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 胎教門

婦人大全良方 作者:


  校注婦人良方卷十 胎教門

  宋 臨川 陳自明良甫編輯 明 古吳 薛 己立齋補(bǔ)注 鄞縣 曹赤電炳章圈校

  求嗣巳明須知胎教故以次之妊娠總論第一

  巢氏病源論。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陰脈養(yǎng)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yǎng)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脈養(yǎng)之。當(dāng)此之時(shí)。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因感而變。欲子端正莊嚴(yán)。??谡?wù)?。身行正事。欲生男。宜佩弦。?zhí)弓矢。欲生女。宜佩韋。施環(huán)佩。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賢能。宜看詩書。是謂外象而內(nèi)感者也。四月始受水精。以成其血脈。手少陽脈養(yǎng)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yǎng)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yǎng)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yǎng)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yǎng)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發(fā)。足少陰脈養(yǎng)之。十月五臟六腑。關(guān)節(jié)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又五臟論。有稱耆<?浦女>者。論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發(fā)生。七月游其魂。兒能動左手。八月游其魄。兒能動右手。九月三動身。十月受氣足。更有顱顖經(jīng)云。一月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成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四月陰靈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臟也。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今推究數(shù)說。五臟論者。類皆淺鄙。妄托其名。至于三藏佛書。且涉怪誕。漫不可考。今按顱顖經(jīng)三卷云。中古巫方所撰。其巢氏論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時(shí)。欲談?wù)?。行正事。佩弦韋。執(zhí)弓矢。施環(huán)佩。佩白玉。讀詩書之類。豈非胎教之理乎。嘗試推巢氏所論云。妊娠脈養(yǎng)之理。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為一臟腑之經(jīng)。余皆如此。且四時(shí)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經(jīng)之養(yǎng)。始于肝。所以養(yǎng)胎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絡(luò)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養(yǎng)胎在三月四月。手少陰。乃心脈也。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尊也。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yǎng)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yǎng)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yǎng)胎在九月。又況母之腎臟。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至十月。兒于母腹之中。受足諸臟氣脈所養(yǎng)。然后待時(shí)而生。此論奧微而有至理。世更有明之者。亦未有過于巢氏之論矣。余因述其說。受形論第二

  巢氏論曰。陽施陰化。精氣有余。兩胎有俱男俱女者。道藏經(jīng)云。婦人月信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shí)交合。有孕多男。若男女稟受皆壯則男子。一或怯弱則少子。顱顖經(jīng)云。陽盛發(fā)陰。當(dāng)孕成男。六脈諸經(jīng)。皆舉其陰。又云。三陽所會則生男。三陰所會則生女。葛仙翁肘后方云。男從父氣女從母氣。圣濟(jì)經(jīng)云。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薄于一體。因氣而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則屬陰。陰資之則成女。易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之別也。凡妊娠有疾。投以湯藥。衰其太半而已。使病去母安。胎亦無損矣。

  愚按、東垣、丹溪云。經(jīng)水?dāng)嗪笠欢?。血海始凈。精勝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脈已旺。精不勝血。感者成女。蓋父精母血。因感而會。精之施也。血能攝精。故成子。此萬物始資于乾元也。血之行也。精不能攝。故成女。此萬物資生于坤元也。陰陽交媾。胚胎始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dá)于左。一達(dá)于右。精勝其血。則陽為之主。受氣于左子宮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于右子宮而女形成。此二先生之確論也。若夫妊娠藥餌宜禁當(dāng)參本門考之。受形篇第三

  褚氏云。男女之合。二精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后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后參。精開裹血。血入為本。而女形成矣。陽氣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獸溺死。仰伏皆然。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產(chǎn)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氣受偏瘁。與之補(bǔ)之。補(bǔ)羸女則養(yǎng)血壯脾。補(bǔ)弱男則壯脾節(jié)色。羸女宜及時(shí)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此疾外所務(wù)之本。不可不察。論胎教第四馬益卿先生

  論曰。胎教產(chǎn)圖之書。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然亦不可狎犯之。方今俚俗之家。與不正之屬。將息避忌。略不如儀?;蛩幎静幌??;虍a(chǎn)于風(fēng)露。無產(chǎn)厄而子母均安者。亦幸有之。若保胎之法。須多方豫養(yǎng)。方無后患。如鄰家有所興修。亦或犯其胎氣。令兒破形殞命。如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擊者色青黯。系縛者相拘攣。如此等驗(yàn)。有如指掌。不可不慎也。孕元立本章第五

  有太初。有太始?;煦缫慌小<纫姎庖?。故曰太初。既立形矣。故曰太始。氣初形始。天地相因。生生化化。品物彰矣。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吳禷注云?;煦缥椿?。則氣形俱泯?;煦缂扰小t氣形已分。既見氣矣。是為太初。既立形矣。是為太始。太初者。凡有氣之所本。故天得之以統(tǒng)元?dú)?。太始者。凡有形之所本。故地得之以統(tǒng)元形。天地交泰。相因?yàn)闅庑?。生生者得所以生?;叩盟曰?。品物流行。而形色名聲彰矣。大哉乾元。太初之所寓也。故以萬物之資始為言。至哉坤元。太始之所寓也。故以萬物資生為言。惟萬物資始資生于乾坤。故乾元則兆象至坤元。然后形無不成。

  有生之初雖陽。予之正育而充之。必陰為之主。

  薛左丞注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王冰謂陽施正氣。萬物方生。陰為之主。群形乃立。字說始而生之者。天地也。育而充之者。人也。

  因形移易。日改月化。坤道之代終也。

  列子周穆篇。尹文先生曰。因形移易。謂之化。莊子曰。予方篇混元曰。消息盈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曰有所為。而莫見其功。易坤卦文言曰。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地之承天。其無成而有終也。豈迫于不得已耶。蓋道之所在。萬物失之則死。得之則生。有生之類。聽命于此。故無成而代有終者。以道言之也。

  謂之妊。陽既受始。陰壬之也。壬子謂之妊。字說。

  壬。一陽也。二陰也。陽既受始。陰壬之而謂之妊。解曰。壬。陽水之子也。位在亥子之間。陰至亥極矣。陽復(fù)受胎而謂之妊。于壬至子然后生。

  謂之胞。巳為正陽。陰包之也。

  巳。正陽也。而陰能包之。陰與陽更用事故也。巳者孟夏之月。于卦為乾。純陽用事。故詩謂之正月。正月者。正陽之月也。陰方用事。而為物之主。則雖正陽。亦在所包而退聽焉。

  謂之坯。未成為器。猶云坯也。

  說文。瓦未燒者謂之坯。胚婦孕一月也。字說。坯未成為器。猶坯也。

  謂之胎。既食于母。為口以也。

  說文。胎婦孕二月也。字說。元胎既食于母。為口以焉。

  若娠則以時(shí)動也。

  字說。女娠以時(shí)動。

  若懷則以身依之也。

  字說。心所懷。則身依焉。目隸焉。

  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相與流薄于一體。

  靈樞經(jīng)曰。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氣。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唯能順時(shí)數(shù)。謹(jǐn)人事。勿動而傷。則育之道得矣。

  自一月積之至于十月。所謂時(shí)數(shù)也。保衛(wèi)輔翼。防閑忌嗔。適其宜。所謂人事也。

  觀四序之運(yùn)生長收藏。代出萬物。儀則咸備。而天地之氣。未始或虧者。蓋陰陽相養(yǎng)以相濟(jì)也。

  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因春生。因夏長。因秋收。因冬藏。失常則天地四塞。莊子天地篇曰。流動而生物。物生成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者。曾不知此。乃欲拂自然之理。謬為求息之術(shù)。方且推生死于五行。蘄補(bǔ)養(yǎng)于藥石。以偽勝真。以人助天。雖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眾矣。昔人論年老有子者。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則知?dú)庋谌?。固自有量。夫豈能逃陰陽之至數(shù)哉。

  天真論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余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注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dāng)?shù)。凝形殊稟章第六

  天地者。形之大也。陰陽者。氣之大也。惟形與氣。相資而立。未始偏廢。

  莊子則陽篇太公調(diào)曰。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氣以形載。形以氣充。惟氣與形。兩者相待。故曰相資而立。未始偏廢。

  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

  系辭曰。天地絪縜。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語七八之?dāng)?shù)。七、少陽也。八、少陰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而精通。則以陰陽交合而兆始故也。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沖脈盛。月事以時(shí)下故能有子。男子二八腎氣盛。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傳曰。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為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

  語九十之?dāng)?shù)。九、老陽也。十、老陰也。相包而賦形。故陰窮于十。男能圍之。陽窮于九。女能方之。則以陰陽相生而成終故也。

  字說。陰窮于十。圍之者男。陽窮于九。方之者女九有變也。女足以方之。十無變也。男足以圍之。解曰。男有室。所以圍陰于外。女有家。所以方陽于內(nèi)。易曰。婦人之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圍、圓也。君道也。夫道也。圓則可以制義而行。方、仁也。臣道也。婦道也。方則從一而已。男從圍與規(guī)。從夫同意。女從仁與臣。從仁同意。

  元?dú)庠胸?。皆始于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積歲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積歲二十而至巳。巳為正陽。陰實(shí)從之。自巳懷壬。男左旋。十月而生于寅。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為三陰。寅為三陽。而生育之時(shí)著矣。其稟賦也。體有剛?cè)?。脈有強(qiáng)弱。氣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

  十九難曰。男生于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于申。申為金。陰也。楊氏注云。元?dú)馄鹩谧?。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十。女從子。右行二十。俱至于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年二十。然后行嫁娶。十月而生者。男從巳左行。至寅為十月。故男行年起于丙寅。女從巳。有行至申為十月。故女行年起于壬申。

  以至分野異域。則所產(chǎn)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各應(yīng)其類。是故荊楊薄壤多女。雍冀厚壤多男。熊羆為男子之祥。蛇虺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

  周官職方也。揚(yáng)州其民。三男五女。荊州其民。一男二女。雍州其民。三男二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詩斯干篇名。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胎化之法。有所謂轉(zhuǎn)女為男者。亦皆理之有。然如食牡雞。取陽精之全于天產(chǎn)者。帶雄。取陽精之全于地產(chǎn)者。

  千金方轉(zhuǎn)女為男。丹參丸。用東門上雄雞頭。又方。取雄黃一兩。絡(luò)囊盛帶之。本草丹雄雞。補(bǔ)虛溫中。通神攻毒。其肝補(bǔ)腎。其冠血益陽。雄黃人佩之。鬼神不能近。毒物不能傷。

  操弓矢。藉斧斤。取剛物之見于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密移。必于三月兆形之先。蓋方儀則未具。陽可以勝陰。變女為男。理固然也。

  巢氏論云。妊娠三月。始胎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欲得男者。操弓矢。食雄雞。氣質(zhì)生成章第七

  具天地之性。集萬物之靈。陰陽平均。氣質(zhì)完備。咸其自爾。然而奇耦異數(shù)。有衍有耗。剛?cè)岙愑??;驈?qiáng)或羸。血榮氣衛(wèi)。不能逃于消息盈虛之理。則稟質(zhì)之初。詎可一概論耶。是以附贅垂疣。駢拇枝指。侏儒跛蹩。形氣所賦者有如此者。瘡瘍癰腫。聾盲喑痖。瘦瘠疲瘵。氣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遺氣變之后。保衛(wèi)輔翼。固有道矣。

  孝經(jīng)云。天地之性人為貴。書秦誓曰。惟人萬物之靈。

  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jié)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資物為養(yǎng)者。理固然也。故寢興以時(shí)。出處以節(jié)。

  六節(jié)藏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王冰云。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湊肝。焦氣湊心。香氣湊脾。腥氣湊肺。腐氣湊腎。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味入肝??辔度胄摹8饰度肫?。辛味入肺。咸味入腎也。

  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霧露濕邪。不得投間而入。因時(shí)為養(yǎng)者。理宜然也。故必調(diào)喜怒。寡嗜欲。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梢跃痈呙???梢蕴幣_榭。脈要精微論云。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夏則順陽。在上。故可以高明。冬則順陽氣之伏藏。故可以周密。

  作勞不妄。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干焉。

  天真論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通天論曰。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體堅(jiān)固。氣血皆從。

  茍為不然。方授受之時(shí)。一失調(diào)養(yǎng)。則內(nèi)不足以為中之守。外不足以為身之強(qiáng)。氣形弗克。而疾疚因之。

  脈要曰五臟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五臟者。身之強(qiáng)也。得強(qiáng)則生。失強(qiáng)則死。

  若食兔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生瘡癬之屬。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

  孫真人養(yǎng)胎法云。妊娠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犬肉。令子無音聲。食乾鯉魚。令子患瘡癬異法方論云。食之使人熱中。注云。魚發(fā)瘡。

  心氣大。驚而癲疾。

  奇病論。帝曰。人生而病癲疾者何。岐伯曰。名為胎病。此得之在腹中時(shí)。其母有所大驚。氣上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為癲疾也。

  腎氣不足而解顱

  巢氏云。解顱者。言小兒年雖長。而顖門不合。頭縫開解。是皆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成。則腦髓不足。不能成。故頭顱開解。

  脾胃不和而羸瘦。

  巢氏曰。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dú)馑ノⅰ2荒軜s于肌膚也。凡小兒在胎而遇寒?;蛏鼰?。皆令兒不能食。故羸瘦也。

  心氣虛乏。而神不足。皆由氣血不調(diào)之故也。誠能推而達(dá)之。使邪氣無所乘。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

  病源云。肺主氣。心主脈。而血?dú)馔ㄒ印EK腑循行經(jīng)絡(luò)。產(chǎn)則血?dú)鈧麚p。臟腑不足。而心統(tǒng)領(lǐng)諸臟。使其勞傷不足。則令驚悸恍惚。是心氣虛也。

  故曰。天不人。不因人。

  法言云。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轉(zhuǎn)女為男法第八

  一婦人懷娠未滿三月。男女未定。形象未成。故藥餌方術(shù)??梢赞D(zhuǎn)令生男者。理或有之。其法以斧置妊娠床下。系刃向下。勿令人知??治鹦?。試令雞抱卵時(shí)。依此置窠下。一窠盡出雄者。又自初覺有娠。取弓弩弦縛婦人腰下。滿百日去之。此紫官玉女秘法也。又妊娠三月已前。以雄雞尾尖上長毛三莖。潛安婦人臥席下。又取夫發(fā)及手足甲。潛安臥席下。俱勿令知之。又妊娠才滿三月。要男者以雄黃半兩。衣中帶之。要女者。以雌黃帶之。以上諸法。試之良有驗(yàn)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