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棄疾傳

白話宋史 作者:元·脫脫等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年少時從學(xué)于蔡伯堅,與黨懷英是同學(xué),號稱辛、黨。謀求仕途之初,用蓍草占卜,黨懷英得一坎卦,故留在金境,辛棄疾得一離卦,就下決心南歸。

  金主完顏亮死后,中原地區(qū)豪杰紛起抗金。耿京聚兵于山東,稱天平節(jié)度使,節(jié)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辛棄疾任掌書記,并勸耿京南向歸宋。有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喜歡談兵事,辛棄疾曾與他交往。在辛棄疾投奔耿京后,義端亦率千余人反金,辛棄疾說服他也投奔了耿京。一天傍晚義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斬辛棄疾。辛棄疾說:“請容我三日期限,若不把他抓住,再殺我不遲?!毙翖壖泊y義端必把軍中的虛實告訴金帥,就急忙追趕并捕獲了他。義端說“:我知道你的真相,是一青兕,力能殺人,求你別殺我。”辛棄疾斬其首回營報告,耿京諒解了他并對他更信任。

  紹興三十二年(1162),耿京命辛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在建康慰勞軍隊,召見了辛棄疾,高興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封辛棄疾為承務(wù)郎、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并封耿京為天平節(jié)度使,召他南歸。此時,張安國、邵進已殺耿京降金,辛棄疾北返到海州時,與隨行者商量:“我遵主帥之命來歸朝,不料事態(tài)有變,何以復(fù)命?”于是,與海州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約定,直奔金營,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等就把他從眾人中抓起,綁著他離去,金將沒能追上。張安國被送往行在斬首于市。朝廷仍授給辛棄疾原官職,改任為江陰僉判。辛棄疾當時二十三歲。

  乾道四年(1168),辛棄疾任建康府通判。六年(1170),孝宗召他在延和殿應(yīng)對。此時虞允文掌權(quán),皇上銳意恢復(fù),辛棄疾趁機論述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時的人才,其論切中時弊,毫不迎合。做《九議》和《應(yīng)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上,對宋、金雙方逆順的道理,消長的形勢,用兵的長短,地理的要害,都做了周密的分析。因和議剛定,他的建議未被采納。他升為司農(nóng)寺主簿,出京城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兵禍,井邑凋殘,辛棄疾對百姓寬征薄賦,招撫流亡,訓(xùn)練民兵,議定屯田,并創(chuàng)建了奠枕樓、繁雄館。被召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深得留守葉衡器重,葉衡任宰相后,力薦辛棄疾,認為他有雄才大略?;噬险僖娝?,又升為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因剿平賴文政起義之功,加官為秘閣修撰。調(diào)任京西轉(zhuǎn)運判官,差遣為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

  調(diào)任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被召入朝任大理寺少卿,又調(diào)為湖北轉(zhuǎn)運副使,改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辛棄疾討平了在湖湘地區(qū)相繼爆發(fā)的農(nóng)民起義。他上疏說:“當今朝政清明,近年以來,李金、賴文政、陳子明、陳峒相繼起事,皆能一呼百應(yīng),殺掠吏民,不顧死活,以至于要用大軍來平滅。所以這樣,是因州府征收財賦催辦過急,吏行刻剝害民之政,而州府不敢過問;縣衙巧立名目,大肆科斂,吏有殘民害物之狀,而縣衙不敢過問。普通百姓,深受州的聚斂之害,縣的科率之苦,官吏的巧取豪奪,豪強的兼并,盜賊的劫掠,不起而為盜,又能如何呢?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而貪吏迫使他們?yōu)楸I,今年剿除,明年平滅,就像木頭,日刻月削,不損則折。希望陛下認真考慮導(dǎo)致盜賊起事的原因,講求平盜之術(shù),不要只靠用兵鎮(zhèn)壓。告誡州縣,以仁愛百姓為本,有違法貪贓者,讓各部門盡職盡責(zé),不要只糾舉小官吏應(yīng)付了事,而為自己掩飾過錯?!被噬舷略t嘉獎他。

  又因為湖南連接兩廣,與溪峒蠻獠相接,獠人的騷擾偶有發(fā)生,不只因其風(fēng)俗頑悍,也是朝廷武備空虛所致。于是,辛棄疾又上疏說:“軍政之弊,在于統(tǒng)兵將領(lǐng)不能長期任職,士兵被差出或私自占有用于役使,幾乎沒停止過。士卒則以優(yōu)閑自得,躲在大營里為利,他們奔走于權(quán)勢之家,茍且偷生,所以軍隊中教閱廢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頂替者不查問。平時奸民們毫無忌憚,遇有戰(zhàn)事士卒不堪一擊。甚至調(diào)大軍,從千里之外來討伐,還沒開仗,則軍威已挫,輜重也受損失,為害不小。希望照廣東摧鋒、荊南神勁、福建左翼軍的樣子,另建一軍,以湖南飛虎為軍名,只隸屬三牙、樞密院,專由帥臣節(jié)制調(diào)動,這樣,可使夷獠知我軍武威,而望風(fēng)懾服?!?br />
  皇上下詔命辛棄疾籌建飛虎軍,于是,他測量馬殷的營壘故基,在此蓋起砦柵,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侍從在外,戰(zhàn)馬鐵甲齊備。先用五萬緡錢在廣西買五百匹馬,詔令廣西安撫司每年順便買三十匹。當時,樞密院有人不喜歡如此,多次從中阻撓,辛棄疾卻做得更盡力,終于沒半途而廢。建軍的費用達鉅萬,辛棄疾善于籌劃,每事都很快辦妥。諫官彈劾他是在聚斂,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讓他立即停建。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責(zé)成監(jiān)辦官,限期一月修成飛虎營柵,違者軍法處治。飛虎營柵如期落成,辛棄疾向朝廷陳述籌建經(jīng)過,并繪上砦柵圖,皇上才解除了誤解。當時正值秋雨連綿,負責(zé)建營柵的機構(gòu)說造瓦不易,辛棄疾問“:需要多少瓦?”答“:二十萬?!毙翖壖舱f:“不要憂慮?!泵鼛購墓偕?、祠廟取一部分,又從每戶居民家取二塊瓦,不到兩天就齊了,僚屬都很嘆服。飛虎軍成,雄鎮(zhèn)一方,是長江沿岸各軍之冠。

  他被加官為右文殿修撰,差遣為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當時江右發(fā)生嚴重饑荒,命他負責(zé)賑災(zāi)等事。剛到災(zāi)區(qū),就在交通要道張榜宣布:“不賣糧者發(fā)配,強買糧者斬首?!庇置压俑械墓馘X、銀器全部拿出,召官吏、儒生、商賈、百姓選出有才干的人,負責(zé)借錢、物,并讓他們負責(zé)買糧運糧,不取子錢,限月底運到城下賣出,于是運糧船接踵而至,糧價自然降低,百姓賴以接濟。此時,信州守臣謝源明請求救濟米,辛棄疾的幕僚不同意,他說:“大家都是皇帝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發(fā)到信州?;噬霞为勊?,進秩一等,因言者反對被罷官,后來,主管沖佑觀。

  紹熙二年(1191),被起用為福建提點刑獄。皇上召見他,升為大理少卿,加官集賢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辛棄疾為提點刑獄時,曾主持軍事,每每嘆道“:福州前面是海,為盜賊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頑獷易亂,而帥府空虛,一旦有事,怎么辦?”于是他以安撫為務(wù),積極儲備,不到一年,積錢五十萬緡,稱“備安庫”。認為閩中地少人多,年歲歉收,就到廣南買糧,現(xiàn)在幸好連年豐收,宗室及軍人來買米,于是出庫糧賣給他們,等秋天價賤時,用備安錢買入二萬石,這樣就有備無患。又想造萬套鎧甲,招募強壯者補充軍隊,嚴格訓(xùn)練,則可不以盜賊作亂為禍患。此事未行,臺臣王藺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早晚要在閩中稱王。辛棄疾請求辭官回家。

  慶元元年(1195)被免官,四年(1198),重為主管沖佑觀。后起用他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同年,寧宗召見他,討論鹽法,加官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定期朝見皇帝。不久,差遣為鎮(zhèn)江知府,賜給金帶。因推薦人才失誤,降為朝散大夫、提舉沖佑觀,差遣為紹興知府、兩浙東路安撫使,他推辭不受。進為寶文閣待制,又進龍圖閣、知江陵府。命他去京城奏事,任為兵部侍郎,又推辭。升為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去世。皇帝賜給他對衣、金帶,在龍圖閣待制的職位上辭官,特贈四官。

  辛棄疾為人豪爽,崇尚氣節(jié),能識別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內(nèi)名士。曾為紹興年間(1131~1162)的詔書做跋說“:假使這些詔書出現(xiàn)在紹興之前,就沒事奉仇敵之大恥;假使這些詔書行于隆興之后,就會成就蓋世奇功。如今這些詔書與仇敵共存,可悲啊!”人們佩服他的敏銳深切。在長沙為帥時,讀書人有上告考試官濫取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棄疾查出是事實,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兩相更換,啟開一看,名為趙鼎,辛棄疾生氣地說:“佐國元勛,只忠簡一人,怎么又出一趙鼎!”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禮記》答卷,辛棄疾說:“看他的議論,定是豪杰壯士,此人不可失。”打開看,是趙方。他曾說:“人生在于勤勞,當以務(wù)農(nóng)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故無大富大貧之家。南方人多經(jīng)商,故而不利農(nóng)業(yè),再加上兼并之患,就有貧富不均了?!惫室浴凹凇泵帲瑸榇罄砬鋾r,同僚吳交如死,沒有棺殮,辛棄疾感嘆“:身為列卿而如此貧困,真是廉潔之士??!”他贈送財物幫助辦了喪事后,又對宰執(zhí)說此事,皇上下詔賜吳交如銀絹。

  辛棄疾曾和朱熹游歷武夷山,做賦《九曲棹歌》,朱熹寫“克己復(fù)禮”、“夙興夜寐”,給他的兩個書齋題名。朱熹死時,偽學(xué)正遭禁止,門生故舊甚至沒有為他送葬的。辛棄疾寫祭文去哭他說“:垂名萬世是不朽的。誰說公死,你凜然猶生!”辛棄疾善長寫詞,他的詞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于世。紹定六年(1233),贈為光祿大夫。咸淳間(1265~1274),史館??敝x枋得訪辛棄疾墓旁的僧舍,有痛苦的聲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棄疾鳴不平,從黃昏到三更呼聲不斷。謝枋得連夜點蠟燭寫祭文,準備清早去祭奠他,祭文成而呼聲止。德..初謝枋得向朝廷請求,朝廷加贈辛棄疾為少師,謚號為“忠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