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字子云,長安人。
父親谷吉,擔任衛(wèi)司馬,作為使者送郅支單于曾入侍皇上的兒子返回本國,被郅支單于殺害,這件事記載在《陳湯傳》里。
谷永年輕時做過長安小史,后來廣博地學習經(jīng)書。
漢建昭年間,御史大夫李延壽聽說谷永有才學,提升他擔任了自己的屬官,并推薦谷永擔任太常丞。
谷永幾次上書,指出時政得失。
建始三年(前30)冬天,日食、地震同一天發(fā)生,皇上下詔,要求各地推薦品德方正、敢于直言進諫的人,太常陽城侯劉慶忌推薦谷永擔任待詔公車。
谷永上奏說:陛下道德至高無上,懼怕天地所給予的警戒災異,整身修政,垂問公卿,又下達詔令,公卿守相都可以被推舉,并在內廷召見讓我們進言,來指出自己的過失,讓我們能夠到達朝廷,承接皇上垂問。
我才疏學淺,不懂國家政事。
我聽說英明的君王即位后,端正修養(yǎng)貌、言、視、聽、思等五件事,建立自己的政治而統(tǒng)治,來順承天意,那么,老百姓在下邊就會循規(guī)蹈矩,日月在天上就會正常運行;如果皇上沉溺后宮,歌舞升平,出游巡獵,修身的五件事從您自己身上消失,合理的政治不能建立,那么罪過的征兆就會降臨而兇短折、疾、憂、貧、惡、弱等六極就到來了。
大凡災禍的發(fā)生,都是各種過失的顯象,以類例來告知人們。
十二月初一,婺女星的分野發(fā)生日食,京城之內發(fā)生地震,這兩件事同一天發(fā)生,這是再三告訴陛下,您的過錯不遠,應該從自身來深深尋求。
抑或是陛下留心女色,不理政事,行為舉止不端正,屢次失去中興機會?還是過分寵幸姬妾,而她們不守婦道,互相嫉妒爭得皇上寵幸,妨礙了繼嗣出世呢?古代君王廢置五事要旨,失卻夫婦綱紀,導致妻妾得勢,以至傾覆國家,惑亂陰陽。
過去褒姒受寵,宗周因此滅亡;閻妻驕縱,從而導致災異,太陽因此不好。
經(jīng)書說:“皇極,就是大建中正的準則?!苯忉屨f“:大到?jīng)]有中正的準則,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建立中正的準則,那時則有天下大亂。
陛下登上皇帝寶座而為天下共主,奉行帝王的職責來統(tǒng)治百姓,國內的治理由陛下掌握。
一定要注意修身,盡力而行,減少休息來考慮天下大事,拋棄聲色之樂,遣回優(yōu)伶,杜絕諸侯不來朝的行為,節(jié)制游玩打獵,起居有規(guī)律,按禮行事,親自掌握朝政,使至上的德行沒有倦怠,安心而服行,如天性自然。
經(jīng)書說:“從今以往,繼業(yè)嗣立之王不要過分沉湎于酒,不要放縱田獵,只應正身恭己?!睆膩頉]有帝王立身端正嚴謹而臣下邪惡的。
夫妻關系,朝廷綱紀,是國家安危的關鍵,是國王最應慎重的事情。
以前舜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他的兩個妻子,從而使自己的品德更加崇高;楚王忍痛不再見丹姬,勤于政事,遂成霸業(yè);幽王被褒姒迷惑,周朝因此滅亡;魯桓公被齊女逼迫,國家因此傾滅。
皇上一定要治理好后宮的政事,明確尊卑秩序,讓高貴者不得嫉妒專寵,來杜絕驕傲怠慢行為的抬頭,抑制像褒姒、閻妻所引起的禍亂,貧賤者都能按年秩升遷,各得其職,以此使政權長久,平息像《白華》篇中所言及的那種怨恨。
對于后宮及親屬,多給他們財物,不讓他們參與政事,疏遠皇父之類的小人,削減外戚的權力,沒有后宮治理好了而天下會發(fā)生混亂的。
為了治理好將來,必須以治理好最近的事情為開始,為了學習好的東西必須先學習自己身邊的好東西。
以前龍主管納言之事,而舜帝的命令恭允;左輔、右弼、前疑、后丞常進行輔佐,成王很少有過失。
如果飭正各尚書官,戴著金貂擔任侍中職務的人,讓他們都學習先王之道,知道君臣禮儀,讓眾人都謹慎有信用,沒有嬉戲驕傲放縱的過錯,那么,左右近臣就會慎重安定,各級官吏就會依據(jù)法律行事,皇上的教化就會傳布四方。
經(jīng)書說“:想要正百官,關鍵在先正左右近臣?!睕]有皇帝左右的臣子正直而其他百官受到冤曲的。
治理天下的人,尊崇賢能考核政績,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輕慢賢能避開政績,那么天下就會發(fā)生動亂。
如果仔細思考統(tǒng)治人民的方法,高興得到賢能的福氣,按才能選拔官吏,一定要在職位上進行試用,通過人們對法制的明白程度來證明他的能力,通過考察他的功績來確定他的品德,不相信阿黨親密人的假名聲,不聽信積怨很深的誣陷之辭,那么,有功守職的官員就沒有躲避被傷害的憂慮,結黨邪惡的人就不能做官,小人日少,德高望重之人日多。
經(jīng)書說:“對于做官的人,對其政績三年考核一次,通過三次考核,除去幽微無功者,提升明顯有功者?!庇终f:“使有九德的人都受重用,德高望重的人都處在官位上?!睕]有獎賞在前且讓有眾多賢能的人擔任各級官吏而天下不能治理好的。
堯時,遭遇到洪水災害,天下分隔為十二州,統(tǒng)治遠方的政策不強硬,但沒有叛亂的人,其原因在于堯品德高尚,恩情深重,而百姓沒有怨恨。
秦建立在平原地帶,陳涉舉起義旗而天下紛紛響應,原因在秦刑罰嚴酷,官吏殘殺。
違背天意,損害道德,身處官位卻讓百姓產(chǎn)生怨恨,沒有誰比奉行殘殺政策的官吏更超過的。
如果驅逐殘暴官吏,禁錮廢置不加使用,多選拔溫厚、品德高尚的人擔任官吏來愛養(yǎng)百姓,公平施刑、解除冤案來總理百姓性命,致力于減輕徭役,不侵奪民財,少收賦稅,不榨盡百姓財產(chǎn),而讓天下百姓都安居樂業(yè),不苦于超過三個月徭役,不擔心苛暴的政治,免除有兇狠殘暴官吏的疾患,即使有唐堯時那樣的災害,百姓也沒有背離皇上之心。
經(jīng)書說:“使百姓平安,把恩惠施給鰥寡之人?!睕]有品德高尚、官吏賢良而百姓背叛皇上的。
我聽說,自然災害和反常的自然現(xiàn)象,是上天用來譴責告知人間君主的過失的,好像嚴父英明教誡兒子一樣。
對上天的譴告感到害怕而對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的,災禍就會消除,幸福就會降臨;如果輕忽簡慢,那么其罪過及所受處罰就不會消除。
經(jīng)書說“:君主所行合符天意,五福就會降臨;君主所行不好,上天就會用六極來懲罰他?!苯忉屨f“:敬而修德來抵御災禍。”現(xiàn)在,三年之內,災禍蜂起,大小都有,皇上所作所為不合天意,上天不高興,是很顯然的事。
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對自己的言行不加改正,廣泛地舉薦賢能,搜羅計策,又不采用他們的建議,這是走不合天意的老路,沒有謝罪的實際行動,上天的責備就會更重。
這五點,是王事的大綱要領,是皇上急需辦理的事情,希望陛下注意。
對于谷永的奏對,皇上感到十分驚異,特地召見了谷永。
這年夏天,皇上命各方正對政事等進行對答,這件事記載在《杜欽傳》里。
谷永對答完后,順便說:“我上次得到陛下寵幸,能夠奏對災異的結果,禍亂所達最大限度,言論涉及到皇上。
奏章已陳遞上去,陛下卻放置一邊不予采納,卻又讓方正來對答,避開可怕的災禍,來詢問一般的問題,廢除順承上天的最好言語,來追求無用的文字,想從此掃滅災異欺罔上天,因此上天勃然大怒,六天之間,暴風來了三次,樹木被拔起或折斷,這是上天英明而不可欺騙的證明?!被噬咸氐卦僖淮卧儐柟扔?,谷永回答說:“日食地震,是皇后貴妾專寵所導致的?!边@些話在《五行志》里。
當時,皇上剛剛即位,就退讓把國家政權委托給他的舅父大將軍王鳳,議論的人大多把過錯歸到他身上。
谷永知道王鳳正受皇帝重用,暗中想依附于他,于是又說:現(xiàn)在四夷賓服,都是臣屬,北方?jīng)]有薰粥、冒頓之類的禍患,南邊沒有趙佗、呂嘉之類的災難,邊垂三方安寧,沒有戰(zhàn)事消息。
諸侯之中,勢力大的也僅僅管轄幾個縣,漢朝的官吏掌握了諸侯們的政權,使之無所作為,不能形成吳、楚、燕、梁那樣的氣候。
百官盤結交錯,親疏間雜,最親的大臣中,有似申伯一樣忠心的,驚肅專謹,細心顧忌,沒有重合、安陽、博陸之類的叛亂。
這三方面沒有絲毫問題,不能歸咎您的舅舅。
接著想把政事的過失差錯加給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來搪塞出現(xiàn)的災禍,這都是不合事理、欺騙上天的謬論。
我私下?lián)谋菹铝糁苊黠@的過錯,忽視上天給的儆戒,聽信暗昧的瞎說,把過錯推到無辜者身上,把災禍歸到政事上,大失天意,這是大不可的事情。
陛下即位后,委任官吏依舊,在政事上沒有過錯。
元年(前32)正月,白氣在東方明顯地升起,到了四月,黃而污濁之氣四處彌漫,掩蔽京城,用大水來告誡,用地震、日食、月食來明示。
它們與人事各有感應,互為表里,百官萬事無所歸倚,陛下難道不感到奇怪嗎?白氣升起于東方是賤人即將出現(xiàn)的表征;黃濁之氣掩蔽京城是王道衰微的征兆。
賤人將要出現(xiàn)而京城中王道衰微,這二者已經(jīng)很相似了。
陛下如果仔細考慮我的話,就會害怕天地災異,深思維持統(tǒng)治的計策,改正以往的過失,排除沉溺酒色的思想,解除偏愛,奮發(fā)乾剛之威,平息上天施加的災異,使各個侍妾人人能受到皇上寵愛,這好像還不夠,陛下應趕快再更多地接納宜于生育的女子,不擇美丑,不要避諱,不論年齡大小。
推論之,陛下與地位卑下的女子生下繼嗣,是反禍為福。
只是得到繼嗣而已,不論其母親是否貴賤。
后宮女奴曉書者派遣后宮無爵秩者,廣泛地從卑賤者中征求,以便得到上天所助,解除皇太后的憂郁惱怒,解除上天的怨怒,這樣子嗣眾多,災異止息。
陛下如果不深深體會我的話,忽略天地所給予的儆戒,罪惡的根源就不會排除,水雨山石的災異,不久將要發(fā)生;災異一旦發(fā)生就到了極點,禍敗既成,我即使想?yún)⑴c對策,也不知怎么辦了。
識淺位卑的我,膽敢直陳天意,指斥宮室私事,將離間您與皇后、妃子之間的感情,并自知這些話違反皇上心意,讓皇上聽來不順耳,難免要受酷刑的處罰。
但這是上天在保佑漢朝,讓我敢于直言相告。
三次上章奏,才蒙陛下召見;做待詔十天,然后才能被召見。
由識淺位卑之人向皇上獻至忠之心,非常勞苦;在至尊之位上聽到上天的旨意,非常困難。
話語不能泄露,我愿把我所說的話寫成奏章,由侍中轉奏陛下,由陛下把它給您的心腹大臣看。
您的心腹大臣如果認為這不是天意,我愿以妖言惑眾的罪名被處死;如果認為這確實是天意,您怎么能忘記國家的命運,違背天意而放縱自己的感情!希望陛下仔細考慮,多為漢室謀劃。
當時,對答皇上時策的有幾十人,谷永和杜欽的對奏為上等。
皇上把它們都給后宮看。
后來,皇上曾寫信給許皇后,信中采用谷永的話來責備許皇后,這件事記載在《外戚傳》中。
谷永既然暗中為大將軍王鳳解脫,才能的確最高,因此被提升為光祿大夫。
谷永寫信感謝王鳳。
王鳳于是厚待谷永。
過了幾年,谷永出任安定太守。
當時皇上的幾個舅舅都研修經(jīng)書,擔任政事。
平阿侯王譚按年齡順序應當繼大將軍王鳳之后輔政,特別與谷永友好。
陽朔年間,王鳳死。
王鳳在病危時,推薦其堂弟御史大夫王音代理他的職務。
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任命王音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掌領尚書之事,而平阿侯王譚位居特進,掌管城門兵馬。
谷永聽到這件事后,給王譚寫信,一方面告知其任職情況,一方面建議他不要接受此職。
王譚得到谷永的信后十分感動,于是不受城門一職。
從此,譚、音之間相互憤慨不滿。
谷永遠在外地擔任郡吏,因害怕被王音陷害,假裝得病超過三個月而被免職。
王音奏請皇上。
讓谷永擔任營軍司馬,谷永幾次向王音謝罪,自陳不能,最后輾轉擔任長史。
王音起用母親的叔伯兄弟越親輔政,權威比王鳳在位時削弱。
谷永又勸王音說“:將軍您登上大將軍之位,住在京城,擔任周公、召公那樣的職務,把持國家權柄,可以說最為富貴的了,在臣子里面沒有第二個人像您這樣,天下的安危都系于您一身,您將如何擔任好這一職務呢?您應該孜孜不倦,持伊尹之品德,來堅守職責輔佐皇上,誅殺罪人,不要回避自己的親戚和所愛之人,推舉善良之人不要回避自己的仇人,以此來彰明自己最為公平,在天下樹立威信。
只有認真實行這三點,才可以長期擔任這個重任,長久享受皇上寵愛。
太白星從西方出來了六十天,按常規(guī)應在天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現(xiàn)在時間已過,太白星仍在西方,其原因在于它的質量輕而行動遲緩,形體小而發(fā)出的光微弱。
火星形體大而發(fā)出的光強,按相反方向運行,和尾星在一起。
火星逆行,是其運轉規(guī)律;和尾星在一起,是因為它發(fā)生了變化。
難道是將軍您忘記了人性沉密而潛深的要義,委曲順從他們建議,所持品德不純正高尚,不廣泛地選用人才,還有憑自己好惡來行事的顧忌,坦蕩的品德沒有完全表現(xiàn)出來,正與將相大臣發(fā)生著矛盾嗎?為什么您剛擔任司馬之職不久,金星、火星就會發(fā)生這種變化呢?上天是英明的,災異也不是平白無故地出現(xiàn)的,希望將軍對這件事慎重,深深思考其原因,尋求好的統(tǒng)治策略,來合符天意?!蓖跻暨€是不滿意,只推薦谷永擔任護苑使者。
王音死,成都侯王商代任大司馬衛(wèi)將軍,谷永于是被升任涼州刺史。
谷永到京城奏事完畢,在到達衙署時,有條黑龍在東方出現(xiàn),皇上派尚書詢問谷永,并接受谷永所說的話。
谷永奏對說:我聽說在天下稱王擁有國家的人,擔心的是處在高位將有國家危亡的事,但拯救危亡的話又不能向皇上報告;假使有拯救危亡的話就向皇上報告,那么,夏、商、周就不會滅亡而更迭興起。
夏、商快要滅亡的時候,走在道路上的人都知道,但其君王卻安然認為自己的統(tǒng)治如日中天,沒有人能危及它,所以,罪行一天比一天多而自己不知道,統(tǒng)治將要傾覆而自己沒有醒悟。
《易》說“:安必思危,存不忘亡,才能保其安寧?!北菹氯缒軓V泛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殺犯了忌諱的人,讓草野之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說給皇上聽,不擔心有后顧之憂,廣開言路,那么,四方賢士將不遠千里聚集京城,來陳述自己的見解和計策,各個臣子的最大愿望,就是社稷的永遠安寧、富強。
漢朝與夏朝一樣,以建寅為正,萬物在地中,色黑,現(xiàn)在黑龍出現(xiàn),是與漢朝同姓的征兆。
龍為陽德,由小至大,所以這是君王好的征兆。
不知道同姓中有沒有看到本朝沒有繼承人這樣值得慶賀的事,在這多事之秋,想因混亂而舉兵起事的呢?將動心希望成為后者,殘殺不仁,像廣陵、昌邑這些人?我很糊涂,不能對此進行決斷。
元年九月黑龍出現(xiàn),這月的最后一天,又出現(xiàn)日食。
今年二月己未夜晚出現(xiàn)隕星,乙酉日,又出現(xiàn)日食。
六個月之間,出現(xiàn)了四件奇異的事情,兩件是同月發(fā)生,這是夏、商、周三代后期、春秋動亂時期不曾有過的事情。
我聽說夏、商、周三代之所以滅亡,都是因為嬪妃和眾小人沉湎酒色所致。
《尚書》說:“原來是相信妲己的話,自取滅亡,”“紂容納逃亡多罪的人,親信使用,尊重他讓他擔任首領?!薄对娊?jīng)》說:“火燎正旺,難道有能熄滅它的人嗎?而宗周強盛時,卻被褒姒所滅!”《易》說:“沉樂無節(jié),飲酒濕首,有信之道于是喪失?!鼻爻灾粴v經(jīng)二代十六年就滅亡,原因在于秦皇生活太奢,送葬太厚。
這兩者陛下兼有,我請求簡略地陳述它的后果。
《易》說:“婦人之道居中主食,遜順而已,無所必遂?!闭f的是不得參與政事。
《詩經(jīng)》說“幽王以智婦妲己為美,實際上是梟鴟之類的惡人”;“此禍亂不是從天而降,是因寵幸褒姒的緣故。”建始、河平年間,許皇后、班婕妤的高貴,傾動前朝,權傾四方,皇上的賞賜不計其數(shù),國庫因此空虛,對其寵愛,無以復加;現(xiàn)在的后起者趙、李,所得賞賜是上天所不能享用的,并且數(shù)量是以前的十倍。
皇上廢除先帝法律,按照她們的話來處理事情,使得官吏的俸祿不當,釋放按王法應該誅殺的人,使其親屬驕縱,假借權威,隨心所欲,擾亂朝政,偵視揭發(fā)之吏誰也不敢按法律來制裁他們。
又以宮中的官司誣陷他人,拷打痛于炮烙之刑,滅絕人命,主要的是為趙、李兩家報德報怨,罪證明白的人反而提升,公正的官吏卻被逮捕治罪,大肆拘禁無辜之人,用刑罰對其進行逼供,給他們制定罪名,以至被一些富賈假托其名,進行放貸以收取利息,合伙分利,或受報謝,另外收取財物。
活著進去,死著出來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
因此日食再次發(fā)生,來昭示其罪。
做國王的,必定是先自絕于人,然后上天讓他的國家滅亡。
陛下放棄萬乘之主的尊貴地位,喜歡私蓄田產(chǎn)、奴婢,厭惡高美的尊號,喜歡讓人用私下取的名字稱呼他,推崇聚集無義小人作為門客,多次離開皇宮,從早到晚,與眾小人在一起,如烏鳥一般聚集,醉飽于吏民之家,并與他們同坐一起,放縱狎侮,混亂不堪,晝夜不停地在外面游玩取樂。
掌管門戶奉職守夜的大臣手執(zhí)武器而把守空宮,公卿百官不知道陛下在什么地方,將其加在一起有幾年了。
做君王的把百姓作為自己統(tǒng)治的基礎,百姓把財物作為自己生存的根本,財產(chǎn)完竭百姓就會背叛,,百姓背叛,皇上的統(tǒng)治就會被推翻。
所以英明的君主愛護百姓,保護百姓的財產(chǎn),不敢過分進行榨取,讓百姓對國君常感畏懼。
現(xiàn)在陛下隨便侵奪百姓財物,不愛惜民力,聽信邪臣的話,舍棄高大寬敞的最初陵墓,拋棄通過十年才完成的大事,改作昌陵,違反天地本性,以下為高,堆土成山,征發(fā)服勞役之人興建城邑,同時修治宮館,大興徭役,重增賦稅,征發(fā)如雨,勞役之功百倍于楚靈王,費財之廣可與秦始皇相比,使得天下財力凋敝,五年不成而后返回故陵。
再加上擴大地盤,發(fā)掘別人墳墓,截斷骸骨,把棺材拋在外邊。
百姓財竭力盡,怨恨感應了上天,災異屢次降臨,饑餓頻頻到來。
靠吃散發(fā)糧食的流散之人,餓死在道路上的人,以百萬計算。
公家沒有可吃一年的積蓄,百姓沒有十天的積累,上下都很貧乏,不能互相救濟。
《詩經(jīng)》說:“殷的教訓不遠,就在夏朝之后?!毕M菹禄叵胂?、商、周、秦滅亡的原因,以此為借鑒,與自己的行為相對照。
如果我所說的與之不相符合,我愿以妄言之罪被處死!自漢朝建立到現(xiàn)在,已歷經(jīng)九代,一百九十多年了,其中相繼繼位的七個先帝,都能順承天意,遵循先祖制度,有的靠它使國家中興,有的靠它使治理平安。
到了陛下,只有您違背先王之道,放縱自己,輕卑自身狂亂行事,在盛壯之年,沒有繼嗣,卻有國家危亡的憂慮,多次喪失為君之道,不合天意,也已經(jīng)很多了。
作為繼承者,把守先人留下來的功業(yè),卻這樣做,豈不有負先人!現(xiàn)在國家的禍福安危,都掌握在陛下手里,陛下如果能發(fā)揚明君的功德,昭然悔悟,敬服上天所發(fā)出的威怒,極懼國家危亡的征兆,掃滅邪惡小人的志氣,厲精致政,一心為國家安危著想,解散眾小人的門客,免掉任命不恰當?shù)墓賳T,徹底停罷北宮私奴、車馬和出外游玩的工具,克己復禮,不再犯微服出行飲醉在外的過錯,以防止臨近的禍患,深思日食再次發(fā)生的含義,減損對皇后妃嬪的寵愛,不聽后宮的告求,拆除亂設的監(jiān)獄,廢除炮烙之刑,誅殺狡詐阿諛之人以及皇上身邊用旁門邪道來侍奉皇上的人,以滿足百姓的愿望,并且停止最初陵墓的修建工作,停止宮室的修繕整理,裁減更卒,減少賦稅,完全停止征發(fā)徭役,慰問撫恤、賑救貧困的人來安撫遠方的人,極力推崇忠直的人,驅逐兇殘的人,不使平庸的官吏久享厚祿,依次實行上面所陳述的幾條,而不應再次違背,早晚勤勉不懈,不斷反省不怠慢,舊的過錯徹底改正,新的德行才能昭明,心中再也不留下細小的邪惡,那么,特大的災異差不多就可以消除,離開無德而就有德的天性差不多就會再次降臨到您身上,國家差不多就保住了。
希望陛下再三注意,仔細考慮我的話。
我得遇皇恩,擔任邊郡小吏,不知朝廷的過失具體在哪里,胡亂瞎說,觸犯了您的忌諱,罪該萬死。
成帝情性寬厚而喜好文學,長久以來又沒有后代,多次微服出行,過多地寵信邪小之人,趙、李從地位卑下的人而得到皇上專寵,這些都是皇太后及其各位舅父極為擔心的事情。
皇上的至親不好多說,故推舉谷永等人讓他們借上天的自然變化而向皇帝力諫,勸皇上采用他們的計策。
谷永知道朝廷內有人支持他,所以在表述自己的意見時沒有什么遲疑不決的,并且每次奏事皇上總是加禮而答之。
到上奏這個對策時,皇上十分惱怒。
衛(wèi)將軍王商暗中行動幫谷永逃走。
皇上派侍御史逮捕谷永,并告誡超過了交道廄不要再追趕。
御史沒有趕上谷永,回來,皇上原來的惱怒也消除了,自己后悔起來。
第二年,征召谷永擔任太中大夫,隨后又升遷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元延元年(前12),谷永擔任北地太守。
當時,災異多次發(fā)生,谷永在自己的官位上,皇上派遣衛(wèi)尉淳于長聽取谷永對此所想說的見解。
谷永回答說,君王要知錯能改;不要沉湎酒色,寵信眾小人;輕徭薄賦,勸農(nóng)耕桑;皇上應該施善于人不可為惡。
谷永奏對完后,皇上被他的話深深打動。
谷永對于經(jīng)書,普遍通曉暢達,與杜欽、杜鄴差不多相同,但不如劉向父子及揚雄貫通。
他對于天文、《京氏易》研究最深,所以善于談論災異,前后上奏的有四十多件事,大約互相重復,只不過專門勸諫皇上和后宮罷了。
谷永與王氏結為同黨,皇上也知道此事,故對谷永不很親近信任。
谷永為官稱職,他擔任北地太守一年多,衛(wèi)將軍王商死,曲陽侯王根擔任驃騎將軍,于是推薦谷永,皇上征召他進朝擔任大司農(nóng)。
過了一年多,谷永患病,過了三個月,有司上奏請求免除谷永的官職。
按照以前的典章制度,公卿得病,皇上就要讓他們帶官屬回家治病,到谷永生病時,卻馬上免去職務。
過了幾個月,死在家中。
谷永本名并,因尉氏樊并反叛,改名谷永。
父親谷吉,擔任衛(wèi)司馬,作為使者送郅支單于曾入侍皇上的兒子返回本國,被郅支單于殺害,這件事記載在《陳湯傳》里。
谷永年輕時做過長安小史,后來廣博地學習經(jīng)書。
漢建昭年間,御史大夫李延壽聽說谷永有才學,提升他擔任了自己的屬官,并推薦谷永擔任太常丞。
谷永幾次上書,指出時政得失。
建始三年(前30)冬天,日食、地震同一天發(fā)生,皇上下詔,要求各地推薦品德方正、敢于直言進諫的人,太常陽城侯劉慶忌推薦谷永擔任待詔公車。
谷永上奏說:陛下道德至高無上,懼怕天地所給予的警戒災異,整身修政,垂問公卿,又下達詔令,公卿守相都可以被推舉,并在內廷召見讓我們進言,來指出自己的過失,讓我們能夠到達朝廷,承接皇上垂問。
我才疏學淺,不懂國家政事。
我聽說英明的君王即位后,端正修養(yǎng)貌、言、視、聽、思等五件事,建立自己的政治而統(tǒng)治,來順承天意,那么,老百姓在下邊就會循規(guī)蹈矩,日月在天上就會正常運行;如果皇上沉溺后宮,歌舞升平,出游巡獵,修身的五件事從您自己身上消失,合理的政治不能建立,那么罪過的征兆就會降臨而兇短折、疾、憂、貧、惡、弱等六極就到來了。
大凡災禍的發(fā)生,都是各種過失的顯象,以類例來告知人們。
十二月初一,婺女星的分野發(fā)生日食,京城之內發(fā)生地震,這兩件事同一天發(fā)生,這是再三告訴陛下,您的過錯不遠,應該從自身來深深尋求。
抑或是陛下留心女色,不理政事,行為舉止不端正,屢次失去中興機會?還是過分寵幸姬妾,而她們不守婦道,互相嫉妒爭得皇上寵幸,妨礙了繼嗣出世呢?古代君王廢置五事要旨,失卻夫婦綱紀,導致妻妾得勢,以至傾覆國家,惑亂陰陽。
過去褒姒受寵,宗周因此滅亡;閻妻驕縱,從而導致災異,太陽因此不好。
經(jīng)書說:“皇極,就是大建中正的準則?!苯忉屨f“:大到?jīng)]有中正的準則,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建立中正的準則,那時則有天下大亂。
陛下登上皇帝寶座而為天下共主,奉行帝王的職責來統(tǒng)治百姓,國內的治理由陛下掌握。
一定要注意修身,盡力而行,減少休息來考慮天下大事,拋棄聲色之樂,遣回優(yōu)伶,杜絕諸侯不來朝的行為,節(jié)制游玩打獵,起居有規(guī)律,按禮行事,親自掌握朝政,使至上的德行沒有倦怠,安心而服行,如天性自然。
經(jīng)書說:“從今以往,繼業(yè)嗣立之王不要過分沉湎于酒,不要放縱田獵,只應正身恭己?!睆膩頉]有帝王立身端正嚴謹而臣下邪惡的。
夫妻關系,朝廷綱紀,是國家安危的關鍵,是國王最應慎重的事情。
以前舜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他的兩個妻子,從而使自己的品德更加崇高;楚王忍痛不再見丹姬,勤于政事,遂成霸業(yè);幽王被褒姒迷惑,周朝因此滅亡;魯桓公被齊女逼迫,國家因此傾滅。
皇上一定要治理好后宮的政事,明確尊卑秩序,讓高貴者不得嫉妒專寵,來杜絕驕傲怠慢行為的抬頭,抑制像褒姒、閻妻所引起的禍亂,貧賤者都能按年秩升遷,各得其職,以此使政權長久,平息像《白華》篇中所言及的那種怨恨。
對于后宮及親屬,多給他們財物,不讓他們參與政事,疏遠皇父之類的小人,削減外戚的權力,沒有后宮治理好了而天下會發(fā)生混亂的。
為了治理好將來,必須以治理好最近的事情為開始,為了學習好的東西必須先學習自己身邊的好東西。
以前龍主管納言之事,而舜帝的命令恭允;左輔、右弼、前疑、后丞常進行輔佐,成王很少有過失。
如果飭正各尚書官,戴著金貂擔任侍中職務的人,讓他們都學習先王之道,知道君臣禮儀,讓眾人都謹慎有信用,沒有嬉戲驕傲放縱的過錯,那么,左右近臣就會慎重安定,各級官吏就會依據(jù)法律行事,皇上的教化就會傳布四方。
經(jīng)書說“:想要正百官,關鍵在先正左右近臣?!睕]有皇帝左右的臣子正直而其他百官受到冤曲的。
治理天下的人,尊崇賢能考核政績,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輕慢賢能避開政績,那么天下就會發(fā)生動亂。
如果仔細思考統(tǒng)治人民的方法,高興得到賢能的福氣,按才能選拔官吏,一定要在職位上進行試用,通過人們對法制的明白程度來證明他的能力,通過考察他的功績來確定他的品德,不相信阿黨親密人的假名聲,不聽信積怨很深的誣陷之辭,那么,有功守職的官員就沒有躲避被傷害的憂慮,結黨邪惡的人就不能做官,小人日少,德高望重之人日多。
經(jīng)書說:“對于做官的人,對其政績三年考核一次,通過三次考核,除去幽微無功者,提升明顯有功者?!庇终f:“使有九德的人都受重用,德高望重的人都處在官位上?!睕]有獎賞在前且讓有眾多賢能的人擔任各級官吏而天下不能治理好的。
堯時,遭遇到洪水災害,天下分隔為十二州,統(tǒng)治遠方的政策不強硬,但沒有叛亂的人,其原因在于堯品德高尚,恩情深重,而百姓沒有怨恨。
秦建立在平原地帶,陳涉舉起義旗而天下紛紛響應,原因在秦刑罰嚴酷,官吏殘殺。
違背天意,損害道德,身處官位卻讓百姓產(chǎn)生怨恨,沒有誰比奉行殘殺政策的官吏更超過的。
如果驅逐殘暴官吏,禁錮廢置不加使用,多選拔溫厚、品德高尚的人擔任官吏來愛養(yǎng)百姓,公平施刑、解除冤案來總理百姓性命,致力于減輕徭役,不侵奪民財,少收賦稅,不榨盡百姓財產(chǎn),而讓天下百姓都安居樂業(yè),不苦于超過三個月徭役,不擔心苛暴的政治,免除有兇狠殘暴官吏的疾患,即使有唐堯時那樣的災害,百姓也沒有背離皇上之心。
經(jīng)書說:“使百姓平安,把恩惠施給鰥寡之人?!睕]有品德高尚、官吏賢良而百姓背叛皇上的。
我聽說,自然災害和反常的自然現(xiàn)象,是上天用來譴責告知人間君主的過失的,好像嚴父英明教誡兒子一樣。
對上天的譴告感到害怕而對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的,災禍就會消除,幸福就會降臨;如果輕忽簡慢,那么其罪過及所受處罰就不會消除。
經(jīng)書說“:君主所行合符天意,五福就會降臨;君主所行不好,上天就會用六極來懲罰他?!苯忉屨f“:敬而修德來抵御災禍。”現(xiàn)在,三年之內,災禍蜂起,大小都有,皇上所作所為不合天意,上天不高興,是很顯然的事。
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對自己的言行不加改正,廣泛地舉薦賢能,搜羅計策,又不采用他們的建議,這是走不合天意的老路,沒有謝罪的實際行動,上天的責備就會更重。
這五點,是王事的大綱要領,是皇上急需辦理的事情,希望陛下注意。
對于谷永的奏對,皇上感到十分驚異,特地召見了谷永。
這年夏天,皇上命各方正對政事等進行對答,這件事記載在《杜欽傳》里。
谷永對答完后,順便說:“我上次得到陛下寵幸,能夠奏對災異的結果,禍亂所達最大限度,言論涉及到皇上。
奏章已陳遞上去,陛下卻放置一邊不予采納,卻又讓方正來對答,避開可怕的災禍,來詢問一般的問題,廢除順承上天的最好言語,來追求無用的文字,想從此掃滅災異欺罔上天,因此上天勃然大怒,六天之間,暴風來了三次,樹木被拔起或折斷,這是上天英明而不可欺騙的證明?!被噬咸氐卦僖淮卧儐柟扔?,谷永回答說:“日食地震,是皇后貴妾專寵所導致的?!边@些話在《五行志》里。
當時,皇上剛剛即位,就退讓把國家政權委托給他的舅父大將軍王鳳,議論的人大多把過錯歸到他身上。
谷永知道王鳳正受皇帝重用,暗中想依附于他,于是又說:現(xiàn)在四夷賓服,都是臣屬,北方?jīng)]有薰粥、冒頓之類的禍患,南邊沒有趙佗、呂嘉之類的災難,邊垂三方安寧,沒有戰(zhàn)事消息。
諸侯之中,勢力大的也僅僅管轄幾個縣,漢朝的官吏掌握了諸侯們的政權,使之無所作為,不能形成吳、楚、燕、梁那樣的氣候。
百官盤結交錯,親疏間雜,最親的大臣中,有似申伯一樣忠心的,驚肅專謹,細心顧忌,沒有重合、安陽、博陸之類的叛亂。
這三方面沒有絲毫問題,不能歸咎您的舅舅。
接著想把政事的過失差錯加給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來搪塞出現(xiàn)的災禍,這都是不合事理、欺騙上天的謬論。
我私下?lián)谋菹铝糁苊黠@的過錯,忽視上天給的儆戒,聽信暗昧的瞎說,把過錯推到無辜者身上,把災禍歸到政事上,大失天意,這是大不可的事情。
陛下即位后,委任官吏依舊,在政事上沒有過錯。
元年(前32)正月,白氣在東方明顯地升起,到了四月,黃而污濁之氣四處彌漫,掩蔽京城,用大水來告誡,用地震、日食、月食來明示。
它們與人事各有感應,互為表里,百官萬事無所歸倚,陛下難道不感到奇怪嗎?白氣升起于東方是賤人即將出現(xiàn)的表征;黃濁之氣掩蔽京城是王道衰微的征兆。
賤人將要出現(xiàn)而京城中王道衰微,這二者已經(jīng)很相似了。
陛下如果仔細考慮我的話,就會害怕天地災異,深思維持統(tǒng)治的計策,改正以往的過失,排除沉溺酒色的思想,解除偏愛,奮發(fā)乾剛之威,平息上天施加的災異,使各個侍妾人人能受到皇上寵愛,這好像還不夠,陛下應趕快再更多地接納宜于生育的女子,不擇美丑,不要避諱,不論年齡大小。
推論之,陛下與地位卑下的女子生下繼嗣,是反禍為福。
只是得到繼嗣而已,不論其母親是否貴賤。
后宮女奴曉書者派遣后宮無爵秩者,廣泛地從卑賤者中征求,以便得到上天所助,解除皇太后的憂郁惱怒,解除上天的怨怒,這樣子嗣眾多,災異止息。
陛下如果不深深體會我的話,忽略天地所給予的儆戒,罪惡的根源就不會排除,水雨山石的災異,不久將要發(fā)生;災異一旦發(fā)生就到了極點,禍敗既成,我即使想?yún)⑴c對策,也不知怎么辦了。
識淺位卑的我,膽敢直陳天意,指斥宮室私事,將離間您與皇后、妃子之間的感情,并自知這些話違反皇上心意,讓皇上聽來不順耳,難免要受酷刑的處罰。
但這是上天在保佑漢朝,讓我敢于直言相告。
三次上章奏,才蒙陛下召見;做待詔十天,然后才能被召見。
由識淺位卑之人向皇上獻至忠之心,非常勞苦;在至尊之位上聽到上天的旨意,非常困難。
話語不能泄露,我愿把我所說的話寫成奏章,由侍中轉奏陛下,由陛下把它給您的心腹大臣看。
您的心腹大臣如果認為這不是天意,我愿以妖言惑眾的罪名被處死;如果認為這確實是天意,您怎么能忘記國家的命運,違背天意而放縱自己的感情!希望陛下仔細考慮,多為漢室謀劃。
當時,對答皇上時策的有幾十人,谷永和杜欽的對奏為上等。
皇上把它們都給后宮看。
后來,皇上曾寫信給許皇后,信中采用谷永的話來責備許皇后,這件事記載在《外戚傳》中。
谷永既然暗中為大將軍王鳳解脫,才能的確最高,因此被提升為光祿大夫。
谷永寫信感謝王鳳。
王鳳于是厚待谷永。
過了幾年,谷永出任安定太守。
當時皇上的幾個舅舅都研修經(jīng)書,擔任政事。
平阿侯王譚按年齡順序應當繼大將軍王鳳之后輔政,特別與谷永友好。
陽朔年間,王鳳死。
王鳳在病危時,推薦其堂弟御史大夫王音代理他的職務。
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任命王音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掌領尚書之事,而平阿侯王譚位居特進,掌管城門兵馬。
谷永聽到這件事后,給王譚寫信,一方面告知其任職情況,一方面建議他不要接受此職。
王譚得到谷永的信后十分感動,于是不受城門一職。
從此,譚、音之間相互憤慨不滿。
谷永遠在外地擔任郡吏,因害怕被王音陷害,假裝得病超過三個月而被免職。
王音奏請皇上。
讓谷永擔任營軍司馬,谷永幾次向王音謝罪,自陳不能,最后輾轉擔任長史。
王音起用母親的叔伯兄弟越親輔政,權威比王鳳在位時削弱。
谷永又勸王音說“:將軍您登上大將軍之位,住在京城,擔任周公、召公那樣的職務,把持國家權柄,可以說最為富貴的了,在臣子里面沒有第二個人像您這樣,天下的安危都系于您一身,您將如何擔任好這一職務呢?您應該孜孜不倦,持伊尹之品德,來堅守職責輔佐皇上,誅殺罪人,不要回避自己的親戚和所愛之人,推舉善良之人不要回避自己的仇人,以此來彰明自己最為公平,在天下樹立威信。
只有認真實行這三點,才可以長期擔任這個重任,長久享受皇上寵愛。
太白星從西方出來了六十天,按常規(guī)應在天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現(xiàn)在時間已過,太白星仍在西方,其原因在于它的質量輕而行動遲緩,形體小而發(fā)出的光微弱。
火星形體大而發(fā)出的光強,按相反方向運行,和尾星在一起。
火星逆行,是其運轉規(guī)律;和尾星在一起,是因為它發(fā)生了變化。
難道是將軍您忘記了人性沉密而潛深的要義,委曲順從他們建議,所持品德不純正高尚,不廣泛地選用人才,還有憑自己好惡來行事的顧忌,坦蕩的品德沒有完全表現(xiàn)出來,正與將相大臣發(fā)生著矛盾嗎?為什么您剛擔任司馬之職不久,金星、火星就會發(fā)生這種變化呢?上天是英明的,災異也不是平白無故地出現(xiàn)的,希望將軍對這件事慎重,深深思考其原因,尋求好的統(tǒng)治策略,來合符天意?!蓖跻暨€是不滿意,只推薦谷永擔任護苑使者。
王音死,成都侯王商代任大司馬衛(wèi)將軍,谷永于是被升任涼州刺史。
谷永到京城奏事完畢,在到達衙署時,有條黑龍在東方出現(xiàn),皇上派尚書詢問谷永,并接受谷永所說的話。
谷永奏對說:我聽說在天下稱王擁有國家的人,擔心的是處在高位將有國家危亡的事,但拯救危亡的話又不能向皇上報告;假使有拯救危亡的話就向皇上報告,那么,夏、商、周就不會滅亡而更迭興起。
夏、商快要滅亡的時候,走在道路上的人都知道,但其君王卻安然認為自己的統(tǒng)治如日中天,沒有人能危及它,所以,罪行一天比一天多而自己不知道,統(tǒng)治將要傾覆而自己沒有醒悟。
《易》說“:安必思危,存不忘亡,才能保其安寧?!北菹氯缒軓V泛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殺犯了忌諱的人,讓草野之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說給皇上聽,不擔心有后顧之憂,廣開言路,那么,四方賢士將不遠千里聚集京城,來陳述自己的見解和計策,各個臣子的最大愿望,就是社稷的永遠安寧、富強。
漢朝與夏朝一樣,以建寅為正,萬物在地中,色黑,現(xiàn)在黑龍出現(xiàn),是與漢朝同姓的征兆。
龍為陽德,由小至大,所以這是君王好的征兆。
不知道同姓中有沒有看到本朝沒有繼承人這樣值得慶賀的事,在這多事之秋,想因混亂而舉兵起事的呢?將動心希望成為后者,殘殺不仁,像廣陵、昌邑這些人?我很糊涂,不能對此進行決斷。
元年九月黑龍出現(xiàn),這月的最后一天,又出現(xiàn)日食。
今年二月己未夜晚出現(xiàn)隕星,乙酉日,又出現(xiàn)日食。
六個月之間,出現(xiàn)了四件奇異的事情,兩件是同月發(fā)生,這是夏、商、周三代后期、春秋動亂時期不曾有過的事情。
我聽說夏、商、周三代之所以滅亡,都是因為嬪妃和眾小人沉湎酒色所致。
《尚書》說:“原來是相信妲己的話,自取滅亡,”“紂容納逃亡多罪的人,親信使用,尊重他讓他擔任首領?!薄对娊?jīng)》說:“火燎正旺,難道有能熄滅它的人嗎?而宗周強盛時,卻被褒姒所滅!”《易》說:“沉樂無節(jié),飲酒濕首,有信之道于是喪失?!鼻爻灾粴v經(jīng)二代十六年就滅亡,原因在于秦皇生活太奢,送葬太厚。
這兩者陛下兼有,我請求簡略地陳述它的后果。
《易》說:“婦人之道居中主食,遜順而已,無所必遂?!闭f的是不得參與政事。
《詩經(jīng)》說“幽王以智婦妲己為美,實際上是梟鴟之類的惡人”;“此禍亂不是從天而降,是因寵幸褒姒的緣故。”建始、河平年間,許皇后、班婕妤的高貴,傾動前朝,權傾四方,皇上的賞賜不計其數(shù),國庫因此空虛,對其寵愛,無以復加;現(xiàn)在的后起者趙、李,所得賞賜是上天所不能享用的,并且數(shù)量是以前的十倍。
皇上廢除先帝法律,按照她們的話來處理事情,使得官吏的俸祿不當,釋放按王法應該誅殺的人,使其親屬驕縱,假借權威,隨心所欲,擾亂朝政,偵視揭發(fā)之吏誰也不敢按法律來制裁他們。
又以宮中的官司誣陷他人,拷打痛于炮烙之刑,滅絕人命,主要的是為趙、李兩家報德報怨,罪證明白的人反而提升,公正的官吏卻被逮捕治罪,大肆拘禁無辜之人,用刑罰對其進行逼供,給他們制定罪名,以至被一些富賈假托其名,進行放貸以收取利息,合伙分利,或受報謝,另外收取財物。
活著進去,死著出來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
因此日食再次發(fā)生,來昭示其罪。
做國王的,必定是先自絕于人,然后上天讓他的國家滅亡。
陛下放棄萬乘之主的尊貴地位,喜歡私蓄田產(chǎn)、奴婢,厭惡高美的尊號,喜歡讓人用私下取的名字稱呼他,推崇聚集無義小人作為門客,多次離開皇宮,從早到晚,與眾小人在一起,如烏鳥一般聚集,醉飽于吏民之家,并與他們同坐一起,放縱狎侮,混亂不堪,晝夜不停地在外面游玩取樂。
掌管門戶奉職守夜的大臣手執(zhí)武器而把守空宮,公卿百官不知道陛下在什么地方,將其加在一起有幾年了。
做君王的把百姓作為自己統(tǒng)治的基礎,百姓把財物作為自己生存的根本,財產(chǎn)完竭百姓就會背叛,,百姓背叛,皇上的統(tǒng)治就會被推翻。
所以英明的君主愛護百姓,保護百姓的財產(chǎn),不敢過分進行榨取,讓百姓對國君常感畏懼。
現(xiàn)在陛下隨便侵奪百姓財物,不愛惜民力,聽信邪臣的話,舍棄高大寬敞的最初陵墓,拋棄通過十年才完成的大事,改作昌陵,違反天地本性,以下為高,堆土成山,征發(fā)服勞役之人興建城邑,同時修治宮館,大興徭役,重增賦稅,征發(fā)如雨,勞役之功百倍于楚靈王,費財之廣可與秦始皇相比,使得天下財力凋敝,五年不成而后返回故陵。
再加上擴大地盤,發(fā)掘別人墳墓,截斷骸骨,把棺材拋在外邊。
百姓財竭力盡,怨恨感應了上天,災異屢次降臨,饑餓頻頻到來。
靠吃散發(fā)糧食的流散之人,餓死在道路上的人,以百萬計算。
公家沒有可吃一年的積蓄,百姓沒有十天的積累,上下都很貧乏,不能互相救濟。
《詩經(jīng)》說:“殷的教訓不遠,就在夏朝之后?!毕M菹禄叵胂?、商、周、秦滅亡的原因,以此為借鑒,與自己的行為相對照。
如果我所說的與之不相符合,我愿以妄言之罪被處死!自漢朝建立到現(xiàn)在,已歷經(jīng)九代,一百九十多年了,其中相繼繼位的七個先帝,都能順承天意,遵循先祖制度,有的靠它使國家中興,有的靠它使治理平安。
到了陛下,只有您違背先王之道,放縱自己,輕卑自身狂亂行事,在盛壯之年,沒有繼嗣,卻有國家危亡的憂慮,多次喪失為君之道,不合天意,也已經(jīng)很多了。
作為繼承者,把守先人留下來的功業(yè),卻這樣做,豈不有負先人!現(xiàn)在國家的禍福安危,都掌握在陛下手里,陛下如果能發(fā)揚明君的功德,昭然悔悟,敬服上天所發(fā)出的威怒,極懼國家危亡的征兆,掃滅邪惡小人的志氣,厲精致政,一心為國家安危著想,解散眾小人的門客,免掉任命不恰當?shù)墓賳T,徹底停罷北宮私奴、車馬和出外游玩的工具,克己復禮,不再犯微服出行飲醉在外的過錯,以防止臨近的禍患,深思日食再次發(fā)生的含義,減損對皇后妃嬪的寵愛,不聽后宮的告求,拆除亂設的監(jiān)獄,廢除炮烙之刑,誅殺狡詐阿諛之人以及皇上身邊用旁門邪道來侍奉皇上的人,以滿足百姓的愿望,并且停止最初陵墓的修建工作,停止宮室的修繕整理,裁減更卒,減少賦稅,完全停止征發(fā)徭役,慰問撫恤、賑救貧困的人來安撫遠方的人,極力推崇忠直的人,驅逐兇殘的人,不使平庸的官吏久享厚祿,依次實行上面所陳述的幾條,而不應再次違背,早晚勤勉不懈,不斷反省不怠慢,舊的過錯徹底改正,新的德行才能昭明,心中再也不留下細小的邪惡,那么,特大的災異差不多就可以消除,離開無德而就有德的天性差不多就會再次降臨到您身上,國家差不多就保住了。
希望陛下再三注意,仔細考慮我的話。
我得遇皇恩,擔任邊郡小吏,不知朝廷的過失具體在哪里,胡亂瞎說,觸犯了您的忌諱,罪該萬死。
成帝情性寬厚而喜好文學,長久以來又沒有后代,多次微服出行,過多地寵信邪小之人,趙、李從地位卑下的人而得到皇上專寵,這些都是皇太后及其各位舅父極為擔心的事情。
皇上的至親不好多說,故推舉谷永等人讓他們借上天的自然變化而向皇帝力諫,勸皇上采用他們的計策。
谷永知道朝廷內有人支持他,所以在表述自己的意見時沒有什么遲疑不決的,并且每次奏事皇上總是加禮而答之。
到上奏這個對策時,皇上十分惱怒。
衛(wèi)將軍王商暗中行動幫谷永逃走。
皇上派侍御史逮捕谷永,并告誡超過了交道廄不要再追趕。
御史沒有趕上谷永,回來,皇上原來的惱怒也消除了,自己后悔起來。
第二年,征召谷永擔任太中大夫,隨后又升遷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元延元年(前12),谷永擔任北地太守。
當時,災異多次發(fā)生,谷永在自己的官位上,皇上派遣衛(wèi)尉淳于長聽取谷永對此所想說的見解。
谷永回答說,君王要知錯能改;不要沉湎酒色,寵信眾小人;輕徭薄賦,勸農(nóng)耕桑;皇上應該施善于人不可為惡。
谷永奏對完后,皇上被他的話深深打動。
谷永對于經(jīng)書,普遍通曉暢達,與杜欽、杜鄴差不多相同,但不如劉向父子及揚雄貫通。
他對于天文、《京氏易》研究最深,所以善于談論災異,前后上奏的有四十多件事,大約互相重復,只不過專門勸諫皇上和后宮罷了。
谷永與王氏結為同黨,皇上也知道此事,故對谷永不很親近信任。
谷永為官稱職,他擔任北地太守一年多,衛(wèi)將軍王商死,曲陽侯王根擔任驃騎將軍,于是推薦谷永,皇上征召他進朝擔任大司農(nóng)。
過了一年多,谷永患病,過了三個月,有司上奏請求免除谷永的官職。
按照以前的典章制度,公卿得病,皇上就要讓他們帶官屬回家治病,到谷永生病時,卻馬上免去職務。
過了幾個月,死在家中。
谷永本名并,因尉氏樊并反叛,改名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