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文者,道之輿也。淄川蒲子留仙有誌異一書,事雖荒誕,要借無稽之說,以寓至正之理,其勸懲之微意,未嘗不流露於行間也。故其書至今傳焉。
今翟子笠山,亦淄人也。筮仕閩省,歷官臺陽,所遇山川、景物、風俗、民情,每為文以紀,名曰臺陽筆記。余讀之,其詞文,其旨遠;其記事也詳,其寓意也深;其感慨指示也,理正而發(fā)人深省,雖未嘗襲取左、國、莊、騷之句法,而於唐、宋八家,已寖寖乎入其室矣,與聊齋並傳也。
余與笠山為莫逆交,囑為序,余辭不獲,遂為數(shù)言以弁其首云。
歲次己巳桂月望前二日,東武王元鶚撰。
今翟子笠山,亦淄人也。筮仕閩省,歷官臺陽,所遇山川、景物、風俗、民情,每為文以紀,名曰臺陽筆記。余讀之,其詞文,其旨遠;其記事也詳,其寓意也深;其感慨指示也,理正而發(fā)人深省,雖未嘗襲取左、國、莊、騷之句法,而於唐、宋八家,已寖寖乎入其室矣,與聊齋並傳也。
余與笠山為莫逆交,囑為序,余辭不獲,遂為數(shù)言以弁其首云。
歲次己巳桂月望前二日,東武王元鶚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