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病
多是氣弱,有火兼痰,宜人參、竹瀝之類。切不可作風治,兼用風藥。大率與癇病相似,比癇病為甚為虛,宜帶補。廣按∶病發(fā)作則通身而戰(zhàn)掉,皆因氣虛挾痰火所致,正猶火炎而旋轉(zhuǎn)也。火能燥物而使氣液之不足。世人不諳,誤認為風而用風藥,風能勝濕,是不足中而又見損也。
《玉匱密鑰》曰∶休治風,休治燥。治了火時,風燥了。夫火為風燥之本,能治其火,則是散風而潤燥,何風燥之有哉!此癥所以宜補氣液而兼散痰火也。以四君、二陳、天花粉、南星、黃芩、黃柏多取效,繼以安神丸。
[卷三] 癇病
顛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且如癇,因驚而得。驚則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驚與癇宜吐,大率行痰為主,用黃連、南星、瓜蔞、半夏,尋火尋痰,分多分少,治之無不愈。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有痰必用吐藥,吐后用東垣安神丸、龍薈丸,正宜服。
[卷三\癇病] 【通泄散】
治風涎暴作,氣塞倒仆。
苦丁香為末,三錢,加輕粉一字,水半合,調(diào)灌良久,涎自出。未出,含沙糖自出。
[卷三\癇病] 【墜痰丸】
治風癇。
天南星九蒸九曝,為末,姜汁糊丸。每二十丸,人參、菖蒲、麥冬,煎湯下。
[卷三\癇病] 【五癇丸】
治癲癇發(fā)作,不問新久,并宜治之。
全蝎(去毒,炒,二錢)皂角(四兩,捶碎,水半升與白礬同熬干)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南星(炮一兩)烏蛇(酒浸一夕,去骨,焙)白附子(炮,半兩)雄黃(一錢,另研)白礬(一兩)蜈蚣(半條去頭足,焙)朱砂(一錢半另研)麝香(三錢,另研)白僵蠶(一兩半,炒,去絲)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湯送下。
[卷三\癇病] 【引神歸舍丹】
治心氣不足,并治心風。
附子(一個,重七錢以上,炮,去皮臍)朱砂(一兩,水飛)大天南星(二兩,生用)上為末,用豬心血,并面糊丸如梧子大。煎萱草根湯下,子午之交各一服。
[卷三\癇病] 【追風祛痰丸】
治諸癇暗風。
防風天麻僵蠶(炒,去絲、嘴)白附子(煨。各一兩)白礬(半兩)南星(三兩,一半化白礬水浸,一半用皂角漿水浸)半夏(湯洗七次,曬干為末,分作二分,一分用生姜汁作曲,一分用皂角洗漿作曲)上為末,姜汁糊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薄荷湯或淡姜湯食遠下。
[卷三\癇病] 【朱砂安神丸】
治心煩懊,心亂怔忡,胸中氣亂,心中痞悶,食入反吐出。
朱砂(四錢,研)黃連末(五錢)生甘草(二錢半)上為末,蒸餅丸如黃米大。每十丸,唾津咽下。
[卷三\癇病] 【滾痰丸】
治膈痰太甚,作癇。見痰門。
[卷三\癇病] 【龍薈丸】
治肝火太甚,作癇。見脅門。
男婦風邪顛癇,或狂走不知人事。
辰砂(一兩)雄黃(一兩)大附子(一個,重一兩)上為末,豬心血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菖蒲湯下。
一方治風癇。久服,其痰隨小便出。
明礬細茶(各等)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茶清下。
[卷三] 顛狂
《脈訣》∶顛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脈虛者可治,實則死。又曰∶脈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此皆邪脈,神志昏亂。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結(jié)于心胸間,治當治心神,開痰結(jié)。亦有中邪而成此疾,則以治邪法治之。癲者,神不守舍;狂者,如有所見,經(jīng)年不愈。心經(jīng)有損,是為真病。如心經(jīng)蓄熱,當清心除熱;如痰迷心竅,當下痰寧志。若顛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下方寸。卒狂言鬼語,針大拇指甲下,即止。狂之為病,少臥而不饑,笑傲好歌樂,妄行不休。顛之為病,意常不樂。直視仰面曰僵,覆面曰仆。脈三部陰陽俱盛,大率多因痰結(jié)于心胸間,治當鎮(zhèn)心開痰結(jié),同癇法。
[卷三\顛狂] 【控痰丹】
治痰迷心竅,時時顛狂,如有所見。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上末,煮面糊丸梧子大,曬干。臨臥姜湯下,或熱水下三十丸,利去痰飲為愈。
[卷三\顛狂] 【葉氏雄朱丸】
治男子婦人因驚憂失志,或思慮過度,氣結(jié)不散,積成痰涎,留在心包,穣塞心竅,狂言妄語,叫呼奔走。常服,安魂定魄,補心益氣。
朱砂(一錢半)白附子(一錢)雄黃(明凈者,一錢半)上為細末,豬心血丸梧子大,別用朱砂為衣。每三丸,人參、菖蒲、湯下。
一方治狂邪無時,披頭大叫,欲殺人,不避水火。
用苦參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煎薄荷湯下。
[卷三\顛狂] 【茯神散】
治婦人心虛與鬼交通,妄有所見聞,言語錯亂。
茯神(一兩半)茯苓人參石菖蒲(各二兩)赤小豆(半兩)上每服八錢,水一鐘半煎。食前通口溫服。
[卷三\顛狂] 【寧神化痰湯】
治男子婦人因氣惱或遇事受驚,神出舍空,痰留心竅,心神不明,妄言叫呼,奔走失志等疾。
南星半夏橘紅赤茯桔梗枳殼甘草香附烏藥人參菖蒲茯神(各等)皂
[卷三] 驚悸怔忡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jié)。飲食之悸,沉伏動滑。驚悸者血虛,驚悸有時,以朱砂安神丸。
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有思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尋常者,多是痰。真覺心跳者,是血少,四物朱砂安神之類。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如人所捕。
[卷三\驚悸怔忡] 【茯苓飲子】
治痰飲蓄于心經(jīng),怔忡不已。
赤茯苓半夏麥門冬陳皮(各一兩)沉香(不見火)甘草檳榔(各五錢)上每服八錢,姜三片,水煎服。
[卷三\驚悸怔忡] 【養(yǎng)心湯】
治憂愁思慮,傷心,驚悸不寧。治停水,怔忡,加檳榔、赤茯苓。
黃白茯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五錢)甘草(四錢)辣桂遠志(去心,姜汁
[卷三\驚悸怔忡] 【加味定志丸】
治痰迷心膈,驚悸怔忡。
遠志(二兩)人參(一兩)菖蒲(二兩)白茯(三兩)琥珀郁金(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三十丸米湯下。
[卷三\驚悸怔忡] 【加味朱砂安神丸】
治血虛,心煩懊,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朱砂(五錢,飛,另研)黃連(酒洗,六錢)甘草(炙,二錢半)生地(一錢半)當歸(二錢半)上四味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朱砂為衣。每五十丸,唾津送下。
[卷三\驚悸怔忡] 【益榮湯】
治思慮過度,耗傷心血,天君不寧,怔忡恍惚,夜多夢寐,小便赤白濁。
當歸黃小草酸棗仁(炒)柏子仁(炒)麥冬(去心)茯神(去木)白芍紫石英(各一兩,另研)木香(不見火)人參甘草(炙。各五分)上每服四錢。水一鐘半,姜五片,棗一枚煎。
[卷三\驚悸怔忡] 【健忘丹】
治心虛損,遇事多驚,作事健忘。讀誦詩書健忘,猶可服。
遠志(去心,一兩)石菖蒲(去毛,一兩)黃連(姜炒,五錢)歸身(酒洗,二兩)枸杞(甘州,二兩)酸棗仁(炒,一兩)麥冬(去心,一兩)甘菊花(五錢)生地黃(五錢)人上煉蜜丸,朱砂三錢為衣。每五十丸茶下。
[卷三\驚悸怔忡]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干,育養(yǎng)心神。
人參(去蘆,五錢)當歸(酒浸,一兩)五味子(一兩)麥冬(去心,一兩)天冬(去心,一兩)柏子仁(一兩)酸棗仁(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五錢)玄參(五錢)丹參(五錢)桔梗(五錢)遠志(去心,五錢)生地(酒浸,四兩)黃連(酒炒,二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朱砂五錢,另研為衣。煎燈心竹葉湯,臨臥下。
一方多石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卷三\驚悸怔忡] 【歸脾湯】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方見下血門。
[卷三] 虛損
《脈理提綱》曰∶氣虛脈細,或緩而無力,左手弱;血虛脈大,或數(shù)而無力,右手脈弱。
陽虛脈遲,陰虛脈弦,真氣虛脈緊。指男子久病,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人久病,人迎脈強則生,弱則死。
[卷三\虛損] 【四君子湯】
補氣,和胃,進食。白術(去梗,米泔浸,切,土炒,用白者)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四物湯】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
當歸(去蘆,酒洗)白芍藥(酒炒)川芎地黃(男子多用熟,女人多用生,酒制)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八物湯】
平補氣血,調(diào)和陰陽。
即四君子、四物湯,二方合用。
[卷三\虛損] 【十全大補湯】
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平補,常服生氣血,壯脾胃。
即前四君子、四物湯內(nèi)加黃、肉桂,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養(yǎng)神湯】
治勤讀誦,勞苦。清爽精神。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錢)歸身(一錢)丹參(五分)貝母(去心,一錢)黃連(五分)白術(一錢)知母(去毛,酒炒,一錢)陳皮(一錢)菖蒲(五分)五味子(九粒)姜三片,水煎,食遠服。
[卷三\虛損] 【柴胡四物湯】
治血虛陰虛,午后或夜分發(fā)熱。即四物湯合小柴湯相合服。有汗加地骨皮,無汗加牡丹皮。
[卷三\虛損] 【雙和散】
補益氣血。治虛勞少力,大病后宜服。
黃(一兩)地黃(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一兩)肉桂(七錢半)芍藥(七錢半)甘草
[卷三\虛損] 【黃益損湯】
治諸虛勞倦。
肉桂地黃半夏甘草(各三錢)石斛當歸川芎黃白術(各一兩)芍藥(一兩半)五味子(五錢)木香(三錢)熱加柴胡。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卷三\虛損] 【補陰散】
即滋陰降火湯加麥門冬、遠志去心。一切虛損俱宜服,作丸服亦好。
一方治陰虛火動,盜汗發(fā)熱,咳嗽唾血,身熱脈數(shù),肌肉消瘦,色欲成勞者。
川芎(一錢)地黃(一錢)芍藥(炒,一錢三分)當歸(一錢三分)黃柏(蜜水拌炒,七分)知母(蜜水拌炒,一錢)甘草(炙,五分)白術(一錢三分)天冬(去心,一錢)陳皮(七分)干姜(炒黑,三分)姜三片,水煎服。
夢遺精滑加牡蠣、龍骨、山茱萸。若咳嗽盛加桑白皮、栝蔞仁、馬兜鈴、五味子。若痰盛加姜半夏、栝蔞仁。若盜汗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若潮熱盛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
若加桑皮、貝母、黃連、栝蔞仁(炒。)若嘔血、吐血出于胃,加山梔、黃連、干姜、蒲黃、姜汁、韭汁。若咯唾血出于腎,加桔梗、玄參、側(cè)柏葉。勞瘵不治癥,形削氣多,趺腫,溏泄,面紅發(fā)喘,古今不治。
[卷三\虛損] 【五福延壽丹】
治男子女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未及半百而須發(fā)早白,行路艱難,形容羸瘦,眼目昏花,遠年近日咳嗽,吐痰見血,夜夢遺精,并婦人久不生育,服之有子甚多。
五味子(六兩)肉蓯蓉(四兩,酒浸,焙)牛膝(三兩,酒浸)菟絲子(酒浸,炒,二兩)杜仲(姜炒斷絲,三兩)天冬(去心,二兩)廣木香(一兩)巴戟(去心,二兩)山藥(二兩)鹿茸(酥油炙透,一兩)車前子(炒,二兩)菖蒲(焙,一兩)澤瀉(去毛,一兩)生地(一兩,酒洗)熟地(一兩,酒制)人參(去蘆,一兩)乳香(一兩,另研)沒藥(五錢,另研)枸杞子(一兩)大茴(炒,二兩)覆盆子(一兩)赤石脂(,一兩)地骨皮(二兩)杏仁(去皮尖,一兩)山茱萸(去核,二兩)柏子仁(一兩)川椒(去目,合口炒,七錢)川楝肉(炒,一兩)遠志(去心,一兩)龍骨(,五錢)白茯苓(去皮,共三十二味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
[卷三\虛損]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用男初胎者,米泔水洗凈,焙)敗龜板(童便浸七日,酥炙透,二兩)黃柏(去皮,鹽酒炒,一兩半)杜仲(去皮,酥炙斷絲,一兩半)牛膝(去苗,酒浸曬干,一兩二錢)生地黃(四兩,入砂仁末六錢、白茯苓重二兩者,稀絹袋盛藥,沙器煮干,添酒七次上末,連地黃石臼中搗極勻,酒米糊丸梧子大??招呐R臥鹽湯、白湯任下,冬月用酒送。
男一方加人參一兩,夏月加五味子五錢。婦人服,加當歸二兩。
制河車法∶先用米泔水洗過,將河車輕輕擺開,換洗泔五次,不動筋膜,此乃初結(jié)之真氣也。將竹器全盛,長流水中浸一刻取生氣,提出,以瓦小盆全盛,于木甑內(nèi)緩之蒸之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nèi),略和勻,此天元正氣汁也。河車放石臼內(nèi),木椎擂千下如糊樣,通將前藥汁末同和勻,再搗千余杵,眾手為丸。此全天元真氣,以人補人最妙,世所少知,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大誤也。
[卷三\虛損] 【滋陰百補丸】
專治女人氣血勞傷不足,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羸乏力,并皆治之。
香附子(一斤去毛,分四分。酒浸四兩,鹽水浸四兩,醋浸四兩,童便浸四兩,俱炒干)益母草(四兩,端午日采)當歸(六兩)川芎(四兩)熟地(四兩)芍藥(三兩,炒)白術(上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砂仁湯、或醋或酒俱可送下。
[卷三\虛損] 【又滋陰百補丸】
治丈夫女子諸虛百損,扶陰助陽,健脾胃圣藥也。浸酒服尤妙。
枸杞(甘州,二兩)杜仲(姜炒,斷絲,二兩)當歸(酒洗,二兩)南知母(去毛,酒炒,二兩)生地(酒洗,二兩)熟地(酒洗,二兩)人參(去蘆,二兩)牛膝(酒洗,焙,一兩)干山藥(一兩)山茱萸(去核,一兩)菟絲子(酒煮,一兩)黃柏(酒炒,三兩)瑣陽(酥炙,一兩五)麥冬(去心,一兩)天冬(去心,一兩)如心神不寧,眩暈惡逆,加菖蒲、茯神、遠志、蓮肉、姜半夏、各一兩。
上各制凈,秤足分兩,為細末。外將好白術一斤去梗,水洗二三次,切成片,水七八碗,熬至二碗,留汁。再將渣用水五碗,再熬至二碗,去渣不用。將前后汁四碗,共熬至二碗半如稀糊,和前藥末丸如梧子大。每五六十丸,鹽湯或鹽酒送下。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湯】
即前補陰散。
[卷三\虛損] 【三補丸】
治上焦積熱,泄五臟火。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上為細末,蒸餅丸。
一方治酒色過傷少陰。
黃柏(炒,一兩半)黃連(炒,一兩)條芩(炒,五錢)龜板(酒炙,五兩)夏加砂仁(三上蒸餅丸,每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卷三\虛損] 【保命延壽燒酒方】
治男子婦人遠年近日一切諸虛百損,及五勞七傷,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筋脈拘攣,手足頑麻。渾身瘡癬,傷風,痔漏紫白。中風,風寒濕香港腳,二十四般積氣,痰氣,膀胱疝氣。十膈五噎,身體羸瘦,腰膝腿疼,四肢無力,耳聾眼花,丹田虛冷。
諸般淋痛,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臍腹疼痛,脅肋虛張,面黃肌瘦,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四肢倦怠,頭暈眼花,神思驚悸,夜多盜汗,時發(fā)潮熱,月事不勻,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崩漏,或止,經(jīng)脈不通,子宮積冷,赤白帶下,或久無子嗣,并皆治之。此藥互相制伏,藥性和暖,其味香甜。能除萬病,和緩脾胃,補養(yǎng)丹田,強壯筋骨,益精補髓,身體康健,耳目聰明,定五臟,安魂魄,潤肌膚,和容顏,強陰壯陽。其藥絕妙如神,少年少用。
人參當歸白茯烏藥杏仁砂仁川烏川草烏何首烏五加皮枸杞子牛膝杜仲肉桂蒼術(以上各五錢,制)肉蓯蓉破故紙甘草(以上各一兩)木香枳殼干姜虎骨(酥炙)香附白芷濃樸陳皮白術川芎麻黃獨活羌活川椒(去合口、目)白芍生地熟地天冬(去心)麥冬(去心)防風荊芥五味子小茴香細辛沉香白蔻(以上各三錢)棗肉(二兩)真蜜(一斤)核桃仁(四兩)真酥油(半斤)加天麻(三錢)生姜(四兩)上除酥蜜二味,將前四十八味各精制,秤足裝入絹袋中,入無水高燒酒四十斤,同酥蜜入壇中,將壇口密封嚴固,桑柴文武火燒三炷香,待大鍋中水冷取出,埋陰地,三日出火毒。
常
[卷三\虛損] 【秘傳固本丸】
此藥治諸虛百損,生精血,補五臟,除百病,美容顏,平補氣血,兼補下元諸虛。此藥不寒不燥,可以常服,有驗。腿膝無力,極好。
人參生地熟地麥冬(去心)菟絲子(酒制)枸杞子覆盆子小茴(鹽炒)五味子肉蓯蓉巴戟山藥山茱萸(去核)牛膝(酒制)杜仲(姜炒,絲盡)當歸(酒制)茯苓(去皮)川椒(去目,合口,炒)木通黃(蜜炙,各二兩)木通(一兩)官桂(五錢)黃柏(四兩,酒炒)知母(去毛,酒炒,四兩)破故紙(炒,一兩)虎脛骨(酥炙,一兩)上各制凈,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鹽湯鹽酒,空心任下。
[卷三\虛損] 【茯苓補心湯】
治男婦血虛,面無顏色,無汗,咳嗽,潮熱等。
人參茯苓陳皮桔梗枳殼前胡芎地黃當歸芍藥甘草半夏紫蘇干葛
[卷三\虛損] 【劫勞散】
治勞嗽肺痿,心腎俱虛,干嗽兩三聲,無痰,夜間發(fā)熱,熱過即冷,時出盜汗,四肢怠倦,黃瘦,飲食減少,夜臥恍惚,神氣不寧,睡多異夢。此藥能治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
若不急治,即見危絕。喘者,去人參,加沙參。
白芍(六兩)黃甘草人參半夏茯苓熟地當歸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卷三\虛損] 【固真飲子】
中年以上之人,陰陽兩虛,血氣不足,頭每暈痛,食少,勞倦,精神昏憒,腰腳酸痛,目昏。
人參山藥歸身黃(各一錢)熟地(一錢半)黃柏(炒,二錢)白術澤瀉山茱萸(去核)破故紙(各一錢半)五味子陳皮杜仲(炒)甘草(炙)半夏(姜制)生姜三片,水煎服。
陰虛生內(nèi)熱方冬月加破故紙,或以山藥代參、術。
當歸芍藥川芎(各八分)白術(七分)蒼術(八分)黃柏(三分)陳皮(八分)玄參(五分)甘草(二分)沙參(七分)麥冬(七分)梔子(三分)天花粉(六分)
[卷三\虛損] 【補腎養(yǎng)脾丸】
治腎經(jīng)虛損,腰腳無力,脾土虛弱,飲食少進,常服補腎養(yǎng)脾,益氣血,長精神。此藥不寒不燥。
人參黃白術(各二兩)熟地(酒洗,四兩)當歸(二兩)知母(酒炒,二兩)蓯蓉(酒洗,三兩)黃柏(酒炒,一兩)桂(七錢半)白茯(二兩)杜仲(炒,一兩半)山藥(二兩)故紙(五錢)白芍(炒,一兩)牛膝(一兩半)五味子(一兩)沉香(七錢半)甘草(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鹽湯送七八十丸。忌三白。
[卷三\虛損] 【保和湯】
治勞嗽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亦治咳血,嘔血,吐血。
知母(去毛,酒炒)貝母(去心)天門(去心)麥門(去心)款冬花(各三錢)薏苡仁(二錢)杏仁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桔梗阿膠當歸生地(各錢半)紫蘇薄荷(各一錢)每服八錢,水一鐘半,姜三片,煎服。
[卷三\虛損] 【太平丸】
治勞癥,久嗽,肺痿,肺癰。并宜噙服,決定除根。一切嗽,俱宜服。
天門(去心)麥門(去心)知母(去毛)貝母(去心)款花杏仁(去皮尖。
各二兩)當歸生地黃連熟地阿膠(蛤粉炒。各兩半)蒲黃(炒)京墨(燒)桔梗薄荷(各一兩)上為極細末,煉蜜丸彈子大。臨臥細嚼,薄荷湯仰臥噙化下。
[卷三\虛損] 【草靈丹】
治中年后陰痿,腰膝痿痹,不能運用。
茴香(三兩)川椒(去目,四兩)甘草(二兩)熟地(二兩)山藥(二兩)川烏(一兩)枸杞子(一兩半)蒼術(一兩)上煉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干物壓。
一方加蓯蓉、故紙、何首烏、巴戟好。
[卷三\虛損] 【滋陰保肺定喘寧嗽湯】
如痰中見血,或咯吐血,虛勞,尤可服。
當歸(一錢二分)芍藥(八分)天冬(一錢)黃柏(鹽水炒,一錢)知母(去毛,酒炒,一錢)生地(八分)五味子(十二粒)橘紅(八分)紫菀(八分)桑白皮(七分)甘草(炙,五分)茯苓(八分)栝蔞仁(炒,七分)阿膠(炒,六分)貝母(去心,七分)百部(七分)上銼,姜三片,水煎服,渣再煎服。
[卷三\虛損] 【加味補陰丸】
早晨服,中年后平居無疾者可服。有益無損,可保無虞。
黃柏(鹽酒炒,三兩)北五味子(一兩)知母(去毛,鹽水炒,三兩)人參(去蘆,一兩半)龜板(酥炙,三兩)枸杞(去萼,三兩)天冬(去心,二兩)瑣陽(酥炙,二兩)白芍(酒炒,兩半)當歸(酒洗,一兩半)牛膝(飯上蒸,二兩)杜仲(姜炒絲盡,二兩)故紙(酒炒,一兩)沉香(五錢)熟地(五兩,熱酒浸透,另搗)干姜(炒紫,二錢)山茱萸肉(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三條,小棗三十枚,去皮核,共搗,為丸梧子大??招牡}湯送百丸
[卷三\虛損] 【草還益元丹】
晚間服。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此延年緒嗣之至藥也。
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炒,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八十一丸,臨臥酒送下。
[卷三\虛損] 【秘傳千金種子方】
此方服之,令人多子。并治虛損,夢遺,白濁,脫肛。
沙苑蒺藜四兩,凈末如蠶種,同州者佳。再以重籮取二兩極細,其粗末二兩,用水一大碗,熬膏聽用。蓮須(細末四兩,金色固精,紅色者敗精)山茱萸(須得一斤,鮮紅者佳,取肉三兩,曬干)覆盆子(南者佳,去核,二兩)雞頭實(取面,四兩)龍骨(五錢,五色者佳,火紅)上用蜜一斤煉,以紙粘去浮末數(shù)次,以滴水成珠聽用。止用四兩,將前六味藥重籮過完,以蒺藜膏和作一塊,再入煉蜜四兩,入石臼中搗千余下,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忌房事一月,后行,有子。
[卷三\虛損] 【加味草金丹】
治諸虛百損,大有補益,不可俱述,甚效。
天門冬(酒浸,去心,二兩)巴戟(去心,二兩)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二兩)當歸(酒浸)白茯苓(去皮,水澄去浮,曬)澤瀉(去毛)生地黃(沉水者,酒浸)熟地(肥者,酒浸,姜制)人參(去蘆)車前子(炒)覆盆子(去核,酒浸,曬)牛膝(去苗,酒浸)山藥(肥大,焙)赤石脂(火)肉蓯蓉(酒浸,去甲)真川椒(去目,炒)甘州枸杞子柏子仁(焙)白術(去梗,炒)石菖蒲(去毛)地骨皮(去心)五味子(去梗)菟絲子(酒煮)上為極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淡鹽湯送下三四十丸。忌三白、燒酒。
[卷三\虛損] 【加味六子丸】
此方不寒不熱,可以常服。男子陽痿,及婦人久不孕育,俱可服。
菟絲子(酒煮,一兩五錢)五味子(五錢)枸杞(甘州,二兩)車前子(二兩)白蒺藜(炒去刺,二兩)黃(蜜炒,一兩)覆盆子(一兩五錢)破故紙(青鹽炒,二兩)麥冬(去心,二兩)蓯蓉(酒洗,去甲,二兩三錢)大甘草(五錢)牛膝(去苗,二兩)山茱萸(去核,一兩)杜仲(炒去絲,一兩五錢)熟地黃(酒洗,一兩)牡蠣(鹽泥固,,一兩)夏加黃柏(炒,二兩)冬加干姜(炒,五錢)上為細末,搗,飯丸梧桐子??招柠}湯下,午間臨臥溫酒下。
[卷三\虛損] 【浸黃酒方】
補氣血虛損,理脾胃,滋腎水,強腰腳,益精神,開心,明目,可以常服。
人參(揀肥大去蘆,五錢)白術(去梗,泔浸,土炒,一兩二錢)茯苓(堅白者,去皮,為末,水澄去浮,曬干,八錢)大甘草(炙,五錢)當歸(全用酒浸姜制,六錢)生熟地黃(揀,酒浸。各五錢)白芍(酒炒,五錢)牛膝(去苗,酒浸,焙,八錢)杜仲(姜汁炒,凈,六錢)生姜(洗,切,五錢)黃柏(濃者,酒洗,炒,一兩)知母(南者,去皮、毛,酒炒,八錢)破故紙(鹽、酒炒,三錢)甘州枸杞(去萼,一兩)茅山蒼術(浸炒,六錢)山藥(大者,焙五錢)瑣陽(酥炙,七錢,如無,蓯蓉代)山茱萸(去核,七錢)石菖蒲(去毛,焙,五錢)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五錢)陳皮(去白,鹽水浸,焙,七錢)蓮肉(去心,焙,八錢)鹿角霜(五錢,如無,加菟絲子)天門冬(去心,五錢)麥門冬(去心,五錢)上各制凈,各秤足,冬用黃酒,夏用燒酒五十壺,鐔內(nèi)用生絹袋裝藥系口,入鐔中,春浸十四日,夏浸七日,秋浸十四日,冬浸二十一日出。日飲數(shù)杯,藥渣焙干,焙蜜丸梧子大。
每
[卷三\虛損] 【加味地黃丸】
治老人陰虛,筋骨痿弱無力,面無光彩,或黯慘食少,痰多,或嗽,或喘,或便溺數(shù)澀,陽痿,足膝無力,形體瘦弱,多因腎氣久虛,憔悴寢汗,發(fā)熱作渴。
熟地(真肥大者,酒蒸,四兩)山茱萸(去核,二兩)牡丹皮(去木,一兩半)益智(去殼,鹽炒,一兩)五味子(去梗,一兩)麥冬(去心,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夏月不用鹽,溫水送。腰痛加鹿茸、當歸、木瓜、續(xù)斷、杜仲(各一兩)老人下元冷,胞轉(zhuǎn)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篤,垂死加澤瀉(二兩)去益智。諸淋數(shù)不通,倍用茯苓、澤瀉,益智減半。香港腳痛連腰胯,加木瓜、牛膝(各一兩)夜多小便,茯苓減半。虛壅,牙齒疼痛,浮而不能嚼物,并耳潰及鳴,并去麥門冬,加附子炮,桂心(各一兩)耳聾及作波濤鐘鼓之聲,用全蝎四十九個,炒微黃,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送下。丸子一百丸,空心服。
吐血喘咳痰嗽勞疾方當歸(八錢)黃芩(一錢)梔子(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藕節(jié)(一錢半)前胡(八分)貝母(八分)芍藥(八分)白術(五分)知母(蜜炒,八分)麥冬(去心,八分)陳皮(八分)生地(五分)茯苓(五分)沙參(八分)阿膠(炒,一錢)桑白皮(蜜炒,六分)
[卷三\虛損] 【禿雞丸】
男子補精壯陽。
菟絲子(酒煮,一兩)蛇床子(酒洗,二兩)五味子(一兩)肉蓯蓉(酒浸,焙,二兩)蓮蕊(金色者,二兩)山藥(酒浸,焙,二兩)遠志(甘草水浸,去心,一兩)真沉香(五錢)廣木香(五錢)益智仁(一兩)上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以干物壓之。
[卷三\虛損] 【六味地黃丸】
男婦俱宜服。東垣治婦人陰血不足無子者,服之能使胎孕,效。治形體瘦弱無力,多因腎氣久虛,久新憔悴,寢汗發(fā)熱,五臟齊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濁等記。
干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熟地黃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寒月溫酒下。如腎虛有飲,作痰唾又方治陰虛火動耳聾。加知母黃柏菖蒲遠志(各制)
[卷三\虛損]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旋弱,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痿黃,或黧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
熟地(揀,肥大,酒洗,八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山茱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或空心淡鹽湯下,婦人淡醋湯下。
按∶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尺相火之藥。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地黃丸。老年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記,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
[卷三\虛損] 【補中虎潛丸】
治下元虛損,腰膝無力,精神倦怠,顏色不華,頭目昏眩,滑精夢遺,或盜汗自汗,一切不足之癥。無病常服,補腎固精,此陰虛不可缺也。
人參(一兩)黃(蜜炙,一兩)白芍(炒,一兩)當歸(酒洗,一兩)黃柏(鹽水炒,一兩)山藥(一兩)牛膝(酒炒,一兩)瑣陽(酒浸,炒,一兩或三錢)枸杞子(五錢)虎脛骨(酥炙,五錢)龜板(酥炙,五錢)菟絲子(酒浸,炒,五錢)破故紙(炒,七錢半)杜仲(炒去絲)五味子(各七錢半)熟地(二兩)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卷三\虛損] 【固神丸】
治年老胃氣虛弱,不能飲食。
白術(六兩,炒)枳實(去穣,麩炒)川芎當歸(各三兩)陳皮(八兩)甘草(炙)麥芽(炒)人參(各一兩)白茯苓(去皮)山楂(去核)干葛(各四兩)神曲(炒二兩)木香(一兩)上為末,陳米飯丸梧子大。每溫水送五七十丸。
[卷三\虛損]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并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一錢半)人參干葛白茯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歸身羌活連翹黃柏澤瀉蒼術神曲(炒)知母防風陳皮甘草(各錢半)上銼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前服。
[卷三\虛損] 【補氣湯】
治皮膚間有麻木。此肝氣不行也。
黃甘草(各一兩)白芍(一兩半)澤瀉(五錢)陳皮(一兩半)作二服,水煎服。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清肺養(yǎng)脾丸】
治久痰喘嗽,胸膈痞悶,飲食少進,面黃肌瘦,或咯吐唾衄過血者。及已成未成勞疾,發(fā)熱盜汗,俱宜服。久泄者,不宜服。諸嗽尤宜。
當歸(全用,酒浸,焙干,一兩)川芎(酒浸,五錢)白芍(酒炒,一兩)生地(酒洗,姜汁浸,透焙,一兩)熟地(一兩,同上制)白術(去梗,泔浸,土炒,二兩)南知母(去毛,酒炒,一兩)黃柏(二兩,鹽、酒焙)阿膠(蛤粉炒,一兩)麥冬(酒浸,去心,姜汁制透,一兩)天冬(去心,一兩,同上制)龜板(二兩,酒炙透)黃芩(酒炒,一兩)陳皮(鹽水浸,一兩)大甘草(炙,五錢)栝蔞仁(炒,一兩)貝母(去心,一兩)五味子(五錢)黃連(姜汁浸,炒,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紫菀(酒洗,一兩)桔梗(去蘆,一兩)山梔(炒,一兩)各制為末,煉蜜丸。每空心臨臥用溫水送下百丸,有痰用姜湯送。
[卷三\虛損] 【加減八物湯】
治男子婦人肌體消瘦,氣血俱虛,頭眩目昏,腳腿軟弱,四肢無力,效。
人參川芎白術白茯白芍陳皮當歸甘草香附黃連黃芩山梔(各等)水一方滋陰降火,補諸虛損。尤補下元,腿膝痿弱,甚好。
黃精(二兩,酒浸二日)山藥(一兩)熟地(酒浸,一兩)生地(酒浸,一兩)天冬(去心,酒浸,八錢)麥冬(八錢,同上制)當歸(全用,酒洗,一兩)酸棗仁(炒,一兩)白術(八錢,炒)五味子(五錢)白芍(酒炒,八錢)知母(酒炒,八錢)黃柏(酒炒,一兩)枸杞子(二兩)遠志(去心,二兩)茯神(去木,五錢)牛膝(酒浸,五錢)干姜(炒,二錢)虎脛骨(酥炙,五錢)山茱萸(去核,五錢)菟絲子(酒炙,一兩)上煉,加酒丸??招木葡掳偻琛?br />
[卷三\虛損] 【延壽補益湯】
夜有房事勞神,明早服此,大有補益。
人參黃(蜜炙)白術(炒)杜仲(炒)牛膝白芍(炒。各一錢)甘草(六分)當歸(酒焙)陳皮(各七分)柴胡(五分)五味子(十二粒)知母(八分)熟地(酒焙,二錢)上水二鐘,姜二片,棗二枚,煎服。
[卷三\虛損] 【補精養(yǎng)心丸】
治諸虛百損,精寒不固,腰眼酸痛,或無力,及神思不定,恍惚不安,一切不足之癥,久服甚妙。此藥不寒不熱,真得補養(yǎng)之功,浸酒亦好。
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山藥(焙)山茱萸肉白茯苓(去皮,水飛)肉蓯蓉(酒浸,去甲白膜)遠志(水浸,去心)茴香(青鹽水拌,炒)杜仲(姜炒,去絲)褚實子(去梗)五味子(以上各一兩)歸身(酒浸)枸杞子熟地黃(酒浸,焙,姜汁浸)麥冬(去心,酒浸)人參(去蘆,夏月減半)白術(土炒,去梗)虎骨(酥炙。
各一兩五錢)黃柏(酒炒,上各制凈,各秤足,為極細末,煉蜜加酒一鐘,姜汁一鐘,合為丸梧子大??招牡}湯下百丸。
[卷三\虛損] 【黃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
[卷三\虛損] 【男子精寒種子方】
肉蓯蓉(四兩)菟絲子黃柏知母(各二兩)麥冬生地(各三兩)熟地黃陳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兩)茯苓鹿角膏杜仲牛膝(各二兩)廣木香(五錢)茴香(炒)山茱萸(取肉,一兩)上末,面糊丸。每三十六丸,空心白酒送下。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丸】
此方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力小而功用大,久服而取效多。此先賢王道之藥,無過于此。大能生精益血,升降水火。亦治自汗,盜汗,虛損尤妙。
當歸(四兩,全用,酒浸三日,曬干,切)白芍藥(四兩,酒浸一日夜,炒)川芎(南大者)南知母(去毛,同黃柏制)黃柏(八兩,酒浸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水浸二兩)熟地黃(懷慶者,八兩,四兩同砂仁二兩,入苦酒二壺同煮酒干,去砂仁,四兩同茯苓二兩、苦酒二壺同煮,去茯苓)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下。作煎藥服,尤好。頭眩暈加玄參
[卷三] 諸血
吐血,全是血出。是乃火載血上,錯經(jīng)妄行,其脈必芤。身熱脈實者,難治;身涼脈微細者,易治。血證復下惡痢者,其邪易去。
[卷三\諸血] 【犀角地黃湯】
治吐嘔血,衄血通治。
犀角生地黃芍藥牡丹皮(各等)每服五錢,水煎,食遠服。
一方加麥門冬、炒黑梔子,或加芩連。面色痿黃,大便黑,尤宜。
又方童便一茶鐘,黃酒一小鐘,擂側(cè)柏葉投入。去渣溫服,非酒不能行血。惟嘔血、衄血不用酒,以水煎服。
一方諸見血,童便飲三兩鐘,甚好。
[卷三\諸血] 【加味四物湯】
治吐血。
當歸(一錢半)川芎(一錢)芍藥(一錢半)生地黃(一錢)側(cè)柏葉(一錢半)梔子(炒黑上水二鐘,煎至八分。入京墨汁三茶匙,童便半酒鐘,姜汁少許,食遠溫服。
一方治吐血不止。用干姜炒黑為末,童便調(diào)服。此從治之法。
一方治暴吐紫血成塊,雖多不妨。用四物湯合解毒湯調(diào)服。
一方若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
芒硝桂(各三錢)甘草(二錢五分)大黃(一兩)桃仁(五錢,去皮尖)每服一兩,入姜同煎,熱服。
[卷三\諸血] 【四生丸】
治吐衄血,陽盛于陰,血熱妄行。此大全良方,甚效。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上研爛如雞彈大。每服一丸,水三鐘,煎至一鐘服。
一方先吐血,后見痰嗽。此陰虛火動,痰不降下。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各二錢半)山梔(炒)貝母天花粉(各一錢)牡丹皮(八分)一方治先痰嗽,后見血,是痰積熱。
知母(去毛)貝母(去心)栝蔞仁(炒)生地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天花粉(二錢半)麥冬(一錢)上水煎,食遠溫服,渣再煎。
[卷三\諸血] 【芎湯】
治一切失血過多,眩暈不蘇。
芎當歸上為末,每服二錢,煎服。
一方治見血后脾胃虛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參(一錢)黃(二錢)五味子(十三粒)當歸麥冬(各五分)郁金(五分)水煎,溫一方治舌上無故出血如線不止。以槐花炒為末,敷之止。
一方治人下唇出血如線,時出一二碗。予以百草霜立止,后以四物解毒湯四貼,安。
[卷三\諸血] 【血余散】
治吐血,衄血。
少年發(fā)燒存性,為末,米飲調(diào)下二錢。衄血,以少許吹入鼻中。
一方治牙齒縫出血,陰氣郁。
四物湯加牛膝、香附、生甘草、側(cè)柏葉,煎服。
[卷三\諸血] 【補心湯】
治吐血發(fā)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川芎當歸生地芍藥(炒)桔梗干葛陳皮前胡紫蘇(各一錢)半夏(一分)枳一方有人參,無木香,即茯苓補心湯。
[卷三\諸血] 【治吐血癆疾方】
當歸(八分)黃芩(一錢)梔子(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藕節(jié)(一錢半)前胡(八分)貝母(八分)芍藥(八分)白術(五分)知母(蜜炒,八分)麥冬(去心,八分)陳皮(八分)生地(五分)茯苓(五分)阿膠(炒,一錢)沙參(八分)桑白皮(蜜炒,八分)
[卷三\諸血] 【三黃補血湯】
治初見及血去過多者。
熟地(一錢)生地牡丹皮黃連柴胡(各五分)歸身川芎(各七分半)升麻白芍(各二錢)水煎服。
[卷三\諸血] 【是齊白術散】
治積熱,吐血,咳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傷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惟忌食熱面、煎爆、一切發(fā)風之物,神效。
白術(二兩)人參(去蘆)白茯(去皮)黃(蜜浸,炒,一兩)柴胡(二錢半)山藥百上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卷三\諸血] 【加味理中湯】
治飲酒傷胃,遂成吐血。
干姜(炮)人參白術(各二兩)干葛甘草(炙。各半兩)上每服三錢,水一鐘,煎七分,食遠溫服。
[卷三\諸血] 【雞蘇散】
治勞傷肺經(jīng),唾內(nèi)有血,咽喉不利。
[卷三] 嘔血
一方先惡心,而嘔出成升碗者,是多因怒氣逆甚所致。用四物湯加炒梔子,入童便,姜汁少許,水煎服。
一方治嘔血吐血。用韭汁、童便、姜汁、郁金飲之,其血自清。
一方治怒氣逆甚而嘔血。
栝蔞子生地黃桔梗通草牡丹皮(各等)水煎服。
一方治連日大吐血,嘔血,昏弱至急,不食。
當歸(一錢二分)白芍(一錢)生地(一錢)南芎(八分)白術(一錢)陳皮(八分)甘草(五分)梔子(一錢)茯苓(一錢)有熱加黃芩。脅痛加枳殼、青皮。水煎,入童便,溫服。
[卷三\嘔血] 【活血化痰湯】
治痰中見血。
白術(炒)當歸(酒制)白芍(炒。各五錢)牡丹皮(一錢二分)貝母麥冬枸杞子(各一錢)黃芩(炒,八分)甘草(炒,二分)青皮(四分)桃仁(炒,去皮、尖)山梔(炒黑)桔梗(各一錢)水煎服。
[卷三] 衄血
血熱妄行,從鼻出者,是治法與吐血同。
[卷三\衄血] 【生地黃散】
治郁熱衄血,或咯血,皆治之。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梔子(炒)天冬白芍甘草黃芩黃生地熟地
[卷三\衄血] 【止衄散】
治勞傷出衄。
黃(六錢)赤茯白芍當歸生地阿膠(各三錢)又方以左鼻孔出血,以色線扎右手中指;右鼻孔出血,線扎左手中指根;兩鼻孔出血,兩中指俱扎。
[卷三] 咳血
因咳嗽去血有痰,痰內(nèi)有血者是。
治方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生地(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知母(一錢)天花粉(一錢半)甘草(五分)茯苓(八分)桔梗(一錢)麥冬(一錢)前胡(八分)半夏(
[卷三] 咯血
此血出于腎,咯出血屑者是。亦有痰帶血絲出者。
治方白術(一錢半)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半)桃仁(一錢)山梔(炒黑,八分)桔梗(七分)貝母(一錢)黃芩(八分)甘草(三分)青皮(五分)黃柏麥冬知一方無青皮、黃芩。
[卷三] 溺血
(即小便出血)溺血屬熱盛。下焦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不必純用寒涼藥,必用辛溫升藥,如酒煮、治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牛膝山梔(炒)上銼,水煎,空心,稍熱服。
一方加黃連、棕灰。
一方治溺血,亦治血淋。
生地(四兩)小薊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jié)當歸(酒浸)山梔(炒)甘草
[卷三\溺血] 【當歸承氣湯】
溺血實者,以此下之后,以四物湯加炒山梔調(diào)理。
當歸濃樸枳實大黃芒硝水煎,空心熱服。
一方治小便出血條,痛不可忍。淡豆豉一撮,煎湯溫服之,神效。
一方治房室勞傷,小便尿血。用自己頭發(fā)一握,洗凈燒灰,研細。溫酒調(diào)下一服,立效。
一方治小兒尿血。用甘草、升麻煎湯,調(diào)益原散服。
[卷三\溺血] 【小薊根散】
治溺血,治下焦結(jié)熱血淋,最好。
小薊根生地(各二錢)通草(炒)滑石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jié)山梔仁甘草
[卷三\溺血] 【當歸散】
治婦人小便出血,或時尿血。
當歸羚羊角屑赤芍(各半兩)生地(一兩)刺薊葉(七錢半)水煎,空心溫服。
[卷三\溺血] 【六味地黃丸】
治老人尿血。見虛損門。
[卷三] 下血
?。ù蟊阆卵┮环街蜗卵袩帷?br />
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山梔(炒)升麻秦艽阿膠珠上每服一兩,水一鐘半,煎至一鐘,空心熱服。渣實時煎服。
一方治大便下血,因酒過度,腸中有濕毒,下血。
南葛根(一錢)歸身(八分)白術(一錢)三七(七分)地錦草(醋洗,一錢)枳殼(酒炒,五分)梔子(酒炒,五分)條芩(鹽炒,五分)赤茯苓(一錢)白芍(四分)蒼術(四分)黃連(同吳茱萸酒浸一夜,去茱萸,炒,一錢)生地(七分)玄參(五分)黃柏(二分)
[卷三\下血] 【芍藥黃連湯】
治便血腹中痛,謂之熱毒。
芍藥黃連當歸(各二錢半)淡竹葉大黃(各一錢)甘草(炙,一錢)腹痛甚,調(diào)木香
[卷三\下血] 【黃連湯】
治便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五錢)甘草(炙,一錢半)空心,水煎服。
[卷三\下血] 【槐花散】
治腸胃有濕,脹滿,下血。
蒼術濃樸陳皮當歸枳殼(各一兩)槐花(炒,二兩)甘草烏梅(各半兩)上水二鐘,煎至一鐘,空心溫服。
[卷三\下血] 【當歸活血散】
治腸癖下血,濕毒下血。
槐花青皮(各六錢)歸身升麻(各二錢)荊芥穗熟地白術(各六分)川芎(四分)
[卷三\下血] 【升陽去濕和血湯】
治腸癖下血作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春二月中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當去濕毒,和血而愈也。
生地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熟甘草黃(各一錢)歸身熟地蒼術秦艽肉桂(各三分)陳皮升麻(各七分)白芍(一錢半)上作一服,水四鐘,煎至二鐘,作二次服。
一方加白術、地榆。
[卷三\下血] 【涼血地黃湯】
治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陰受之。陰受則入五臟,入五臟則填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癖,水谷與血另作一派唧出也。時值夏,濕熱太盛,正當客氣盛而主氣弱也。故腸癖之證甚,以此主之。
熟地當歸青皮槐花(炒。各五分)知母(去毛,炒)黃柏(炒。各一錢)上作一服,水煎服。如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后重,調(diào)木香、檳榔末,各五分,空心服。
[卷三\下血] 【加減四物湯】
治臟毒腸風,下血不止。
側(cè)柏葉生地當歸川芎(各一錢)枳殼(炒)槐花(炒)荊芥穗甘草(各五錢)上每服四錢,水一鐘,姜三片,烏梅少許煎??招臏胤?。
[卷三\下血] 【黃連散】
治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黃連雞冠花貫眾大黃烏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溫湯調(diào)下,日三四次。
[卷三\下血] 【止血散】
治腸風下血,或在糞前,或在便后。在便前者,其血近腎,肝血也。在便后,其血遠心,肺血也。此藥并主之。
皂角刺(燒灰,二兩)核桃仁(去皮)破故紙(炒)槐花(炒,三兩半)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酒調(diào)亦可。
[卷三\下血] 【平補地榆湯】
治結(jié)陰便紅。
白術陳皮茯苓濃樸(姜制)葛根(各五分)地榆(七分)干姜甘草(炙)當歸神曲(炒)白芍人參益智仁(各四分)蒼術升麻(各一錢)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食前服。寒者加附子三分。
治腸風下血,或在糞前糞后秘方。
川芎黃柏黃連梔子芩(各一錢)當歸芍藥熟地地榆(各八分)苦參(七分)槐角側(cè)柏葉(八分)每服七錢,水煎,空心連進三四服。
[卷三\下血]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客于腸胃,米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痛白術白芍川芎人參當歸肉桂茯苓每服四錢,粟米百余粒,水煎。
又方治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腹痛加木香。
[卷三\下血] 【胃風湯】
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緊搐,目內(nèi),或胃風面腫。
白芷(一錢二分)升麻(二錢)葛根(一錢)蒼術(一錢)甘草(一錢半)柴胡本羌活黃柏草豆蔻(各三分)蔓荊子(一分)當歸麻黃(各五分,不去節(jié))上水一鐘半,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卷三\下血]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統(tǒng)攝心血,以致反行,或吐血、下血。
白術茯苓黃龍眼肉酸棗仁人參(各一兩)木香(五錢)甘草(二錢半)上水煎,生姜五片,棗三枚,看上下,食前后溫服。
[卷三] 自汗
氣虛。屬濕與熱痰病,亦有汗。汗乃心之液,自汗之癥,未有不因心腎俱虛而得者。禁用半治方人參黃少加桂枝陽虛者入附子亦可,須用酒煮之。
[卷三\自汗] 【撲汗法】
用牡蠣、麩皮、麻黃根、本、糯米、防風、白芷為末,撲之。
[卷三\自汗] 【黃白術湯】
治自汗陽虛。
黃(二錢半)人參(一錢)白術(麩炒,二錢)甘草(炙,五分)當歸(八分)浮小麥(
[卷三\自汗] 【玉屏風散】
防風(一兩)黃(一兩)白術(二兩)上每服三兩,水煎服。
[卷三\自汗] 【安胃湯】
治胃熱。食后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五味子生甘草炙甘草烏梅黑棗水煎服。
[卷三\自汗] 【涼膈散】
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見傷寒門。
[卷三\自汗] 【調(diào)衛(wèi)湯】
濕勝。自汗,表虛不任風寒。
麻黃根黃(各一錢)羌活(七分)生甘草歸梢生芩半夏(各五分)麥冬(去心)生地黃(各三分)豬苓蘇木紅花(各二分)五味子(五個)水煎服。
[卷三] 盜汗
盜汗屬陰虛,小兒盜汗不須治。禁用半夏。
[卷三\盜汗] 【當歸六黃湯】
當歸(一錢)生地黃黃柏黃芩(各八分,炒)黃(一錢半)黃連(炒,八分)熟地黃上用水一鐘半,煎至一鐘,食遠溫服?;蚣幽迪牐诲X。
[卷三\盜汗] 【黃六一湯】
治虛人盜汗。
黃(六兩)甘草(蜜炙,一兩)每服一兩,水煎服。
[卷三\盜汗] 【黃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者鱉甲(醋炙)天門冬(去心)知母(炒)黃赤芍地骨皮白茯苓秦艽柴胡(去苗)生地黃桑白皮(炒)半夏(制)紫菀甘草人參肉桂(夏去)桔梗一方治盜汗。五倍子完全不蛀者,瓦上焙黃為末。臨睡自己唾調(diào),納臍中,搏住止。
一方治盜汗。心液為汗,此藥收斂心經(jīng)。
人參當歸(各五錢)用豬心作片,并心血煎湯,取清汁,煎上藥服。
[卷三\盜汗] 【盜汗正氣湯】
黃柏知母(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一方治自汗虛弱之甚者,亦治盜汗。
黃(蜜炙)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術(炒)肉桂甘草(炙)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熟地黃肉蓯蓉上水二鐘,棗二枚,煎溫服。
[卷三] 積聚
凡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積者,有形之物也。氣不能成塊,在中為痰飲,在上為食積,在左為血積。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fā)咳逆,喑瘧連歲不已。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脾之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fā)黃膽,飲食不為肌膚。肺之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癰。腎之積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奔豚,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
[卷三\積聚] 【演氣丹】
治諸般食積,氣積,噎食,膈食,膈氣,寒痰結(jié)聚,膈氣不通者并治。又治飲食所滯生痰,上攻氣喘,堵塞不通,吐痰不絕,胸膈脹滿,氣滯不散,風痰壅盛。不問老少,年月深淺,服之神效。一名滾痰丸,一名七寶丸。
廣木香(一兩,不見火)大川烏(七錢,炮)南芎(五錢)三柰(五錢)蘿卜子(炒,七錢)一方連皮用。
上為細末,煮棗去皮核,為丸黃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服,白蘿卜嚼爛送下。黃酒亦可送,姜湯尤好。
一方無豆蔻,蘿卜子糊丸。
[卷三\積聚] 【遇仙丹】
專治停積,腹脅脹滿,水腫氣喘癥。亦下血塊。
白牽牛(半生半熟,頭末四兩)白檳榔(一兩)茵陳(五錢)莪術(醋煮,五錢)三棱(醋一方有菜頭子(炒,一兩)青皮(五錢)木香(二錢)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五更時用冷茶送下三錢,天明時積自下。以溫粥補,小人減半服。
[卷三\積聚] 【萬應丸】
此藥善能追蟲取積,面色痿黃,肌膚羸瘦,胸膈停痰,宿食不化,肚腹膨脹,蟲咬心疼。
凡五臟中諸氣血積聚滯者,并皆治之。又治吃泥炭米物。凡婦人癥瘕癥病,一服即愈,重者二服除根。惟孕婦忌之。
大腹子(二兩,同檳榔制法)使君子(二十枚)貫眾(去土,五錢)土朱(五錢)雷丸(水浸,刮去黑皮,五錢,紅者不用)木香(三錢,另研)雞心檳榔(二兩,用無灰酒浸半日,至心黑為度,以黃豆煎湯洗)自然銅(一兩,有金星小者佳。用醋七次,以酥為度)錦紋大黃(五兩五錢,濕紙裹,煨半生半熟)黑牽牛(四兩,炒半生半熟,取頭末,二兩)滑石(一兩,白者佳)上為細末,皂角水煎成膏,丸如梧子大。大人三錢,小人減半,莫食晚飯,四更時冷茶送下
[卷三\積聚] 【宣明三棱湯】
治癥瘕,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
三棱(二兩)白術(一兩)蓬術歸尾(各五錢)檳榔木香(各三錢)為末,每服三錢,湯調(diào)下。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白芍神曲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濃樸(七分)蒼術(一錢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二分)白術(一錢半)上水二鐘,煎至一鐘,入沙糖一匙,食前溫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砂仁(四兩)泥砂炒干為末,煎黃連膏,丸梧子大??招模程菧铝呤?。
[卷三\積聚] 【水藥法】
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痞膨,只用鹽花搽牙,溫水漱下,即安。茶癖黃病白術(炒)蒼術(各三兩)軟石膏(,一兩)白芍(炒)片芩(各一兩)薄荷葉(七錢)上為末,沙糖水調(diào),神曲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沙糖水下。
[卷三\積聚]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肢體羸瘦,四肢無力。皆因內(nèi)有蟲積,或好食生米,好食壁泥,好食茶炭,咸辣苦酸,只一服除根。
莪術(醋制)三棱(醋制)藿香甘草官桂桔梗青皮益智陳皮香附大黃檳榔水二鐘,莫食晚飯,煎至一鐘,空心溫服。先露一宿尤好。服后一二時,肚腹痛,取下如魚
[卷三\積聚] 【退黃丸】
平胃散(一兩)綠礬(二兩)上末,醋糊丸梧子大,棗湯下。忌腥冷面酒。
[卷三\積聚] 【小兒癖積丸】
三棱莪術阿魏蘆薈白術陳皮(各一錢)水紅花子(三錢炒)大黃(三錢)穿山甲(五片煨)木鱉仁(三個)共為細末,棗肉搗為丸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卷三\積聚] 【豬肝散】
治小兒癖積神效方。
用豬肝一具,不用鐵器,竹刀劈破,米泔水洗凈;蒼術五錢,米泔浸一日夜,切曬為末;白術三錢為末,牡蠣火二錢,三味一處,合黃蠟五錢化開,入藥末在內(nèi),攪勻,傾在青布內(nèi),包住兩腳,踏在地下,冷定取出為末。每用三錢,入豬肝內(nèi),新布包,沙鍋中米泔水煮食之。
一方用蒼術、白術、梔子、黃連、水紅花子各等為末,入豬肝,如上法煮食。
[卷三\積聚] 【癖病傷眼豬肝散】
橡子黃連白術蒼術黃芩梔子菊花各等為末,同上煮法。
[卷三\積聚] 【羊肝散】
治大人小兒因癖疾傷眼,諸眼皆可治之。如無羊肝,公豬肝亦可,去筋膜。
青葙子(一錢)黃菊花(一錢半)黃連(二錢)黃芩(一錢半)蒼術(三錢)白術(二錢)梔子(二錢)羌活(一錢半)蟬殼(一錢半)每肝一具,用藥末一兩五錢,入肝內(nèi),米泔水照上煮用。
[卷三\積聚] 【神效阿魏散】
大黃(一兩)阿魏(一錢二分)天竺黃蘆薈白僵蠶(各二錢)兒茶甘草(各三錢)穿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好黃酒調(diào)服。車行十里許,下膿血愈。
[卷三\積聚] 【神仙化癖膏】
大黃(二兩)木鱉仁(二十一個)穿山甲(十片)歸尾(五錢)白芷(五錢)巴豆仁(二百五十)梔子(五錢)莪術(三錢)萆麻子仁(一百二十)防風(五錢)三棱(三錢)官桂(三錢)胎發(fā)(一塊,如無少年亦可)槐柳枝(各二十寸)以上藥入油,先炸老黃色,去粗取凈油二十四兩,入飛過黃丹十兩,熬至滴水成珠,下火待溫,入后細藥末,仍用柳條一順手攪勻,收磁罐內(nèi)。
全蝎(十個,炙)蜈蚣(二條)紅娘子(二錢)斑蝥(二錢)片腦(五分)砂(三錢)阿魏(五錢)硼砂(三錢)血竭(三錢)蘆薈(三錢)雄黃(三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蟬酥(二錢)黃蠟(三錢)松香(五錢)麝香(三錢)輕粉(二錢)酥油(一兩)先熬皂角、皮硝,水洗,搓病上。良久,再用蔥根搓搽。良久,用絹帛攤貼。忌口。
[卷三\積聚] 【黃連磨積丸】
治一切痰飲,痰積,積聚,拂郁,脅下悶倦,懶惰,飲食不消,或吐逆,惡心,眩暈,怔忡,時作時止。用之如神,亦消積塊。
黃連(一兩,分二處,一分同吳茱萸水略拌炒,一分同益智仁水略拌炒,去二味)梔子仁(炒)青皮川芎蒼術桃仁(去皮、存尖)白芥子(醋浸炒。各五錢)香附子(童便浸炒上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茶湯溫水任下。
[卷三\積聚] 【化鐵丹】
八梅十六豆,一豆管三椒,青陳各半兩,丁木不相饒,更加蘿卜子,醋打面糊調(diào)。
重車行十里,是鐵化為銷。
烏梅(八個)巴豆(十六個)胡椒(四十八個)青陳皮(各五錢)丁木香(各二錢)蘿卜子(一兩)醋糊丸。大人、壯人二十一丸,小人、弱人十五丸,鹽酒下,心疼醋湯下,惡心姜湯下。
[卷三\積聚] 【貼小兒癖塊】
在兩脅下。如面色發(fā)紅,及病上至心下至臍者,不可貼。忌雞、魚羊肉。
片腦(真,五厘)透骨草膽礬木鱉仁輕粉穿山甲(各一錢)上為細末。大人用一分,小人用三五厘。用大錢一個,將獨瓣蒜搗爛,攤在錢上,摻藥捻蒜上,將錢藥合在病上,布勒之。大人貼一炷香,小人貼半炷香,去藥,雖痛無害,覺肚內(nèi)響好,見大便惡物下好。貼后三時莫食,飲百沸湯一鐘后食。
[卷三\積聚] 【經(jīng)驗貼癖膏】
曾經(jīng)針灸過及病勢大者,難治。忌發(fā)物。
阿魏(三錢)蜈蚣(二條,炙)全蝎(三錢,炙)硼砂(三錢)血竭(三錢)梔子(二兩為末,五兩方得)大黃(二兩)蘆薈(三錢)雄黃(二錢)胡黃連(二錢)砂(三錢)以上藥,俱要真正,研細聽用。
用蜂蜜五錢,皮硝二兩,蘿卜汁二兩,黑狗腦子一個,滾發(fā)酒糟二兩,蔥白汁二兩,雞子清二個,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每貼三錢或五錢,攤于生布上,外加布裹在病上,用一年老耐心人,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慢慢熨之。每一貼貼一晝夜,待三五日再一貼。待大便見膿血,是效。消后須服補藥。
[卷三\積聚] 【消積正元散】
開郁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養(yǎng)正,積自除之意。
白術(炒)茯苓陳皮青皮砂仁麥芽山楂甘草(各三分)香附(炒)神曲(炒)枳實(炒)海粉玄胡(各五分)莪術紅花上焦火郁加黃連;下焦火加鹽、姜、梔、柏;冷氣作痛加沉香、木香各五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卷三\積聚] 【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填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檳榔當歸杏仁(去皮尖)附子(炮去皮臍)陳皮茯苓枳殼濃樸(姜制)桂
[卷三\積聚] 【金露丸即勝金丹】
治諸積聚,癥瘕,痞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作聲,朝暮咳嗽,積年冷氣,腹下盤痛,絞結(jié)沖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疼痛,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又治赤白痢疾,十種水氣,反胃嘔逆,飲食多噎,是病皆療。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草烏(炮)黃連(各一兩)人參防風柴胡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桔梗甘草(炙)川芎枳殼(去穣炒)干姜(炮)貝母(去心)生地官桂吳茱萸(鹽湯浸)白茯菖蒲(米泔浸)濃樸(姜炒)甘松(去土)紫菀鱉甲(醋炙黃。各一兩)巴豆(一兩二上為末,面糊丸。量大小人,三五丸加至二三十丸,按病調(diào)引子送。久服積自除。
[卷三\積聚] 【守病丸】
用巴豆二個,去皮,皂角末二錢,小棗二個,去皮核,搗為丸,梧子大。酒下一丸,朱砂為
[卷三] 霍亂
內(nèi)有所積,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乘膈而成,皆因飲食。脈多伏或絕。切勿與谷食米湯飲之飲之即死。必待吐過一二時,饑甚方可飲食。
[卷三\霍亂] 【理中湯】
治霍亂不渴。
人參白術干姜甘草水煎服。
[卷三\霍亂] 【五苓散】
治霍亂作渴,去桂。
白術茯苓豬苓澤瀉水煎服。
[卷三\霍亂] 【六和湯】
治霍亂。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甘草(各一兩)赤茯苓藿香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一兩)香薷濃樸(姜制。各四兩)每服一兩,姜三片,棗一枚,水煎。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齊痛,吐利并作。若即飲食。立死。須當吐以提其氣。兼發(fā)散。吐用鹽湯、白礬湯。轉(zhuǎn)筋屬血熱,用四物湯。
[卷三\霍亂] 【藿苓湯】
治霍亂,吐瀉齊作藿香濃樸陳皮甘草半夏白術茯苓澤瀉豬苓上水一鐘半,生姜五片煎,通口服。合香薷飲服好。
[卷三\霍亂] 【回生散】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回生。
陳皮(去白)藿香(各等)每服一兩,水煎服。
[卷三\霍亂] 【華佗方】
治霍亂,吐瀉并作,頭旋眼暈,手腳轉(zhuǎn)筋,四肢逆冷。用藥稍遲,須臾不救。
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同炒焦,水三碗,煮令百沸,卻入上藥煎。任人冷熱服。
又方白礬枯末一錢,百沸湯調(diào)服。
又方鹽一撮,醋一鐘,同煎服。
[卷三\霍亂] 【鹽熨法】
治吐瀉心腹作痛,炒鹽二升,布包,頓其胸前,并熨腹肚,上用熨斗盛火熨,一方治霍亂及絞腸沙,腹痛至死。炒鹽溫填臍中上,用大艾炷灸三五十壯,更灸關元三五一方治轉(zhuǎn)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陰,女人以手牽其乳兩邊,此妙法也。
一方治干霍亂。忽然心腹脹悶,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者是。以二陳湯煎服,服畢以物探吐,以提其氣。原吐者,以物仍探吐盡。
一方治干霍亂心腹痛。服滾鹽湯一碗,立止。
又方以筋于手足曲灣處,刮出紫紅者好。
[卷三\霍亂] 【陰陽湯】
治霍亂腹痛甚,涼水半碗,百沸湯半碗,相合服。
又方以白沙糖、綠豆粉等分,冷水調(diào)服。
又方掘陰地二三尺深,入水在內(nèi),攪地漿水服。隨服隨吐,吐后再服,吐盡好。
一方治轉(zhuǎn)筋霍亂。用皂角末吹鼻中,得嚏即止。
一方治抽筋泄方。腹中攪痛,腿腳如抽筋,十指黑者是也。用食鹽一撮,河水一鐘。
如無河水灣水亦可。井水一鐘,和而服之,立愈。忌熱物半日。
一方治轉(zhuǎn)筋入腹將死。用生姜一兩捶碎,酒三升煮,頓服。
多是氣弱,有火兼痰,宜人參、竹瀝之類。切不可作風治,兼用風藥。大率與癇病相似,比癇病為甚為虛,宜帶補。廣按∶病發(fā)作則通身而戰(zhàn)掉,皆因氣虛挾痰火所致,正猶火炎而旋轉(zhuǎn)也。火能燥物而使氣液之不足。世人不諳,誤認為風而用風藥,風能勝濕,是不足中而又見損也。
《玉匱密鑰》曰∶休治風,休治燥。治了火時,風燥了。夫火為風燥之本,能治其火,則是散風而潤燥,何風燥之有哉!此癥所以宜補氣液而兼散痰火也。以四君、二陳、天花粉、南星、黃芩、黃柏多取效,繼以安神丸。
[卷三] 癇病
顛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且如癇,因驚而得。驚則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驚與癇宜吐,大率行痰為主,用黃連、南星、瓜蔞、半夏,尋火尋痰,分多分少,治之無不愈。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有痰必用吐藥,吐后用東垣安神丸、龍薈丸,正宜服。
[卷三\癇病] 【通泄散】
治風涎暴作,氣塞倒仆。
苦丁香為末,三錢,加輕粉一字,水半合,調(diào)灌良久,涎自出。未出,含沙糖自出。
[卷三\癇病] 【墜痰丸】
治風癇。
天南星九蒸九曝,為末,姜汁糊丸。每二十丸,人參、菖蒲、麥冬,煎湯下。
[卷三\癇病] 【五癇丸】
治癲癇發(fā)作,不問新久,并宜治之。
全蝎(去毒,炒,二錢)皂角(四兩,捶碎,水半升與白礬同熬干)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南星(炮一兩)烏蛇(酒浸一夕,去骨,焙)白附子(炮,半兩)雄黃(一錢,另研)白礬(一兩)蜈蚣(半條去頭足,焙)朱砂(一錢半另研)麝香(三錢,另研)白僵蠶(一兩半,炒,去絲)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湯送下。
[卷三\癇病] 【引神歸舍丹】
治心氣不足,并治心風。
附子(一個,重七錢以上,炮,去皮臍)朱砂(一兩,水飛)大天南星(二兩,生用)上為末,用豬心血,并面糊丸如梧子大。煎萱草根湯下,子午之交各一服。
[卷三\癇病] 【追風祛痰丸】
治諸癇暗風。
防風天麻僵蠶(炒,去絲、嘴)白附子(煨。各一兩)白礬(半兩)南星(三兩,一半化白礬水浸,一半用皂角漿水浸)半夏(湯洗七次,曬干為末,分作二分,一分用生姜汁作曲,一分用皂角洗漿作曲)上為末,姜汁糊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薄荷湯或淡姜湯食遠下。
[卷三\癇病] 【朱砂安神丸】
治心煩懊,心亂怔忡,胸中氣亂,心中痞悶,食入反吐出。
朱砂(四錢,研)黃連末(五錢)生甘草(二錢半)上為末,蒸餅丸如黃米大。每十丸,唾津咽下。
[卷三\癇病] 【滾痰丸】
治膈痰太甚,作癇。見痰門。
[卷三\癇病] 【龍薈丸】
治肝火太甚,作癇。見脅門。
男婦風邪顛癇,或狂走不知人事。
辰砂(一兩)雄黃(一兩)大附子(一個,重一兩)上為末,豬心血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菖蒲湯下。
一方治風癇。久服,其痰隨小便出。
明礬細茶(各等)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茶清下。
[卷三] 顛狂
《脈訣》∶顛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脈虛者可治,實則死。又曰∶脈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此皆邪脈,神志昏亂。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結(jié)于心胸間,治當治心神,開痰結(jié)。亦有中邪而成此疾,則以治邪法治之。癲者,神不守舍;狂者,如有所見,經(jīng)年不愈。心經(jīng)有損,是為真病。如心經(jīng)蓄熱,當清心除熱;如痰迷心竅,當下痰寧志。若顛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下方寸。卒狂言鬼語,針大拇指甲下,即止。狂之為病,少臥而不饑,笑傲好歌樂,妄行不休。顛之為病,意常不樂。直視仰面曰僵,覆面曰仆。脈三部陰陽俱盛,大率多因痰結(jié)于心胸間,治當鎮(zhèn)心開痰結(jié),同癇法。
[卷三\顛狂] 【控痰丹】
治痰迷心竅,時時顛狂,如有所見。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上末,煮面糊丸梧子大,曬干。臨臥姜湯下,或熱水下三十丸,利去痰飲為愈。
[卷三\顛狂] 【葉氏雄朱丸】
治男子婦人因驚憂失志,或思慮過度,氣結(jié)不散,積成痰涎,留在心包,穣塞心竅,狂言妄語,叫呼奔走。常服,安魂定魄,補心益氣。
朱砂(一錢半)白附子(一錢)雄黃(明凈者,一錢半)上為細末,豬心血丸梧子大,別用朱砂為衣。每三丸,人參、菖蒲、湯下。
一方治狂邪無時,披頭大叫,欲殺人,不避水火。
用苦參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煎薄荷湯下。
[卷三\顛狂] 【茯神散】
治婦人心虛與鬼交通,妄有所見聞,言語錯亂。
茯神(一兩半)茯苓人參石菖蒲(各二兩)赤小豆(半兩)上每服八錢,水一鐘半煎。食前通口溫服。
[卷三\顛狂] 【寧神化痰湯】
治男子婦人因氣惱或遇事受驚,神出舍空,痰留心竅,心神不明,妄言叫呼,奔走失志等疾。
南星半夏橘紅赤茯桔梗枳殼甘草香附烏藥人參菖蒲茯神(各等)皂
[卷三] 驚悸怔忡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jié)。飲食之悸,沉伏動滑。驚悸者血虛,驚悸有時,以朱砂安神丸。
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有思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尋常者,多是痰。真覺心跳者,是血少,四物朱砂安神之類。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如人所捕。
[卷三\驚悸怔忡] 【茯苓飲子】
治痰飲蓄于心經(jīng),怔忡不已。
赤茯苓半夏麥門冬陳皮(各一兩)沉香(不見火)甘草檳榔(各五錢)上每服八錢,姜三片,水煎服。
[卷三\驚悸怔忡] 【養(yǎng)心湯】
治憂愁思慮,傷心,驚悸不寧。治停水,怔忡,加檳榔、赤茯苓。
黃白茯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五錢)甘草(四錢)辣桂遠志(去心,姜汁
[卷三\驚悸怔忡] 【加味定志丸】
治痰迷心膈,驚悸怔忡。
遠志(二兩)人參(一兩)菖蒲(二兩)白茯(三兩)琥珀郁金(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三十丸米湯下。
[卷三\驚悸怔忡] 【加味朱砂安神丸】
治血虛,心煩懊,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朱砂(五錢,飛,另研)黃連(酒洗,六錢)甘草(炙,二錢半)生地(一錢半)當歸(二錢半)上四味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朱砂為衣。每五十丸,唾津送下。
[卷三\驚悸怔忡] 【益榮湯】
治思慮過度,耗傷心血,天君不寧,怔忡恍惚,夜多夢寐,小便赤白濁。
當歸黃小草酸棗仁(炒)柏子仁(炒)麥冬(去心)茯神(去木)白芍紫石英(各一兩,另研)木香(不見火)人參甘草(炙。各五分)上每服四錢。水一鐘半,姜五片,棗一枚煎。
[卷三\驚悸怔忡] 【健忘丹】
治心虛損,遇事多驚,作事健忘。讀誦詩書健忘,猶可服。
遠志(去心,一兩)石菖蒲(去毛,一兩)黃連(姜炒,五錢)歸身(酒洗,二兩)枸杞(甘州,二兩)酸棗仁(炒,一兩)麥冬(去心,一兩)甘菊花(五錢)生地黃(五錢)人上煉蜜丸,朱砂三錢為衣。每五十丸茶下。
[卷三\驚悸怔忡]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干,育養(yǎng)心神。
人參(去蘆,五錢)當歸(酒浸,一兩)五味子(一兩)麥冬(去心,一兩)天冬(去心,一兩)柏子仁(一兩)酸棗仁(炒,一兩)白茯苓(去皮,五錢)玄參(五錢)丹參(五錢)桔梗(五錢)遠志(去心,五錢)生地(酒浸,四兩)黃連(酒炒,二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朱砂五錢,另研為衣。煎燈心竹葉湯,臨臥下。
一方多石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卷三\驚悸怔忡] 【歸脾湯】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方見下血門。
[卷三] 虛損
《脈理提綱》曰∶氣虛脈細,或緩而無力,左手弱;血虛脈大,或數(shù)而無力,右手脈弱。
陽虛脈遲,陰虛脈弦,真氣虛脈緊。指男子久病,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人久病,人迎脈強則生,弱則死。
[卷三\虛損] 【四君子湯】
補氣,和胃,進食。白術(去梗,米泔浸,切,土炒,用白者)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四物湯】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
當歸(去蘆,酒洗)白芍藥(酒炒)川芎地黃(男子多用熟,女人多用生,酒制)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八物湯】
平補氣血,調(diào)和陰陽。
即四君子、四物湯,二方合用。
[卷三\虛損] 【十全大補湯】
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平補,常服生氣血,壯脾胃。
即前四君子、四物湯內(nèi)加黃、肉桂,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卷三\虛損] 【養(yǎng)神湯】
治勤讀誦,勞苦。清爽精神。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錢)歸身(一錢)丹參(五分)貝母(去心,一錢)黃連(五分)白術(一錢)知母(去毛,酒炒,一錢)陳皮(一錢)菖蒲(五分)五味子(九粒)姜三片,水煎,食遠服。
[卷三\虛損] 【柴胡四物湯】
治血虛陰虛,午后或夜分發(fā)熱。即四物湯合小柴湯相合服。有汗加地骨皮,無汗加牡丹皮。
[卷三\虛損] 【雙和散】
補益氣血。治虛勞少力,大病后宜服。
黃(一兩)地黃(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一兩)肉桂(七錢半)芍藥(七錢半)甘草
[卷三\虛損] 【黃益損湯】
治諸虛勞倦。
肉桂地黃半夏甘草(各三錢)石斛當歸川芎黃白術(各一兩)芍藥(一兩半)五味子(五錢)木香(三錢)熱加柴胡。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卷三\虛損] 【補陰散】
即滋陰降火湯加麥門冬、遠志去心。一切虛損俱宜服,作丸服亦好。
一方治陰虛火動,盜汗發(fā)熱,咳嗽唾血,身熱脈數(shù),肌肉消瘦,色欲成勞者。
川芎(一錢)地黃(一錢)芍藥(炒,一錢三分)當歸(一錢三分)黃柏(蜜水拌炒,七分)知母(蜜水拌炒,一錢)甘草(炙,五分)白術(一錢三分)天冬(去心,一錢)陳皮(七分)干姜(炒黑,三分)姜三片,水煎服。
夢遺精滑加牡蠣、龍骨、山茱萸。若咳嗽盛加桑白皮、栝蔞仁、馬兜鈴、五味子。若痰盛加姜半夏、栝蔞仁。若盜汗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若潮熱盛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
若加桑皮、貝母、黃連、栝蔞仁(炒。)若嘔血、吐血出于胃,加山梔、黃連、干姜、蒲黃、姜汁、韭汁。若咯唾血出于腎,加桔梗、玄參、側(cè)柏葉。勞瘵不治癥,形削氣多,趺腫,溏泄,面紅發(fā)喘,古今不治。
[卷三\虛損] 【五福延壽丹】
治男子女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未及半百而須發(fā)早白,行路艱難,形容羸瘦,眼目昏花,遠年近日咳嗽,吐痰見血,夜夢遺精,并婦人久不生育,服之有子甚多。
五味子(六兩)肉蓯蓉(四兩,酒浸,焙)牛膝(三兩,酒浸)菟絲子(酒浸,炒,二兩)杜仲(姜炒斷絲,三兩)天冬(去心,二兩)廣木香(一兩)巴戟(去心,二兩)山藥(二兩)鹿茸(酥油炙透,一兩)車前子(炒,二兩)菖蒲(焙,一兩)澤瀉(去毛,一兩)生地(一兩,酒洗)熟地(一兩,酒制)人參(去蘆,一兩)乳香(一兩,另研)沒藥(五錢,另研)枸杞子(一兩)大茴(炒,二兩)覆盆子(一兩)赤石脂(,一兩)地骨皮(二兩)杏仁(去皮尖,一兩)山茱萸(去核,二兩)柏子仁(一兩)川椒(去目,合口炒,七錢)川楝肉(炒,一兩)遠志(去心,一兩)龍骨(,五錢)白茯苓(去皮,共三十二味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
[卷三\虛損]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用男初胎者,米泔水洗凈,焙)敗龜板(童便浸七日,酥炙透,二兩)黃柏(去皮,鹽酒炒,一兩半)杜仲(去皮,酥炙斷絲,一兩半)牛膝(去苗,酒浸曬干,一兩二錢)生地黃(四兩,入砂仁末六錢、白茯苓重二兩者,稀絹袋盛藥,沙器煮干,添酒七次上末,連地黃石臼中搗極勻,酒米糊丸梧子大??招呐R臥鹽湯、白湯任下,冬月用酒送。
男一方加人參一兩,夏月加五味子五錢。婦人服,加當歸二兩。
制河車法∶先用米泔水洗過,將河車輕輕擺開,換洗泔五次,不動筋膜,此乃初結(jié)之真氣也。將竹器全盛,長流水中浸一刻取生氣,提出,以瓦小盆全盛,于木甑內(nèi)緩之蒸之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nèi),略和勻,此天元正氣汁也。河車放石臼內(nèi),木椎擂千下如糊樣,通將前藥汁末同和勻,再搗千余杵,眾手為丸。此全天元真氣,以人補人最妙,世所少知,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大誤也。
[卷三\虛損] 【滋陰百補丸】
專治女人氣血勞傷不足,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羸乏力,并皆治之。
香附子(一斤去毛,分四分。酒浸四兩,鹽水浸四兩,醋浸四兩,童便浸四兩,俱炒干)益母草(四兩,端午日采)當歸(六兩)川芎(四兩)熟地(四兩)芍藥(三兩,炒)白術(上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砂仁湯、或醋或酒俱可送下。
[卷三\虛損] 【又滋陰百補丸】
治丈夫女子諸虛百損,扶陰助陽,健脾胃圣藥也。浸酒服尤妙。
枸杞(甘州,二兩)杜仲(姜炒,斷絲,二兩)當歸(酒洗,二兩)南知母(去毛,酒炒,二兩)生地(酒洗,二兩)熟地(酒洗,二兩)人參(去蘆,二兩)牛膝(酒洗,焙,一兩)干山藥(一兩)山茱萸(去核,一兩)菟絲子(酒煮,一兩)黃柏(酒炒,三兩)瑣陽(酥炙,一兩五)麥冬(去心,一兩)天冬(去心,一兩)如心神不寧,眩暈惡逆,加菖蒲、茯神、遠志、蓮肉、姜半夏、各一兩。
上各制凈,秤足分兩,為細末。外將好白術一斤去梗,水洗二三次,切成片,水七八碗,熬至二碗,留汁。再將渣用水五碗,再熬至二碗,去渣不用。將前后汁四碗,共熬至二碗半如稀糊,和前藥末丸如梧子大。每五六十丸,鹽湯或鹽酒送下。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湯】
即前補陰散。
[卷三\虛損] 【三補丸】
治上焦積熱,泄五臟火。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上為細末,蒸餅丸。
一方治酒色過傷少陰。
黃柏(炒,一兩半)黃連(炒,一兩)條芩(炒,五錢)龜板(酒炙,五兩)夏加砂仁(三上蒸餅丸,每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卷三\虛損] 【保命延壽燒酒方】
治男子婦人遠年近日一切諸虛百損,及五勞七傷,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筋脈拘攣,手足頑麻。渾身瘡癬,傷風,痔漏紫白。中風,風寒濕香港腳,二十四般積氣,痰氣,膀胱疝氣。十膈五噎,身體羸瘦,腰膝腿疼,四肢無力,耳聾眼花,丹田虛冷。
諸般淋痛,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臍腹疼痛,脅肋虛張,面黃肌瘦,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四肢倦怠,頭暈眼花,神思驚悸,夜多盜汗,時發(fā)潮熱,月事不勻,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崩漏,或止,經(jīng)脈不通,子宮積冷,赤白帶下,或久無子嗣,并皆治之。此藥互相制伏,藥性和暖,其味香甜。能除萬病,和緩脾胃,補養(yǎng)丹田,強壯筋骨,益精補髓,身體康健,耳目聰明,定五臟,安魂魄,潤肌膚,和容顏,強陰壯陽。其藥絕妙如神,少年少用。
人參當歸白茯烏藥杏仁砂仁川烏川草烏何首烏五加皮枸杞子牛膝杜仲肉桂蒼術(以上各五錢,制)肉蓯蓉破故紙甘草(以上各一兩)木香枳殼干姜虎骨(酥炙)香附白芷濃樸陳皮白術川芎麻黃獨活羌活川椒(去合口、目)白芍生地熟地天冬(去心)麥冬(去心)防風荊芥五味子小茴香細辛沉香白蔻(以上各三錢)棗肉(二兩)真蜜(一斤)核桃仁(四兩)真酥油(半斤)加天麻(三錢)生姜(四兩)上除酥蜜二味,將前四十八味各精制,秤足裝入絹袋中,入無水高燒酒四十斤,同酥蜜入壇中,將壇口密封嚴固,桑柴文武火燒三炷香,待大鍋中水冷取出,埋陰地,三日出火毒。
常
[卷三\虛損] 【秘傳固本丸】
此藥治諸虛百損,生精血,補五臟,除百病,美容顏,平補氣血,兼補下元諸虛。此藥不寒不燥,可以常服,有驗。腿膝無力,極好。
人參生地熟地麥冬(去心)菟絲子(酒制)枸杞子覆盆子小茴(鹽炒)五味子肉蓯蓉巴戟山藥山茱萸(去核)牛膝(酒制)杜仲(姜炒,絲盡)當歸(酒制)茯苓(去皮)川椒(去目,合口,炒)木通黃(蜜炙,各二兩)木通(一兩)官桂(五錢)黃柏(四兩,酒炒)知母(去毛,酒炒,四兩)破故紙(炒,一兩)虎脛骨(酥炙,一兩)上各制凈,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鹽湯鹽酒,空心任下。
[卷三\虛損] 【茯苓補心湯】
治男婦血虛,面無顏色,無汗,咳嗽,潮熱等。
人參茯苓陳皮桔梗枳殼前胡芎地黃當歸芍藥甘草半夏紫蘇干葛
[卷三\虛損] 【劫勞散】
治勞嗽肺痿,心腎俱虛,干嗽兩三聲,無痰,夜間發(fā)熱,熱過即冷,時出盜汗,四肢怠倦,黃瘦,飲食減少,夜臥恍惚,神氣不寧,睡多異夢。此藥能治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
若不急治,即見危絕。喘者,去人參,加沙參。
白芍(六兩)黃甘草人參半夏茯苓熟地當歸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卷三\虛損] 【固真飲子】
中年以上之人,陰陽兩虛,血氣不足,頭每暈痛,食少,勞倦,精神昏憒,腰腳酸痛,目昏。
人參山藥歸身黃(各一錢)熟地(一錢半)黃柏(炒,二錢)白術澤瀉山茱萸(去核)破故紙(各一錢半)五味子陳皮杜仲(炒)甘草(炙)半夏(姜制)生姜三片,水煎服。
陰虛生內(nèi)熱方冬月加破故紙,或以山藥代參、術。
當歸芍藥川芎(各八分)白術(七分)蒼術(八分)黃柏(三分)陳皮(八分)玄參(五分)甘草(二分)沙參(七分)麥冬(七分)梔子(三分)天花粉(六分)
[卷三\虛損] 【補腎養(yǎng)脾丸】
治腎經(jīng)虛損,腰腳無力,脾土虛弱,飲食少進,常服補腎養(yǎng)脾,益氣血,長精神。此藥不寒不燥。
人參黃白術(各二兩)熟地(酒洗,四兩)當歸(二兩)知母(酒炒,二兩)蓯蓉(酒洗,三兩)黃柏(酒炒,一兩)桂(七錢半)白茯(二兩)杜仲(炒,一兩半)山藥(二兩)故紙(五錢)白芍(炒,一兩)牛膝(一兩半)五味子(一兩)沉香(七錢半)甘草(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鹽湯送七八十丸。忌三白。
[卷三\虛損] 【保和湯】
治勞嗽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亦治咳血,嘔血,吐血。
知母(去毛,酒炒)貝母(去心)天門(去心)麥門(去心)款冬花(各三錢)薏苡仁(二錢)杏仁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桔梗阿膠當歸生地(各錢半)紫蘇薄荷(各一錢)每服八錢,水一鐘半,姜三片,煎服。
[卷三\虛損] 【太平丸】
治勞癥,久嗽,肺痿,肺癰。并宜噙服,決定除根。一切嗽,俱宜服。
天門(去心)麥門(去心)知母(去毛)貝母(去心)款花杏仁(去皮尖。
各二兩)當歸生地黃連熟地阿膠(蛤粉炒。各兩半)蒲黃(炒)京墨(燒)桔梗薄荷(各一兩)上為極細末,煉蜜丸彈子大。臨臥細嚼,薄荷湯仰臥噙化下。
[卷三\虛損] 【草靈丹】
治中年后陰痿,腰膝痿痹,不能運用。
茴香(三兩)川椒(去目,四兩)甘草(二兩)熟地(二兩)山藥(二兩)川烏(一兩)枸杞子(一兩半)蒼術(一兩)上煉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干物壓。
一方加蓯蓉、故紙、何首烏、巴戟好。
[卷三\虛損] 【滋陰保肺定喘寧嗽湯】
如痰中見血,或咯吐血,虛勞,尤可服。
當歸(一錢二分)芍藥(八分)天冬(一錢)黃柏(鹽水炒,一錢)知母(去毛,酒炒,一錢)生地(八分)五味子(十二粒)橘紅(八分)紫菀(八分)桑白皮(七分)甘草(炙,五分)茯苓(八分)栝蔞仁(炒,七分)阿膠(炒,六分)貝母(去心,七分)百部(七分)上銼,姜三片,水煎服,渣再煎服。
[卷三\虛損] 【加味補陰丸】
早晨服,中年后平居無疾者可服。有益無損,可保無虞。
黃柏(鹽酒炒,三兩)北五味子(一兩)知母(去毛,鹽水炒,三兩)人參(去蘆,一兩半)龜板(酥炙,三兩)枸杞(去萼,三兩)天冬(去心,二兩)瑣陽(酥炙,二兩)白芍(酒炒,兩半)當歸(酒洗,一兩半)牛膝(飯上蒸,二兩)杜仲(姜炒絲盡,二兩)故紙(酒炒,一兩)沉香(五錢)熟地(五兩,熱酒浸透,另搗)干姜(炒紫,二錢)山茱萸肉(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三條,小棗三十枚,去皮核,共搗,為丸梧子大??招牡}湯送百丸
[卷三\虛損] 【草還益元丹】
晚間服。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此延年緒嗣之至藥也。
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炒,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八十一丸,臨臥酒送下。
[卷三\虛損] 【秘傳千金種子方】
此方服之,令人多子。并治虛損,夢遺,白濁,脫肛。
沙苑蒺藜四兩,凈末如蠶種,同州者佳。再以重籮取二兩極細,其粗末二兩,用水一大碗,熬膏聽用。蓮須(細末四兩,金色固精,紅色者敗精)山茱萸(須得一斤,鮮紅者佳,取肉三兩,曬干)覆盆子(南者佳,去核,二兩)雞頭實(取面,四兩)龍骨(五錢,五色者佳,火紅)上用蜜一斤煉,以紙粘去浮末數(shù)次,以滴水成珠聽用。止用四兩,將前六味藥重籮過完,以蒺藜膏和作一塊,再入煉蜜四兩,入石臼中搗千余下,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忌房事一月,后行,有子。
[卷三\虛損] 【加味草金丹】
治諸虛百損,大有補益,不可俱述,甚效。
天門冬(酒浸,去心,二兩)巴戟(去心,二兩)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二兩)當歸(酒浸)白茯苓(去皮,水澄去浮,曬)澤瀉(去毛)生地黃(沉水者,酒浸)熟地(肥者,酒浸,姜制)人參(去蘆)車前子(炒)覆盆子(去核,酒浸,曬)牛膝(去苗,酒浸)山藥(肥大,焙)赤石脂(火)肉蓯蓉(酒浸,去甲)真川椒(去目,炒)甘州枸杞子柏子仁(焙)白術(去梗,炒)石菖蒲(去毛)地骨皮(去心)五味子(去梗)菟絲子(酒煮)上為極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淡鹽湯送下三四十丸。忌三白、燒酒。
[卷三\虛損] 【加味六子丸】
此方不寒不熱,可以常服。男子陽痿,及婦人久不孕育,俱可服。
菟絲子(酒煮,一兩五錢)五味子(五錢)枸杞(甘州,二兩)車前子(二兩)白蒺藜(炒去刺,二兩)黃(蜜炒,一兩)覆盆子(一兩五錢)破故紙(青鹽炒,二兩)麥冬(去心,二兩)蓯蓉(酒洗,去甲,二兩三錢)大甘草(五錢)牛膝(去苗,二兩)山茱萸(去核,一兩)杜仲(炒去絲,一兩五錢)熟地黃(酒洗,一兩)牡蠣(鹽泥固,,一兩)夏加黃柏(炒,二兩)冬加干姜(炒,五錢)上為細末,搗,飯丸梧桐子??招柠}湯下,午間臨臥溫酒下。
[卷三\虛損] 【浸黃酒方】
補氣血虛損,理脾胃,滋腎水,強腰腳,益精神,開心,明目,可以常服。
人參(揀肥大去蘆,五錢)白術(去梗,泔浸,土炒,一兩二錢)茯苓(堅白者,去皮,為末,水澄去浮,曬干,八錢)大甘草(炙,五錢)當歸(全用酒浸姜制,六錢)生熟地黃(揀,酒浸。各五錢)白芍(酒炒,五錢)牛膝(去苗,酒浸,焙,八錢)杜仲(姜汁炒,凈,六錢)生姜(洗,切,五錢)黃柏(濃者,酒洗,炒,一兩)知母(南者,去皮、毛,酒炒,八錢)破故紙(鹽、酒炒,三錢)甘州枸杞(去萼,一兩)茅山蒼術(浸炒,六錢)山藥(大者,焙五錢)瑣陽(酥炙,七錢,如無,蓯蓉代)山茱萸(去核,七錢)石菖蒲(去毛,焙,五錢)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五錢)陳皮(去白,鹽水浸,焙,七錢)蓮肉(去心,焙,八錢)鹿角霜(五錢,如無,加菟絲子)天門冬(去心,五錢)麥門冬(去心,五錢)上各制凈,各秤足,冬用黃酒,夏用燒酒五十壺,鐔內(nèi)用生絹袋裝藥系口,入鐔中,春浸十四日,夏浸七日,秋浸十四日,冬浸二十一日出。日飲數(shù)杯,藥渣焙干,焙蜜丸梧子大。
每
[卷三\虛損] 【加味地黃丸】
治老人陰虛,筋骨痿弱無力,面無光彩,或黯慘食少,痰多,或嗽,或喘,或便溺數(shù)澀,陽痿,足膝無力,形體瘦弱,多因腎氣久虛,憔悴寢汗,發(fā)熱作渴。
熟地(真肥大者,酒蒸,四兩)山茱萸(去核,二兩)牡丹皮(去木,一兩半)益智(去殼,鹽炒,一兩)五味子(去梗,一兩)麥冬(去心,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夏月不用鹽,溫水送。腰痛加鹿茸、當歸、木瓜、續(xù)斷、杜仲(各一兩)老人下元冷,胞轉(zhuǎn)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篤,垂死加澤瀉(二兩)去益智。諸淋數(shù)不通,倍用茯苓、澤瀉,益智減半。香港腳痛連腰胯,加木瓜、牛膝(各一兩)夜多小便,茯苓減半。虛壅,牙齒疼痛,浮而不能嚼物,并耳潰及鳴,并去麥門冬,加附子炮,桂心(各一兩)耳聾及作波濤鐘鼓之聲,用全蝎四十九個,炒微黃,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送下。丸子一百丸,空心服。
吐血喘咳痰嗽勞疾方當歸(八錢)黃芩(一錢)梔子(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藕節(jié)(一錢半)前胡(八分)貝母(八分)芍藥(八分)白術(五分)知母(蜜炒,八分)麥冬(去心,八分)陳皮(八分)生地(五分)茯苓(五分)沙參(八分)阿膠(炒,一錢)桑白皮(蜜炒,六分)
[卷三\虛損] 【禿雞丸】
男子補精壯陽。
菟絲子(酒煮,一兩)蛇床子(酒洗,二兩)五味子(一兩)肉蓯蓉(酒浸,焙,二兩)蓮蕊(金色者,二兩)山藥(酒浸,焙,二兩)遠志(甘草水浸,去心,一兩)真沉香(五錢)廣木香(五錢)益智仁(一兩)上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以干物壓之。
[卷三\虛損] 【六味地黃丸】
男婦俱宜服。東垣治婦人陰血不足無子者,服之能使胎孕,效。治形體瘦弱無力,多因腎氣久虛,久新憔悴,寢汗發(fā)熱,五臟齊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濁等記。
干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熟地黃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寒月溫酒下。如腎虛有飲,作痰唾又方治陰虛火動耳聾。加知母黃柏菖蒲遠志(各制)
[卷三\虛損]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旋弱,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痿黃,或黧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
熟地(揀,肥大,酒洗,八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山茱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或空心淡鹽湯下,婦人淡醋湯下。
按∶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尺相火之藥。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地黃丸。老年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記,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
[卷三\虛損] 【補中虎潛丸】
治下元虛損,腰膝無力,精神倦怠,顏色不華,頭目昏眩,滑精夢遺,或盜汗自汗,一切不足之癥。無病常服,補腎固精,此陰虛不可缺也。
人參(一兩)黃(蜜炙,一兩)白芍(炒,一兩)當歸(酒洗,一兩)黃柏(鹽水炒,一兩)山藥(一兩)牛膝(酒炒,一兩)瑣陽(酒浸,炒,一兩或三錢)枸杞子(五錢)虎脛骨(酥炙,五錢)龜板(酥炙,五錢)菟絲子(酒浸,炒,五錢)破故紙(炒,七錢半)杜仲(炒去絲)五味子(各七錢半)熟地(二兩)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卷三\虛損] 【固神丸】
治年老胃氣虛弱,不能飲食。
白術(六兩,炒)枳實(去穣,麩炒)川芎當歸(各三兩)陳皮(八兩)甘草(炙)麥芽(炒)人參(各一兩)白茯苓(去皮)山楂(去核)干葛(各四兩)神曲(炒二兩)木香(一兩)上為末,陳米飯丸梧子大。每溫水送五七十丸。
[卷三\虛損]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并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一錢半)人參干葛白茯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歸身羌活連翹黃柏澤瀉蒼術神曲(炒)知母防風陳皮甘草(各錢半)上銼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前服。
[卷三\虛損] 【補氣湯】
治皮膚間有麻木。此肝氣不行也。
黃甘草(各一兩)白芍(一兩半)澤瀉(五錢)陳皮(一兩半)作二服,水煎服。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清肺養(yǎng)脾丸】
治久痰喘嗽,胸膈痞悶,飲食少進,面黃肌瘦,或咯吐唾衄過血者。及已成未成勞疾,發(fā)熱盜汗,俱宜服。久泄者,不宜服。諸嗽尤宜。
當歸(全用,酒浸,焙干,一兩)川芎(酒浸,五錢)白芍(酒炒,一兩)生地(酒洗,姜汁浸,透焙,一兩)熟地(一兩,同上制)白術(去梗,泔浸,土炒,二兩)南知母(去毛,酒炒,一兩)黃柏(二兩,鹽、酒焙)阿膠(蛤粉炒,一兩)麥冬(酒浸,去心,姜汁制透,一兩)天冬(去心,一兩,同上制)龜板(二兩,酒炙透)黃芩(酒炒,一兩)陳皮(鹽水浸,一兩)大甘草(炙,五錢)栝蔞仁(炒,一兩)貝母(去心,一兩)五味子(五錢)黃連(姜汁浸,炒,五錢)白茯苓(去皮,一兩)紫菀(酒洗,一兩)桔梗(去蘆,一兩)山梔(炒,一兩)各制為末,煉蜜丸。每空心臨臥用溫水送下百丸,有痰用姜湯送。
[卷三\虛損] 【加減八物湯】
治男子婦人肌體消瘦,氣血俱虛,頭眩目昏,腳腿軟弱,四肢無力,效。
人參川芎白術白茯白芍陳皮當歸甘草香附黃連黃芩山梔(各等)水一方滋陰降火,補諸虛損。尤補下元,腿膝痿弱,甚好。
黃精(二兩,酒浸二日)山藥(一兩)熟地(酒浸,一兩)生地(酒浸,一兩)天冬(去心,酒浸,八錢)麥冬(八錢,同上制)當歸(全用,酒洗,一兩)酸棗仁(炒,一兩)白術(八錢,炒)五味子(五錢)白芍(酒炒,八錢)知母(酒炒,八錢)黃柏(酒炒,一兩)枸杞子(二兩)遠志(去心,二兩)茯神(去木,五錢)牛膝(酒浸,五錢)干姜(炒,二錢)虎脛骨(酥炙,五錢)山茱萸(去核,五錢)菟絲子(酒炙,一兩)上煉,加酒丸??招木葡掳偻琛?br />
[卷三\虛損] 【延壽補益湯】
夜有房事勞神,明早服此,大有補益。
人參黃(蜜炙)白術(炒)杜仲(炒)牛膝白芍(炒。各一錢)甘草(六分)當歸(酒焙)陳皮(各七分)柴胡(五分)五味子(十二粒)知母(八分)熟地(酒焙,二錢)上水二鐘,姜二片,棗二枚,煎服。
[卷三\虛損] 【補精養(yǎng)心丸】
治諸虛百損,精寒不固,腰眼酸痛,或無力,及神思不定,恍惚不安,一切不足之癥,久服甚妙。此藥不寒不熱,真得補養(yǎng)之功,浸酒亦好。
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山藥(焙)山茱萸肉白茯苓(去皮,水飛)肉蓯蓉(酒浸,去甲白膜)遠志(水浸,去心)茴香(青鹽水拌,炒)杜仲(姜炒,去絲)褚實子(去梗)五味子(以上各一兩)歸身(酒浸)枸杞子熟地黃(酒浸,焙,姜汁浸)麥冬(去心,酒浸)人參(去蘆,夏月減半)白術(土炒,去梗)虎骨(酥炙。
各一兩五錢)黃柏(酒炒,上各制凈,各秤足,為極細末,煉蜜加酒一鐘,姜汁一鐘,合為丸梧子大??招牡}湯下百丸。
[卷三\虛損] 【黃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
[卷三\虛損] 【男子精寒種子方】
肉蓯蓉(四兩)菟絲子黃柏知母(各二兩)麥冬生地(各三兩)熟地黃陳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兩)茯苓鹿角膏杜仲牛膝(各二兩)廣木香(五錢)茴香(炒)山茱萸(取肉,一兩)上末,面糊丸。每三十六丸,空心白酒送下。
[卷三\虛損] 【滋陰降火丸】
此方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力小而功用大,久服而取效多。此先賢王道之藥,無過于此。大能生精益血,升降水火。亦治自汗,盜汗,虛損尤妙。
當歸(四兩,全用,酒浸三日,曬干,切)白芍藥(四兩,酒浸一日夜,炒)川芎(南大者)南知母(去毛,同黃柏制)黃柏(八兩,酒浸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水浸二兩)熟地黃(懷慶者,八兩,四兩同砂仁二兩,入苦酒二壺同煮酒干,去砂仁,四兩同茯苓二兩、苦酒二壺同煮,去茯苓)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下。作煎藥服,尤好。頭眩暈加玄參
[卷三] 諸血
吐血,全是血出。是乃火載血上,錯經(jīng)妄行,其脈必芤。身熱脈實者,難治;身涼脈微細者,易治。血證復下惡痢者,其邪易去。
[卷三\諸血] 【犀角地黃湯】
治吐嘔血,衄血通治。
犀角生地黃芍藥牡丹皮(各等)每服五錢,水煎,食遠服。
一方加麥門冬、炒黑梔子,或加芩連。面色痿黃,大便黑,尤宜。
又方童便一茶鐘,黃酒一小鐘,擂側(cè)柏葉投入。去渣溫服,非酒不能行血。惟嘔血、衄血不用酒,以水煎服。
一方諸見血,童便飲三兩鐘,甚好。
[卷三\諸血] 【加味四物湯】
治吐血。
當歸(一錢半)川芎(一錢)芍藥(一錢半)生地黃(一錢)側(cè)柏葉(一錢半)梔子(炒黑上水二鐘,煎至八分。入京墨汁三茶匙,童便半酒鐘,姜汁少許,食遠溫服。
一方治吐血不止。用干姜炒黑為末,童便調(diào)服。此從治之法。
一方治暴吐紫血成塊,雖多不妨。用四物湯合解毒湯調(diào)服。
一方若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
芒硝桂(各三錢)甘草(二錢五分)大黃(一兩)桃仁(五錢,去皮尖)每服一兩,入姜同煎,熱服。
[卷三\諸血] 【四生丸】
治吐衄血,陽盛于陰,血熱妄行。此大全良方,甚效。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上研爛如雞彈大。每服一丸,水三鐘,煎至一鐘服。
一方先吐血,后見痰嗽。此陰虛火動,痰不降下。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各二錢半)山梔(炒)貝母天花粉(各一錢)牡丹皮(八分)一方治先痰嗽,后見血,是痰積熱。
知母(去毛)貝母(去心)栝蔞仁(炒)生地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天花粉(二錢半)麥冬(一錢)上水煎,食遠溫服,渣再煎。
[卷三\諸血] 【芎湯】
治一切失血過多,眩暈不蘇。
芎當歸上為末,每服二錢,煎服。
一方治見血后脾胃虛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參(一錢)黃(二錢)五味子(十三粒)當歸麥冬(各五分)郁金(五分)水煎,溫一方治舌上無故出血如線不止。以槐花炒為末,敷之止。
一方治人下唇出血如線,時出一二碗。予以百草霜立止,后以四物解毒湯四貼,安。
[卷三\諸血] 【血余散】
治吐血,衄血。
少年發(fā)燒存性,為末,米飲調(diào)下二錢。衄血,以少許吹入鼻中。
一方治牙齒縫出血,陰氣郁。
四物湯加牛膝、香附、生甘草、側(cè)柏葉,煎服。
[卷三\諸血] 【補心湯】
治吐血發(fā)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川芎當歸生地芍藥(炒)桔梗干葛陳皮前胡紫蘇(各一錢)半夏(一分)枳一方有人參,無木香,即茯苓補心湯。
[卷三\諸血] 【治吐血癆疾方】
當歸(八分)黃芩(一錢)梔子(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藕節(jié)(一錢半)前胡(八分)貝母(八分)芍藥(八分)白術(五分)知母(蜜炒,八分)麥冬(去心,八分)陳皮(八分)生地(五分)茯苓(五分)阿膠(炒,一錢)沙參(八分)桑白皮(蜜炒,八分)
[卷三\諸血] 【三黃補血湯】
治初見及血去過多者。
熟地(一錢)生地牡丹皮黃連柴胡(各五分)歸身川芎(各七分半)升麻白芍(各二錢)水煎服。
[卷三\諸血] 【是齊白術散】
治積熱,吐血,咳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傷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惟忌食熱面、煎爆、一切發(fā)風之物,神效。
白術(二兩)人參(去蘆)白茯(去皮)黃(蜜浸,炒,一兩)柴胡(二錢半)山藥百上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卷三\諸血] 【加味理中湯】
治飲酒傷胃,遂成吐血。
干姜(炮)人參白術(各二兩)干葛甘草(炙。各半兩)上每服三錢,水一鐘,煎七分,食遠溫服。
[卷三\諸血] 【雞蘇散】
治勞傷肺經(jīng),唾內(nèi)有血,咽喉不利。
[卷三] 嘔血
一方先惡心,而嘔出成升碗者,是多因怒氣逆甚所致。用四物湯加炒梔子,入童便,姜汁少許,水煎服。
一方治嘔血吐血。用韭汁、童便、姜汁、郁金飲之,其血自清。
一方治怒氣逆甚而嘔血。
栝蔞子生地黃桔梗通草牡丹皮(各等)水煎服。
一方治連日大吐血,嘔血,昏弱至急,不食。
當歸(一錢二分)白芍(一錢)生地(一錢)南芎(八分)白術(一錢)陳皮(八分)甘草(五分)梔子(一錢)茯苓(一錢)有熱加黃芩。脅痛加枳殼、青皮。水煎,入童便,溫服。
[卷三\嘔血] 【活血化痰湯】
治痰中見血。
白術(炒)當歸(酒制)白芍(炒。各五錢)牡丹皮(一錢二分)貝母麥冬枸杞子(各一錢)黃芩(炒,八分)甘草(炒,二分)青皮(四分)桃仁(炒,去皮、尖)山梔(炒黑)桔梗(各一錢)水煎服。
[卷三] 衄血
血熱妄行,從鼻出者,是治法與吐血同。
[卷三\衄血] 【生地黃散】
治郁熱衄血,或咯血,皆治之。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梔子(炒)天冬白芍甘草黃芩黃生地熟地
[卷三\衄血] 【止衄散】
治勞傷出衄。
黃(六錢)赤茯白芍當歸生地阿膠(各三錢)又方以左鼻孔出血,以色線扎右手中指;右鼻孔出血,線扎左手中指根;兩鼻孔出血,兩中指俱扎。
[卷三] 咳血
因咳嗽去血有痰,痰內(nèi)有血者是。
治方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生地(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知母(一錢)天花粉(一錢半)甘草(五分)茯苓(八分)桔梗(一錢)麥冬(一錢)前胡(八分)半夏(
[卷三] 咯血
此血出于腎,咯出血屑者是。亦有痰帶血絲出者。
治方白術(一錢半)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半)桃仁(一錢)山梔(炒黑,八分)桔梗(七分)貝母(一錢)黃芩(八分)甘草(三分)青皮(五分)黃柏麥冬知一方無青皮、黃芩。
[卷三] 溺血
(即小便出血)溺血屬熱盛。下焦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不必純用寒涼藥,必用辛溫升藥,如酒煮、治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牛膝山梔(炒)上銼,水煎,空心,稍熱服。
一方加黃連、棕灰。
一方治溺血,亦治血淋。
生地(四兩)小薊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jié)當歸(酒浸)山梔(炒)甘草
[卷三\溺血] 【當歸承氣湯】
溺血實者,以此下之后,以四物湯加炒山梔調(diào)理。
當歸濃樸枳實大黃芒硝水煎,空心熱服。
一方治小便出血條,痛不可忍。淡豆豉一撮,煎湯溫服之,神效。
一方治房室勞傷,小便尿血。用自己頭發(fā)一握,洗凈燒灰,研細。溫酒調(diào)下一服,立效。
一方治小兒尿血。用甘草、升麻煎湯,調(diào)益原散服。
[卷三\溺血] 【小薊根散】
治溺血,治下焦結(jié)熱血淋,最好。
小薊根生地(各二錢)通草(炒)滑石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jié)山梔仁甘草
[卷三\溺血] 【當歸散】
治婦人小便出血,或時尿血。
當歸羚羊角屑赤芍(各半兩)生地(一兩)刺薊葉(七錢半)水煎,空心溫服。
[卷三\溺血] 【六味地黃丸】
治老人尿血。見虛損門。
[卷三] 下血
?。ù蟊阆卵┮环街蜗卵袩帷?br />
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山梔(炒)升麻秦艽阿膠珠上每服一兩,水一鐘半,煎至一鐘,空心熱服。渣實時煎服。
一方治大便下血,因酒過度,腸中有濕毒,下血。
南葛根(一錢)歸身(八分)白術(一錢)三七(七分)地錦草(醋洗,一錢)枳殼(酒炒,五分)梔子(酒炒,五分)條芩(鹽炒,五分)赤茯苓(一錢)白芍(四分)蒼術(四分)黃連(同吳茱萸酒浸一夜,去茱萸,炒,一錢)生地(七分)玄參(五分)黃柏(二分)
[卷三\下血] 【芍藥黃連湯】
治便血腹中痛,謂之熱毒。
芍藥黃連當歸(各二錢半)淡竹葉大黃(各一錢)甘草(炙,一錢)腹痛甚,調(diào)木香
[卷三\下血] 【黃連湯】
治便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五錢)甘草(炙,一錢半)空心,水煎服。
[卷三\下血] 【槐花散】
治腸胃有濕,脹滿,下血。
蒼術濃樸陳皮當歸枳殼(各一兩)槐花(炒,二兩)甘草烏梅(各半兩)上水二鐘,煎至一鐘,空心溫服。
[卷三\下血] 【當歸活血散】
治腸癖下血,濕毒下血。
槐花青皮(各六錢)歸身升麻(各二錢)荊芥穗熟地白術(各六分)川芎(四分)
[卷三\下血] 【升陽去濕和血湯】
治腸癖下血作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春二月中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當去濕毒,和血而愈也。
生地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熟甘草黃(各一錢)歸身熟地蒼術秦艽肉桂(各三分)陳皮升麻(各七分)白芍(一錢半)上作一服,水四鐘,煎至二鐘,作二次服。
一方加白術、地榆。
[卷三\下血] 【涼血地黃湯】
治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陰受之。陰受則入五臟,入五臟則填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癖,水谷與血另作一派唧出也。時值夏,濕熱太盛,正當客氣盛而主氣弱也。故腸癖之證甚,以此主之。
熟地當歸青皮槐花(炒。各五分)知母(去毛,炒)黃柏(炒。各一錢)上作一服,水煎服。如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后重,調(diào)木香、檳榔末,各五分,空心服。
[卷三\下血] 【加減四物湯】
治臟毒腸風,下血不止。
側(cè)柏葉生地當歸川芎(各一錢)枳殼(炒)槐花(炒)荊芥穗甘草(各五錢)上每服四錢,水一鐘,姜三片,烏梅少許煎??招臏胤?。
[卷三\下血] 【黃連散】
治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黃連雞冠花貫眾大黃烏梅(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溫湯調(diào)下,日三四次。
[卷三\下血] 【止血散】
治腸風下血,或在糞前,或在便后。在便前者,其血近腎,肝血也。在便后,其血遠心,肺血也。此藥并主之。
皂角刺(燒灰,二兩)核桃仁(去皮)破故紙(炒)槐花(炒,三兩半)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酒調(diào)亦可。
[卷三\下血] 【平補地榆湯】
治結(jié)陰便紅。
白術陳皮茯苓濃樸(姜制)葛根(各五分)地榆(七分)干姜甘草(炙)當歸神曲(炒)白芍人參益智仁(各四分)蒼術升麻(各一錢)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食前服。寒者加附子三分。
治腸風下血,或在糞前糞后秘方。
川芎黃柏黃連梔子芩(各一錢)當歸芍藥熟地地榆(各八分)苦參(七分)槐角側(cè)柏葉(八分)每服七錢,水煎,空心連進三四服。
[卷三\下血]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客于腸胃,米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痛白術白芍川芎人參當歸肉桂茯苓每服四錢,粟米百余粒,水煎。
又方治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腹痛加木香。
[卷三\下血] 【胃風湯】
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緊搐,目內(nèi),或胃風面腫。
白芷(一錢二分)升麻(二錢)葛根(一錢)蒼術(一錢)甘草(一錢半)柴胡本羌活黃柏草豆蔻(各三分)蔓荊子(一分)當歸麻黃(各五分,不去節(jié))上水一鐘半,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卷三\下血]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統(tǒng)攝心血,以致反行,或吐血、下血。
白術茯苓黃龍眼肉酸棗仁人參(各一兩)木香(五錢)甘草(二錢半)上水煎,生姜五片,棗三枚,看上下,食前后溫服。
[卷三] 自汗
氣虛。屬濕與熱痰病,亦有汗。汗乃心之液,自汗之癥,未有不因心腎俱虛而得者。禁用半治方人參黃少加桂枝陽虛者入附子亦可,須用酒煮之。
[卷三\自汗] 【撲汗法】
用牡蠣、麩皮、麻黃根、本、糯米、防風、白芷為末,撲之。
[卷三\自汗] 【黃白術湯】
治自汗陽虛。
黃(二錢半)人參(一錢)白術(麩炒,二錢)甘草(炙,五分)當歸(八分)浮小麥(
[卷三\自汗] 【玉屏風散】
防風(一兩)黃(一兩)白術(二兩)上每服三兩,水煎服。
[卷三\自汗] 【安胃湯】
治胃熱。食后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五味子生甘草炙甘草烏梅黑棗水煎服。
[卷三\自汗] 【涼膈散】
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見傷寒門。
[卷三\自汗] 【調(diào)衛(wèi)湯】
濕勝。自汗,表虛不任風寒。
麻黃根黃(各一錢)羌活(七分)生甘草歸梢生芩半夏(各五分)麥冬(去心)生地黃(各三分)豬苓蘇木紅花(各二分)五味子(五個)水煎服。
[卷三] 盜汗
盜汗屬陰虛,小兒盜汗不須治。禁用半夏。
[卷三\盜汗] 【當歸六黃湯】
當歸(一錢)生地黃黃柏黃芩(各八分,炒)黃(一錢半)黃連(炒,八分)熟地黃上用水一鐘半,煎至一鐘,食遠溫服?;蚣幽迪牐诲X。
[卷三\盜汗] 【黃六一湯】
治虛人盜汗。
黃(六兩)甘草(蜜炙,一兩)每服一兩,水煎服。
[卷三\盜汗] 【黃鱉甲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煩熱,心悸盜汗,減食,口渴,咳嗽有血者鱉甲(醋炙)天門冬(去心)知母(炒)黃赤芍地骨皮白茯苓秦艽柴胡(去苗)生地黃桑白皮(炒)半夏(制)紫菀甘草人參肉桂(夏去)桔梗一方治盜汗。五倍子完全不蛀者,瓦上焙黃為末。臨睡自己唾調(diào),納臍中,搏住止。
一方治盜汗。心液為汗,此藥收斂心經(jīng)。
人參當歸(各五錢)用豬心作片,并心血煎湯,取清汁,煎上藥服。
[卷三\盜汗] 【盜汗正氣湯】
黃柏知母(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一方治自汗虛弱之甚者,亦治盜汗。
黃(蜜炙)防風川芎山茱萸肉當歸白術(炒)肉桂甘草(炙)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熟地黃肉蓯蓉上水二鐘,棗二枚,煎溫服。
[卷三] 積聚
凡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積者,有形之物也。氣不能成塊,在中為痰飲,在上為食積,在左為血積。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fā)咳逆,喑瘧連歲不已。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脾之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fā)黃膽,飲食不為肌膚。肺之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癰。腎之積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奔豚,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
[卷三\積聚] 【演氣丹】
治諸般食積,氣積,噎食,膈食,膈氣,寒痰結(jié)聚,膈氣不通者并治。又治飲食所滯生痰,上攻氣喘,堵塞不通,吐痰不絕,胸膈脹滿,氣滯不散,風痰壅盛。不問老少,年月深淺,服之神效。一名滾痰丸,一名七寶丸。
廣木香(一兩,不見火)大川烏(七錢,炮)南芎(五錢)三柰(五錢)蘿卜子(炒,七錢)一方連皮用。
上為細末,煮棗去皮核,為丸黃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時服,白蘿卜嚼爛送下。黃酒亦可送,姜湯尤好。
一方無豆蔻,蘿卜子糊丸。
[卷三\積聚] 【遇仙丹】
專治停積,腹脅脹滿,水腫氣喘癥。亦下血塊。
白牽牛(半生半熟,頭末四兩)白檳榔(一兩)茵陳(五錢)莪術(醋煮,五錢)三棱(醋一方有菜頭子(炒,一兩)青皮(五錢)木香(二錢)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五更時用冷茶送下三錢,天明時積自下。以溫粥補,小人減半服。
[卷三\積聚] 【萬應丸】
此藥善能追蟲取積,面色痿黃,肌膚羸瘦,胸膈停痰,宿食不化,肚腹膨脹,蟲咬心疼。
凡五臟中諸氣血積聚滯者,并皆治之。又治吃泥炭米物。凡婦人癥瘕癥病,一服即愈,重者二服除根。惟孕婦忌之。
大腹子(二兩,同檳榔制法)使君子(二十枚)貫眾(去土,五錢)土朱(五錢)雷丸(水浸,刮去黑皮,五錢,紅者不用)木香(三錢,另研)雞心檳榔(二兩,用無灰酒浸半日,至心黑為度,以黃豆煎湯洗)自然銅(一兩,有金星小者佳。用醋七次,以酥為度)錦紋大黃(五兩五錢,濕紙裹,煨半生半熟)黑牽牛(四兩,炒半生半熟,取頭末,二兩)滑石(一兩,白者佳)上為細末,皂角水煎成膏,丸如梧子大。大人三錢,小人減半,莫食晚飯,四更時冷茶送下
[卷三\積聚] 【宣明三棱湯】
治癥瘕,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
三棱(二兩)白術(一兩)蓬術歸尾(各五錢)檳榔木香(各三錢)為末,每服三錢,湯調(diào)下。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白芍神曲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濃樸(七分)蒼術(一錢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二分)白術(一錢半)上水二鐘,煎至一鐘,入沙糖一匙,食前溫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砂仁(四兩)泥砂炒干為末,煎黃連膏,丸梧子大??招模程菧铝呤?。
[卷三\積聚] 【水藥法】
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痞膨,只用鹽花搽牙,溫水漱下,即安。茶癖黃病白術(炒)蒼術(各三兩)軟石膏(,一兩)白芍(炒)片芩(各一兩)薄荷葉(七錢)上為末,沙糖水調(diào),神曲糊為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沙糖水下。
[卷三\積聚]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肢體羸瘦,四肢無力。皆因內(nèi)有蟲積,或好食生米,好食壁泥,好食茶炭,咸辣苦酸,只一服除根。
莪術(醋制)三棱(醋制)藿香甘草官桂桔梗青皮益智陳皮香附大黃檳榔水二鐘,莫食晚飯,煎至一鐘,空心溫服。先露一宿尤好。服后一二時,肚腹痛,取下如魚
[卷三\積聚] 【退黃丸】
平胃散(一兩)綠礬(二兩)上末,醋糊丸梧子大,棗湯下。忌腥冷面酒。
[卷三\積聚] 【小兒癖積丸】
三棱莪術阿魏蘆薈白術陳皮(各一錢)水紅花子(三錢炒)大黃(三錢)穿山甲(五片煨)木鱉仁(三個)共為細末,棗肉搗為丸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卷三\積聚] 【豬肝散】
治小兒癖積神效方。
用豬肝一具,不用鐵器,竹刀劈破,米泔水洗凈;蒼術五錢,米泔浸一日夜,切曬為末;白術三錢為末,牡蠣火二錢,三味一處,合黃蠟五錢化開,入藥末在內(nèi),攪勻,傾在青布內(nèi),包住兩腳,踏在地下,冷定取出為末。每用三錢,入豬肝內(nèi),新布包,沙鍋中米泔水煮食之。
一方用蒼術、白術、梔子、黃連、水紅花子各等為末,入豬肝,如上法煮食。
[卷三\積聚] 【癖病傷眼豬肝散】
橡子黃連白術蒼術黃芩梔子菊花各等為末,同上煮法。
[卷三\積聚] 【羊肝散】
治大人小兒因癖疾傷眼,諸眼皆可治之。如無羊肝,公豬肝亦可,去筋膜。
青葙子(一錢)黃菊花(一錢半)黃連(二錢)黃芩(一錢半)蒼術(三錢)白術(二錢)梔子(二錢)羌活(一錢半)蟬殼(一錢半)每肝一具,用藥末一兩五錢,入肝內(nèi),米泔水照上煮用。
[卷三\積聚] 【神效阿魏散】
大黃(一兩)阿魏(一錢二分)天竺黃蘆薈白僵蠶(各二錢)兒茶甘草(各三錢)穿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好黃酒調(diào)服。車行十里許,下膿血愈。
[卷三\積聚] 【神仙化癖膏】
大黃(二兩)木鱉仁(二十一個)穿山甲(十片)歸尾(五錢)白芷(五錢)巴豆仁(二百五十)梔子(五錢)莪術(三錢)萆麻子仁(一百二十)防風(五錢)三棱(三錢)官桂(三錢)胎發(fā)(一塊,如無少年亦可)槐柳枝(各二十寸)以上藥入油,先炸老黃色,去粗取凈油二十四兩,入飛過黃丹十兩,熬至滴水成珠,下火待溫,入后細藥末,仍用柳條一順手攪勻,收磁罐內(nèi)。
全蝎(十個,炙)蜈蚣(二條)紅娘子(二錢)斑蝥(二錢)片腦(五分)砂(三錢)阿魏(五錢)硼砂(三錢)血竭(三錢)蘆薈(三錢)雄黃(三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蟬酥(二錢)黃蠟(三錢)松香(五錢)麝香(三錢)輕粉(二錢)酥油(一兩)先熬皂角、皮硝,水洗,搓病上。良久,再用蔥根搓搽。良久,用絹帛攤貼。忌口。
[卷三\積聚] 【黃連磨積丸】
治一切痰飲,痰積,積聚,拂郁,脅下悶倦,懶惰,飲食不消,或吐逆,惡心,眩暈,怔忡,時作時止。用之如神,亦消積塊。
黃連(一兩,分二處,一分同吳茱萸水略拌炒,一分同益智仁水略拌炒,去二味)梔子仁(炒)青皮川芎蒼術桃仁(去皮、存尖)白芥子(醋浸炒。各五錢)香附子(童便浸炒上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茶湯溫水任下。
[卷三\積聚] 【化鐵丹】
八梅十六豆,一豆管三椒,青陳各半兩,丁木不相饒,更加蘿卜子,醋打面糊調(diào)。
重車行十里,是鐵化為銷。
烏梅(八個)巴豆(十六個)胡椒(四十八個)青陳皮(各五錢)丁木香(各二錢)蘿卜子(一兩)醋糊丸。大人、壯人二十一丸,小人、弱人十五丸,鹽酒下,心疼醋湯下,惡心姜湯下。
[卷三\積聚] 【貼小兒癖塊】
在兩脅下。如面色發(fā)紅,及病上至心下至臍者,不可貼。忌雞、魚羊肉。
片腦(真,五厘)透骨草膽礬木鱉仁輕粉穿山甲(各一錢)上為細末。大人用一分,小人用三五厘。用大錢一個,將獨瓣蒜搗爛,攤在錢上,摻藥捻蒜上,將錢藥合在病上,布勒之。大人貼一炷香,小人貼半炷香,去藥,雖痛無害,覺肚內(nèi)響好,見大便惡物下好。貼后三時莫食,飲百沸湯一鐘后食。
[卷三\積聚] 【經(jīng)驗貼癖膏】
曾經(jīng)針灸過及病勢大者,難治。忌發(fā)物。
阿魏(三錢)蜈蚣(二條,炙)全蝎(三錢,炙)硼砂(三錢)血竭(三錢)梔子(二兩為末,五兩方得)大黃(二兩)蘆薈(三錢)雄黃(二錢)胡黃連(二錢)砂(三錢)以上藥,俱要真正,研細聽用。
用蜂蜜五錢,皮硝二兩,蘿卜汁二兩,黑狗腦子一個,滾發(fā)酒糟二兩,蔥白汁二兩,雞子清二個,各汁合前末藥和成膏子。每貼三錢或五錢,攤于生布上,外加布裹在病上,用一年老耐心人,晝夜常常用熨斗盛微火,慢慢熨之。每一貼貼一晝夜,待三五日再一貼。待大便見膿血,是效。消后須服補藥。
[卷三\積聚] 【消積正元散】
開郁氣,化痰健脾胃,消積止痛,攻補兼施,養(yǎng)正,積自除之意。
白術(炒)茯苓陳皮青皮砂仁麥芽山楂甘草(各三分)香附(炒)神曲(炒)枳實(炒)海粉玄胡(各五分)莪術紅花上焦火郁加黃連;下焦火加鹽、姜、梔、柏;冷氣作痛加沉香、木香各五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卷三\積聚] 【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填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檳榔當歸杏仁(去皮尖)附子(炮去皮臍)陳皮茯苓枳殼濃樸(姜制)桂
[卷三\積聚] 【金露丸即勝金丹】
治諸積聚,癥瘕,痞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作聲,朝暮咳嗽,積年冷氣,腹下盤痛,絞結(jié)沖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疼痛,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又治赤白痢疾,十種水氣,反胃嘔逆,飲食多噎,是病皆療。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草烏(炮)黃連(各一兩)人參防風柴胡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桔梗甘草(炙)川芎枳殼(去穣炒)干姜(炮)貝母(去心)生地官桂吳茱萸(鹽湯浸)白茯菖蒲(米泔浸)濃樸(姜炒)甘松(去土)紫菀鱉甲(醋炙黃。各一兩)巴豆(一兩二上為末,面糊丸。量大小人,三五丸加至二三十丸,按病調(diào)引子送。久服積自除。
[卷三\積聚] 【守病丸】
用巴豆二個,去皮,皂角末二錢,小棗二個,去皮核,搗為丸,梧子大。酒下一丸,朱砂為
[卷三] 霍亂
內(nèi)有所積,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乘膈而成,皆因飲食。脈多伏或絕。切勿與谷食米湯飲之飲之即死。必待吐過一二時,饑甚方可飲食。
[卷三\霍亂] 【理中湯】
治霍亂不渴。
人參白術干姜甘草水煎服。
[卷三\霍亂] 【五苓散】
治霍亂作渴,去桂。
白術茯苓豬苓澤瀉水煎服。
[卷三\霍亂] 【六和湯】
治霍亂。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甘草(各一兩)赤茯苓藿香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一兩)香薷濃樸(姜制。各四兩)每服一兩,姜三片,棗一枚,水煎。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齊痛,吐利并作。若即飲食。立死。須當吐以提其氣。兼發(fā)散。吐用鹽湯、白礬湯。轉(zhuǎn)筋屬血熱,用四物湯。
[卷三\霍亂] 【藿苓湯】
治霍亂,吐瀉齊作藿香濃樸陳皮甘草半夏白術茯苓澤瀉豬苓上水一鐘半,生姜五片煎,通口服。合香薷飲服好。
[卷三\霍亂] 【回生散】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回生。
陳皮(去白)藿香(各等)每服一兩,水煎服。
[卷三\霍亂] 【華佗方】
治霍亂,吐瀉并作,頭旋眼暈,手腳轉(zhuǎn)筋,四肢逆冷。用藥稍遲,須臾不救。
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同炒焦,水三碗,煮令百沸,卻入上藥煎。任人冷熱服。
又方白礬枯末一錢,百沸湯調(diào)服。
又方鹽一撮,醋一鐘,同煎服。
[卷三\霍亂] 【鹽熨法】
治吐瀉心腹作痛,炒鹽二升,布包,頓其胸前,并熨腹肚,上用熨斗盛火熨,一方治霍亂及絞腸沙,腹痛至死。炒鹽溫填臍中上,用大艾炷灸三五十壯,更灸關元三五一方治轉(zhuǎn)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陰,女人以手牽其乳兩邊,此妙法也。
一方治干霍亂。忽然心腹脹悶,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者是。以二陳湯煎服,服畢以物探吐,以提其氣。原吐者,以物仍探吐盡。
一方治干霍亂心腹痛。服滾鹽湯一碗,立止。
又方以筋于手足曲灣處,刮出紫紅者好。
[卷三\霍亂] 【陰陽湯】
治霍亂腹痛甚,涼水半碗,百沸湯半碗,相合服。
又方以白沙糖、綠豆粉等分,冷水調(diào)服。
又方掘陰地二三尺深,入水在內(nèi),攪地漿水服。隨服隨吐,吐后再服,吐盡好。
一方治轉(zhuǎn)筋霍亂。用皂角末吹鼻中,得嚏即止。
一方治抽筋泄方。腹中攪痛,腿腳如抽筋,十指黑者是也。用食鹽一撮,河水一鐘。
如無河水灣水亦可。井水一鐘,和而服之,立愈。忌熱物半日。
一方治轉(zhuǎn)筋入腹將死。用生姜一兩捶碎,酒三升煮,頓服。