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遷哲字孝彥,安康人。
世代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長江以東當官。
祖父李方達,齊國末年,擔任本州治中。
父親李元真,在梁國當官,歷任東宮左衛(wèi)率、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封沌陽侯。
李遷哲從小修養(yǎng)立身之道,有識見氣度,意氣風發(fā),善于謀劃。
最初擔任文德主帥,轉(zhuǎn)任直閣將軍、武賁中郎將。
其父擔任衡州刺史時,把李遷哲留在本鄉(xiāng),督率自己的私人軍隊。
當時他二十歲,安撫駕馭部下,很得軍心。
大同二年(536),授安康郡守。
三年,加超武將軍銜。
太清二年(548),鎮(zhèn)守魏興郡,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襲爵沌陽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四年,升任持節(jié)、信武將軍、散騎常侍、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東梁州刺史。
后來侯景肇亂,諸王爭帝,李遷哲外抗強寇,僅能守住自己的轄區(qū)。
大統(tǒng)十七年(551),太祖派達奚武、王雄等人進攻太行山以南,李遷哲率部屬抵抗,兵敗,向達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鎮(zhèn)靜如常。
達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師。
太祖對他說:“為什么不早點歸附,以至勞動軍隊?如今當了俘虜,不感到慚愧嗎?”李遷哲答道:“我世代受梁國的恩惠,未能報答,又不能以死盡節(jié),因此實在感到慚愧。”太祖對他十分贊許,當即任命他為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食邑一千戶。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樂熾、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黃國等互相勾結,發(fā)動叛亂。
太祖派雁門公田弘從梁州、漢州出兵,開府賀若敦進攻直谷。
樂熾聽說官軍將至,就燒毀傍山架木所成的險路,據(jù)守直谷,賀若敦的軍隊無法進攻。
太祖認為李遷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義之名,就命令李遷哲與賀若敦一塊前去治理。
樂熾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迅速蕩平。
又與賀若敦南下進攻。
李遷哲先到巴州,進入外城。
梁國巴州刺史牟安民驚慌害怕,打開城門投降。
牟安民之子牟宗徹等人還占據(jù)琵琶城,不受招降。
李遷哲將其攻占,斬殺、俘虜九百余人。
軍隊駐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請求投降。
李遷哲對部屬說:“接納投降,如同對敵,我看對方使者顧盼的神態(tài)還很高傲,難道沒有欺詐嗎?”于是不接受投降。
梁人果然在道路東邊設下伏兵,企圖截擊。
李遷哲發(fā)動進攻,擊敗敵軍,在城內(nèi)大殺,俘虜千余人。
從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繼投降。
大軍回來,太祖嘉獎他,把自己所穿的紫袍玉帶及所乘馬匹賞賜給他,另賞賜奴婢三十人。
加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任命他為直州刺史,直州就是他家鄉(xiāng)所在的州。
又賞給儀仗鼓樂。
命令他與田弘一同討伐信州。
魏恭帝三年(556)正月,軍隊駐扎并州。
梁國并州刺史杜滿各聽見風聲就表示歸降。
又進兵包圍疊州,將其攻占,活捉刺史冉助國等人。
李遷哲常常率領勇猛之士擔任前鋒,每次作戰(zhàn),無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開拓疆土三千余里。
當時信州被蠻族首領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圍,田弘又派李遷哲前去救援。
等趕到時,信州已經(jīng)淪陷。
向五子王等人聽說李遷哲到,嚇得狼狽逃跑。
李遷哲入據(jù)白帝。
賀若敦等人也趕到,共同追擊向五子王等人,把他們打敗。
田弘率軍返回時,太祖命令李遷哲留下鎮(zhèn)守白帝,分給他士兵一千人、馬三百匹。
信州原先沒有儲備,軍糧缺乏。
李遷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攙上米讓士兵吃。
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樣。
若有美味,就分別賞給士兵。
士兵中有得病的,他親自去為他們醫(yī)治用藥。
軍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為他效力。
黔陽蠻人田烏度、田都唐等人常常劫掠江中,成為百姓的禍患。
李遷哲伺機征討,斬殺、俘虜甚多。
從此各蠻族被他的威名所震懾,紛紛送來糧食。
又有一千多家送子弟入城當人質(zhì),李遠哲在白帝城外另筑一城,來安置他們,同時設置四個鎮(zhèn),用來保護三峽通道。
從此寇患基本平息,軍糧供應有了保證。
世宗初年,授都督信臨等七州諸軍事、信州刺史。
當時蠻族首領蒲微擔任鄰州刺史,起兵反叛。
李遷哲打算討伐,眾將認為路途艱險遙遠,都不愿去。
李遷哲怒道:“蒲微小賊能干出什么?捉他的辦法,我已經(jīng)想好。
各位見到這樣的小賊,便有害怕之心,以后遇上強敵,將怎么作戰(zhàn)!”于是率兵七千人進攻,攻占五座城池,俘虜二千余人。
明帝二年(558),食邑增至二千五百戶。
武成元年(559),入京朝見皇帝。
世宗待他很有禮貌,賞賜住宅一處及莊院田地等。
保定年間,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568),升任大將軍。
四年,詔令李遷哲率領金州、上州駐軍鎮(zhèn)守襄陽。
五年,陳國將領章昭達進逼江陵。
梁主蕭巋向襄州告急,衛(wèi)公宇文直命令李遷哲前去救援。
李遷哲率領部下防守江陵外城,同陳國將領程文季交戰(zhàn),士兵稍微后退,李遷哲親自沖入敵陣,殺死數(shù)人。
適逢江陵總管陸騰出兵援助,陳人才退兵。
陳人又乘著漲水,挖開龍川的寧朔堤,引水灌城。
城中驚慌。
李遷哲先堵塞北堤,又招募勇猛之士,出城攻擊,接連有所斬獲,人心稍微安定。
不久,敵人攻入外城,焚燒民居。
李遷哲親自率領騎兵從南門出擊,又命令步兵從北門出擊,兩軍合力,前后截擊,陳軍再次被擊敗,大多數(shù)投水而死。
當天夜里,陳人又偷偷在城西用云梯登城,已有數(shù)百人登上城頭,李遷哲又率領勇士抵抗,陳人再度敗潰。
不久,驟然刮起大風,天色昏暗,李遷哲乘機出兵進攻敵人軍營,陳人大亂,死傷很多。
陸騰又在西堤擊敗陳人,敵軍才逃走。
建德二年(573),晉封安康郡公。
三年,在襄州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追贈金州總管。
謚號壯武。
李遷哲世代豪雄,為鄉(xiāng)里所折服。
生活糜爛奢侈,善于享樂。
姬妾多至上百人,有兒子女兒六十九人。
沿著漢水一千多里之間,宅第相接。
妾中生有兒子的,讓她們分別住在這些宅第中,各人都有自己的仆人、婢女、閹人侍候保護。
李遷哲常常鳴著胡笳,帶著隨從,往來于她們之間。
縱酒飲宴,極盡人生之樂。
子孫參見時,有時竟忘記他們的年齡和名字,只得打開本子詳細查看。
長子李敬仁,比父親先去世。
第六子李敬猷承襲爵位,仍然統(tǒng)領父親的部屬,最初擔任大都督。
建德六年(577),跟隨譙王討伐稽胡立下戰(zhàn)功,升任儀同大將軍。
李遷哲之弟李顯,官至上儀同大將軍。
世代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長江以東當官。
祖父李方達,齊國末年,擔任本州治中。
父親李元真,在梁國當官,歷任東宮左衛(wèi)率、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封沌陽侯。
李遷哲從小修養(yǎng)立身之道,有識見氣度,意氣風發(fā),善于謀劃。
最初擔任文德主帥,轉(zhuǎn)任直閣將軍、武賁中郎將。
其父擔任衡州刺史時,把李遷哲留在本鄉(xiāng),督率自己的私人軍隊。
當時他二十歲,安撫駕馭部下,很得軍心。
大同二年(536),授安康郡守。
三年,加超武將軍銜。
太清二年(548),鎮(zhèn)守魏興郡,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襲爵沌陽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四年,升任持節(jié)、信武將軍、散騎常侍、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東梁州刺史。
后來侯景肇亂,諸王爭帝,李遷哲外抗強寇,僅能守住自己的轄區(qū)。
大統(tǒng)十七年(551),太祖派達奚武、王雄等人進攻太行山以南,李遷哲率部屬抵抗,兵敗,向達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鎮(zhèn)靜如常。
達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師。
太祖對他說:“為什么不早點歸附,以至勞動軍隊?如今當了俘虜,不感到慚愧嗎?”李遷哲答道:“我世代受梁國的恩惠,未能報答,又不能以死盡節(jié),因此實在感到慚愧。”太祖對他十分贊許,當即任命他為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食邑一千戶。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樂熾、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黃國等互相勾結,發(fā)動叛亂。
太祖派雁門公田弘從梁州、漢州出兵,開府賀若敦進攻直谷。
樂熾聽說官軍將至,就燒毀傍山架木所成的險路,據(jù)守直谷,賀若敦的軍隊無法進攻。
太祖認為李遷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義之名,就命令李遷哲與賀若敦一塊前去治理。
樂熾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迅速蕩平。
又與賀若敦南下進攻。
李遷哲先到巴州,進入外城。
梁國巴州刺史牟安民驚慌害怕,打開城門投降。
牟安民之子牟宗徹等人還占據(jù)琵琶城,不受招降。
李遷哲將其攻占,斬殺、俘虜九百余人。
軍隊駐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請求投降。
李遷哲對部屬說:“接納投降,如同對敵,我看對方使者顧盼的神態(tài)還很高傲,難道沒有欺詐嗎?”于是不接受投降。
梁人果然在道路東邊設下伏兵,企圖截擊。
李遷哲發(fā)動進攻,擊敗敵軍,在城內(nèi)大殺,俘虜千余人。
從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繼投降。
大軍回來,太祖嘉獎他,把自己所穿的紫袍玉帶及所乘馬匹賞賜給他,另賞賜奴婢三十人。
加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任命他為直州刺史,直州就是他家鄉(xiāng)所在的州。
又賞給儀仗鼓樂。
命令他與田弘一同討伐信州。
魏恭帝三年(556)正月,軍隊駐扎并州。
梁國并州刺史杜滿各聽見風聲就表示歸降。
又進兵包圍疊州,將其攻占,活捉刺史冉助國等人。
李遷哲常常率領勇猛之士擔任前鋒,每次作戰(zhàn),無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開拓疆土三千余里。
當時信州被蠻族首領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圍,田弘又派李遷哲前去救援。
等趕到時,信州已經(jīng)淪陷。
向五子王等人聽說李遷哲到,嚇得狼狽逃跑。
李遷哲入據(jù)白帝。
賀若敦等人也趕到,共同追擊向五子王等人,把他們打敗。
田弘率軍返回時,太祖命令李遷哲留下鎮(zhèn)守白帝,分給他士兵一千人、馬三百匹。
信州原先沒有儲備,軍糧缺乏。
李遷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攙上米讓士兵吃。
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樣。
若有美味,就分別賞給士兵。
士兵中有得病的,他親自去為他們醫(yī)治用藥。
軍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為他效力。
黔陽蠻人田烏度、田都唐等人常常劫掠江中,成為百姓的禍患。
李遷哲伺機征討,斬殺、俘虜甚多。
從此各蠻族被他的威名所震懾,紛紛送來糧食。
又有一千多家送子弟入城當人質(zhì),李遠哲在白帝城外另筑一城,來安置他們,同時設置四個鎮(zhèn),用來保護三峽通道。
從此寇患基本平息,軍糧供應有了保證。
世宗初年,授都督信臨等七州諸軍事、信州刺史。
當時蠻族首領蒲微擔任鄰州刺史,起兵反叛。
李遷哲打算討伐,眾將認為路途艱險遙遠,都不愿去。
李遷哲怒道:“蒲微小賊能干出什么?捉他的辦法,我已經(jīng)想好。
各位見到這樣的小賊,便有害怕之心,以后遇上強敵,將怎么作戰(zhàn)!”于是率兵七千人進攻,攻占五座城池,俘虜二千余人。
明帝二年(558),食邑增至二千五百戶。
武成元年(559),入京朝見皇帝。
世宗待他很有禮貌,賞賜住宅一處及莊院田地等。
保定年間,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568),升任大將軍。
四年,詔令李遷哲率領金州、上州駐軍鎮(zhèn)守襄陽。
五年,陳國將領章昭達進逼江陵。
梁主蕭巋向襄州告急,衛(wèi)公宇文直命令李遷哲前去救援。
李遷哲率領部下防守江陵外城,同陳國將領程文季交戰(zhàn),士兵稍微后退,李遷哲親自沖入敵陣,殺死數(shù)人。
適逢江陵總管陸騰出兵援助,陳人才退兵。
陳人又乘著漲水,挖開龍川的寧朔堤,引水灌城。
城中驚慌。
李遷哲先堵塞北堤,又招募勇猛之士,出城攻擊,接連有所斬獲,人心稍微安定。
不久,敵人攻入外城,焚燒民居。
李遷哲親自率領騎兵從南門出擊,又命令步兵從北門出擊,兩軍合力,前后截擊,陳軍再次被擊敗,大多數(shù)投水而死。
當天夜里,陳人又偷偷在城西用云梯登城,已有數(shù)百人登上城頭,李遷哲又率領勇士抵抗,陳人再度敗潰。
不久,驟然刮起大風,天色昏暗,李遷哲乘機出兵進攻敵人軍營,陳人大亂,死傷很多。
陸騰又在西堤擊敗陳人,敵軍才逃走。
建德二年(573),晉封安康郡公。
三年,在襄州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追贈金州總管。
謚號壯武。
李遷哲世代豪雄,為鄉(xiāng)里所折服。
生活糜爛奢侈,善于享樂。
姬妾多至上百人,有兒子女兒六十九人。
沿著漢水一千多里之間,宅第相接。
妾中生有兒子的,讓她們分別住在這些宅第中,各人都有自己的仆人、婢女、閹人侍候保護。
李遷哲常常鳴著胡笳,帶著隨從,往來于她們之間。
縱酒飲宴,極盡人生之樂。
子孫參見時,有時竟忘記他們的年齡和名字,只得打開本子詳細查看。
長子李敬仁,比父親先去世。
第六子李敬猷承襲爵位,仍然統(tǒng)領父親的部屬,最初擔任大都督。
建德六年(577),跟隨譙王討伐稽胡立下戰(zhàn)功,升任儀同大將軍。
李遷哲之弟李顯,官至上儀同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