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衡,瀛州樂壽縣人。父親張之慶,為齊朝國子助教。士衡九歲時母親去世,他哀悼思慕超過禮儀,父親的朋友齊朝國子博士劉軌思見到他,常常掩面而泣,對他父親說:“從前伯饒?zhí)枴畯堅印?,又豈能遠過于此!我聽說君子不親自持教,我當為你成就他。”待士衡長大后,軌思給他講授《毛詩》、《周禮》,士衡又跟熊安生和劉焯學習《禮記》,都能精研深究其中的主要論旨。此后,遍讀《五經(jīng)》,尤注意攻讀《三禮》。在隋朝做官任余杭縣令,后以年老辭歸鄉(xiāng)里。
貞觀年間,幽州都督燕王李靈夔準備了黑色的束帛作為禮物,到士衡家去迎聘他,拜他為師。庶人承乾在太子宮,又對他加以表揚征召。待到洛陽宮謁見皇上,太宗請他登上殿前臺階,賜給他食物,提拔授官朝散大夫、崇賢館學士。承乾看見他,問他齊朝滅亡的原因,回答道:“齊后主昏悖暴虐無度,親近小人,以致像高阿那..、駱提婆、韓長鸞等人,都是些奴仆下等之才,兇狠險惡無賴之輩,他卻相信他們?nèi)斡盟麄儯阉麄儺斪餍母?。他們誅殺迫害忠臣良將,疏遠猜忌骨肉至親。窮奢極欲,傷害百姓。因此當北周的軍隊兵臨城下時,沒有人為齊朝效力,以至于滅亡,實在的原因正在于此?!背星謫柕溃骸耙圆际┑姆椒▉砬笕」Φ?,真有因果報應不?”回答道:“侍奉佛法在于清凈無欲,懷有仁恕之心。如果貪婪無厭,驕縱暴虐,雖然傾盡財力侍奉佛法,也不能拯救眼前的災禍。況且善與惡的報應,如影隨形,這是儒家典籍上的話,哪里只是佛經(jīng)上說的。因此為人君父的,應該仁慈;為人臣子的,當盡忠孝。能做到仁慈忠孝,則福祉帝位長久;如果與此相反,那么災禍就要降臨。此中道理昭然若揭,愿殿下不要為此憂慮。”到承乾太子位被廢除后,詔敕車馬給他,讓他回歸本鄉(xiāng)。貞觀十九年(645)去世。
士衡以禮學為最優(yōu)秀,當時跟隨他受業(yè)而大有名望于一時的,其中以賈公彥最為著名。
貞觀年間,幽州都督燕王李靈夔準備了黑色的束帛作為禮物,到士衡家去迎聘他,拜他為師。庶人承乾在太子宮,又對他加以表揚征召。待到洛陽宮謁見皇上,太宗請他登上殿前臺階,賜給他食物,提拔授官朝散大夫、崇賢館學士。承乾看見他,問他齊朝滅亡的原因,回答道:“齊后主昏悖暴虐無度,親近小人,以致像高阿那..、駱提婆、韓長鸞等人,都是些奴仆下等之才,兇狠險惡無賴之輩,他卻相信他們?nèi)斡盟麄儯阉麄儺斪餍母?。他們誅殺迫害忠臣良將,疏遠猜忌骨肉至親。窮奢極欲,傷害百姓。因此當北周的軍隊兵臨城下時,沒有人為齊朝效力,以至于滅亡,實在的原因正在于此?!背星謫柕溃骸耙圆际┑姆椒▉砬笕」Φ?,真有因果報應不?”回答道:“侍奉佛法在于清凈無欲,懷有仁恕之心。如果貪婪無厭,驕縱暴虐,雖然傾盡財力侍奉佛法,也不能拯救眼前的災禍。況且善與惡的報應,如影隨形,這是儒家典籍上的話,哪里只是佛經(jīng)上說的。因此為人君父的,應該仁慈;為人臣子的,當盡忠孝。能做到仁慈忠孝,則福祉帝位長久;如果與此相反,那么災禍就要降臨。此中道理昭然若揭,愿殿下不要為此憂慮。”到承乾太子位被廢除后,詔敕車馬給他,讓他回歸本鄉(xiāng)。貞觀十九年(645)去世。
士衡以禮學為最優(yōu)秀,當時跟隨他受業(yè)而大有名望于一時的,其中以賈公彥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