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史新論 作者:錢穆


  隋唐統(tǒng)一盛運再興,于是漢代公立教育制度亦隨之復起。唐初太宗時,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都派留學生來中國,太學生多至八千余人。又有書、算、律各門專科,學制似較漢代更為進步。

  但漢制須先進太學,再經(jīng)選舉,而唐代則教育考試分途發(fā)展。太學出身與進士之公開競選屬于兩事,把考試來代替了漢代之選舉。學校出身其事易,公開競選其事難。社會群情,都看重進士,不看重太學生。當時中央政府地位雖高,而國家公立教育,則未有大振作。抑且唐代還有門第教育與寺院教育之存在。就教育言,則未見有大勝于魏晉南北朝之世。

  唐代考試重詩賦,其事亦未可厚非??荚嚤臼且环N智力測驗,短短一首詩,其中有學問,有抱負,有寄托,有感想,不僅智力高下,即其學問人品,亦可于此窺見。若作策問或經(jīng)義,題材內(nèi)容,先已有了限制,未易出奇制勝。而且陳陳相因,易于揣摩鈔襲,不如詩題,層出不窮,無可準備。而應考者卻得借題發(fā)揮,各盡其趣,于拘束中見才思。

  唐代終于把進士考試來漸漸替代了門第勢力。社會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廁身仕宦,使仕途不再為門第所壟斷。而寒士應考前,則常赴寺院中讀書。乃有如王播飯后鐘故事。相傳播客揚州某寺,隨僧齋餐。僧伽厭怠,乃齋罷擊鐘,播作詩有"慚愧阇黎飯后鐘"之句。后播顯達,出鎮(zhèn)揚州,訪舊游,其所題詩,已受碧紗籠之?;騻鞫挝牟屡c此相類。其他此等事,亦復屢見。

  故可謂唐代僅有考試取才,而無學校養(yǎng)才。養(yǎng)才仍賴于寺院與門第。寺院所養(yǎng)不為世用,門第出身,比數(shù)漸不如進士之多。而進士又僅尚詩賦,不免實學漸衰,流于輕薄。唐晚季,昭宗時,鄭綮以為歇后詩得相位。彼自謂縱使天下人皆不識字,相位亦不及于我。制詔既下曰:"笑殺天下人。"又曰:"歇后鄭五作相,事可知矣。"或問綮,相國近有詩否,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此處那得之。"此亦可謂有自知之明。然國家豈得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人來掌理治平。其時則已若政府社會舉世無才,有才則只在寺院中作禪宗祖師去。

  唐末有書院教育,此事乃門第教育之殘波余影。門第沒落,子弟向?qū)W,無共學之人。乃于宅旁建書院,藏書其中,延納后秀之來者,可為子弟作師友。又為避世亂,常擇名山勝地建書院,則受寺院影響。而書院之盛,則待宋代。故言中國教育史,有唐一代,實有腰虛中弱之象,此亦不可不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