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知溫,許州鄢陵人。祖父崔樞,司農(nóng)卿。父親崔義真,為陜州刺史。崔知溫開始為官任左千牛。麟德年間(664~665),轉(zhuǎn)任靈州都督府司馬。州界上有吐谷渾、斛薛部落一萬多帳幕的人馬,屢次侵擾擄掠當?shù)氐木用?,百姓們都只好廢棄農(nóng)業(yè),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以防備侵犯。知溫上書請求把這些人遷徙到黃河以北去,斛薛人不愿意遷移,當時有個將軍契絆何力替他們向高宗講情,于是知溫的奏請被擱置起來。他前后共上書十五次,皇上終于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當?shù)匕傩詹拍馨残膹氖赂N收獲。后來斛薛人進京朝拜,還趁路過靈州之便來拜謝他說:“從前承蒙您上奏章讓我們遷往黃河以北,當時確有怨恨之心;然而遷移后的牧場土地肥沃,水草豐美,部落一天比一天富裕,這是當初蒙受您的恩澤的結(jié)果?!闭f完伏地叩拜而去。
知溫第四次遷官任蘭州刺史,碰上黨項族三萬多人來侵犯州城,城內(nèi)精壯士兵較少,眾人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知溫讓人打開城門以迎賊寇,賊兵恐怕有埋伏,不敢貿(mào)然進城。不久權(quán)善才將軍率領大軍來救援,大破黨項賊兵。善才準備趁黨項人投降之機,把他們?nèi)蓟盥窳耍远沤^后患,知溫說:“不要進擊已被打敗潰逃的軍隊,這是古人善戰(zhàn)的舉動。殺戮到?jīng)]有活人留存,那禍害將延及子孫后代。加上這兒溪谷深邃高峻,草木幽深繁茂,萬一生變,將后悔莫及?!鄙撇耪J為知溫的分析很正確,接受了他的意見。善才又想分出五百口投降的人給知溫,知溫說道:“我前面所談論的有關安危的對策,是從公事出發(fā),哪里能圖謀私利呢!”堅決推辭不接受。黨項人被打散的剩余兵士因此都來投降歸附知溫。知溫后升任尚書左丞,轉(zhuǎn)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官職,兼任撰寫國史的事。永隆二年(681)七月,升任中書令。永淳二年(683)三月去世,時年五十七歲,追贈荊州大都督。
兒子崔泰之,開元年間官做到工部尚書。
小兒子崔諤之。諤之,神龍初(705)為將作少匠,參與誅殺張易之有功,封爵博陵縣侯,賜給二百戶封地以食租稅。開元初(713),遷任少府監(jiān)。
知溫的哥哥知悌。崔知悌,高宗時官職升到戶部尚書。
知溫第四次遷官任蘭州刺史,碰上黨項族三萬多人來侵犯州城,城內(nèi)精壯士兵較少,眾人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知溫讓人打開城門以迎賊寇,賊兵恐怕有埋伏,不敢貿(mào)然進城。不久權(quán)善才將軍率領大軍來救援,大破黨項賊兵。善才準備趁黨項人投降之機,把他們?nèi)蓟盥窳耍远沤^后患,知溫說:“不要進擊已被打敗潰逃的軍隊,這是古人善戰(zhàn)的舉動。殺戮到?jīng)]有活人留存,那禍害將延及子孫后代。加上這兒溪谷深邃高峻,草木幽深繁茂,萬一生變,將后悔莫及?!鄙撇耪J為知溫的分析很正確,接受了他的意見。善才又想分出五百口投降的人給知溫,知溫說道:“我前面所談論的有關安危的對策,是從公事出發(fā),哪里能圖謀私利呢!”堅決推辭不接受。黨項人被打散的剩余兵士因此都來投降歸附知溫。知溫后升任尚書左丞,轉(zhuǎn)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官職,兼任撰寫國史的事。永隆二年(681)七月,升任中書令。永淳二年(683)三月去世,時年五十七歲,追贈荊州大都督。
兒子崔泰之,開元年間官做到工部尚書。
小兒子崔諤之。諤之,神龍初(705)為將作少匠,參與誅殺張易之有功,封爵博陵縣侯,賜給二百戶封地以食租稅。開元初(713),遷任少府監(jiān)。
知溫的哥哥知悌。崔知悌,高宗時官職升到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