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樞傳

白話陳書 作者:唐·姚思廉


  馬樞字要理,扶風..人。其祖父馬靈慶,為齊竟陵王錄事參軍。馬樞幾歲時父母俱喪,其姑收養(yǎng)了他。六歲時,他能背誦《孝經(jīng)》、《論語》、《老子》。長大后,他博覽經(jīng)文史籍,尤其善解佛經(jīng)及《周易》、《老子》義。

  梁邵陵王蕭綸任南徐州刺史,久聞其名,薦引為學士。蕭綸當時自己講授《大品經(jīng)》,令馬樞講授《維摩》、《老子》、《周易》,同一日闡發(fā)題解,道俗聽者二千人。邵陵王想弄清講授的優(yōu)劣,便對眾人說:“與馬學士論義,必使屈服,不能空立主客之席?!庇谑菙?shù)家學者齊起發(fā)問,馬樞便一一剖析,先闡發(fā)其宗旨,然后條分縷析,論述千變萬化,與他論者都頂禮膜拜默默聆聽而已。蕭綸十分贊賞他,想把他向朝廷推薦。不久遭遇侯景之亂,蕭綸帶兵援助臺城,便留下二萬卷書給馬樞。馬樞潛心閱覽,幾乎全部通讀,便喟然嘆息說:“我聽說看重爵位的人把巢父、許由當作羈絆,喜好隱居者以伊尹、呂望為低賤,為名利所束縛者則把道家之言視為草芥不值。習玩于清淡者則把儒家學說當作糠米比,公正的考察,他們是各取所好。然而支父有辭讓帝位之品格,莊子有傲視帝王之美德,千載傳為美談,沿襲不廢。想一想那些孜孜以求的人們,我只有為他們嘆息。難道是上天不愿施惠給高尚之人,以至于隱居之人是這樣的少!”便隱居茅山,有終身之志。

  天嘉元年(560),文帝征辟為度支尚書,他辭不應命。那時馬樞的親人故友都住在京口,每年秋冬之際,按時去游玩。鄱陽王任南徐州刺史,欽慕其品德高尚,擔心不能招致,于是卑辭厚意,讓使者去邀請他,前后數(shù)次,馬樞稱病推辭。有門客規(guī)勸說:“鄱陽王以師友相待,與爵位無關,身處鬧市,于靜心修養(yǎng)又有何妨?!瘪R樞不得已,才前往。鄱陽王另外筑室讓他住,馬樞不喜歡住所高貴華麗,便在竹林間自造茅茨廬居住。每次王公的饋贈,他再三推辭,自己所要的只是十分之一。

  馬樞少時逢亂世,他的居所,連盜賊都不進,依托在他家的人常有數(shù)百家。他目光敏銳富有洞察力,能看見暗中物品。常有一只白燕,在他家庭院的樹上筑巢,棲戲于檐廡之下,時而停集幾案,春去陳書秋來,差不多三十多年。太建十三年(581)去世,時年六十歲。他撰寫的二十卷《道覺論》流行于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