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1-120

古方八陣 作者:(明)張景岳


編號 111 (木通散百十一)
方劑組成 木通去節(jié), 青皮, 蘿卜子炒, 茴香, 川楝子取肉用巴豆半兩同炒黃去巴豆, 各一兩. 滑石另研, 莪朮, 木香, 各半兩
主治功效 凡男子?jì)D人脅肋苦痛
作者見解 右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 不拘時, 用蔥白湯調(diào)服, 甚者不過三服 編號 112 (《金匱》大黃附子湯百十二)
方劑組成 大黃, 三兩. 附子, 三枚, 炮. 細(xì)辛, 二兩
主治功效 治寒氣內(nèi)積, 脅下偏痛
作者見解 右三味, 用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若強(qiáng)人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 更進(jìn)一服

編號 113 (《金匱》外臺走馬湯百十三)
方劑組成 巴豆, 二枚, 去皮心, 熬. 杏仁, 二枚
主治功效 治中惡心痛, 腹脹, 大便不通
作者見解 右二味, 以綿纏令碎, 熱湯二合捻取白汁, 飲之當(dāng)下. 通治飛尸鬼擊病. 老小量用

編號 114 (仲景麻黃湯一)
方劑組成 麻黃, 桂枝, 各三兩. 甘草, 一兩. 杏仁, 七十個
主治功效 治太陽經(jīng)傷寒, 發(fā)熱無汗, 惡寒及身痛. 此峻逐陰邪之方也
作者見解 右四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半, 去柤. 溫服八合, 覆取微汗 編號 115 (麻黃加?xùn)X湯二)
方劑組成 即前方加白朮四兩
主治功效 治風(fēng)濕
作者見解 水煎服

編號 116 (仲景麻黃附子細(xì)辛湯三)
方劑組成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 各二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切八片
主治功效 治少陰傷寒, 始得之, 脈雖沉而反發(fā)熱者, 此陰分之表證也, 宜此主之. 并治寒氣厥逆, 頭痛, 脈沉細(xì)者
作者見解 右三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 內(nèi)藥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編號 117(《金匱》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四)
方劑組成 麻黃去節(jié)湯泡, 薏仁, 各半兩. 甘草炙, 一兩. 杏仁, 十個, 去皮尖, 炒
主治功效 治風(fēng)濕一身盡痛, 發(fā)熱, 日晡劇者. 因汗出當(dāng)風(fēng), 或久傷取冷所致
作者見解 右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煮八分. 溫服取微汗, 避風(fēng) 編號 118 (仲景麻黃附子甘草湯五)
方劑組成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各三兩. 附子, 一枚, 炮去皮
主治功效 治少陰傷寒, 二三日, 無別證, 用此微發(fā)其汗, 并治風(fēng)濕通身浮腫
作者見解 右三味,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黃兩沸, 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編號 119 (《金匱》麻黃甘草湯六)
方劑組成 麻黃, 半兩. 甘草, 二錢半
主治功效 治腰已上水腫者, 宜此汗之
作者見解 右咀. 用水二鐘, 先煮麻黃三四沸, 去沫, 入甘草, 再煎至八分. 食遠(yuǎn)熱服取汗. 有人患?xì)獯? 積久不瘥, 遂成水腫, 服此效

編號 120 (仲景大青龍湯七)
方劑組成 麻黃, 三錢. 桂枝, 生姜, 各一錢. 杏仁, 五枚. 甘草, 五分. 大棗, 一枚, 此非古數(shù). 石膏, 半雞子大一塊
主治功效 治傷寒頭痛發(fā)熱, 無汗而煩躁
作者見解 水一鐘半, 煎分二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