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桷字季壬,溫州平陽人。以上舍貢辟雍。政和二年(1112),獲廷對第三名,被授予文林郎、冀州兵曹參軍,歷任尚書虞部員外郎。
宣和七年(1125),提點福建路刑獄。福州調(diào)發(fā)防秋兵,錢糧沒有滿足要求,士兵殺死將領(lǐng),事變發(fā)生突然,吏民奔潰,全城震駭。陳桷進入亂兵之中,向他們講明禍福道理,亂兵沮喪氣餒,要求陳桷上奏將領(lǐng)是自斃而死,陳桷裝作聽從他們的請求,派人從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實請求處分,朝廷因陳桷應(yīng)變有方,不予追究。叛兵征調(diào)上路后,陳桷在途中追殺首惡二十多人,一方得以安定。建炎四年(1130)五月,又任福建路提刑,不久因病請求奉祠,主管江州太平觀。
紹興三年(1133),陳桷被任命為金部員外郎,升為郎中。當時言事的人都列舉細小事務(wù),而忽略重大利害問題。陳桷上奏說:“如今應(yīng)當專講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敵國,不應(yīng)當像平時那樣用煩雜細務(wù)干擾皇上?!庇终f“:刺史縣令布滿天下,不可能都任用得人,請選拔監(jiān)司官員,使他權(quán)重任久。”朝廷任命他為太常少卿。又陳述攻守兩策,認為關(guān)鍵在于得到民心,修明軍政。
紹興五年(1135),陳桷任直龍圖閣、知泉州。次年,改任兩浙西路提刑。請求設(shè)立縣鄉(xiāng)三老以端正風俗,凡是宮室、車馬、衣服、器械都制定等級標準,重視侈靡禁令。紹興八年(1138),升任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
紹興十年(1140),又被任命為太常少卿。恰逢分類編輯徽宗御書完成,詔令收藏敷文閣,陳桷認為:“原來的制度自龍圖至徽猷閣都設(shè)學士、待制,雜壓著令,龍圖位在朝請大夫之上,至徽猷位在承議郎之上,每閣之間相差太遠,議者懷疑這樣不倫不類。直敷文閣的直到徽猷閣與諸閣大同小異,降低班次就會太卑下,應(yīng)參酌取中,并為一列,不必相差太遠,這樣才能使名位有序,仰稱陛下嚴格遵守祖宗謨訓之意?!庇终f“:袷祭祖宗用太牢之禮,這是祀典的常例?;噬霞次恢酰瑳]能具備禮儀,只用一羊,請求參照紹興六年詔旨,恢復(fù)使用太牢?!?br />
紹興十一年(1141),任權(quán)禮部侍郎,賜給三品官服。普安郡王出..,奉詔與吏部、太常寺討論以往的事例。陳桷等認為太子沒立,應(yīng)該崇高禮儀以維系天下民望,于是以《皇子出..禮例》上報,有人以為太隆重。詔令以不詳具典故、專任己意、懷奸附麗等理由,將陳桷和吏部尚書吳表臣,禮部尚書蘇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寧,太常官員王普、蘇籍等一起罷免。不久又命陳桷提舉江州太平觀。
紹興十五年(1145),陳桷知襄陽府,充任京西南路安撫使。襄、漢地區(qū)遭受兵火之災(zāi)后,民物凋敝,陳桷請示朝廷,以當今的戶數(shù)才是太平時的二十分之一,而賦稅比那時還多,請求給予減免。次年,金、房州士兵發(fā)生叛亂,陳桷派遣士兵平定后上報。漢水決堤泛濫,沖毀居民房屋,陳桷親自率領(lǐng)軍民修筑堤岸,民眾賴以平安。因病請求奉祠,朝廷任命他為秘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紹興二十四年(1154),改知廣州,充任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沒到任而去世,時年六十四歲。
陳桷為人寬宏含蓄,以誠待人,淡泊名利。秦檜當政時,以永嘉為寓里,士大夫攀緣依附的,無一不位登顯要。陳桷因立螭故舊,被皇上所知,出入頓挫,晚年由奉常少卿擢為權(quán)小宗伯,又以議禮不合忤逆皇上被罷免,其節(jié)操有足以稱贊的地方。自稱為“無相居士”。著有文集十六卷。
宣和七年(1125),提點福建路刑獄。福州調(diào)發(fā)防秋兵,錢糧沒有滿足要求,士兵殺死將領(lǐng),事變發(fā)生突然,吏民奔潰,全城震駭。陳桷進入亂兵之中,向他們講明禍福道理,亂兵沮喪氣餒,要求陳桷上奏將領(lǐng)是自斃而死,陳桷裝作聽從他們的請求,派人從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實請求處分,朝廷因陳桷應(yīng)變有方,不予追究。叛兵征調(diào)上路后,陳桷在途中追殺首惡二十多人,一方得以安定。建炎四年(1130)五月,又任福建路提刑,不久因病請求奉祠,主管江州太平觀。
紹興三年(1133),陳桷被任命為金部員外郎,升為郎中。當時言事的人都列舉細小事務(wù),而忽略重大利害問題。陳桷上奏說:“如今應(yīng)當專講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敵國,不應(yīng)當像平時那樣用煩雜細務(wù)干擾皇上?!庇终f“:刺史縣令布滿天下,不可能都任用得人,請選拔監(jiān)司官員,使他權(quán)重任久。”朝廷任命他為太常少卿。又陳述攻守兩策,認為關(guān)鍵在于得到民心,修明軍政。
紹興五年(1135),陳桷任直龍圖閣、知泉州。次年,改任兩浙西路提刑。請求設(shè)立縣鄉(xiāng)三老以端正風俗,凡是宮室、車馬、衣服、器械都制定等級標準,重視侈靡禁令。紹興八年(1138),升任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
紹興十年(1140),又被任命為太常少卿。恰逢分類編輯徽宗御書完成,詔令收藏敷文閣,陳桷認為:“原來的制度自龍圖至徽猷閣都設(shè)學士、待制,雜壓著令,龍圖位在朝請大夫之上,至徽猷位在承議郎之上,每閣之間相差太遠,議者懷疑這樣不倫不類。直敷文閣的直到徽猷閣與諸閣大同小異,降低班次就會太卑下,應(yīng)參酌取中,并為一列,不必相差太遠,這樣才能使名位有序,仰稱陛下嚴格遵守祖宗謨訓之意?!庇终f“:袷祭祖宗用太牢之禮,這是祀典的常例?;噬霞次恢酰瑳]能具備禮儀,只用一羊,請求參照紹興六年詔旨,恢復(fù)使用太牢?!?br />
紹興十一年(1141),任權(quán)禮部侍郎,賜給三品官服。普安郡王出..,奉詔與吏部、太常寺討論以往的事例。陳桷等認為太子沒立,應(yīng)該崇高禮儀以維系天下民望,于是以《皇子出..禮例》上報,有人以為太隆重。詔令以不詳具典故、專任己意、懷奸附麗等理由,將陳桷和吏部尚書吳表臣,禮部尚書蘇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寧,太常官員王普、蘇籍等一起罷免。不久又命陳桷提舉江州太平觀。
紹興十五年(1145),陳桷知襄陽府,充任京西南路安撫使。襄、漢地區(qū)遭受兵火之災(zāi)后,民物凋敝,陳桷請示朝廷,以當今的戶數(shù)才是太平時的二十分之一,而賦稅比那時還多,請求給予減免。次年,金、房州士兵發(fā)生叛亂,陳桷派遣士兵平定后上報。漢水決堤泛濫,沖毀居民房屋,陳桷親自率領(lǐng)軍民修筑堤岸,民眾賴以平安。因病請求奉祠,朝廷任命他為秘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紹興二十四年(1154),改知廣州,充任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沒到任而去世,時年六十四歲。
陳桷為人寬宏含蓄,以誠待人,淡泊名利。秦檜當政時,以永嘉為寓里,士大夫攀緣依附的,無一不位登顯要。陳桷因立螭故舊,被皇上所知,出入頓挫,晚年由奉常少卿擢為權(quán)小宗伯,又以議禮不合忤逆皇上被罷免,其節(jié)操有足以稱贊的地方。自稱為“無相居士”。著有文集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