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山汗朝(武宗),1307—1311年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作者:


  鐵穆耳的繼承者海山是在許多皇族成員和高官卷入的武力沖突之后才登上帝位的。鐵穆耳去世時沒有明確的繼承者,貴族和大臣立即分成了兩派,每派支持一個帝位候選人。[1] 一派由卜魯罕皇后本人控制,得到了以中書省左丞相阿忽臺(死于1307年)為首的一批中書省大臣和中政院官員的支持。他們企圖先以卜魯罕皇后攝政,然后推舉安西王阿難答(死于1307年)即位。[2] 另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孫為首,得到了宗王禿剌(察合臺重孫,死于1309年)和牙忽都(拖雷后人,死于1310年前后)的支持。他們謀求以答剌麻八剌的兒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繼承帝位。④

  兩派力量各有有利的方面。按照蒙古帝國的傳統(tǒng),卜魯罕在丈夫死后采取攝政行為合乎蒙古政治傳統(tǒng)。她提出的帝位繼承人阿難答是真金弟忙哥剌(死于1278年)之子、鐵穆耳汗的堂弟;阿難答作為長輩在帝位繼承中占據(jù)有利地位。[3] 但是,帝系問題一旦提出,阿難答就處在弱勢地位了。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的支持者以“旁系子孫不能繼承帝位”為由強烈反對阿難答,因為阿難答是后忽必烈時代惟一的非真金后人的帝位爭奪者。此外,雖然阿難答出鎮(zhèn)唐兀之地,統(tǒng)有一支大軍,并且在與海都和篤哇的戰(zhàn)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但他在京城是一個新客,缺乏當(dāng)?shù)卮筌妼λ麪帄Z帝位的支持。阿難答是個虔誠的穆斯林,這同樣有損于他,當(dāng)時元皇室中佛教徒居多,這使阿難答明顯處于不利的政治地位。[4]

  另一派的不利方面是在鐵穆耳汗去世時沒有一個帝位候選人在京城。海山還在西蒙古,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在他的封地懷州。但是,這兄弟倆人比阿難答更有理由繼承帝位,因為他們畢竟是真金的孫子。此外,倆人有作為帝位候選人的足夠資歷。海山是內(nèi)亞之戰(zhàn)中的英雄并且依然指揮著帝國最強大的軍隊。在另一方面,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有好儒的名聲,在漢人中頗得人心。[5] 但是,沒有哈剌哈孫的支持,他們不可能奪得帝位;哈剌哈孫不僅控制著中樞機構(gòu),還在鐵穆耳患病以后掌握著帝國衛(wèi)軍。作為右丞相,他能用暗中拖延的辦法拒絕副署卜魯罕皇后發(fā)出的詔旨,并且拒不讓卜魯罕一派使用所有的印信和動用國庫款項;同時,他派出使者催促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盡快趕回京城。[6]

  愛育黎拔力八達(dá)趕到大都后,于4月4日率領(lǐng)哈剌哈孫交給他的軍隊突襲宮廷,殺死阿忽臺,囚禁了宗王阿難答和皇后卜魯罕。反對勢力就這樣被消滅了,但是兩兄弟間面臨困難的選擇。雖然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因為控制了京城而居于有利地位,但海山不僅是年長者,還握有超過弟弟實力的軍事力量。在他們的母親答己(死于1322年)仲裁之下,兄弟二人達(dá)成協(xié)議,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取消宮廷政變后的攝政舉動。作為回報,海山在即位后封他的弟弟為皇太子。海山隨即帶領(lǐng)3萬士兵從蒙古本土趕來,1307年6月21日他在上都的即位是以忽鄰勒臺的方式舉行的。[7] 但是,很清楚,1307年的繼承危機沒有就此解決。此外,是在京城的以哈剌哈孫為首的大都官員的支持及海山本人控制的強大軍隊使他奪取了帝位。忽鄰勒臺不過是海山一派在以武力奪取帝位的事變后為取得必要的合法權(quán)威舉行的一次儀式而已。

 ?。?] 關(guān)于1307年的帝位繼承危機,見[84]竇德士:《征服者與儒士:元代后期政治發(fā)展面面觀》,第12—17頁;[852]蕭功秦:《論元代皇位繼承問題》,第26—30頁。

 ?。?] [653]《元史》,卷22,第477—479頁;卷24,第535-536頁;卷114,第2873—2874頁。

  [3] 關(guān)于阿難答和他的家族,見[304]松田孝一:《從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 [407]波義耳:《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第323—328頁。亦見[873]溫玉成:《元安西王與宗教》。

  [5] [84]竇德士:《征服者與儒士》,第13—15頁。

 ?。?] [612]劉敏中:《中庵集》,卷15,12a—b。

  [7] [852]蕭功秦:《論元代皇位繼承問題》,第28—30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