亦如之。如其道者法亦如之。如一切法眾生亦如。又如眾生國土亦如。如其國土泥洹亦如。如泥洹等見于諸法。究盡寂然此已辯矣。于諸部黨而無部黨。是為清凈無垢無染。如來于彼于諸色像。了一切法而無色像。遂成正覺。觀于一切眾生之界。無凈無垢。于此諸數(shù)。是則名曰悟寐眾生而懷大哀。如來則以善權(quán)方便。感致梵天。不以無請而轉(zhuǎn)法輪。于彼應時六萬八千梵天之眾。自于天宮忽然不現(xiàn)。在波羅奈鹿苑之中。住世尊前稽首足下。勸請世尊令轉(zhuǎn)法輪。唯愿大圣。班宣經(jīng)道。若說法者多所救濟。梵天。爾時嘆此頌曰。

  正使諸法  寂然憺怕  清凈鮮潔

  無垢無染  既不可獲  無音無作

  則以道慧  最勝悉了  于無數(shù)劫

  造立愍哀  勤行難量  精修長久

  欲得開化  眾生迷惑  睡眠來久

  大愚所蔽  眾生多有  曉了積德

  本以曾修  故詣最勝  必當識別

  殊異尊法  唯愿如來  時轉(zhuǎn)法輪

  已得攝伏  魔所處場  尋時開闡

  于甘露門  為眾廣演  賢圣句跡

  唯愿導師  顯示道逕  假使正覺

  矜哀無盡  垂愍眾人  轉(zhuǎn)無思議

  我身今日  勸請至尊  唯聞最上

  道法之輪  設(shè)使大圣  懷乎恩慈

  猶拘那鋡  佛講說教  亦如迦葉

  轉(zhuǎn)其法輪  唯愿世尊  頒宣經(jīng)道

  譬如天雨  多所潤澤  生于藥草

  及茂五谷  以大哀云  普周世間

  如來為雨  正法之水  從始生時

  口宣妙言  圣自發(fā)生  當度眾生

  群庶悉集  渴仰饑虛  唯以法味

  除其痟渴

  佛言。如是族姓子。其梵天王勸請如來殷勤若茲。又佛正覺不舍大哀。在波羅奈仙人所止苑園之中。尋時即轉(zhuǎn)無上法輪。沙門梵志諸大魔神梵天王世人。所不能制。所講經(jīng)道出非常音。告于三千大千世界。比丘拘輪(晉言本際)第一解法。于時世尊宣乎贊頌。

  深妙不可獲  第一無所作

  拘輪解本際  不懷于結(jié)恨

  如來說此法輪之經(jīng)。不可稱計無央數(shù)人眾生之類。受教隨律見于如來。興闡大哀。無量無限難不可計會群黎之黨。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是族姓子。諸佛世尊以十六事。愍念眾生而懷大哀。常以慈愍未曾忽忘。彼亦無業(yè)不懷恐怖。如來所修無極之哀。不可稱載。為一一人而造立行。江河沙劫忍在地獄。初不退還。以是方便。使諸眾生隨律受教賢圣之法。以此比像如來至真。為諸眾生。各各一一受形命者。為一一人各各恒河沙劫。忍于地獄勤苦之患。欲使眾人隨律受教入賢圣法。如來不以懈倦而厭。不違大哀。族姓子知。諸佛世尊愍哀眾生。巍巍如是常懷大哀。又族姓子。諸弟子眾聲聞種類志懷恐懼。其所愍哀。畏怖如魚慈猶肌膚。菩薩之慈猶如骨髓。諸佛世尊懷無極哀。常當勸助求于佛慧。化聲聞哀。令入道心奉菩薩哀。諸佛世尊。決于道慧故懷大哀。聲聞哀者察于慈心。瞻察開化為菩薩哀。究盡啟導為佛大哀。厭造立行為聲聞哀。精勤轉(zhuǎn)上為菩薩哀。超越諸行為佛大哀。是族姓子。諸佛世尊。而于眾生常懷大哀。一劫百劫千億萬劫。為一人故住在世間。劫數(shù)難計不可稱載。而于泥洹不永滅度也。必當濟之故。族姓子。當解知此其佛大圣如來至真在于眾生而懷大哀。

    大哀經(jīng)宣劫世品第九

  佛言。族姓子。乃往過去久遠之世。不可計會無能稱載。長遠懸曠不可議劫。爾乃有佛名栴檀香如來至真等正覺。而出乎世。世界曰香土。劫號上香。其佛壽命千二百六十八萬六千歲。其聲聞眾亦八百六十八萬六千人。諸菩薩眾不可稱限。其如來至真。有一毛孔所演妙香。熏周三千大千世界。其熏巍巍資美難量。彼佛世界曾無穢氣。其土所有墻壁樹木。山陵溪谷所有形色。以如來香皆被蒙熏。香氣芬馥不可為喻。以故世界名曰香土。其有人眾生。彼佛土皆悉被荷如來圣香使身口意不被殃釁。若有出家在其佛所作沙門者。聞此妙香皆得四禪。其土已更曾與千佛悉同一字。號曰栴檀香。以故其劫名曰上香。栴檀香作佛事竟。然后乃當取般涅槃。臨滅度時察眾生界。何許是人。吾應當化。令隨律教。則道眼見有想無想天。而有所化異人。宿世曾以殖眾德本。志在微妙佛應所化。在彼天上八萬四千劫。在于彼境乃生人間無有欲塵聞大乘德。當發(fā)無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轉(zhuǎn)。時栴檀香如來至真。以權(quán)方便。懷抱大哀故示因緣。告諸比丘。今是吾時當般泥洹欲取滅度。于時其佛興隆大哀。有三昧名曰無厭定意正受?,F(xiàn)大滅度。然后廣布舍利靡不周接。其正法住千八百四十八萬四千歲。斯法開化多所救濟。當爾之世無有像法。彼佛世尊以三昧力。等以神足建立神圣。八萬四千劫。在彼沒形而不自現(xiàn)。如是族姓子。于八萬四千劫多所開化。其彼天人在有想無想天。竟八萬四千劫壽已。還生人間生尊者家。年適八歲。是栴檀香如來至真乃從三昧起。在尊者家。顯佛身形住諸子前。又其家中余人不睹。八歲童子獨見之耳。其童子者曾志大乘。如應說法演家患難。咨嗟大道不可稱載。于時童子至心淳和。發(fā)于無上正真道意。尋時得成不退轉(zhuǎn)法。佛見彼心則授其決。過七萬二千阿僧祇劫。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名曰寶上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其余人者不聞授決。獨此童子一身知耳。本應器故。時萬二千天子聞所授決。淑淳一心發(fā)無上正真道意。各自興愿。寶上如來成正覺時。吾等當生于彼佛土。其佛所說必當如愿。生乎彼土寶上佛所。時栴檀香佛。授諸菩薩莂已。乃就泥洹而取滅度。諸天人民供養(yǎng)舍利。故族姓子。諸佛世尊。大哀具足巍巍若斯。非聲聞緣覺地所能及。又族姓子。諸佛圣教若斷絕時。故尋復續(xù)立。諸天中天所發(fā)眾祐。其等功德益加熾盛。所化轉(zhuǎn)茂。至不滅度思報功祚。終不相違而亡失也。如來講此大哀誼時。于大會中三分江河沙等眾生之類。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減半江河沙等諸菩薩眾。逮柔順法忍。江河沙等諸菩薩眾。成立大哀逮得總持。如佛世尊。又其法忍名阿惟顏。逮成此忍。于時眾會聞說此言。歡喜踴躍善心生焉。俱共咨嗟世尊之德。便雨天華供養(yǎng)世尊。樂器自鳴。當是之時莫不亙?nèi)弧?br />
    大哀經(jīng)處處品第十

  佛告族姓子。何謂如來所作事業(yè)。如來事業(yè)有三十二。何謂三十二。則以佛無上之慧。處處如有知。非處如有知。有限無限有為無為靡不通達。彼何謂處。何謂無處。所言非處。無家救濟。身行惡??谘詯?。心念惡。欲得可意所欲必獲。歡悅之報生于善處未之有也。所謂處處如有。所望得護。身行善??谘陨?。心念善。欲得可意歡悅安隱。恩德之報歸于善處。此事必果。其慳貪者。欲得財富。犯于禁戒而作眾惡望生天人。懷毒嗔恚欲求端正。懈怠得道。其志迷亂眩惑放逸欲入寂滅。其懷邪智馳騁不正。欲得壞除掛礙正處。懷來真正。此不可果。施望大富。持戒生人。忍辱端正。精進得度。禪定入寂。正慧圣達。蠲除掛礙。所止之處此事必果。又復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凈心常寂然。如行顛倒。不能逮得柔順法忍。如篤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結(jié)網(wǎng)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轉(zhuǎn)輪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轉(zhuǎn)女形已成轉(zhuǎn)輪王釋梵魔天在世為佛。如轉(zhuǎn)輪王以正治國慈愍萬民不行邪惡民知轉(zhuǎn)輪王不行抂橫以邪治邦侵怨萬民。知郁單越人終不犯惡墮苦地獄。知其域人必生天上快樂之處。知殺生者欲得長壽。盜竊不失。淫侄化生。妄言求辯。醉酒不亂兩舌求和。惡口咨嗟。綺語求名。嗔求好顏。諍頌求安。邪見望度。此事未果。慈人不殺欲圣長壽。清廉不盜欲望。不失貞潔不淫。忠信不欺。圣慧不醉。不斗彼此。言和不粗。辭質(zhì)不飾。忍辱不嗔。放舍不貪。正見不邪。必得長壽。財安不失。妻息貞良??跉庀愫?。黠慧講誼。眷屬和穆。眾人贊揚。聽采其言。財寶豐饒。莫不瞻顏。世世識道。此事悉果。豫知八等不得不至于果證也。知得果證得入于時。知于道跡不復往來八反生死。又知往還不復三反而周旋。知于往來二反周旋。棄于五陰而取滅度。知于不還不復還反歸于此世。知所在處而取滅度。知無所著不復牽連而有處所。知無所著無余終始。知賢圣士不舍佛道歸于異學。知賢圣士當歸命佛不信外道。又豫睹知菩薩逮得不起法忍終不退轉(zhuǎn)。還就小乘無所從生。法忍菩薩必成其道不復回還。豫知菩薩坐佛樹下不成正覺終不起也。坐于樹下成于無上正真之道。必果不疑。豫知如來道慧廣遠而無掛礙。欲求如來慧不通達而有蔽礙未之有也。欲令如來圣慧損耗。而不周普未之有也。世尊道慧懸曠周接靡不通達。豫知假使有人欲見佛心未曾有也。如來心者。天上天下無能見者。知天上天下欲見佛頂無能堪任睹佛頂者。豫知如來常定心未曾忘普見一切眾生所念。豫知佛心未曾掛礙心常一定見于本際。豫知世尊從本已來而無有失。所說至誠言滿十方常無口過。豫知欲求世尊使有闕漏。諸佛大圣身行清凈。超明月珠日月釋梵。虛空清凈無能及者。佛天中之天。道慧超殊巍巍無侶不可為喻。是族姓子。如來處處力無限量。所說無際。所暢文字真諦無欺。佛于是頌曰。

  地尚可擘裂  空無動使動

  欲使佛所說  無能令有處

  丈夫尚能化  令空為五色

  世尊所說處  無能令有處

  佛之所宣暢  上下并中間

  一切悉至誠  莫能令不及

  若說非處處  上下及中間

  此事悉真正  終無有變異

  曉了其處處  而為講經(jīng)法

  是故實無虛  悉見心志性

  異學外道士  所在皆馳逸

  用不達處處  佛正覺無此

  其知處非處  隨時度眾生

  諸佛名稱廣  尋為說其處

  眾生無應器  佛亦觀于彼

  隨時而觀察  以何能將養(yǎng)

  是為第一業(yè)  諸佛殊勝道

  所作無殃釁  則以度眾生

  無量不可計  說處及非處

  是為大仙力  外道無能逮

    大哀經(jīng)卷第三

    大哀經(jīng)卷第四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了三世品第十一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別知當來過去今現(xiàn)在諸所行業(yè)所在因緣處所報應。云何別知。于是如來悉解過去所可作者。諸善報應若不善事。當來所作善不善事。報應之方?,F(xiàn)在所作亦復如是。當來之世。兩當所作殃釁功德。當悉分野如來悉知。當來所作與眾殊特。當來所作方損耗者。當來所作有增益者。如來悉知。假使現(xiàn)在所立造業(yè)而有增益。于當來世而復損耗。如來悉知。設(shè)于現(xiàn)業(yè)如有損耗。復于當來亦復折減。如來悉知。若于現(xiàn)在有所增益。于當來事亦復增益。如來悉知。若于過去修習瑕疵卑賤之業(yè)。于當來世又習微妙正士之業(yè)。如來悉知。其所行者。因薄少功報以大德。或行大業(yè)殊異之德。致超異功不可稱載。或以聲聞之故而有施與?;蚓売X故?;蚍鸬拦?。因其施與。如來悉知。若于現(xiàn)在所遭苦痛若過安隱。若現(xiàn)作安或現(xiàn)得苦。或現(xiàn)在作惡。尋遭惱患。或現(xiàn)作惡未來致樂。或現(xiàn)作善輒獲安報。如來悉知。一切眾生過去當來今現(xiàn)在。罪福因緣所致報應。此皆如審而無有異。罪福之應亦無殊別。如來悉知。以知之故。則為如本而為說法。是為如來第二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如來曉因緣  明眼別報應

  三世無掛礙  知眾生所行

  因當報安樂  福趣天世人

  緣其致苦患  安住悉知之

  善惡所造業(yè)  因獲其果實

  安住亦了此  如明珠在掌

  或為少事業(yè)  所獲無限量

  是廣若薄淺  佛悉知本末

  或為聲聞施  若住緣覺乘

  立于最勝業(yè)  安住悉知之

  所因造苦行  或復成安樂

  從樂而獲苦  因復住于業(yè)

  或復苦惡行  反成住于樂

  或有行善惡  報以苦勝患

  或從苦致苦  從樂而作樂

  罪福為自然  佛悉知報應

  三世所展轉(zhuǎn)  眾生因緣報

  佛了以圣慧  不虛無有異

    大哀經(jīng)了眾生所品第十二

  佛告族姓子。如來曉于眾生他人異種所好不同志學各異。于脫未了悉知如審。云何知之?;驎r有人住于貪欲志好恚脫。或復有人住于嗔恚因貪欲脫?;驈陀腥俗∮谟迲咝庞C?。如來悉知?;驈陀腥俗∮谏频潞貌簧泼?。或復有人住于不善志信善道。如來悉知?;驈陀腥恕>铝有盼⒚蠲?。如來悉知或復有人。專精微妙志好解脫。或復志好專精下劣。住于殊特超異之誼?;驈妥≡谑馓貙>櫾谙铝铀珊眯?。永在邪業(yè)不決了界?;驈托艠吩诓粵Q定成于正業(yè)?;蛴泻脴废蛘ㄩT而得解脫。如來悉知。或有信樂當度欲界?;蛞蛐艠返枚壬??;蛴泻眯懦谌纭;驈男畔埠臏p緣致殊特?;蚝檬馓刂掠趽p耗。如來悉知。所可生處其色若干。財業(yè)各異所受不同。所信樂致頂相?;虻米∠?。如來悉知。如其心所知輒為說法令斯得解。是為如來第三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世間志不同  意所好各異

  志操不可限  佛悉知無際

  佛知志所趣  或之于信樂

  住欲嗔恚貪  或住怒愚戇

  或住癡而欲  住于善不善

  所行特不特  安住悉知之

  因下劣微妙  志性好幽玄

  或從殊異業(yè)  專精信解脫

  或從信下劣  因致上微妙

  或從超殊行  便獲下勝智

  猶邪不決了  從不了正受

  好信度三界  佛知志所樂

  所生色若干  其在中各異

  從頂異發(fā)相  因信得解脫

  三界諸眾生  佛悉知說法

  隨其應得受  是為十力業(yè)

    大哀經(jīng)號眾種類品第十三

  佛告族姓子。如來悉知世間眾類若干種形不可計身。云何知之。其身所為積于罪釁。如來悉知。若以其身積累功德。如來悉知。若以其身種于穢惡。致無擁護不獲濟界。如來悉知。又如來者悉知境界眼界色界眼色識界。了其本末根源所起。云何知之。其內(nèi)則空于外亦空。內(nèi)外亦空。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意法識一切諸界。了其本末所從出也。云何知之。內(nèi)空外空內(nèi)外皆空。地種水種火種風種亦復悉空。云何知之。了如虛空是故知之。亦知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云何知之。知從想念而致注此有為界無為界。知有為界無行為想。知無為界不以非行而造想矣。知塵勞界因從客塵致欲之相。知嗔恨界其本清凈鮮潔為相。知于行界從不順念無明為相。知泥洹界因從順念顯明為相。世間眾人身所猗界。為如是也。所可住界所催迫。因界現(xiàn)儀。專精其界。從志性界。因界而住。由界而生。如來悉知。隨其所知而應說法。是為第四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人中師子  皆曉了諸界

  于斯世間人  從身之所行

  其界所興起  廣普不可限

  安住一切智  根源所從出

  罪福所從生  諸身所因出

  由緣所可歸  及身之所生

  由是界所立  因得脫諸種

  咸知如是身  最勝為大圣

  眼種亦如是  色種并意種

  最勝悉知空  本凈無憂戚

  耳鼻亦如斯  舌種及身界

  其意法諸種  當知悉為空

  地水火風種  此諸界適等

  其人中師子  等解如虛空

  欲界亦如此  色無色界然

  別知是諸界  因思想成立

  佛知因客相  起欲為自然

  安住解嗔?! ∫鄰蜑楸緝?br />
  分別覺于此  諸行及無行

  又復計泥洹  則無有三想

  所因界出相  猶從不解明

  一切所因出  如巧師合散

  是世身無數(shù)  其形為若干

  佛僉曉了知  不自念我知

  猶如于虛空  十方無邊際

  其人中師子  普知諸境界

  彼最勝圣慧  極上無崖底

  眾人所不及  不能知涯際

  是為第四誼  圣人離垢穢

  善明識諸界  因開化眾生

  以律啟悟意  所作罪福業(yè)

  不復起嗔恚  其志悉有別

    大哀經(jīng)曉眾生根本品第十四

  佛告族姓子。如來悉能曉了他人眾生諸根精進。云何曉了。知于眾生軟劣根者若中間。亦復有人諸根通利。若殊特根若下劣根。所因其根緣猗思想。其根本際而興情故。從嗔恚際起愚癡原。如來皆知諸根想念為何等類。雜碎之穢起淫怒癡。如來至真。亦悉知此諸根想念為何等類。其淫怒癡因緣諸根。而有所為。從不善緣而有此根?;驈臒o智而有此根。或從諸念而有此根。如來悉知。又復如來知眼諸根。耳鼻身口意亦復如是。男根女根。命根樂根。苦根歡根??指^根。信根進根。意根定根?;鄹鶡o異根。所當知根悉知此根。其根所由眼根因緣。耳根所住。鼻口身諸所根本。有所立處如來悉知。因耳之緣而有鼻根之所立處。從鼻因緣有立舌根。從舌因緣而立身根。從身因緣立于眼根。如來悉知。何所眾生因從施根而致應戒。如來悉知。此等諸根增減進退。各為分別演布施事?;蛴斜娚驈慕涓胁际?。如來則為演戒本末?;蛴斜娚鷱娜倘韪鴳M。如來即為演忍本末?;蛴斜娚鷱木M根而應忍辱。如來則為演其精進之本末也?;蛴斜娚蛞恍母鴳腔?。如來則為分別禪思?;蛴斜娚鷱闹腔鄹鴳恍?。如來則為分別解說諸根增減進退之原。宣暢智慧根力覺意。八由正路三十七品。亦復如是。具足周審演其本末靡不究暢。各為一切而令判了?;蛴斜娚鷱穆暵劯鶎W緣覺乘。如來知根演聲聞乘。或復有人從緣覺根學聲聞乘。佛知此等諸根所趣。則為解說緣覺之乘?;蛴斜娚鷱拇蟪烁鶎W于聲聞緣覺之乘。如來悉知此等諸根之所歸趣。而為斑宣大乘之業(yè)。或有眾生各緣異根而學大乘。如來悉知此等諸根各各別異。則為解說。無修行根眾生之徒。不能修根不應法器。如來見此不應器者。因令學觀?;蛉诵迣W根順應器。如來睹之懷來應器。則以殷勤為說經(jīng)道。如是族姓子。如來悉知。一切眾生他人身根及其異身。諸根所趣所念不同識其本末。若不念者。曉知諸根從其比類。知諸人根志操所應因緣所為而可化者。方便從誼坐起經(jīng)行進退之誼。咸達其根。如來悉暢靡所不通而為宣經(jīng)。是為如來第五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知根廣無極  了眾生志性

  其根為何類  最勝悉知行

  下劣中上妙  諸根佛所知

  無等倫如是  從所應解意

  其際欲惡塵  其根若薄鮮

  若復性卒暴  假使懷粗獷

  勝知之何因  曉了其本末

  其不善無別  所依當解脫

  從眼意男女  亦復曉眼根

  苦樂及歡悅  何從致憂惱

  所因觀義道  精進意慧定

  及知他余事  意勇復如是

  眼因緣耳處  成致鼻耳舌

  因身至因緣  得興立眼耳

  施根志戒禁  為說布施事

  戒根學布施  為說戒法誼

  忍根現(xiàn)精進  為演忍辱事

  精進現(xiàn)忍辱  為宣精進事

  從智根致禪  為人說智慧

  從精進致忍  為人說勤力

  從禪根致慧  為人說禪思

  從慧根致禪  為人說圣智

  其聲聞乘根  而至于緣覺

  最勝演聲聞  為舍緣覺義

  若志緣覺行  學習聲聞行

  佛便舍聲聞  為講緣覺事

  其根在尊業(yè)  斯人學下劣

  佛說度無極  分別舍緣覺

  見處處有行  勝觀為分別

  降以純熟根  十力為解說

  眾人以何緣  諸根所應行

  知其志性趣  報應之所為

  從其盡諸根  如坐成實本

  自以智慧明  是世尊分別

    大哀經(jīng)普游品第十五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皆知。普由一切靡所不達。密如有知。云何知之。眾生必救于真諦界。知眾生界或在邪業(yè)矣。悉復分別此群生界。必定不定處于邪事報應之力。彼亦如是。其眾生界必在決定。前世宿命報應之果致此功勛。明識精勤諸根通利應當被訓。如來則為廣說經(jīng)典。此等之類。于賢圣說當為應器。如來則觀宿本緣跡。尋為如應為演經(jīng)道。眾生之界在不決定。存因緣力為教授相。宜以戒度尋為訓誨。如應禁戒不得解脫。不致濟度。如來則為誘入無本。因緣報應病與藥。若從如來聽聞經(jīng)典。奉順道教便致德果。諸佛世尊由此等故興出世間。眾生沒溺永在邪業(yè)未立德本。意劣弱顏不為應器。如來至真為講經(jīng)道。其不應器令得解脫如來睹此不應器者觀察護之。以是之故菩薩大士被弘誓鎧而救濟之。又復如來則以三事了貪欲者。世尊。或以貪欲人故而興出矣。又以貪欲而見系縛。欲令出家故興出矣?;蛞运廾澚呔壒?。而為興出。又知嗔恚復有三事?;蛞脏另6娤悼`。思想之故。故興出世?;蛴兴覆痪咦愎省9逝d出世?;蛴兴奘狸幧w所纏故。故興出世知其愚戇當有三事?;蛴杏迲咝袩o明事。或有貪見身故?;蛴谐烈髦?。如來悉知。又如來知則以苦行了本神通。諸根明者因從苦行加痛致神通。懦劣根者。以安隱行速成神通。根通利者。以勤苦行成神通定。懦劣根者。亦因加痛而致神通。以舍因緣行于調(diào)和。了別神通。不信于道而不休息。當本加杖令成神通。佛悉知之。心性不和其行促暴。知疾可化令致神通。使無暗冥而歡喜悅。或有行者。因集道力使具足成。如來所知不復勤學。或有所行從修道力而具足成。不因集力?;蛴兴?。不因集力不行道力。而具足成?;蛴兴袕暮霞ΑR嘈械懒Χ咦愠?。如來悉知?;蛴兴兄拘院脱牌湫胁粦H鐏硐ぶ??;蛴兴袘獧C成就性不和雅。或有所行性不和雅所行不成。或有所行志性和雅所應成就。如來悉知。或有所行其身清凈心口不凈?;蛴兴锌谘郧鍍羯硇牟粌??;蛴兴猩砜谛膬簟;蛴兴衅渖砜谛木悴磺鍍?。如來悉知。如是之類所可行者。因緣報應所可依倚所從出生一切眾生之所行者。如來悉知?;蹮o損耗普達悉見是為如來第六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有因行者  如往悉知之

  決定之種類  識別眾生界

  其不決定者  所行動虛偽

  不應器如是  隨邪見之業(yè)

  其貪欲行者  則有三因緣

  嗔恚行復三  愚戇亦如是

  斯塵欲之界  無量雜種類

  世尊悉知之  所行因緣應

  所行勤苦事  謂意聰達者

  其懦劣之根  亦復當如是

  諸根通利者  因行安隱來

  世吼悉護知  如是等無異

  而行調(diào)和者  而住寂清凈

  則以因此故  速得致清凈

  亦疾成其行  究竟道調(diào)和

  亦復加疾使  寂然尋歡悅

  合集諸所行  積累其功德

  或不以行道  而達于道慧

  或有從行道  而獲于成就

  俱知其二事  從殊特行成

  或有修行者  志性而和調(diào)

  或有應所行  而不順應行

  有大人之行  兩事俱清凈

  佛普見一切  無所不曉了

  或有人作行  其身修清凈

  其所言心念  而不能清凈

  或復有修己  身口行清凈

  其心之所為  未曾行清凈

  或有在世間  身口心清凈

  眾生之所行  佛皆見普達

  或有能成就  或不能究竟

  是為安住佛  第六所了業(yè)

    大哀經(jīng)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其一心脫門定意正受之業(yè)。塵勞嗔恚之所從發(fā)。審如有知。云何知之。眾生塵欲之所系縛。所因報應而致此緣。當復何緣而致清凈。如來悉知。何謂緣報。何謂事業(yè)。從不慎念而致緣報。從無明事眾生之類而致欲塵。從無明事而致行矣。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所更。從更致痛。從痛致愛。從愛致受。從受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從老致塵欲。為報應因致事業(yè)。因見致愛。從結(jié)愛處。是為緣報。是為事業(yè)。緣致愛欲塵勞之縛。彼復何謂緣報。云何事業(yè)令其眾生致于清凈。有二報應及十二事。眾生因此而致清凈。何謂為二。一曰因從他人聞柔順誼。二曰內(nèi)自己身如應念法。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而一其心專志學問心不憒亂。二曰曉了方便寂然之誼觀察其源。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知無所來發(fā)動所起。二曰知無有來亦無所至。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觀無所生本無處所。二曰致于滅度亙?nèi)患澎o。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其行成就無有不辦。二曰明慧之事造其正證。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志修道法順入脫門。二曰其本清凈至度知見。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至滅盡慧而無所著。二曰無所生慧常無所猗。復有二事而致清凈。一曰則以至誠而致道德。二曰常以審實獲于成就。是二報應及二業(yè)清凈眾生。如來悉知。又塵勞結(jié)方便無量。清凈方便亦復無限。又其塵勞而致清凈。便近成就因?qū)徲^故。又凈方便。隨塵勞行而漸近法。攝其慢者。如來圣慧悉達知此拔其因緣。此族姓子。如來之慧寂然于欲澹泊。諸惡不善之法。興行俱念忽靜安隱。行第一禪以能一心。住寂滅界靜然正受。從第一禪起修八解門反覆逆順而修正受。所見皆知三昧正受。顯示平等又現(xiàn)定意。如來三昧無所畏難無能壞者。如來三昧無有因緣不從方便。如來常定一心不忘。于諸三昧最為上尊。常住一定普見一切三昧正受。其心不退未嘗增減。其所顯現(xiàn)無有不定。如來三昧初無所生。無能觀察。聲聞緣覺所不能及。過諸菩薩及正真覺。如來三昧無能越者。卓然殊絕巍巍無量。一切眾生所不能知。如來之慧亙?nèi)粺o際。無窮無極無可為喻。以權(quán)方便開化聲聞令得定意。如來悉知。了諸緣覺菩薩行事。隨其應時而教誨之。是為如來第七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眾生因緣事  其塵勞愛欲

  自在悉知之  其慧無崖底

  如其行清凈  及復不清凈

  佛大慧自在  悉能曉了此

  不慎念報應  因緣生明慧

  事業(yè)無明行  及其所造作

  識名色如是  其本情六根

  世尊悉達之  因緣所事業(yè)

  其緣勞塵欲  所貪諸所作

  睹見其因緣  事業(yè)于欲行

  思想所縛結(jié)  因是為緣起

  眾人所住處  從是致因緣

  眾人所誓愿  則有二因緣

  因從人聽者  慎省受其言

  內(nèi)已如應念  觀諸法悉空

  彼人致解脫  生死之江海

  寂然而觀察  精勤蠲除二

  思惟而睹之  無來無有去

  稱量省其源  無生亦無終

  彼寂滅入道  爾乃為清凈

  常住于正行  慧者修行三

  其無放逸者  遵崇三脫門

  成于滅盡慧  至誠逮無生

  是緣報事業(yè)  清凈興上愿

  最勝一心知  常三昧正受

  逮成于寂滅  意勇復起立

  觀察而思惟  一切諸逆順

  其佛大法王  八解門正受

  則以一定意  致無量億定

  無等倫悉見  其行而普平

  其心定所行  道法無窮極

  由是之行故  勝心無所定

  若聲聞緣覺  定意亦如是

  諸菩薩若茲  若干種定意

  安住之意定  皆超越其上

  如來所修業(yè)  隨時慧教化

    大哀經(jīng)卷第四

    大哀經(jīng)卷第五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知眾生本行品第十七

  佛告族姓子。如來見已及他眾生。知于往古不可稱計本所行業(yè)。一世十世百世千世百千世無數(shù)世不可計載。百千億世天地成敗劫立劫盡。亦不可計無能限量天地及劫之反數(shù)也。而悉知之靡不徹了。本于某處名字種姓。居止飲食顏色形容壽命長短。所更苦樂善惡之事。于某處沒生于某處。于某處沒復生彼處。言語學問音辭章句。而悉說之。己身本末一切眾生。皆以了了為眾生講。如來咸知。眾生因所從來本末根源。所更苦樂隨其應時。察其本末而為說法。識其過去心所執(zhí)懷心所抱緣使其掛礙?;驘o朽廢所因興緣。本為何從而有是心。如來皆知。其一人心所行如是。因其行而起陰蔽。如來能悉頒宣無數(shù)恒河沙劫所行本末。亦復觀察一切十方眾生心之本末等無差特。說其本際當來亦然。心之所緣如來所睹。而演本無有過于此而無窮極。是為如來知其往古過去眾生之心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佛之圣智不可稱計。如來察于眾生之行。心懷恐懼擾擾不安。周旋生死。某在某處。某從某來。本殖德本志在佛道?;驗槁暵劸売X之乘。緣其種德承佛圣慧。悉識念之。是為如來而知眾人所殖德本因緣之報。應其根源而為說法。而令聽者立不退轉(zhuǎn)。各從本行心所信樂。使得其所。是為如來第八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劫之數(shù)  無底億垓  世之錠燎

  悉識往古  又察己身  及知眾生

  所觀了了  如掌中珠  名字種姓

  顏像亦然  住此終沒  所周旋處

  因何所緣  而受其身  其平等乘

  演說彼法  其有過去  無量無底

  眾人之心  所想念法  所可由從

  而其發(fā)心  最勝大慧  而皆知之

  其中間心  從古過去  因人所行

  安住悉知  恒河沙劫  稱量本末

  咨嗟講說  不得涯底  當來無底

  本際之源  而為頒宣  往古所行

  其無儔疋  慧不可盡  世尊如是

  圣慧如?! ∪粲斜娚 ×⒌虑蠓?br />
  設(shè)于過去  奉敬最勝  住佛神足

  力無所畏  悉念于此  前世所作

  世尊皆知  眾生所念  如其往本

  所種眾德  悉識于此  住三乘者

  成不退轉(zhuǎn)  解脫凈道  安住別識

  過世善行  一切眾生  無能思議

  是為大圣  第八之業(yè)  以化眾生

  所度無底

  徹視品第十八

  佛告族姓子。如來至真。以凈天眼過于凡俗。皆見眾生生者死者微妙瑕穢善惡禍福好顏丑姿趣安趣苦。如其眾生所興禍福報應之果。如其本末悉知斯實。其人如是。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毒害。謗毀賢圣墜于邪見。以此邪見所行事業(yè)。壽盡身壞墮于惡趣危害地獄苦惱之中。于是民人其身行善。發(fā)口言善。心所念善。不謗賢圣隨其正見。則因正見所行快事。壽盡身散。便趣安處快樂世生。如來于彼則以天眼。如其方面觀諸佛土。等如空界無邊無際。思其法界而不可得。亦無所著。超過一切諸所句跡。其有眾生受形類者。敢有現(xiàn)世皆見終沒而復生者。其諸佛土今現(xiàn)在者。皆見有外散壞合成。又復所現(xiàn)諸菩薩眾。悉復睹此盡終沒。來就其生而復出家?;驈退F(xiàn)坐于樹下。成最正覺轉(zhuǎn)于法輪。舍其壽命而取滅度。聲聞解脫滅度。皆復見此緣覺之法。顯示神足而為眾生作祐?;蛴斜娚尾滑F(xiàn)者。外道異學五通仙人明所不睹。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不能逮。如來至真。則以天眼悉睹此類。如來見于眾生所有微神。根如車輪多于三千大千世界。其不現(xiàn)者不可稱載。眾生之界如是無量。浩浩昊昊無有崖底。如來天眼巍巍如茲。悉睹一切諸佛國土眾生種類本末源界。何許眾生。佛所應化而隨律者。從其人本修行佛戒。尋立其前便化其人。余人在邊猶不見知。是為如來第九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如來之天眼  清凈無垢穢

  嚴治無量劫  功德威神圣

  睹見于十方  諸佛土眾相

  所有及與無  諸所可興衰

  彼所有眾生  有色并無色

  歸于善惡趣  生上下中間

  退沒來受胎  行惡墮苦惱

  積德則安樂  最勝悉知此

  其諸菩薩眾  一切諸佛土

  游步所作行  出生棄家去

  若在佛樹下  降伏魔官屬

  諸佛皆知此  天眼悉睹之

  若佛為法王  逮上最正覺

  所可轉(zhuǎn)法輪  度脫諸天人

  為作尊佛事  或復放壽命

  若復現(xiàn)滅度  佛亦悉睹彼

  其聽導師法  思惟而修行

  致尊清凈業(yè)  興立無惱熱

  自聞于經(jīng)道  毀呰于生死

  已度至彼岸  最勝悉見之

  其外道聲聞  緣覺及菩薩

  天眼之所睹  不究見生界

  如來之天眼  清凈無垢穢

  普見于眾生  微妙身神處

  所現(xiàn)如車輪  眾生細妙身

  多于三千界  諸天人民形

  生死若干種  眾生界如此

  悉知天人想  普為現(xiàn)佛道

  如來所開化  眾生根通利

  世雄在前住  為說尊上法

  余人在其邊  不見如來化

  是為導師業(yè)  天眼之勢力

    大哀經(jīng)諸漏盡品第十九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皆盡諸漏以無漏心而修解脫。以智慧度已證神通而尊其行。生死已斷建立梵行。所作已辦知名色源。如來于彼以無漏慧。清凈無垢鮮潔顯曜。蠲除一切諸所止處掛礙之蔽。諸聲聞眾諸漏所盡。而有限礙未至止處。其緣覺者所盡諸漏。若有限礙于大哀行而無辯才。如來至真。所盡諸漏眾行普會而悉備足。皆除一切諸所止處執(zhí)懷大哀辯才勇猛而無所畏。威神巍巍無能諦察。一切世人所不能逮。一心一時而僉平等。如來至真。亦無罪業(yè)掛礙止處。威儀禮節(jié)亦無缺漏。猶如虛空而本清凈。一切諸魔及諸外道所不能當。功德名稱。是為如來諸漏盡慧。不與一切塵欲掛礙而俱合同。是無漏慧住于堅固。為諸塵漏眾生之類。講無漏法。除諸所著而說經(jīng)典。從不誠思而出生矣。眾生由此而成眾漏則受陰入。以故汝等觀察而審。如來則為興喻示本。而現(xiàn)其前如應說法。令知塵欲虛偽無實。使知如審以了真諦無受法者。是族姓子。如來至真第十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導師者  為無漏慧  明闡廣普

  清凈無量  所以十方  以勢超殊

  堪任于此  篤信遵道  諸漏盡慧

  謂聲聞眾  不除止處  縛在掛礙

  人中之上  為眾導師  已除止處

  獨無限礙  其得緣覺  亦復如是

  無有大哀  及與辯才  有佛世尊

  諸漏已盡  以無盡慈  辯才無量

  清凈尊人  住無盡慧  知其眾人

  諸漏所因  緣其好此  而與眾生

  不能曉了  其應真跡  最勝則為

  愍哀此三  講無常法  苦空非身

  今此諸法  本從無出  了是若干

  致尊佛道  亦無有人  及與壽命

  號名為人  所作亦然  一切眾生

  猗此若干  世尊興愍  故說解脫

  又其安住  不以懈惓  亦復未曾

  減損佛智  以故最勝  常懷殷勤

  心恒憐傷  頒宣經(jīng)道  佛業(yè)如是

  倫匹若茲  是為十方  降伏外道

  十力所住  建立勢強  轉(zhuǎn)無稱量

  殊勝法輪

    大哀經(jīng)四無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來至真。有四無畏諦住勇猛所作業(yè)者。吾為至真平等之覺。自了如此。諸天世人沙門梵志魔王釋梵。不能障塞如來之法。言不曉了。成最正覺未之有也。何故如來名等正覺。了一切法悉為平等無有偏黨。其凡夫法及與佛法。則悉平等故成正覺。其所學法及不學法緣覺之法。與菩薩法。至諸佛法悉亦等之。故曰正覺。其計世俗及于度世。有罪無罪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有數(shù)無數(shù)。此二諸法亦悉等之。故成正覺。彼何故等以空故等。故曰為等。諸見自然以無想等。想自然故。以無愿等。三界自然故。以無想等。所想自然故。以無行等。行自然故。以無起等。所起自然故。以無依等。所依自然故。能如審等。三世自然故。以慧等。無明恩愛自然之故。以泥洹等。生死自然故。又族姓子。如來至真。于一切法如是平等。故成正覺。是故名曰平等正覺。如其如來曉了諸法成最正覺。如是建立住于大哀。便為眾生。若干方便種種因緣。各為如應而分別說。則歸命法因法而生。尋時滅盡苦惱之源。其此非師自稱為師。不尊稱尊。未成正覺自謂正覺。是故如來于此儔類獨無所畏。超絕無侶而無倫匹。是為如來十一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于諸法平等  由已成正覺

  是故平等覺  如來而普現(xiàn)

  其凡夫之法  佛法則亦等

  所學不學法  及諸緣覺乘

  諸有世俗法  及與度世法

  諸善不善行  泥洹一等類

  解空及無相  棄捐于諸愿

  無生無所行  等見于此事

  等明如是業(yè)  所說亦如茲

  因此度眾生  是為大仙法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自知諸漏已盡。彼諸天人天上世間。無能譏謗如來至真敢言諸漏不盡者。所謂如來諸漏盡者。如來已脫愛欲之源。心解諸欲無所掛礙。又佛心者已度諸漏。蠲除一切塵勞之行無所掛礙。是故名曰如來至真。諸漏已盡故顯現(xiàn)世。以賢圣慧第一真諦。無敢當前能遮蔽法雨。當令除滅穢修之行使其造證。以故曰盡。無有不盡。未曾生盡。以此名為盡。如來所盡。謂真諦者無所復盡。已無所盡此則無為。其已無為彼則無受。無在不在。此無處所。是謂興立。成諸如來住無所生。是諸法住如法界住。此為應慧。如是應者。則無所應亦不滅度亦無所成。如是像法則不可得。諸漏形色亦不除漏。如來大哀住權(quán)方便。皆為眾生而演經(jīng)典使除諸漏。是為如來十二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最勝已盡諸漏欲  未曾復有貪掛礙

  人尊皆脫諸生死  已斷瑕穢無有余

  安住皆棄諸無明  未曾可得愚癡冥

  人中師子諸余見  是故無礙無欲塵

  安住所說隨其時  皆盡諸漏無死生

  究察諸法無所有  豈能使盡復令長

  其所盡者無伴黨  若已盡者假名盡

  其有盡者二有為  計彼又無于三相

  住于此界無取作  佛以圣慧度彼岸

  曉了是以應說法  是為安住十二法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悉了蔽礙塵欲諸掛惑法而無掛礙。天上世間諸天人民。無能堪任毀于如來言不應法。于彼何謂廢退于法。又有一事令法廢退。何言毀于如來為不為一。謂心憒亂不能專精。復有二法。一曰不慚。二曰無愧。復有三法。一曰身行惡行。二曰口出粗辭。三曰意念毒害。復有四法。二行于四至不可至。一曰[怡-臺+龍]悷。二曰嗔恚。三曰觸忌。四曰愚癡。復有五法。一曰殺生。二曰盜竊。三曰貪淫。四曰妄言。五曰醉酒。復有六法。一曰無恭恪心。二曰秘惜經(jīng)典。三曰輕毀禁戒。四曰不隨定意。五曰不懷法念。六曰憍慢法師。復有七法。一曰自大。二曰甚慢。三曰重慢。四曰是我。五曰邪慢。六曰過諸貢高。七曰無能及我。復有八法。一曰邪見。二曰邪念。三曰邪言。四曰邪業(yè)。五曰邪活。六曰邪便。七曰邪意。八曰邪定。復有九法。謂九害惱。一曰我所敬者而輕蔑之。二曰今現(xiàn)輕蔑。三曰將來黨侵。四曰我所憎者而敬愛之。五曰今現(xiàn)欽敬。六曰將來欽敬。七曰曾侵毀我。八曰今現(xiàn)侵我。九曰將來侵我。緣是之故起惱害心。復有十法。謂十惡業(yè)。一曰殺生。二曰盜竊。三曰淫侄。四曰妄言。五曰兩舌。六曰惡口。七曰綺語。八曰無明。九曰斗諍。十曰邪見。是為所行從不順念。見應順法而不愛樂。墮于顛倒立在陰蓋。依倚邪見恩愛之弊。則失正法違遠妨廢。身口心行如來悉知。如其所知知諸蔽礙。所說如審。如是法者致于蔽礙。當除此法。已能除去故為說法。令諸眾生去諸陰蓋超然則出。是為如來十三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諸最勝曉了法  其習此不得脫

  著心懷不能舍  謂不知羞慚者

  身口意亦如是  初未能將護斯

  貪嗔恚癡恐懼  犯殺生偷竊人

  犯人妻妄語醉  六失行七憍慢

  說于八邪脫門  皆妨廢解脫跡

  若不能制其意  乃及十不善句

  由不舍不順念  是等類未解脫

  見隨逐顛倒著  而依猗放逸誼

  不當習如是法  可成茲人中尊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曉了賢圣所行。尋造平等盡苦惱。眾生習善因是得生。若造平等便滅患害。假使諸天世間人民。不能障蔽如來正法。謂于至尊。不應眾圣之所宗奉不任大道。佛永無畏。何謂所宗。謂一乘道凈眾生。有二法。一曰寂然。二曰所愿。復有三法。一曰空。二曰無想。三曰無愿。復有四法。謂四意止。一曰身意。二曰痛癢意。三曰思想意。四曰法意。復有五法。一曰信根。二曰精進根。三曰意根。四曰定根。五曰智根。復有六法。一曰念佛。二曰念法。三曰念眾。四曰念施。五曰念戒。六曰念天。復有七應法。一曰意覺意。二曰法覺意。三曰精進覺意。四曰歡悅覺意。五曰信覺意。六曰定覺意。七曰護覺意。復有八應法。一曰正見。二曰正念。三曰正言。四曰正業(yè)。五曰正活。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復有九應法。一曰第一禪。二曰第二禪。三曰第三禪。四曰第四禪。五曰虛空慧正受。六曰以慧正受。七曰不用慧正受。八曰有想無想而為正受。九曰滅于一切諸痛思想正受。復有十應法。一曰離殺生。二曰離盜竊。三曰離貪淫。四曰離妄言。五曰離兩舌。六曰離惡口。七曰離詈罵。八曰離綺語。九曰離嗔恚。十曰無邪見住于正業(yè)。是謂應行。離于所生。是為諸善三十七品。合集戒品成于定品合于慧品究竟解品。通達度知見品成賢圣諦離于所生。復次所謂離于所生。謂修行平等賢圣之事。所謂應賢圣者。彼無法品若二不二有權(quán)無權(quán)。有進或退若生不生無受無舍。道所越度諸不平等二事之行。諸法無二。則如審慧修所依生。如來以此無所生行。為眾生說。若能行此眾生歸斯尋盡苦惱。是為如來第十四業(yè)。佛于是頌曰。

  近斯清凈  至不可量  人所依猗

  逮到清凈  最勝普聞  而悉知之

  已知經(jīng)典  樂說甘露  至乎眾善

  無數(shù)諸法  道品清凈  為佛世尊

  勇猛習此  而得解脫  十力所演

  無有所處  如應順念  滅盡塵勞

  方便等法  無憂豐茂  不依于法

  不猗非法  逮平等脫  精進平均

  其緣善德  不依道法  慌惚虛無

  如空無念  猶如幻化  如夢所見

  彼則得度  生死所趣  是為十力

  所行之業(yè)  人所獲致  于所周旋

  是以大哀  而度脫之  興隆慈愍

  故無等倫

    大哀經(jīng)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而無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誤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來至真身行無闕。則為至真平等之覺。威神巍巍端正殊絕。威儀禮節(jié)視瞻舉動。順于等行。被服法衣手執(zhí)應器。行步進止往來周旋。經(jīng)行坐立猗臥出入??莩谴蟀羁h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輻相文自然輪現(xiàn)。柔軟殊妙香潔蓮華而現(xiàn)乎地。如來之足踐于其上。其有蟲蟻含血之類。遇如來足晝夜七日而得安隱。壽終之后復生天上。其法衣被自然四寸不[打-丁+親]其體。隨藍之風不能動衣。其傍眾生皆得獲安。是故言曰如來之身無有缺漏。又族姓子。如來至真。有所演辭未曾有短。智者愚者。不能得便求瑕闕者。所以者何。如來至真所言以時。演辭至誠如實無虛。應誼合法順如律教。所言平等言行相應。語無違失應不應時口所說者。皆悅一切眾生之心。無有復重。誼理美要成就莊嚴??谘菀灰?。悉應眾生志性所念。各得聞知忻然解達。是故名曰如來至真言辭無短。

  又族姓子。如來至真心之所念亦無誤失。而令智者及與愚者求得便者。心念法失。所以者何。如來常定無有不寂。懷眾生類得其心本。除諸誤失而為說法。是為如來十五諸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尊大人  無有闕漏  身行口言

  勝心所念  其世吼護  無短無罪

  愍哀入中  憐傷等現(xiàn)  欲求佛失

  一切悉無  以此經(jīng)法  示人令寂

  使皆棄此  諸瑕闕行  是為最勝

  十五之業(y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粗教。所宣音響而令諸魔及與官屬。并外異學裸形露精殊別異術(shù)而得便者。如來無言亦無有聲。離諸猗著。如來難說一切眾生。咸皆啟受不以有為。亦復不處在于無為。如來身行靡不究暢??谘詿o短而今所行。人得其便不與世諍。是故如來無有音響。常順空行。如來無我亦無所受。復無貪業(yè)離一切趣。是故如來無有諍訟。設(shè)無音響。因此蠲除眾生音響。而為說法。是為如來十六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若聞咨嗟  不以動悅  若聞毀呰

  亦不愁戚  除諸所著  亦無猗望

  本修善行  行無所著  最勝諦修

  常順空行  無我無受  彼無憎愛

  如其所住  講說經(jīng)法  是為至誠

  所說尊業(y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常念未曾忽忘亦無憒亂。意不迷慌而違遠法也。如來常定為一切智諸通之慧。則以脫門定意正受以無能忘。普見一切眾生心行之所住處。觀察其本。便以應誼而為說法。不違法誼辯才開明。隨順無逆。其不忘者。去來今慧無所掛礙。咸見三世因其己身。自以其心未曾忽忘。慈愍十方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殷勤念濟而為說法。是為如來第十七業(yè)。佛于是頌曰。

  導師所念  未曾忽忘  順從法禪

  脫門為行  一切眾生  志性所行

  應其所之  而為說法  所分別了

  未曾忘失  達于三世  應無所犯

  設(shè)無所忘  應其說法  是諸大圣

  所行之業(y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心常靜然無有不定。坐起行步臥寐飲食言辭寂然常以一心。如來至真三昧微妙所度無極。越乎彼岸。禪思一心初無陰蔽。普察眾生諸有形類。行定者不定者。永無敢睹察如來思惟念所見心也。除其如來神圣所建。作其威靈乃能見耳。設(shè)如大圣常定一心三昧亦然。不可上下為人說法不復觀察。所以者何。常見一切眾生心故。佛之圣慧巍巍如是。不可攀逮。玄如虛空無有表里靡不通達。是為如來第十八業(yè)。佛于是頌曰。

  佛無進退  心常永定  行步住止

  坐臥寢食  言辭寂然  無能亂者

  最勝常定  莫敢迷惑  八方上下

  終無得便  亦無敢知  其心所定

  因其所定  為人說法  常演道誼

  是最勝業(yè)

    大哀經(jīng)卷第五

    大哀經(jīng)卷第六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余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若干想亦無眾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來無若干想。如虛空土不可窮盡。不察眾生而各各異。用其本凈無若干故。察于諸佛無若干種。用其法界不可破壞。慧平等故。亦于諸法無差別想。用無欲故。如來不壞奉禁戒者。偏愛順念。亦不毀呰于犯戒者。睹修道者不往肅敬。不尊道者不以棄忽。不計律教是我所也。永處邪見不輕忽之。如來至真所行平等于一切法。是故名曰如來至真無若干想。設(shè)無若干。則便宣此無若干想。開化眾生令不各異。眾想消除而為說法。是為如來十九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諸安住道  無若干想  一切最后

  見諸佛土  計于經(jīng)典  無各各異

  諸大名稱  所行普等  設(shè)奉禁戒

  若毀失者  眾生易化  若不可化

  諸兩足尊  彼心平等  開度眾生

  各懷貪相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猶豫。所觀察者悉見根源不復思惟。所以者何。如來大圣道德已成莫觀不成。身行謹敕心懷柔軟。戒禁鮮明智慧殊絕不當瞻覲。如來圣明不有超異也。佛以智慮常察普護。不從愚冥則由度世。不墮方俗迷惑之行。如來所護因從賢圣。不從不圣賢。如來所護。轉(zhuǎn)于清凈無上梵輪。愍哀眾生而得自在。獨步十方不從他人。而有所譽無有偏黨。又其如來所觀護者。無卒不暴常順庠序而無錯謬。若有所往得無受舍。已離于二諸所氾流。已度四瀆稱量一劫。思惟本末不能究盡。各各異所不念所。不知過去念無所嬈觸。不自現(xiàn)功。如是審實而無有異。佛悉究暢靡所不達。是為如來觀察大哀巍巍若此。護諸眾生具足說法。是為如來二十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如來所觀護  未曾有懈惓

  善修其道誼  卓然殊特行

  其心身如是  禁戒及智慧

  尊上為大人  所行常至誠

  如來未曾懷  猗著諸危害

  亦無想諸念  不為虛偽事

  其所觀護者  真諦無華飾

  便則以此誼  為眾生說法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有貪損。何謂為貪。唯樂善法。其善法者為何謂乎。如來大哀未曾損秏。亦不猗貪。咸于大哀所說經(jīng)典亦無誤失。不令眾生從律貪欲而致迷秏。開化眾生初不謬惑。不舍閑靜。亦無所啟而有違廢。勸諸菩薩未曾喜忘。而于三寶恒不斷絕。如來至真無所貪著。圣明至真道德為樂。是故名曰如來正真。無有貪欲而致?lián)p秏。為諸眾生頒宣經(jīng)典。令其慕樂無上正真具諸通慧。是為如來二十一業(yè)。佛于是頌曰。

  最勝常不貪  慕樂善德業(yè)

  慈哀施以法  度脫于眾生

  喜樂濟群萌  隨時而開導

  最勝不損道  勸不斷三寶

  無貪嫉嗔?! 〔粡挠藿?br />
  由因諸通慧  善慕經(jīng)典教

  見眾生懈怠  最勝化勤修

  積無量慧業(yè)  以此度群黎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于精進事而不損秏。所謂如來精進。云何謂開化眾生。觀察殷勤求之所在。因而度脫不遺一人。于聽經(jīng)典常令清徹。是為精進。如來至真。如是比像得諸聽經(jīng)。為諸應器一劫不倦。因而聽采甚深法者。大圣宣之一劫不廢。為說經(jīng)典離于食饌將護眾生。如來至真以一人故。于恒河沙諸佛國土而獨游步。從如開化令發(fā)道意。如來身心及口所言不以懈倦。身心靜然無有閑據(jù)。如來方便精進勤修靡不咨嗟。因隨平等則以精進?;醣娚潦ソ饷?。其致道真。乃至申暢如來功勛。是為如來二十二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人中師子  因精進之力

  以此精進力  常而咨嗟之

  其精勤勢力  未曾有損秏

  所演說經(jīng)法  用應法器故

  安住所精進  無能究暢者

  其身口及心  初未嘗勞倦

  已精進平等  一切無罪亹

  其意懷愍哀  常為眾生說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意之所念一切未曾而中忘也亦不損秏。如來所念竟無中廢。所以者何。族姓子。從初得成至最正覺道。以普見一切眾生過去當來今現(xiàn)在心之所懷念。悉憶識之不中忽忘。永存普達眾生之行。如來未嘗復重惟極遣慧往察。如來所念實無損秏。入于眾生三處諸性。入諸人根觀眾生行。如來所興不有觀察亦不思惟。而為眾生講說經(jīng)典。豫知時節(jié)進退遲疾。而為分別授其決矣。所以者何。其意永存不中忘故。如其心定因無所忘。識念眾生尋為說法。是為如來二十三業(yè)。佛于是頌曰。

  世雄所念  心未曾忘  又最勝尊

  不憶重思  其所游步  如成正覺

  知眾生心  無有遺漏  亦復未嘗

  猗于識知  見于眾生  久長性行

  令其建立  無有事業(yè)  人中之尊

  為眾法王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無失定意三昧正受。一切諸法無有偏黨。諸法如審。何故如來不失定意。用修平等無卒之故。三昧亦等故。如來等于欲際。無欲之際亦復等矣。如生死際等。泥洹際亦復如是。以平等故。故能正受此之謂也。贊于如來三昧不忘。所以者何。則于平等無忽無忘亦不退轉(zhuǎn)。如來定者不合于眼。亦復不合耳鼻身口意而同塵也。諸根不定。其三昧定不依地種。亦復不依水火風空。亦復不怙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慕今世不恃后世。無所著故。故不損耗。是故名曰如來至真定意不忘。亦為眾生講說經(jīng)典。令應法器致乎定意。是為如來二十四業(yè)。佛于是頌曰。

  最勝為常定  定意不損耗

  等順一切法  正從佛定意

  不猗地水火  風欲色無色

  大圣不著此  故不損三昧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智慧未曾損耗。何謂為知。敬達諸法無所不通?;鄄谎鋈?。為他眾生班宣圣智。方便隨時所決無盡。明了一切章句顯跡。令入一品住所說經(jīng)億百千劫。假使來問去來進退。為決疑網(wǎng)靡不坦然。其慧遍入宣暢三乘。剖判歸趣。以諸眾生八萬四千行。則為講說八萬四千諸經(jīng)法藏。是為如來智慧無極無量無盡。所說無限慧不損耗。亦為眾生顯示如是無盡智慧而為說法。是為如來二十五業(yè)。佛于是頌曰。

  佛正覺智慧  現(xiàn)在志慕乘

  善宣分別解  自在度無極

  為眾生說法  從本性所樂

  則以一文字  入無底章句

  知于眾生行  所察無邊際

  則為此等班  八萬四千藏

  安住之所宣  智慧無損耗

  是為十力業(yè)  故號人中尊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解脫無有損耗。何謂如來說。諸聲聞因聲而脫。其緣覺者由了因緣而得解脫。諸佛世尊。皆離一切掛礙諸二而得解脫。所以名曰解脫者何。無過去界不與當來。諸界合同不住現(xiàn)界。其眼于色離于二受。名曰解脫。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離于二受而得解脫。心所依倚心本清凈而悉了之。故曰發(fā)心之頃成無上正真道。如來隨時為諸眾生講說經(jīng)典使離猗受令無所著。是為如來二十六業(yè)。佛于是頌曰。

  諸聲聞眾  依音解脫  諸緣覺學

  因緣為慧  過諸掛礙  無垢如空

  是為諸佛  無依所猗  其心系在

  于過去事  清凈解脫  是為執(zhí)心

  如應解脫  察眾生根  開度眾生

  不令損耗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于過去一切身行所可造業(yè)。其本明識而不廢退。如來所睹諸勝所行。因其隨時而化眾生。有所講說而度群黎。默然亦度。飲食亦濟。威儀禮節(jié)顯示眾生令隨律教?;驈同F(xiàn)于三十二相。因而得救。或以自示八十種好。因而得度?;驈陀^如來頂相。威神巍巍不得諦視。光逾日月超絕無侶。因益喜悅而從得度?;蛴斜娚硪姺疠m隨律教。或演光明睹其曜暉而得濟度?;蛞娊?jīng)行舉足下足悅而得濟?;蛉氤枪鶑钠溥€出令受開化。諸佛世尊。舉動進止威儀禮節(jié)。皆以此事益于眾生。靡不受化未曾唐舉。是故名曰如來至真。一切身業(yè)本慧[番*去]黨。靡不有益而不損耗。是為如來第二十七業(yè)。佛于是頌曰。

  其目睹見  威儀禮節(jié)  行步所入

  若復還出  諸相種好  及頂威曜

  以此開化  而度眾生  導師假使

  演其光明  無數(shù)群萌  億載安隱

  見其威曜  則隨往教  諸兩足尊

  常修此業(y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口所演業(yè)。皆為慧黨曉了自在。所以者何。諸佛世尊所說經(jīng)道。悉為應時所說無虛。善哉隨宜。所可宣言至誠無欺。無有罪釁。舉動安詳而不卒暴。離于粗疏未曾荒迷。常懷質(zhì)直無有諛諂。初不惡口不演粗辭。無所猗著口言柔軟。進止應法不為羸弱。性不飄飖亦不狹劣。不為雜碎行步安諦。發(fā)言和雅其聲柔軟。音響香美。擇言徐語舒緩時出。辭章粲麗滋味具足。無有獷[革*卬]言無疾病思而后語。自護己身。所為應節(jié)。心念隨時。滅其貪欲而除嗔恚。燒其愚癡降伏諸魔。危害眾惡療治諸疾。別其義理悅智者意。音如哀鸞聲如天帝。其響哀和亦如江海。聲靖如地。如雕鷲王命諸眷屬。其意安隱如須彌山。所發(fā)言辭殊赤觜鳥。其聲慈愍猶如鴛鴦相呼和時。亦如雁王將導營從。亦如鹿王鳴呼官屬。又如箜篌琴箏簫瑟鼓吹。應節(jié)吹唄吹笙發(fā)音。斯音相和各各悲快。佛之音響柔軟清和。過于彼節(jié)百千億倍。深奧微妙聲無穢濁。聞者入耳心中歡然。積累德本。所宣章句不可窮盡。隨時應宜前后相副。不失句義合于法句。各從方便不違時節(jié)。見一切人諸根增減。而為說法。布施莊嚴將養(yǎng)戒禁。常令嚴凈。合集忍辱。精進超殊究暢圣業(yè)。觀察智慧云集慈心。不厭愍哀其喜顯曜。不釋所護建立三乘。不斷三寶別三峻聚。凈三脫門。所修至誠斑宣智慧。為諸明者不見誹謗。諸賢圣所咨嗟。志玄曠如虛空。一切功勛悉為備足。告族姓子。如來言辭發(fā)教應節(jié)。巍巍如是。復過于此無可為喻。是故言曰一切所說。如來言辭慧響超殊。越諸言聲。三界無逮最為慧上。靡不應命而順從者。是為如來二十八業(yè)。佛于是頌曰。

  無等倫言辭和  以無垢超諸德

  發(fā)一響入諸聲  響周遍諸三千

  令聲聞聽其教  緣覺乘亦如是

  或有聞廣其志  發(fā)其心求佛道

  其聞慈如次第  各暢辭不錯亂

  若講說殊勝法  又其心無退念

  猶如山之呼響  應其音而來報

  人中上言如是  所演說悅眾心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皆如一切眾意所念。取為慧黨靡所不達。所以者何。察于如來無心意識。初無想念而有進退。以慧照曜消化眾冥。其如來慧。普至一切眾生心念。亦復遍入存一切意。超諸群生其識所念。諸消化法。其三昧定無所依仰。越于陰蓋。離十二緣起之行。永舍三念。去于臭穢。降伏魔事。去虛偽列諛諂之穢。舍乎吾我。除去無明愚冥根株。凈修道業(yè)心如虛空。而無想念不壞法界。告族姓子。如來至真。其心意業(yè)慧黨若茲。是為如來二十九業(yè)。佛于是頌曰。

  不當稱最勝  兩足尊圣心

  積累眾圣明  導師業(yè)清凈

  此安住之慧  處在眾生性

  普入靡不周  在自然法界

  禪定意如是  一切善備悉

  其察心意識  一切無想念

  已過諸魔界  超于危害業(yè)

  自然如虛空  離垢無所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于過去慧無掛礙。其所睹見智無損秏。所及云何。其諸過去諸佛國土。合者成者。皆知其數(shù)多少進退。其土所有草木山谷諸藥叢林。悉分別之。其佛國土所有眾生。蚑行喘息身形種類。悉識知之。人民言語音聲種類。蜎飛蠕動悉曉了之。彼土前后諸佛興出多少之數(shù)。悉亦演之。諸佛之所斑宣經(jīng)典卷數(shù)多少。有所顯照亦悉暢之?;T聲聞其限若干。開諸緣覺入其律乘。悉亦識之敢可勸導。為菩薩學。使發(fā)大乘無上正真。亦悉具足。其佛國土所有好丑言教行跡。轉(zhuǎn)相瞻侍亦悉恤之。其比丘眾言行舉動。上下相順進退之宜。亦悉別之。有睹壽命長短久存中夭。亦復曉之。復知隨法建立年歲。亦識喘息長短好丑。飲食衣服所止居業(yè)。如來悉知。過去眾生。終始周旋所當往生。諸根若干其行不同志性各異。所懷心意境界殊特。其心悉暢而不中忽。心念多少好丑善惡。如來悉知。其數(shù)之限則見目睹。不以二慧而復再思。如來至真亦不遣心。追推過事而推知之。以慧心悉睹豫見。不復重念。其慧如是巍巍無量。見眾生性。不中有廢而為說法。是為如來三十之業(yè)。佛于是頌曰。

  佛之圣明慧  無限無掛礙

  在諸佛之土  而斑宣經(jīng)典

  勸諸眾生界  令篤信佛道

  諸佛國土中  其所行進退

  諸人民根原  志性所歸趣

  所有藥草木  音響之好丑

  過去心名何  諸所可造行

  平等覺悉達  睹見如所有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于當來而無損秏。慧無掛礙皆睹悉達。云何知之。于當來世所當興成若復毀壞其合若散。如來悉知。劫起所燒。其水色何等像類。其佛國土當還復者。其地廣長闊狹遠近。塵埃之數(shù)。一一佛土。諸佛所興教化群黎。諸聲聞數(shù)緣覺之眾諸菩薩等。飲食衣服所止居澤。出入喘息行步舉動。所可游居威儀禮節(jié)。一一如來所化眾生。立于聲聞緣覺之乘。若學大乘。如來悉知。一一佛土諸眾生類。當往生者。其心生念若干之數(shù)。諸念所滅。如來悉知。皆達此已。如來不復而重思念。心察懷抱觀于當來。常睹悉見。而為眾生廣說經(jīng)道。是為如來三十一業(yè)。佛于是頌曰。

  于當來世  世之所有  當所合成

  若復毀散  剎土眾生  諸佛之數(shù)

  其佛正覺  皆成此數(shù)  其心未曾

  而有忽忘  其意觀察  普達當來

  而為眾生  應時說法  是兩足尊

  之所行業(yè)

  佛復告族姓子。如來至真。或見現(xiàn)在而不損耗。其慧所睹無所掛礙。所見云何。知于現(xiàn)在十方世界一切國土所有多少之數(shù)。諸現(xiàn)在諸佛所現(xiàn)在一切菩薩。聲聞緣覺之數(shù)多少。星宿形像進行運轉(zhuǎn)。為有幾所?,F(xiàn)在一切樹木藥草山林溪谷。十方土地境界遠近。國中塵數(shù)。悉明其限。十方諸水以執(zhí)一毛。揾取水知有幾渧。十方諸火境界興焰。若復衰滅存亡所在。亦悉達之。十方諸風所由形色。所從因出往來周旋成敗增益。亦悉知之。十方虛空迥遠悠邈。其里億數(shù)無邊無際。佛悉知之。無有不及如毛塵者知于現(xiàn)在三品之行。眾生之界。進退難易。根本深淺。受教遲疾。佛知現(xiàn)在地獄眾生所犯殃釁。罪適歸此其所因由。從其中出。當所生處。復知方便所用除殃。又知現(xiàn)在眾生之種蚑行喘息蠕動之類。所因行業(yè)而墮此難。了其所便可除殃罪。當所生處。復知現(xiàn)在餓鬼之界。所因慳貪而墮此患。所當因由方便除罪。決所當生。知于一切現(xiàn)在眾生心所懷念所為塵勞愛欲之病。復知離欲無塵穢者。又知現(xiàn)在一切眾生當以何律而受開化。或復有人不從往教。緣知諸天生天上意退沒所歸。佛悉知之。如是本末初未曾念。二慧重思入于無二。而為眾生廣說經(jīng)法。是為如來三十二業(yè)。佛于是頌曰。

  諸最勝慧  普靡不周  無限無量

  不可思議  等如虛空  虛無無喻

  一切世間  所不能逮  其于十方

  一切眾生  諸所現(xiàn)在  當所造行

  如來悉知  睹其根原  是諸佛業(yè)

  見悉究暢

  如來道品第二十二

  佛復告族姓子。是為如來所行道業(yè)。如來以此所行道業(yè)。開化眾生。以無言辭而演文字。難當難成。又族姓子。如來至誠。無有羈學能禁制者。其業(yè)無量不可思議。諸天龍神及世間人。無能計會稱載所知。初無所言而文字現(xiàn)。難是難及無能抑制。遍諸佛土定意周普?,F(xiàn)諸正覺皆已超越。無諸邪業(yè)無所想念。猶如虛空三昧平等。察諸法界而無差異。所以者何。諸佛世尊所可宣說無有若干。所因興出無有偏黨。等諸眾生國土亦然。所說悉同道神不別。解脫無異。所至滅度亦無若干。又族姓子。如來至真有諸法界為一種味成最正覺。于眾生界無所蔽礙。善權(quán)方便以無礙法而悉明了。則為眾生轉(zhuǎn)其法輪令不退轉(zhuǎn)阿惟越致。譬如族姓子。上工珠師修于清凈無垢寶珠。重治令曜。手執(zhí)此珠寶。舉著濁水令水凝然。去濁就清。不復勤而勞其功。然后則出著于食味。上于瓶甕。若于缽器。令其中水皆使清澄。所勞功夫不足言耳。然后服著大藥味中。以微細重而重洗之。所洗已凈去諸刺蕀。是則名曰夜光寶珠。如來至真亦復如是。察諸眾生瑕穢境界。為演無???。空非身悲哀辛酸苦毒之災。眾生迷惑愛樂生死??鄲阑紖挔柲肆钊胭t圣法律。如來精進于彼無難。然后乃達空無相愿。如來以慈而開導之。所勤精進而無所著。便次得成于不退轉(zhuǎn)。斑宜經(jīng)道三場清凈。何謂佛界。而令眾生來入其境。已得越度入如來法。故曰無上眾祐之要。是族姓子。以此因緣。當作此觀。如來至真所入三昧不可思議。修乎平等達于三世。不斷三寶。如來于彼不可思議。住于道業(yè)猶如是空。其身自然無能逮者?,F(xiàn)形一切諸佛國土。而于諸法永無所獲。不擇自在隨其音響而教化之。若為眾生宣經(jīng)典時。皆離一切心諸所緣。而悉知見眾生心行志性所趣。諸菩薩眾志操清凈。諸佛世尊。以此等故興出世間。是族姓子。是為如來至成之誼。由無本業(yè)。謂無所住而不違遠。亦無懈息。授菩薩決不斷言教。是利名曰如來道業(yè)。佛講說此如來業(yè)時。十方無量不可計會無數(shù)佛土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諸界。雨天華香。其寶清凈佛師子座。諸來集會大聲聞眾。天龍鬼神犍沓和等。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咸共聽聞如來宣此道業(yè)法典。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善心生焉。各各赍持若干種華名香雜香華鬘涂香衣服幡蓋及大幢幡。鼓諸伎樂琴瑟箜篌。供養(yǎng)如來。取頭上寶而以散之。或赍麻油?;驁?zhí)雷音?;蛉∑浒l(fā)。或脫寶瓔以珠挍飾?;蛎髟轮??;驊言轮榧敖饷撊A。或持無瑕精潔之供?;颢@印綬原赦之養(yǎng)或有寶果或以鷹鳥。或以綖縷?;蚣湃晃锊烩⒖瘴铩;蝾^寶瓔?;蝾i著珠?;蚴只蚰_所有莊嚴。而供養(yǎng)佛悉遍散之?;驈陀秩∫构鈱氈??;驈陀秩∽夏氾?。以散其上?;蝰R藏寶天帝殊紺大青寶珠火色寶珠。月光寶珠若干種色。瑰異奇寶以供養(yǎng)散。紫磨粟金雜碎白銀。本榓雜香。儋堂雜香。栴檀雜香。黑妙雜香。丹赤真珠。似人雜香。而自退漏雨散。及諸天華。加雨意華。無極意華。月度月華。柔軟音大軟響華。其華曜目。大地陸地諸華。其輪離垢而有百葉?;蛴星~?;虬偾~。其光遠照香悉周遍。其香美妙洋溢所觀靡不欣樂。其光照曜執(zhí)持其焰。其色無量文飾交露。青蓮芙蓉諸所雜華。而自然墮。又復雨地須蔓那華。思怡無憂華瓶。梧桐舍著。徐詳平順而雨此華。箜篌樂器簫成鼓吹。鼓舞諸伎自然而鳴。又復加雨諸天華香雜香眾寶瓔珞寶珠衣服臥具。其諸十方來會菩薩。踴住空中。自投其身用供養(yǎng)佛。適各投身不惜軀命。應時空中。周遍自然覆寶高座。有寶交露。垂無央數(shù)諸珠瓔珞。周遍挍飾。紫金雜廁其飾殊特。誠非世有。出若干種諸寶蓮華。一切所有珍寶瓔珞。一一枚珠各有無數(shù)不可稱載化菩薩現(xiàn)咸悉共見。諸菩薩出適來出已。繞佛七匝。則復還坐于寶蓮華。十方無量諸異國土。不可稱計諸佛世尊。一一諸佛各各一切共嗟嘆之。其供養(yǎng)以經(jīng)典之要。以供養(yǎng)故致于清凈。各共嘆德窮劫不竟。供養(yǎng)法故。佛以威神遣諸弟子。詣此忍土所赍供養(yǎng)。入此忍界。其寶莊嚴超逾于此。嚴飾寶座殊絕難及。彼時大會無數(shù)眾生見是變化。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不可稱載諸菩薩眾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于時世尊。周匝遍察諸菩薩眾。汝等正士。誰能堪任。如是比像清凈莊嚴。菩薩所住所當建立。如來至真。意所遣使在遍止宿。將護視之無有思想。亦無音響。所敷氍[叟*毛]毾[登*毛]之具。彌勒如來成佛已后。十六年中當坐于此凈寶高座。是為菩薩行愿歸趣。名無蓋門大會法品經(jīng)典之要。亦當廣布分別其誼。彼時所會一切菩薩。亦當興發(fā)供養(yǎng)此法。彌勒如來及于賢劫諸菩薩眾。于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變動諸法王。即從座起。于蓮華上右膝長跪。叉手白佛。唯然世尊。我能堪任。將護于此清凈挍飾。止息其邊無有思想。精勤一心而不懈廢。侍于彌勒至成如來。常供養(yǎng)之。及于賢劫諸如來眾至真等正覺等。時有魔天。名曰所作所立堅強處。將四域來在彼會。謂變動諸法王菩薩。族姓子。其器云何。為何等類而用其器。受此嚴凈令不毀散。變動諸法王菩薩。答所作魔。族姓子知。一切諸器皆歸壞敗。無常存者無所堪受。唯有空虛而可不毀。無所妨廢。于諸器中最為高尊。仁行當宜諦察我身。目無得眴。必能睹見于無極器。時所作魔。觀察變動諸法王菩薩。諦視其身而目不眴。即見變動諸法王菩薩臍中有水王光明世界。何故名曰水王光明。其佛世界悉滿眾水。周遍國土。若有遙視如一大海。彼有如來。名曰樂蓮華首至真等正覺。于今現(xiàn)在。淳諸菩薩為說大乘。其水界中又有蓮華。名寶莊嚴。其彼如來及諸菩薩而坐于上。時所作魔叉手而立。稽首歸命變動諸法王菩薩。變動諸法王菩薩。謂所作魔。仁君。豈見諸菩薩器。答曰已見。其器無極。報曰是水君能任受。如是像無極天器。億百千劫那術(shù)諸劫數(shù)之報壞。于此莊嚴挍飾。終不枯竭。無能消化。時所作魔。稽首禮佛。唯愿世尊。我本億念志在雜碎。未見于此諸正士等。未得聞是經(jīng)典要時。欲得成聲聞緣覺而取滅度。今日又見變動諸法王菩薩威神巍巍。聞此經(jīng)典感動變化。諸建立至意。當發(fā)無上正真道心。如今所作不敢違廢。于最正覺愍傷眾生。多所安隱多所將護。假使吾身于江河沙劫地獄見煮。然后乃成無上正真。雖遭此厄不以為患。不舍佛道。時佛咨嗟所作魔曰。善哉善哉。汝身乃為大道之故。一心被服弘誓大鎧。今仁如此建立志愿。所誓必果。

    大哀經(jīng)卷第六

    大哀經(jīng)卷第七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八總持品二十三

  時有菩薩名師子英。在會中坐。問總[敖/力]王菩薩。唯族姓子。菩薩所立。于何總持而皆受持。諸佛所說所演經(jīng)典不可窮盡。則以善教悅可眾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俒敖/力]王菩薩。報師子英。菩薩所住此八總持。悅可眾生使得開達。其慧無窮。何謂為八有總持。一名凈光音。二名無盡法藏。三名無量退進。四名海印意。五名蓮華嚴。六名入。無礙印。七名入分別辯。八名建立佛莊嚴。是為八。菩薩住此有所暢說。悅可眾生。時師子英。復問總[敖/力]王菩薩。仁族姓子。寧可屈意垂哀一切。復重解此八總持誼廣演其旨。設(shè)諸菩薩聞此總持。所得辯才必當勤學??俒敖/力]王曰。族姓子聽。今為仁說八總持誼廣散所歸。何謂凈光音。假使菩薩住此總持。其所入門無所掛礙。甚為鮮潔歸乎堅要。其意正立而說經(jīng)典。其音通徹聞一佛國?;蚨蛉蛩幕蛭??;蚴氖迨T佛國土?;虬倩蚯?。其音教告諸佛國土?;蚴氖迨偾|諸佛國土。聞其音教?;驈屯◤責o量無際諸佛國土。從意所樂。欲令音教通乎幾何諸佛國土。多少無極悉能堪任。恣意所欲一師子坐。而為十方一切眾生。講說經(jīng)法。欲令二十里眾人得聞。或三十里。或一須彌。或至梵天。從其眾生本意應說。處師子床建立其志。為諸眾生講說經(jīng)法。悅可其心靡不開解。身適處于師子座已。十方諸佛皆現(xiàn)其身。諸佛說法皆得聞之。適聞已后得總持力。悉識念之未曾復忘。以斯法典解達其誼。其所說法諸可聽受。無能遏斷。入于一文音響之事。皆能演說一切文字。普入諸響諸因緣句。入文字故入無量門。說于諸法無有來相。諸法無處無所住故。諸法自然無反覆故。諸法懷來無所到故。用清凈故。諸法無根。用無有處所生無生故。諸法無邊無所成故。諸法無盡無所住故。諸法無生無所行故。諸法不起無所作故。諸法不有無因緣故。諸法不亂無等御故。諸法不滅無有生故。諸法無行無所愿故。諸法無戲。無有想念應不應故。諸法無言永入無行故。諸法無教。用有所說而有失故。諸法無嗔無有恨故。諸法無想無所著故。諸法無念無有虛故。諸法無猗無所望故。諸法無誨于空等故。諸法無辭用無思故。諸法無究無師主故。諸法無生無有教故。諸法悉凈無有來故。諸法無我我自然故。諸法無人甚清凈故。諸法無壽無長存故。諸法無命入于誼故。諸法實空于內(nèi)寂故。諸法無想。其本際者無有際故。諸法無愿無所受故。諸法無行用無為故。諸法無為。以越所起章句行故。諸法不堅無所依故。諸法無著無所習故。諸法自然用無身故。諸法無作所作凈故。諸法無業(yè)無所入故。諸法無報無所合故。諸法無合無所壞故。諸法無舍無所取故。諸法無眴不可捉故。諸法無獲無所指故。諸法無觸無所造故。諸法無漏無流處故。諸法無有志無成故。諸法清凈無[番*去]黨故。諸法無屬無若干故。諸法無色四大無常故。諸法無痛無所遭故。諸法無想越眾念故。諸法無行離諸欲故。諸法無識無所慕故。諸法無界如空等故。諸法無舍越諸界故。諸法無境無所由故。諸法無貪無所想故。諸法無像無處所故。諸法無形無所降故。諸法無濁除諸憒故。諸法無憶無所執(zhí)故。諸法無想無有二故。諸法無岸度界跡故。諸法無怙離所在故。諸法無常緣不諍故。諸法無名無所怪故。諸法無雜各隨行故。諸法無住無所存故。諸法無爛無所燒故。諸法無惡離諸惡故。諸法如水洗諸垢故。諸法無災甚清凈故。諸法甚清凈不可數(shù)故。諸法無計無所著故。諸法無求無有動故。諸法無搖不可震故。諸法無為與空等故。諸法虛無無所為故。諸法無根無所行故。諸法無現(xiàn)無所曜故。諸法無照舍諸明故。諸法無比無有邪故。諸法無偏等慌惚故。諸法無冥無所視故。諸法無晃無部黨故。諸法無罪離于釁故。諸法歌頌作善業(yè)故。諸法入虛用侵欺故。諸法無進無所立故。諸法無見無有類故。諸法無有嘗無有味故。諸法無柔無細滑故。諸法無識無諸法故。諸法無緣離心意識故。諸法無惟道平等故。諸法本凈。以滅諸入不復生故。

  如是族姓子。菩薩已逮凈光音。于諸因緣文字章句。咨嗟其誼。若于一劫復過一劫。頒宣經(jīng)典。不舍諸緣文字章句。隨時所應不以為難。取要言之。一切諸文各各諸字。以一一文為眾說法。于彼文字而無窮盡。善住法眼諦演辭誼。其言粲麗。于是菩薩住于總持。究暢清凈威儀隨時。辯才鮮明其心顯曜。遵修慈心。其所布施亦復清凈。法施衣食俱無所吝。其戒清凈行無缺漏。忍辱清凈心不懷害。精進清凈造安隱業(yè)。一心清凈寂然無冥。智慧清凈舍于闇昧。廣有所照其業(yè)清凈。無所違失。其目清凈三眼無垢。其耳清凈得天耳聽。聞諸如來所講說業(yè)。其鼻清凈。聞于如來戒法之香。其舌清凈。無可意味志道法味。其身清凈。所生一切不為胎垢之所沾污。其心清凈。善權(quán)隨時普入諸法。其色清凈相好莊嚴。所聞清凈。悅耳之音而無亂響。其香清凈。戒聞施香所見被熏。其味清凈。味味復味成大人相。細滑清凈。手腳柔軟猶如幼童。其法清凈逮法光明。其意清凈。所聞經(jīng)法懷憶不忘。其志清凈越魔徑路。行步清凈。普入深妙無極經(jīng)典。菩薩已住于此總持。自恣從志告誨教授。幾何佛土光明所照。其數(shù)亦然。又其光明。演出一切十方諸佛所演法教。以用逮致于此總持。因得殊特無言辭故。是族姓子。凈光音總持也。所可演出。若有所入所可稱說。不可限量。此凈音總持。分別所趣不可思議。言辭無極所決無限。所搖方面曠而無際。入無掛礙。

  佛言族姓子何謂無盡法藏總持。謂色無盡。以色無常故。曰無盡說色無常。以色苦故亦說苦惱。色無我故亦說無我。色寂然故亦說寂然。色恍惚故亦說恍惚。色如沫故亦說聚沫。色如幻故亦復說幻。色如野馬故亦說野馬。色如水月故亦說水月。色如夢故亦說夢。色如呼響故亦說呼響。色如形影故亦說形影。色如照面像故亦說面像。色無有故亦說無有。色無學故亦說無學。色無究竟故亦說無究竟。其色空故亦說于空。色無想故亦說無想。色無愿故亦說無愿。色無行故亦說無行。色無生故亦說無生。色無起故亦說無起。色本自然故亦說本自然。色用本無故亦說本無。色過去自然故。亦說過去自然。色當來自然故亦說當來自然。色中自然故亦說中自然。色憺怕故亦說澹泊。色靜嘿故亦說靜嘿。色無游故亦說無游。色無戲故亦說無戲。色不可思議故亦說不可思議。色無貌故亦說無貌。色無體故亦說無體。色無人故亦說無人。色無壽故亦說無壽。色無命故亦說無命。色無養(yǎng)故亦說無養(yǎng)。色愚騃故亦說愚騃。色不仁故亦說不仁。色無神故亦說無神。色如束薪故亦說束薪。色如草木墻壁瓦石之類。故亦說草木墻壁瓦石之類。色如誑相故亦說誑相。色為四大故亦說四大。色無聲故亦說無聲。色無教故亦說無教。色不可得故亦說不可得。色念凈故亦說念凈。色緣起故亦說緣起。色無斷故亦說無斷。色非常故亦說非常。色如屋故亦說如屋。色無痛故亦說無痛。色從罪福生故亦說罪福。色法界苦故亦說法界。色住法界故亦說住法界。色于本際法界而無動故。亦說本際。色無我故亦說無我。色無受故亦說無受。色無載故亦說無載。色無念故亦說無念。色無怯故亦說無怯。色無量故亦說無量。色無邊故亦說無邊。其色于道本清凈故。亦說道凈。色空等故亦說空等。色于泥洹本清凈故。亦說泥洹清凈。舉要言之。五陰六衰諸法諸名身形句跡。徑路偏章及諸識身。悉入一音之所顯曜。說無盡慧。計是四大寶藏之篋。所咨啟慧亦不可盡。其寶藏篋圣法經(jīng)典。亦復游入于無盡慧。所頒宣智。是為無盡法藏之總持也。一切諸所講說宣傳。若于一劫復過一劫。咨嗟此德無盡法藏猶不可盡。

  佛告族姓子。何謂無量退進總持。于彼回旋斷絕計常。而反其流。十二緣起從無明緣而自致行。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更。從更致愛。從愛致痛。從痛致受。從受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病死。從死致于哀泣憂戚所不可意。從致五陰大惱之患已除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愛痛受有生老病死啼哭愁戚。不可陰意大患永除。彼從無量宣無限門入于無底。是故名曰無量退進之總持也。亦受亦舍故曰回旋。無受無舍此之謂也。亦起亦滅所以回旋。不起不滅此之謂也。與塵勞合而致諍訟。所以回旋。反本清凈無著放逸。此之謂也。于一切法而有所行。受應不應念與不念。所以回反。無想無念無應不應。此之謂也。因緣諸見所以回反。斷因緣見此之謂也。名之與色所以回反。無名無色此之謂也。有為無為所以回反。凈于三場此之謂也。有內(nèi)有外所以回反。不住于識此之謂也。罪福報應所以回反。無罪福報此之謂也。善與不善所以回反。永無所行不處善惡。此之謂也。有漏無漏所以回反。無有二事此之謂也。殃釁所蔽塵勞之冥所以回反。本凈自然此之謂也。計我不我所以回反。其際清凈此之謂也。生死泥洹所以回反。諸法泥洹其源靜然此之謂也。是族姓子。說無量總持進退無底。若有菩薩。住是無量進退總持。志無所生達法無起。于無央數(shù)百千劫中。講說經(jīng)典不能究盡??偝种燮湔x微妙。此無量退進總持。若入中慧有所宣暢。則能覺了清凈道門。照曜幽冥靡不亙?nèi)弧?br />
  佛告族姓子。何謂海印意總持。猶族姓子。諸四方域世界之中。諸有形色。又其像貌山谷樹木。諸所生草眾藥之類所有形貌日月光明明珠水曜焰電。諸有像貌。州城大邦郡國縣邑居舍屋宅。所有像貌。園觀浴池川流泉源。入流行色生活之業(yè)。自睹形像好丑善惡。中上下貌一切諸色。及與歸之。皆依大海而不別異。是謂大海。菩薩若住此海印意總持。等印一切眾生之身。亦復等演文字之教。以等心印而印眾生。十力諸佛??谘菟麩o極大法。此典皆從菩薩口出。佛印見印。所說法者忻而無限。講諸法印。慧無所印。所可講說。悉如來印分別眾諦。其無印者。永無所行心。自然寂。其離印者。得離欲法清凈之行。其度印者。所演究竟靡所不通。其號印者。皆宣名物各各暢了。其樂印者。除去欲貪放逸恩愛。其十印者。具足十力。其被恐印者凈除諸意。其燒咤印者舍于燒熱。其六印者成六神通。其左披印者棄捐左道。其審印者說于真諦。其如印者所行如實。其哆印者蠲除一切諸所根本。其迦印者離所作業(yè)。其娑印者宣暢至誠。其現(xiàn)勢力故。其生印者度生老死故。其志印者謂意清凈故。其界印者不壞法界故。其寂印者具足憺怕故。其虛印者。虛靜空無無不可盡故。其盡印者。消化盡想慧無起故。其立印者覺意諦住故。其知印者。別知一切眾生類故。其普印者。而悉頒宣諸所興衰。其有印者。覺了分別所有無有。其貪印者。消除貪淫嗔恚愚癡之忌難也。其己印者。己身已通而成正覺。其自印者身自解故。其旦印者。旦自釋舍諸所猗相。其數(shù)印者滅遣根源。其處印者。則于處處如有悉知。其無印者無有若干。其果印者逮得果證。其陰印者除諸陰蓋。其疾印者離邪疾故。其施印者。得成施戒香熏故。其堅印者。已逮斷堅剛強性故。其究印者。究暢文字攄其根源。如是族姓子。菩薩說法演若干文。悉知一切文字印說。是為海印入總持門。

  佛告族姓子。何謂蓮華嚴總持。菩薩大士若入眾會。在所住處輒為說經(jīng)。設(shè)有所宣。于時于彼即生蓮華。其色殊妙。菩薩適坐于蓮華。逮虛空中則雨蓮華。又諸蓮華各各演出若干種音。講說經(jīng)法唯說深誼。無有雜句嚴飾之教。攀引典喻正典上要。分別誼歸。十二部經(jīng)。一曰聞經(jīng)。二曰得經(jīng)。三曰聽經(jīng)。四曰分別經(jīng)。五曰現(xiàn)經(jīng)。六曰應時經(jīng)。七曰生經(jīng)。八曰方等經(jīng)。九曰未曾有經(jīng)。十曰譬喻經(jīng)。十一曰住解經(jīng)。十二曰行經(jīng)。其所演法。若有聽者輒盡眾苦。菩薩如是自然精進。不釋常定。于時蓮華所演經(jīng)典。適斷眾苦便行佛事。又其菩薩一切毛孔。悉出光明化為蓮華。諸蓮華上各化菩薩。詣于十方不可涯底無數(shù)佛土。奉現(xiàn)諸佛。是族姓子。名曰蓮華嚴入總持門。佛復告族姓子。何謂入無礙總持門。假使不舍一言辭已。至二三四乃至乎千。所生之處常不忘之?;騼|百千種種之說悉能識念。為眾宣暢世世不忽。諸根和悅顏色殊絕。與眾超異悅可眾人。無有恨亂或能所說聞于。無量江河沙等諸佛剎土?;蚰芡〞橙绶饑鴫m諸佛國土。于是所演諸法門者。隨時方便。又彼法門。一時悉遍諸佛國土滿中塵數(shù)諸世界也?;蚨?。或五至十百千無量。所說應聲亦無所著。則無所住。其音柔和合眾人心。辭美隨時其誼雅妙不失其節(jié)。莫不忻豫入無礙門。

  佛復告族姓子。何謂入分別總持。曉了其誼。所宣旨慧而不可盡。分別法者。所宣正慧亦不可想。隨時分別。所說明慧亦不可窮。分別辯者。所宣正智亦無涯底。菩薩已獲如此慧者。其于東方所有眾生。悉能合會集在一處。各各隨意言語各異音聲若干。從其宜便所知多少。來難菩薩悉能發(fā)遣申暢其誼。南方西方北方。四隅上下亦復如是。來難菩薩各各問誼。一時各各盡為發(fā)遣。隨音清濁若干種言。悉得開解。各隨本心而得入道。各聞其言音不錯亂。則以一音入無數(shù)音。以無數(shù)音則入一音。是為名曰分別莊嚴總持。

  佛告族姓子。何謂建立佛想總持。若有菩薩得此總持。處大法座在于眾中。常于虛空。值其頂上變交露帳化佛處上。紫磨金色三十二相眾好嚴身。自承其德頂近如來右手所在。化佛舉手適著頭上。應時菩薩。其身即變成為佛形莊嚴相好。建立其口言辭如佛。被蒙其意亦如佛意。適能成就建如是法。則入一切眾會心念。從其本行而為宣法。一日二日至乎五日。半月一月半歲一歲五百千歲。從意自恣至乎無窮不可計歲。離于飲食。為諸眾生而講說經(jīng)。所宣經(jīng)典而無有窮盡。其身不懈心亦不怠。悉是如來之所建立。圣感所接。彼則成致于四大慧。何謂四。一曰慧解一切眾生志操。二曰分別章句靡不通暢。三曰則以圣智所宣無窮。四曰則從其人本。而所學乘。了其意歸而解說法。是族姓子。如來相建立總持。所入門者。有所宣說。又此總持可演誼。不可稱載。無有邊際。通佛境界。爾時總[敖/力]王菩薩。睹于如來說如斯誼。以贊頌曰。

  安住已宣說  于八總持行

  此乘所宣獲  分別得解暢

  說億載經(jīng)典  辭不得邊際

  其誼所分別  說者無所損

  佛音甚柔和  其聲微妙快

  宣告江河沙  無量千佛土

  眾生得聽聞  逮成得滅度

  此總持清凈  所暢音無際

  講說無數(shù)劫  其法無窮盡

  一句之言辭  宣布不可說

  一切諸文藻  智者得隨時

  是為法篋藏  覺意無涯底

  皆棄諸非受  其行甚清凈

  亦不著中間  不隨退轉(zhuǎn)界

  斯勇普惟法  專精而奉行

  其逮得總持  蠲除眾根源

  其于四域界  諸所有形類

  一切悉等印  江海無思惟

  其有逮得此  海印之總持

  彼行者印門  所說無思議

  若在中眾會  大人講說法

  逮于虛空中  廣雨諸蓮華

  又諸蓮華者  演億千法教

  蓮華嚴總持  清凈德若茲

  一音所演句  二三及五六

  諸音各各聞  聲而不錯亂

  千億百那術(shù)  言辭不可盡

  有逮得總持  所覺無掛礙

  其所宣辯才  法誼說應時

  十方眾生來  各各共難問

  悉為發(fā)遣之  決了所疑律

  其逮得總持  意所覺如此

  其大人正士  若坐于高床

  諸佛以右手  而摩著頂上

  其人得辯才  如佛無有異

  用逮此佛化  妙上總持故

  假使此菩薩  逮成總持者

  彼意所懷德  無際不可念

  講說億千劫  猶如江河沙

  咨嗟其功德  境界不可盡

  如蓮華自然  踴處于三世

  堅住如須彌  所部無能動

  假使有逮得  無上之總持

  其慧則普流  周遍于三世

  若在眾會中  勇猛如師子

  調(diào)御諸外學  降伏令成就

  假使有逮得  此上之總持

  在所游行處  悉棄諸恐懼

  其光逾大明  所照而隨時

  其行若如水  洗除眾垢穢

  其行亦如火  無相無有念

  其行亦如風  不著諸境界

  其行亦如醫(yī)  療治諸疾厄

  隨時給法藥  湯火而救濟

  其有逮得者  極上妙總持

  彼慧無嗔恨  隨根而解說

  其行如月明  能除夜眾冥

  心等光明正  而演大暉曜

  其有逮得此  總持最無覺

  眾生來觀瞻  視之無厭極

  其行喻日光  照曜于闇冥

  開三界眾生  使得其悟解

  若逮得于此  最上之總持

  枯竭于眾庶  愛欲塵勞源

  其行亦如王  典領(lǐng)其國土

  如息意王教  以法施所聞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一切無所受  不著于諸有

  其行猶如龍  意強有神變

  興云雨眾生  亦復出電焰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此放諸法雨  消滅眾惱熱

  其行如天帝  不為諸容色

  而見所迷惑  心廣而思法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諸來眾會者  悉瞻戴其顏

  其慈之所行  等游如梵天

  一切無等倫  來生于此世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生于梵天  所在常清凈

  則成大五通  常與眾超異

  游百千佛土  難計無思議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供養(yǎng)十方  無央數(shù)諸佛

  諸佛所咨嗟  隨所止方面

  悉共愍哀之  念之如一子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計如是不久  當逮佛功勛

  其辯甚廣遠  所演無窮盡

  說種種微妙  無數(shù)諸經(jīng)典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嚴行如華鬘  辯才如流泉

  在眾意堅強  所覺而通暢

  其慧無涯底  所行如虛空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則無憍慢  離諛諂自大

  其智慧善權(quán)  所游而自恣

  能精進奉行  當修慈愍哀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一切皆蠲除  有為之瑕穢

  知眾生言辭  所說之善惡

  了眾人所好  一切諸根行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本所可宣暢  其誼不可盡

  精勤神定意  諸根及五力

  覺意路如是  其寂然最上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則觀諸法  所獲甚清凈

  于諸度無極  已逮至彼岸

  意強而明達  慧了諸四思

  其逮得于此  最上之總持

  其人自然解  安住諸所行

  寂然成澹泊  仁和無放逸

  威儀禮節(jié)行  分別住安諦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其人未曾有  不與諸塵勞

  以成如法幻  志性離瑕穢

  所在胎生處  不能垢所染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則住于蓮華  立在諸佛前

  其人身口意  威神無缺漏

  普興一切慧  周流歸眾生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諸佛所建化  說法而自立

  已成大智慧  為眾生行道

  于無數(shù)劫中  嘆德不可窮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若有欲嘆譽  無能得源際

  于是世尊。贊總[敖/力]王菩薩。善哉善哉。仁快說此咨嗟總持之所入行。所以然者。此法自然無所依怙。不仰他人。入已曾往過去諸佛。更問深妙總持門故。以是之故。汝族姓子。當作斯觀。等無有異。

    大哀經(jīng)卷第七

    大哀經(jīng)卷第八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往古品第二十四

  佛告族姓子。乃往過去久遠世時。劫數(shù)無量不可計會。懸曠極遠不可思議。爾時有佛。號離垢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善離垢。劫名照明。其界清凈。地紺琉璃凈如明鏡。地平如掌。其界之土琉璃之土。生七寶樹。枝葉華實皆亦寶成。又自然生眾寶蓮華。大如車輪其色若干。見者心歡。其形微妙香潔甚美。寶為交露屋宅精舍。諸天人民被服飲食。猶如第六自在天上。人民鮮潔行步安詳。其淫怒癡鮮而薄少。舉動言教。其佛世界無有日月。其佛離垢光明。身出大暉遍諸佛土。晨夜常明昧爽不別。蓮華合者則知為冥。蓮華開者則知為明。其離垢光如來至真。諸菩薩眾有八百億。出家菩薩居士菩薩。無能限量不可稱載。建立無上正真之道。其佛土地不聞異學無有異乘。唯修大乘。行悉淳淑立不退轉(zhuǎn)。世尊云何。為彼說法。唯演空慧空無相教。佛壽半劫。眾人居宅若干種寶。佛即行步皆隨時節(jié)。諸天亦然。其于地上立交露帳舍宅居中。名之為人。其處虛空而立屋宅柵閣。名之為天。起止飲食等無差別。又其佛界無復國君。唯離垢光世尊。則為無上大法之王。諸天人民無各各異。皆來事師無各異名。所作不別無有異念。唯奉如來咨受經(jīng)典。思惟其誼。彼無女人。無罪處名。無犯塵欲。其土眾生唯學三度。一曰禁戒。二曰守心。三曰學智。何謂為戒。習諸通慧心念不舍。棄捐諸行。何謂守心。住于定意逮得神通。何謂為智。住智度無極得分別辯。如是族姓子。有學如此。名曰學度。是諸菩薩不受禁戒。其土清凈巍巍如是。世尊說法嚴妙殊絕。卓然無喻。時彼佛土諸菩薩中。有一菩薩名曰光首。即從坐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唯然世尊。所言總持為何謂也。菩薩何住。諸佛所說皆能執(zhí)持。為眾生演令心歡悅。佛告光首。又族姓子。有總持名為寶曜菩薩住此。悉受諸佛之所講說。悅眾生心。光首又問。唯愿如來。宣寶曜總持。其中誼理我等聞之。奉之如教逮此總持。離垢光佛。尋為光首菩薩。嘆此頌曰。

  欲逮得寶曜  永除諸塵穢

  于垢而無垢  舍諸一切染

  心常凈離著  是寶曜總持

  逮得此持者  其明無不照

  其身口清凈  光明性離垢

  等意行慈心  是寶曜總持

  已脫三十二  解諸一切想

  則離眾悕望  是寶曜總持

  所游入懷勇  大德如虛空

  解明如虛靜  是寶曜總持

  不斷乎三寶  絕三垢三世

  窮盡眾苦源  是寶曜總持

  害貪淫恚癡  除塵諸穢濁

  寶樹受欲意  寶曜總持尊

  諸所有音響  世間上中下

  入于一切聲  寶曜持離垢

  精勤深奧法  無數(shù)妙句誼

  不著吾我人  總持離此二

  逮得分別辯  堅住于四道

  四禪震于梵  是寶曜總持

  第一法藏義  啟受四等行

  尊修五神通  寶曜總持尊

  諦住四意止  常順四意斷

  奉于四神足  是寶曜總持

  已受持五根  而立于五力

  無能七覺意  是寶曜總持

  奉于八由路  化寂然所觀

  至于明解脫  是寶曜總持

  游戲所住地  近順解脫道

  斷除一切惱  是寶曜總持

  照明一切世  寂光之道場

  眼清凈廣照  是寶曜總持

  天眼凈如此  智慧眼曜冥

  眼凈為法目  是佛眼清凈

  是塵凈于魔  此五陰消害

  亦凈于死魔  歸命力降魔

  住于此總持  至億那術(shù)土

  見垓數(shù)諸佛  得聞上經(jīng)典

  以聽廣妙法  意力懷總持

  分別其義趣  為天世人宣

  心明發(fā)意知  解了所報應

  其法入于慧  住總持逮此

  辯才無掛礙  三達三眼凈

  逮得三脫諠  精進逮總持

  無數(shù)諸總持  無限說無量

  逮此總持勝  便獲一切所

  其禪及脫門  正受極三昧

  神通自娛樂  當入此總持

  若海諸水王  萬川流河歸

  是勝總持然  諸法門無量

  入于無盡意  悉解無窮慧

  其福無涯底  行總持逮此

  色像眾相好  種姓慧清凈

  珠寶離垢掌  逮總持如此

  入乎深要藏  懷無從生忍

  在不退轉(zhuǎn)地  說是總持者

  無數(shù)諸菩薩  求于無上道

  已逮此總持  成佛不為難

  十方諸最勝  說法愍眾生

  逮此總持者  辯才無斷絕

  悅億垓眾生  知根意所信

  口未有所說  逮此總持者

  則轉(zhuǎn)于法輪  度百千眾生

  立之于尊乘  勇住此總持

  無數(shù)那術(shù)劫  嗟嘆其功勛

  逮此總持者  不能盡究暢

  如是族姓子。離垢光如來至真。說此總持竟。諸大眾中三萬二千菩薩逮此總持。光首菩薩亦復逮得此寶曜持。于族姓子所憶云何。爾時光首菩薩。豈異人乎。勿作斯觀。所以者何。則爾身是。以是之故??俒敖/力]王。于今堪任度諸穢惡。亦復于此咨問如來。章句通利。無猶豫心決其疑網(wǎng)。由是之故。今世勇猛具啟前問。不難如來是決總持。宣照世間令意亙?nèi)?。仁者修法目觀達故。會此復重獲此總持。意懷勇猛。心自頒宣。

    大哀經(jīng)智本慧業(yè)品第二十五

  于是智積菩薩。時在彼會。前白佛言。菩薩云何逮寶曜時。已能獲致不復忽忘益于眾生。以總持力而自立業(yè)。佛告智積。族姓子。其有菩薩。住于智本而為智慧業(yè)。爾乃逮得寶曜總持。不復忽忘益于眾生。智積菩薩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為解說。何謂智本。何謂慧業(yè)。佛言且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智積菩薩受教而聽。佛告族姓子。諦聽義旨思存心懷。是為智本。如所聞法則以具足為他人說。是為慧業(yè)。觀察分別是為智本。啟發(fā)眾會令得開解。是為慧業(yè)。隨順觀察知其根源。是為智本。隨時開化建立眾生。是為慧業(yè)。修平等行而無偏黨。是為智本。奉平正行不為邪疑。是為慧業(yè)。心無所生都無所著。是為智本。雖心不生能宣經(jīng)典。是為慧業(yè)。閑處靜思其心寂寞。是為智本。身心宴然而無憒亂。是為慧業(yè)。心常樂一萬事不起。是為智本。識一乘道而不違舍。是為慧業(yè)。專修憺怕而普觀察。是為智本。得明解脫蠲除眾冥。是為慧業(yè)。遵乎專一三脫之門。是為智本。證明三達去來今事。是為慧業(yè)。篤信道議而無疑惑。是為智本。度于一切諸所掛礙。是為慧業(yè)。其心不怯志懷勇慧。是為智本。身心休息離于汲汲。是為慧業(yè)。其意安詳而不卒暴。是為智本。思惟懸曠而悉識念。是為慧業(yè)。如有所毀尋即覺制。是為智本。心常正定而得其所。是為慧業(yè)。遵修意止申暢意法。是為智本。意無所存亦無所念。是為慧業(yè)。奉四意斷令舍根源。是為智本。則已凈本蠲除眾瑕曉了諸法。是為慧業(yè)。修學神足忽然輕舉。是為智本。已無所行而遠神足。是為慧業(yè)。習化五根根源常寂。是為智本。分別諸根之所歸趣。是為慧業(yè)。住于五力勢不可動。是為智本。降魔塵勞令欲不起。是為慧業(yè)。曉了七覺逮柔順忍。是為智本。分別諸業(yè)一切自然。是為慧業(yè)。合集由路勇暢無滯。是為智本。若以識別浮筏譬喻。其非法者立之于法。是為慧業(yè)。明識苦習而修道業(yè)。是為智本。明證盡諦智本無盡。是為慧業(yè)。諷誦經(jīng)典識其句誼。是為智本。已通經(jīng)典而能奉行。是為慧業(yè)。一切所聞皆能執(zhí)持。是為智本。道御眾義不違其理。是為慧業(yè)。于受音響而無所著。是為智本。順其經(jīng)典而識正旨。是為慧業(yè)。觀諸萬物一切無常。是為智本。而悉曉了于無所行一切諸法。是為慧業(yè)。觀諸萬物一切皆苦。是為智本。一切諸法計本空無。是為慧業(yè)。察一切法而無吾我。是為智本。觀諸眾生本悉清凈。是為慧業(yè)。聞真諦法不懷恐怖。是為智本。分別諸法之所歸趣。是為慧業(yè)。觀察寂然泥洹憺怕。是為智本。一切諸法本凈寂滅。是為慧業(yè)。聞于經(jīng)誼不懷猶豫畏懼之難。是為智本。曉了義理知其正歸。是為慧業(yè)。聽如審法不疑深洽。是為智本。分法辯才剖判其本。是為慧業(yè)。于一切音聽不恐懼。是為智本。隨時宣暢各令得所。是為慧業(yè)。聞佛辯才不懷弱怯。是為智本。識其辯才而遍頒宣。是為慧業(yè)。為眾生故慈奉法行。是為智本。不舍慈愍以慈加眾。是為慧業(yè)。自為己身亦為他人而興愍哀。是為智本。俱于二事而無所著發(fā)無蓋哀。是為慧業(yè)。愛喜道法而懷悅豫。是為智本。不舉不下無所違失。是為慧業(yè)。離于結(jié)縛危害之事而以觀察。是為智本。曉了己身舉動進止。是為慧業(yè)。常念于佛心無他思。是為智本。明識法身而無所猗。是為慧業(yè)。常念經(jīng)典識其義理。是為智本。而能分別離于欲法。是為慧業(yè)。常念圣眾供養(yǎng)諸道。是為智本。逮于無為觀察無塵。是為慧業(yè)。常念惠施濟諸窮厄。是為智本。舍一切塵而順道意。是為慧業(yè)。常念戒禁而自謹慎。是為智本。而已習行于無所識行別禁戒。是為慧業(yè)。常念于天使意開解。是為智本。其法清凈離于穢塵。是為慧業(yè)。若有所聞覆疏其議。是為智本。與諸世俗無所覆挍。是為慧業(yè)。所作事業(yè)安諦無失。是為智本。而悉曉了無作無報。是為慧業(yè)。不懷貢高而不自大。是為智本。得無極慧而成大智。是為慧業(yè)。所行為已自省其身。是為智本。為已亦及二事俱興。是為慧業(yè)。若能執(zhí)持八萬四千諸法經(jīng)藏。是為智本。分別八萬四千諸行。是為慧業(yè)。曉了隨時而宣經(jīng)典。是為智本。如應講經(jīng)無所違失。是為慧業(yè)。開化眾生建立于道。是為智本。智度無極善權(quán)方便。教誨眾生立不退轉(zhuǎn)。是為慧業(yè)。未曾畏懼五趣所生。是為智本。所生之處多所將護。是為慧業(yè)。精勤自修逮音響忍。是為智本。常以修行無所懷生。是為慧業(yè)。自將其節(jié)得柔順忍。是為智本。若以逮得不起法忍。是為慧業(yè)。發(fā)意勤修不退轉(zhuǎn)地。是為智本。超然進前阿惟顏地是為慧業(yè)。其已行成坐佛樹下。是為智本。所當曉了斷除疑礙解是平等。皆以一時發(fā)心之頃。隨時順誼。成于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是為慧業(yè)。佛欲重解宣暢此誼。爾時頌曰。

  若聽受其法  啟問無放逸

  斯清凈眾人  咨奉于智本

  聞之則能演  慈心布諸民

  其菩薩殊勝  為造慧之業(yè)

  善意而思惟  是為明智本

  分別說所行  是為慧之業(yè)

  行如所順念  是則為智本

  此行為人說  是為慧之業(yè)

  逮心無所生  此則智之本

  心行無所趣  是為慧之業(yè)

  凈修正真行  是則為智本

  宣轉(zhuǎn)造所行  是為慧之業(yè)

  專一寂道行  是則為智本

  身心不計我  是為慧之業(yè)

  畏難生死習  是則為智本

  愛樂一乘道  是為慧之業(yè)

  好樂寂然觀  是則為智本

  思惟明脫事  是為慧之業(yè)

  精勤三脫門  是則為智本

  明證三達智  是為慧之業(yè)

  精修四意止  是則為智本

  念無意無我  是為慧之業(yè)

  棄惡修善行  是則為智本

  本凈除此法  是為慧之業(yè)

  勤致四神足  是則為智本

  不貪習神足  是為慧之業(yè)

  篤信凈解脫  是則為智本

  度一切掛礙  是為慧之業(yè)

  精進不猗息  是則為智本

  身意已休息  是為慧之業(yè)

  其志了安詳  是則為智本

  不住一切處  是為慧之業(yè)

  自覺識定意  是則為智本

  行本凈正受  是為慧之業(yè)

  善建立五根  是則為智本

  知眾生諸根  是為慧之業(yè)

  奉行于五力  是則為智本

  殷勤得圣慧  是為慧之業(yè)

  覺意柔順忍  是則為智本

  解了一切法  是為慧之業(yè)

  勤修道精進  是則為智本

  棄捐法非法  是為慧之業(yè)

  方便苦自然  是則為智本

  于證不滅盡  是為慧之業(yè)

  修持隨誼典  是則為智本

  導御從誼理  是為慧之業(yè)

  不厭惓諸聞  是則為智本

  履順其要行  是為慧之業(yè)

  如應求其議  是則為智本

  奉行于圣達  是為慧之業(yè)

  不猗于壽命  是則為智本

  所念如法教  是為慧之業(yè)

  求觀物無常  是則為智本

  于是知無生  是為慧之業(yè)

  信脫萬物苦  是則為智本

  諸法悉無為  是為慧之業(yè)

  解諸法無我  是則為智本

  其性以清凈  是為慧之業(yè)

  信脫泥洹寂  是則為智本

  眾生永滅度  是為慧之業(yè)

  觀察其誼理  是則為智本

  覺誼而分別  是為慧之業(yè)

  若篤信經(jīng)典  是則為智本

  暢達于經(jīng)法  是為慧之業(yè)

  不畏一切音  是則為智本

  曉了諸歸趣  是為慧之業(yè)

  不離佛辯才  是則為智本

  曉了自恣說  是為慧之業(yè)

  建立眾生慈  是則為智本

  得無緣之愍  是為慧之業(yè)

  哀己及他人  是則為智本

  不想著我人  是為慧之業(yè)

  常得歡喜悅  是則為智本

  不悅無所起  是為慧之業(yè)

  不造為恩愛  是則為智本

  心不得二脫  是為慧之業(yè)

  其意常念佛  是則為智本

  若隨法身教  是為慧之業(yè)

  常思惟經(jīng)典  是則為智本

  明識法報應  是為慧之業(yè)

  念圣眾功勛  是則為智本

  若覺了無為  是為慧之業(yè)

  若心好布施  是則為智本

  設(shè)舍一切塵  是為慧之業(yè)

  思戒具清凈  是則為智本

  住無漏之禁  是為慧之業(yè)

  念于大神天  是則為智本

  若念凈復凈  是為慧之業(yè)

  所聞而覆疏  是則為智本

  不與世同塵  是為慧之業(yè)

  善修謹敕業(yè)  是則為智本

  于作無所作  是為慧之業(yè)

  謙遜不自大  是則為智本

  不計吾有慧  是為慧之業(yè)

  己身常精勤  是則為智本

  為眾生造行  是為慧之業(yè)

  若持諸法藏  是則為智本

  曉了眾生行  是為慧之業(yè)

  度一切諸惡  是則為智本

  歸三處眾生  是為慧之業(yè)

  惠施為仁愛  等立益眾生

  開化使離穢  是為慧之業(yè)

  皆以等利之  視如佛功德

  正士則如是  是為慧之業(yè)

  畏所有然熾  是則為智本

  思惟生于彼  是為慧之業(yè)

  不嗔得盡慧  是則為智本

  興無所生慧  是為慧之業(yè)

  若得音響忍  是則為智本

  其行如所念  是為慧之業(yè)

  致柔順法忍  是則為智本

  無所從生忍  是為慧之業(yè)

  住不退轉(zhuǎn)地  是則為智本

  得阿惟顏地  是為慧之業(yè)

  坐于佛樹下  是則為智本

  已逮諸通慧  是為慧之業(yè)

  計其智之本  是曰為道心

  依怙于此心  所作為慧業(yè)

  常諦住道心  則能不動轉(zhuǎn)

  是業(yè)為慧事  所行常隨時

  若修行佛道  是心道之本

  佛神力如此  亦分別辯才

  若于無數(shù)劫  咨嗟此功勛

  佛德及光明  不可得邊際

  其過去諸佛  現(xiàn)在亦如是

  若當來安住  十方不可計

  其有欲供養(yǎng)  此無量最勝

  當順隨道心  則成無放逸

  佛說于此智本慧業(yè)時。十方無量諸佛國土六反震動。寶嚴高座亦復如是。于是智積菩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者何故十方世界不可計會無數(shù)佛土六反震動。其虛空中所立高座亦復如是。佛言。族姓子。是智本慧業(yè)經(jīng)典要品。過去如來之所嘆說。往古世時。智積菩薩在于虛空。多所持護。啟問如來。佛為解答。是故地大震動光明普照。

    大哀經(jīng)智積菩薩品第二十六

  爾時有菩薩。名逮分別辯。前白佛言。智積菩薩何故號曰為智積耶。佛告族姓子。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佛號名首寂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曰精勤。劫名阿摩勒。其佛世界安隱快樂眾生無患。首寂如來諸菩薩眾四萬二千。諸聲聞眾八萬四千。皆悉恭恪謙卑順教。其佛辯才以方等經(jīng)。為諸菩薩興百億難。歌頌悉周告諸菩薩。汝等正士。誰能堪任受百億難。一一解說而發(fā)遣之。彼諸菩薩又報佛言。過今夜已當發(fā)遣之?;蜓云咭埂;蜓园朐??;蜓砸辉隆K嘉┤缓竽四馨l(fā)遣。各各自思。白世尊義。時彼眾會有一菩薩。名曰覺意。前白佛言。唯愿大圣。我不起坐不整威儀。無所思察。于如來前令尊證明。悉當發(fā)遣所可難誼。時此正士適師子吼。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世間。以此威光。告地上神四天王天。忉利天。炎天兜率天。無憍樂天?;栽谔臁I现聊Ы缣?。梵天梵身天。梵滿天。梵度著天。大梵天。光曜天。鮮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嚴凈天。鮮凈天。無量凈天。難及天。善見天。善勝天。離果天。一善天。空慧天。識慧天。不用空慧天。有想無想天。悉來集會。諸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不可稱計。亦皆來會。及諸十方諸所千界。悉來住立于高座前。時覺意菩薩見諸大眾悉來集會。承己福力意強霸力及總持力分別辯力無所畏力。奉佛威力在于佛前諸眾會中取百億難。一一諸難興百億義。而發(fā)遣之。不轉(zhuǎn)其時。不移其坐。亦不起立。不動膝腳。所說流滑義不差錯。聞者亙?nèi)蝗糈ざ妹?。因時會中六萬人眾。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八萬四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首寂如來則贊之曰。善哉善哉。其音應時遍告三千大千世界。其地上神上至凈身諸天之眾。皆聞其聲悉共咨嗟。今此菩薩乃能發(fā)遣百億眾難。當號名之為智積也。族姓子。智以是之故。故曰智積欲。知爾時覺意菩薩。豈異人乎。莫作斯觀。所以者何。則是智積菩薩也。

    大哀經(jīng)嘆品第二十七

  于是總[敖/力]王菩薩前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諸佛世雄。乃能善決于是淳淑無上正真之道。暢其文字不可限量。入無限誼難受難持。解了深妙十二緣起。不能勤學。亦為甚難。其二行者無能及者。是六情難滅。坐有所著權(quán)不能解。非是下度聲聞緣覺地所能逮者。是菩薩行印一切法。覆挍法界則以平等。猶如虛空。無有作想悉無所著。越所悕望別眾生行。曉了一切報應之緣。而復頒宣智度無極。廣修善權(quán)奉靜寂句。逮得神通。以等行故。入佛一門無有差特。不為若干。等定如空。黨無等倫。等無所等。諸佛平等離于二事。修行滅寂去諸文字。導御于義令分別解。暢其音響于義無獲。所得等習奉行三寶。講三脫門度于三界。曉了三達興發(fā)自在。譬喻定意。則能建立諸佛之法。懷來佛慧饒益一切。諸佛所嘆。唯然世尊。若族姓子及族姓女。有能信此去來今佛。如是比像所講道誼無量之慧。以信樂至發(fā)無上正真道意。將護正法。聞如此比經(jīng)典之要。持諷誦讀具為人說。得福無底。則于如來為有反復孝順報恩。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如爾所云若族姓子族姓女。佛目睹見十方諸佛所現(xiàn)國土滿中七寶。持用奉施如來至真等正覺。若復有人持是經(jīng)典。勤諷誦讀具足講說。為眾宣傳。殷勤精進啟受正典。懷之而行。而不違斷三寶之教。如是行者。德超乎彼不可稱限。于時世尊說此誼已。嘆此頌曰。

  吾以佛眼  睹諸國土  諸如來等

  如積紫金  供養(yǎng)如來  福尚鮮少

  若聞此典  功德乃廣  其有應器

  得聽斯經(jīng)  深奧玄妙  第一至真

  已具即受  持諷誦讀  計此功祚

  為最上尊  最勝若此  常住于法

  從法養(yǎng)生  不從衣食  是故當奉

  安住之法  則為孝順  報諸佛恩

  爾時世尊告眾一切諸會菩薩。誰能堪任受是過去當來現(xiàn)在諸佛世尊無上正真道法之護。吾滅度后于五濁世時俗憒擾能傳此經(jīng)使廣流布。令其正法住在久存。應時彼會六萬億垓諸菩薩眾。同時舉聲而嘆頌曰。

  吾等世尊  僉共堪任  將護如來

  無數(shù)億劫  百千那術(shù)  所集無上

  正真道教  于后來世  當廣宣布

  又復大圣  唯加威恩  建立神德

  令此經(jīng)典  于后末世  使廣流布

  令眾生類  咸共奉命  宣令人民

  得殖德本  已積德者  耳得逮聞

  于時世尊即嘆頌曰。

  正覺言至誠  住于真諦法

  以此建誠言  順立于斯經(jīng)

  彼于無盡哀  而住無極慈

  演愍傷眾生  故建立斯經(jīng)

  成就功德品  越諸圣慧黨

  普入諸所行  故建立斯經(jīng)

  降伏一切魔  消化諸異學

  壞一切邪見  故建立斯經(jīng)

  四王天帝釋  梵王演布施

  天龍犍沓和  故建立斯經(jīng)

  地神虛空天  雜碎諸小天

  見佛名所建  當奉持此詔

  修于四梵行  四諦自莊嚴

  將護于所部  故建立斯經(jīng)

  虛空無色像  令無色有色

  佛之所建立  無能動移者

  于時四天王異口同音。則于佛前以頌贊曰。

  吾等順此典  佛威所將護

  子孫及眷屬  還逮而侍衛(wèi)

  若有受持者  精勤于道教

  我等當奉事  四面營翼之

  于時天帝釋。則于佛前嘆此頌曰。

  吾等報佛恩  當護導師法

  是神妙經(jīng)者  行者得成佛

  我等為諸佛  孝順報護經(jīng)

  將養(yǎng)如是典  以此奉持法

  于時梵三缽天王。則于佛前嘆此頌曰。

  其不習放逸  越度一切乘

  悉從是經(jīng)生  深奧誼殊絕

  當舍梵天安  設(shè)此經(jīng)所在

  故當往聽受  亦當隨營護

  于時兜率天王。則于佛前嘆此頌曰。

  其一生補處  從兜率天下

  便當奉持此  佛所說經(jīng)典

  世尊我堪任  棄捐天安樂

  游住閻浮提  聽說此經(jīng)典

  于時魔子導師。則于佛前嘆此頌曰。

  以畢魔罪業(yè)  不復從害教

  其受持此經(jīng)  識誼而奉行

  我當擁護此  如來之經(jīng)典

  令興其精進  普使具足獲

  于時魔波旬。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吾于眾生類  不復為敗亂

  其有受持此  攝壞眾欲塵

  諸魔不得便  說此經(jīng)典者

  諸佛所建立  吾當將護之

  于是須深天子。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諸佛之正道  此經(jīng)悉演說

  若有持斯經(jīng)  則奉一切佛

  我當執(zhí)此典  為億數(shù)天贊

  勸助發(fā)道意  聞者則遵行

  于是彌勒菩薩。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若有志有道  其慈不須屬

  擁護一切法  自出意布施

  吾詣兜率天  佛之所建立

  如是正像經(jīng)  當令普流布

  于是耆年大迦葉。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吾等慧薄少  聲聞之所說

  當任其勢力  執(zhí)持世尊法

  若有受持此  當往侍衛(wèi)之

  堪以宣辯才  贊之為善哉

  于時舍利弗。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法猶如虛空  世護之所說

  吾當將養(yǎng)之  奉敬斯正典

  若所在方面  奉持如是經(jīng)

  住在于后世  將念一切族

  于時耆年大目犍連。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世尊今現(xiàn)在  清凈諸眾生

  以持此經(jīng)典  察誼觀奉行

  于百千劫中  終不歸惡趣

  已授于佛決  得為法王子

  于是賢者阿難。于世尊前嘆此頌曰。

  我面于佛前  聞無數(shù)千經(jīng)

  從本未曾更  聞如是比經(jīng)

  今已遇此典  親從圣咨受

  當令普流布  為求佛道者

  爾時世尊咨嗟釋梵護世四天及諸天子菩薩聲聞。善哉善哉。仁等正士。汝等乃能擁護正法。又如是比演師子吼。今我重囑于正士等。殷勤委累。其有眾人。志于大乘未得法忍。若遇如此建立經(jīng)典。受諷誦讀。常與如來而面相見。如是不久當?shù)闷錄Q成于無上正真之道。若聲聞學受佛此經(jīng)。當于彌勒如來至真第一會數(shù)。若緣覺乘以此經(jīng)典持諷誦讀。吾滅度后雖無所聞成緣覺道。佛說于此總[敖/力]王菩薩所問經(jīng)典義時。無央數(shù)人皆發(fā)無上正真道意。不可計會諸菩薩眾立不退轉(zhuǎn)地。不可稱載諸菩薩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無限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遍十方。天雨眾華其于十方來會菩薩。啟供養(yǎng)佛奉敬正典。普及一切寶嚴高座?;鲗毴A。而俱舉聲宣暢功德。吾等善利獲無極慶。身自親近得至于此。逮聞如是決疑經(jīng)典。當令世尊釋迦文尼延命久壽長存于世。使此經(jīng)典在閻浮提永普流布。其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受持如此比像經(jīng)者。是等亦令當蒙擁護。亦使長壽。常以弘恩加益眾生悉緣得度。

    大哀經(jīng)囑累品第二十八

  于是總[敖/力]王菩薩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善分別說此經(jīng)典義。所演微妙其辭粲麗。菩薩元首所當行者。降制一切諸魔異學。方便隨時導御諸典。而復悅可得眾生心。出生一切諸乘之行。悉入如來無極功勛。親具諸愿顯現(xiàn)大道。是經(jīng)典者。所名為何。云何奉行。佛告總[敖/力]王菩薩。是經(jīng)號如來大哀。佛所宣教當奉持之。聞如來善莂未曾虛妄。當奉持之。佛說如是??俒敖/力]王菩薩十方世界來會開士。諸大弟子釋梵四王。天龍鬼神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一切眾會諸天世人。聞佛所說莫不歡喜。

    大哀經(jīng)卷第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